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亚裔族群在美国种族分层制度中的社会定位和身份认同

亚裔族群在美国种族分层制度中的社会定位和身份认同

举报
开通vip

亚裔族群在美国种族分层制度中的社会定位和身份认同 《华人研究国际学报》  第五卷  第一期 2013年6月                 页1–12 DOI: 10.1142/S1793724813000035 “亚裔人”、“黄种人”、“名誉白人”? 亚裔族群在美国种族分层制度中的社会定位和身份认同 周敏 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社会学系、亚美研究学系 摘要 本文针对“亚裔美国人真的已经变成白人了吗?”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近  40年来,亚裔美国人从表面上看好像与其他早期的欧裔移民的后代一样,已经成 功地融入了美国主流社会,逐渐地被处于主流社会核心的白人族...

亚裔族群在美国种族分层制度中的社会定位和身份认同
《华人研究国际学报》  第五卷  第一期 2013年6月                 页1–12 DOI: 10.1142/S1793724813000035 “亚裔人”、“黄种人”、“名誉白人”? 亚裔族群在美国种族分层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中的社会定位和身份认同 周敏 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社会学系、亚美研究学系 摘要 本文针对“亚裔美国人真的已经变成白人了吗?”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近  40年来,亚裔美国人从表面上看好像与其他早期的欧裔移民的后代一样,已经成 功地融入了美国主流社会,逐渐地被处于主流社会核心的白人族群所接受,成为 他们的一分子。由于亚裔在社会中取得相当于(甚至超过)白人平均水平的卓越 成就而被誉为“名誉白人”和“模范少数族裔”。作者认为,不管“名誉白人” 或“模范少数族裔”,其形象貌似正面,实质上是一个少数族裔的新的刻板形象, 是美国种族分层制度中的一种新的社会隔离的机制,不但区分了亚裔族群与其他 少数族裔群体,也把他们与白人族群区分开来。这个新的刻板形象的背后还隐藏 着更鲜为人知的后果:其一就是为美国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以及没有种族主 义的市场等虚言提供有力依据;其二是提高美国社会衡量亚裔人的标准,致使亚 裔美国人成为有别于非洲裔族群或拉美裔族群的一个新的“异类”,从而强化了 亚裔群体在种族分层制度的夹心定位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不公。虽然亚裔美国人 在社会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离白人族群的社会地位还有一大段距离,备 受着美国种族分层制度的制约,被视为“外国人”,因此还必须不断努力地对其 社会边缘化和种族歧视等问题进行不懈的抗争。 关键词:亚裔美国人、名誉白人、模范少数族裔、种族分层、族裔身份 2nd ReadingTrim size: 7 x 9.75 in In t.J D ia sp or ic C hi n. S tu di es 2 01 3. 05 :1 -1 2. D ow nl oa de d fro m w w w .w or ld sc ie nt ifi c.c om by S H A N D O N G U N IV ER SI TY o n 09 /1 6/ 13 . F or p er so na l u se o nl y. 2  华人研究国际学报·第五卷  第一期 “Asian”, “Yellow”, or “Honorary White”? Positionality and Identity of Asian Americans in the US Racial Hierarchy Zhou Min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and Asian American Studies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Abstract This essay engages a critical debate over the question: “Are Asian Americans becoming white?” In the past 40 years, Asian Americans are, seemingly like their European counterparts of the earlier 19th century, highly assimilated, have been accepted by the society’s core group, and are on their way to become “white”. They are indeed applauded as “honorary whites” and the “model minority” for their extraordinary socioeconomic achievements at levels parallel to or even surpassing those of whites. The author argues that honorary white or model minority is a new stereotype that functions as a new mechanism for social segregation. This mechanism sets Asian Americans apart from other racial minorities, as well as from the white majority. It is used not only to justify that American society is free, equal, and devoid of racism, but also applies higher standards to Asian Americans. Evidence shows that, although Asian Americans have made significant inroads into American society, they are still far from being accepted as fully American as whites and treated as foreigners, and that they must to continue fight hard against marginalization and discrimination in the US racial hierarchy. Keywords: Asian American, honorary white, model minority, racial hierarchy, ethnic identity In t.J D ia sp or ic C hi n. S tu di es 2 01 3. 05 :1 -1 2. D ow nl oa de d fro m w w w .w or ld sc ie nt ifi c.c om by S H A N D O N G U N IV ER SI TY o n 09 /1 6/ 13 . F or p er so na l u se o nl y. 周敏·“亚裔人”、“黄种人”、“名誉白人”?  3 2nd Reading “亚裔人”、“黄种人”、“名誉白人”? 亚裔族群在美国种族分层制度中的社会定位和身份认同* 周敏** 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社会学系、亚美研究学系 我不是白人,也从来没想过要做白人。我的皮肤不是白的,祖 先也不是白人。我的皮肤是黄的,祖祖辈辈的先人也是黄种人。但 是像许多在美国土生土长的亚裔美国人一样,我感到自己被莫名其 妙地赋予了一种新的族裔身份。大家都认为你是白人。这样一来, 我好像在白人中间变成了“名誉白人”,而在亚裔人中间却变成了 “香蕉”。人们甚至认为我已经从一个圈外人变成了圈内人,融入了 美国主流社会的核心。也就是说,我的内心已经白化了。 刘柏川《偶然生为亚裔人》 1 亚裔美国人真的已经变成白人了吗?大多数美国政客会对此问题予以肯定的 答案,因为亚裔美国人中的大多数族群(包括华裔在内)已经被列入以欧(洲) 裔美国人为主的白人族群之内,不能享受联邦和地方政府对弱势少数族裔群体, 如非(洲)裔黑人、拉美裔人、土著印第安人,以及东南亚难民的立法保护。然 而,把亚裔美国人归类于白人是基于一个错误的前提,过于武断草率、甚至可以 被视为对亚裔人的一种歧视。作为一个族群,尽管亚裔在社会经济方面的成就如 教育、职业和收入等方面的平均水平已经与白人不相伯仲,甚至己经超越了白人, 并且大部分都住在白人区,有些还与白人通婚,但他们在美国社会中仍保留着自 己独特的文化认同和族裔特性(ethnicity),仍被白人和其他少数族裔另眼相看。 由此看来,争论的焦点在于如何定义亚裔美国人和白人。“亚裔美国人” (Asian American)一词是由已故日裔历史学家市冈祐次(Yuji Ichioka)先生在 1960年代末风起云涌的非裔黑人和其他少数族裔倡导的平权运动中首创的。这个 族裔身份认同标志(ethnic / racial identity)的提出,是为了要否定西方人强加于 * 参见Min Zhou, “Are Asian Americans Becoming White?” Context 3(1) (2004): 29–37。 ** 周敏博士,女,现任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社会学系和亚美研究学系教授、王文祥夫妇基金美中关系与传 媒讲座教授、美国社会学学会国际移民会长。她的研究兴趣包括:国际移民、美国族群与族裔关系、美 国亚裔社会、新移民与移民后裔等。电邮地址为 mzhou@soc.ucla.edu。 1 Eric Liu, The Accidental Asian: Notes of a Native Speaker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98). In t.J D ia sp or ic C hi n. S tu di es 2 01 3. 05 :1 -1 2. D ow nl oa de d fro m w w w .w or ld sc ie nt ifi c.c om by S H A N D O N G U N IV ER SI TY o n 09 /1 6/ 13 . F or p er so na l u se o nl y. 4  华人研究国际学报·第五卷  第一期 亚裔、并带轻蔑含意的“东方佬”(Oriental)的提法。如今,亚裔美国人是一 个涵义很广的概念,包括所有源自巴基斯坦以东的亚洲国家和民族的美国公民和 移民。尽管这个概念已经被美国人包括亚裔人所广泛采纳,但是大部分亚裔美国 人,尤其是第一代的移民仍然对此有所保留。这就反映出亚裔美国人对自己既是 美国人,又是亚洲人的双重身份的认同感到既骄傲又困惑的矛盾心态。例如,到 底应该是“亚裔”美国人还是“华裔”美国人?或是“日(本)裔”美国人?  “越(南)裔”美国人? 同样,“白人”其实也是一个武断的概念,因为其社会特权的内涵要深远于 族裔身份的内涵。在美国,原先被排斥在白人族群之外、并被白人蔑视为“白皮 黑人”的爱尔兰人、意大利人和犹太人,在二次大战后由于其社会经济地位的上 升而被纳入了白人的行列,并被同化成了白人。毫无疑问,许多有色人种的少数 族裔群体成员向往以白人为主的主流社会,并向白人看齐,以白化作为同化成功 的重要标志。但是,对一些少数族群、尤其是历史上曾沦为白人奴隶的非裔黑人 来说,变成“白人”就意味着背叛自己的族群,丧失自己的族裔特性,而屈服于 自己的压迫者。因此,20世纪60年代平权运动以来的少数族裔群体自身提出的族 裔身份认同标志[如“亚裔美国人”、“非裔美国人”(African American)、“拉美 裔美国人”(Latino American)等],包容性很强且带有浓烈的政治色彩,是各个 族裔群体的政治组织都极力主张维护和推崇的。不过,这种族裔身份标志一旦形 成抗拒白人社会的文化力量,也有可能负面地影响群体成员融入主流社会的意愿 并阻碍其上向社会流动(upward social mobility)的进程。 亚裔美国人族群内部的多元化 在非公开的场合,具有亚裔血统的美国人几乎没有人会自觉地认同于“亚裔 人”(Asian)或亚裔美国人。他们往往把自己的族裔身份认同标志与具体的来 源国或祖先民族联系在一起,如中国(或华族)、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或 越南等等。例如,我在圣地亚哥所作的一项越裔青少年的研究时发现,样本中有 53% 称自己为“越南人”,32% 称自己为“越裔美国人”,而仅有14% 称自己为 “亚裔美国人”。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当中大约有60% 的人认为自己所选择或所 认同的族裔身份标志非常重要。 有些亚裔美国人的祖先移民美国的历史比许多东欧或南欧裔白人还要久远, 但美国亚裔人口直到1970年以后才开始明显增加,从1970年的154万增加到2010年 的1,700多万,占美国总人口的 6%。1970年以前,亚裔美国人主要是由日本人、 In t.J D ia sp or ic C hi n. S tu di es 2 01 3. 05 :1 -1 2. D ow nl oa de d fro m w w w .w or ld sc ie nt ifi c.c om by S H A N D O N G U N IV ER SI TY o n 09 /1 6/ 13 . F or p er so na l u se o nl y. 周敏·“亚裔人”、“黄种人”、“名誉白人”?  5 2nd Reading 中国人和菲律宾人组成。如今,华裔和菲(律宾)裔的美国人是其中最大的两个 群体(分别为400多万和300多万),其次为印度、韩国、越南和日本(人数均过 百万)以及其他的20多个亚洲来源国的群体。一些新出现的亚裔群体(如来自柬 埔寨、老挝、泰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等的新移民群体)在1980年 后才正式出现在官方的统计数字,他们在2000年的人数加起来大约有200多万。 美国亚裔人口近40年来增长了10多倍,主要原因是1965年国会通过的《移 民法修正案》,又称《哈特-切勒法案》(the Hart-Cellar Act)。该法案废除了根 据移民来源国所设立的定量配额制度,结果掀起了汹涌澎湃的国际移民潮。另一 原因是由于越战结束后出现东南亚难民潮,致使美国安顿了200多万的东南亚难 民。现在,大约三分之二的亚裔人口是在国外出生的第一代移民;约四分之一是 在美国出生、但其母亲是在国外出生的第二代;只有10%左右是在美国出生而父 母也是在美国出生的第三代。唯一的例外是日裔美国人,他们已经进入第四、五 代了,目前在美国出生的日裔老年人占相当大的比例。 早年的亚裔或欧裔移民大多是来自农村的低技能劳工,大多是暂居者 (sojourner),目的是来美国淘金挣钱,然后返国还乡。与早期移民不同的是,当 代亚裔移民各有不同的社会和经济背景。例如,原籍中国大陆、台湾、印度和菲 律宾等的美国人在科技人员、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师、医生、护士及其他的专业技术人才中占有 很高的比例。而原籍越南、柬埔寨、老挝等的美国人,则大多数是以难民身份到 美国的低文化和低技能的蓝领工人或农民。当代亚裔移民到美国的原因也不尽相 同。例如,有的为了家庭团聚,有的为了来美投资或寻求专业对口和高薪的白领 工作,还有的是为了逃避战争、政治或宗教迫害、贫困等等的国际难民。因此, 移民在美国定居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教育水平高和中产阶级出身的移民的就业机 会相对较好,大多能较快打入美国主流经济的职场,获得收入较为丰裕和稳定的 专业技术工作,并在舒适的以白人为主的中产阶级郊区安下家来;而低教育、低 技能的移民或难民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差,大多只能干些低收入、劳动强度大的苦 差,并被迫挤在中心城市里的贫民区。 亚裔美国人往往喜欢在大都市定居,主要集中在西部沿海城市。加利福尼亚 州(California)集中了全美35% 以上的亚裔人口。 2   但是近年来一些历史上较少 亚裔移民涉足的州属,如德克萨斯(Texas)、明尼苏达(Minnesota)和威斯康辛 (Wisconsin)等,也已经快速成为亚裔移民定居的首选地点。在一些主要的大城 市中,传统的和新生的少数族裔移民聚居区,例如唐人街、小东京、马尼拉城、 2 仅加州一个州就集中了全美将近40% 的华裔人口。 In t.J D ia sp or ic C hi n. S tu di es 2 01 3. 05 :1 -1 2. D ow nl oa de d fro m w w w .w or ld sc ie nt ifi c.c om by S H A N D O N G U N IV ER SI TY o n 09 /1 6/ 13 . F or p er so na l u se o nl y. 6  华人研究国际学报·第五卷  第一期 韩国城、小金边、泰国城等,为刚到岸的同族新移民提供了社会经济和精神文化 等多方面的帮助,为他们解决了由于语言文化障碍而引起的各种生活困难。这些 移民社区中有些是历史悠久的,也有些是近二、三十年才出现的。与之相反,来 自中产阶级的高技能移民大多不需要移民社区的帮助,他们刚到美国就能直接在 城郊定居,住进白人中产阶级的社区。如今,一半以上的原籍亚洲的移民居住在 中产阶级的郊区,或居住在城郊新生成的移民聚居郊区(ethnoburb)。 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抵美时间的先后、收入的高低、居住区的社会地位 等因素,对族裔认同感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例如,生长在美国的亚裔往往比 新移民更倾向于认同为亚裔美国人。而新移民大多忙于安家立业,鲜有时间去思 考他们究竟是亚洲人还是亚裔美国人以及他们是不是等同于白人的亚裔美国人等 问题。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语言/方言、宗教、饮食和风俗习惯等明显不同。 不少新移民还会把各自的历史宿怨,如日本在韩国和台湾的殖民统治、日本侵占 中国以及中越、中日、中菲(律宾)之间的领土争端等等,也带到美国。 以中产阶级出身的白领阶层人士为主的移民群体(如台湾人、印度人、菲律 宾人)或以小业主为主的移民群体(如韩国人和华人),与低文化、低技能的越 南人、柬埔寨人和老挝苗族人(Hmong)等难民群体所考虑的人生问题和生活 追求有很大的不同。此外,居住方式和地点也影响移民的世界观、生活观和族裔 身份意识。例如,居住在亚裔人高度集中的旧金山(又称三藩市)或洛杉矶市的 亚裔人,比居住在以拉美裔人为主的迈阿密市(Miami)或以白人为主的明尼亚 波利斯市(Minneapolis)的亚裔人更能接受和推动族裔身份认同,族群的自我意 识更强。一个政客有可能在迈阿密市把亚裔蔑称为“东方佬”而不受指责,但如 果他在旧金山或洛杉矶用同样的字眼,就十分有可能会惹起亚裔群体的共同抗议 甚至更大的麻烦。由亚裔群体内部的社会经济背景的多元化和居住模式的分散性 所造成的不同的观点和认知,形成了打造泛亚裔(pan-Asian)美国人政治联盟的 障碍。因此,泛亚裔身份认同感(pan-Asian ethnicity)基本上是在美国土生土长 的、已经取得中产阶级地位的亚裔美国人的政治意识,而不是普通亚裔新移民的 政治意识。 3   普通亚裔移民更关注的是他们来自哪个国家或民族,他们自身的生 存和温饱问题,以及他们祖籍国和家乡的政经发展状况。许多第一代移民由于终 日忙于生计而漠视美国政治。 3 David Lopez and Yen Espiritu, “Panethnic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Ethnic and Racial Studies 13(2) (1990): 198–224. In t.J D ia sp or ic C hi n. S tu di es 2 01 3. 05 :1 -1 2. D ow nl oa de d fro m w w w .w or ld sc ie nt ifi c.c om by S H A N D O N G U N IV ER SI TY o n 09 /1 6/ 13 . F or p er so na l u se o nl y. 周敏·“亚裔人”、“黄种人”、“名誉白人”?  7 2nd Reading “模范少数族裔”的背后 “模范少数族裔”(model minority)是美国大众媒体吹捧亚裔美国人而树立 的一个新的刻板形象。这种形象成形于1960年代中期,当时正值弱势少数民族的 民权运动和少数族裔政治觉醒运动兴起的高峰,在源自亚洲的移民潮和难民潮涌 来之前。1966年,美国主流媒体发表了两篇颇有影响的文章:一篇是《纽约时报 周末杂志》(New York Times Magazine)的文章,题为“成功的 故事 滥竽充数故事班主任管理故事5分钟二年级语文看图讲故事传统美德小故事50字120个国学经典故事ppt :日裔美国 人的风格”(Success Story, Japanese-American Style); 4 另一篇是《美国新闻和世 界报道》(U.S. News and World Report)杂志评论员文章,题为“一个少数族裔在 美国的成功之路”(Success of One Minority Group in U.S.)。 5 这两篇文章及后来 一系列陆续发表的相关文章,标志着大众媒体对亚裔移民及其后代的看法和描述 开始发生根本的转变。这两篇文章高度赞扬了日裔和华裔美国人“完全通过自己 的努力而不需外来救济”,百折不挠,战胜种种艰难困苦和种族歧视而取得巨大 成功的精神和行动,这些是美国土生土长的白人都无法相比的。文章把亚裔人在 美国主流社会所取得的教育和经济方面的巨大成功归结为个人努力和族群文化, 如刻苦耐劳、家庭团结、严于克己、推迟享受、避免冲突、远离救济等的价值观 念和行为准则。 1966年以后,尽管随着移民潮和难民潮而不断涌现新的亚裔群体(其中包括 一些社会经济地位很低的东南亚难民群体),“模范少数族裔”的形象始终没有多 大改变。从2010年美国的人口普查的统计数字来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亚裔美国人继续保持着在 教育和家庭收入等方面相等于甚至优于白人族群的杰出成就。例如,亚裔家庭在  2009年的平均中位收入为78,000美元,高于所有的族裔群体,包括白人家庭 (70,000美元)。而他们的贫困率仅为11%,是所有少数族裔群体中最低的。约 有一半的亚裔成年人(25岁以上)具有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比全美成年人的平 均水平高出20多个百分点。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亚裔青少年,无论是移民来的医 生或科技工程人员的孩子,或是极为穷困、教育低下的难民家庭的子女,都一次 又一次地在高中毕业时夺魁,一次又一次地在学术竞赛中获奖,在各大学名校录 取的新生中占有极高的比例。例如,只占美国人口4%的亚裔族群,其青年学生在 顶尖的私立名校中,如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等却占了20%以 上的新生比例,在著名的公立大学,如洛杉矶加州大学和伯克莱加州大学等占了将 4 作者是威廉·皮特森(William Petersen)。William Petersen, “Success Story, Japanese-American Styl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1966. 5 “Success of One Minority Group in U.S.,” 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1966. In t.J D ia sp or ic C hi n. S tu di es 2 01 3. 05 :1 -1 2. D ow nl oa de d fro m w w w .w or ld sc ie nt ifi c.c om by S H A N D O N G U N IV ER SI TY o n 09 /1 6/ 13 . F or p er so na l u se o nl y. 8  华人研究国际学报·第五卷  第一期 近40%的新生比例。尽管有些亚裔群体,如柬埔寨、老挝苗族等群体在总体上落 后于其他东亚和南亚的群体,但他们的子女仍显示出比较明显的向上趋势。主流 媒体因而把亚裔美国人喻为“新犹太人”。正如曾深受美国社会歧视的犹太移民 的后代,如今亚裔移民的后代也正以其优越的教育成就沿着社会阶梯迅速向上。 从本质上看,“模范少数族裔”也好,“名誉白人”也好,都不是一个可喜 可贺的正面形象。更确切地说,它是强加于亚裔美国人的一个新的刻板形象。 它所隐藏的、不易被发现的严重负面后果之一就是为美国社会的自由、平等、公 正以及没有种族主义的市场等虚言提供有力依据。也就是说,亚裔族群在历史上 曾受过歧视和排斥,但现在能够获得成功,证明美国社会结构和制度是没有问题 的,也由此证明某些少数族裔群体的整体滞后是因为他们自己个人和族群本身的 文化落后、不愿吃苦或懒惰的结果。把某个少数族群吹捧为“模范少数族裔”, 就等于公开批评和怪罪其他弱势少数族群。这样一来,既可以维护现存社会制度 对少数族裔的不公,又可以挑起不同的少数族裔群体之间的竞争,从而达到阻止 弱势少数族群争取社会平等的斗争和政治运动。同时,也还会挑起亚裔人和白人 之间的对立。 此外,亚裔美国人表面看来好像与其他早期的欧裔移民的后代一样,逐渐 成为白人族群的一员,但“模范少数族裔”和“名誉白人”的形象其实表示出亚 裔人和白人并非同类。把亚裔人置于白人之上,实际上在公众的心目中已经把他 们和白人或其他非白人的少数族裔美国人分离和对立起来。这一刻板形象更隐蔽 的负面后果是提高了美国社会衡量亚裔人的标准,致使亚裔美国人成为有别于非 洲裔族群或拉美裔族群的一个新的“异类”,从而强化了亚裔群体在种族分层制 度的夹心定位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不公,还加强了少数族裔群体内部对社会制度 的盲目满足感。有一次在我教的“种族问题”的课堂上,一位黑人学生问道:  “被捧为‘模范少数族裔’有什么不好?我倒宁愿做模范少数族裔而不愿做遭人 白眼、被人蔑视的落后少数族裔(downtrodden minorities)”。其实道理很简单, 不管是“模范少数族裔”或是“落后少数族裔”,衡量他们的标准都与白人不一 样,他们都被主流社会另眼相看,被排斥于主流社会之外。 此外,“模范少数族裔”的形象无形中造成和强化了亚裔天生就是搞数理 化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才的观念。这种观念不仅导致主流社会对亚裔人的期望仅 仅局限在某些领域如科学界和工程技术界等,为亚裔子女追求其他职业领域造成 严重障碍,还致使亚裔族群和家庭对下一代的期望也局限在那些被主流社会公认 的“适合”亚裔人的领域。譬如,在这种负面影响下,一个华人移民的父亲对他 的儿子不想学工程而想改学英语的意愿会感到难以接受。尽管他的儿子十分喜欢 并擅长于文学创作,父亲仍会理论道:“如果你学工程的话,你会有90%的把握 In t.J D ia sp or ic C hi n. S tu di es 2 01 3. 05 :1 -1 2. D ow nl oa de d fro m w w w .w or ld sc ie nt ifi c.c om by S H A N D O N G U N IV ER SI TY o n 09 /1 6/ 13 . F or p er so na l u se o nl y. 周敏·“亚裔人”、“黄种人”、“名誉白人”?  9 2nd Reading 找到一份工程师的高薪稳定工作。你将来要是拿着文学的文凭能找到这样的工作 吗?你要是当个作家,你有把握养活你自己吗?”这个父亲的观点不无代表性。 实际上,父母对子女职业选择的操心还反映了一种自我强化“模范少数族裔”所 造成的一种不正常心态和行为准则。 把亚裔捧作模范的溢美之词,似乎有实证根据。例如,在教育、职业、家 庭收入等重要社会经济指标的统计数据中,亚裔美国人都要比其他美国人更为出 色。所谓亚裔人的成功故事,与美国社会制度的公平与否似乎关系并不大,而与 移民本身的个人和族群因素关系更大。其实亚裔成功的因素还要从移民背景来分 析。从个人的层面看,有中、上阶层社会经济背景的移民在部分亚洲移民群体如 华裔、印度裔和韩裔等占有极高的比例。他们和他们的子女能够较为容易地在新 的家园中成功重新获得中产阶级的地位。从族群的层面看,中产阶级比例较高的 移民群体不仅人才资源丰富,从祖籍国带来的物质资源也相对丰富,结果有利于 族裔社区的经济建设。族裔社区的发展和强大有利于族裔资源的再生产,并为其 他出身低微、较为贫困的族裔成员提供了主流社会所不能提供的经济和社会资 源,帮助他们较快地迎头赶上。如果没有这些族裔资源,那些被困于社会低层的 少数族裔成员是难以实现上向社会流动的。 是亚裔人、美国人还是白人? 大部分的亚裔移民及其子女似乎都把白人社会看作是主流社会,白人的价值 观和行为标准被视为正常的价值观和行为标准。他们以白人为参照群,努力寻求 改善自身的社会地位,向白人族群而不是向非裔族群或拉丁裔族群看齐。同样, 尽管白人族群内部也有各种不同的群体,政界和学术界却经常以非拉丁裔的白人 作为标准来与其他的族群作比较。正如其他大多数移民一样,亚裔移民也大多相 信“美国梦”(American Dream),并以物质条件来衡量成功。例如,在一次采 访中,一名华人移民对我说:“我的美国梦包含三样东西:一是自己的房子,二 是自己的生意,三是自己的孩子上名牌大学”。在亚裔社区中,不管是有文化、 有技能和有钱的,或者是半文盲、低技能和贫穷的新移民,大多拼命工作,积累 资金,争取早日脱离困境,融入白人中产阶级的主流社会。这样一来,许多亚裔 的子女从小就住在白人社区,他们大部分的朋友都是白人,从小到大只讲英语。 事实上,亚裔是美国移民族群中在语言方面最为同化的一个族群,大部分第二代 的亚裔人几乎无法流利地讲他们父母的母语。1990年代中期在洛杉矶的一项研究 发现,四分之三以上的亚洲移民的子女在家里只讲英语。相比之下,只有四分之 一的墨西哥移民的子女如此。同时,亚裔人与白人之间的通婚较为普遍。最近的 In t.J D ia sp or ic C hi n. S tu di es 2 01 3. 05 :1 -1 2. D ow nl oa de d fro m w w w .w or ld sc ie nt ifi c.c om by S H A N D O N G U N IV ER SI TY o n 09 /1 6/ 13 . F or p er so na l u se o nl y. 10  华人研究国际学报·第五卷  第一期 一项研究发现,四分之一以上的已婚亚裔人有不同种族背景的配偶。在与外族人 通婚的亚裔人中,87% 是与白人通婚。另外,有12% 的亚裔人自称自己是有多族 裔背景的混血儿,相比之下,只有2% 的白人和4% 的黑人自称如此。 尽管在美国出生或在美国长大的亚裔后代的语言文化同化率很高,与白人的 通婚率也很高,但他们却对被冠以“白人”之称不以为然,甚至反感。在他们看 来,白人仍然没有完全接受他们。但在现实生活中,在美国土生土长的亚裔后代 和他们的移民父母长辈一样,却有意无意地把白人与美国人等同起来。例如,我 在新奥尔良越裔社区进行研究时采访了许多来自越南难民家庭的高中生,他们对 是否可能同化变为美国人的问题是这样解释的:“我们是黄种人,人家怎么会把 你当美国人看呢?在人们心目中,所谓美国人就是白人。经常可以听到,某某正 在追一个美国人,你就知道她在追白人。如果她追的是一个黑人的话,别人就会 说她在追黑人”。另一方面,虽然亚裔后代大多以白人作为参照群,向往并追求 白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愿意认同为白人。例如,在我的 关于第二代新移民的课上,一名韩裔学生认为:“白人归白人,干嘛一定要认同 白人才算是成为美国人”。这种对被认同为白人的反感情绪,普遍存在于学历较 高、或修过少数族裔研究学课程、在美国土生土长的亚裔大学生中。亚裔社区中 的政治活跃分子亦如此。但是,大部分的第二代亚裔仍然像他们的父辈一样,继 续争取与白人相等的社会经济地位。例如,大部分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华裔青年, 最终还是在大学里选择工程学、医学、法学等专业化程度高、市场急需的实用学 科。他们相信这些学科的文凭能为他们带来高薪稳定的好职位和中产阶级的生活, 由此增加和白人的社交接触,为白人所接受,最终同化融入主流社会。 在美国,对于弱势少数族裔的低下社会地位所带来的一系列结构障碍、社会 歧视以及其他不利因素,第一代的移民往往比他们的子女更容易看得开,因为移 民美国是他们心甘情愿的选择。而面对这些不利因素,第二代的亚裔比他们的父 辈更为敏感,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在美国生长,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人,美国社会理 应平等地对待他们。面临残酷的现实,他们容易生气,抱怨社会不公。正如一名 华裔妇女根据自己的经验指出:“事实上,尽管你生在美国,只会讲英文,非常 美国化,但是你的外表 —— 杏仁眼,黑直发,黄皮肤 —— 就足以被看作是外国 人。你可以像白人一样谈吐,一样爱好,一样出色,甚至比他们更优秀,但他们 从来就不拿你当白人或美国人”。 这种心态普遍反映出亚裔第二代的困惑和苦恼。他们对种族歧视十分反感, 不甘被认作是移民或外国人。华裔第二代的经历和感受较他们父辈更强烈,他们 向白人靠拢是因为白人是美国主流社会的核心。他们向往融入主流社会,成为不 被另眼相看的美国人。经历与现实处境使他们明白,能说地道的英语,基本接受 In t.J D ia sp or ic C hi n. S tu di es 2 01 3. 05 :1 -1 2. D ow nl oa de d fro m w w w .w or ld sc ie nt ifi c.c om by S H A N D O N G U N IV ER SI TY o n 09 /1 6/ 13 . F or p er so na l u se o nl y. 周敏·“亚裔人”、“黄种人”、“名誉白人”?  11 2nd Reading 主流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与白人交友甚至通婚等等,也许在个人层面 上可以减低这种“异类感”,但对于整体的亚裔群体则影响甚小。无论亚裔如何 成功或同化,“外国人”的影子仍随时随地可见。例如,在美国能源部举行的一 次亚裔传统纪念月(每年的五月份)纪念活动中,美国国会众议员吴仙标(Shien Biau Woo)应邀去能源部演讲致辞,但他和亚裔助手却被拦住不让进入能源部大 楼,即使出示了国会证件也无济于事。看守的警卫不断询问他们的国籍和来自哪 个国家,并说这是能源部的正常程序,国会证件不能算作有效证明文件。然而第 二天,一个意大利后裔的国会议员则可以凭着国会证件通行无阻地进入该大楼。 在美国,这种例子绝非偶然。这说明美国社会仍然普遍地把亚裔看作是外国人。 结束语 “名誉白人”也好,“模范少数族裔”也好,其实不外是“永久的外国人” 的翻版而已。 6 如今,全球化和亚洲的崛起以及亚洲各国与美国之间的密切联系, 加上不断高涨的国际移民潮,致使美国社会把所有亚裔美国人看成是移民过来的 外国人。历史上许多诸如“黄祸”、“异类”、“傅满州”(Fu Man Chu)等的 偏见和刻板形象仍然充斥于现代美国社会。发生在1980年代、广为人知的陈文森 (Vincent Chin)无辜被杀的种族仇恨事件就是其中一例。陈文森是一个土生土 长的华裔美国人,他在婚前告别单身酒会中被两个失业的白人汽车工人误认是日 本人而发泄不满并乱棍打死,而两个杀人犯却被判无罪释放。还有1990年代中期 发生的李文和一案。李文和(Wen Ho Lee)是出生于台湾的美国人,前美国洛斯 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的核物理学家。联邦调查 局一口咬定他是中国政府的间谍,被无辜关押278天,最后因间谍罪不成立才被释 放。还有1996年的总统竞选筹款的“献金”丑闻,有人暗示亚裔美国人从外国为克 林顿的竞选弄到捐款。此外在2001年,阿波克罗比和费奇(Abercrombie & Fitch) 的 T 恤上印有带种族歧视和丑化亚裔的漫画形象,画面上的人物吊着歪斜的小眼 睛,带着厚重的眼镜,操着一口浓重口音的英语。这些例子数不胜数。虽然亚裔 美国人在社会上所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但他们离主流社会结构的核心还有一大 段距离。例如,最近的联邦政府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美法律界的各级法官、执业 律师和其他法学专业人员中,5.7%是亚裔(4.4%是非裔黑人,2.9%是拉美裔), 而在联邦级的中高级法院的法官中,亚裔占不到百分之一(0.7%)。相比之下, 6 Mia Tuan, Forever Foreigners or Honorary Whites? The Asian Ethnic Experience Today (New Brunswick: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1999). In t.J D ia sp or ic C hi n. S tu di es 2 01 3. 05 :1 -1 2. D ow nl oa de d fro m w w w .w or ld sc ie nt ifi c.c om by S H A N D O N G U N IV ER SI TY o n 09 /1 6/ 13 . F or p er so na l u se o nl y. 12  华人研究国际学报·第五卷  第一期 非裔黑人占10.7%,拉美裔占6.5%。可见,亚裔族群在美国种族分层制度中的社会 定位仍然处于边缘化状态。 有意思的是,一些具有矛盾心理而又想被白人社会接受的亚裔年青一代,被迫 公开打起“(泛)亚裔美国人”[ (Pan) Asian American] 的旗号,联合各个不同来源 国的族群,组织起来进行政治反击。这些行动增强了他们的亚裔种族意识。因此, 对于他们来说,是否要成为白人好像已经无关紧要了。但实际上这些土生土长的亚 裔美国人仍然有意无意地不断强调和证明他们是十足的、忠心耿耿的美国人。总 而言之,目前亚裔族群在美国种族分层制度中仍处于边缘位置,他们如要完全地 融入主流而成为脱离少数族裔身份的、地地道道的美国人还须进行不懈的抗争。 In t.J D ia sp or ic C hi n. S tu di es 2 01 3. 05 :1 -1 2. D ow nl oa de d fro m w w w .w or ld sc ie nt ifi c.c om by S H A N D O N G U N IV ER SI TY o n 09 /1 6/ 13 . F or p er so na l u se o nl y.
本文档为【亚裔族群在美国种族分层制度中的社会定位和身份认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8204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640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2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9-22
浏览量: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