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葛逻禄研究概述_马晓娟

葛逻禄研究概述_马晓娟

举报
开通vip

葛逻禄研究概述_马晓娟 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 葛逻禄研究概述 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 马晓娟 葛逻禄作为一古代部族,其名称在汉文文献中有不同的记载,如歌逻禄、哥逻禄、葛逻禄、 割禄、割鹿等,蒙古元朝时期,汉文文献中多记为哈剌鲁、合儿鲁、哈儿鲁、匣剌鲁、柯耳鲁、 哈鲁、哈剌奴、罕禄鲁等。本文所述的葛逻禄系指蒙元之前的葛逻禄部族。 从公元 7 世纪始此部族以“三姓葛逻禄”之名活跃于西域历史舞台,至元朝灭...

葛逻禄研究概述_马晓娟
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 葛逻禄研究概述 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 马晓娟 葛逻禄作为一古代部族,其名称在汉文文献中有不同的记载,如歌逻禄、哥逻禄、葛逻禄、 割禄、割鹿等,蒙古元朝时期,汉文文献中多记为哈剌鲁、合儿鲁、哈儿鲁、匣剌鲁、柯耳鲁、 哈鲁、哈剌奴、罕禄鲁等。本文所述的葛逻禄系指蒙元之前的葛逻禄部族。 从公元 7 世纪始此部族以“三姓葛逻禄”之名活跃于西域历史舞台,至元朝灭亡后逐渐不 见于汉文史料记载当中。公元 7 至 10 世纪相关葛逻禄的史料除了汉文史料、碑铭资料外,还有 部分穆斯林史料可资利用。公元 10 世纪至 13 世纪初,汉地正处于宋、辽、夏、金的分裂时期, 汉文史籍中关于西域各部族的记载非常有限。值得提及的是撰于 10 世纪末北宋太宗时期的 《西 天路竟》① 及王延德出使高昌后所撰的 《西州使程记》② 中存有“割禄”、“割鹿国”的记载。此 一阶段的西域中亚地区相继受喀喇汗王朝和西辽王朝统治,相关的穆斯林史料相对丰富一些。受 限于葛逻禄相关史料的匮乏,国内外学者中关于葛逻禄的专门研究并不多见。但在关涉天山地区 诸突厥语部族如突厥、回纥 /回鹘以及喀喇汗王朝等问题的探讨时,不可避免地要论及葛逻禄。 由此,笔者拟就学界有关蒙古元朝之前葛逻禄的研究做一论述。 一、关于葛逻禄的部族构成及起源地问题 关于葛逻禄的部族构成及起源地,《新唐书·葛逻禄传》记载:“葛逻禄本突厥诸族,在北 庭西北、金山之西,跨仆固振水,包多怛岭,与车鼻部接。有三族,一谋落,或为谋剌;二炽 俟,或为婆匐;三踏实力。”张云认为葛逻禄部发祥地及活动中心在今新疆阿尔泰山以西,准噶 尔盆地北部地区。③ 蒋其祥、周锡娟认为葛逻禄是部落联盟成员共同使用的名称,由三个部落 (族)组成。三部原居于阿尔泰山以西,即东起乌伦古河,西至阿拉湖以东以北一带。④ 日本学者内田吟风则提出,早在 “葛逻禄”这一名称出现在汉文史书之前, 《隋书·铁勒 传》就已经有了相关记载,他认为早在隋代中原地区就已经知道了构成葛逻禄三姓中的 Bulāq ·321· ① ② ③ ④ 黄盛璋:《敦煌写本〈西天路竟〉历史地理研究》,《历史地理》1981 年 11 月创刊号。 钱伯泉:《〈王延德历叙使高昌行程所见〉的笺证和研究》,《西域研究》2010 年第 4 期。 张云:《葛逻禄早期历史初探》,《新疆历史研究》1987 年第 2 期。 蒋其祥,周锡娟:《九至十三世纪初突厥各部的分布与变迁》,《新疆社会科学》1983 年第 4 期。 (葛逻禄之一姓,唐书写作谋落)与 Cˇigil (葛逻禄之一姓,唐书写作炽俟)游牧于哈密以西、焉 耆以北的天山北麓了。① 薛宗正先生亦有类似论述。他认为 《北史·铁勒传》中的 “薄落”即 谋落的古译,突厥儒尼碑文中作 Bulāq。“职乙”即炽俟的古译,二者读音全同,“达契”则乃 “踏实力”的急读,他由此推断,葛逻禄主体部落的发祥地本在天山北麓———焉耆的白山 (即焉 耆北段天山) ,后来才逐渐东徙至金山 (阿尔泰山)一带。② 华涛认为,尽管内田氏的文章中谈到 《隋书·铁勒传》记载了铁勒诸部中有后来的葛逻禄 三姓之一的职乙,但并未提及 “葛逻禄”这个名字。因此关于葛逻禄部落联盟的构成问题,不 能认为已经解决。③ 薛氏文章中亦未提供明确的说明 “葛逻禄”构成的信息。 “歌逻禄”一词最早见于 《旧唐书·西突厥传》:“时统叶护自负强盛,无恩于国,部众咸 怨,歌逻禄种多叛之。”北宋时期成书的《新唐书·葛逻禄传》提及葛逻禄由三姓组成,但这段 记载并不能说明“葛逻禄”与三姓之间的关系。如果是以 “葛逻禄”统称这三姓,那么具体开 始于何时?又缘何以 “葛逻禄”作为此三姓的统称?张云认为: “唐高宗永徽 (650 ~ 655)以 前,葛逻禄常常作为许多独立的小部落出现,史籍均称之为‘突厥葛逻禄’或 ‘葛逻禄’,其君 长也在前冠以‘葛逻禄’字样,所谓‘以部名为姓氏’,这反映了葛逻禄社会形态尚处于较低级 层次,即部落组织阶段,其酋长是一部分葛逻禄部众的小首领,比如贞观二十三年投降唐朝的葛 逻禄泥熟利发即是。经过唐高宗永徽及显庆 (656 ~ 660)年间设立葛逻禄府州、安置其归降部 众以后,葛逻禄有了三个较大的部落组织,并由此结成部落联盟。于是,原来的名称成为联盟首 领的代名,同时又出现谋落、炽俟、踏实力三个相对独立的部落酋长的名称。”④ 薛宗正提到: “此三部始合用葛逻禄共名,其时大约已是 6 世纪末,亦即我国历史上的隋朝了。”但薛氏未给 出任何依据。李树辉对葛逻禄部落联盟的构成做了有益的探讨,认为三姓中谋落是样磨部族中的 一个部落;炽俟中的婆匐 (jabaqu)部落为其核心部落;“踏实力”为 toχslar 或 toχslq 的译音 等等,⑤ 可惜其文亦未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葛逻禄”这一部族名称与三姓之间的关系。 在此有必要提及关于“葛逻禄”这一名称在汉文史料中不同写法的问题。匈牙利学者艾塞 迪 (Ildikó Ecsedy)指出,“歌逻禄”这样的写法一般都是用指 7 世纪时期的史实,不论是部落 名称还是首领的名称,而“葛逻禄”的写法则是指 8 世纪的史事。⑥ 荣新江认为这种看法是很有 见地的,并进一步指出,原始材料中“哥逻禄”、“歌逻禄”亦或 “葛逻禄”的不同写法,可在 现存文献中看出其不同的时代属性。⑦ 此外,通过对新出吐鲁番汉文和粟特文文书的发现和研 究,荣氏认为在汉人和哥逻禄部落之间担任翻译的人员应当是粟特人,而新出粟特语文书中正好 保存了哥逻禄的粟特文写法 xr’r’wγ。无疑给我们的 “旧解”———不论 “哥逻禄”还是 “歌逻 ·421· 《西域研究》2013 年第 2 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日〕内田吟风著;陈俊谋译:《初期葛逻禄族史之研究》,《民族译丛》1981 年第 6 期。 薛宗正:《葛逻禄的崛起及其西迁》,《新疆大学学报》1991 年第 2 期。 华涛:《西域历史研究 (八至十世纪)》,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年,第 25 页,注释 14。 张云:《葛逻禄早期历史初探》,《新疆历史研究》1987 年第 2 期。 李树辉:《葛逻禄新论》,贾应逸,霍旭初主编:《龟兹学研究》(第一辑) ,新疆大学出版社,2009 年。 I. Ecsedy,A Contribution to the History of Karluks in the Tang Period,pp. 24-25,转引自荣新江:《新出土吐鲁番 文书所见唐龙朔年间哥逻禄部落破散问题》,沈卫荣主编: 《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科学出版社,2007 年,第 39 页。 荣新江:《新出土吐鲁番文书所见唐龙朔年间哥逻禄部落破散问题》,沈卫荣主编:《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 刊》,科学出版社,2007 年,第 39 页。 禄”都是同一个铁勒—突厥词汇 qarluq的音译,① 提出了“新识”。 二、突厥汗国时代的葛逻禄 突厥汗国时代的葛逻禄部辗转于东、西突厥之间,视东西突厥盛衰而叛附无常。因此,有学 者认为,葛逻禄部的归附或反叛,是衡量东、西突厥势力消长的一个标志。② 内田氏的文章从葛逻禄最早出现在汉文史籍的事件谈起,按其历史发展的时间脉络探讨了葛 逻禄与东、西突厥之间的关系转变。其中,对于葛逻禄归属薛延陀毗伽可汗夷男一事,认为史料 中并无明显记载,故只能是推测。作者根据葛逻禄在东、西突厥之间投附的转变,分析论证了葛 逻禄部众内部的分化以及驻地的变迁。 张云认为,就葛逻禄部早期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其与其他各部落民族一样,经济上以游牧生 活为主,逐水草迁徙,带有畜牧业生产所固有的流动性和分散性,其社会尚处于部落联盟状态, 起初作为西突厥汗国的若干部落,贞观元年以后分离出来,独自发展,中有谋落、炽俟、踏实力 三姓。对东、西突厥时而臣属、时而脱离,表现出较大的灵活性。③ 薛宗正基于对东、西突厥争战时期的历史考察,深入探析了葛逻禄部族的崛起以及由于受 东、西突厥力量消长的影响而引起的部族内部的分化整合情势。葛逻禄部由起先的东、西两支, 于后突厥默啜政权溃灭后复分为南、北两支。西支葛逻禄一直留于西域故地,为西突厥汗国臣 民,是葛逻禄主体部落。其又分为偏东和偏西两小支。偏东者主要游牧于金山南至北庭北一带, 与之毗邻的还有姑苏、处月、处密等,号称西突厥东偏五部。先后隶属于西突厥叶护阿史那步真 与阿史那贺鲁。其偏西部落则与突骑施等游牧于伊丽水、碎叶川之间。至阿史那贺鲁称汗,徙牙 千泉,这两支大部分合流于伊丽水西。仍留偏东者人数已不多。④ 近年来荣新江先生根据最新征集的吐鲁番出土文书 《唐龙朔二年、三年 (662 ~ 663 年)西 州都督府案卷为安稽哥逻禄部落事》,为我们揭示了一段关于葛逻禄部族的重要史实,不仅充实 了关于葛逻禄部族的历史记载,也进一步澄清了哥逻禄部与燕然都督府的关系及地理位置上的一 些问题,加深了我们对当时西域复杂的民族关系形势的理解。⑤ 三、8 世纪中期至 9 世纪中期的葛逻禄 学界关于这一时段葛逻禄的研究,主要围绕葛逻禄的西迁及其与唐、回纥 (回鹘)、吐蕃和 大食之间关系的转变等问题展开讨论。 首先,葛逻禄西迁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西迁时间及建立葛逻禄汗国两方面。华涛研究证实 了葛逻禄主体在唐至德 (756 ~ 758)后西移至西部天山地区,他认为 8 世纪 70 年代葛逻禄肯定 已经成为西部天山的主要势力,并且与西边的穆斯林邻居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他通过穆斯林史料 ·521· 葛逻禄研究概述 ① ② ③ ④ ⑤ 此词见于突厥文《毗伽可汗碑》和《阙特勤碑》。 余太山主编:《西域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 年,第 145 页。 张云:《葛逻禄早期历史初探》,《新疆历史研究》1987 年第 2 期。 薛宗正:《葛逻禄的崛起及其西迁》,《新疆大学学报》1991 年第 2 期。 荣新江:《新出土吐鲁番文书所见唐龙朔年间哥逻禄部落破散问题》,第 39 页。 与汉文史料的相互比对,论证出至迟在 8 世纪 90 年代葛逻禄已经进入了拔汗那。① 高永久亦认 同葛逻禄西迁的时间在唐至德年间。② 而张云则认为葛逻禄之西移当在至德以前。薛宗正虽未言 及葛逻禄西迁的具体时间,但通过对至迟于公元 840 年葛逻禄三分支由分到合的论证,推论出葛 逻禄西迁中亚后,建立起了强大的葛逻禄国,③ 并提出葛逻禄国的领疆以七河流域为中心,西面 一直延伸到费尔干那盆地,认为至迟于 9 世纪拔汗那也已并入其版图,而与大食、吐蕃接界。④ 关于“葛逻禄国”,高永久也认为迁徙到中亚的葛逻禄人从 756 年起在七河地区迅速发展,并建 起了一个庞大的国家。美国学者路克·关顿在其 《突厥以后、蒙古以前———过渡时期的中亚诸 汗国》⑤“草原帝国史”一章中专设一节,名为 “突厥的伊斯兰化:葛逻禄与哈剌汗王国”,其 中谈到鄂尔浑汗国崩溃后,葛逻禄成了西部草原上一支最强大的部落。他认为和黠戛斯人一样, 葛逻禄人并不奢望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也不再期望东归。 关于葛逻禄与唐朝、回纥、吐蕃、大食之间关系的探讨。高永久研究了 7 ~ 9 世纪末北庭地 区葛逻禄与回纥间的关系。他认为 840 年之前的这个阶段中,回鹘从建国到强盛,葛逻禄从弱小 到强大,并最终迁往中亚。二者的关系从友好到敌视,从互助到互争。⑥ 薛宗正从唐朝安史之乱 后西域的政治格局———即呈现为吐蕃、回鹘、葛逻禄三方角逐谈起,认为葛逻禄实乃西域地区最 后一个附蕃的西域异姓突厥政权。这种类似羁縻政权的性质一直延续到吐蕃势力全面退出西域以 后。华涛利用穆斯林文献探析了葛逻禄与大食之间的关系转变,认为自怛罗斯之战后,大食与葛 逻禄关系一度相当不错,至剌菲厄 (Rafi’b. Laith)反叛阿巴斯王朝哈里发时期,葛逻禄叶护已 经公开宣布自己与阿拉伯敌对了。直到 816 年法道勒·本·萨哈勒大败葛逻禄、迫使葛逻禄北 逃,使其势力暂时退出西部天山地区,839 年之前葛逻禄已再次回归西部天山地区。⑦ 四、回鹘西迁前后的葛逻禄 关于回鹘西迁地的讨论,势必要从葛逻禄所在地谈起。学界主要依据汉文的史料研究回鹘西 迁地,以此展开对“葛逻禄”所在地的讨论,有如下几种观点: 1. 认为西奔葛逻禄的回鹘的确到了中亚七河地区。诸如曾问吾⑧、魏良弢⑨以及 《维吾尔族 ·621· 《西域研究》2013 年第 2 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华涛,陈得芝:《八至十世纪西部天山地区的葛逻禄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编《十世纪前的丝绸之路和东西文化交流———沙漠路线考察乌鲁木齐国际讨论会 (1990 年 8 月 19 ~ 21 日)》 Land Routes of the Silk Roads and the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the East and West Before the 10th Century,新世 界出版社,1996 年。 高永久:《关于葛逻禄与回鹘的关系问题》,《西北民族研究》1994 年第 2 期。 薛宗正:《葛逻禄的崛起及其西迁》,《新疆大学学报》1991 年第 2 期。 薛宗正:《吐蕃、回鹘、葛逻禄的多变关系考述———关于唐安史之乱后的西域角逐》,《西域研究》2001 年第 3 期。 〔美〕路克·关顿著;赵结译:《突厥以后、蒙古以前———过渡时期的中亚诸汗国》《草原帝国史》(1979) 之一章,《敦煌资料》,1983 年。 高永久:《关于葛逻禄与回鹘的关系问题》,《西北民族研究》1994 年第 2 期。 华涛,陈得芝:《八至十世纪西部天山地区的葛逻禄部》;华涛:《西域历史研究 (八至十世纪)》,第 10 ~ 13 页。 曾问吾:《中国经营西域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年,第 194 页。 魏良弢:《喀喇汗王朝史稿》,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 年,第 50 页。 史料简编》① 和《新疆简史》② 等论著中都有类似观点。 2. 法国学者哈密顿 1955 年提出 “(西迁)回鹘人似乎是在那里 (指阿尔泰山区———引者) 与葛逻禄人相汇合”,③ 即认为回鹘西奔之地乃留居东部天山以北之葛逻禄的活动地,因回鹘西 迁确实曾经抵达北庭,因而此观点受到多数学者的赞同。如高永久就曾指出,公元 840 年时已经 存在三支葛逻禄:即在乌德犍山者、在北庭者,以及其主力在中亚楚河地区者。而西迁的回鹘正 是迁徙到了北庭地区,以致北庭的葛逻禄人有可能与西州回鹘互相吸收、融合。④ 苏北海等则据 《新唐书·回鹘传》记载,认为诸史籍所谓回纥西奔之葛逻禄地区,只可能是指位于北庭至杭爱 山之间已经归顺回鹘的葛逻禄活动的地区,且认为漠北回鹘西迁仅是一支,三支说是不符合史实 的。西迁的中心地是北庭一带已经回鹘化了的葛逻禄地区。⑤ 薛宗正则认为开成五年 (840)回 鹘西迁所至的葛逻禄处是游牧于金山—北庭间的葛逻禄,认为西迁回鹘中的三支实乃庞特勤所率 同一支部落西迁过程中的三站居留地。⑥ 3. 有学者认为回鹘西奔葛逻禄之领地乃今焉耆至喀什一带。贾丛江根据 《世界境域志》、 《道里邦国志》以及米诺斯基的研究认为,9 世纪前期,大批葛逻禄部众迁居到塔里木盆地西北 缘地带———东北至龟兹 (库车)、焉耆之间,西南到喀什噶尔这一长条形地带上,并且在 840 年 前,这些葛逻禄人已经完全沦为漠北回鹘的附庸,而 808 ~ 840 年之间回鹘一直占据优势并控制 着包括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及东部天山以北的地区。因此,840 年庞特勤于国破之后率十五部西去 投奔的葛逻禄,是指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一带、臣属于回鹘汗国的葛逻禄。⑦ 4. 华涛在其论著中论述了回鹘西迁中葛逻禄的相关问题。他首先对国内学界常引用的两 《唐书》中关于回鹘西奔葛逻禄的记载提出质疑,认为葛逻禄在 840 年前后应仍在西部天山。⑧ 所谓“西奔”,只是指明这部分回鹘部众的奔投方向,没有任何材料可以证明他们确已到达了葛 逻禄之地,他根据对穆斯林史料原文的解读与分析,提出回鹘西迁时及其以后数十年间,葛逻禄 仍控制着西部天山,他认为,现有的材料未能说明回鹘的西迁改变了这一局面。⑨ 五、喀喇汗王朝以及西辽时期的葛逻禄 喀喇汗王朝时期的葛逻禄研究主要是围绕喀喇汗王朝的王室族属问题展开。以德国学者普里 ·721· 葛逻禄研究概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冯家昇,程溯洛,穆广文编:《维吾尔族史料简编》,民族出版社,1981 年,第 36 页。 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新疆简史》(第一册) ,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 年,第 154 页。 〔法〕哈密顿著;耿昇,穆根来译:《五代回鹘史料》“导论”,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 年,第 13 页。 高永久:《关于葛逻禄与回鹘的关系问题》,《西北民族研究》1994 年第 2 期。 苏北海,李秀梅:《回纥汗国的统治疆域及漠北回纥族的西迁》,《敦煌学辑刊》1990 年第 2 期。 薛宗正:《吐蕃、回鹘、葛逻禄的多变关系考述———关于唐安史之乱后的西域角逐》,《西域研究》2001 年第 3 期。 贾丛江:《回鹘西迁诸事考》,《西域研究》2001 年第 4 期。 华涛:《西域历史研究 (八至十世纪)》,第 55 页。 华涛,陈得芝:《八至十世纪西部天山地区的葛逻禄部》。 察克的“葛逻禄说”最为代表,① 这一论断目前得到大多数西方学者有保留的支持。② 耿世民先 生对喀喇汗王朝的源出做了详明介绍,使读者对普氏的葛逻禄说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魏良弢对普氏观点进行了反驳,提出了喀喇汗王朝“回鹘说”。③ 他认为:“遗憾的是,普里 查克并不能直接利用汉文史料,只能借助于译文,在汗牛充栋的汉文史籍中他也仅用了两 《唐 书》,且由于译文有错误,再加上他先入为主,用汉文史料只是为了印证其葛逻禄说,不免牵强 附会。”④ 华涛在《喀喇汗朝王室族属问题研究》一文中,针对普里查克所利用的穆斯林史料也进行 了具体的反驳。他认为尽管《喀什噶尔史》和萨姆阿尼 《世系书》中的相关记载为研究喀喇汗 王朝的起源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但由于这些史料本身记载混乱,由此得出的结论也是无法站住 脚的。在普里查克看来,10 世纪最初几十年葛逻禄仍保持着“突厥大汗”地位并存在一个葛逻 禄汗国。华涛通过对马苏地的《黄金草原》、伊本·阿西尔的《全史》等穆斯林史料重新做解读 和分析,证明了葛逻禄汗国根本不存在,并认为:“迄今还缺乏足够的材料来确定萨图克布格拉 汗和喀喇汗王族的族属。”⑤ 西辽时期中原地区正处于宋、辽、夏、金的分裂局面,葛逻禄人的情况甚少见于汉文史籍, 穆斯林文献中稍丰富,但所记内容零散琐碎,难以为葛逻禄人在这一阶段的发展勾勒出较为明晰 的脉络。 喀喇汗朝时期亦或西辽时期,葛逻禄部族都是重要的军事武装力量,也正因此成为王朝的不 安定因素。贯穿这两个王朝的发展,葛逻禄部族的动乱不曾停息,直至 1164 年菊儿汗普速完命 令西部喀喇汗王朝把在蒲华 (即布哈拉)和萨末鞬 (即撒马尔罕)地区的葛逻禄人迁往喀什噶 尔地区。这一举动引起葛逻禄人暴动,结果也给葛逻禄人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从此,葛逻禄人 在河中地区的势力衰落,再没有同喀喇汗王朝发生大的冲突。⑥ 关于西辽末期、蒙古帝国崛起之前葛逻禄人的情况,魏良弢说:“葛逻禄人与喀喇汗王朝分 离,成为单独的政治实体,作为西辽王朝的藩属。其首领设于海押立,首领亦称阿儿思兰汗。”⑦ 刘迎胜认为:“在成吉思汗西征以前,哈剌鲁人分为几支:讹迹邗 (zkend———今费尔干那盆地 乌兹别克斯坦的乌兹根) ,虎思斡鲁朵 (Quz-Ordu———西辽都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 ·821· 《西域研究》2013 年第 2 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德〕奥·普里查克: 《哈拉汗朝若干争论问题》, 《东方学》卷三,第二期 (1950 年) ,第 209 ~ 228 页 (O. Pritask :Karachanidiche Streitfragen 1-4,Oriens,Bd.ⅡNr. 2 (1950) ,S. 209-228) ;《从葛逻禄到哈拉汗 朝》, 《德国东方学协会杂志》,卷 101 (1951 年) ,第 270 ~ 300 页 (O. pritsak:Von den karlak zu den karachaniden,ZDMG.,Bd. 101 (1951) ,270-300) ;《论哈拉汗朝》,德国《伊斯兰学杂志》,卷 31,第Ⅰ册 (1953 年) ,第 17 ~ 68 页 (O. Pritask:Die karachaniden,Der Islam,Bd. 31,Heft I (1953) ,S. 17-68)。 华涛:《西域历史研究 (八至十世纪)》附录一《喀喇汗王朝王室族属问题研究》,第 198 页。 魏良弢:《关于喀喇汗王朝的起源及其名称》,《历史研究》1982 年第 2 期;《喀喇汗王朝回鹘起源说补正》, 《历史研究》1983 年第 1 期;《八四〇年回鹘西迁辨析》,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中国民族史研 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年。《关于喀喇汗王朝起源的几个问题》,《民族研究》2000 年第 4 期。 魏良弢:《中国历史———喀喇汗王朝史、西辽史》,人民出版社,2010 年,第 45 页。 华涛:《西域历史研究 (八至十世纪)》,第 208 页。 见伊本·阿西尔:《全史》,多伦堡本,第 11 卷,第 205 页,转引自《吉尔吉斯人和吉尔吉斯地区历史资 料》,第 1 辑,第 68 页。此条转引自魏良弢:《中国历史———喀喇汗王朝史、西辽史》,第 304 页。石沧金: 《试述葛逻禄的衰落》,《西北史地》1998 年第 2 期。 魏良弢:《中国历史———喀喇汗王朝史、西辽史》,第 290 页。 Burana遗址)、阿力麻里 (Alimaliq,今新疆霍城)、海押立 (Qayaliq,今哈萨克斯坦塔尔迪库尔 干) ,他们各自为政,互不统属。”① 在刘氏的专著 《察合台汗国史研究》一书中提到:“耶律大 石定都虎思斡耳朵 (八拉沙滚)之后,哈剌鲁诸部成为西辽的藩属,在西辽时期,哈剌鲁人主 要有三支:一支为海押立哈剌鲁;一支为虎牙思哈剌鲁;一支为斡思坚哈剌鲁。”而虎牙思即属 阿力麻里地区;虎思斡鲁朵的葛逻禄人与阿力麻里地区葛逻禄家族亦有着密切联系。② 陈高华也 曾说到:“十世纪汉文文献所载‘割禄’国,应在今新疆阿克苏、温宿、乌什一带。到了十二世 纪十三世纪初,这一带的哈剌鲁人大概已经融合于回纥人之中。只有巴尔喀什湖以东的海押立 (一作海牙里,Qayaliq)和伊犁河流域的阿力麻里 (Alimaliq)仍是哈剌鲁人聚居的地方。”③ 尽 管各位学者据不同时段史料的记载,对葛逻禄人的分布聚居情况有不同的见解,但可以肯定的是 在蒙古人西征之前,葛逻禄人的主要聚居区大抵就在海押立、阿力麻里以及讹迹邗。④ 以色列学者彭晓燕博士的 《欧亚历史上的哈剌契丹帝国》一书中有关于葛逻禄人的讨论, 此著中心论题在于哈剌契丹帝国,而葛逻禄人只是其中之一被统治部族,相关的论述分散而有 限。 尽管西辽时期葛逻禄部族的势力已大不如前,但关于这一时期葛逻禄部族发展状况的研究还 有待进一步的深入,自海押立阿儿思兰汗于 1211 年归附成吉思汗参与蒙古西征开始,葛逻禄人 的历史命运又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蒙元历史上发挥重要作用。 (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 责任编辑: 李文博 责任校对: 王文洲 ·921· 葛逻禄研究概述 ① ② ③ ④ 刘迎胜:《钦察亲军左右翼考》,中国元史研究会编《元史论丛》(第十一辑) ,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 年。 刘迎胜:《察合台汗国史研究》,第 19 页、546 ~ 547 页、599 ~ 600 页。 陈高华:《元代的哈剌鲁人》,《西北民族研究》1988 年第 1 期。 关于讹迹邗地区的葛逻禄人,以《元史》卷一三三《也罕的斤传》为依据。
本文档为【葛逻禄研究概述_马晓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7524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9-22
浏览量: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