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阜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阜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举报
开通vip

阜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阜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字体:大 中 小】【浏览次数: 244 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根据《中共阜阳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阜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以下简称《纲要》),主要阐明“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大举措,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纲要》是各级政府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

阜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阜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字体:大 中 小】【浏览次数: 244 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根据《中共阜阳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阜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以下简称《纲要》),主要阐明“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大举措,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纲要》是各级政府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政府将通过制定实施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年度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动员组织全社会力量,保证“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完成。 第一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第一节 “十一五”发展的巨大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阜阳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积极抢抓东部产业转移、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和省加快皖北发展等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六大优势”,全面实施“六大战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努力克服多重自然灾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均已完成或超额完成。五年中,全市上下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组织实施工业突破四年行动计划、商贸物流四年提升行动、现代农业发展四年行动计划、“6611”工程,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力度,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新农村建设,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第二产业上升为第一大产业为标志,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综合实力大幅增强,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提升,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节能减排迈出坚实步伐,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强化,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得到加强,循环经济成为新的亮点。国有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农村综合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金融体系建设、机关效能建设、扩权强县、扩权强镇等积极推进。开放合作水平继续提高,与央企对接、与合肥结对合作等取得重要进展,一批知名企业集团和实力企业家先后办厂兴业。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民生工程覆盖面持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平安阜阳”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十一五”时期,是蓄能积势、加快发展的五年,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五年,是内强信心、外塑形象的五年。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为未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专栏1 “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指 标 “十一五”计划目标 2010年 预计 “十一五” 年均增长 2010年 目标值 年均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650 12% 721.8 12.9% 其中:一产(亿元) 150 4% 197.3 6.4% 二产(亿元) 280 22% 282.8 20.2% 其中:工业(亿元) 230 24% 242.6 22.8% 三产(亿元) 220 10% 241.7 11.1% 三次产业结构 23:43:34 27.3:39.2:33.5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美元) 1000 1200 财政收入(亿元) 60 略高于GDP增长 88.2 27.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000] 20% [1100.1] 22.6% 招商引资额(亿元) [500-600] >30% [689.2] 42.8% 工业化率(%) 35 33.6 城镇化率(%) 35 34.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260 12% 326.7 17.4%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2.5 15% 3.6 23.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1400 8% 13981 12.5%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3060 8% 4187 1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80 100 城镇登记失业率(%) <5 <4 年末总人口(万人) 965 1011.8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吨标煤) [-20%] 1.24 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 -2% 1.4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吨) -2% 2.02 注:表中带[ ]的为五年累计数  第二节 “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跨越赶超的黄金机遇期。加速转型、奋力崛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并进,后金融危机时期产业加速转移,消费层次加快升级,省支持皖北加快发展力度前所未有,结对合作向更广、更深领域拓展,持续投入效应不断释放,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多重政策叠加为加快发展、加速崛起提供了难得机遇。但是,必须清醒看到,经济发展的条件和动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我市经济总量不大,结构层次不高,创新能力不足,中心城市带动力不强,城乡发展不协调,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社会建设和管理任务艰巨,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必须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始终保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团结拼搏、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主动适应发展环境新变化,积极顺应人民生活新期待,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科学把握发展规律,着力化解突出矛盾,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实现富民强市新目标。 第三节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富民强市为主线,重点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经济增长,提升发展质量,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建设有实力、有活力、有竞争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努力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局面。 ——坚持“双轮驱动”。我市工业化、城镇化正处在加速发展阶段,有着巨大潜力和空间。继续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着力增强中心城市带动能力,加快小城镇发展壮大,促进人口适度向城镇集中,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相辅相成、协调推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承载力。 ——坚持跨越转型。发展是硬道理。加快发展依然是当前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在坚持加快发展、做大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调整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轨道上来。 ——坚持开放合作。主动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合肥结对合作、与央企和知名民企对接合作,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和黄淮海地区经济协作,不断提高开放合作水平。 ——坚持改革创新。始终把解放思想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大力弘扬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精神,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核心竞争优势。 ——坚持和谐发展。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构建保障与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积极扩大社会就业,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第四节 发展目标 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努力,全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主导产业更加清晰,城乡统筹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公共服务不断健全,人民生活同步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上,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六个翻番”,经济总量在全省争先进位,人均水平与全省差距逐步缩小。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工业主导地位更加明显,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体量和质量不断提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工业化率达到44%。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率达到42%。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就业持续增加。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市人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防灾减灾和城市安全运行体系初步建立,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社会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重要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经济外向度和承接产业转移水平明显提高。 专栏2 “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指 标 2010年 预计 2015年 目标值 年均增长 指标属性 一、经济建设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721.8 1500 >13% 预期性 财政收入(亿元) 88.2 200 20% 预期性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349 1000 25%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326.7 800 18% 预期性 城镇化率(%) 34.2 42 预期性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3.6 8 20% 预期性 非公有制经济占经济总量比重(%) 60 >70 预期性 二、科技教育  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0.22 1.5   预期性 发明专利授权数(件) 22 >100   预期性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78 93   约束性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65 80 预期性 三、资源环境 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63.2 62.96 约束性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省下达 约束性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省下达 约束性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省下达 约束性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省下达 约束性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化学需氧量 省下达 约束性 二氧化硫   省下达 氨氮     省下达 氮氧化物     省下达 森林增长 森林覆盖率(%) 18 20   约束性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900 1100   四、人民生活 年末总人口(万人) 1011.8 1055 8.5‰ 约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4 <4 预期性 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万人) 28.9 25 预期性 财政民生工程投入(亿元) 36.4 90 20% 预期性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 28.5 36   约束性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32.4 全覆盖,发放率>95%   约束性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100 120   约束性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95.6 98 约束性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万套) [1.38] [2.25] 约束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3981 25000 13% 预期性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4187 7700 13% 预期性 注:表中带[ ]的为五年累计数  第二章 全面贯彻扩大内需战略方针 第一节 扩大有效投入 ——重点提升“6611”工程。实施“工业强市、中心城市带动、县域突破、开放合作、创新推动、绿色发展”六大战略,提升“百亿江淮粮仓、煤电能源新城、综合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名城、人力资源大市、滨水园林城市”六大优势,壮大“煤电、化工、食品加工、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机电、生物医药、纺织服装、林产品加工、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十大产业,建设“科教基础、卫生健康、文化振兴、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保障、综合交通、防洪保安、生态建设、数字阜阳、信用阜阳、公共安全”十大工程。构建多层次、开放式、动态性“6611”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形成滚动增加、梯次推进格局。建立项目审批、核准、备案、供地、环评、融资等“绿色通道”,强化跟踪服务和协调调度,提高投资效益,增强发展后劲。 ——加大投资力度。围绕支柱产业、民生工程、生态建设、科技教育、城乡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强重点建设,扩大投资规模,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整合优化政府资源,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以参股、合作、注入资本金、直接投资等多种方式,集中力量对关系地方长远发展、市场难以有效配置资源、重点领域的牵动性项目加大引导与支持。完善公共投资合理增长机制,提高公共投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设立行业发展引导基金,通过积极的财政手段,支持招商引资,引导民间投资,加大对工业、现代物流业、经济信息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重大项目扶持。出台扩大民间投资实施意见,加强改进投资服务,千方百计扩大民间投资规模。合理使用城镇村建设用地计划,争取国家和省单独选址用地计划,用活建设用地置换挂钩政策,积极盘活城镇村土地存量,切实增加土地有效供给。 专栏3 “6611”工程 类别 个数 投资 类别 个数 投资 十大产业 639 18637653 十大工程 337 9212160 煤电产业 24 4195762 科教基础工程 21 1529015 化工产业 106 4350715 卫生健康工程 25 205408 食品加工产业 64 1043582 文化振兴工程 20 311586 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 42 674382 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保障工程 8 59000 机电产业 54 1613400 综合交通工程 128 3374282 生物医药产业 25 272934 防洪保安工程 50 1069584 纺织服装产业 49 680056 生态建设过程 64 2163503 林产品加工产业 15 418034 数字阜阳工程 3 16800 现代农业 112 766943 信用阜阳工程 0 0 现代服务业 148 4621845 公共安全工程 18 482982 其他 92 2774499 注:以上投资单位为万元。“6611”工程为多层次、开放式、动态性的管理系统,今后逐年滚动增加,梯次推进。现有项目1068个,总投资30624312万元,分为续建、新开工、前期工作三类,按年度下达实施计划。 第二节 拓展消费需求 ——提高消费需求比重。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以培育消费热点为着眼点,巩固消费规模大、带动性强、对经济贡献度高的热点消费,扩大汽车、住房、旅游、通讯等重点领域消费,发展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家庭劳动社会化等成长性服务消费,促进农村居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发展型消费,优化消费结构,挖掘消费潜能。贯彻落实促进消费政策,推进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提高农村和农民消费水平,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改善消费环境。积极推行消费信贷,开展消费信用体系建设,推动消费信贷以住房、汽车等为主逐步向旅游、教育、家庭耐用品等更多领域延伸。加强消费设施建设,优化城市新型消费网络,加快专业市场改造升级,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推进“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建设和农超对接。以市场调控和行业监管为手段,完善城乡市场运行监测系统,健全商务执法监管体系,强化消费市场和商品质量监管,确保消费安全,保护消费者权益。规范市场价格秩序,稳妥推进价格改革,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第三章 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进信息化、现代物流与工业发展联动耦合,发挥工业化进程中的后发优势,构建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推动工业大发展、大跨越。 第一节 实施工业发展跨越工程 围绕做大总量、转型升级,突出发展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骨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提高企业间分工协作和配套能力,促进要素集聚、企业集中、产业集群。重点抓好煤电、化工、食品加工、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机电、生物医药、纺织服装、林产品加工八大支柱产业,建设煤电能源、化工、农产品加工、专用车、生物医药、循环经济示范六大基地,加快技术改造,提升装备水平,培育千亿元产业和百亿元企业。 ——煤电产业。加快煤电联产,推动煤炭精深加工、洗选加工取得更大进展。依托华润集团、国投新集、谢桥煤矿等,争取项目布点,加快推进华润阜阳电厂二期、刘庄坑口电厂、口孜西矿、罗园煤矿、刘庄深部煤井等项目建设。做好电源输送配套电网及相关电力设施建设。2015年形成煤炭产能3500万吨、电力装机400万千瓦,把阜阳打造成华东地区有实力的煤电新城。 ——化工产业。开展高灰熔点煤种适用性技术攻关,推进煤炭资源本地化、装备大型化、工艺节能化、控制自动化和智能化。以昊源化工、中能化工为龙头,调整化肥产品结构,提高高浓度氮肥、专用肥及复合肥产量,建设国家大型化肥生产基地。发展甲醇、吗啉、双氧水及其精细化工产品,推进燃料甲醇技术开发与应用。加快国投新集煤化工项目进度。 ——食品加工产业。以一批重点企业为龙头,发展肉制品深加工、蔬菜速冻、营养方便食品、专用面粉、功能饮料、绿色食品等产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档次,扩大经营规模,增强传统产品和优势企业竞争力。 ——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以界首田营、西城、光武、大黄、太和肖口、颍泉周棚等为重点,应用环保、节能新技术,开发极板、铅酸蓄电池、电动车、精制塑料制品等下游产品。加快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提高精深产品比重。加快界首田营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建成全国最大的有色金属回收利用、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和华东地区最大的再生塑料回收利用、精深加工产业基地。 ——机电产业。以中航开乐为主体,打造专用车生产及零配件产业集群,建设全国重要的专用车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产业基地。积极利用微电子、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推进技术改造,提升装备水平,加快填平补齐,巩固壮大专用车、通用设备等重点行业,发展电工电器、农机、农产品加工成套设备、造船、煤矿机械等行业。 ——生物医药产业。发挥华源医药集团、阜阳医药集团市场优势,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医药企业,通过产学研联合,依靠科技进步,做大做强悦康等一批医药生产企业,打造生物医药基地。 ——纺织服装产业。应用气流纺、无梭织机、自动络筒机、纺前染色等新工艺、新技术,推进纺织业改造升级。积极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依托一批骨干企业,发展服装家纺产业,完善产业链配套,培育企业品牌,做大产业规模。 ——林产品加工产业。以一批骨干企业为龙头,以黄岗柳编产业基地为依托,积极引进新型加工企业,重点发展中高密度板、装饰板材、中高档家具、旅游文化用品、工艺品等,提高板材产品就地加工比重,形成林业种植、板材加工、家具生产、废料利用于一体的产业体系。 专栏4 支柱产业重大建设任务 ◆煤电产业。争取开工建设华润阜阳电厂二期、刘庄坑口电厂一期、口孜西矿、罗园煤矿等,加快建设一批秸秆发电、沼气发电等再生资源发电项目及煤炭洗选加工项目。 ◆化工产业。重点建设20万吨合成氨原料路线改造、100万吨复混肥、双氧水下游产品开发、煤制烯烃等项目。 ◆食品加工产业。推进生猪产业化、山羊产业化开发,提高优质酒生产规模,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方便休闲食品等。 ◆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实施界首田营“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项目,建设界首再生铅循环利用、鸭王绳网加工示范区、光武废旧塑料回收加工基地、周棚循环经济示范园、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 ◆机电产业。建设专用车产业基地,推进3万辆专用车、粮食机械、矿山机械、汽车专用轴承、锂电池等项目建设。 ◆生物医药产业。建设生物医药基地,推进头孢类无菌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项目建设,发展新特药、中药加工及中药产业化。 ◆纺织服装产业。推进丝绸高档针织家纺、服装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 ◆林产品加工产业。重点建设阜南、太和林产品加工集群,建设黄岗柳编出口加工基地、中高密度板材加工基地、中高档家具生产基地、木制工艺品生产基地等。 第二节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面向未来、着眼长远的重大战略抉择。围绕优势资源、特色产业,重点完善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等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五大工程”,培育壮大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 专栏5 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工程” ◆产业集聚工程。重点建设界首环保产业集聚区、太和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开发区汽车产业园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创新集成、投资集约、物流集散。 ◆优势企业培育工程。通过资本运作,优化资源配置,实行政策扶持,重点培育10家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实现超常规发展,组织实施一批技术先进、影响巨大、投资规模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化项目。 ◆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在重点领域集中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解决产业共性技术瓶颈,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名牌创建工程。综合运用政策、资金、宣传等手段,强化技术创新、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化建设和企业文化创建,打造具有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群。 ◆人才开发工程。大力引进优秀专业人才,加强产业技术队伍建设,形成开放式、多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第三节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鼓励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共同建立创新联盟,联合开发,合作研发。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工程,支持企业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领先、产品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加大政府投入,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支出,推进高新技术园区、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优化成长环境,完善服务体系。 第四节 优化企业规模结构 通过企业间战略性兼并重组、强强联合,促进优势资源聚合,重点支持中航开乐、中能化工、昊源化工、悦康药业、福润肉类、华鑫铅业、杉杉服装等成长为百亿元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转变,发展一批优势产品,培育一批行业“小巨人”。 第五节 大力发展园区经济 加强规划引导,提高土地要素供给能力。用好省支持皖北地区园区建设、与合肥结对加强园区合作等有利条件,加快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承载力和产业配套力。支持具备条件的省级开发园区扩区升级,支持符合条件的县市区开发区建设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引导乡镇工业集聚区有序发展,开展园区合作共建。各开发园区要明确产业定位,实现错位发展,推动关联产业和要素集聚,提高单位投资强度和入区项目质量。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和科技产业园建设,实现园区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第四章 积极促进“三农”现代化 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重点在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农民现代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建设幸福生活新农村。 第一节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食单产,重点推进小麦高产攻关、玉米振兴计划、水稻提升行动核心示范片、大豆高产攻关和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巩固江淮粮仓地位。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建设杞柳、桔梗、马铃薯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发展。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着力打造全国商品菜重点生产区。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实施畜牧业升级计划,建设百万吨安全畜产品供给主体区。突出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支持畜产品加工企业和各类合作组织发展壮大。积极发展水产养殖业,实施水产跨越工程和水产良种工程,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围绕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推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万里绿色长廊工程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建设。2015年,粮食、棉花、油料单产稳定提高,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45%,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75%,森林覆盖率20%。 第二节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在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规范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按照“做大总量、提高质量、培育品牌”总体要求,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完善农业产业化体系。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它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实施农机富民工程,推广应用节能、高效、环保新型农业机械,普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等环节机械化,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加快建设与优势主导产业配套的农产品专业市场,拓展市外农产品营销网络,发展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经纪人为补充的市场营销主体,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积极发展农超对接、挂牌直供直销、代理配送等新型农产品流通方式。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促进“江淮粮仓”向“江淮厨房”转变。 第三节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农业综合开发、新一轮沃土工程和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3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加快灌区续建与改造、大型排灌泵站更新改造、低洼地治理工程建设,增强农业灌排综合能力,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加强乡镇气象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加快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地和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网建设,提高农村防灾减灾和信息服务能力。 第四节 促进农民现代化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优化农村种养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林下种养业,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促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引导农村土地市场化、集约化、资本化运作,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的特殊困难,优先配置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促使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加强扶贫开发,推进产业化扶贫,扩大农村互助资金试点规模和范围。做好以工代赈工作。 ——增强农民综合素质。以职教园区为龙头,以县级职教中心为基地,以各级各类职教学校为支点,建立覆盖全市的新型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扩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规模,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农民。 ——继续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市外劳务人员流动站建设,完善外出劳务人员服务体系。加强农民外出就业指导与服务,依法保护农民工权益,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建设返乡农民工创业园,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以创业小额贷款等为主要手段,帮扶青年农民创业兴业。 第五节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提高新农村建设标准,加强乡村道路、供排水、沼气、电讯等基础工程,以及教育、医疗卫生、老年福利、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加快县乡道路改造,推进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构建经济、优质、安全的新型农村供电体系。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34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和集中供气工程建设,推广运用太阳能、秸秆利用等可再生能源技术。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完善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群体救助等制度。 ——促进农村社区化。按照“试点先行、典型示范、有序推进”原则,发展社区生产生活服务,开展社区保障服务,拓展社区养老服务,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完善社区平安服务,繁荣社区文化服务。2015年前实现农村社区全覆盖。 ——加强农村环境建设。严格村庄自然生态保护,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和清洁工程,加快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建立农村垃圾清运处理机制,推进农村水系治理和村塘改造,实现渠通河畅、水清岸绿,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和多种形式的农村文体活动,制定村规民约、文明公约,倡导文明生活习惯和高尚文化情趣,创建文明村镇。 专栏6 农业重点工程 ◆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程。建设8-12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每个县市区建成1个示范区。 ◆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新一轮沃土工程和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建设,实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畜牧业升级工程。扶持新建或改扩建规模化生猪、奶牛、肉牛、肉羊和家禽养殖场(区)2000个,完善动物防疫体系。 ◆水产跨越工程。改造精养鱼塘15万亩,创建1个水产大县,创建30个市级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10个渔业经济合作组织。 ◆蔬菜产业提升行动。新增35万亩规模化蔬菜基地,打造百亿元蔬菜产业。 ◆农业产业化升级工程。建设10个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加工业集群。 ◆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快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农民组织化工程。扶持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新增1100个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新一轮治淮工程。重点实施淮河平原洼地治理工程和南润段行蓄洪区调整与改造工程,组织实施淮干行蓄洪区及滩区居民迁建工程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灌溉排涝工程。实施茨淮新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大型排灌泵站更新改造工程。 ◆农村绿化工程。重点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长江防护林工程、万里绿色长廊工程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 ◆农村基础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县乡道路升级改造和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建设一批农村户用沼气、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和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第五章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消费性服务业,突出发展新兴服务业,拓宽领域,优化结构,提高服务业现代化水平。 第一节 发展壮大商贸物流业 深入实施商贸物流提升行动计划,围绕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建设,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强化多式联运衔接、配套和功能分工,建设华源医药、临沂商城、开发区汽贸、辛桥等百亿元综合性现代物流园区。提升城市商贸服务功能,建设新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大型精品百货购物中心和大型超市。加快以社区为重点的便民化商业和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系统化的社区商业体系。继续加强专业市场建设,扩大市场规模,提升市场档次,增强市场群体整体辐射力和影响力。 第二节 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 大力引进股份制等商业银行,加快发展地方金融业,壮大金融主体,健全金融体系,引导商业银行扩大信贷投放。加强农村金融工作,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提高金融服务充分性,加大“三农”金融支持。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拓宽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信用阜阳”建设,增强信用担保机构实力,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加大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力度,优化金融环境。 第三节 积极发展特色旅游业 深度开发以欧苏文化为特色的颍州西湖,建设古西湖生态产业园精品景区,发挥阜阳生态园、颍上八里河、迪沟景区示范作用,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和乡村休闲旅游。实施“旅游节”品牌战略,推进国家湿地公园、王家坝淮河风情与生态旅游区、泉河风景带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颍上八里河景区5A创建,完善景区基础配套,打造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实现皖北旅游率先突破。 第四节 稳步发展房地产业 建立合理的住房供给体系,把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作为重点,积极发展普通商品住宅、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和廉租房,大力发展健康住宅、绿色环保住宅和节能省地型住宅。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步伐。完善房地产交易、中介、物业管理服务体系,促进房地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第五节 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 积极开展种子统供、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配方肥推广供应等生产性服务,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与认证、动物防疫和植物保护等支持体系,发展农业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完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深入实施“千镇连锁超市和万村放心店”工程,加快推进“新网工程”建设步伐,提高农村商业网点覆盖面和服务水平。培育一批重点农资流通企业,推进农资经营网点建设,提高农资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率,形成完善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网络。 第六节 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 整合社区资源,健全服务网络,拓宽服务领域,着力发展卫生保健、文化教育、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社区公共服务业,积极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鼓励发展就业服务、救助服务、为老服务、安全服务等其它社区服务业。 积极发展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中介服务和会展经济等新兴服务业,支持发展法律、会计、咨询等商务服务业。 第六章 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推进城镇化进程 ——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把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个长期战略任务摆在重要位置,重点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辐射力和影响力。修编实施阜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严格规划管理。组团向外拉大城市框架,建设城南新区、泉北新区、颍东新区、城西新区,启动政务新区建设,实施阜城东三环、城南新区、城西七渔河、河东区、颍南片区、泉北分区路网工程。加快旧城区和棚户区、小街巷、供排水、供气管网改造,配套城市供热管网、垃圾和污水处理系统。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三角洲公园、泉河风景带、颍河风景带,发展七渔河、老泉河、刘锜等一批重点公园绿地,推进滨水园林城市建设,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开发地下空间,加快人防工程建设步伐。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形象。2015年,建成区人口120万人,城市用地规模120平方公里。 ——加快县城和重点镇发展。5个县城按照中等城市规划建设,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镇按照小城市规划建设。加快城镇交通、供水、供电、供气、信息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健身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按照“以人为本、节约高效、生态环保、突出特色”的原则,科学编制并严格执行城镇规划,合理确定功能定位、产业布局。 ——提高城镇综合管理水平。探索建立依法管理、长效管理的科学机制,推进城镇管理现代化,形成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加强城镇综合交通和应急体系建设,完善消防、防震等公共安全设施,合理布局商场、学校、医疗、文体中心等服务设施,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塑造城镇个性,营造整洁有序、和谐舒适、宜居宜业宜游的城镇环境。加强和改进人口管理,放宽外来人口落户条件,分层次将符合条件的农民逐步转化为城镇居民。妥善解决农民进城突出问题,保障合法权益。 第二节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着手建设阜阳城市经济圈。充分利用阜阳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独特优势,增强城市经济圈整体意识,切实发挥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着力打造区域性安全农产品供应中心、加工制造中心、现代商贸物流中心、教育文化医疗中心和金融中心,形成“引领皖西北、辐射豫东南、联动黄淮海、融入长三角”的发展格局。颍州、颍泉、颍东三区在产业安排、功能定位上统一规划,错位发展,各显特色。颍州区重点发展科技教育、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体育卫生、要素市场、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使之成为中心城市的主体功能区;颍泉区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新型建材、船舶制造、包装印刷、家具生产等,使之成为全市重要的商贸示范区;颍东区突出发展食品加工、煤电化工、加工制造、仓储物流等,使之成为特色鲜明的工业集聚区。实施市县整体联动,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布局、要素市场、环境保护等一体化发展,加快区域快速通道建设,同步实施公交同城化。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首太加工业集聚区,大力发展食品加工、林产品加工、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纺织服装等产业,并由点到面,逐步扩张为全市主要的加工业集聚区。煤电化重点开发区,组织实施煤电化重大工程项目,着力发展煤电产业,积极发展化工产业,完善相关产业配套,逐步形成全省重要的煤电化一体化产业基地。生态示范区,重点发展林产品加工、食品加工、沿淮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依托瑶海家具、好迪家具等,逐步形成区域性家具生产和批发基地。经过10年努力,把该区域建成全国性的生态示范区。 ——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重点围绕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市场体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管理体制一体化,制订落实政策,强化保障措施,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动城市优质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促进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切实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第三节 实施县域突破战略 按照“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特色突出、竞相发展”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子,着力发展资源型、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精深加工型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园区经济、特色经济,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按照“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要求,加快县域优势资源整合、优势产业集聚,加快特色工业小区、乡镇工业集聚区建设步伐。进一步扩大县域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加强“扩权强镇”工作指导,推出一批经济强镇,支撑县域经济做大做强。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引导中小企业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结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上规模、上水平。经过五年努力,非公有制经济占县域经济比重提高到80%,县级财政逐年好转,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加快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向工业强县、财政富县转变。 第四节 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 统筹全市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进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构建城镇化、农业发展、生态安全三大战略格局。重点开发区域,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提高经济和人口集聚能力,成为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增长极。农产品主产区,提高优质农产品生产、供给和保障能力,坚持点状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引导超载人口有序转移。重点生态功能区,坚持保护优先,保持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保障生态安全。禁止开发区域,严禁开发,传承文化遗产,确保生态平衡和自然特色,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第七章 提升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水平 第一节 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区域、城乡交通协调发展,组织实施综合交通工程规划,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市县快速通道、西部快速通道建设,推进农村公路改建,完善港口结构,提升阜阳机场通航能力。推广应用节约资源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建设综合交通信息管理指挥控制基础平台,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提高交通信息化、智能化和服务水平。“十二五”期间,建设一级公路227公里。 专栏7 “十二五”交通重大项目 ◆铁路。续建项目:阜淮铁路三线电气化改造、阜阳—六安、漯阜铁路复线及电气化改造。新开工项目:商丘—合肥—杭州客运专线阜阳段、界首—临泉。 ◆高速公路。续建项目:阜阳—新蔡。新开工项目:阜阳—淮滨。 ◆水运。续建项目:沙颍河阜阳船闸、颍州港区一期。新开工项目:沙颍河航道整治、汾泉河临泉船闸。 ◆机场。续建项目:阜阳机场改造工程。 第二节 加强供电能力建设 围绕“一网两片区、双源六联络”目标网架,新建1座500kV、6座220kV、26座110kV变电站。2015年,实现电网规模翻番,110kV网架进一步加强,85%以上的35kV变电站实现备用电源供电,全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明显提高。 第三节 实施防洪保安工程 完成行蓄洪区安全建设等治淮骨干工程尾工建设,开展洼地除涝工程建设,推进淮河行蓄洪区及淮干滩区居民迁建工程,加快中小河流治理步伐,进行病险涵闸除险加固,实施城市防洪规划和防汛工程。推进“引淮济阜”工程建设。 第四节 提升信息化水平 实施“数字阜阳”工程,促进“三网融合”。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网,加快电子政务外网、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广播电视网络改造,推进“信息化村”试点及农村综合信息协同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改进传统工艺流程、装备条件,提高企业生产服务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水平。推广信息技术在社区服务、文化、教育、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治安综合管理等领域应用,实现金融、保险、商业、交通运输、邮政、旅游等领域服务电子化,鼓励咨询服务机构、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各种新兴信息服务。 第五节 积极发展新能源 着力提高能源科技和装备制造水平,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发展新兴能源产业,逐步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开展太阳能综合利用,建设一批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项目,构建因地制宜开发、集群式发展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第八章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节 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贯彻“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着力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快低碳技术引进利用,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重点企业节能计划,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做好农业、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和民用等重点领域节能。逐步降低高碳产业比重,增加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完善节能审计制度。积极倡导“低碳消费、绿色发展”理念,增强全民资源节约意识。科学管理土地资源,严格土地供应政策和标准,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厂房,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加快城乡建设用地整理复垦,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整村推进工程,推进城市土地“二次开发”,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抓好农业、工业和城市节水,加快中水回用设施建设,严格控制城市深层地下水开采,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专栏8 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实施锅炉给煤装置、燃烧系统改造,大力提高节电率及节煤率。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启动集中供热。在有条件的工业园内建设集中供热项目。建设垃圾、秸秆焚烧发电项目。 ◆余热余压利用工程。推进余热余压技术产业化,实现废弃资源综合循环利用。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工程。新建大中型沼气池228个,农村沼气覆盖率达到10%以上。加强垃圾填埋场、沼气回收和能源利用项目运营管理,促进资源再生利用。 ◆电机系统节能工程。重点推广高效节能电动机,大力推广变频调速自动化系统控制技术。 ◆能量系统优化(系统节能)工程。在火力发电及建材行业等重点耗能企业推行能量系统优化,提高能源系统效率。 ◆建筑节能(商用和民用)工程。推广使用建筑节能技术、节能产品,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争取“十二五”期间建筑物能源消耗年均下降3.5%。 ◆绿色照明工程。加快城市景观照明、写字楼、公用设施等高效节电系统改造,加快LED照明应用示范项目建设。 ◆机关节能工程。实施政府机构建筑物及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单位建筑能耗和人均能耗分别降低20%。 ◆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建立节能监管制度和体系,明确节能执法主体和机构,更新监测设备,加强人员培训,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服务新机制。 第二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以铅铜铝有色金属冶炼、废旧塑料、林木次小薪材、农作物秸秆、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快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实施秸秆综合开发利用规划,推进一批重点循环经济项目建设。鼓励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以及有利于产品废弃后回收利用的技术和工艺,引导产业延伸与耦合,提高工业废渣、废水、废气综合利用率。鼓励应用节水、节肥、免耕、低毒农药等农业新技术,推广多重能量转化生态农业新模式。 第三节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实施“生态建设”工程,推进各类自然保护区和沿淮蓄洪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继续开展颍河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强化耕地、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有效控制城市大气、噪声污染,重视农村污染整治。建立完善环境保护与补偿制度,形成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加强水生态建设与修复,维护河流健康。 第四节 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领导,继续实行责任目标管理,分解细化节能减排责任,严格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评价、考核和清洁生产审核。采取综合措施,完成“十二五”期间省下达的万元GDP能耗、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等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专栏9 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 ◆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实施污水处理厂新建改建、再生水利用、污泥处置等工程,完善污水处理管网。2015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85%。 ◆城镇垃圾处理工程。实施垃圾填埋场新建扩建项目,建设餐厨垃圾处理厂、乡镇垃圾中转站,配套增加垃圾运输车辆。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实施电厂脱硫脱硝、焦炉煤气脱硫、建材窑场烟气脱硫、燃煤锅炉烟气脱硫、水泥行业低氮燃烧改造及脱硝工程。 ◆医疗废物处置。实施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工程。 ◆环境风险防范工程。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医疗机构辐射安全防护等,防范环境风险。 第九章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提高全民整体素质,增强综合竞争能力。 第一节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围绕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广聚创新要素,完善创新体系,促进自主创新。 ——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制订扶持企业创新政策,建立企业创新风险基金,鼓励企业开展产业技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指导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产品。注重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组织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科技攻关,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实施知识创新工程。 ——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坚持“引进吸纳”和“培育孵化”并重原则,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吸收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建立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增强企业竞争力。鼓励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产学研联合,促其科研成果向我市企业转化。2015年,新增省级以上技术中心15家,开发省级新产品60项以上。 ——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健全质量技术机构,完善企业质量信用评价体系,深入推广技术标准,增强企业质量意识。高度重视企业品牌创建,扩大企业与产品品牌影响力。支持企业参与行业与产品技术标准制订,促进企业由生产制造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两端延伸,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扩展。 ——完善自主创新机制。加大对重点科研项目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扶持力度,建立完善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努力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多方参与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鼓励科研机构、企业与高校联合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鼓励引进创新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 第二节 推进教育现代化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提升质量,促进公平。 ——继续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修订实施中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布局规划,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重视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学校标准化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做好“控辍保学”,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积极发展普通高中,扩大优质高中资源。继续发展学前教育,提高办园水平和质量,推动农村学前教育得到更大发展。重视发展特殊教育、民族教育。 ——深入推进职教大市建设。扩大职业教育资源总量,加快基础能力建设,建设职教园区和县级职教中心,加快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阜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阜阳技师学院、阜阳汽车技师学院、阜阳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阜阳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加强重点示范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促进中等职业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统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支持和推进阜阳大学筹建。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教育。转变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改进教育方式,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建设一批专题教育活动基地,加强学校体育、卫生、美育教育和心理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教育现代化建设,促进教育服务体系均衡化,实现教育信息化全覆盖。加强留守学生教育工作。 ——切实保障教
本文档为【阜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6545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5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3-10-05
浏览量: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