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古典文学中乌鸦意象的嬗变及原因

中国古典文学中乌鸦意象的嬗变及原因

举报
开通vip

中国古典文学中乌鸦意象的嬗变及原因中国古典文学中乌鸦意象的嬗变及原因 高聚斌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 贵州贵阳 550025 摘要: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乌鸦的形象发生三次变化:在先秦时期,乌鸦是代表天意的神鸟;在汉魏晋南北朝,乌鸦又变成具有道德伦理色彩的孝鸟;从宋代至今,乌鸦又变成人人喊打的恶鸟。这反映出中国古代的审美心理在不同的时代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关键词:乌鸦意象 嬗变 原因 【中图分类号】I0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10-0021-02 在我国分布比较广,它通体乌黑,外形丑陋,喜食腐物,叫声聒噪,因而在我...

中国古典文学中乌鸦意象的嬗变及原因
中国古典文学中乌鸦意象的嬗变及原因 高聚斌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 贵州贵阳 550025 摘要: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乌鸦的形象发生三次变化:在先秦时期,乌鸦是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天意的神鸟;在汉魏晋南北朝,乌鸦又变成具有道德伦理色彩的孝鸟;从宋代至今,乌鸦又变成人人喊打的恶鸟。这反映出中国古代的审美心理在不同的时代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关键词:乌鸦意象 嬗变 原因 【中图分类号】I0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10-0021-02 在我国分布比较广,它通体乌黑,外形丑陋,喜食腐物,叫声聒噪,因而在我们的印象当中,乌鸦是一种不祥之鸟,是一种恶鸟,某个人说话不吉利,被斥为“乌鸦嘴”;某个人不是善类,被称为“天下乌鸦一般黑”;乌鸦又非常愚蠢,从“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中可见一斑;乌鸦还会给人们带来厄运,所以民间有谚语:“乌鸦叫,祸事到”。但是我们如果对中国文学的乌鸦形象进行历史考察,就会发现乌鸦的形象曾发生三次改变,在先秦时期,乌鸦是一种神鸟;在汉魏晋南北朝,乌鸦又是一种具有伦理道德色彩的孝鸟;从宋代至今,乌鸦又变成了一种恶鸟,不祥之鸟。乌鸦形象的不断改变,表明古代中国审美心理不断发生变化,也表现出古代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方式。本文着重探讨乌鸦意象的嬗变及其原因。 一、先秦时期:乌鸦是一种神鸟 在先秦时代,乌鸦是一种神鸟,象征着太阳,是太阳的灵魂,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是上天的使者,是一种祥瑞,和龙、凤、麟、龟、白鹿、白狼并驾齐驱,所以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这在古代很多文献中都有记载。《礼斗威仪》记载:“江海不扬波,东海输之苍乌。”又曰:“君乘木而王,其政升平,南海输以苍鸟。”[1]《尚书纬》曰:“火者,阳也,乌者有孝名,武王卒成大业,故乌瑞臻。”[2]在这则材料中乌鸦被推崇道祥瑞的巅峰。《墨子》曰:“赤乌衔珪,降周之歧社,曰命周文王代殷。河出洛图,地出乘黄。天锡武王黄乌之旗。”[3]从以上数则材料可以看出,乌鸦已经变成一种神鸟,代表上天传授旨意。特别在周代商之际,乌鸦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首先乌鸦衔着玉珪降临周的祭坛上,我们知道祭坛在中国古代地位非常重要,代表着国家政权,同时乌鸦代天宣命,命令周文王代殷。在这里乌鸦和玉珪都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乌鸦代表着上天,玉珪象征着国家政权,这就意味着周代商是上天的旨意。在周武王伐周之时,在孟津会八百诸侯之地,乌鸦又神秘出现,显示天意。这都反映出周人深刻的宗教体验。 但为什么乌鸦会成为上天的使者?这和先民时代的太阳神崇拜有深刻的联系。何星亮在《中国自然崇拜》一书中概括而又形象地太阳神崇拜出现的原因。他认为太阳神崇拜的出现和畜牧业、农业的发展有密切关系。[4]并且太阳神崇拜在中国古代是普遍存在的。何新在经过严密的论证后得出一个结论:“上古时代的中国曾广为流行对太阳神的崇拜。这些崇拜太阳神的部落也许来源于一个祖系,也许并非来源于一个祖系,但他们都把太阳神看作自身的始祖神,并且其酋长常有以太阳神为自己命名的风俗。”[5]乌鸦为什么又成了太阳神的象征呢?太阳和乌鸦的联系,始见于《山海经》。《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6]《淮南子·精神训》则说:“日中有俊鸟,。”高诱注曰:“俊犹蹲也,谓三足乌。”[7]何星亮认为,日鸟合一,不是联合图腾,而是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的整合。他认为,古人把日和鸟合在一起的原因有三:一、太阳在空中运行,而鸟也在天空中飞翔,这种现象是古人把太阳和鸟联系在一起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是古人认为太阳的运行,是有鸟驮着飞行。三是古人把候鸟和太阳联系起来。所以乌鸦和太阳合二为一,乌鸦成为太阳的象征,成为上帝的使者。同时,在中国历代王朝中,又有固定的拜日场所和拜日仪式,所以乌鸦成为神鸟是长时间历史积淀的产物。 所以在先秦至汉魏时代,乌鸦具有以下象征意义:象征了改朝换代,在上文周代商之际,已论述明白,兹不赘述。同时,乌鸦又象征了五谷丰登,经济繁荣,天下太平,政治清明。《吴历》曰:“吴王为神王表,五庙苍龙门外,时有乌巢朱雀门上。”又曰“有两足乌衔一鹊,置神座前。或得神书,说改号之意,乃改赤乌为太元。”[8]《太平御览》卷920 引王隐《晋书》说,:“虞溥为鄱阳内史,劝励学业,为政严而不猛,宽裕简素。白乌集郡庭,止于枣树,就执不动。”[9]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乌鸦成为一种孝鸟 在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乌鸦的形象开始改变,从神鸟向孝鸟转变。《说文》曰:“乌,孝鸟也。”[10]《孙氏瑞应图》说:“三足乌生,王者慈孝,天地则至。”[11]《春秋原命苞》曰:“火流为乌,乌孝鸟,阳精天意,乌在日中,从天以昭孝也。”[12]后来乌鸦作为“孝鸟”这一理念在人们的文化心理中进一步得到强化,故事越来越丰富,情节也越来越离奇。《孝子传》记载:“李陶交趾人,母终,陶居于墓侧,穷自治墓,不受邻人助,群乌衔块,助成坟。”[13]《异苑》则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阳颜乌,以纯孝著闻,后有群鸟衔鼓,集颜所居之村,乌口皆伤。一境之内以为颜至孝,故慈乌来萃,衔鼓之兴,欲令聋者远闻。”[14]这时候乌鸦作为孝鸟被人们广为歌颂。晋成公绥《乌赋序》云:“有孝鸟集玉之庐,乃喟尔叹曰:‘余无仁惠之德,祥禽何为而至哉?夫乌之为瑞久矣。’”[15]孟郊诗云:“慈乌不远飞,孝子念先归。”白居易《慈乌夜啼》则写道:“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昔有吴起者,母陨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白居易在这首诗中把乌鸦在鸟中地位和曾参在儒士中的地位相比附。 乌鸦从神鸟到孝鸟的转变,反映出汉魏时期社会思潮和审美心理的嬗变。在汉魏时代,孝道得以大力提倡。汉文帝开始设置《孝经》博士,给研究《孝经》有成绩者以优厚的俸禄,给孝悌者赐予布帛,让他们在民间作为倡导孝行的榜样。汉武帝独尊儒术,将《孝经》作为对太子、诸王进行教育的主要教科书,形成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汉平帝时《孝经》成为官定的教科书。东汉光武帝将举孝廉作为通常补充官吏的主要途径,甚至直接以孝廉担任尚书郎、郡守、国相等要职。东汉诸帝要求天下人都讲诵《孝经》,以《孝经》师主持监试,经常褒奖孝行卓著者,以孝道作为王朝的国策。在魏晋南北朝时,各王朝都将《孝经》立于学官,而广加传播。同时在汉魏时期人们的审美心理、审美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正如李泽厚所说:“从巫术神话、宗教脱身之后,以自然景物来作为情感抒发的发端和寄托,在以社会论政治哲学为主题的先秦,先是过渡到‘比德’的阶段。”[16]李泽厚进一步论述道:“山水在这里不具备神话、巫术、宗教的内容,却有着确定的伦理道德的含义。用山水比仁智,孔子之前就有;晚于孔子的更多。例如荀子将水来和‘德’、‘义’、‘道’、‘勇’、‘志’等相比,等等。所有这些比拟的特征,在于是伦理、道德的规范或范畴通过理知的类比思考,而予以情感化、感受化。在这种比拟中,尽量使得自然现象与伦理特性通过理知的确定认识,来创造出他们在情感上的相互对应关系。”[17]所以在这种背景下,乌鸦因其反哺的自然本性,被比附成孝行,就容易理解了。 三、宋元明清时期: 乌鸦变成为恶鸟 从宋代到今天,乌鸦的形象又一次发生变化,从“孝鸟”变成恶鸟,在人们心中地位可谓一落千丈。其实在宋朝这种变化已经初露端倪。《容斋随笔》记载:“北人以乌声为喜,鹊声为非。南人闻鹊躁则喜,闻乌声则唾而击之,至于弦弩挟弹,击使远去。”[20]乌鸦为什么遭到人们的厌恶?首先和乌鸦的习性有关。乌鸦喜欢吃腐食,常出没于荒郊野外、尸体横陈之所,“呱呱”叫个不停,使人产生毛骨悚然之感,于是乌鸦与古冢、野庙、战场构成凄凉、颓败的意境。其次乌鸦通体乌黑,与古代丧服一色,容易触动人们内心深处或显或隐的死亡意识。因而乌鸦遭到人们的厌恶、排斥。所以在宋至今的文学作品中,乌鸦的出现,则意味着孤寂、破旧、断残的审美效应和悲凉、忧伤、苦涩的审美情感。张继《枫桥夜泊》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在这种转变中,乌鸦主要是因为自己可以引起悲凉、忧伤、苦涩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想像,这反映了中国审美心理的又一次嬗变。正如李泽厚所说:“总之,是以享受(或创造)的自我与观赏(或创造)的对象的交融,即对象的形态或活动唤起我的情感活动和意向,又消失在全神贯注的关照或创意中,而为对象的形态或活动所替代,亦即自身情感与对象形式合二为一。而这,正是华夏美学所极力追求的情景交融、物我同一。……也就是说,美不再是道德的象征,而更是情景的融,不再是人格情操的概念性的符号所建构的清理结构,而是无任何概念性符号可言,直接诉之于情感自身,充满自由想象的情理结构了。”[21] 总之,乌鸦意象的转变,反映了中国古代审美方式的一般规律。李泽厚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这个规律说:“由巫术、神话、宗教的‘兴’的起源,到‘比德’,再到‘意境’,这也可说是由集体意识层(兴的起源)到个体意识层(‘比德’)再到个体无意识层(‘神来之笔’)的进展,这个个体无意识层所表现的心理秩序、情理结构,却又是久远传统的历史积淀物,它展示出华夏文艺在塑造、建构人性结构上,其理知、情感、想象、感知诸因素相交融组合的民族心理进程和基本结构。”[22] 参考文献: 1、[唐]欧阳询.艺文类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 年11 月第1 版。 2、[宋]李昉等.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60 年2 月第1 版。 3、[宋]洪迈.容斋随笔[M]. 北京:中华书局,2005 年11 月第1 版。 4、吴承仕.淮南旧注校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年2 月第1 版。 5、赵沛霖.兴的起源[M]. 北京:中国社科院出版社,1987 年版。 6、何星亮.中国自然崇拜[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年1 月第1 版。 7、何新.诸神的起源[M].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年10 月第1 版。 8、李泽厚.华夏美学[M].天津:天津社科会科学出版社,2001 年11 月第1 版。 9、李兰兰,曹宁.乌鸦的身份地位:一种民俗物象的双重解读[J].社会科学论坛,2008年第8 期。 10、陈金琳,曾凡解.中国古典诗歌中喜乌意象的成因及其美学意义[J].湘南学院学报,2005 年第8 期。 注释: [1][2][3]《艺文类聚》1710 页 [4]《中国自然崇拜》,130-131 页 [5]《诸神的起源》39 页 [6]《山海经全译》271 页 [7]《淮南旧注校理》55 页 [8]《兴的起源》247-248 页 [9]《华夏美学》228 页 [10]《艺文类聚》1704 页 [11][12]《太平御览》4082 页 [13]《太平御览》4083 页 [14]《太平御览》4081 页 [15][16]《艺文类聚》1592 页 [17]《太平御览》4082 页 [18]《华夏美学》230 页 [19]《华夏美学》230-231 页 [20]《容斋随笔》256 页 [21]《华夏美学》243 页 [22]《华夏美学》245 页
本文档为【中国古典文学中乌鸦意象的嬗变及原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3003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6KB
软件:Word
页数:3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3-09-23
浏览量: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