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_话语分析手册_第二卷_话语的各个方面_述评_陈平

_话语分析手册_第二卷_话语的各个方面_述评_陈平

举报
开通vip

_话语分析手册_第二卷_话语的各个方面_述评_陈平 国外语� 学 ��� � 年第 � 期 , 北京 《话语分析手册》�第二卷� � 《话语的各个方面》述评 ‘ 陈 平 荷兰语言学家 � �� � � ��� � ��� 约请世界各国研究话语分析的有关专家撰稿 , 于 �� ! 年 编辑出版了 《话语分析手册》 、 共分四卷 � 第一卷 《话语的各个学科领域》 �� �义��� ��� “ �� � �� � � � � � ��� , 第二卷 ��话语的各个方面 》 �� � � � ��� � � � � � ��� � � � ��� , 第三卷 ...

_话语分析手册_第二卷_话语的各个方面_述评_陈平
国外语� 学 ��� � 年第 � 期 , 北京 《话语分析手册》�第二卷� � 《话语的各个方面》述评 ‘ 陈 平 荷兰语言学家 � �� � � ��� � ��� 约请世界各国研究话语分析的有关专家撰稿 , 于 �� ! 年 编辑出版了 《话语分析手册》 、 共分四卷 � 第一卷 《话语的各个学科领域》 �� �义��� ��� “ �� � �� � � � � � ��� , 第二卷 ��话语的各个方面 》 �� � � � ��� � � � � � ��� � � � ��� , 第三卷 ��话语和对话》 �� ��� ! � �� �� � � �� �� � � �� , 第四卷《社会中的话语分析》 �� ��� � � � �� � � � ����� �� � � � �� ���。 本文对其中的第 二卷进行述评 。 这卷旨在系统介绍话语分析中采用的各种描写方法 , 共收入十四篇文章 , 都由比较著名的 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撰写 。 根据这些文章的讨论范围 , 可以把它们分成两大类 , 一类阐述在常 规语言描写的各个平面上如何进行话语分析 , 这些描写平面包括音系 、词法 、词汇 、句法 、语义 、 等等 � 另一类则研究在语言学同其他学科交界的有关领域里如何进行话语分析 , 这些领域包括 语用学 、辩论分析 、叙述文研究 、非言语交际行为研究 , 等等。 下面 , 我们逐篇加以述评 , 侧重属 于第一类的有关文章。 坟导论 � 话语分析的各个研究平面与各个研究方面》 作者 � �� � � � �� � �� �� 完整地说来 , 话语分析的范围包括对于砚怠、认知 、人际间相互作用 、社会和文化进行分析 时涉及到的所有描写平面和描写方法 , 因为话语本身便是所有这些方面的内容的具体表现 。因 此 , 话语分析一定是跨学科的任务 , 有多种多样的研究方式 , 必须根据研究 目的从中进行选择 。 从描写范围来讲 , 结构主义学派 、转换生成学派和功能主义学派的经典理论和 习用手段显 然不足以全面说明话语结构 , 诸如话语的文体 、修辞 、 语式组织 ����� � ���� � � � � � �� � ��� � �、总体 结构 、交际双方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 本身就都值得详细研究 。 除此之外 , 语言内部的各个平面 , 如音系 、词法 、句法 、语义 , 语言学同其他学科邻接的各个方面 , 以及其间的相互联系等等 , 都有 待于用话语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 。 这样一来 , 还涉及到如何把各个专门领域里的有关理论结 合起来的问题 � 从描写角度来讲 , 如果只是孤立地把话语作为抽象的言语产物 , 就不可能对它有全面的了 解 。 要分析话语 , 必须紧紧结合使用环境 , 大致可分三个方面 。 一是认知环境 , 其 中包括同话 语的生成 、理解与表现密切相关的各种认知现象 , 如语言 、知识 、信念的表现形态 、 贮存和提取 方式 、认知策略 、记忆限制 、信息处理的最佳程序等等 。 二是社会环境 , 其中包括对话双方的关 系 , 话语发生的场所 、 目的 , 等等。 三是文化和种族环境 , 要考虑到话语分析中由于文化和种族 背景的不同而可能掺杂进去的偏见 。 另外 , 在语言学 、文体学 �修辞学等学科中 , 话语分析时使用的常规概念是单位 、范畴 、规则 原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国 外 语 言 学 等等 , 着眼于建立话语的结构模式 。 但是 , 人工智能和心理学研究更关心的是话语处理的动态 特征 , 仅靠那些静态系统成分显然是不够的 。 因此 , 人们又研制出诸如转移网络 、程序语义学 、 扩展触发过程等等动态模式 , 并且用计算机进行模拟。 评 � 研究方法取决于研究目的 ,话语分析也不例外。 在这篇引言中 , 作者对话语分析的方法作了介绍。 需 要指出的是 , 这里所讲的分析方法 , 其目的都是对话语本身的静态系统或者动态过程进行全面的描写。 除 此、 之外 ,话语分析还可以用于第二种目的� 利用它发现有关语言现象 , 包括词法 、 句法和语义现象的成因 。 为第 一种目的而进行的话语分析侧重描写那些只有借助话语分析的手段才能看清的语言现象 ,包括词语 的意义 、 句式的用法 , 篇章的构成 , 等等。 为第二种目的而进行的话语分析则着眼于解释语言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 象 , 为什么是以这种形态而不是那种形态出现 ,探求隐藏在这些现象最底层的制导�� �� ���� �� � �因素。 不难田】 解 , 第一种话语分析的结果 , 常常是第二种话语分析立论的基础。 就研究方法而言 ,前者所用的方法 , 大都也 运用于后者 , 只是有一处明显分歧 , 表现在对待类型�� �� �和实例��� ��� �的不同态度上。 一般说 ,前者只对 类型的异同发生兴趣 , 对各种类型所含实例的多寡并不介意 , 而后者除分析类型的异同外 ,还把实例的数量变 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看待。 换言之 , 前者主要致力于定性分析 ,后者除此之外 , 十分重视用数理统计的方法 作定量分析 。本文作者只讨论了为第一种目的而进行的话语分析 , 没有论及为第二种目的而进行的话语分析。 《论语言描写的综合》 作者 � � � � � ���� �� �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一种描写系统 , 由此可以揭示所有篇章 、话语在底层结构上的相似性 。‘ 一切话语 , 无论以 口头形式出现还是以书面形式出现 , 都有三个特征 。 第一 , 它们都涉及发话 人与受话人双方 。 第二 , 整个话语都沿时间轴线展开 , 由一种状态运动到另一种状态 , 每个特 定的话语单位 , 既是承前 , 也是启后 。 第三 , 话语都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发 , 其组成部分都为这 个目的服务。 在作者提出的这个动态模式中 , 最小的 自由成分是句子 , 或者称为语步 �� �� ! 。 该模式 从六个方面对这些成分进行描写 。 一 、 说 明句子的交际性质 。 二 、 说明发话人对于该句内容所持态度 。 · 每个句子都有两部分 , 交际部分和 自主部分 , 前部分表现该句的交际性质 , 后部分代表传 递的客观内容 。 例如 , 该模式对于 ��� 和�� �的描写分别是�� � ’和�� � ’ � ��� ��, � � � � ��� � �� �� � 快迟到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答应明天六点钟来。 ��� ‘ 交际部分 自主部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对你断言 � 快迟到了 交际部分 自主部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答应 �你� 我明天六点钟来。 交际部分中的 � 和 �� � 分别代表发话人和受话人 , 发话人所持态度通过交际部分中的动词 来指示 。 交际部分可以用实际语言成分表现出来 , 如 �� ‘ 中的 � � �� � ��� , 也可以隐含于话语 之中 , 如��� ’所示 。 三 、 指认叙述人 。 发话人可以指认叙述人 , 如无此类说明 , 叙述人则为发话人 自己 。 四 、 说明推论过程。 � �� � 年第 � 期 五 、 说明句子的自指用法 。 话语可以涉及 自身所表现的内容 , 例如上句向一个问题 , 下句接着给出解答 。 六 、 居支配地位的动词的形式 。 大多数情况下 , 主句的动词居支配地位 , 动词所带的形式 , 如时和态等等 , 最能说明话语所处的 状态。 本文粗粗地构勒了这个模式的主要特征。 对于话语分析中其他许多问题 , 如借助词汇手 段取得的连贯性等等 , 限于篇幅 , 作者存而不论。 《话语分析的各个方面 � 语法》 作者 � � � �� � � � ��� ���� 本文以作者研制的系统一功能语法 ���� �� � � 一�� �� �� �� �� � �� � � �� �为框架 , 介绍了话语分 析的有关万面 。 系统一功能语法的基本理论建筑在对由纵向联想关系聚合起来的语言成分进 行选择上面 , 该语法由语义 、词汇语法 ���� ��� � �� � � �� �以及音系三个平面组成 , 各个平面都靠 纵向聚合系统这个概念得以构成组织 。 所谓系统 , 就是一组带进入条件的待选,成分 , 由纵向联 想关系相联 , 进人条件满足之后 , 必须在待选成分中进行选择 , 所作出的一系列选择 , 构成横向 联合结构 , 每个结构都是诸多功能成分的组合体 。 整个语法受语义制约 。 从系统一功能语法的角度来看 , 篇章就是语言系统的体现 �� �� ��� �� �� !∀ �。 要分析篇章 , 就 得说明它从该系统中衍生出来的过程 , 由此才能说明篇章意义的由来。 作者把话语分析分成 下面十个步骤 � 一 、 将话语转写成文字 , 分析话调和节律����� � � �。 二 、 分解小句与小句组合 , 揭示其间的依存关系和逻辑语义关系 。 三 、 分析小句和小句组合的主述结构��� �� � ��� ���� �� � � ��。主述结构由主位��� �� ��和述位 , (r he m e) 两部分组成 , 前者指句子讨论的出发点 , 后者指对前者的论述。 英语句子中的主位部 分放在句子前面 , 述位部分放在后面。 主位部分可以包含三方面的成分 , 意念 (idea tion al) 成 分 , 即在句子的及物性结构中担任角色的成分 , 人际 (int er p er son al ) 成分 , 即表示语气 、态度 的词语或者招呼词语 (v oc at ive ), 以及篇章 (tex tua l) 成分 , 即各种连接词语或者关系词语等 等 , 顺序是篇章成分 门一) 人际成分一)意念成分。 小句组合中 , 主位部分可以是整个小句 。 四 、 比较各个小句和信息单位(info rm ation un it), 分析信息单位的信息结构。 英语 口语由调群(tone grouP) 构成 , 每个调群都有一个调形(into nation eonto ur), 调群中所 含的调段部分 (to ni c Seg m en t) 体现该调形的特征 , 而调段部分的起始点则由语调重音 (to ni 。 ac ce nt )标志。 从语法上来讲 , 一个调群就是一个信息单位 。 信息单位中必有一个新的信息 部 分(new info rm ation) , 也可以再带一个已知信息部分 (g笠ve n in fo r m a tio n )。 新的信息部分指发 话人要受话人格外留意的信息 , 这一部分或者以前没有提到过 , 或者同预想不符 , 或者要加以 强调 , 等等。 通过分析各个信息结构中的新的信息部分 , 可以把握全篇的要旨 。 五 、 分析限定动词句的语气 , 指出句子的主语和限定动词 。 六 、 分析所有小句的及物性结构 , 指出过程 (proc es s) 类型以及参与成分和伴随成分 。 及物性结构表现了句子意义中的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部分 , 由过程 、参与成分和伴随成分三方面组成 。 英 语中有三大类过程:动作 , 感觉/言语 , 以及存在 , 其中又分若干小类 , 各种类别对所带的参与成 分和伴随成分都有不同的规定 。 七 、 分析各种词组和短语(动词词组 、名词词组 、副词词组 、介词短语)o 八 、 分析语法连贯手段和词汇连贯手段 。 话语中使用种种语法手段和词汇手段执行连贯上下文的功能 。 这些手段的共同特 点是 , 国 外 语 言 学 要理解这些语言成分 , 必须以篇章中另一个成分的存在为前提 , 由此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 九 、 辫识语法上的隐喻说法 , 加以改写 , 并且重新分析 。 所谓 “语法上的隐喻说法” , 指的是 The fift h d ay saw the m at the su m m it (第五天看见他 们到了山顶)这种句子 , 非生物时间名词充任动词“看见刀的主语 , 显然是一种比喻说法 , 可以改 写成O n the fift h day th ey arrived at the sum m it (第五夭他们到 T 山顶) , 然后再进行分析。 十 、 描写语境及其同篇章特征之间的关联 。 语境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描写:( l) 场域 (fie ld) , 说明语言行为的总体性质 、 目的等等。 (2 ) 主旨(ten or ), 说明交际者的人数 、地位、交际中担当的角色等等。 ( 3) 方式 (m od e) , 说明话语的 体裁 、载体等等。 特定的语境常常同特定的词汇语法特征相联 , 例如 , 如果话语讨论假设性的 问题 , 就很可能会常用 if (如果)、 w h en ( 当⋯⋯的时候)等词语。 评:H al lld ay 的系统一功能语法有许多令人称道的特色 ,尤其是他对主述结构和信息结构的分析 , 最能引 起我们的兴趣 。 在这方面 , 作者和布拉格学派中的一些人对英语研究和语言学理论做出了独特 的贡献。 但 是 , H al li d ay 的这套方法中 , 也有一些重大的问题有待解决 。 例如 , 作者在分析信息结构时 , 主要依靠 调 群、调形 、调段等概念 , 这些概念的判断依据是超音段语音特征 , 往往不很容易定出客观一致的评判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 比 方在一段语流中 , 哪个成分是所谓的调段部分 , 常常是言人人殊。 曾经有人做过试验 , 请几位谙熟 H al lid ay 系统语法的专家分析同一段语音材料 , 结果 , 在调段 、调群的辨识和定界等问题上 , 连他们之间都很难取得一 致意见(参见 Bro w n et al 1980) 。这还只是以英国英语为研究对象。 把这些概念移用于美国英语困难更多 , 至于其他语言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 , 这并非意味着信息结构等概念一定不适用于英国英语以外的其他语言 。 我们认为 , 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信息结构的客观判断标准。 我们不妨根据具体的语言 , 寻找其中指示信息结 构特征的独特的语言手段。 《音系学:话语中的语调 》 作者 D av 记 B raz il 作者首先区分词平面音系学与话语平面音系学 , 前者研究词的音系特征 , 如词的音位成分 和重音分布等等。 这些属于约定俗成的现象 , 发话人几乎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 。 后者研究话 语中语调重音的配置 、语调类型的选择等发话人可以操纵的现象 , 因此具有特殊的意义 。 本文 主要讨论话语平面上的音系学。 话语由语调单位 (to ne uni t) 组成 , 单位之间一般有停顿。 语调单位中最后一个强读音节 (prom inent syllable)称为语调音节(tonie syllab le) 。 有五种语调:降调 、升调 、降升调 、升降调以 及平调。 语调始于语调音节 , 延续至语调单位的结尾 。 通过选择强读的配置地点和语调的种 类 , 发话人传递了不同的意义 , 表现了他对话语环境所持的态度 。 一个词如果配置强读音节 , 表示发话人认为这儿有一个新的信息 , 如果不带强读音节 , 则说明发话人认为在这个位置上无 其他词语可供选择 , 或者是因为受语言系统的制约 , 如虚词 , 或者是因为受当时语境的制约 , 如 符合双方预期的成分。 语调分成两大类 , 降尾类和升尾类 , 前者包括降调和升降调 , 后者包括 升调和降升调。 发话人如果选择升尾语调 , 表示他认为有关内容是双方的共同认识 , 或者以前 已经谈过 , 或者是双方不言而喻的背景知识。 选择降尾语调 , 则表示他认为现在向对方传递的 是新的信息 。 评:同 H al h day 一样 , 作者的研究对象是英国英语 。 要把这套方法运用于其他语言 , 必须做适当的调 整。 << 形态学>> 作者 W olfg a雌 U . D ressler 作者认为 , 形态学在篇章的生成和理解中仅仅扮演次要的角色 , 因此 , 人们在进行话语分 析时 , 几乎把形态作用完全给忽略了 。 形态学可分屈折形态学和构词法两大类 , 构词法又包含 派生型和复合型两个部分 。 本文侧重谈了构词法在促成话语的连贯中所起的作用 , 主要有以 1987 年第2 期 · 7 3 · 下几种手段: 1. 同一语素重复出现 2 . 用派生词或者复合词指代在话语中别处出现过的诃 语 。 评:本文忽略了一些同话语结构密切相关的形态现象 。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 ,在世界上很多语言中 , 形态 手段 , 尤其是屈折形态手段 , 在促成话语的连贯中起着关键作用 。 例如在 K ew a 语和 C 】loc ta w 语中 , 上文 中的某个事物同下文中的某个事物指称是否同一 , 主要靠动词的屈折变化来 显示 (参见 L ongaC re 19 72 , M u nr o 1 98 0 等) ,有类似用法的语言包括新几内亚岛诸语言 、 澳洲中西部诸语言和美洲印第安语言等等。 北 美的一些语言学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 , 取得不少成果 。 有关研究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似 乎没 有 引起 作者的 注意。 << 词库》 作者 J反n o s 5 . P et6 fi 语言学理论中所说的词库 , 是一部有特定结构的单语词典 , 是理论中的一个功能部分 。 本 文讨论作为篇章分析理论组成部分的词库具有的性质和用途 。 作者认为 , 词库中贮存的词项 是形式 、意义和所指事物相互关系的表现 , 应该包含下面几个方面的信息:1 .语音表现 , 包括音 素 、重音 2 .所属语域(文体类型 、社会方言 、地区方言 , 等等)和专业领域 3.在有关领域中的 同义词和反义词 4 .习惯用法 。 作者还讨论了在分析与描写篇章的连贯性以及在解释篇章意 义的过程中词项所起的作用 。 篇章上下连贯 , 是受话人对于话语进行解释的结果。 所谓解释 , 指的是受话人首先建立一个合适的模式 , 然后以这个模式为基础 , 建立一个他认为把话语传达 的实际情景组合体现出来的结构 。 在这个解释过程中 , 以词库为基础的有关知识表现部分 必须满足下列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 1.必须包含在话语分析中起重要作用的框架 (fr am e) 语义学知识 、 情景 (sce ne )语义学知识或脚本 (s er iP t) 语义学知识 , 并且把它们系统地表现出来 。 2 . 对于在话语的 不同地方出现的同一个词 , 以词库为基础的有关知识表现部分必须提供足够的信息 , 以便确定 它在特定语境中的语义解释 。 评:我们在理解话语的过程中 , 调动了大量的储存在我们头脑中的有关外部世界的知识 。 在建立语言理 解模式时 ,一定要设法把这些非语言知识用适当方式表现出来 , 并且把它们同语言知识有机地连接在一起 , 框 架语义学 、情景语义学或脚本语义学等有关理论和方法为我们达到这个目的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 在模式的研 制工作中 , 关键问题之一是规定有关词语在以词库为基础的知识表现部分中的联系方式 ,例如 , 就某个特定的 框架/情景/脚本而言 ,如何控制相关词语的范围 ,如何确定有关词语在语义层次结构中的上下关系 , 等等。 对 于这些问题 ,作者还可以深人地讨论下去。 《话语的语义分析》 作者 T eu n Va n D ij k 话语语义学除了具有一般语义学的特征之外 , 还得研究一些无法单靠孤零零的词 、短语和 句子所表现的意义便能说明的现象 , 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 、 话语的连贯 。 话语里由命题组合而成的序列中 , 各个命题之间除了有线性关系以外 , 在语义上也要前后 连贯 。命题间的语义连贯可以分两大类 , 一是条件连贯(c 。n di ti o n al co h er en ce ) , 即前一个命题表 示后一个命题的条件/原 因/背景 , 二是功能连贯 (fu nC ti on al co h er en ce) , 即后一个命题对前一 个命题进行限定/补充/解释 ,等等。 具体话语中 , 命题与命题之间语义是否连贯 , 取决于整个 命题的意义 , 以及交际双方对于外部世界的了解。 命题与命题之间语义上的连贯性对于命题 表现为句子时的排列顺序起制约作用 。 发话人用语序 , 连词等词法 、句法 、 或者词汇手段来指 示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语义连贯 , 而受话人也正是从这些手段中推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 联 系 。 作者把这种存在于前后相连的句子之间的语义联系称为局部连贯 (loc al co he re nc e) 。 二 、 信息分布。 话语的信息结构有主题和评论两个部分 , 前者表示已知信息 , 以此同上文相接 , 后者表示 国 外 语 言 学 新的信息 , 以此推动话语的展开 。 它们可以在句子中表现为不同的句子成分 , 也可以在句群中 表现为不同的句子。 例如 , 主题部分在英语句子中可以由做主语的不重读的定指名词或者代 词担任 , 在句群中则可以由位于句群开头的从属小句担任 。 三 、 总体连贯 (glob al coh erence)。 上面说的局部连贯 , 范围只限于紧挨着的两句句子 。 除此之外 , 话语从头到尾还应该有总 体连贯 , 体现在所谓的宏观结构 (m ac ros tr uc tur e) 上 。 宏观结构概括整段话语的意义 , 是主题 、 主位等直觉概念的理论表述 , 有时以话语标题的形式出现 , 或者以开首句或结尾句的形式出 现 。 以话语组织中最基本的命题为基础 , 由下而上 , 层层概括 , 最后可以得出话语的宏观结 构 。 如果无法抽象概括出宏观结构 , 整段话语便没有意义 。 评:砰者把话语的局部连贯和总体连贯看作为不同层次上的两套概念。 他注意到有些句子组成的序列从 局部上来看前后连贯 , 但从全局来看则缺乏一个主题 ,例如: 衬 a . 今天早晨我牙疼。 b . 我去看牙医 。 c . 牙医有辆大汽车 。 d . 这辆汽车是在纽约买的 。 e . 纽约财政陷人严重困境 。 局部连贯和总体连贯之间有什么联系 ,作者没有细说 。 也有一些语言学家用一套概念来说明局部连贯与总体连贯 。 他们把命题与命题之间的联系归纳为 十几 种关系 ,把这些关系看作为抽象的高次谓词 , 带命题做论元 (ar gume 以) , 构成所谓语式 (sc he m a) 。 由相连的 命题组成的语式 ,本身又可以充任高层次语式中的论元 ,如此由下而上 , 结成一个以命题为基本单位 、 以语式 为联合形式的有层次组织的语义统一体。 va n D ij k 所讲的局部连贯 , 在这儿表现为命题在底层语式中的结 合 , 而总体连贯则表现为命题在顶层语式中的结合 。 如果根据我们的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 , 无法把命题序 列纳人任何一个语式之中 , 那就标明有关命题之间缺乏连贯 。 参见 G rim es 1975 , L o n g ac re 1 9 83 , M an n & T h o n 1 P s o n 1 9 8 3 , 1 9 8 5 , 等等 。 《语用学》 作者 A lessan dro F errara 关于语用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 学术界分歧很大 。 根据 “语用学刀 这个词的发明人 c w . M or riS 1938 年所给的定义 , 语用学研究符号同符号的解释者之间的关系 , 而句法学研究 符号之间的关系 , 语义学研究符号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有一些人从根本上反 对 M or ris 的观 点 , 认为三者之间不可能有明确的界限 , 或者认为这样的分区划界无益于研究。 而赞成 M or ri s 三分法的人内部对于如何解释 “符号同符号的解释者之间的关系刀 , 也是众说纷纭。 作者的观 点是 , 语用学就是系统研究话语的语言特征与社会活动特征之间的关系 。 作为一种社会活动 , 话语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发 出的 , 换句话说 , 话语是一种语言 行为。 话语的语用学分析把话语的语言行为作为话语的一部分进行研究 , 注意力放在这些语 言行为在促成篇章的局部连贯和总体连贯上所起的作用 , 分析篇章中各种语言行为之间的联 系方式 , 判断这些语言行为的合适性 , 以及这些语言行为同整 个 篇章 的连 贯 性 之 间的关 系 。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 , 一个篇章就是为了表达和实现一个中心意图 , 而这个意图的实现又 依赖于渐次而上的各个步骤。 低层的语言行为是实现高层语言行为的手段 ,如此 自下而上 , 最 后实现整个篇章的目的 。 我们对具体篇章作语用分析时 , 就是要逐层确定有关语言行为的性 质 , 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 ,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 , 正是上下层次的语言行为之间存在的目的 —手段关系 , 决定了话语成分之间的连贯性 。 1 9 8 7 年第 2期 “辩论分析 >> 作者 Josef K op persehm idt 辩论分析的一般任务是展现辩论过程的逻辑结构 , 以及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辩论过程中的 有关步骤加以评判 。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 , 也需要其他话语分析方法的补充 。 就辩论分 析而论 , 有宏观和微观两种角度 。 宏观分析的目的是重现辩论过程的整体结构 , 这个 目的是通 过五个具体步骤实现的:1 .明确所辩向题的性质 , 确定是一个知识有无的问题还是一个判断正 误的问题。 2 .确立辩论的主题 , 3 .解析各种论点 , 4 . 展现辩论中相关论点的组合 , 5 . 展现辩论 的总体结构 。 微观分析的目的是重现各个部分的明细结构 , 这个目的是通过三个具体步骤实 现的:1 .分析各个观点所起的作用 , 2. 分析各个论点的潜在作用 , 3 .形式分析。 《叙述文分析>> 作者 Elisab eth G Olieh & u ta M . Q uastho任 叙述文是话语分析中最常用作分析对象的一种文体。 叙述文被视为话语的原型亨 原因是 这种文体内部规律性较强 , 也相对简单一些 。 以前的话语研究 , 尤其是篇章语言学研究 , 大都把叙述文看作为成 品 (fin ished prod uc; 对它进行结构分析。 最近 , 注意力渐渐转移到叙述文的生成过程 (p roc es s) 上面来了 。 作者认 为 , 应该把叙述文作为一个发话人与受话人相互作用的叙述过程来研究 , 既要作结构描写 , 又 要作功能描写 。 从结构的角度上来看 , 叙述文有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 , 前者指篇章结构 , 后者 指相关的认知内容 , 如故事的动作 、情景等等。 从功能的角度上来看 , 叙述文分析应该说明一 切同语言交际和交际双方相互作用等功能相关的特征。 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也利用一些结构范畴来表现叙述文中一些恒定的语义内容 , 但不 同的是它们以此为基础 , 把意义程序化 , 纳入动态话语处理过程之中。 换句话说 , 认知心理学 和人工智能研制的是生成和理解叙述文的动态模式 。 人们根据 自己对于客观世界的了解 , 对 于什么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事情 、什么情景中会出现什么事物 , 头脑中贮存着一个固定的结构模 式 。 在语言信息处理中 , 这个结构模式起着重要的组织作用 。 要研制叙述文的动态处理模式 , 一个很重要的工作便是如何表现人们有关叙述文组织结构的知识。 在这方面 , 比较有名的有 、 a n D ij k 提出的微观语义结构 、宏观语义结构和超级结构 , 以及 R um el h盯t 等人提出的故事 语法 , 等等。 《非言语行为的分析》 作者 K la us R . Seherer & H arald G . W allbott 伴随言语行为发生的非言语行为一向为人们所忽视 。 除非同时研究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 为 , 否则许多对话不可能研究得透彻 。 非言语行为有语义功能 、句法功能 、 语用功能和对话功 能 , 大多数非言语行为都同时执行一种以上的功能 。 同一种非言语行为有许 多变项 (va ri abl e) , 可以有多种测定方式。 研究哪 一个变项 , 选择 哪一种测定方式 , 取决于对什么样的问题发生兴趣。 下面是非言语行为分析的主要对象 和 方 法 : 一 、 声音一测定发音器官的肌动参量 、测定声音的声学参量(音长 、音强 、 音高)以及受话 人的主观印象 , 等等。 二 、 面部表情一测定面部肌动参量 (例如通过埋入的微电极探测不同部位肌肉的神经兴 奋过程) 、测量面部有关选点的相对移动方向和距离 , 受话人的主观印象 , 等等。 三 、 身体移动一测定身体有关部位的肌动参量(例如有关部位肌肉的神经兴奋过程 、有关 身体部分在运动 中的速度 、加速度 、力度 、能量 、等等) , 受话人的主观印像 , 等等。 四 、 对话双方的距离 。 作者分析了一些模拟对话 , 在非言语行为和言语行为的关系问题 上得到一些初步成果 。 但是 , 作者认为 , 由于涉及到的参量多而复杂 , 一时还不容易将有关头 国 外 语 言 学 绪理清 , 将来要取得较大的进展 , 必须同在语言学和人类学研究中一样 , 把结构研究方法同客 观计量手段结合起来 。 评:本世纪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结构主义学派鼎盛时期 , 有人尝试用结构主义的那一套分析程序研究 非 言语现象 ,甚至想比照音位、语素等概念 , 从语调 、手势中分解出所谓的 “语调音位 ” 、 “手势音位” 、 “语调语素” 、 “手势语素” ,等等 ,虽然稍有所获 ,但在语言学界并没有得到普遍的承认 。 一般认为 , 这些研究对象本身似 乎 没有什么严谨的结构组织。 《篇章处理:一个心理学模式》 作者 w al te : K int sch 本文扼要介绍了作者与 va n D ijk 19 83 年设计的篇章处理的心理学模式 , 该模式已通过 计算机模拟 。 按照这个模式 , 篇章处理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 第 一 , 对篇章进行语法分析(P ar si ng) 。 第二 , 根据输入的带语法标记的句子 , 确立各个基本命题的形式以及一些规定有关蕴涵关系的意义 公设 。 第三 , 把基本命题组织成为一个语义连贯的篇章库 (t以tba se ) , 代表该篇章的微观 结 构。 第四 , 在微观结构的基础上推衍出篇章的宏观结构 , 说明全篇的要旨 。 此外 , 在篇章理解 的同时建立起一个语境模式 , 代表的不是篇章本身 , 而是篇章所指的环境 。 这个模式没有处理知识结构和推论过程的机制 , 有关非语言知识都得随机输入 。 《实验性口 述材料的表达与分析》 作者 N an cy 5 . Jo hns on 有一种心理学试验 , 先请受试人阅读一篇文章 , 通常是一个故事 , 然后请他口述文章内容。 拿文字材料和口述材料两相比较 , 找出在内容和组织方面的差异 , 由此判断受试人 的 理 解 、 回忆 、总结等心理过程 。 本文说明进行这类研究时所采用的一些方法 。 首先必须将文章分解成为组合单位。 现在一般有两种分解法 。 一种分解法以命题为基本 组合单位 , 另一种分解法以标记成分为基本组合单位 , 一个标记成分的内容可以比单个命题 多 , 也可以比单个命题少 。 本文中采取的是第二 种 分解法 , 借用 Jo hns on & M an dl er 于 1977 年和 1980 年提出的模式 , 把故事分解成背景 、事件 、结束等几种结构成分 , 而事件又可以 再往小里分为起始 、展开 、结局等组成部分 , 整个故事结构可以由重写规则生成 。 这些规则规 定了故事的必需成分 , 以及成分之间的关系。 以这些组合成分为基础 , 可以分析受试人在复述 时作了哪些颠倒和增删 。 《 D 述材料的分析>> 作者 K . A n ders E ricsson & H erbert A . Sim on 本文作者和其他一些人提出的信息处理理论设定 , 可以把认知过程看作为种种内部状态 组成的序列 , 在一系列认知过程的作用下 , 这些内部状态依次进行转换 。 一般来说 , 可以用少 , 数的信息结构 , 或者称为信息块 (ch un k) 来描摹这些内部状态 。 这些信息块贮存于容量有限 的短期记忆存储器中。 信息处理过程中 , 涉及到长期记忆存储器或其他地方贮存的信息 , 就把 它抽调到短期记忆存储器中。 只有短期记忆存储器中的信息部分 , 才可以进一步进行加工 , 并 且直接用语言表现出来 。 受试人在解决认知问题时发 出的自言自语 , 为研究认知过程中各个 内部状态以及各种信息块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 评:就各自讨论的问题来说 , 本卷所收的文章大都讲得相当细腻 , 尤其是 M .A .K .H al hda y , D , Br az il , 以及 T .van D ijk 的三篇论文 , 都是作者多年潜心研究的结果 ,很有深度 , 读者可以从中得到不少启发 。 美 中不足的是 , 编者和某些论文的作者在选题和讨论时眼界似乎不够开阔 。 仅就选题而论 , 编者在该手册的 ,忿 前言中表示 ,希望这套手册能把当今世界话语分析研究领域里的主要理论和主要方法介绍给读者。 不过 , 就 我们上面评述的这一卷而言 ,编者的目光显然主要集中在西欧 ,对世界上其他地区注意得不够 , 这就难免会遗 漏一些很有价值的内容。 例如 , 本卷中有关语音分析和语义分析的部分讲得比较深入透彻 , 但对结合话语所 做的句法分析则语焉不详 。 这方面的研究不是没有人做 ,最近几年的不说 , 早在七十年代 末 , G iv 6 n ( 1 9 7 9 ) 1 9 8 7 年第 2 期 就收进了十余篇与此有关的研究报告 , 有几篇公认写得极好。 又如 ,在北美 , 数理统计方法广泛地运用于话语 分析之 中 , 大家熟知定量分析的重要性 , 同时积累了很多经验 , 尤其是所谓的 “哥伦比亚学 派 (C ol um bia s ch oo l) ” ,在这方面提炼了整套的理论和方法 , 颇有建树。 然而 , 在专讲话语分析方法的这一卷中 , 却找不到 一与此有关的论述 。 就一部手册性质的书来讲 ,本卷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却没有达到读者所企盼的广度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一 B r o w : 1 , G . , C u r r i e , K . L . & K e n w o r t h y , J . ( 1 9 8 0 ) . Q u es t iO , 2 5 of In t o n a t l’o n , L o n d o n : C r o o m H e l m . C i v 6 n , T . e d . ( 1 9 7 9 ) . 凡 , n t a x an d S em all t i e s . V o l . 1 2 D is e o u rs e a , : d 匆ntax, N e w Y o r k : A e a d e · m i e P r e s s . 一 ed. (1983). 孙尸ie CO n tin uity i, , D l’s eo urse : A Q u a , , r i l a r i v e Cl. o ss 一 L a 叮u心e S t“d} , , A m s - t e r d a m : J . B e nj a m i n s . C r i m e s , J . ( 1 9 7 5 ) Th e Th r e a d of D is e o u r s e . T h e H a g u e : M o u t o n . L o n g a e e , R . ( 1 9 7 2 ) 刀才‘r a r e h y an d Un iv e rs a li 妙 of D is eo u rs e Co n stilu en ts in Ne w G u in ea L a月g u ag es , W a s h i n g t o n , D . C . : G e o r g e t o w n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 . 一 (1976). A n A nazo用y of SP eeeh NO rion s , L i s e : P e t e r d e R i d d e r P r e s s . 一 (1983). Th e G ram m ar of D is eourse , N e w Y o r k : p l e n u m P r e s s · M a n n , W . & 5 . A . T h o m P s o n ( 1 9 8 3 ) . R e l a t i o n a l P r o P o s i t i o n s i n d i s e o u r s 。, U S C / 1 5 1 , T e e h n i e a l R e P o r t R R 一 83 一 115. 一 (1985). A ssertions fr om diseourse strueture, U S C / 1 5 1 , T e e h n i e a l R e P o r t R R 一 85 一 155. M unro. p . ed. (1980 ). St z, di es of S w i t e h 一R efe r en e e , U C L A P a p o r s i n s y n t a x s , L o s A n g e l e s :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a l i fo r n i a . S g a l l , P . e r a l ( 1 9 8 6 ) . Th e M e 酬ing of lhe Se n tenee in Its se , ”a , , f i c an d p r ag n 之a tic A 明ecls· D o r · 直reeh t : D . R e id el P u b lish in g C o m P a n y . (上接第85 页) 最后 , 简单地谈一谈时态 。 L y o ns ( 1 9 7 7 a) 把时态分为两类 , 一类是语义或理论时态 , 我们 称为纯理语言学时态 (nl eta 一h ng ui sti ct e n se , M 一 时态) , 一类是传统语法所说的时态 , 指动词的 屈折形态 , 我们称为语言时态(lan gu ag “’5 t en se , L 一 时态 )。 M 一 时态可以用严格的纯时间指来 解释 , 但 L 一 时态在多大程度上也能作这样的解释是一个经验问题 。 例如我们可以说 (33夕 和 石34 )有 L 一 时态 , 但没有 M 一 时态 , 是非指示性的: · ( 3 3 ) T w o a n d t w o 1 5 fo u r f 二加二等于四) 丈34) Iguanas eat ants ‘俄晰食蚂蚁) 在一个 M 一 时态系统中 , 很容易区分过去时 、现在时和将来时 , 还可以区分时点 (poi nt s) 和时 段 (s Pa ns ), 还可以区分出象过去完成时这样的复杂时态 。 但是这些 M · 时态并不简单地跟 L 一 时态相一致 , 因为 L 一 时态几乎总是附带表示 “体”或“情态”等特征 。 显然 , 语言描写需要 哪些 M 一 时态的概念 , 各种语言并不一样 。 此外 , 纯指示性的 M 一 时态概念跟文化对时间的 划分和度量互相影响 , 反映在 L 一 时态中。 例如秘鲁的 A m ah ua ca n 语言里有一个 L 一 时态词 缀(称作 T ) , 它在一天的不同时间有不同的所指 :“约翰踢 一T 比尔” 在下午说的意思是“约翰 上午踢了比尔 ” , 而在上午说的意思是“约翰昨天踢了比尔 ,’o 有人认为有些语言没有真正的时态 , 例如汉语和约鲁巴语 。 这些语言的动词也许缺乏 L - 时态的形态标记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说法是对的 。 但是完全可以假设 , 任何语言的 M 一 时 盗系统总有一部分以时间状语之类的形式体现出来 。 ( 待续) 国 外 语 言 学
本文档为【_话语分析手册_第二卷_话语的各个方面_述评_陈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0646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3-10-05
浏览量: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