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说明_陈小旺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说明_陈小旺

举报
开通vip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说明_陈小旺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说明 陈小旺 第一式:预备式 身体自然直立,两足距离比肩略宽,两足尖微向外撇;两肩松开,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向前平视,面向南。 要点:要求立而不挺,顶劲领起(头要正直,好象头顶有一物勿让其掉下,虚虚领起),唇轻闭,齿微合,下颏微内收,松肩(两肩有意放松,无意下沉),含胸塌腰(胸部放松,不内凹外凸,腰部放松为塌腰)使心气下降,屈膝松髋,盆骨端正。此要求,不但在预备式时,而且在整个拳套的每个动作,都必须注意。 第二式:金刚捣碓 ① 身体微下蹲,两臂微屈,缓缓抬起与肩平,掌心朝下(两手有...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说明_陈小旺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说明 陈小旺 第一式:预备式 身体自然直立,两足距离比肩略宽,两足尖微向外撇;两肩松开,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向前平视,面向南。 要点:要求立而不挺,顶劲领起(头要正直,好象头顶有一物勿让其掉下,虚虚领起),唇轻闭,齿微合,下颏微内收,松肩(两肩有意放松,无意下沉),含胸塌腰(胸部放松,不内凹外凸,腰部放松为塌腰)使心气下降,屈膝松髋,盆骨端正。此要求,不但在预备式时,而且在整个拳套的每个动作,都必须注意。 第二式:金刚捣碓 ① 身体微下蹲,两臂微屈,缓缓抬起与肩平,掌心朝下(两手有合劲之意);两眼向前平视。 ② 身体下蹲,随着重心下降,两手缓缓下落至腹前。 ③ 身体略左转随即向右转,重心先向右而后向左移,同时两手向左划弧(右手先顺后逆,左手先逆后顺), 右手屈臂置于胸前,掌心朝下,指尖向左;左手置于身体左侧,掌心朝上。 ④ 身体继续右转,重心移至左腿,以右脚脚跟为轴,脚尖翘起外摇,同时两手向右上方平捋(左顺右逆), 置于身体右侧,右手略高于肩,掌心朝外,指尖向前,左手掌心朝上,指尖向右前。 ⑤ 身体向右微微下沉,重心控制在右腿,并将左足提起,在转换重心的同时,双手略向右上方掤出。 ⑥ 身体略下蹲,左足尖翘起,以脚跟内侧着地,向左前方45o伸出;双手仍外掤,与左足有对称之意。 ⑦ 身体微左转,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左脚掌踏实;同时左手内旋向前掤(由顺缠变逆缠),手心向下,右手外旋向右后下方展开,而后随转体向前移至腹前(由逆缠变顺缠), 掌心朝右,指尖向右后。 ⑧ 身体左转,右脚跟步,以前脚掌着地;同时右手向前撩起(顺缠),置于右胸前,掌心朝上,指尖向前;左臂屈肘向前挤出;当右手撩起时,左掌先转腕上撩,再向里合于右小臂上(逆缠),掌心朝里,指尖向右。 ⑨ 左手外旋向下,置于腹前,掌心朝上,指尖向右(离身体10 厘米),右手变拳,上提于胸前,拳心向里,再向下落于左掌心内 ⑩ 左腿支撑体重,右拳与右足一齐提起(两髋放松);左掌略下沉。 (11) 右脚落地震脚,同时,右拳落于左掌心内,目视前方,面向南。 要点: ① 何为金刚捣碓?神话曰:金刚神各修炼之精,如金如刚其手所持降魔杵,此势右手捏拳如杵之势,左手屈如臼之形,右拳落于左手心中,如石杵捣碓。故名金刚捣碓;此为象形也!最后震足与右拳击于左掌心内,即表示这一拳式结束。 ② 缠丝劲是构成太极拳的核心,贯串于一切动作过程的始终,此势经过了五对不同方位的缠丝(里外、上下、左右、前后、大小),练习时要以身领手,达到上下相随,节节贯串。如只注意手上的顺缠和逆缠,而不注意身法,就会适得其反。 ③ 左足向左前方伸出,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轻而不浮(陈式太极拳凡是开步皆如此)。 ④ 右拳落于左掌心内,与震脚要协调一致,劲整,气下沉。 ⑤ 震脚的作用,是使全身的气往下沉,并有利于血液循环。譬如,站立过久感到疲乏,而环境又不允许走动时,两脚以脚尖点地,将脚跟提起,再落下微震,这样运动数次,同样能收到恢复疲劳的功效。另外,震脚的轻重,可根据练拳者的年龄与身体的强弱而定,但无论轻或重都必须使下沉的气整。劲的整否,还可根据震脚声 第三式:懒扎衣 ① 双手分开,右手先向上,而后向下划弧,左手先向下,而后向上触弧,双手划至胸前交叉,左手在里,右手在外(双手皆大逆缠转开,重心偏右,顺缠而合,重心偏左);目视右前方,面向南。 ② 左腿微下蹲,同时提起右足,以足跟贴地向右横迈一步(身手自然配合);目视右前方。 ③ 身体向右转,重心由左腿移向右腿,随转体右脚踏实。左脚以脚跟为轴,脚尖里扣;左手内旋向下顺缠至左肋旁,五指叉腰,大指在后,四指在前,肘往下沉;右手向左逆缠置于身右侧,掌心朝右前方,指尖斜向上;目视右前方,面向南。 要点: ① 右手展开指肚用力,左手叉腰,虚虚拢住,不可用力,用力犯硬,运转不灵。 ② 在即将形成懒扎衣时弓右腿,右掌逆缠旋臂向右展开的同时,左腿用力,但膝关节与髋关节皆不可蹬直(套路中任何动作髋部都不可挺直)。 ③ 懒扎衣定式时,要调整全身,特别注意放松左髋,使盆骨端正,气沉丹田。 第四式:六封四闭 ① 左手上举至胸前与右手接住劲,然后,身体略左转,重心由右向左移;同时双手向左捋,左手置于左胸下,掌心向前下方,指尖向右前方;右手掌心朝前上方,指尖向右;目视右方。 ② 身体继续向左转,重心从背后由左腿移到右腿;双手向左、向下、而后向上、向右划弧,置于左肩前(左手由逆变顺又变逆缠,右手由顺变逆), 右掌心朝前下,指尖向左,左掌心朝右前,指尖向后;目视右前方。 ③ 双手向右斜下按出,右手在前,掌心朝左前方,左手在后,掌心朝右后方,指尖向上;同时左足跟步至右脚内侧,前脚掌点地;目视右斜下方,面向南略偏西。 要点: ① 两手由捋转按,要以腰脊为轴在左右转动时上体仍须正直,不要前俯后仰,两掌向右按时,以右掌为主、左掌为辅,气要贴脊背,档口要圆。 ② 重心由左腿移向右腿,两手合劲于左胸前时吸气,向右推出时,深长悠缓地呼出一口气,当气呼完时,两掌恰好停止,此式以呼气为主,动作配合为辅。 第五式:单鞭 ① 身体略右转,右掌外旋向里合(顺缠),左掌外旋向前与右掌配合(顺缠)。 ② 右手五指捏齐成勾手经左掌心内向右上方掤起,略高于肩,指尖向下;左肘向左开到腹前,重心在右腿,身体微下沉。 ③ 左足提起,以足跟内侧贴地向左横开一步,目视左侧。 ④ 身体略右转,重心由右腿移于左腿,右足尖里扣;随转体左手内旋向上,屈肘于胸前,指尖略向上。 ⑤ 身体左转,随转体左掌经脸前向左划弧(由顺缠变逆缠),胳膊展开,掌根微微下沉,掌心朝左前方,指尖斜向上;目视左侧。 ⑥ 左掌根下沉时,右手微微向右,形成开劲(外开内合)单鞭式;目视前方。 要点: ① 右手捏拢向上提时、肘易架起来,因此演练时要注意随着身体转正、沉肩、坠肘。 ② 单鞭成式,顶劲要领起,档要开圆,髋要松,身要正,胸要虚虚含住,方能心气下降,气沉丹田。 第六式:金刚捣碓 ① 身体左转,右手变掌向下、向左顺缠于左前方,掌心朝左,指尖向下。 ② 身体向右转,重心移向右腿;同时,双手向上、向右捋(左顺右逆,双手相离约40 厘米),右臂屈肘置于身右侧,略高于肩,掌心朝前,指尖向左上方;左手置于颌前,掌心朝右,指尖向左上;目视左侧。 ③ 身体先向右稍转再向左转,重心先向右再向左移,略下蹲,左足尖向外摆,同时左手内旋向下,向前掤出(由顺变逆)置于胸前,掌心朝下;右手外旋向下、向右后方展开,掌心朝前上方,指尖向右后方;目视左前方,面向东。 ④ 身体左转,重心全移至左腿,右足上步以前脚掌点地;右手随着上步向前顺缠撩起,置于胸前,掌心朝上,指尖向前;左臂屈肘向前挤出,当右手撩起时,左掌翻腕上撩,再向里合于右小臂上,掌心朝里,指尖向右。 ⑤ 左掌外旋向下,置于腹前,掌心朝上,指尖向右(离身体约10 厘米);右手变拳上提(拳心向里,肩要松,肘要沉)再向下落子左掌心内(拳心朝上),随即,重心全部移至左腿,右拳与右足一起抬起。 ⑥ 上动不停,右拳落于左掌心内;同时,右足落地震脚于左脚内侧;目视前方。 要点: ① 双手捋向右略快,左手向前挤要慢。 ② 右足上步时,左腿要控制好重心,以腰带腿,切勿将腿硬拉向前。 ③ 震脚前,右拳上提,重心须下沉,震脚时将周身之劲发于右足,但身体不要有意下沉,更不能向左右倾倒。 第七式:白鹤亮翅 ① 身体略右转,重心稍向右移再左移,右足向右后方撤半步,以脚尖内侧领先着地,逐渐全脚掌踏实;同时两臂伸开(伸而不直),右手向上、向下、左手向下、向上,各划一大圈交叉于胸前(即双手由逆缠而开转为顺缠而合),左手在上,掌心朝右,指尖斜向上,右手在下,掌心斜向上,指尖向左前。 ② 身体向右转,重心向右移;同时两臂内旋,左掌心朝右,右掌心朝下。 ③ 身体继续右转,重心全移至右腿,左足收于右足旁,以足尖着地,相距约20 厘米;随着身体右转,左手向下经左腹前,置于左髋前,掌心朝下,指尖向前略偏右;右手向上经右胸前置于头右侧,略高于头,掌心向前略偏右;目视前方,面向西。 要点: ① 此式是明显地大开大合,两腿虚实要分清,手合足开,手开足收,上下相随。右肘两次抬起并且高于肩,不能有架肘之意,要求肘尖下垂。 ② 在即将形成白鹤亮翅时右肩易出现顶劲的现象;这主要是重心没有完全移到右腿。如果,重心能控制在右腿,并随着转体以身领手而开,就会做得圆满顺随。 第八式:斜行 ① 身体略向左转,两掌一前一后,右手向左顺缠,置于右前方,手略高于肩,掌心朝前,指尖斜向上;左手向左后方逆缠,掌心朝下,指尖向左前方。 ② 上动不停,身体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同时提起左足,右手向下、向后逆缠至右髋侧,掌心朝下,指尖向右前方;左手向上、向前先逆缠后顺缠,置于左胸前略高于肩,掌心朝右,指尖斜向上;目视左前方。 ③ 身体微下蹲,左足以足跟贴地向左斜方约45o铲出,左手不动,右臂后展,自然配合。上动不停,身体向左转,重心由右腿向前移至左腿,随转体,左掌向下向左划弧于体侧变勾手上提,右掌向上划弧,屈肘于耳侧,目视左前方。 ④ 上动不停,右手向前、向右划弧于身体右侧,臂外旋、坐腕立掌,手心斜朝外,指尖斜向上,然后松肩、垂肘,沉髋,左手自然配合;目视前方,面向西。 要点: ① 右手向右划弧时,以腰带动肩、肘、手,但幅度较小,同时左手不要跟着向右转。 ② 此式主要技击含意是用左背拆靠,所以,身体向左转的幅度也较大,必须将两髋松开,并右腿肚向上掤,但膝盖勿挺直。 第九式:楼膝 ① 身体稍往前,同时左勾手变掌与右掌向下、向前顺缠搂至左膝前。上动不停,重心由左腿移向右腿,同时左足提收于右脚前,足尖点地,两膝屈,档劲合住;随着重心的移动双手上捧,而后坐腕于胸前,两掌心斜相对,指尖斜向上,目视左前方,面向西。 要点: ① 此式顾名思义是双掌从膝盖下掤起,由开转为合,必须身体先动,而后身体先回,以身领手,虚实分清。 ② 搂膝成式,要含胸、塌腰、坐腕、屈肘、屈膝、圆档,周身相合。右脚踏稳,左脚虚点,有欲进之势。 第十式:上三步 ① 身体略向右转,同时左腿提起;双手向下、向后划弧,左手屈肘于胸前,掌心斜朝下,右手于右胯侧,掌心朝后;目视前方。 ② 上动不停,身体略继续右转,左足向左斜前方上步,同时左掌向前逆缠、坐腕,掌心向右,指尖向上;右掌微外旋,掌心朝下,指尖朝后,作自然配合。 ③ 身体向左转,重心由右腿移到左腿,随转体,右腿提起;左掌自上而下划弧(由顺变逆)于左髋侧,掌心朝下,指尖朝前;右手自下而上(由逆变顺)屈肘置于脸右侧,高于耳平,掌心朝前,指尖向上。 ④ 身体继续左转,右足向右斜前方上步,以足跟领先着地,逐渐踏实,随即身体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左腿提起向左斜前方上步,左掌向上、向前划弧,置于左前方(由逆变顺),略高于肩,掌心朝右,指尖向上;右掌向下划弧(由顺变逆),置于右髋旁,掌心朝下,指尖向前,目视左前方。 要点: 此式连续上步动作,身法、步法、手法,必须协调一致。 第十一式:斜行 动作与第八式“斜行”相同。 第十二式:楼膝 动作与第九式“搂膝”相同。 第十三式:上三步 动作与第十式“上三步”相同。 第十四式:掩手肱拳 ① 身体略向右转,重心前移,随转体,左掌向右划弧于胸前,掌心朝右,右掌向左划弧于腹前,掌心朝下,双掌微合。 ② 身体右转,两掌向左右两侧逆缠于身体两侧,掌心皆朝下,指尖斜向前,面向东南。 ③ 上动不停,重心由左向右移,同时身体略向左转,右掌变拳外旋向上于右胁侧,拳心朝上,左手外旋向上、向里划弧屈臂于左斜前方,掌心朝上,双掌形成将要发拳的蓄势,目视前方。 ④ 身体速向左转,重心速向左移,随转体,右拳内旋速向右斜前方发出,拳心朝下;左肘以同样速度向左后发出,(左手置于左胁侧,掌心朝上,指尖向前),与右拳对称,目视前方,面向东。 要点: ① 上三步,在迈第三步时,左手就开始向里与右手相合。 ② 右拳前击和左肘后击要协调一致,发劲要求:“劲起脚根,行于腿,主宰于腰,发于梢节”。这是太极拳的发劲规律,拳论中说:“太极拳,千变万化,势虽而不侔,而劲归一者”。这就说明只要掌握其运动规律,在任何角度和部位发力,都能够做的得心应手。 第十五式:金刚捣碓 ① 身体向右转,重心向右移;随转体,右拳变掌内旋向上逆缠于头右侧,略高于头.掌心朝右,指尖斜向左前方;左手内旋向下逆缠置于左膝外侧,掌心斜朝下,指尖斜向前,目视前方。 ② 身体继续右转,重心继续右移,再向左移;同时左脚向里扣;左掌外旋向上顺缠置于身体左侧,掌心朝前斜上方,指尖向左前方,右掌外旋向下顺缠置于身体右侧,掌心斜朝前,指尖向右后方。 ③ 重心全部移至左腿,随即右足向前上步,前脚掌点地;右掌前撩于右胁前,掌心朝上,左掌内旋向里,屈肘置于右臂上,掌心斜朝下,目视前方,面向南。 ④ 其他动作说明与第二式“金刚捣碓”的相同。 要点: 与第二式“金刚捣碓”相同。 第十六式:撇身捶 ① 身体微下蹲,同时右拳变掌;双手分向左右两侧,指尖相对。 ② 身体继续下蹲,重心左移,随即右足向右横开一步;双手向上逆缠于颌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里,两掌心朝斜前方,指尖斜向上。 ③ 两脚不动,身体略向右转,随转体,左掌向左侧逆缠置于身体左侧,掌心向左,指尖斜向上;右掌向左逆缠置于左肩前,掌心斜朝外,指尖向左上方。 ④ 身体向右转,重心向右移;随转体,右肩向右挤,右掌向右斜下逆缠置于右髋外侧,掌心朝下,指尖向右前;左掌经胸前向右顺缠置于右膝前上方,掌心向右,指尖斜向上。 ⑤ 身体向左转,重心向右移;随转体,左掌外旋向左下顺缠于腹前,小指贴身,掌心斜朝里,指尖向右;右掌外旋向左顺缠置于左胸前,掌心朝上,指尖向前,目视左前方。 ⑥ 身体向右转,随转体,双掌变拳,右拳内旋向左、向下、而后向右、向上逆缠,屈臂于右太阳穴上方,拳心斜朝外;左拳内旋向下贴于左腰前,肘尖朝左斜方,拳心斜朝下;目视左下方。 要点: ① 右肩向右挤出时是七寸靠法,如加大身法可以将右肩从右膝下略过。 ② 在动作将要形成撇身捶时,重心仍须向右偏后移并下沉,但不要过低而荡档,两腿合住劲为宜。 ③ 形成撇身捶,右拳、左肘尖与左足尖三点要成一线。 第十七式:青龙出水 ① 重心由右腿移向左腿,身体(胸)向右转,随转体,左拳变掌外旋向左、向上、而后向右顺缠于胸前,掌心斜朝右,指尖斜向前,右拳外旋向下、向里顺缠于右胁前,与左掌合住劲,拳心斜向上 。 ② 上动不停,重心略右移,身体略左转,左手继续向右顺缠并下沉,掌心朝上,指尖向右;右拳收卷于胸前并与左掌合住劲。随即重心下沉,身体略左转,右拳内旋经腹前向右突然发出;左手内旋以右拳发劲的同样速度向左侧发出,屈肘贴于左胁,掌心朝里;目视右拳,面向南。 要点: ① 此势要求下势较低,档口要宽而圆,并以腰脊为轴左右旋转,缠绕屈蓄、迅速抖发。 ② 重心来回移动,使腿部的缠丝劲表现的比较明显。 ③ 右拳发劲要走下弧形,如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意,系四隅手中的例劲。 第十八式:双推手 ① 身体略向右转,重心略向右移,右拳变掌向上逆缠,掌心朝右斜前方,指尖朝左斜前方;左手向右顺缠、经胸前引右手,置于右臂内侧,掌心朝右略偏前,指尖向上。 ② 身体向左转约180o,随转体左足尖向外摆,重心移于左腿,右足向右前方上步,以足跟着地;同时,左手向左逆缠,屈肘置于左胸前,掌心斜朝下,指尖向右前方:右手外旋向上、向右、而后向左顺缠置于右膝盖上方,掌心朝上,指尖向左前方;目视右前方,面向东南。 ③ 上动不停,胸向左转,重心从背后向右移,右脚前掌落地;同时右手内旋向后逆缠置于胸前,掌心朝下,指尖向左,左掌外旋向左、向上顺缠于左肩上,掌心朝前,指尖斜向上。目视前方。 ④ 身体向右转,右足控制重心,左足收于右脚旁,以脚尖点地;双掌向前(略偏右)推出(逆缠),掌心朝前略朝里,指尖斜向上与肩同高;目视前方,面向东。 要点: ① 左掌经胸前引右掌,身体略右转,是欲左先右的过程,一引即可左转身。 ② 在即将形成双推手时,注意松髋、松肩、沉肘,使气贯指尖。 第十九式:肘底看拳 ① 两足不动,身体微向左转,随转体,左掌向下逆缠置于左髋旁,掌心朝下,指尖向前;右掌内旋向上逆缠置于右前方,略高于肩,掌心朝外,指尖斜向上。 ② 身体继续向左转,随转体,左掌外旋向后弧形而上(逆缠变顺缠), 掌心斜朝前,指尖向上;右掌弧形而下(逆缠变顺缠)置于右髋前,掌心朝左前方,指尖斜向下。 ③ 身体略右转并下蹲,随着身体右转,左手向前顺缠,同时屈肘下沉于左胸前,掌心朝右,指尖向上;右掌变拳向里合经腹前略向上掤(两手形成合劲),拳心朝里,拳眼向上;目视前方,面向东。 要点: ① 在身体由左转变为右转的同时两手由逆缠变顺缠,由分变合。 ② 在形成肘底看拳时,腰要塌,气沉丹田,不仅左肘尖与右拳相合,周身上下都须相合。 第二十式:倒卷肱 ① 身体向右转,右拳变掌外旋向后逆缠,左掌外旋向前逆缠,随即身{体又向右转,左掌向上,向前逆缠于身体左前方,掌心朝右,指尖向左上方;左}掌内旋回带于左肩前,掌心朝右下,指尖向前。 *(大括号内的内容,由于电子版的文章无法看清,是本人根据图片内容修改的,如有知道的朋友请回个帖,加以说明,或告之本人。谢谢!)* ② 身体向左转,左足向左后方退步,以足尖先着地,而后全足着地;同时右掌向前逆缠置于身体右前方,掌心朝右,指尖向左上方;左掌向左斜后方逆缠置于左髋侧,掌心朝下,指尖向前;目视左后方。 ③ 身体右转,重心向左移,右足跟提起,左掌外旋向上、向前逆缠,屈肘于左颌旁,掌心朝里,指尖斜向上;右掌外旋向上逆缠于身体右前方,掌心朝左斜上方,指尖向右前方。 ④ 身体继续右转,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右足以前脚掌擦地向右后方弧形退步,同时,左掌向前逆缠置于左前方略高于肩,掌心斜朝前,指尖斜向上;右掌内旋向后逆缠置于右髋侧,掌心朝下,指尖向前。 ⑤ 身体微左转,重心向右移,随转体左掌外旋收至左胸前,掌心朝右上方,指尖斜向前;右掌外旋向上、向前逆缠,屈肘于右耳旁。 ⑥ 身体继续向左转,重心全部移至右腿;随转体,左足经右足旁,向左后方伸出,足尖先着地,而后全足着地;同时,左掌向后顺缠置于左髋侧,掌心朝下,指尖向前;右掌向前逆缠置于右前方,掌心朝右前方,指尖斜向上,成右弓步。 要点: ① 倒卷肱是陈式太极拳套路中唯一的连续后退拳式,退步时,皆是先收而后伸,双掌一合一开(收足时双掌合劲,后退时,双掌形成开劲),要求上下肢体协调配合,腰劲下沉,虚实分清,使丹田气往外运,两手如风催车轮,圆转自如,使整个动作无凹凸缺陷和内劲中断。 ② 每当向后撤步时,重心要移向前腿,转体时,将重心移于后腿,双掌由逆缠变为顺缠。 第二十一式:白鹤亮翅 ① 身体略右转,左掌由后经脸前去引右掌;右掌也略向上棚与左掌配合,两掌心皆朝右前方。 ② 身体向左转,重心移向左足,随即右足收于左脚内侧,脚尖着地;双掌向下、向左捋于胸前交又,左手在上,掌心斜向右,指尖斜向上;右掌在下,掌心斜朝上,指尖向左下方。 ③ 其他动作说明与第七式“白鹤亮翅”相同。 第二十二式:斜行 动作与第八式“斜行”相同。 第二十三式:闪通背 ① 左勾手变掌,双掌向前合于左胸前,掌心均斜朝上,指尖向前。 ② 身体向右转,重心向右移;同时双掌向右捋。接着,身体继续向右转,重心全部移至右腿,左足收于右脚旁,以前足掌着地;随转体,左掌向下顺缠于右膝内侧,掌心朝右,指尖向下;右掌向右后方逆缠,掌心斜向右方,指尖向左;目视前方。 ③ 身体左转,随转体,左掌向上、向左后方先逆缠后顺缠,成勾手置于尾骨上部,勾尖向后;右掌向下、向前、向左先逆缠后顺缠于左膝前,掌心斜朝前,指尖斜向下。 ④ 身体略下蹲,左足向前上步,以足跟先着地,随即重心前移,将左足踏实;右掌以指尖领劲向上、向前伸出,掌心朝上,指尖向前;左手在身后自然配合。 ⑤ 身体向右转约180o,左足尖向里扣,随即将重心全部移到左足,提起右足;同时左掌向上、向前顺缠屈肘置于头左侧,高与头平,掌心朝前,指尖向上;右掌内旋向右、向下逆缠置于身右侧,掌心朝下,指尖斜向前;目视前方,面向西。 要点: ① 身体左右旋转,动作要快,注意拧腰,松髋,稳定重心,使之起到前闪后滑、诱敌之妙用。 ② 此势易出现右肩顶劲和虚实分不清,失掉档劲的顾此失彼的现象。所以,要特别注意重心的转换与腰脊的配合,以身领手,周身相随。 第二十四式:掩手肱拳 ① 右足落地震足,同时提起左足;左掌向下、向左先逆缠后顺缠,置于身左侧,掌心朝右上方,指尖向左前方,右掌向上先逆缠后顺缠变拳于右肋侧,拳心朝上,面向西。 ② 其他动作说明与第十四式“掩手肱拳”相同,唯方向相反。 第二十五式:六封四闭 ① 身体略右转,重心向右移,左足以足跟为轴,足尖外摆。同时右拳变掌,左掌内旋前引右掌,随即身体向左转,重心移于左足,右足向右前方上步,足跟先着地;左手向下、向左逆缠,屈肘于左胸前,掌心朝下;右掌外旋向上、向右、向下顺缠于身体右侧,掌心朝上;目视右方,面向南。 ② 其他动作说明与第四式“六封四闭” 相同。 第二十六式:单鞭 动作与第五式“单鞭”相同。 第二十七式:运手 ① 身体略左转再向右转,重心移于右足,随郎左足收于右足旁,脚尖着地;左掌向下、向右逆缠于左腹前,掌心斜朝右;右手变掌向上逆缠。 ② 身体微下蹲,左足向左侧开步。同时身体略右转,双掌略向右棚,作配合动作。 ③ 身体左转,重心移左腿,同时右足向左并一步,落于左足旁;左掌内旋向上逆缠,屈肘于左前方,略高于肩,掌心朝左前方,指尖向右上方:右掌外旋向下顺缠于右髋前,掌心斜朝前、指尖斜向下。 ④ 身体向右转,重心移于右足,左足向左横开一步,同时右掌内旋向上,屈肘逆缠于右肩前方,略高于肩,掌心朝右前方,指尖向左上方;左掌外旋向下顺缠置于左髋前,掌心斜向上,指尖斜向下。 ⑤ 其他动作说明均与以上动作相同。 要点: ① 双掌交错向上、向下、向左、向右两侧下肢配合横向迈步,开右足右掌由上往下划弧。当左掌向下划弧,右掌则向上划弧。 ② 要以腰为轴,以身领手,上下相随,形成合劲,同时注意屈膝松髋,保持圆档。 第二十八式:高探马 ① 身体向左转,重心移至左足,右足前上半步(略偏右), 随转体,双掌顺缠于胸前交叉,左掌在上,掌心斜朝右,指尖斜向上;右掌在下,掌心斜朝左,指尖斜向下。 ② 身体向右转,重心由左足移向右足,随转体,左掌内旋向上逆缠置于左前方,高于肩平,掌心斜朝前,指尖斜向上;右掌内旋向下逆缠置于右肋侧,掌心斜朝下,指尖向左前方。 ③ 身体向左转,以右足跟为轴,足尖尽量向里扣,紧接着左足收于右足旁,前脚掌着地;右掌向下、向后、向上先逆缠后顺缠再逆缠经右颏旁,向右推出,掌心朝右前,指尖斜向上;左掌外旋向前、向下、向左顺缠,屈肘置于左肋侧,掌心朝上,指尖向右;目视右手,面向北。 要点: ① 在右掌转臂屈肘附于右颏下时,以腰脊旋转,并与左掌的配合,先卷(蓄劲)后放(放出旋转的按劲),注意塌腰松髋。 ② 此式是前后开中有合,步法较为复杂、重心转换难度大,易出现凸凹和内劲中断,因此在形成卷劲时右足要里扣,并与腰髋协调配合,即易作得圆满顺随。第二十九式:右擦脚 ① 左掌前引右掌(逆缠),与右掌接住劲,身体略左转,双掌一齐向左捋,左掌置于左髋侧,掌心斜朝下、指尖斜向前;右掌置于右髋前,掌心斜朝前,指尖斜向下。 ② 右手向上顺缠,至左腋前时左足向右盖步成交叉步,同时左掌向左、向上、向右下划弧,与右掌于胸前交叉,左掌在外,掌心朝右前方,指尖向右上方;右掌在里,掌心朝左前方,指尖向右上方。 ③ 上动不停,重心移至左足,双掌内旋上掤于头顶时,向左右两侧打下,同时右足朝右侧上踢,足面与右掌心迎击于右斜上方;左掌侧平举于身体左侧;目视右前方,面向北。 第三十式:左擦脚 ① 身体向右转,随转体,右腿下落于身体右侧,足跟着地,足尖外摆。同时双掌交叉于胸前,右掌在上,掌心斜朝前,指尖向左斜前方;左掌在下,掌心斜朝右,指尖斜向右前方,面向东。 ② 身体继续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双掌内旋向上掤,置头上方时,双掌朝左右两侧击下,同时右足尖外摆,左足朝左侧上踢,足面与左掌心迎击于左斜前上方,右掌侧平举于身体右侧,面向南。 要点: 左右插足,以下肢发劲为主,双掌逆缠上掤时注意以塌腰为主,双掌上掤为辅,做到有上有下,双掌下击足往上踢时,胸腰摺叠为主,以身领手,由内而发。第三十一式:左蹬一根 ① 以右足跟为轴,足尖里扣,身体向左转略180o,随即左足下落于右脚内侧,前脚掌着地,同时双掌向胸前逆缠,再分向左右两侧,掌心皆斜朝后,指尖皆斜向外(左右两侧),面向北。 ② 身体微下沉,同时双掌向腹前逆缠交叉,掌心斜朝外,指尖皆向下。 ③ 右足控制体重,提起左足,向左侧快速蹬出;同时,双掌变拳上提于胸前,随即再变掌向左右两侧发出,双掌心斜向外,指尖斜向上;目视左侧,面向北。 第三十二式:上三步 动作与第十式“上三步”相同,唯方向相反。 第三十三式:神仙一把抓(击地捶) 身体向左转,重心由右向左移,右足尖向里扣,随转体,双掌变拳,左拳向后、向下、向上逆缠置于身体左侧,略高于头,拳心朝下;右拳向后、向上、向下栽拳,置于右膝前;目视前下方,面向西。 要点: ① 此势是向前击倒地的敌人,所以又名击地捶,在击地的同时兼后滑法(就是在击地的同时,假定敌从身后扑来一侧身将其滑空,为后滑法)。要侧身顺膀,虽身体前俯,但需注意尾闾正中,松腰、落髋,气沉丹田,使步法稳固,否则难防背后的进攻。 ② 另一种练法不用拳向下击,而是朝左足尖抓一把,左手背身后。以侧身顺膀后滑为主,故名神仙一把抓。 第三十四式:踢二起 ① 身体向右转略90o,重心移于右足,左足以足跟为轴,足尖向里,随转体,左拳向下逆缠至左膝旁,拳心向后;右拳向上逆缠至左胸前,拳心向下。 ② 身体继续右转略90o,重心从背后全部移于左腿,随转体右足收回半步,以前脚掌点地;同时,左拳向上、向前顺缠,屈肘置于左肩前上方;右拳向上、向前、向下顺缠于身体右侧,拳心向上,面向东。 ③ 右脚踏实,左足向前抬起。左足尚未落地,右足随即蹬地,向前掤平足面上踢,同时双拳变掌,右掌向下、向后、向上、向前逆缠与右足面相击,左掌向前、向下、向后、向上逆缠置于左后方,略高于头,掌心斜朝外,指尖斜向上,随即左足落地;目视前方,面向东。 要点: ① 二起脚主要是训练弹跳力的动作,因左右两足相继离地跃起踢出,故称“二起”,也称“单擦脚”。陈式太极拳的二起脚有四种练法,练者可根据身体强弱和目的来选择。A:以一起代替二起,就是以右脚上踢,右掌迎击脚面,而没有两脚腾空的过程,但练时仍要有二起的上提劲。B:按前述动作说明的方法,以大开大展的缠丝圈来协助身体的跃起和二踢。C:减少动作和缩小缠丝圈,即两脚相继腾空踢起。D:在击地捶后,翻身两脚即相继腾空踢起,这是难度最大的一种。 ② 此势腰部先横转,继而上下摺叠,左右上下换劲,此时易出现凸凹的现象。拳论中说:“有不得机,不得势之处,其病必腰腿求之。”练习中一定要注意腰腿转换,协调一致,克服凸凹的病象。 第三十五式:护心拳 ① 右足落地,左足向左斜后方撤步,成右弓步(左膝微屈);同时身体先略左转再略右转,右掌向下、向后、向上逆缠置于右胸前;左掌向上、向前逆缠于右臂内侧,双掌心斜朝右前方,指尖斜向上,面向东偏北。 ② 身体略向左转,重心由右足移于左足,右足收于左足内侧,以足尖点地;随转体,两掌左逆缠右顺缠向左捋,左掌置于左前方,略高于肩,掌心朝前,指尖向上;右掌置于右胸前,掌心朝上,指尖斜向前;目视右方。 ③ 身体微下蹲,略向左转,同时右足向右前方迈出,以足跟着地;双掌随着转体向左掤;目视右前方。 ④ 身体右转,落髋,右足尖着地,随转体,双掌变拳,右拳向下、向右先顺缠后逆缠置于右膝盖上方,拳心朝里;左拳向里顺缠置于脸前,目视身右侧 ⑤ 重心右移,身体略向左转,右拳向前、向上顺缠,屈肘置于右耳旁,肘尖向下,拳心朝里;左拳外旋向下逆缠置于身体左侧,拳心朝上;目视向前。 ⑥ 身体继续向左转,重心略向右下沉,左足尖向里扣,随转体右肘仍竖,臂朝前转|(右拳顺缠)置于胸前,拳心朝里,高于肩平;左拳里合,置于胸前,拳心朝里;目视向前,面向东北。 要点: ① 在右拳上举、左拳外旋向下沉时,要以重心向右移为主,双拳的动作为辅。双拳一上一下分向左右,自然形成扩胸的动作,即为开。当重心移于右足,双拳同时向里合,正如拳论中所说:开中寓合,合中寓开,一开一合,开合递相承。 ② 此式要求里外缠丝,难度比较大些,需要多次练习达到节节贯串,圆满顺随。此势是陈式太极拳锻炼里外,顺逆缠丝劲的主要形式之一,易于明显地表现出一动全动的要求。 ③ 此式动作要求档口略低,两腿虚实变换要分清,尾闾正中,才易感到会阴之气上冲尾闾。 第三十六式:旋风脚 ① 身体略左转随即向右转,重心移于左足,右足收于左足旁,以足尖点地;同时双拳变掌向下,向左捋(左逆缠右顺缠),左臂屈肘置于胸前,掌心朝左前方,指尖斜向上;右掌置于身体右前方,掌心朝上,指尖向右下方,目视右前方。 ② 身体略左转再右转,右足向前迈半步.以足跟着地,足尖向外摆约70o,双掌于胸前交叉,左掌在里,掌心朝右,指尖朝左上方;右掌在外,掌心朝左;目视向前。 ③ 身体继续右转,重心移向右脚,双掌逆缠略向外掤,右足尖逐渐落地,待右足掌着地时,左足上踢里合;同时,双掌向左右两侧逆缠,左掌心与左足内侧于前上方迎击;目视向前,面向东南。 ④ 身体向左转,右脚以足跟为轴脚尖翘起,向外转约180o,左足随转体扫半圈落于右足旁,同时双掌向里顺缠于腹前交叉,双掌心斜朝外,指尖斜向下,重心偏右;目视前方面向北。 要点: ① 此势系第一路拳套中的高难动作,而不同于踢二起,踢二起是胸腰上下折叠,在跳跃中手足上下迎击,此势是在身体左右旋转中完成,即要快,还要整。 ② 在动作二右足向外摆约70o时,身体要保持正中,将左髋松下,双手莫失掤劲,给旋风脚转身提供方便的条件。 第三十七式:右蹬一根 ① 身体微下蹲,左足向左横开一步,重心由右足移于左足,接着右足收于左足旁,以足尖点地,同时双掌向上分(两侧)、向下合。 ② 双掌变拳以前臂上掤(逆缠), 右足提起,向右侧突然蹬出,双拳变掌以同样的速度向左右两侧逆缠发出,掌心斜朝外,指尖斜向上;目视右侧,面仍向北。 要点: ① 右蹬一根和左蹬一根都是下肢发劲动作,须周身相合,支撑腿控制重心,足趾抓地,足心要空。 ② 当双掌合时,肘窝要有双开之意,两膝微合,而髋要有开之意。 ③ 提足、掤臂则为蓄,气要沉于丹田,蹬根时要脆,如“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之势。 第三十八式:掩手肱拳 ① 身体向右转90o,左足以足跟为抽,足尖翘起向里扣90o,随转体,双掌变拳,左拳向下顺缠置于左髋旁,拳心斜向前;右拳向左逆缠屈臂置于胸前,拳心斜朝下;目视前方,面向东。 ② 上动不停,右膝向上顶,同时左拳顺缠向上冲,置于头的左侧,高于头平,拳心朝里,右拳外旋向下砸,置于右髋侧,拳心向上,目视向前,面仍向东。 ③ 其他动作说明与第十四式“掩手肱拳”相同。 第三十九式:小擒打 ① 重心全部移向左足(身体微下蹲),右足向前上步,以足跟着地,同时,右拳变掌向前、向上、向后、再外旋向前顺缠,并有向里合之意,掌心斜朝上,指尖斜向下,左掌内旋向前、向上逆缠于右臂上,掌心斜朝前,指尖斜向右;目视前方。 ② 身体向右转,右足踏实,重心由左足移于右足,随即左足向前上步,以足跟着地;左掌向下逆缠置于左膝盖上方,掌心斜向下,指尖向右前方;右掌内旋向上、向右逆缠置于身体右侧,高于头平,掌心朝外,指尖斜向上;目视前方。 ③ 身体微左转,重心微左移,左脚全脚掌着地,随即身体右转,重心右移,右掌内旋向下、向左顺缠,屈肘置于右胸前,掌心朝里,指尖向左;左掌外旋向上顺缠,屈肘置于左胸前,掌心朝前,指尖斜向上形成预发姿势,目视左前方。 上动不停,身体左转,重心由右向左,弓左腿,蹬右腿,随着重心前移,右掌向左前方推出,掌心斜朝左,指尖斜朝上,左掌略向外逆缠于脸前,掌心朝左;目视左前方,面向东。 要点: ① 左足右足先后向前上步,档要开,虚实要分清,切勿双重,皆以屈膝松髋,重心下沉为主,身法调整合适,开步自得轻灵。 ② 此势右掌推出时,可慢也可以快,根据自己练习时的情绪选择,两腿虚实变化较为复杂,必须以身领手,上下相随,否则易出现上动下不随,顾此失彼的病象。 第四十式:抱头推山 ① 重心稍向左沉,双掌交叉合于左膝盖上方,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接着,身体向右转略90o,重心移于左足,左足以足跟为轴,足尖向里扣约70o,右足收回半步,以足尖点地于左足旁,随转体双掌略向上掤于胸前,掌心皆朝里,指尖向上;目视前方,面向西。 ② 身体微下沉,同时双掌分向身体两侧,并向上逆缠于两耳旁,掌心皆朝里,指尖斜向上。接着身体上蹲,左足控制重心,右足向右前方上一大步,足跟着地。 ③ 身体右转,重心前移,右腿弓,左腿蹬,同时,双掌向前推出,掌心朝前,指尖向上,两掌相离约20 厘米;目视前方,面向西路偏南。 要点: ① 此势为大开大合,注意上下配合,否则易出现身法涣散的病象。在双掌平分时,两膝相合。 ② 抱头推山,顾名思义,双掌经两耳边,同时上一大步推出,劲足而长,象推山一样。 第四十一式:六封四闭 动作与第四式“六封四闭”相同’。 第四十二式:单鞭 动作与第五式“单鞭”相同。 第四十三式:前招 ① 身体先略左转再向右转,重心由左移于右,左足收于右足旁,足尖着地,随转体,右勾手变掌向左、向上、向右先顺缠后逆缠,置于右肩前,略高于肩,掌心斜朝前,指尖向左前方;左掌向下顺缠,置于左腹前,掌心斜朝前,指尖斜向下。接着身体下蹲,右足控制重心,左足向左前方上步,足跟着地,同时,双掌向右后自然上掤,目视左前方。 ② 重心前移,身体向左转,右掌向下顺缠于右后斜下方,左掌向上逆缠于左胸前。上动不停,重心全部移于左足,右足上半步,以足尖点地于左足旁;左掌向左逆缠置于左前方,高于耳平,掌心朝左前方,指尖向右上方;右掌向前顺缠置于右腹前,掌心斜朝前,指尖斜向下;目视右方,面向南。 第四十四式:后招 两足不动,身体向右转,两掌随着转体,右掌向左、向上、向右逆缠,屈肘置于右前方,略高于肩,掌心朝外,指尖向左上方;左掌向后、向下、向右先逆缠后顺缠,置于左腹前,掌心朝右上方,指尖斜向前;目视右前方,面向西南。 要点: ① 前招和后招,仅仅是前与后方向不同,左与右部位不同,其身法要求则完全相同,皆以旋腰转背为主,前招左肩容易用顶劲,注意将左髋略下蹲,腰塌下;后招右肩容易用顶劲,右髋略下蹲,腰塌下,即能克服此病。 ② 身体向左转(前招)、向右转(后招),档要开,两膝需合,在前招变后招时,用劲的方向改变,双掌是顺缠变逆缠,逆缠变为顺缠,而两足不动,此时下肢的顺逆变化较明显,如拳论中说:“缠丝劲发源于肾,处处皆有,无时不然”。 第四十五式:野马分鬃 ① 身体略左转并向下蹲,双掌随着转体,左掌内旋向上掤(逆缠),屈肘置于额前,掌心朝外,指尖向右;右掌向下顺缠置于右膝旁,掌心斜朝前,指尖斜向下,随即右足提起向右侧迈一大步,以足跟内侧着地,两掌随着开步,配合略向上下,目视右侧,面向南。 ② 身体向左转,右足尖外摆约90o,重心由左向右移,随转体,右掌向上逆缠,屈肘置于脸前,掌心朝前,指尖向左;左掌向下顺缠,置于左髋旁。接着,身体向右转约180o,重心全部移至右腿,随即提起左腿,向左横开一步,以足跟着地,逐渐至全脚落地。左掌向前顺缠置于左膝上方,掌心朝前;目视左侧,胸向北。 ③ 重心向左移,身体略左转,右掌前引左掌,掌心朝左,指尖向上。身体略右转,重心向右移,双掌向右捋(左顺右逆缠),置于腹前。身体继续右转,重心由右向左移,双掌继续向右捋。接着左足尖外摆,身体向左转,重心移向左足,双掌继续向上弧形向左,掌心均斜朝外,指尖斜向上;目视右前方,面向西。 要点: ① 野马分鬃,左右手轮流向左右两侧,自下而上,屈肘旋臂向外拨,如野涧之马,其鬃向两边分,象形而得名。 ② 此式是前进脱身法。项劲领住,可以加大身法,但档劲要虚、要圆。两足随两手交错向前上步,要注意上下相随和身手的配合。 第四十六式:六封四闭 ① 身体左转约90o,重心移至左脚,随即提起右脚,并向右上步,以脚跟先着地,同时双掌向左捋。 ② 其他动作说明与第四式“六封四闭”相同。 第四十七式:单鞭 动作与第五式“单鞭”相同。 第四十八式:玉女穿梭 ① 身体略左转再向右转,重心先右移再移向左足,左足尖里扣;右足收于左足内倒,以前脚掌着地;同时,右勾手变掌外旋向下先逆缠后顺缠于右膝外侧,掌心朝前,指尖斜向上;左掌向下逆缠而后向上顺缠,屈肘置于头左侧,高于头平,掌心斜朝前,指尖斜向上;接着身体略右转下蹲,左掌向下于胸前,掌心斜朝右,指尖斜向上;右掌向上至胸前与左掌交叉,拿心斜朝左,指尖斜向上,面向西。 ② 右足向前抬起,随即踏地后蹬,左足向前跃起一大步;同时两掌先抬于脸前、随着右足落地、坐腕至脚前,接着左掌侧身向前平推发出,掌心朝左前方,指尖向上;右掌向上逆缠至额前,掌心向前,指尖向左,面向北。接着左足落地,并以足跟为轴,身体右转180o,右足落地距左足半步,前脚掌点地,重心偏左;同时右掌略向外,屈肘置于头右侧,掌心朝前;左掌向下划弧于左胯侧,掌心朝下;目视前方,面向南。 要点: ① 双掌交叉足向下蹬,为周身震发,左足前跳,跳得越远越好,此式为平纵法。左掌前推时,越快越好,但切勿用拙力。 ② 在左足向前落地时,重心迅速跟上,腿要弯屈,紧接着向右转体,重心下沉,身体放松,两手自然与身体配合保持平衡。 ③ 如果疲倦时或年老体弱者,可删去腾空跳跃,改为转身上步的慢动作来练习。 第四十九式:懒扎衣 动作与第三式“懒扎衣”相同,面向南。 第五十式:六封四闭 动作与第四式“六封四闭”相伺,面向南。 第五十一式:单鞭 动作与第五式“单鞭”相同,面向南。 第五十二式:运手 动作与第二十七式“运手”相同,面向南。(运手三个) 第五十三式:双摆莲 ① 左足向左横开一步,重心向左移,同时两掌向上、向右划一大圈,置于身体右侧,右掌在右膝外侧,掌心斜朝下,指尖向左前,左掌在胸前,掌心朝右下方;目视右侧。 ② 重心全部移至左足,随即右足向左前方提起,向右后方做扇形摆莲,双掌向右后摆,并与右足面迎击;目视前方,面向南。 要点: ① 右足提起时,左髋要松,用腰劲使右足上提,身法屈蓄,身体不要起伏。 ② 摆足时不要单纯以双掌去拍足面,而是运用前者蓄,以腰为轴带动右足向外摆,双掌从反方向迎击。 第五十四式:跌岔 右足落地震足,双掌交叉合于胸前,左掌在里,掌心斜朝右,指尖斜向上。右掌在外,掌心斜朝左,指尖斜向前。随即右腿全蹲,左足以足跟贴地向前蹬出;左掌向下、向前逆缠于左小腿内侧,掌心斜朝下,指尖斜向前;右掌向右逆缠于右斜前方,掌心斜朝前,指尖斜向上。 要点: 此式身体向下,两腿叉开下跌,方为跌叉。跌叉可以将左腿伸直与右膝全部着地,也可将二腿一齐展开,为双叉。练习时可根据身体条件来选择,开始可以高些,慢慢仆下,以免将腿部拉伤。 第五十五式:金鸡独立 ① 身体左转,腰胯向前催,重心移于左足,右足上步于左脚内侧,以脚尖点地;同时双掌顺缠向前,左掌在上,掌心斜朝右,指尖向上,右掌在下,掌心朝上,指尖斜向上。接着左腿蹬直,右膝上顶,同时右掌上推,掌心斜朝上,指尖斜向后,左掌向下按,掌心朝下,指尖斜向前,成左独立势,目视前方,面向东。 ② 身体下蹲,右足落地,同时右掌向下微按,左掌作自然配合,两掌心皆朝下,指尖皆朝前。接着右足向右侧横开半步,左足向右并步于右足旁,前脚掌着地,同时双掌向右、向上、向左、向下经脸前划弧,左掌置于身体左斜前方,掌心朝前,指尖斜向下,右掌置于胸前,掌心斜朝下,指尖斜向前;目视前方。 ③ 身体先略下蹲,同时右腿蹬直,左膝上顶;左掌先顺缠后逆缠向上推;右掌逆缠向下按,成右独立势;身体下蹲,左足轻轻落地,同时左肘下沉前推;右掌向后、向上划弧,屈肘于左侧,掌心朝前,目视前方,面向东。 要点: ① 此式如鸡的一只腿独立,一只腿提起,象形而取名。 ② 跌叉下去,变金鸡独立时,身体不能硬向上起,须用腰裆之劲,一挤向前冲起。 ③ 金鸡独立,必须一条腿站稳,一只手下按,另一只手上推,两者上下对称,不可一者用力向上。 第五十六式:倒卷肱 动作与第二十式“倒卷肱“相同。 第五十七式:白鹤亮翅 动作与第二十一式“白鹤亮翅”相同。 第五十八式:斜行 动作与第二十二式“斜行”相同。 第五十九式:闪通背 动作与第二十三式“闪通背”相同。 第六十式:掩手肱拳 动作与第二十四式“掩手肱拳”相同。 第六十一式:六封四闭 动作与第二十五式“六封四闭”相同。 第六十二式:单鞭 动作与第二十六式“单鞭”相同。 第六十三式:运手 动作与第二十七式“运手”相同,面向北。 第六十四式:高探马 动作与第二十八式“高探马”相同。 第六十五式:十字脚 ① 左掌向上逆缠,右掌向下顺缠,双掌于胸前交叉,右手在外,左手在里。接着重心移至右足,左足抬起向左前方迈步,以足跟着地,同时左掌向下划弧,掌心斜朝下,指尖斜向前,右掌向上划弧于右上侧,高于头平,掌心斜朝右,指尖斜向上,目视前方。 ② 重心由右向左移,左足尖着地,随重心左移,身体右转,左掌向上、向右划弧,与右足合住劲,置于右侧,掌心朝下,指尖向右;右掌向下、向左划弧合于左肘下,拳白朝下,指尖向左。 ③ 身体微下蹲,重心控制在左足,右足朝左前方提起,向右作扇形外摆,足尖里扣;左掌向左与右足相迎击,目视前方,面向东北。 要点: ① 此式是以手形成十字,以左手击右足,顾名十字脚。 ② 左足向右前方开步,而重心自右向左移,右足尖着地后,左髋坐下,使右足在身体不上长的情况下,用腰劲将右腿提起外摆,这样可以作到虚实分清,上下相合。 六十六式:指档捶 ① 身体向右转略90o,左足以足跟为轴,足尖向里扣,右腿下落于左膝内侧,两掌变拳,左拳逆缠向下,置于左髋侧,拳心斜朝后;右拳置于左胸前,拳心朝下。紧接着腰劲下塌,右膝上顶,左拳外旋向上冲拳,拳心朝里,高于头平,右拳外旋向下发劲于右膝外侧,拳心朝上,目视前方。 ② 身体略右转,右足落地震足,随即左足提起向左前方伸出,以足跟着地,左拳变掌向下、向右划弧置于左前方,掌心斜朝上,指尖向前,右拳向上置于右肋前,目视前方,面向南。 ③ 身体向左转(快速),重心由右向左移,右拳内旋向右前下方快速发出,拳心斜朝下,左肘以右拳发出的同样速度,向左后发出与右拳对称,目视右下方,面向西南。 第六十七式:猿猴探果 ① 重心先略右移再全部移至左足,身体略向右转再向左转,左手变拳,双拳微逆缠;随即抬起右足,右拳外旋向上置于右前方,略高于肩,拳心朝里,左拳置于左肋前;拳心斜向里;目视前方。 ② 身体向左转,右足向右侧伸出,右足着地身体略右转,重心移于右足,接着,左腿收于右脚内侧,同时,双拳变掌内旋向后经耳向右下推出,目视右斜下方,面向南。 第六十八式:单鞭 动作与第五式“单鞭”相同,面向南。 第六十九式:雀地龙 ① 身体微右转,随即向左转,双掌变拳,右拳外旋向下,经腹前向左顺缠上撩,拳心朝上;左掌向右,内旋向下逆缠,屈肘与右手合于胸前,拳心向下,目视前方,面向东南。 ② 身体向右转,重心由左向右移并下蹲,左足足尖翘起向前伸,随转体左拳外旋前伸于小腿内侧,拳心朝上;右拳向右上划弧并沉肘,目视前方,面向东。 要点: 在重心由左足移向右足,左足前伸时,气要下沉,身体下蹲要松腰落髋,随气沉而下,决不可挺胸或使僵劲硬下蹲,蹲下仍要有将要上冲之意。 第七十式:上步七星 右腿蹬起,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拳向前、向上弧形上冲,高于肩,拳心朝里;右拳向下(有由后向前促进左拳上冲之意),置于右膝盖上方,拳心向上。上动不停,身体左转,重心全部移至左腿并微蹲,右足跟上一步于左足内侧,右膝微屈,足尖点地;同时右拳顺缠而下,向前经左腕外侧冲起,两拳腕部于胸前交叉,拳心皆朝里,目视前方。 要点: ① 在左拳上冲成左弓步时,注意用腰裆劲,身体放松,不可挺胸上拔。 ② “上步七星”又名“七星拳”。所谓七星是指七个关节,即右拳、右肘、右肩、头、左肩、左肘六节助左拳上冲,同时上步,故称为“上步七星”。 第七十一式:下步跨肱 ① 身体略下蹲,两拳变掌,双掌向下、向里、向前逆缠一小圈,两肘下沉,两掌心朝上,指尖斜向上。重心略下沉,右足朝右后方伸出,以足跟着地,双掌作自然配合,面向东南。 ② 身体右转,重心移向右足,双掌向下分向左右两侧,随即而合,交叉于腹前,右掌在外,掌心斜朝左,指尖斜向下,左掌在里,掌心斜朝右,指尖斜向下;同时髋略下沉,左足收于右足内侧,足尖点地,目视前下方,面向南。 要点: 在双手向下分时,腰劲塌下,两臂莫失掤劲。当两手由分转为合时,松肩沉肘,后背放松,收回左足,两肘相合,两膝相合,气归于丹田。 第七十二式:双摆莲 ① 以右足跟为轴,脚尖外摆,身体向右转略90o,右掌内旋向上逆缠,屈肘于胸前,掌心朝下,指尖向左,左掌内旋向下顺缠于左膝外侧,掌心斜朝下。接着身体继续右转略180o,随转体左足提起,身体下蹲,左足向左前方伸出,足跟着地,两掌左下右上向右上方掤起,再左逆缠右顺缠落于身体右侧,两掌心斜向下,指尖朝右,目视右方,面向东南。 ② 身体左转,重心全部移至左足,右足向左前方提起,两掌向后摆,随即腰向右转,右足向右后方作扇形外摆,两掌向前迎击右足面,目视右前方,面向北。 要点: ① 接上势,重心仍控制在右足,左膝要与右膝合住劲,借转身的惯性,即将右足提起。 ② 与第五十三式“双摆莲”相同。 第七十三式:当头炮 ① 右足落于右后方,双掌一齐向左前方微按。接着,身体向右转,重心由左足移向右足,双掌朝右后方捋,当双掌捋到右腹前时,两掌变拳向左前方发出,双拳心皆朝里,目视左前方,面向东北。 要点: ① 双摆后,右足向右后伸,双掌向左前微按,要有上下配合之意,并且要同时完成。 ② 双拳向左前方发劲时,需先将向后捋的身法调整过来,再向前发,并且运用的是抖劲,这更需要上下配合,恰当、松活、弹抖,才能将劲发于双拳。 第七十四式:金刚捣碓 ① 身体微左转随即右转,重心向右移,双掌向上、向右、向下、向前弧形掤起,左掌屈肘于胸前,掌心朝下。右掌置于右膝上方,掌心斜朝上,面向北。 ② 其他动作说明与第二式“金刚捣碓”相同,唯方向相反。 第七十五式:收势 ① 右拳变掌,接着两掌向左右两侧顺缠,两掌心相对,身体也微微上升,同时悠缓而又深长地吸一口气。 ② 两掌内旋向上、向下逆缠,屈肘置于胸前,掌心朝下,指尖向前,由吸气变呼气。 ③ 接着,屈膝松髋,重心下降,两掌随重心下降落于两髋侧,同时悠缓地呼出一口深长之气,随即,身体缓缓起立恢复预备姿势,面向北。 要点: 此式是练完整个套路,以深深地吸一口气又缓缓地呼出,作为调解动作的结束。它要求在呼吸时特别注意,先将膝关节和髋关节弯屈,身体随着下降,以呼吸为主,动作配合为辅,达到最后收势沉心静气,恢复预备姿势。
本文档为【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说明_陈小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1907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21KB
软件:Word
页数:57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3-10-01
浏览量: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