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

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

举报
开通vip

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 第一册 ⒈下面是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理解,选出不恰当的一句(C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二句,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劳动的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指各种野草。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种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

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
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 第一册 ⒈下面是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理解,选出不恰当的一句(C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二句,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劳动的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指各种野草。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种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 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⒉下面是对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理解,选出不恰当的一句( D ) A、诗人去的地方是田园,诗中又写田园风光,用鸡待客是农村习俗,谈话内容是农事,可以算是田园诗。 B、开头两句是叙事,交代“过故人庄”的原因,主人待客仅用鸡黍(泛指饭菜,杀鸡待客),客人一请就到,说明主宾之间感情融洽,不拘常礼,友谊极深。 C、第三、四、五、六句描绘了优美的田园风光,由写景转而写人事。写出了树木的繁茂,青山的遥远以及把酒话桑麻的心旷神怡。 D、这首诗从头到尾都是平铺直叙,从接受邀请、赴宴、喝酒一直写到辞别,用的都是口语,写得淡而无味。 ⒊下列是对《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C ) A、首句从孤山寺到贾亭,写诗人的行踪;第二句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B、三、四两句写诗人一路行来,偶尔可以见到早来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新到谁家的燕子衔了泥去筑巢。 C、五、六两句写诗人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矮矮的草地,骑马走过,马蹄刚能够被它埋没起来。 D、最后两句写诗人来到绿杨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看也看不够,于是赞叹道:这才是我最喜爱的地方! ⒋下列是对《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是歌咏西湖风光的诗,兴趣不在于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 B、诗人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的写法,中间四句写莺、燕、写花、草、先动物、后植物,写足春色。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渐欲”“才能”两个词语,更是富于动态地表现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D、描写“最爱”的湖东的白沙堤,诗人则用最准确最具表现力的词语着力加以渲染,把“绿杨阴里”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真切动人,历历如在目前。 5 对这首诗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理解不当的是(C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钱塘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钱塘湖美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把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茵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 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8.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 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9下面是对曹操《观沧海》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开篇写的是诗人登山观海的景象。沧海,大海,因海水呈清苍色,故称“沧海”。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极写大海的广阔浩大。星汉,银河。 C、这首诗通过大海的辽阔壮景的描摹,传达出诗人自负雄才大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D、结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虽是乐府诗乐章末了因配乐需要所加的,但它也暗示了因东征乌桓胜利而感到的喜悦,不能说与正文无关。 10.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11下面是杜甫的《望岳》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D ) A、“望岳”:望,眺望;写诗人远观泰山的感受。“岱宗”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为诸岳所宗。 B、“青未了”:未了情,表明对齐鲁大地的感情深厚。 C、首两句用疑问的语气,勾勒出泰山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断,望不尽头的情景。 D、中间四句以景写景,借景抒情,表现诗人追求高洁的远大志向。 12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望岳(杜甫) A.“岱宗夫如何”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岱宗夫”。 B.“造化钟神秀”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D.“会当凌绝顶”中,“会当”是唐人口语,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13下面是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首联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之“两岸阔”与“潮平”,“一帆悬”与“风正”均有因果关系。“风正”是风大之意。 C、颈联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灸人口。 D、尾联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 14.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 ,回到故乡洛阳。 15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第二册古诗词 ⒈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2.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 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3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这两句意思是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表明作者谪居生活的艰苦和遭遇贬居的痛苦,给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B.“怀旧空吟闻迪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谪居时间的长久,又表明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既感到惆怅 ,却又相当达观。 D.“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两句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鲜明的对比。 7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夜雨寄北(李商隐) 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一问一答写出了诗人归期临近时无法抑制的激动心情。 B.“巴山夜雨涨秋池。”写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涨满秋池之景,作者没说什么愁, 而愁苦之情自然显现。 C.“何当共剪西窗烛,”中“何当”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中引发而来,“共剪”是对未来欢乐的憧憬。 D.“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了的谈话材料。 8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龟虽寿(曹操)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先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 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9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相见欢(李煜) A.这首诗对“离愁”做了真切、深刻的描写,如“剪不断、理还乱”这个比喻,如“别是一番滋味”等,情深切自然,语言朴实,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B.“无言独上西楼”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可想见其人处境之孤寂,心境之萧条,为整首词渲染了凄凉暗淡的感情。 C.“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点名季节是秋天,“寂寞”者是“梧桐深院”,被“锁”者是“清秋”,使人愁而更愁。 D.下面四句,点破题首,直抒离愁,饱含辛酸。所以这词表达作者的亡国衷思。 E.“剪不断、理还乱”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别有滋味”等用来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受。 第三册古诗词 1对(唐)王维《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故乡水;诗人自己。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 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B、诗人以浓郁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 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 “ 燕然 ”两字中。 2.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⒊阅读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C ) A、 首句写景, 杨花飘落, 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 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在景中、 情景交融。 B、 第二句便直叙其事, “过五溪”, 见迁谪之艰难、道路之荒远, 并能从中见出诗人对朋友的关切 之情。 C 后两句议论, 人隔两地, 心情难达,而 明月在天, 千里可共, 所以要将自已的愁心寄与明月, 随风飘到夜郎西。 D “夜郎”古夜郎国, 在现在贵州西北部及云南、四川省部分地区。这里联想到夜郎国, 用以表现友人被贬之远和诗人关心之切 。 ⒋下面各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使至塞上》通过对边塞景物的描绘,“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绘出了一幅壮丽的图景,虽苍凉,却极具美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在听说好友被贬官的情况下作的,诗人在诗中以“愁心”寄与明月,是安慰好友,自已也不得意,两人可以“同病相怜”。 C、《春望》是诗人在沦陷的长安所作。在草木滋长的春天,诗人看到国家动乱,山河破碎,内心十分愁苦。 D、《登飞来峰》是诗人王安石登上飞来山所作,“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表明了诗人登高望远的喜悦,也阐明了生活中的某些哲理 ⒌阅读杜甫《春望》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C ) 浑欲不胜簪。 A首联写望中所见,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B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采用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C“家书抵家书”写出战乱年代,一封普通家信是多么难得,多么值钱啊!急切希望知道家人是否平安的消息。 D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的艺术形象。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⒍下面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前两句写景兼点时令;后两句抒情,将自已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寄托于明月,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不幸的迁谪人。 B、《春望》一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像,包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满离情。整首诗反映 诗人在安史之乱时期关心国事、眷念家人的情操。 C、《登飞来峰》后两句诗是说登上飞来峰就不用担心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那是因为身在凌空的最高层。诗句揭示了一条生活哲理,即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D、赵翼的《论诗》是说李白杜甫的诗篇并不新鲜,每个朝代新出现的诗人才是真正的文坛领袖。 7.“左迁”一词的意思是 : ( 贬官) 8.“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了作诗时间,又采用寓情于景手法,抒发了 离别的忧伤 9.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C )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之地。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夜郎国,以见其边远。 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这是一种艺术想象,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 10阅读王安石《登飞来峰》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D ) A、首句紧扣诗题下笔,点明了地点,并用“千寻”二字言其高。 B、第二句通过听说鸡鸣时,在塔上可见到旭日东升的具体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 C、在前两句铺垫的基础上,诗人自然地流露出,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层的深刻哲理。 D、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人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从抽象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深奥的哲理。 11阅读赵翼的《论诗》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D ) A前两句是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古流传,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已觉得不新鲜了。 B后两句是说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只有几百年而已。 C联系整首诗的意思来看,作者是主张诗歌创作要有时代精神与个人独创,反对泥古不化。 D“风骚”,是《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这里指代诗人。 12欣赏李白的《渡荆门送别》,选出有错的一项 ( C )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景象是立足于行舟上的所见。 B、“天镜”与“海楼”分别指的是水中明月和海市蜃楼。 C、这首五言律诗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诗人送别友人。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式了诗人对故乡的留恋。 13阅读刘禹锡《秋词》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C ) A、 第一、二句形成了鲜明对比,B、 自古以来人们是逢秋悲寂寥,而C、 作者却认为秋日比春天更为美好,D、 诗乐观明快的风格已定。 E、 第三句是一幅豪迈高旷的图画,F、 晴空万G、 里,H、 排云而I、 上的白鹤,J、 其实也是作者高远爽朗心情的反映,K、 所以第四句就和白鹤一样直达碧霄了。 L、 “秋日”喻指M、 改革成功后晴天丽日的美好前景,而N、 “春朝”喻指O、 未经改革时社会上的混沌状态。 P、 全诗立意新颖,Q、 意境开阔,R、 情调高昂。这首诗抓住“一鹤排云”的典型形象,S、 体现了作者激越向上的思想感情。 14、品读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秋词》,找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从古到今文人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寥,这是因为他们只看到秋天气象肃杀,而作者却看到了秋天正是喜获丰收的美好季节。 B.第三句中的一个“排”字,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这正是诗人虽遭贬抑,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C.第一句应诵读得深沉旷远,使人们联想到从古到今众多“悲秋”的名句名篇,给人以一种厚重的沧桑之感。 D.后三句,显示出乐观向上、气冲霄汉的豪迈气概和开阔雄健、明净爽朗的意境,所以诵读时应愈来愈高昂有力。 15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B )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 “折戟沉沙铁未销”, 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 久, 时间不 长。 C “东风不 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 给周郎以方便, 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 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 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 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 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 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 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赤壁 16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B  )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 “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17阅读文天祥《过零丁洋》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C ) 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B颔联把个人命运与山河命运紧密相连,个人浮沉紧系着祖国的安危。 C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 D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已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18.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理解不正确的是(D ) A.这两句用了比喻,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柳絮,把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飘萍。 B.这两句是对偶,“山河破碎”与“身世浮沉”相对,“风飘絮”和“雨打萍”相对。 C.宋朝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D.这是文章的颈联,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艰难危亡的形势。 19阅读下面这首词,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C ) 浣溪沙 苏轼 A、作者写作此词时,正是在政治上失意、生活上处于逆境时,却能有这样积极的人生观,豁达的胸襟,实在难能可贵。 B、上阕写景,描绘了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而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更突出了画面的静谧。 C、下阕由写景转入议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相互映衬。 D、“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白发,代指老年。唱黄鸡,感慨时光流逝,因黄鸡能报晓,故用它代表时光流逝。
本文档为【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3205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6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小学语文
上传时间:2013-09-23
浏览量: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