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2013征求意见稿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2013征求意见稿

举报
开通vip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2013征求意见稿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CB / T X X X X X - X X X X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2013 - XX - XX发布 (求意见稿) 2013 - 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目 次 前 言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I V 引 言…… ……………………………………………………V l范 围 . ...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2013征求意见稿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CB / T X X X X X - X X X X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2013 - XX - XX发布 (求意见稿) 2013 - 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中国国家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化管理委员会 目 次 前 言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I V 引 言…… ……………………………………………………V l范 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一………………………….1 3术 语 和 定 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1滑坡landslide…., …………一………………………………….1 3.2滑面(带)sliding plane(zone)一…………………………一…………………1 3.3崩 塌 fall… … … … … … … … … … … … … … … 一 … … … 一 … 一 1 3.4斜坡natural slope一……一……………………………………………一1 3.5不稳定斜坡unstable slope……………………………………..…………l 3.6危岩体dangerous rockmaSs一……一…一………………………………一.1 3.7变形体deformable rockmaSs………………………………………………1 3.8滑坡勘查landslide inVestigation……………………………一……………l 3.9主勘探线or explor撕0n section~……………………………………….2 3. 10辅勘探线auxilia呵explor撕on section………………………………………2 3. 11重大地质结论变化ma60r geologic recognition change…………………………一2 3. 12信息法infomation.based method…一…………………………………….2 3. 13可行性论证阶段feasibili够stage………………………………………….2 3. 14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阶段design stage…………………一……一……………..………2 3. 15施工阶段constmction stage……………………………………………一2 4总则… ……………………………………………….2 5基 本 规 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6滑坡分类及防治工程分级……………………………………………………一3 6 …………………..…,.一…一…一一.3 6.1滑坡类型划分………,. 6. 2勘查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划分………………………………………………4 7滑 坡 调 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7.1 -般规定… ………~…………一…………一…一…一………一4 7.2区域环境地质调查…………一…………………………………………4 7.3地面调查,. …………………………………………………….4 8可行性论证阶段初步勘查……………………………………………………一4 8.1一般规定.. …,.…,..………………一…………一……………一4 8.2地质环境条件调查.…,……………一………………一……………一一-5 8 . 3滑 坡 工 程 地 质 测 绘 … … , … … … … … … … … … … . 5 …,..………………… 8.4勘探和测试…………………………………………………………一 5 8.5施工条件调查………………………………………………………… 5 8.6监测…… .,….…………一……………一…一一………………5 8.7勘查报告,, ……………………………………………………一6 ………………………………,……………6 9设计阶段详细勘查….……,. 9.1一 般 规 定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6 9.2工程地质测绘………………..…,,…………………………………一6 9.3勘探和测试…… ………………………………………………一6 II 9.4监测…… ………………………,.7 9.5勘查报告和图件., ………………………,.7 10施工阶段补充勘查….. ………………………..7 10.1一般规定. …………7 1 0.2开挖露头测绘与工程钻孔勘探…… ………………………,.7 10.3监测….. …… .8 10.4补充勘查……. ………………………,.8 1 1主要勘查方法… ………………………,.8 1 1.1一般规定, ………………8 1 1.2地质测绘...…, ………………………..8 1 1.3勘 探 线 ( 剖 面 ) 布 设 . , … … … … … . . , . 9 11.4钻探.…. ………………………..9 1 1 . 5井 探 、 硐 探 和 槽 探 … . … … … … … … … … … . 1 0 1 1.6地球物理勘探… .11 11.7监测…,, …,……………………ll 12物 理 力 学 试 验 和 稳 定 状 态 分 析 … … … … … … … … … . . 1 l 12.1一般规定, .11 ............................. 12.2物理力学试验… ….. .12 1 2 . 3滑 坡 滑 带 参 数 反 演 … . … … … … … … … … … . 12 1 2.4滑坡稳定性评价…… ………… ……13 13竣工地质报告… ……………………….14 附 录 A斜 坡 运 动 分 类 ( 资 料 性 附 录 ) … . . … … … . . ..I A.1分类表 ………………………..I A.2典型滑坡要素示意图… ………………I 附录B物探测试方法与适用范围简表(资料性附录).. .………………………II B. 1滑 坡 勘 探 的 地 球 物 理 方 法 选 择 表 … , … . . . II B.2滑坡勘查地球物理方法优化组合表…..,… ……………………….IV 附录C滑坡监测适用方法技术简表(资料性附录)…, …………………. ..V 附录D水位变化岸段地下水位浸润计算方法…… ………………………VII III 前 言 本规范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提出。 本规范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归口管理。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成 都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四川地质勘查局、重 庆地质勘 查局等。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殷跃平、张作辰、张茂省、郑万模、黄波林、李晓春、张开军、赵松 江、贺模 红、郭建强、彭轩明、黎力、马飞、孙党生、陈红旗、祁小博。 本规范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负责解释。 引 言 为提高滑坡勘查技术水平,统一技术标准,确保防治工程地质依据充分、安全可靠、 经济合理、技 术可行,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在研究国内外有关滑坡勘查技术标准和较为成熟方法技术基础上,充分吸收 了三峡工程库区 及全国其它地区滑坡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经验编写而成。本规范将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作为 动态过程,强调 采用信息反馈法进行全过程勘查,并将监测作为组成内容。全文共分十三章,包括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 件、术语和定义、总则、基本规定、滑坡分类及防治工程分级、调查、可行性论证阶段 初步勘查、设计 阶段详细勘查、施工阶段补充勘查、主要勘查方法、物理力学试验与稳定状态分析、竣 工地质报告等内 容。 V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滑坡分类及防治工程分级、调查方法、可行性论证阶段初步勘查、设计阶段详细勘查、 施工阶段补充勘查以及应急治理的应急勘查要求,并规定了主要勘查方法、物理力学试验与稳定状态分 析、竣工地质报告等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滑坡防治工程的勘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287-2008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GB/T50123-19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266-99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 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滑坡landslide 地质体沿地质弱面向下滑动的重力破坏。滑坡通常具有双重含义,重力滑动过程,或 指重力滑动 的地质体和堆积体。本规范涉及的滑坡主要指发生滑动、变形的地质体,或滑动后形成 的堆积体。 3.2滑面(带)sliding plane(zone) 滑坡滑动和堆积过程中的底界面(带),即滑动剪出过程中形成的滑动面(带)和超覆堆积 过程中形成 的滑覆面(带)二种类型。 3.3崩塌fall 地质体在重力作用下,从高陡坡突然加速崩落或滚落(跳跃)。具有明显的拉断和 倾覆现象。 3.4 斜坡natural slope 由各种地质作用演化形成的在地形上具有高差的自然坡体,如山坡、海岸、 河岸等。 3.5 不稳定斜坡unstable slope 具有蠕滑、溃屈、倾倒和侧向拉裂变形的基岩斜坡,以及具有蠕滑拉裂变形的堆积体斜 坡、土体斜 坡等。 3.6危岩体dangerous rockmass 被多组不连续结构面切割分离,稳定性差,可能以倾倒、坠落或塌滑等形式崩塌 的地质体。 3.7 变形体deformable rockmass 受重力作用,未形成清晰滑移或崩塌的地质分离体,在开挖等人工扰动下,易转化为滑 坡或崩塌。 3.8 滑坡勘查 landslide investigation 通 过 调 查 、测 绘 、勘 探 等 手 段 ,对 滑 坡 区 进 行 的 地 质 工 作 ,提 出 报 告 和 图 件 。 l 3.9 主勘探线major exploration section 通过综合钻孔、探井、地球物理等工作量,详细揭示滑坡主体结构和变形滑动特征。 3. 10 辅勘探线auxiliary exploration section 通过选择布置钻孔、探井、地球物理等工作量,揭示滑坡次级结构和变形滑坡特征。 3. 11 重大地质结论变化 major geologic recognition change 勘查出与前期地质结论明显不符的地质现象,或地质过程,防治工程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必须进行修改、补充或调 整。 3. 12 信息法 information-based method 根据监测或施工揭露等获得信息,及时深化对滑坡体的认识,指导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 3. 13 可行性论证阶段feasibility stage 对滑坡防治的工程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等比选研究,含规划立项阶段。对应勘查 阶段为初步勘查。 3. 14设计阶段design stage 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可合并为一个设计阶段。对应勘查阶段为详细勘查。 3. 15 施工阶段 construction stage 根据设计图实施滑坡防治工程。对应勘查阶段为补充勘查。 4总则 4.1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应在地面调查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及时分析掌握信息。 4.2滑坡防治工程勘查内容和工作量应根据滑坡危险区的地质条件、工作阶段和工程建设需要确定。 4 . 3 滑 坡 防 治 工 程 勘 查 应 采 用 安 全 可 靠 的 技 术 手 段 , 不 得 加 剧 滑 坡 滑 动 。 4.4勘查中发 现与前期 地质结论 不符的重 大地质结 论变化时 ,应及时 通知业主 单位。 5基本规定 5.1 对应于防治工程的立项、可行性论证、设计、.施工阶段,可划分为滑坡调查、可行性论证初步勘 查、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详细勘查、施工补充勘查阶段。 5.2对于规模小,结构简单,治理工期短的滑坡,可根据实际情况合并勘查阶段,简化勘查程序。 5.3滑坡防治工程勘查是动态过程,应将监测作为勘查的组成内容,采用信息法进行全过程动态监测, 及时向业主单位提供滑坡地质信息,并可分阶段提出勘查报告。 5.4应根据滑坡体分布和结构特征,有针对性地布置勘查点线,不应盲目采用等间距方式网格状布置 勘探线。 一 5.5各阶段的勘查任务应依据任务书或合同要求等相关文件确定。 5.6在开展勘查之前,应充分收集和分析滑坡区的地质资料,开展野外踏勘,了解滑坡体性状和勘查 工作条件,编制相应的勘查设计书,并报业主。 5.7各阶段滑坡勘查应进行工程地质浏绘,宜满足表1要求。 5.8 应进行野外验收 5.9 应急工程是防治工程的特殊阶段,可突破本规范的勘查阶段规定。 表1 滑坡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建议 滑坡长度或宽度 m 平面测绘比例尺 剖面测绘比例尺 <500 1:500~1:100 1:500~1:100 500~1 000 1:1 000~1:250 1:1 000~1:250 >=l 000 1:2 500~1:500 1:2 500~1:500 2 6滑坡分类及防治工程分级 6.1滑坡类型划分 6.1.1根据物质组成和结构形式等主要因素,按表2进行分类。 6.1.2根据厚度、运移形式、成因、稳定程度、形成年代和规模等其它因素,按表3进行分类,可参见 附录A。 表2滑坡物质和结构因素分类 类型 亚类 特征描述 滑坡堆积体滑坡 由前期滑坡形成的块碎石堆积体,沿下伏基岩顶面或体内滑动。 崩塌堆积体滑坡 由前期崩塌等形成的块碎石堆积体,沿下伏基岩或体内滑动。 崩滑堆积体滑坡 由前期崩滑等形成的块碎石堆积体,沿下伏基岩或体内滑动。 堆积层(土质) 黄土滑坡 由黄土构成,大多发生在黄土体中,或沿下伏基岩面滑动。 滑坡 粘土滑坡 由具有特殊性质的粘土构成。如昔格达组、成都粘土等。 残坡积层滑坡 由基岩风化壳、残坡积土等构成,通常为浅表层滑动。 冰水(碛)堆积物滑坡 冰川消融沉积的松散堆积物,沿下伏基岩或体内滑动。 人工填土滑坡 由人工开挖堆填弃渣构成,次生滑坡。 近水平层状滑坡 由基岩构成,沿缓倾岩层或裂隙滑动,滑动面倾角 sloo。 顺层滑坡 由基岩构成,沿顺坡岩层滑动。 岩质 切层滑坡 由基岩构成,常沿倾向山外的软弱面滑动。滑动面与岩层层面相切, 且滑动面倾角大于岩层倾角。 逆层滑坡 由基岩构成,沿倾向坡外的软弱面滑动,岩层倾向山内,滑动面与 岩层层面相反。 滑坡 楔体滑坡 在花岗岩、厚层灰岩等整体结构岩体中,沿多组弱面切割成的楔形 体滑动。 危岩体 由岩体构成,受多组软弱面控制,存在潜在崩滑面,已发生局部 变形破坏。 变形体 堆积层变形体 由堆积体构成,以蠕滑变形为主,滑动面不明显。 表3滑坡其它因素分类 有关因素 名称类别 特征说明 浅层滑坡 滑坡体厚度在 lOm 以内 滑体厚度 中层滑坡 滑坡体厚度在 lOm~25m 之间 深层滑坡 滑坡体厚度在 25m~50m 之间 超深层滑坡 滑坡体厚度超过 50m 推移式滑坡 上部岩(土)层滑动,挤压下部产生变形,滑动速度较快,滑体表面波 状起伏,多见于有堆积物分布的斜坡地段。 运动形式 牵引式滑坡 下部先滑,使上部失去支撑而变形滑动。一般速度较慢,多具上小下大的塔 式外貌,横向张性裂隙发育,表面多呈阶梯状或陡坎状。 触发 工程滑坡 由于切脚或加载等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滑坡。 原因 自然滑坡 由于自然地质作用产生的滑坡。 活动滑坡 发生后仍继续活动的滑坡。 现今稳定程度 不活动滑坡 发生后已停止发展。 新滑坡 现今正在发生滑动的滑坡 老滑坡 全新世以来发生滑动,现今整体稳定的滑坡。 发生年代 古滑坡 全新世以前发生滑动的滑坡,现今整体稳定的滑坡。 小型滑坡 < 10×l0 万方 滑体 中型滑坡 lOx l0 万方~ OOx 10 万方 体积 大型滑坡 lOOxl0 万方 ̄1000xl0 万方 特大型滑坡 1 000xl0 万方~10 000xl0 万方 巨型滑坡 >IO OOOxl0 万方 6.1.3滑坡防治工程等级可按经济损失和威胁对象等因素综合考虑,参见表4。 防治工程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经济损失 直接经济损失>1000 万 元,或潜在经济损失大 于 10000 万元 直接经济损失 1000 万元 -500 万元,或潜在经济损 失 5000 万元-10000 万元 直接经济损失<500 万元, 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 万 兀 城 镇 威胁人数>1000 人 威胁人数 1000 人-500 人 威胁人数<500 人 威 胁 交通道路 一、二级铁路;高速公路 三级铁路;-、二级公路 铁路支线:三级以下公路 水利水电 大型以上水库,重大水 利水电工程 中型水库,省级重要水利水 电工程 小型水库,县级水利水电工程 对 象 矿 山 大型矿山 中型矿山 小型矿山 6.2勘查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划分 滑坡勘查的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可划分为简单和复杂二类,见表5。 特征 地质 条件 地形地貌 地层岩性 地质构造 岩(土)体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 简单 地形起伏小:冲 沟不发育:地貌 类型单一。 岩性岩相变化不大, 地质界线清楚;第四 系沉积相,阶地结构 清楚。 单斜地层:岩层 平缓;节理不发 育。 围岩露头良好,岩体工程 地质质量好;风化卸荷裂 隙不发育,风化层厚度 薄。人类工程活动简单。 水文地质结构单一;地 下水补给、径流、排泄 条件清楚。 复条 地形起伏大;冲 沟发育;地貌类 型多变。 岩性岩相变化大,地 质界线不清楚;地质 露头出露差。 褶皱强烈;断层 规模大;岩溶强 烈;节理发育。 卸荷裂隙发育,风化层厚 度大,岩体工程地质质量 差;堆积层厚度巨大;人 类工程活动复杂。 水文地质结构变化大; 地下水赋存及运移条件 复杂。 7滑坡调查 7.1一般规定 7.1.1 滑坡调查是勘查的前期准备阶段,是滑坡防治工程勘查项目的立项依据。 7 . 1 . 2滑 坡 调 查 应 以 资 料 收 集 、 区 域 环 境 地 质 踏 勘 、 滑 坡 地 面 调 查 为 主 。 7.2区域环境地质调查 充分收集有关资料,初步了解滑坡所在区域的基本地质情况。 7.3地面调查 . 7. 3.1 调查滑坡区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构造特征。 7·3.2调查滑坡边界特征、表部特征、内部特征与变形活动特征。 7.3.3调查 滑坡类型 、形态与 规模、运 动形式、 形成年代 、稳定程 度和易损 性。 7.3.4调查滑坡及周边地下水性质、入渗情况及产流条件。 7.3.5 了解滑坡及周边地区人类工程经济活动。 7.3.6评估滑坡影响范围,承灾体类型、数量及危险性。 8可行性论证阶段初步勘查 8.1一般规定 8.1.1 可行性论证阶段初步勘查应提交能对滑坡机理及防治方案定论的勘查报告。 8.1.2应初步查明滑坡的岩(土)体结构、空间几何特征和体积、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滑坡成因。 4 8.1.3应结合防治方案可行性论证进行,采用互动反馈方式,合理确定滑坡(包括滑面或滑带土)物理 力学指标,判定稳定状态,提出防治工程方案建议。 8.2地质环境条件调查 8.2.1 了解工作区地貌单元、地层、区域断裂,核实调查主要活动断裂分布特征,及其与滑坡的关系。 8.2.2调查和分析各种结构面与斜坡几何关系及其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8.2.3调查了解工程岩组,确定软弱夹层和易滑岩组。 8.2.4了解社会经济活动,分析其与滑坡灾害的关系。 8.2.5充分收集水文、气象资料。 8.3滑坡工程地质测绘 8. 3.1 测绘范围应包括后缘壁至前缘剪出口及两侧缘壁之间的整个滑坡,并外延到滑坡可能影响的一 定范围。 8.3.2当采用拟排水工程方案时,应对滑坡外围拟设置的地面排水沟或地下廊道洞口等防治工程所在 的地区进行工程地质测绘。 8.3.3当滑坡危及剪出口下部建筑物或可能堵塞下部河流,应测绘包括潜在危险区的纵向控制性剖面。 8.3.4滑坡测绘内容应包括滑坡及周边地形地貌测绘、岩(土)体工程地质结构特征测绘、裂缝测绘等。 8.3.5滑坡测绘应开展滑坡体及周边相关植被特性、人类工程活动和水文地质调查。 8.4勘探和测试 8.4.1 滑坡勘探应初步查明滑坡体结构及各层滑动面(带)的位置,了解地下水水位、流向和动态,采 取岩(土)试样。 8.4.2滑坡勘探可采用主一辅剖面法,不少于一条主纵、一条主横剖面布置勘探线。 8.4.3勘探线应由钻探、井探、槽探及物探等勘探点构成。 8.4.4纵向勘探线的布置应结合滑坡分区进行,不同滑坡单元均应有主勘探线控制,在其两侧可布置 辅助勘探线。 8.4.5横向勘探线宜布置在滑坡中部至前缘剪出口之间。 8.4.6勘探点间距应根据滑坡结构复杂程度和规模确定,见表6。 表6勘探点线间距布置要求 勘查地质条件类型 勘探线 主辅勘探线间距 m 主勘探线勘探点间距 1T1 辅勘探线勘探点间距 m 纵向 60—100 60~100 80~160 简单 横向 60—100 60~100 80—160 纵向 40—80 40—80 40~120 复杂 横向 40~80 40—80 40—120 8.4.7勘探方法应采用钻探、井探或槽探相结合,并用物探沿剖面线进行探测验证。 8.4.8勘探孔的深度应穿过最下一层滑面,并进入滑床3m-5m,拟布设抗滑桩或锚索部位的控制性 钻孔进入滑床的深度宜大于滑体厚度的1/2,并不小于Sm。 8.4.9对结构复杂的大型滑坡体,可采用探硐进行勘探,并绘制大比例尺的展示图,进行照(录)像。 应采取滑带与滑体岩(土)试样,测试其物理、水理与力学性质指标。 8.4. 10应初步查明地下水基本特征,结合钻孔和探井进行地下水位动态观测,分析地下水的流向、径 流和排泄条件、地下水渗透性等。 8.5施工条件调查 8.5.1 结 合 可 能 采 取 的 滑 坡 防 治 工 程 技 术 , 针 对 性 开 展 调 查 施 工 场 地 条 件 调 查 。 8.5.2对防治工程所需天然建筑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分布、质量和储量踏勘和评估。 8.5.3 了解滑坡周围水源分布,评价防治工程及生活用水需水量和水质,提出供水建议。 8.6监测 8.6.1 可行性阶段监测应初步了解滑坡变形特征。 5 8.6.2监测内容宜以地面变形和位错为主,并包括建筑物变形与开裂。 8.6.3对于明确受地下水动态控制的滑坡,应开展地下水位监测,并同时进行地表水监测。 8.6.4可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沿滑坡纵横轴线分别布置一条监测断面,每断面监测点不少于三个。 8.6.5在勘查区内存在2处以上滑坡变形区情况下,可联合布置监测网。 8.6.6对危害等级为_一级且地面变形明显的滑坡,应沿主学方向布置不少于一条的深部位移监测剖面, 并与主勘探剖面方向相重合。 8.6.7监测网布置应结合勘查情况,监测点应充分配合钻探、井槽探布设,主要监测点应满足设计阶 段使用要求。 8.6.8监测周期不宜大于15d。 8.6.9监测资料分析应配合其他勘查成果,相互校核。 8.6. 10应定期、不定期提供监测报告及附图。 8.7勘查报告 滑坡勘查应提供正式的初步勘查报告、原始测试报告等附件,和可供可行性方案论证使用的工程地 质图册。 9设计阶段详细勘查 9.1一般规定 9.1.1 设 计 阶 段 包 括 初 步 设 计 和 施 工 图 设 计 两 阶 段 , 合 称 为 设 计 阶 段 详 细 勘 查 。 9.1.2详细勘查应结合防治工程部署,充分利用可行性论证阶段的初步勘查成果,进行重点勘查。 9 . 1。 3根 据 推 荐 的 工 程 治 理 方 案 , 补 充 或 专 门 开 展 勘 查 、 现 场 试 验 和 测 试 等 。 9.2工程地质测绘 9 . 2 . 1 根 据 可 行 性 论 证 推 荐 的 防 治 方 案 , 开 展 工 程 布 置 区 大 比 例 尺 测 绘 。 9.2.2地面排水工程的测绘应沿排水沟工程轴线追索进行,以纵剖面图测绘为主,比例尺宜为1:100~ 1:500,并在沿线不同单元处测绘横剖面图。 9.2.3地下排水工程的测绘应沿廊道工程轴线追索进行,结合钻探、井探、物探等,测绘纵向剖面图, 比例尺宜为1:100~1:500。 9.2.4对地下排水工程廊道口应提交进硐工程地质立面图,比例尺宜为 1:20~ 1:100。 9.2.5抗滑桩和锚固工程的测绘沿工程布置轴线进行,结合钻探、井探和物探等,提交沿工程布置方 向的地质剖面图,比例尺宜为1:200~1:500。 9 . 2 . 6挡 墙 工 程 的 测 绘 应 沿 工 程 布 置 轴 线 进 行 , 比 例 尺 宜 为 1 : 2 5 0~ 1 : 1 0 0 0。 9.2.7刷方减载和回填压脚工程的测绘应提供工程区纵、横剖面图,剖面间距20m~lOOm。 9.3勘探和测试 9. 3.1 应根据防治工程方案,并结合地质条件,对初步勘查阶段的勘探线进行加密勘查,勘探点线间 距布置要求,见表7。 9.3.2纵向主勘探线勘探点间距宜加密为40m~60m,并对纵向辅勘探线适度加密,勘探点间距宜为 80m~120m。 9 . 3 . 3横 向 勘 探 线 重 点 布 置 在 工 程 实 施 部 位 , 勘 探 点 间 距 宜 为 4 0 m~ 1 2 0 m。 9.3.4勘探方法应采用钻探和井探相结合。 9.3.5应补充开展滑带与滑体岩(土)物理、水理与力学性质指标测试。 9.3.6施工的钻孔应进行注(抽)水试验,并可作为地下水位动态观测孔,宜延续至工程竣工后。 9 . 3 . 7当 滑 坡 滑 床 岩 体 强 度 条 件 复 杂 , 应 进 行 现 场 拉 拔 试 验 , 获 取 相 关 参 数 。 9 . 3 . 8当 滑 坡 体 结 构 破 碎 松 散 , 宜 进 行 现 场 注 浆 试 验 , 提 供 可 靠 的 注 浆 参 数 。 表7勘探点线间距布置要求 主辅勘察探线距m 主线点距m 辅线间距m 6 纵向 60~100 60 120 简单 横向 60~120 纵向 40~80 40 80 复杂 横向 40~80 9.4监测 9.4.1 设计阶段应根据详细勘查需要查清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密地表监测,补充深部位移和地下水 位监测内容。 9.4.2对一级滑坡防治工程,应进行包括地表变形、裂缝,深部位移,地下水位和孔隙水压力变化的 立体监测,监控滑坡整体变形。 9.4.3对二、三级滑坡防治工程,宜进行以地表变形、裂缝和地下水位变化为主的监测,监控滑坡沿 主滑方向的变形。 9.4.4变形监测可以地表位移监测为主,深部位移监测为辅。 9 . 4 . 5 地 表 位 移 监 测 包 括 绝 对 位 移 监 测 、 相 对 位 移 监 测 和 地 表 倾 斜 监 测 。 9.4.6地下深部变形监测包括利用钻孔测定不同深度的变形特征,以及在探硐内对裂缝、滑带或特征 地层位移的监测。 9.4.7应开展滑坡区地表水监测和地下水监测。 9.4.8可在地表或地下(钻孔、平斜硐内)埋设地应力计,测量滑坡体内地应力状态及其变化。 9 . 4 . 9应 充 分 采 用 钻 孔 、 探 井 、 探 槽 布 设 监 测 点 , 并 可 用 于 施 工 阶 段 监 测 。 9.4. 10根据工程地质情况,在滑坡区内沿滑坡纵横轴线分别布置2~3条监测断面,每断面监测点不 少于3个。 9.4. 11 监测工作应根据勘查情况,及时调整监测网的布置,主要监测点可用作施工阶段监测。 9.4. 12 监测周期分为正常监测周期和特殊监测周期。正常监测周期不宜大于3d,特殊监测周期须加 密,其测次视具体情况而定。 9.5勘查报告和图件 应提供正式的详细勘查报告、原始测试报告等附件,和可供设计图使用的工程地质图册。 10施工阶段补充勘查 10.1 一般规定 10.1.1 施工阶段补充勘查是设计阶段详细勘查工作的延续补充。 10.1.2施工阶段补充勘查应采用信息反馈法,结合防治工程实施,及时编录分析地质资料,将重大地 质结论变化及时通知业主,情况紧急时应及时通知施工和设计单位,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10.1.3施工阶段补充勘查应针对现场地质情况,及时提出改进施工方法的意见及处理措施,保障防治 工程的施工适应实际工程地质条件。 10.2开挖露头测绘与工程钻孔勘探 10.2.1 施工地质工作方法应采用观察、素描、实测、摄影、录像等手段编录和测绘施工揭露的地质现 象,对滑体、滑床、滑带、软弱岩层、破碎带及软弱结构面宜进行复核性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可 进行必要的变形监测或地下水观测。 10.2.2根据施工设计图开挖最终形成的地质露头,应在工程实施前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提交平面图、 剖面图、断面图或展示图,并进行照(摄)像。 10.2.3开挖过程中间揭露的滑带土、擦痕等典型滑坡地质形迹应及时加以编录、照(摄)像,留样。 10.2.4抗滑桩开挖的探井,在开挖中应及时进行工程地质编录、照(摄)像,特别应注意主滑带和滑坡 体内各种软弱带。在主剖面线的探井内采取主滑带和软弱带原状样,进行抗剪强度试验,复核或校证原 地质报告的结论。 10.2.5对于一级滑坡防治工程,宜抽取锚杆(索)钻孔总数的5%,且不宜少于3孔,采用物探等手段, 结合钻进判断滑带位置和进行岩(土)体质量划分。 7 10.2-6锚杆(索)钻孔和抗滑桩竖井等探测的滑带位置与原地质资料误差较大时,应及时修正滑坡地质 剖面图和工程布置图,并指导工程设计变更。 10.2.7在实施喷锚网工程和砌石工程前,应进行地质露头工程地质测绘,并进行照(摄)像。 10.2.8采用注浆等方法改性加固滑坡体后,应沿主勘探线进行钻探取样,提供改性后的滑坡体物理力 学参数。 10.2.9对 于 回 填 形 成 的 堆 积 体 , 应 沿 主 勘 探 线 进 行 钻 探 取 样 , 提 供 物 理 力 学 参 数 。 10.3监测 10.3.1 在设计阶段监测基础上,针对防治工程,增设监测网点,掌握滑坡体变形破坏过程和施工效果。 10.3-2应沿主滑方向监测钻孔地下水位和孔隙水压力变化,对地下排水工程应增加辅助剖面,进行地 下水变化监测,提供排水效果数据。 10.3.3应采用测力计和多点位移计等进行预应力锚索监测,掌握预应力施加期间和施加后滑坡体的变 形过程。监测点数不少于锚索总数的5%,且不少于2处。 10.3.4应采用压力盒等测定抗滑桩工程实施后滑坡体的推力变化。压力盒主要沿滑坡主滑方向布置。 10.4补充勘查 10.4.1 施工期间发现滑坡重大地质结论变化,应进行补充地质勘查,提交补充地质勘查报告。 10.4-2施工阶段补充勘查包括防治工程实施期间,开挖和钻探所揭示的地质露头的地质编录、重大地 质结论变化的补充勘探和竣工后的地形地质状况测绘,编制施工前后地质变化对比图,并对其作出评价 结论。 10.4.3重大地质结论变化包括:局部滑体变形加剧或滑动;滑坡岩(土)体结构与原报告差异大:滑动 面埋深与原报告相差达20%以上等。 10.4.4补充地质勘查主要针对变化区进行,采用地质测绘、物探、山地工程等查明地质体的空间形态、 物质组成、结构特征、成因和稳定性,地下水赋存状态与运动形式、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应评估 由于变化对滑坡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的影响。 10.4.5勘查方法、工作量和进度应根据地质问题的复杂性、施工图设计阶段查明深度和场地条件等因 素确定。应利用各种施工开挖工作面观察和搜集地质情况。 10.4.6当滑坡出现重大地质结论变化,应进行弱面抗剪强度校核,重新进行整体稳定性评价和推力计 算。对工程的 设计方案 关于薪酬设计方案通用技术作品设计方案停车场设计方案多媒体教室设计方案农贸市场设计方案 和施工方案的变更提出建议。 10.4.7补充地质勘查应提交专门的报告、图件及相关附件。 11主要勘查方法 11.1一般规定 1 1 . 1 . 1 应 充 分 利 用 前 期 已 有 地 质 资 料 , 加 强 综 合 分 析 , 合 理 布 置 勘 探 工 作 。 11.1.2勘查方法的选用应论证其对滑坡的扰动程度。 11.1.3可行性论证阶段初步勘查以地表地质测绘为主要勘查方法。 11.1.4设计阶段详细勘查应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初步勘查成果上,以补充钻探、物探、井硐探等勘查方 法为主,以地质修测为辅。 11.1.5施工阶段补充勘查应以工程揭露地质验证、编录、修测为主,需工程变更设计的部位可补充钻 探、井探。 11.2地质测绘 1 1 . 2 . 1 应 充 分 收 集 已 有 资 料 , 了 解 前 人 工 作 程 度 , 并 进 行 现 场 踏 勘 。 11.2.2地形图成图规格应根据滑坡区范围、比例尺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图幅尺寸,以完整将滑坡区范 围表达在一个分幅内为宜。 11.2.3滑坡区测量坐标系统宜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系统宜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1 1 . 2 . 4测 绘 应 将 滑 坡 区 及 周 边 主 要 的 地 质 现 象 和 地 物 要 素 等 表 达 在 地 形 图 上 。 8 11.2.5地形图精度,要求图上具有定位意义的独立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图上 0.5m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4mm。 11.2.6地质测绘应采用定点法进行测绘。对于反映滑坡特征测绘点,应进行追索并沿线合理定点测绘。 11.2.7根据观测点之间的联系,应在野外实地勾绘连接观测点之间的地质界线草图。 11.2.8地质观测点的布置与测量点密度以达到最佳调查测绘效果为准。 11.2.9对于与滑坡有关的重要地质现象,应有足够的调查点控制。 11. 2 . 1 0对 重 要 观 测 点 的 定 位 应 采 用 仪 器 测 量 , 一 般 观 测 点 可 采 用 半 仪 器 定 位 。 11.2.11 滑坡平面图测绘精度应满足如下要求: 1)宏观地形地貌在图上宽度大于2mm的现象应按比例描绘: 2)滑坡微观地形地貌在图上宽度不足2mm时,宜按特定图例标注,且应进行更大比例尺的专门 测绘,作为附图一并提交; 3)地质界线图上误差不应超过2mm;其它地段不应超过5mm。 11 . 2 . 1 2滑 坡 剖 面 图 宜 与 滑 坡 勘 探 线 一 致 , 采 用 与 平 面 图 等 同 或 更 大 的 比 例 尺 。 11,2.13滑坡剖面的两端点、剖面控制点应设立显著标志,每一条剖面至少应有两个标志点。 11.2.14与滑坡有关的水丈点、微地貌、地形变点等应测在剖面图上,图上地形和地质测绘内容误差 不得超过Imm。 11.2.15受表土覆盖影响的重要地质观测点宜采用剥土、槽探等手段进行人工揭露。 1 1 . 2 . 1 6地 质 调 查 与 测 绘 野 外 记 录 应 分 类 采 用 统 一 的 专 门 卡 片 记 录 观 测 点 。 11.2.17地质测绘应提交地形测量、地质调查和测绘正式成果,图册及相关原始附件。 11.3勘探线(剖面)布设 11.3.1 主勘探线布设应纵贯整个滑坡体,宜与初步认定的滑动方向平行,其起点应在滑坡后缘以上稳 定岩(土)体范围内20m~50m。 11,3.2主勘探线上所投入的工程量及点位布设应满足主剖面图绘制、试验及稳定性评价的要求,并兼 顾地下水观测和变形长期监测的需要。 11.3.3对于分布有多个次级滑体,或后缘出现2个以上弧顶的中型及以上规模的滑坡,主勘探线不宜 少于两条。 一~~ 11.3.4主勘探线上不宜少于3个勘探点。 11 . 3 . 5对 于 大 型 规 模 以 上 的 滑 坡 , 纵 勘 探 剖 面 上 应 反 映 每 一 个 滑 坡 地 貌 要 素 。 11.3.6滑坡横向勘查钻孔布设宜控制滑面横断面形态,可依据地质、地貌或物探资料从滑坡中轴线向 两侧进行布设。 11.3.7辅助勘探线分布在主勘探线两侧,线间距据勘查阶段要求而定。 11.3.8辅助勘探线上的勘探点宜与主勘探线上的勘探点位置相对应(或隔1个勘探点相对应),使横 向上构成垂直于勘探线的横勘探剖面,形成控制整个滑坡体的勘探网。 1 1 . 3 . 9工 程 轴 线 勘 探 剖 面 布 设 应 按 防 治 工 程 方 案 , 有 针 对 性 地 进 行 布 设 。 11.3.10勘探点的布设原则 1)勘探点应布设在重点勘查和设计的治理工程部位,除反映地质情况外,应兼顾采样、现场试验 和监测。 2)勘探点的布设应限制在勘探线的范围内。若由于地质或其他重要原因必须偏离勘探线时,宜控 制在lOm范围之内。对于必须查明的重大地质问题,可以单独投入勘探点而不受勘探线的限制。 11.4钻探 11.4.1 钻探孔位的布置应在地质调查或测绘的基础上,沿确定的纵向或横向勘探线布置,针对需查明 的滑坡地质结构或问题确定具体孔位。 11.4.2滑体内地下水位以上的粘性土、粉土、人工填土和不易塌孔的砂土内应采用干法钻进; 11.4.3滑体内地下水位以下的岩(土)层内,以及在滑带及其上下5m范围内应采用单动双管钻进技术 钻 进 。 9 11.4.4勘探孔终孔孔径不宜小于llOmm。 11.4.5在滑带及其上下Sm范围内,回次进尺不得大于0.3m,应及时编录岩芯,确定滑动面位置。 11,4.6孔深误差及分层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下列情况均需校正孔深:主要裂缝、软夹层、滑带、溶洞、断层、涌水处、漏浆处、换径处、 下管前和终孔时。 2)终孔后按班报表校核孔深,孔深最大允许误差不得大于l%o。 3)钻进深度和岩(土)分层深度的量测精度,不应低于士5cm。 11.4.7孔斜误差应符合: 1 )每 钻 进 50 m后 , 换 径 后 3m~ 5 m, 出 现 孔 斜 征 兆 或 终 孔 , 均 应 测 量 孔 斜 ; 2)顶角最大允许弯曲度,应小于2%。 11.4.8钻孔岩芯采取应符合: 1 )不 应 超 管 钻 进 。 重 点 取 芯 地 段 应 限 制 回 次 进 尺 , 且 不 应 超 过 0 . 3 m。 2)在砂层、卵砾石层、硬脆碎地层和松散地层中以及滑带、破碎带等,应采用岩芯采取率高的钻进 及取样工艺。 3)长度超过35cm残留岩芯,应进行打捞。 4)岩芯采取率:滑体>75%,滑床>85%,滑带>90%。 11.4.9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应符合: 1)开孔应采用无冲洗液钻进。 2 )孔 中 一 旦 发 现 水 位 , 应 立 即 停 钻 , 并 进 行 初 见 水 位 和 稳 定 水 位 的 测 定 。 3)清水钻进时,提钻后、下钻前各测一次动水位,间隔时间不小于5min。长时间停钻,每4h~iij - 次水位。 4)准确记录漏水、涌水位置并测量漏水量、涌水量及水头高度。 5)接近滑带时,应停钻测定滑坡体的稳定水位:终孔时应测定全孔稳定水位。对设计要求分层观测 水位的钻孔,应严格进行分层水位观测。 6)观测记录钻进过程中的其它异常情况,如破碎、裂隙、裂缝、溶洞、缩径、漏气、涌砂和水色改 变等。 11.4.10钻孔验收后对不需保留的钻孔应进行封孔处理。 11.4.11 勘查报告验收前,各孔全部岩芯均要妥善保留。 11.4.12钻孔地质编录应符合: 1)钻孔地质编录不得将若干回次合并记录或事后追记。 2)在完整或较完整地段,可分层计算岩芯采取率;对软弱地段应单独计算岩芯采取率。 11.4.13钻孔施工记录 1)每班应记录各工序及生产情况。 2)每孔施工结束后原始报表应及时整理成册,存档备查。 11.4.14钻孔验收要求: 1)钻孔完工后勘查单位应及时组织自验,且自验合格后报监理单位现场验收,监理单位应出具钻 孔验收意见书。 2)未能取到滑带岩芯或水文地质观测未能满足要求的钻孔,应定为不合格,并补做未达到要求的 部分或者予以报废重新施工。 11.4.15钻探成果应符合: 1)钻孔终孔后应及时进行钻孔资料整理并提交该孔钻探成果。 2)钻孔综合柱状图以能清楚表示该孔的主要地质现象为标准来确定,比例尺宜为1:100~1:200。 3)提交钻孔地质小结。 11.5井探、硐探和槽探 11.5.1 对地质结构复杂的滑坡,宜沿主剖面采用钻探与井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勘探。 10 11,5.2应根据地质测绘和露头剖面,合理推测探井地质柱状图,建立探井结构理想柱状图。 11.5.3矩型探井断面短边长宜大于1.5m,圆断面探井直径宜大于Im。 11.5.4对地质结构复杂难以定论,且等级为一级的滑坡防治工程宜用探硐进行勘探。 11.5.5硐探工程轴线上应布置一定数量的钻孔或探井,并安排先施工。 11.5.6探硐净断面高×宽宜大于1.8mx l.8m。 11.5.7探硐宜进行支护,并综合利用,且探洞护壁应预留足够的观测窗,面积不小于20 cmx20cm。 11.5.8硐探工程应编制专门的设计书,或在滑坡总体勘查设计中编写专门章节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内容。 11.5.9开挖掘进过程中及时记录掘进中遇到的地质现象,每 5m宜作一掌子面素描图。 11.5.10对于围岩失稳而必须支护的地段,应及早进行素描、拍照、录像、采样及埋设监测仪器,可 在支护段预留窗口。 11.5.11 在滑坡体前缘、后缘、侧缘部位及勘探线上地质露头不清时,应布置必要的槽探。 11.5.12应及时进行探井、探硐或探槽展示图和地质编录。 11.5.13应按要求配合进行滑动面(带)力学抗剪强度的原位试验,同时在预定层位按要求采取岩、土、 水祥。 11.5.14勘探完成后的探井不得裸露或直接废弃,可作为滑坡监测井或浇筑钢筋砼形成抗滑桩。 11.6地球物理勘探 11.6.1 地球物理勘探可作为辅助勘查手段,不宜单独以物探结果直接作为防治工程设计依据。 11.6.2地球物理勘探线的布设应与滑坡主要勘探线相叠合。 11 . 6 . 3当 物 探 反 映 有 重 大 异 常 时 , 应 补 充 钻 探 、 井 探 、 硐 探 和 槽 探 等 予 以 验 证 。 11.6.4进行地球物理勘探前,应通过现场试验,研究方法有效性,确定合适的野外观测系统和仪器工 作参数,可参见附录B。 11.7监测 1 1 . 7 . 1 滑 坡 防 治 工 程 监 测 包 括 长 期 监 测 、 施 工 安 全 监 测 和 工 程 效 果 监 测 。 11.7.2监测内容一般包括:地表大地变形监测、地表裂缝位错监测、地面倾斜监测、建筑物变形监测、 滑坡裂缝多点位移监测、滑坡深部位移监测、地下水监测、孔隙水压力监测、滑坡地应力监测等,参见 附录C。 11.7.3滑坡防治工程应及时获取监测信息,作为滑坡勘查的重要内容。 11.7.4对于一级滑坡防治工程,应建立地表与深部相结合的综合立体监测网,.并实施长期监测。 11.7.5对于二级滑坡防治工程,在施工期间应建立安全监测和防治效果监测点,同时,可建立以简易 监测为主的长期监测点。 11.7.6对于三级滑坡防治工程,可建立简易长期监测点。 11.7.7施工安全监测应对滑坡体进行实时监控,了解由
本文档为【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2013征求意见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9521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46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7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3-09-28
浏览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