首页 财务会计理论-William.R.Scott著.陈汉文译06

财务会计理论-William.R.Scott著.陈汉文译06

举报
开通vip

财务会计理论-William.R.Scott著.陈汉文译06 下载 第6章 决策有用性 的计量观 第6章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表 109 下载 6.1 概述 本章主要探讨能否通过较多地在财务报告中使用计量方法来进一步增强决策的有用性。这里, 所谓的计量方法或计量观,是指会计人员已日益意识到有责任将现值,或者说“公允价值”,恰 当地纳入财务报告中。这种计量观区别于主导 3~4~5章的信息观。在信息观下,会计人员可借 助有效证券市场假说,证明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以额外披露为补充的财务报告的披露方式是正 确的。当然,一种计量观若要有用,则决不能以牺牲可靠性...

财务会计理论-William.R.Scott著.陈汉文译06
下载 第6章 决策有用性 的计量观 第6章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表 109 下载 6.1 概述 本章主要探讨能否通过较多地在财务报告中使用计量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来进一步增强决策的有用性。这里, 所谓的计量方法或计量观,是指会计人员已日益意识到有责任将现值,或者说“公允价值”,恰 当地纳入财务报告中。这种计量观区别于主导 3~4~5章的信息观。在信息观下,会计人员可借 助有效证券市场假说,证明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以额外披露为补充的财务报告的披露方式是正 确的。当然,一种计量观若要有用,则决不能以牺牲可靠性为代价。 近年来,财务报告中现值计量方法出现的频率有增多的趋势。也就是说,会计人员放弃历史 成本的情形不断增加。 虽然,这种现值计量观不太可能取代财务会计的历史成本基础。但在历史成本基础和现值计 量基础的较量中,财务报告有向现值方向移动的趋势。联系储备确认会计与完全成本会计所面临 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这一趋势有点令人费解。本章中,我们将对现值计量方法正日益得到广泛认同的原因做 出一些解释。 一直以来,财务报告中就存在相当多的现值计量项目—现金、应收账款、流动负债等等。然而, 近年来,随着对有关租赁、退休金、资本资产与企业购并等计量问题的关注,形成了一批新的会计 准则。而且,一些更名副其实地使用现值计量的会计准则(如公允价值)正进一步得到发展与应用。 我们将对这些准则中的一部分进行介绍。在此过程中,我们将会看到运用现值计量观的多种方法。 企业正日益利用复杂的金融工具来控制风险。本章中,我们将介绍与套期保值会计和衍生工 具相关的一些现行准则。 6.2 估值的理由 6.2.1 概述 大量的研究表明 ,对计量方法的引用可以增强财务报告决策的有用性。从实证的角度看 ,在盈 利公告公布日前后 ,报告净收益似乎只能解释证券价格波动的一小部分原因。这带来了以历史成本 为基础的财务报告是否具有相关性的问题。实证研究同时也显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证券市场 可能没有先前所认为的那么有效。这意味着投资者在评价企业未来盈利的可能性时需要更多的信 息,而不仅仅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 从理论上说,按照奥尔森的净盈余理论,企业的市场价值可以直接通过损益表与资产负债表 的变量计算得出。尽管净盈余理论可用于任何计量基础的会计核算,但该理论有关公司价值取决 于基本会计变量的论证是与现值计量观相一致的。 最后,现实生活也证实现值计量观正日益受到关注。近年里,审计人员面临大量的法律诉讼, 尤其是在金融机构破产后。回顾这些诉讼案,我们发现破产金融机构的资产价值可能是被严重高 估了。在这方面,那些要求采用公允价值,最高价值测试与其他现值计量技术的会计准则也许能 帮助审计人员减轻责任。 现在,我们对各部分进行详细的介绍。 6.2.2 净收益的解释能力 在第5章中,我们看到实证会计研究已证实证券价格确实对净收益有反应。尤其是有关 E R C的 研究表明,市场是十分灵敏的,它能从历史成本基础的财务报告中汲取价值内涵。 然而,列夫 ( L e v,1 9 8 9 )的研究指出市场对收益好坏的反应是很弱的,即使如图 5 - 1那样,扣 除市场整体因素的影响,情况也一样。事实上,在盈利信息公告前后几天,投资者所获得的证券 非常报酬中 ,只有2%~ 5%份额可归因于盈利信息本身 [ 1 ]。而大部分的非常报酬的取得似乎要归功 于除盈利变动外的其他因素(见 5 . 3 . 2节中讨论)。 要理解列夫的观点,需明白统计显著性与实际显著性的差异。例如统计检验证实 E R C的值显 著区别于0,但同时E R C的值也可以很小。因此,我们可以确信对于盈利的变化,证券市场是有 反应的(而不是无反应),但同时,我们也许会感到失望,因为市场对盈利信息的反应并不如想 像中那么大。换句话说,假设在盈利公告公布 3~4天的短期时间内,证券价格平均变换了 1美元, 则以列夫的观点,即使扣除这期间整个市场价格变化对股票价格带来的影响,也仅有 2~5美分的 该证券价格波动是由于盈利公告本身所带来的。 当然,除非是在理想环境下,我们不能期望净收益能解释证券的所有非常报酬。信息观已揭 示了大量其他相关信息源的存在。而且事实上,会计人员正处于与这些信息源相互竞争的状态中。 退一步说,即使会计人员是市场中惟一的信息来源渠道, 4 . 5节中有关价格信息含量的讨论与相应 的对噪声与抛售交易者的确认需求,也告诉我们,会计信息无法解释所有的非常报酬变动。 然而,即使考虑上述反面论点,净收益的“市场份额”仅占 2%~ 5%也似乎太少了。列夫将 这种低份额归结于低劣的盈利报告质量,这导致了针对低质量盈利信息原因的实证研究。例如, 柯林斯、科萨、桑肯和斯隆 (Collins, Kothari, Shanken and Sl o a n,1 9 9 4 )的研究证实,低的盈利信 息质量是因为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盈利信息缺少及时性。这导致了一种提议的产生:当可靠性的 减少所带来的损失没有超过增加及时性的利益时,将公允价值计量观纳入财务报告也许能提高赢 利信息的质量。无论情况是否如此,列夫的研究至少提醒我们,会计人员在提高盈利信息的有用 性上仍大有可为。 6.2.3 有效证券市场异常现象 第5章的研究认为证券市场是有效的。因此企业证券价格在盈利公告前与公告时对利好与利 空信息的反应,不仅支持了会计信息是有用的这一观点,同时也支持了该项研究的基础假设— 有效市场假设。有趣的是,日渐增多的证据表明证券市场并不如先前所想的那样有效。回顾一下 4 . 4节中我们就比弗 1 9 7 3年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所进行的讨论。其中我们谈到,只要能对相关信息进行充分的披 露,披露的形式是无关紧要的—它可以在脚注里,也可以以其他更加及时与有效的方式提供。 基本的假设是存在足够多的拥有信息的、老练的投资者以致于所有的信息都可以迅速的、无偏的 纳入证券价格。然而,近来的证据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证据暗示着投资者在评价财务报告 的信息内涵时需要更多帮助,而不是像信息观所假设的那样。现在,我们考虑部分证券市场失效 的情况。 公告后的价格波动 如前所述,一旦盈利报告为公众所知,其信息内涵应当立即为证券市场 所消化,并被纳入证券价格中。之后,对于盈利的利好或利空消息,不应当有进一步的市场反应。 然而,我们早就注意到情况并不是这样。对于有利好消息的公司,他们的非常报酬可能会在盈利 公告公布后至少6 0天内向上波动,同样有利空消息的公司在这相同期间内非常报酬持续向下波动。 事实上,在鲍尔与布朗1 9 6 8年的研究里,我们可以看到公告后价格波动的证据(见表5 - 2)[ 2 ]。 事后波动的原因已为学者们广泛研究。例如,福斯特、奥森和谢文林 ( F o s t e r, Olsne and 110 财务会计理论 下载 Sh e v l i n,1 9 8 4 )依据季度盈利公告,仔细查找了事后波动存在的几个可能原因。他们的研究结果 显示,明显的事后波动可能是由于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者使用的盈利预测模型所导致的。许多有关市场对盈利公 告反应的研究以非预期盈利做为测量尺度。当福斯特、奥森与谢文林以以前年度的同一季度与当 前盈利之差做为非预期盈利的代表时,他们发现存在强有力的证据表明事后波动的存在。然而, 若以其他形式做为非预期盈利的代表时,这种事后波动就不明显。由于我们无法知道哪个期望模 型是正确的(甚至不知道非预期盈利的构成是否正确,参见 5 . 3 . 3节),福斯特、奥森与谢文林倾 向于把这一问题暂且放在一边。 确信你了解了事后波动的意义。如果它存在,投资者通过在盈利公告公布那天买入利好公司 股票并卖出利空公司股票,扣除交易成本前其可获得套利收益。但是,若投资者们争相这么做, 则利好公司的股票价格会迅速上升,利空公司的股票价格会迅速下降。从而消除事后波动。因而, 事后波动对有效市场理论提出了一个疑问。 后来,伯纳德与托马斯 (Bernard and Thomas,1 9 8 9 )也探讨了这方面问题。他们对 1 9 7 4年~ 1 9 8 6年间大量的公司样本进行了考察,并记录了事后波动的出现情况。事实上,在样本里,投资 者若依据这一策略在 0天(即公告日)买卖股票并持有 6 0天,则在扣除交易成本前,投资者会获 得年均1 8%的回报,远超过市场回报。 接着,伯纳德与托马斯试图解释事后波动存在的原因。可能的解释之一是,在公布了利好或 利空消息之后,公司的风险发生了变动(如以 系数计量) [ 3 ]。然而,伯纳德与托马斯随即提出了 令人信服的论点与论据驳斥这一风险基础解释。 另一可能的解释建立在交易成本基础上。一项投资所能带来的利润很可能仅等于为取得这一 利润所需付出的交易成本 [ 4 ]。伯纳德与托马斯提出一些证据表明交易成本限制了事后波动的数额。 然而,上述1 8%的报酬似乎不能完全由交易成本来解释。 最有意思的解释是投资者似乎低估了当前盈利信息对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测能力。正如伯纳德 与托马斯所指出的,企业季度盈利变化是正相关的,这是一个已知的事实。也就是说,若一公司 报告说本季度有利好,即本季度的盈利比去年同一季度高,则有超过 5 0%的可能下一季度的盈利 能力也超过去年同期水平。理性的投资者应当预见到这一点,当他们就利好消息对公司的股票价 格报价时,应当把价格定的高一些。其原因就在于未来利好消息的可能性增加。然而,伯纳德与 托马斯提供证据显示情况并不是这样。这意味着事后波动是由于市场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才认识 到这一点。伯纳德与托马斯的结果若用表 3 - 2表示,则意味着比尔·考雪丝低估了主对角线上的 可能值。 虽然对于事后波动存在风险基础与交易成本基础等解释,但它们正确吗?与证券市场的有效 性一致吗?一切尚无定论,因此伯纳德与托马斯的发现对证券市场有效性而言是一个严峻而重大 的挑战。 关于非盈利信息的市场效率 除净收益外,财务报告中还有许多其他信息。在市场对净收益信息有反应的前提下,似乎有 理由认为它同样也会对相关的资产负债表及附注信息做出反应。然而,有关这种反应的证据却很 难找到。在5 . 8节中我们已注意到有关 R R A(储备确认会计)对决策是否具有有用性的证据很不 足。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市场也许没有充分运用非盈利信息。更明确地说,市场也许未能理解当前 资产负债表信息,如财务比率或非常盈利项目可以预测未来盈利的程度有多大。虽然列夫与萨格 瑞金(Lev and Thiagarajan,1 9 9 1 ) (见5 . 4 . 1节)已找出证据证明市场确实对特定资产负债表信息做出 第6章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表 111 下载 了反应。其他的研究则表明 ,市场只有等到资产负债表信息揭示出未来盈利或现金流时 ,才会做出 反应。如果是这样 ,对市场的有效性就要进一步提出质疑了。因而 , 运用非盈利信息设计投资策略 是有可能“战胜市场的”。有关市场滞后反应的证据及击败市场的投资策略细节出现在欧与潘曼 (Ou and Penman,1 9 8 9)的论文里。下面,我们将对其进行描述。 欧与潘曼从推导6 8个财务比率开始他们的研究。他们取得了大量公司样本,针对每一个公司, 他们分别计算1 9 6 5年~ 1 9 7 2年间的每一个比率。他们考察比率值对未来净盈利的影响能力。例如, 总资产报酬率与未来的净盈利变化有极大的相关性—比率越高,则未来净盈利增加的可能性就 越大。而销售周转率则不能很好的预测下一年净盈利的变化。 欧与潘曼选取上述调查中 1 6个预测能力最强的变量做为独立变量构造出一个多变量回归模型 以预测下一年度净收益的变化情况。这一模型代表对样本下一年盈利变化的最佳估计。因为,它 由6 8个变量开始,筛选至1 6个,再由这1 6个比率组成模型。 随后,欧与潘曼将模型运用到样本 1 9 7 3年~ 1 9 8 3年间盈利变化的预测上。也就是说模型是由 1 9 6 8年~ 1 9 7 2年间数据估计得到再用于对1 9 7 3年~ 1 9 8 3年间数据进行预测。模型结果采用概率值形 式,表示净收益在下一年度增加的可能性。 然后,欧与潘曼以预测值做为以后年度投资策略的基础。对每一个公司样本,若模型预测其 在下一年度净收益的增加的可能性大于或等于 0 . 6,则在该公司会计年度结束后买入公司股票( 3 个月是让公司有足够时间公布其财务报告,并让市场有时间对其进行消化)。反之,若模型的预 测结果是净收益上升的可能值为 0 . 4或更少,则在年度末抛售股票。 应注意,这种投资策略是可行的—它建立在信息确实为投资者所拥有的基础之上。同时, 在理论上,该策略无须投资者进行资本投资,因为空头交易可用于股票买卖。(实践中,由于对卖 空交易存在限制,且理所当然的有佣金与其他交易费用的存在,因而,还是需要一些资本的)。 购买股票后,欧与潘曼将其持有 2 4个月,然后再以当时市场价格售出,对于采用卖空形式成 交的股份,2 4个月后才须履行买卖义务,即以市价购买股份。 该投资策略的道理很简单。鲍尔与布朗告诉我们公布利好消息的公司股票价格会上扬,而公 布利空消息的公司股票价格会下挫。如果我们能利用以前年度资料事先预测哪些公司会公布好消 息,哪些会公布坏消息,我们就能通过上述投资策略获取赢利。 问题是这种投资策略能战胜市场吗?为此,欧与潘曼计算了每次交易的利润与损失并将其转 变成报酬率,将所有报酬率累加起来得到一总的报酬率。接着,欧与潘曼对市场范围内的报酬率 进行了计算,以获得扣除市场整体业绩后该策略的报酬率。例如,若欧与潘曼的投资策略的报酬 率为8%,但整个市场的报酬率为 1 0%,我们就很难说欧与潘曼的投资策略战胜了市场。然而,事 实情况是,欧与潘曼发现在扣除交易成本之前,扣除市场整体报酬之后,他们的投资策略为他们 赢得了两年1 4 . 5 3%的回报率,超过市场平均报酬。由于这一机会发生的随机可能性几乎是 0,因 而他们的投资策略战胜了市场。交易成本也许可再一次用来解释这一特例的发生,但 1 4 . 5 3%是一 个很高的比率,不能完全由它来解释。 随后,欧与潘曼证实这一结果的发生并非由于样本公司的风险与市场风险不同所造成。同伯 纳德与托马斯相似,欧与潘曼的预测模型可能验证的是高风险公司。 1 4 . 5 3%的回报率仅表明一个 这样的事实:即风险厌恶的投资者对高风险要求高报酬。欧与潘曼对此进行了验证并得出结论, 风险因素不能得出他们的结果。 在交易成本与风险因素无法解释他们投资策略的超额报酬时,欧与潘曼的结论是惊人的。其 原因是,在有效市场理论下,这一结果不应发生。这一投资策略以投资者共有的信息为基础— 112 财务会计理论 下载 即以公司财务报告中的财务比率为基础。有效市场理论意味着这一比率信息会迅速地,有效地纳 入市场价格。欧与潘曼买入或买空的股票价格应当在他们买卖时就已调整到反应下一年度净收益 增减可能性的价位上,并使他们的投资策略无法取得额外报酬。但欧与潘曼确实取得了额外报酬 的事实表明市场未能消化财务比率里所含有的信息。更确切地说,市场仅当后两年的盈利信息确 实公布时才对价格进行了调整。但到那时,欧与潘曼已经买入了股票或已进行了卖空交易。因而, 欧与潘曼的结果便成了有效市场理论的又一个例外。 欧与潘曼的结论引起了相当多的类似研究。在一个相关研究里,霍桑逊与拉克尔 (Holthausen and Larcker,1 9 9 2)同样也记录了以财务报告比率为基础的投资策略所获得的额外 报酬。他们直接用比率去预测额外报酬的迹象而不是预测盈利变化的可能性。另外,霍桑逊与拉 克尔在晚些时候( 1 9 7 8 ~ 1 9 8 8)再一次运用了欧与潘曼的投资策略。这次实验的结果表明欧与潘 曼的结果可能仅针对他们所测试的期间适用。 格瑞(G r e i g,1 9 9 2)再一次检验了欧与潘曼的结果并得出结论声称欧与潘曼的超额回报更 可能是由于公司规模对期望报酬的影响所导致,而不是市场无法全面估计会计信息。有证据表明 除 系数外,公司规模也能对股票报酬率做出解释( B a n z , 1 9 8 1)。格瑞的结论建立在对公司规模 精心控制的基础之上。这意味着若将公司规模纳入考虑,欧与潘曼的超常收益就消失了。同时, 格瑞也提供证据表明霍桑逊与拉克尔的结果也可用公司规模来解释。 斯托伯 (St o b e r,1 9 9 2 )记录了欧与潘曼投资策略的超常收益。然而,他得出在财务报告公布 后,超常收益将持续 6年以上。若欧与潘曼的超常收益是由于估价与其根本价值的偏差所导致, 则难以想像市场需要 6年时间才能弥补上这一差异。换句话说,即使市场会等到比率所含信息公 布于盈利那一天才对价格做出调整,时间也不要这么长。这意味着欧与潘曼的结果反映了期望收 益中存在一些永久性差异,如公司规模或风险因素而不是市场对股票根本价值的偏离。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欧与潘曼的结果归因于公司规模的影响,仍无法排除对市场无效 的支持。想一想 C A P M的基本理论,其中惟一影响股票期望收益的公司特有因素是它的 系数 (见4 . 3节)。因此,期望收益给定时,若市场还关注公司规模,则这本身就表明市场是无效的。 鲍尔(B a l l,1 9 9 2)与提尼克( Ti n i c,1 9 9 0)提出了反面观点,声称市场是有效的,而 C A P M是错误的。因此,从理论上讲, 系数可能不是用以决定期望收益的惟一的公司特有变量。 除非上述基本理论问题已经解决,否则我们可以说欧与潘曼的实验仍然是对有效市场假设的挑 战。 封闭型基金首次公开发行定价 海雷、李和西格 ( H a n l e y, Lee and seguin,1 9 9 6 )分析了1 9 8 8 年1月1日至1 9 8 9年3月3 1日间6 5个封闭型基金公司首次公开发行 ( I P O )的市价与交易量 [ 5 ]。他们的 样本基本上包含了这一期间纽约证券交易所与美国股票交易所 ( A M E X )的所有新上市封闭型投资 基金。 市场中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即新上市封闭型投资基金的股票价格在首次发行后数月总是下跌 的。海雷、李和西格的样本也不例外—发行后1 0 0天的平均累计报酬率为-6 . 8%。 然而,通过仔细寻找这一显著的负报酬率发生的原因,海雷、李和西格得到了一些有趣的发 现。首先,价格的下跌并不是立即开始的而是在首次发行 3 0天或更多天之后发生,通常是急剧下 跌。 其次,市场似乎具有“猛击一下”的特征。也就是说购买了大量 I P O的大投资者在交易开始 后会立即将他们所持有的股票全部抛售。海雷、李和西格发现,在开始的几天成交量极大且发生 的大量交易是由初始的销售者进行的。这与“猛击一下”的特征是相一致的。 第6章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表 113 下载 114 财务会计理论 下载 随后的问题是如果存在买卖力量的即刻巨大不平衡,为什么基金股票价格不持续下降 3 0天乃 至更多天?答案似乎在于证券承销人的价格操纵。证券承销人通过发行等额的首次发行股票 (I P O)给小额投资者来满足抛售的需要。随后,因为供给与需求保持了平衡,市价不会再跌。除 非在某一个3 0天后,这一稳定状况又被打破。然而那时,大户们已离开了市场且证券价格已保持 了相当长时间的平衡,因而在小投资者看来,以后的价格下跌似乎不适当地损及了证券发行者的 名誉。现在,谁来对他们所持有的证券价格下跌 6 .8%负责呢? 海雷、李和西格的论文阐明了近来证券市场研究的一种趋势,即建立市场的微观结构模型。 论文对证券市场的发行者—即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市场的供应方—与不同类型投资者给予关注。 在这方面,我们仅简单地假设市场是由大量的投资者所组成,他们做出买卖决策并最终导致证券 价格的形成。这一假设适用于许多不同目的的研究。海雷、李和西格的论文却指出市场的结构没 那么简单,存在不同类型的买者与卖者,分别具备不同影响市场的能力。除买卖力量外,市场价 格可能由于这些团体的不同投资策略行为而受到影响。至少,海雷、李和西格的论文可做为 4 . 5 . 1 节中结论的又一个解释:即市场价格完全反应所有可获得的信息的理论需慎重理解。 然而,当前未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投资者中的一群—投资基金的小额购买者—愿受大投 资者有组织性的摆布。设想他们也许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这些基金发行后几个月里糟糕的业 绩却是有据可查的。理智的选择是等上 1 0 0天然后再购买。然而,这并没有发生。因而,它成为 有效证券市场的又一特例。 证券市场有效性的结论 虽然存在前述的异常情况,我们仍很难说证券市场是有效的还是无 效的。福斯特(F o s t e r,1 9 7 9)探讨了造成这一困难的部分原因。虽然存在数以千计的理论研究, 诸如5 . 3节中鲍尔与布朗的研究, 5 . 4节中的E R C研究,证明市场是有效的。但福斯特指出我们无 法知道研究中的大量价格反应是否是市场有效情况下应当的价格反应。例如,鲍尔与布朗报告说, 对于利好公司,他们获得的平均额外报酬率为 7%。但也许在市场有效的情况下,这本应是 1 0%或 3%。然而,我们还需注意的一点是,鲍尔与布朗对盈利好坏及市场反应方向与速度的预期与有 效市场理论的预期是一致的。 另外,内部信息与公司可获得信息并非完全可分,而是互为重叠的,这可能也是造成异常情 况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就异常现象下结论前,必须仔细分析市场可获取的信息。进而,正如福 斯特所指出的那样,公众可获知信息的范围与程度取决于投资者愿意负担的交易成本。获取套利 的投资策略相对于投资者的时间与精力而言可能是相当高昂的,需要对盈利公告、年报与市价进 行监测并发展相应的专业技能。因此,即使有伯纳德与托马斯年均 1 8% , 欧与潘曼1 4 . 5 3%如此高 的报酬,这也可能仅是特例,因为要获取他们的成本至少有这么高。投资基金 I P O小额投资者的 损失也可用此来解释,小额投资者可能会感到在采纳证券承销商、经纪人,基金经理与其他投资 者专家的意见之后投资所遭受的损失小于他们自己开发必要信息并成为专家所需付出的成本。 如果我们接受这个观点,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可以与异常现象的存在达成一致。换句话说,我 们不能指望市场是完全有效的,因为投资者无法为获取更多信息而不顾及成本问题。 然而,以交易成本为基础对有效市场理论进行辩护存在一个问题,即任何一异常情况都会基 于成本原因而消除。如果成本可用来解释一切,那它什么都解释不了。也就是说,除非我们知道 某一投资策略的成本是多少,否则,我们就无法知道如伯纳德与托马斯和欧与潘曼的投资盈利与 投资基金 I P O拥有者的损失是否是特例。 如前所述,解释特例的另一种方法是风险差异。然而,伯纳德与托马斯及海雷、李和西格的 研究结果至少让我们知道这一解释不那么令人信服或具相关性。 —近似于有效市场理论,而非为无效。承认异常的存在,而不是询问市 场是否有效。因为后者可能是个错误的问题。也许对于市场有效性的真正测试是,一旦事后波动、 财务分析与其他这里未讨论的异常现象 [ 6 ]所带来的套利机会被指出,这些套利机会是否会消失。 虽然我们坚信证券市场是有效的,我们必须注意到上述特例的存在给现值计量观提供了帮助。 从某种程度上说,投资者无法全面发掘历史成本基础财务报告的信息内容,或者说这样做的成本 太高。因而,会计人员也许应当为他们做更多,即为了他们的利益将更多的当前的价值纳入财务 报告。如果在不失可靠性的前提下能做到这点,净收益预测未来业绩的能力就会增强,投资者将 会有更广阔的空间从资产负债表中收集信息。 6.2.4 奥尔森净盈余理论 公司价值的三个公式 C S T(净盈余理论)显示公司价值与证券报酬是如何由基本的资产负 债表与损益表组成部分来表示,从而提供了与市值计量观相一致的理论框架。虽然该理论建立在 理想状态假设上,有股利无关因素,然而,该理论在解释与预测公司价值方面有其成功方面。以 下有关该理论的要点是建立在简化的费尔萨姆和奥尔森 (Feltham and Ohlson,1 9 9 5 )研究基础上 的。 理论中的大部分已为前述讨论所包含,尤其是在例 2 - 2—不确定理想环境下的 P. V.有限公司 一例中,也许此时你想回顾一下例 2 - 2。本节,我们将以前的讨论归并过来,并拓展 P. V.有限公司 的例子,将存续盈利纳入考虑。费尔萨姆与奥尔森指出,公司的价值的根本决定性要素是它的股 利流量,他们的讨论由此开始。在例 2 - 2中,假设P. V.有限公司坏的经济状况出现于第 1年,P. V.未 支付股利,到第2年P. V.支付了清算股利。则在时期1股利的现值就是时期2现金的期望现值。 回顾一下,若坏年景出现,每期的现金流为 $ 1 0 0,若好年景出现,则为 $ 2 0 0。括号中第1项 式代表时期1时的现金,在时期2以R f = 0 . 1 0的报酬率投资。 股利无关前提下, P. V.的市价也同样可用其未来现金流量表示,继续保有我们的假设:坏年 景出现于第1期: 其中第1项是时期1中的现金,即$ 1 0 0的现值$ 1 0 0。 公司的市场价值同样可以用财务报告变量来表示。费尔萨姆与奥尔森指出,在任意时点 t, 其中b v t 是每期资产负债表公司资产的账面净值。 g t 是未来非常盈利的期望现值。有这层关系 PA1 = 0.5 1.10 (110+100)+ 0.5 1.10 (110+ 200) = 95.45+140.91 = $236.36 PA1 = 100+0.5· 100 1.10 + 0.5· 200 1.10 =100+136.36 = $236.36 PAt = bvt + gt 第6章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表 115 下载 116 财务会计理论 下载 则必然使所有收益或损失项目经过损益表。损益表是净盈余理论的源泉所在。对 P. V.有限公司, 设期间1出现坏年景 b v t =$236.36 ,直接由资产负债表而来(见例 2 - 2)。 注意到非常收益的期望值为 0。这阐明了费尔萨姆与奥尔森模型中的一个特殊情况,称为 “无偏差会计”。当会计是无偏差的,则非常盈余不存在。公司的所有价值都显现于资产负债表, 事实上,损益表无信息含量,正如例 2 - 2所提到的那样。 上述PA t 公式对任何基础的会计适用,并非仅限定于理想状态下的无偏差会计。例如,若 P. V. 有限公司运用历史成本会计, b v t 相对于其市场价格则向下偏离,其结果是,公司有未记录的商誉 g t > 0。 随之净盈余理论直接导致了现值计量观,因为它暗含会计人员应当尽可能完整与准确的计量 b v t 以减少市场通过其他渠道对 g t 进行估计。例如,若有合理可靠性的保证,将至少部分资产与负 债以市价进行计量,并将诸如广告费用与研究开发费用等无形资产入账,从而使投资者受益,因 为更多的公司价值被包含在 b v t 中,更少的包含于g t 里。这一论点得到6 . 2 . 3节中有关有效市场特例 证据的支持,其中我们以为投资者并不像信息观所假设的那样,擅长于从其他渠道获取 g t 。 收益持续 费尔萨姆与奥尔森随后将持续收益概念引入理论。尤其是他们假设: 其中o x t a是t年的非常收益, 是期间 t盈利事件实现的影响结果。如例 2 - 2,这一结果的期望 值是0,且每期事件是相互独立的。 是一存续参数,其中 0≤ ≤1。对于 = 0,我们有例2 - 2。然而, > 0并非是不合理的。通 常,某年事件的影响会在未来年度里持续。例如,例 2 - 2中的坏年景可能是由于利率升高所导致, 而它的经济影响可能超出当年,则 捕获了第一年-$ 5 0非常收益的部分信息,其影响将持续到以 后年度。 然而,若 < 1,也就是说,在一段时间后,特定年度的收益的影响都会消失。例如,利率升 高的影响最终会消失。更概括地说,竞争的压力会最终消除正面或负面的非常压力。 同时也注意到持续性与E R C实证研究中对应部分的相互关系。回忆一下 5 . 4 . 1节,盈利的持续 性越久,E R C越高。以后我们将看到,这正是净盈余理论所预测的— 越高,损益表对公司价 值的影响越大。 最后,注意到该理论假定投资者知道有关 t 的一系列可能值与 的信息,并运用贝叶斯理论 修改他们的主观估计事件概率值。因此,该理论与第 3章所解释的决策理论的作用没有任何冲突。 例6 - 1 现在我们拓展例2 - 2,将存续性纳入考虑,保有原有的假设,并增加进一步的假设 = 0 . 4。因 此,若第一年坏的经济状况出现,不仅当年含有- $ 5 0的非常收益,且这一非常收益的 4 5%会持 续到第2年并减少营业收入,好状况与之相反。 我们从P. V.的资本资产折旧表开始,以 0时资产价值的期望下降为基础,这一折旧表与例 2 - 2 ˜ t PA1 =236.36+0 =$236.36 oxt a = ox t -1 a +˜ t 中相同: 折旧,第1年= 2 6 0 . 3 3-1 3 6 . 3 6 = 1 2 3 . 9 7 折旧,第2年= 13 6 . 3 6-0 = 1 3 6 . 3 6 $ 2 6 0 . 3 3 现假设第1年坏年景出现(类似的分析应用于好年景情况)。首先,我们计算时间1时P. V.的市 价,以未来股利期望值为基础: 注意到持续存在的影响—第一年非常收益的4 0%会持续到第 2年并减少其现金流量。除此之 外,计算与例 2 - 2相同。我们看到坏年景存续的影响,使时刻 1时的公司价值减少 2 3 6 . 3 6- 2 1 8 . 1 8 = 1 8 . 1 8,减少的未来现金流量-$ 2 0的现值。 费尔萨姆与奥尔森也以财务报表变量来列示公司的市场价值,为: PA t =b v t + (t年的非常收益) 其中 /(1 +R f )是一资本化因素 [ 7 ]。在我们的例子里,设 t= 1 现金 = 1 0 0 . 0 0 资产账面净值,以折旧表 为基础,2 6 0 . 3 3-1 2 3 . 9 7 = 1 3 6 . 3 6 b v t $ 236.36 这使, 这一公式的含义有两层。首先,即使在理想状态下,所有的行为不再仅基于资产负债表。损 益表也变得重要起来,因为它揭示了本年度的非常收益,其中的 4 0%将在未来年度发挥持续影响。 因此,在本例,我们可认为非常收益的 4 0%将存续至将来。 其次,公司强调投资者需要信息帮助他们评估存续收益,因为这对公司未来业绩十分重要。 5 . 5节关于非常项目的讨论使我们看到,会计人员如何通过对低存续项目进行适当分类,在这方面 发挥作用的。同时,净盈余理论的这一公式与 5 . 4 . 1节中—存续性对E R C的实证影响——的研究 成果是一致的。在5 . 4 . 1节中我们注意到存续性与投资者对当前盈利的反应正相关。 最后,需要再一次强调净盈余理论的理想状况假设。尤其是该理论忽略了信息的不对称性。 第6章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表 117 下载 PA 1 = 0.5 1.10 (110- 0.4´ 50+100)+ 0.5 1.10 (110- 0.4´ 50+200) = 0.5 1.10 ´190+ 0.5 1.10 ´290 =86.36+131.82 =$218.18 PA1 =236.36+ 0.40 1.10 ´(- 50) =236.36- 18.18 =218.18 118 财务会计理论 下载 因此,该理论应用的现实可能性成为一个实证性问题。然而,我们刚才提到实证研究的 E R C值与 模型是相一致。在5 . 3 . 3节我们也提到伊斯顿与哈里斯( Easton and Harris,1 9 9 1)发现盈利水平 较之于盈利变化能更好地解释证券报酬。注意,费尔萨姆与奥尔森建立的模型是以盈利水平表示 的。另外,费尔弗德(F a i r f i e l d,1 9 9 4)亦报告了其实证研究结果与模型的一致性。 6.2.5 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也许支持现值计量观的主要压力来自于对引人注目的大公司破产事件的反应,尤其是金融机 构的破产。例如,《华尔街日报》(1 9 9 4年3月11日)的一篇文章报道了瑞斯鲁森 ( R e s o l u t i o n )信托公 司、德勤(Deloitte and To u c h e )公司及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三者间的一件诉 讼案。其中瑞斯鲁森信托公司与德勤间涉及金额达 1 4亿美元,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与德勤间涉及金 额达4 . 5亿美元。诉讼是由会计公司对储蓄与贷款协会发布的无保留意见书引起。该协会当时已经 丧失了还债能力。据文章描述,解决这一诉讼的建议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金额超过 3亿美元。虽然远远少于诉讼 金额,但仍成为围绕储蓄与贷款协会案件的第二大赔偿解决案(第一大赔偿案是安永( Ernst and Yo u n g)公司因类似案件而导致的,涉及金额高达4亿美元)。 在历史成本基础下很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反应该公司能持续经 营,但不久它就破产了。虽然会计人员或审计人员可能声称对于即将发生的破产,其征兆已隐含 在附注或其他信息源里,因而他们对此不负责任。但这引申出一个逻辑问题。人们会问,为什么 主要的财务报告不更明确地预见这一灾难?通常在遇到公司破产诉讼案时,审计人员要为自己辩 护相当困难。 而且,这些法律义务的压力好像还在继续增加,例如,詹森( J e n s e n,1 9 9 3)指出随着技术 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公司发现他们有大量的剩余资金,利用剩余资金的要求导致兼并、重组、裁 员与破产的发生。所有这些事件都给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净收益与资产估值的充分性带来了极大 的压力。 另外,公司正面临日益增加的社会责任压力。因而,许多公司有着大量的未来责任。例如, 修缮成本的存在使成本与收益相配比的概念受到了冲击。 会计人员与审计人员保护自己免于这些压力的一种方法是采用现值计量观。也就是说,将当 前价值纳入财务会计。然后,他们便可以说财务报告已预测了导致上述方面的价值变化。当然, 这需要更多地用到估计与判断,但由于法律责任的存在,会计人员也许更愿意在不丧失可靠性的 前提下运用现值计量。 小结 财务报告的信息观接纳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并依靠全面披露来增加财务报告对投资者的 有用性。在假设有足够多的理性的投资者的前提下,披露的形式并不重要。因为这些投资者能迅 速并正确地将信息纳入有效市场价格。实证研究已证实,市场发现净收益信息至少是有用的。实 际上,信息观下的实证研究倾向于接受有效市场价格并将其做为评估会计信息有用性的标准。 然而,对信息观仍存在许多疑问。首先,净收益只占“市场分额”的 2%~ 5%似乎太低。虽 然存在理论支持,但根本就很难发现对于非盈利会计信息有多少市场反应。其次,证券市场本身 也许并不如先前所认为的那样完全有效,这意味着投资者在理解会计信息对未来报酬的全面内涵 可能是需要一些帮助的。最后,法律责任的存在迫使会计人员在财务报告中增加现值基础项目的 数量。奥尔森的净盈余理论深化了这些问题。该理论强调财务会计信息的根本作用是决定公司价 值。认为会计报表在报告公司价值方面应当发挥更为基础的作用,而不是向信息观所认为的那样, 将会计信息视为众多信息资源中的一种,这些资源相互竞争以引起有效市场的注意。因此,净盈 余理论自然而然的导致了现值计量观。 当然,由于上述2 . 4与2 . 5节中的几点原因,现值计量观决不会发展到使整套财务报告都建立在 其基础之上。例如,对于固定资产,历史成本做为主要计量基础的地位不可能被取代。更确切地说, 在财务报告里,现值基础对历史成本的取代只是一个度的问题。在 G A A P里一直就有许多现值计量 部分,下面我们将对其进行回顾。另外,我们还注意到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现值计量标准。 6.3 传统项目计价实例 尽管财务报表一贯被认为是建立在历史成本基础上,但它们也包含许多公允价值成份。为了 进一步讨论最近的以计量为主的标准,我们先回顾一些已经被长期运用的有关市价和现值计量的 方法。 6.3.1 收益实现后的资产和负债 对于大多数公司 [ 8 ],收益实现后的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现金,由定义即知 是以市价计量。应收账款扣除坏账备抵的净值可视做以现值计价。像应付账款这样的流动负债也 可视做以现值计价。对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我们认为其回收或支付期间相当短,没有必要折现, 实际上它们是以现值基础计价。收益实现后资产与负债的计价对想评估公司短期偿债能力的投资 者是有用的。 6.3.2 合约所限定的现金流量 另一种常见情形是合约所限制的资产和负债引起的现金流量,它的计量至少部分运用现值基 础计价方法的如贷款、租赁、退休金的现金流量。我们将进行简单的探讨: 长期债券折价摊销 APB 21(1971)要求债券折溢价摊销使用实际利率法,也就是按发行或购 入时的实际利率对折溢价摊销,从而形成每一期的利息费用或收益。我们这里所阐述的实际利率 法适用于打算持有至到期日的债券投资。 例6 - 2 折价实际利率摊销法 某公司于1 9 9 4年1 2月3 1日以$8 869.92购买1 0年期面值$10 000的债券,实际年利率为1 2%,则 债券折价为$1 130.08,债券每年1 2月3 1日按票面利率1 0%支付利息,到期日为 2 0 0 4年1 2月3 1日。 首先,我们计算债券在 1 9 9 4年1 2月3 1日的价格,也就是债券的未来现金流入,按实际利率 1 2%折现的贴现值。 = 1 0 0 0 0 (1.12)10 +5.65022´1000 =$3219.70+$5650.22 =$8869.92 未来现金流入现值=本金现值+利息现值 第6章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表 119 下载 第一项是按1 0年期、1 2%折现率贴现的债券本金现值,第二项是未来各年支付 $1 000利息, 按折现率1 2%贴现值,年金现值系数 5 . 6 5 0 2 2可在利率表中查到。 假定同种质量的投资的市场利率为1 2%,在这种经济环境中这些债券的市场价格肯定等于现值 $8 869.92。这种情况源于2 . 2节讲过的套利原则。如果债券市场价格高于这个数,投资者因回报率小 于1 2%不会买它们而选择能赚到 1 2%的同种质量的其他投资,价格因此降下来。如果市场价格低于 $8 869.92,投资者因为能获得比市场利率高的收益而争着买它们。这样,价格又会上涨。可能的均 衡价格只能是$8 869.92,因此,1 9 9 4年1 2月3 1日,该项投资的账面净值。市场价值和现值都相等。 假设采用折价实际利率摊销法,买进债券日的实际利率 1 2%保持不变,则一年后( 1 9 9 5年1 2 月3 1日)账面净值与现值仍相等。请看下面的解释。 1 9 9 5年1 2月3 1日,债券还有9年存续期,因此债券未来现金流入现值是: 债券新的现值为$8 934.31。在实际利率折价摊销法下,所做的日记账分录为: 1 9 9 5年1 2月3 1日 债券投资 6 4 . 3 9 利息收益 6 4 . 3 9 折价摊销:$ 8 , 9 3 4 . 3 1-$ 8 , 8 6 9 . 9 2 新的债券账面净值为 $ 8 , 9 3 4 . 3 1,等于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只要使用实际利率法摊销折价, 将在以后几年保持与现值相等的情形。 最后,我们发现该年从债券上得到的收益等于期初账面余额× 1 2% 该年利息引起的现金流入 $1 000.00 折价摊销 6 4 . 3 9 债券收益 $1 064.39 等于期初账面余额×1 2%, 即$8 869.92×1 2% =$1 064.39 例6 - 2正好符合前面我们在例 2 - 1中阐述的理论—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账面净值等于未来 资产上现金流入的贴现值,从资产上得到的年收益等于期初账面净值×利率。 请注意,债券的合约性质使未来现金流入可以合理确定。当然,做为投资者持有的债券要承 受信贷风险—发行者不能按合约条款履行的风险。如果债券价值减损,而这种减损又不是暂时 的,要减记债券的账面价值。 还应强调,我们在例6 - 2中利率是按购买日市场利率1 2%计算的,并且长期不变。因为没有考 虑购买后利率的变动,所以这里对债券记录只是部分运用了这种计量方法。这限制了现值信息的 决策有用性。不过,我们看到 S FAS 107要求附注揭示类似这种投资的公允价值。这样,附注信息 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利率的影响及影响市场价值的其他变化,后面将详细介绍 S FA S 1 0 7内容。 租赁 另一个具有合约性质并运用的现值模型是租赁 ( S FAS 13,1977),如融资租赁和相应负债 按隐含利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贴现计价。 退休金负债 另一个计量基础报告是规定福利计划下的退休金负债。 S FAS 87(1986)要求确认 每一期的净退休金费用,包括服务费用—即由于雇员在本期提供服务,按退休金约定支付公式 120 财务会计理论 下载 = 10000 (1.12)9 +5.32821´1000 =$8934.31 未来现金流入现值 计算的将来应支付的退休金在本期期末的精算现值—即预计支付义务(预期将来应支付的至今 已赚取的退休金的精算现值)期初账面余额按折现率计算的利息,再减去本期退休金资产实际收 益。预期退休金应付款不同于累计退休金应付款,后者得出的当前支付义务的精算现值未考虑退 休后工资水平变动的补偿。 期末累计退休金成本净额与退休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做为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或负债 [ 9 ]。 基于S FAS 87这些和其他的要求,规定退休金计划下退休金负债的记录与例 2 - 2中不确定条件 下的折现值模型类似。 6.3.3 成本与市价孰低原则 如果未来现金流量不是由合约引起怎么办?这种计价方法仍适用吗?我们认为众所周知的成本与 市价孰低原则部分运用了这种方法。成本与市价孰低主要用于存货,此处现行市价是合理可靠的。 APB 43(1953)讨论的就是成本与市价孰低原则。如果市价低于成本,存货应减记至市价。 APB 43定义市价为重置成本,服从两个限制: ( 1 )市价不能超过可变现净值; ( 2 )减值不能过大以 至于产生非正常的边际利润。 有趣的是成本与市价孰低仅部分地运用了现值模式。也就是当市价低于成本时资产价值被减 值,但不能转回到成本上面。实际上,一旦资产被减值,减值后的价值成为新“成本”,并且可 能不再被转回。成本与市价孰低原则遵循了稳健原则,但评判它的决策有用性是困难的,因为有 人认为如果市价信息是有用的,那么市价超过成本应与低于成本一样有用。推测起来,会计人员 必认为相同金额的资产高估比资产低估承担更大的法律责任。 无论如何,成本与市价孰低原则仍是财务报告中部分运用这种计量方法的一个有趣而重要的例子。 6.3.4 下推式会计 当一个公司购买了另一家公司全部普通股,被收购公司资产和负债就应使用一个新的会计基 础,叫做下推会计。结果被收购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在确认交易时应按市价反映记录在账上。 尽管G A A P没有要求使用下推会计,但对于子公司被全部控股的情况, S E C还是做了详细规 定(SAB 54)。 6.3.5 结论 前面仅是公认财务会计中按现值和市价基础计量的部分传统项目。要进一步全面讨论,参见 威尔( We i l,1 9 9 0 )。 我们主要目的是说明尽管财务报表仍被认为主要是在历史成本基础上,但相当多的属于计量 观的方法仍得到运用。 前面例子阐述了当前 G A A P中计量观运用的程度。现在让我们看看现行以公允价值为导向的 会计准则。 6.4 现行以公允价值为导向的准则 6.4.1 退休后福利 FASB 1990年发布的S FAS 106要求退休后福利 ( P R B )应计提入账,包括提供给退休职工的保 第6章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表 121 下载 健、保险和相关福利。S FAS 106之前,这些通常按现金收付制入账。但这一标准认为 P R B是一种 递延补偿形式,应在职工提供服务时确认。因此, S FAS 106对P R B采用了与S FAS 87处理退休金 完全相同的方法。特别是,累计 P R B负债是预期支付代表现在的或已退休职工福利的精算现值, 或者说是,退休金的期间费用包含服务费和贴现增值,减去退休金资产的收益。而且,如果公司 的P R B计划将福利建立在未来补偿水平之上,为了计算现值就要估计这一补偿的增加。 首次采用S FAS106, 公司把全部累计P R B负债记做当期费用。这一数目会大得惊人。例如,环球邮 报( 1 9 9 3年2月2日)报道通用公司一次性将$2 080亿退休金负债入账,引起股东权益减少7 5%(第4章问题9 )。 另一种方法是,累计负债可以在一段时期 (大约为2 0年内)分年度确认一部分P R B费用。 这里我们的目的是为指出, S FA S 1 0 6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使用贴现值计算 P R B费用和负债。这 是财务报告中运用计量观方法的一个主要例子。 6.4.2 贷款减值 1 9 9 3年发布的S FAS 11 4是解决债权人贷款减值的会计处理问题。它适用于债权人很可能无法 收回贷款合同中到期的全部金额。当一项贷款确实受到损害,通常削减到按贷款实际利率折现的 未来可收回性现金流量期望值。债权人把贷款账面价值随时间增加的贴现值确认为利息收入。 S FAS 11 4关键在于削减贷款的账面价值是随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或时间变化而做调整的。这 样,如果现值增加,已减值的贷款应转回到新的现值(但不能超过它的初始贷款额)。这是对成 本与市价孰低法的一个发展,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下,资产价值一旦削减就不能再转回。这样, 贷款减值准则是计量观的一种清晰的拓展方式。 6.4.3 资本资产最高价值测试 尽管如存货、厂房和设备等资本资产主要按历史成本会计处理,但一定条件下由于资产的账面价 值不能超过某种上限,采用所谓的最高价值测试是必要的。按资本资产分类的最高价值测试已有运用。 如S FA S 8 6 ( 1 9 8 5 )要求如果计算机软件可实现净值低于(原文为“e x c e e d s”,有误—译者注)它的账面 值,必须做减值处理。S FA S 9 0 ( 1 9 8 6 )也要求一定条件下不需用的厂房削价到预期未来收入现值。 S FAS 121(1 9 9 5)做了更广泛的最高价值测试强制性要求,这个准则包含两个步骤。首先, 实施减值测试。如果资产或一组资产未贴现期望现金流量低于账面值,资产应确认减值。其次, 如果发生资产减值了,它们应降至公允价值,减值损失记入利润表。公允价就是现行市价,但如 果得不到此值,公允价值可用以风险调整贴现率的贴现值估计。 S FAS 121重申最高价值测试没有脱离历史成本,因为减值仅仅是为减值资产建立新成本基础。 资产没必要一直关注减值,而只有当类似市价大幅度下
本文档为【财务会计理论-William.R.Scott著.陈汉文译06】,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0055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60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9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09-12-15
浏览量: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