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描述翻译学中的工具理性反思

描述翻译学中的工具理性反思

举报
开通vip

描述翻译学中的工具理性反思 第27卷第4期 2004年7月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Jo哪alofPLAUIliverSityofForeignkmguages V01.27No.4 July2004 描述翻译学中的工具理性反思术 张思洁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图瑞提出的描述翻译学以规范为基础,以法则为导向,其目的在于借助源语与译语文本对比析出规约翻译行 为的普遍法则。为使描述翻译学成为一门无涉价值、可以实证的科学,图瑞采用了简化范式和分离范式构建其理论模型。 这两种范式与图瑞在追求描述翻译学的...

描述翻译学中的工具理性反思
第27卷第4期 2004年7月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Jo哪alofPLAUIliverSityofForeignkmguages V01.27No.4 July2004 描述翻译学中的工具理性反思术 张思洁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图瑞提出的描述翻译学以规范为基础,以法则为导向,其目的在于借助源语与译语文本对比析出规约翻译行 为的普遍法则。为使描述翻译学成为一门无涉价值、可以实证的科学,图瑞采用了简化范式和分离范式构建其理论模型。 这两种范式与图瑞在追求描述翻译学的科学性进程中形成的工具理性互为因果,而且把主体性等人文因素挤兑出翻译理论 研究视域。翻译研究中追求科学性无可厚非,但其实现不应以牺牲主体性等人文因素为代价。 关键词:描述翻译学;图瑞;工具理性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_722x(2004)04JD063JD4 Renecti仰s0nI璐tr岫entalI沁asonofDTS ZHANGsi-ji8 (schoolofF0rei印Studies,NanjiIlgUniversity,N锄jing,JiaIlgsuP州.,210093,Cllina) A‰ct:UrSisano珊-b鹅ed,law—orientedtheoryproposedbyTouryin出eh叩eoffo珊uladngvalue—fkeuniveIsallaws goverIlingtr蛆slationbehaviorsoutoftheno珊sextracted舶啪comparativeaIlalysesbetweenSTs龃d,ITs.TomaketheDTsascience characterizedbybeingvalue—fbe,verifiable,aIIdobjective,Touryad叩tedsiⅡlp墟edanddetachedparadigmstofoⅡnulatehismodel. ,11letwopamdigIns,traceabIetotheirIst兀1lnemalre啪nthatTouryestablishedinpursuitofscientificnessofrese盯ch,excIude subjecti、rityoutoftranslatingprocess.Tllisinevitablyputstmnslatorsinapositionofdilemma.Thepursllitofscientmcnessin tmrIslationstudiesseemsindisputable.However,suchpursuitca皿otbeattainedat出eexpe璐eofh岫anit)rfe砒ures. Keywords:DrI’s;GideonToury;instmIIlemalreason O.引言 在《描述翻译学及其他》一书中,图瑞(Gideon TolⅡy)系统地阐述了描述翻译学(DescIi埘veTralls— l撕onStudies)的理论构架和方法论基础(下称“图 瑞理论”)。图瑞认为,描述翻译理论以检验目的语 文本在目的语文化中的吸纳程度为重心,利用归纳 和统计方法对个案文本进行比较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出规约 翻译行为的经验变量或经验规范,进而订立阐释这 些变量内在关系的法则。(2001:15—16)Gentzler认 为图瑞理论对翻译研究有以下积极影响:摒弃了一 一对应观念,从而否定了文学或语言学意义上等值 的可能性;引入目的语文化系统中的文学趋向对译 文的影响;动摇了源语信息具有固定同一性的观 念;在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构成的交互体系中, 使源文本与译文本在符号网络中得以整合。(1993: 133—134)潘文国认为图瑞理论能够以目的语为重 心、关注目的语文化以及具有自觉的理论意识因而 给予其较高评价。(2002:271-272) 也有学者指出了图瑞理论中的不足之处。 Munday指出,图瑞所用“规范”涵义模糊,而且 这些规范具有施为倾向和规约功能,有悖描述性分 析这一初衷。图瑞的观点忽视意识形态和政治等因 素。此外,图瑞欲从个案分析中概括出的“法则”, 似乎只是一些翻译行为的惯常信念乃至无须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的 信念,且这些抽象的、准科学的法则在何种程度上 可应用于翻译实践也不无争议。(2002:113—117) Venuti认为,图瑞的“科学”描述翻译学模型旨在 为翻译行为析取“价值中立”(value“e)的规范 和法则,而翻译学领域必须涉及社会文化体制中的 价值取向。在Venuti看来,规范虽说最初只是语言 学/文学意义上的,但也涉及为特定社会集团服务 因而具有意识形态约束力的价值观念、信仰和社会 收稿日期:2003一05—16 作者简介:张思洁(1967一),男,山西河津人,华北工学院外语系副主任,副教授,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 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研究。 万方数据 ·64·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年 象征。(转引自Munday,2002:145) 图瑞理论存在着结构性缺陷:认识论上该理论 似乎以简化和分离的手法,回避了对翻译过程中译 者主体及其主体性的考察;方法论上该理论似乎具 有科学方法至上的工具理性倾向。简化手法的内在 缺陷与工具理性互为因果、互相撑持。因此,有必 要从图瑞理论所采用的规范和法则人手,对图瑞理 论的内在逻辑以及该逻辑所衍生的后果进行探究。 1.图瑞理论之要旨 图瑞理论的构建可概括为“三步法”:首先把 目的语文本置于目的语文化系统内检验其显著性和 可接受性;然后把源语文本同目的语文本进行比 较,辨识目的语文本游离源语文本的动因,从中概 括、抽象出翻译行为规范;最后把所析取的规范确 立为规约未来翻译行为的法则。利用前两步对文本 进行多次检验和比较,使析取的规范在类属、时 间、作者等方面不断丰富,为订立规约翻译行为的 普遍性法则集提供依据。该法则集便是图瑞孜孜以 求的描述翻译学的理论形态。(2001:36—39) 图瑞认为,规范指社会文化对翻译行为的约 束。规范的约束力较为普遍和绝对则趋向于规则 (rules),否则便流于个体癖好(idiosyncrasies)。 (同上:54)规范呈梯度分布在规则和癖好之间,在 强度上介乎强制性规范与许可性规范之间。(同上: 67)图瑞引入规范的目的在于,通过个案分析为翻 译行为订立某种统计意义上的普遍性法则。(同上: 259;264)可见,翻译行为规范在图瑞理论中举足轻 重。图瑞之所以把规范作为其理论核心,一是因为 规范是建立和维持社会秩序的主要因素,也是解释 包括翻译活动在内的社会活动的关键范畴;(同上: 55)二是确立规范可为订立规约翻译行为的法则提 供依据。这些法则虽然源自描述翻译研究,若推演 升华则可成为翻译学的理论构成要素。(同上:16; 102) 图瑞提出了翻译过程中的三种规范:初始规范 (initialno珊)、预备规范(preliminaryno珊s)和操 作规范(叩erationalno册s)。图瑞认为,初始规范 指译者首先须在源语文本规范与目的语文化规范之 间做出的基本选择:译者要么受制于前者,使源文 本充分翻译;要么俯首于后者,使译文本在目的语 文化中得到认可。图瑞承认,虽然译者的选择实际 上折中于这两者之间,但在理论上和方法论上有必 要保留这种对立。他还宣称,翻译行为大体上受制 于某种规范,它适用于文学、哲学文本等翻译。这 样,图瑞为讨论后两种规范做好了理论上的铺垫。 三种规范中,初始规范对其他两种规范具有统摄作 用;操作规范具有形而下特征,是初始规范在翻译 过程中的现实化。(同上:56—57) 规范的确立一方面为翻译行为法则的订立提供 了必要的工具,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另一方面为翻译行为法则的逆向检验提供了依据。 图瑞提出了两类尝试性法则:一是渐进标准化法则 (tllelawofgmwingstaIldardization);二是干涉法则 (山elawofinte如rence)。第一类法则指为迎合目的 语代码集中已有的惯常用法,源文本中析出的文本 关系在翻译过程中经常被整合乃至完全忽视。该法 则表明,目的语资源中惯常用法的择取,实质上是 对源语文本实施了一种“标准化”行为,使翻译顺 应了目的语文化模式。这种标准化行为对源文本起 消解作用,该作用对源文本格调的肢解很难在目的 语文本中得到等额补偿。(同上:268)源语文本在翻 译中处于弱势或边缘地位时尤为如此(即下文所说 的负传递)。第二类法则指翻译过程中构成源文本 的各种现象(例如词汇特征、句法特征等)趋于向 目的语文本传递;这种传递既可以是正传递,也可 以是负传递。(同上:275)该法则表明,源语文本对 目的语文本产生某种“默认”(default)作用。这 样,欲使源语文本对目的语文本不产生任何干涉作 用(即无干涉输出),必须具备一些特殊条件,而 且译者须做出特殊努力。图瑞指出,对干涉的容忍 程度取决于社会文化因素以及文学体系的威望;人 们对从强势语言或文化译入的作品所持容忍度较 高。(同上:278)在图瑞看来,由规范升格为法则是 科学之所以成为科学(sciencesquasciences)的特 征。(同上:259)他抱怨翻译学领域在建立法则方面 尚缺乏自觉努力;翻译学(TraIlslationStudies)有 望成为科学的出路便在于订立翻译行为法则。(同 上:264) 2.对图瑞理论的工具理性质疑 Munday对图瑞理论中“规范”涵义的模糊性、 Gentzler对图瑞理论中法则的效度和实用性、Venuti 对价值中立对社会价值取向的遮蔽等提出了质疑。 除此之外,图瑞理论在对翻译理论科学性的追求进 程中排除了翻译主体对翻译过程的主体性影响,也 排除了价值取向对翻译过程的影响。在强化研究方 法的价值中立性和客观性进程中,把研究方法的科 学性推演为工具理性。这两种进程互相关联,一种 趋势的强化必然伴随着对另一种趋势的强化要求, 从而实现了图瑞理论在认识论与方法论上的关联。 换言之,该理论实质上体现了对工具理性的推崇。 万方数据 第4期 张思洁 描述翻译学中的工具理性反思 ·65· 图瑞致力于把描述翻译学建构成为一门探求 “规律”的科学,其属性之一是把规律建立在统计 的因果决定论基础之上,其真实价值在于它与事实 的相符程度。(皮亚杰,2001:2—7)图瑞理论从规范 人手,最终所能形成的理论只是一种统计意义上的 关于翻译过程中“规范性事实”规律的理论。这便 是图瑞“法则”的真正内涵和理论所指。既然图瑞 理论以研究与翻译主体所接受的规范相关的翻译行 为所具有的规律为己任,而这些行为又与翻译主体 所具有的主体性紧密相关,那么,该理论的结构性 缺陷恰好在于它似乎悖论性地回避了对翻译主体所 具有的主体性的研究和理论建构。 一方面,这是由图瑞理论建立在实证主义的基 础上所致。从图瑞由译语文本中析出规范,由规范 提升至法则,再由法则构成理论要素这一认识进 程,以及图瑞强调翻译文本之于理论建构的原初性 和重要性来看,图瑞理论是在逻辑实证主义的“中 性观察说”(tIleoryofneutrdobsenration)的基础上 得以建构的。按照中性观察说的学理,科学认识 (即规律)是从观察或实验中概括出概念,组成科 学判断和推理,得出定律,再概括出理论乃至原 理。中性观察说“承认观察为理论提供经验基础和 检验理论的作用,强调观察的客观性,提倡观察主 体应当排除主观因素,‘不带偏见’地进行观察, 但它主张观察无需依赖理论的指导,忽视了观察主 体中的理论结构对观察活动的深刻影响”。(冯契, 200l:2018)在图瑞看来,把事件发生可能性的陈述 简单地罗列出来并不构成法则,因为这种罗列只是 一些随机选项(o曲ons)而非实际抉择(choices); 同样,指示性表述(directives)也不能表述法则, 法则宜用肯定性表述(a伍瑚atives)。自然而然,在 实证主义的前提下,翻译主体在实施翻译行为之前 或之时具有的理论结构(即翻译主体在实施翻译行 为之前已具备的前理解),因其异质性也就不可能 包含于图瑞理论。这实质上构成了翻译过程中对主 体性的排除。 另一方面,主体性的排除在价值中立的旗帜下 得到了强化。图瑞理论中,把价值中立观在形而上 中贯彻到底,就是使描述翻译学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不断提升,使翻译理论由特殊走向普遍,从而使翻 译理论普遍化。翻译理论的普遍化旨在使翻译理论 最大限度地听从于主体所创造的规律,使客体相对 地置于主体之外。然而,这种普遍化是建立在价值 判断和现实判断基本分离的基础上的。因此,从认 识论角度来看,对规律客观性的追求使翻译主体变 成一个被限定的客体,主体性在科学的作用下逐渐 消减。但从实践角度来看,这些规律又给人以力 量,在人文主义的作用下,其主体性得以伸张。这 样,翻译主体不可避免地处于一种“精神分裂症” 状态:翻译过程一方面呼唤主体的积极参与,翻译 规律客观性的最大化丰富了人们对翻译活动的认 识;另一方面却是翻译实践对主体以及主体性的排 除,剥夺了翻译主体对自身认识的反思,即对自身 认识的再认识。正如埃德加·莫兰评论道,“科学 认识无法认识它自己:它不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作 用,不了解自己变化的方向,不知道还有意识、主 体等概念,因而也就剥夺了自己的反思权利。反思 意味着一个试图认识自己的认识的意识主体的自我 观察”。(2002:70)如此一来,同一个人既是认识的 主体又是他自己的认识客体;而且,认识结果这一 客体在科学性和客观性要求不断膨胀下,又反作用 于认识主体,要把认识的主观性排除在认识过程之 外。这样,翻译主体即便有幸逃脱了“精神分裂 症”的厄运,也难免呈现出“两面神”的面目。图 瑞理论在认识论上蕴涵着对法则的工具理性的形而 上追求,而在方法论上却在追求科学性的进程中蕴 涵着反人文传统的思想,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3.对范式融合的诉求 上述关于图瑞理论结构缺陷的讨论并不意味着 要将翻译主体及其主体性机械地嵌入图瑞理论的结 构框架中去。事实上,对图瑞理论结构的质疑,隐 含着对其理论赖以形成的范式的反思。范式 (p锄digIll)是库恩科学哲学中的核心概念,用以表 示范例、模式、模型等,现指科学共同体的共有信 念。范式一方面为共同体成员提供一种把握研究对 象的概念框架、理论和方法论信条,另一方面也决 定着共同体成员的某种形而上学信念和价值标准, 即他们的自然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冯契,2001: 344)莫兰认为:“一种范式,对于在这种范式控制 下进行的所有话语而言,包含着可理解性的基本概 念或主要范畴,同时也包含这些概念或范畴之间的 吸引/排斥的逻辑关系的类型。范式的这一定义同 时是语义的、逻辑的和观念一逻辑的。就语义而 言,范式决定着可理解性,给事物以意义;就逻辑 而言,范式决定着最主要的逻辑操作:就观念一逻 辑而言,范式是联合、淘汰、选择的第一原则,决 定着观念的组织条件。根据这三个生成和组织的涵 义,范式指导、统治、控制着个人推理的组织和那 些遵循范式的观念系统的组织。”(2002:235—236) 由此观之,范式与概念范畴、逻辑操作、理论构 万方数据 ·66·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年 架、价值原则等之间存在制约关系。尽管人们(例 如拉瑞·劳丹、埃德加·莫兰等)批评范式概念本 身具有模糊性、晦涩性和不充分性等诸多问题,但 这并不妨碍人们运用范式来解释现象,“因为它瞄 准了一种非常彻底的东西,一种深深浸入个人潜意 识和集体潜意识的东西,⋯⋯它把我们引向错综复 杂的多种根基(语言学的、逻辑的、意识形态的根 基,以及大脑一心理和社会文化的更深一层的根 基)”。(同上:235)这就是范式的“助发现功能” 和“辩护功能”,(欧阳康,2001:470)即范式以存在 本体论或认识方法为出发点来解释现象的性质、结 构、功能及其发展规律,因此对具体理论的构建具 有关键性的发现作用;而且范式为在其作用下所构 建的理论的合理性提供辩护,或者使其趋于合理 化。 把范式概念引入对图瑞理论的讨论,可以考察 图瑞理论的潜在缘由。从上节的讨论来看,图瑞理 论大体上基于简化范式:图瑞首先从翻译文本复杂 体系中提取出尽可能少的几个变量(即图瑞理论中 的规范),在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基本分离的前提 下,求助于一切验证(主要为统计方法)和批评, 执著地寻求这些变量之间的客观关系(即图瑞理论 中的法则)。这一做法以简化的决定论(即现象服 从于法则,法则诠释现象)作为思维预设前提,因 此它是在理性的法则与经验事实之间寻求验证和对 话。而且,这种做法一方面将翻译文本从其赖以存 在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条件等无形环境中剥离出 来,使其工具化为具体的、超主体的、与价值无涉 的几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当这些法则确 如预期那样达到了真正的客观性,这种客观性却伴 随着构思主体对上述文本赖以生存的复杂环境的忽 视,消融了主体反思自身认识系统的可能性。就图 瑞理论中的规范而言,每一种规范都含涉两种次规 范,这就把翻译过程中具有连续性(图瑞是承认连 续性的,但在范式的作用下还是情不由衷地采用了 二分法)的现象改造成了“二分法”式的、取决于 观察结果的二选一的抉择,从而使其思维进程中的 排中律合法化。上述两点就是图瑞理论中蕴涵的简 化范式,而简化范式又与主一客分离范式互相利 用,互相撑持。这些范式通过逻辑和认识论证实了 自身的存在,在科学性、客观性、可证伪性等方面 为其理论的合理性(即理性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权威 性)提供了有效的辩护;而这种辩护则对翻译现象 中的人文因素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于是,上节提 及的翻译主体的“精神分裂症”是范式使然,而对 于那些仍然痴迷于翻译实践的个体来说,则实属 “活该”。 至此,是否将翻译主体之主体性一厢情愿地融 入图瑞理论已无关紧要,要紧的是如何在翻译活动 中使认识能够认识它自身的基本问题,它牵涉怎样 把主体反思性和科学的客观性结合起来,也涉及如 何使互不相通的知识整合起来,即如何达到对翻译 现象的真切“理解”。 包括翻译活动在内的认识活动涉及认识主体、 认识中介(即认识的工具和方法)、认识客体和认 识结果等基本要素;而每一要素既具有主观性又具 有客观性,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融合体。(欧阳康, 200l:286)因此,客观性是主体“先见”理解前提 下的客观性,主观因素是实现现象理解的必要条 件。理解是考察翻译活动的更为根本的方法。依照 伽达默尔的观点,理解过程实际上是现象存在的历 史视界与主体认识视界的融合过程。在两种视界融 合的过程中,现象的意义才能获得理解。伽达默尔 哲学诠释学的目的之一是在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论 中为人文等精神科学存在的合法性辩护。由此观 之,翻译主体的主体性不可能脱离翻译过程;翻译 理论的科学性也不可能排除翻译活动的人文性。 如果对翻译现象的理解,是翻译现象自身的视 域和翻译主体视域的融合过程,那么,在翻译认识 活动中,认识主体的“前理解”必然要投射到对象 的视域中去,在意识到翻译活动非主观性的同时意 识到自身的涉人,也意识到因自身的涉人而使对象 成为对象。依此来反观图瑞理论,在它对翻译行为 法则的客观性的追求中,不可能做到排除主体性而 与价值无涉,也不可能把主体以及与主体关联的品 质、自主等因素简单地从科学性中排除出去。这正 是本文对图瑞理论提出质疑的真实内涵。这种质疑 并不试图消解图瑞理论提倡的科学的探究方式及其 自主性,而是在于消除这一方法所隐含的工具理 性,使翻译理论研究中所涉及的客观性和主体性、 科学性和人文性之间既相互理解,又不强迫它们放 弃自身的自主性和个体要求。 木承蒙导师张柏然教授的悉心指导和校勘,特致谢忱。 参考文献: [1]埃德加·莫兰.方法:思想观念——生境、生命、习性 与组织[M].秦海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2]冯契.哲学大词典(修订本)[z].上海:上海辞书出 版社,2001. (下转第105页) 万方数据 第4期 卢 群 “一粒麦子”的哲学 ·105· 失掉在世上生存的能力。我不肯也不能相信,邪恶 是人类的正常状态。”(1982:666)《卡拉马佐夫兄 弟》中,佐西马长老这样解释人与上帝之间的永恒 联系:“地上有许多东西我们还是茫然无知的,但 幸而上帝还赐予了我们一种宝贵而神秘的感觉,就 是我们和另一世界、上天的崇高世界有着血肉的联 系,我们的思想和情感的根子就本不是在这里,而 是在另外的世界里。哲学家们说,在地上无法理解 事物的本质,就是这个缘故。上帝从另外的世界取 来种子,播在地上,培育了他的花园,一切可以长 成的东西全都长成了,但是长起来的东西是完全依 靠和神秘的另一个世界密切相连的感觉而生存的。” (同上,479)陀氏向我们展示了人除了生命恶根之外 的另一种本质——人的良知。尽管人类生活处处有 堕落、罪恶、伪善,但总还有另外的东西存在,那 就是人秉承自上帝的神性,人面对上帝的良心和能 力,人灵魂深处上帝的声音。人一旦弃绝信仰,与 上帝的关系破裂,专注自我,人的神性即天性中先 验的道德力量就被罪恶障蔽,但它依然存在,这是 人复活的基础。陀氏深信,整个人类作为天赋神性 的生命,尽管总有阴暗的、邪恶的东西掺杂其中, 但人类最终将走向完善,复归完整的神性生命。人 的生命深处隐藏着神性复活,人一旦陷于罪孽的泥 淖,潜在的神性会提醒人对自身进行惩罚,人就会 在痛苦中实现真正的道德上的复活。正是在良心的 追问和谴责之下,那位因求婚未遂而杀死自己心爱 女人的“神秘的访客”,在隐藏了14年之后,不顾 已有的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向佐西马长老彻底坦 白了这一秘密,并在自己生日那天,当众公布了自 己的罪行。 在陀氏看来,在复活的过程中,在死与生的往 复循环中,生命被无限地延续下去,死亡不能终止 生命,而是生命进程中的一个环节。在复活的进程 中,死亡被改变并转向生命。“一粒麦子”是周而 复始、无休无止的生命的象征,它证明着生命的永 恒。陀氏相信,人在肉体生命结束之后还有精神的 生命,人的灵魂是不死的。“灵魂不死”指的是人 不可泯灭的神性,是永恒的善,是道德力量的胜 利,是超越个别肉体生命的人类道德理想的世代延 续。“⋯⋯你虽死而你的光不死。正直的人逝去了, 他的光明仍将留存下来。”(同上,481) 在小说的尾声中,阿辽沙站在夭折的小学生伊 留莎的墓前,面对一群孩子进行演说,鼓励他们友 爱、善良、诚实,在别人的心中播下善和爱的种 子,而自己的精神也将在身后的世世代代中绵延不 绝,得以重生和再现。“我们一定会复活的,我们 会快乐地相见,互相欢欢喜喜地诉说过去的一切。” (同上:1169)小说的尾声和题词交相呼应,再一次 暗示了两个关键字眼——复活和不朽。 参考文献: [1]赖因哈德·劳特.陀思妥耶夫斯基哲学[M].沈真等 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2]尼·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M].雷永生,邱守娟 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 [3]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M].耿济之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4]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短篇小说选·一个荒唐人的梦 [M].潘同珑译.陀思妥耶夫斯基.北京:人民文学出 版社,1982. [5]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M].朱海观,王汶译.北 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6]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M].荣如德译.上海:上海 译文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陈勇) (上接第66页) [3]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 版社,2001. [4]欧阳康.人文社会科学哲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 版社,2001. [5]潘文国.当代西方的翻译学研究[A].杨自俭.译学 新探[c].青岛:青岛出版社,2002. [6]让·皮亚杰.认识学科认识论[M].郑文彬译.北 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7]Gentzler,Edwin.co眦唧pDr口可z’rⅡ邢k幻,l孤∞如[M]. ‰donandNewYork:Roudedge,1993. [8]Munday,Jeremy.血讥以∽;昭z-r口瑚k如n&以泌:死eD^酷 口以4印2妇如珊[M].London锄dNewYork:Roude电e, 2002. [9]Toury,Gide∞.如c却t洳n伽sk渤,l&诚∞∞d&yD以 [M].Sh锄ghai:sh锄gllaiF0fei秘脚ageEducation Press.2001. (责任编辑张立飞) 万方数据 描述翻译学中的工具理性反思 作者: 张思洁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刊名: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P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年,卷(期): 2004,27(4) 引用次数: 5次 参考文献(9条) 1.埃德加·莫兰.秦海鹰 方法:思想观念--生境、生命、习性与组织 2002 2.冯契 哲学大词典(修订本) 2001 3.廖七一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 2001 4.欧阳康 人文社会科学哲学 2001 5.潘文国 当代西方的翻译学研究 2002 6.让·皮亚杰.郑文彬 认识学科认识论 2002 7.Gentzler Edwin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1993 8.Munday Jeremy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2002 9.Toury Gideon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 2001 相似文献(3条) 1.学位论文 张洁 翻译规范视角下的《简·爱》翻译研究 2007 翻译规范理论是描述翻译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其中心任务就是通过对翻译规范的描写和运用构建翻译研究理论体系,并指导翻译实践及与翻译相关的 活动.图瑞、赫曼斯和切斯特曼是三位重要的翻译规范理论家.切斯特曼主要研究与翻译行为密切联系的翻译规范.他将翻译规范分为期待规范和职业规范 ,后者又可细分为责任规范,交际规范和关系规范. 夏洛蒂·勃朗特所著的《简·爱》一直是中国的翻译研究者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所研究的对象 .在《简·爱》的众多译本中,由祝庆英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简·爱》译本一直受到读者的青睐.作为中国最早的《简·爱》译本之一,李霁野 翻译的《简·爱》也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译作,但是对于当代的读者来说,李霁野的《简·爱》译本却不如祝庆英的译本受欢迎.本文以切斯特曼提出的翻 译规范理论为理论框架,以祝庆英翻译的《简·爱》为研究个案,具体分析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遵守的种种翻译规范和采取的种种翻译策略.同时,李霁 野的《简·爱》译本也被用来与祝庆英的《简·爱》译本进行比较.最后作者得出结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翻译规范的遵守对其译本的受欢迎程度起到 很重要的作用. 文章的整体内容分布是由理论过渡到实践,全文共分为以下五章: 在第一章引言中,作者介绍了本文进行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研 究意义,然后简要介绍了论文的结构. 在第二章中,作者回顾了中国的翻译研究者们从种种不同的角度对《简·爱》的翻译所进行的研究,最后提出 了本文的研究问题--从翻译规范这样一个新的角度对《简·爱》的祝庆英译本进行研究. 在第三章,作者主要介绍了翻译规范理论的发展,以及图瑞 、切斯特曼和赫曼斯这三位在翻译规范领域的主要研究者的研究理论,然后分析了翻译规范理论在翻译分析中所起的作用,最后提出较之图瑞和赫曼斯,切 斯特曼的翻译规范理论更为全面,因而文章采用他的翻译规范理论作为分析《简.爱》的祝庆英译本的理论依据. 在第四章中,作者详细分析了祝庆 英在翻译《简.爱》时对期待规范、责任规范、交际规范以及关系规范的遵守,并以具体例子说明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取了何种翻译策略、是如何遵守 翻译规范的.同时,作者还将李霁野的《简.爱》译本与祝庆英的《简.爱》译本进行了比较,发现了前者在某些方面没有遵守翻译规范,从而削弱了这一译 本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在第五章结论部分,作者对本文的研究得出了两点结论: 1.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常常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遵守翻译规范 .通过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译者遵守了翻译规范,从而促进了制约翻译规范的价值观在对《简.爱》的祝庆英译本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本文发现在翻译的过 程中,译者通过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遵守了切斯特曼所划分的期待规范、责任规范、交际规范和关系规范. 2. 通常,译本越迎合目标语读者的期待 ,就越会受到读者的欢迎.祝庆英的《简.爱》译本比李霁野的《简.爱》译本更好地遵守了期待规范,因而它比李霁野的译本更加受到当代读者的青睐.此 外,祝庆英在翻译过程中还遵守了责任规范,交际规范和关系规范,这也增加了其译本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然而,由于在某些方面没能遵守了交际规范和关 系规范,李霁野的《简.爱》译本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被减弱.总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翻译规范的遵守对其译本的受欢迎程度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学位论文 许家绍 英汉翻译与翻译规范 2003 翻译规范论是描述翻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其中心任务是通过对翻译规范的描写与运用来构建翻译研究理论体系,并指导翻译实践及与翻译相关的活 动,力图使翻译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成为一门系统的、实证性的学科.长期以来,翻译研究的方法从本质上讲多数都是规定性的.全文 分为四章,加上引言及结束语共六部分.引言部分指出翻译规范论是翻译研究的一条切实途径.该理论对英汉翻译理论和实践也具有指导意义.第一章主要 回顾了翻译规范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探讨其在翻译理论建设中的运用.第二章和第三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两章在图瑞界定的翻译规范框架下分别探讨了 英汉翻译中的元规范(preliminary norms)和操作性规范(operational norms).第三章是涉及面较广,内容较多的一章.操作性规范涉及的范围大到谋篇布 局、小到谴词造句的几乎每一个细节.第四章应用上述理论对《大卫·科波菲尔》中米考伯(Micawber)的一封信及几个汉译本翻译进行了个案分析.结束 语部分在简要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指出了该文的局限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期待专家学者的批评和指正,促进以后研究顺利进行. 3.学位论文 黄素清 从《经济学原理》的翻译看经济文献的翻译规范 2009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文献翻译的热潮,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大量的经济文献被翻译和引入到中国,但是,一些作品中不乏错译和误译现 象。我们对经济文献的翻译问题必须有一个严谨而科学的态度。因此经济文献翻译规范的树立刻不容缓。 翻译规范理论是描述翻译学研究的重要 理论,其中心任务是通过对翻译规范的描写和运用构建翻译研究理论体系,并指导翻译实践及翻译相关的活动。图瑞、赫曼斯和切斯特曼是三位重要的 翻译规范理论家。切斯特曼主要研究与翻译行为密切联系的翻译规范。他将翻译规范分为期待规范和专业规范,后者又可细分为责任规范,交际规范和 关系规范。“期待规范基本上是由于其自身在目标语社会的存在而生效的(切斯特曼,1997:64)。专业翻译制约翻译过程中可接受的方法和策略。规范的 建立主要源于专业人士,因为他们的译品很自然地变成目标语社会评估后译本所依据的标准。换句话来说,专业人士的翻译行为具有建立规范的作用 ”(韩江洪,2004)。 本文以切斯特曼提出的翻译规范理论为理论框架,以对梁小民的汉译《经济学原理》为研究个案,具体分析了译者在翻译过 程中所遵守的翻译规范和采取的翻译策略,最后作者总结出经济文本翻译中的一些翻译规范,以及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翻译规范的遵守对其译本的受 欢迎程度起到的重要作用。 文章的整体内容分布是由理论过渡到实践,通过对本文的研究,作者得出了两点结论: 1.翻译规范在经济翻译 规范在经济文献的翻译中具有指导作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常常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遵守翻译规范。通过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译者遵守了翻译规范 ,从而促进了制约翻译规范的价值观。通常,译本越迎合目标读者的期待,越会受到读者的欢迎。梁小民的《经济学原理》译本迎合目标读者对《经济 学原理》这个译本专业性的期待,因而受到当代读者的青睐。 2.梁小民译本所体现的翻译规则对经济文献的翻译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翻译;翻译规范;翻译策略;经济学原理 引证文献(7条) 1.张淑贞.赵宁 图里与翻译规范理论[期刊论文]-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6) 2.张建青.岳靖凡 图里描述翻译学研究述评[期刊论文]-新西部(下半月) 2009(3) 3.张建萍.赵宁 图里翻译理论中译者的使命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4.张建萍.赵宁 特拉维夫学派翻译理论的归属研究[期刊论文]-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5.林克难 解读"norm"[期刊论文]-中国翻译 2006(01) 6.江澎涛 从翻译规范理论角度看译者主体性——兼论重译[学位论文]硕士 2005 7.孙昌坤 系统·功能·翻译文学——多元系统理论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fjwgyxyxb200404015.aspx 下载时间:2009年12月14日
本文档为【描述翻译学中的工具理性反思】,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7888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41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09-12-15
浏览量: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