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说八股_启功

说八股_启功

举报
开通vip

说八股_启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 1 99 1年第3期 说 八 股 启 功 一 、 引 言 “八股 ” 二字 , 现在已几乎成 “陈腐旧套 ” 、 “陈词 滥调 ” 或 说 “死 套 子 ” 、 “滥调 子 ” 的代称 ; 使人厌弃 、 遭人反对的一切坏事物的 “谑谧 ” 、 “恶谧 ” 。 我曾遇到过用这二 字为贬义词的人 , 有的竟不知它是一种文体的名称 , 更不用说八股为什么那么坏的理 由了 。 其实 “八股 ” 是一种文章形式的名称 , 它本身并无善恶之可言 。 只是被明清统治者曾用 它来做约束士子...

说八股_启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 1 99 1年第3期 说 八 股 启 功 一 、 引 言 “八股 ” 二字 , 现在已几乎成 “陈腐旧套 ” 、 “陈词 滥调 ” 或 说 “死 套 子 ” 、 “滥调 子 ” 的代称 ; 使人厌弃 、 遭人反对的一切坏事物的 “谑谧 ” 、 “恶谧 ” 。 我曾遇到过用这二 字为贬义词的人 , 有的竟不知它是一种文体的名称 , 更不用说八股为什么那么坏的理 由了 。 其实 “八股 ” 是一种文章形式的名称 , 它本身并无善恶之可言 。 只是被明清统治者曾用 它来做约束士子思想的工具 , 同时他们又在这种文章形式中加上些个繁琐而苛刻的要求 。 由 积弊而引起的谑谧 , 不但这种文体不负责 , 还可以说它是这种文体本身被人加上的冤案 。 譬如有人用苛刻的不能忍受的条件挟制别人 , 俗称给人 “穿小鞋 ” 。 做服装的单位 , 卖 鞋的铺子 , 都有功而无过 , 鞋的本身也无善恶的分别。 即使是小尺寸的鞋 , 小孩需用 , 何坏 之有 ! 用挟制人的手段去虐待别人 , 好比给大脚的人穿小鞋 , 使他不能走路 , 那属于挟制者 的罪恶 , 与鞋无关 。 八股之成为谑谧 、 恶谧 , 虽不象 “尺寸小的鞋 ” 那样本身毫无责任 , 但 形式太死板 , 苛刻条件太多 , 那究竟是限定型 、 设条件者的责任 , 实与文体基本形式或说各 个零件无关 。 近代有人嘲笑作律诗好比带着脚镣跳舞 , 但跳芭蕾人穿的硬尖鞋 , 也不 比脚镣 舒服多少 ! 况且古今作律诗的人有多少 , 作品有多少 , 它们是否从来未曾有过文学艺术的作 用 ? 是否只是一堆用过了的废脚镣 ? 恐怕也不 见得 。 外国有 “十四行诗” , 为什么必需十四 行 , 为什么十三 、 十五就不可以 , 恐怕也禁不得追问 。 八股的基本形式很简单 , 开头 “破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 是说 出这次要讲的主要的内容是什么 , 性质也 就相当于今天所谓文章的 “主题 ” ; 次是 “承题 ” , 即简单地进一 步作 主题 的补 充 , 类似 “副标题 ” 的作用 ; 三是 “起讲 ” , 是较深人地说明这个题 目的用意所在 , 或说是内容大意。 以下逐条分析 , 正面如何 , 反面如何 , 反复罗列优点缺点 , 利处弊处 。 最后收场结束语 。 无 论一百分钟的 “两节课 ” , 三小时的 “大报告 ” , 小组会的即席发言 , 乃至酒席之间评论一 项菜肴的烹调做法 , 或运动场上解说员对某项比赛的实况解说 。 假如有人给它录下一段一段 全部的原词 , 然后分出局部 , 各立一个名 目, 恐怕并不少于 “破承起讲 , 提 比后比” 之类 。 因为文体来自语言次序 , 某种常见的次序又多是实践中选择出来的 。 选择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又常是由效 果好而定的 。 用久用多了 , 成了传统 , 成了套子 , 沿用的人也忘了它的所以然 。 假如我上两 节课 , 讲一篇文章或一项问题 , 每段之后 , 有人 在旁边 高唱 “破 题 ” 、 “承 题 ” 、 “第一 股” 、 “第二股 ” , 不但要全场哄堂而笑 , 我 自己也会苦笑着 ,’, 乙悦诚服 ” 。 这只说形式的 自然形成 , 谁也不会认为每人每次的 “两节课 ” 、 “三小时 ” 所讲内容必然都是 “毒草 ” 吧 ? 再做个具体例子 : 导游者向旅游人介绍 : “今天游燕京八景 ” (破 ) , “八景是本市的 名胜古迹 , 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 (承) , “它们有的在市内 , 有的在近郊 , 游起来都很方便” 4未 (讲 ) 。 a景 、 b景 (提比) , ,’’太液秋风不易见 , 金合夕照已迷失” (小比 ) , c 景 、 d景 (中 比) , 卢沟加了新桥 , 蓟门换了碑址 ” (后 比 ) , “今天天气很好 , 六景全都看了 (收) 。 哪个旅游人会向这位导游抗议说他作了八股呢 ? 有人曾提出 : 为什么股必须 ,’’又” ? 回答是 : 是这种文章形式中常见用八条论点来讲明 问题 , 或说用八条的比较多。 至于必须八条 , 那属于发命令挟制人时所规定的苛刻要求之一 , 在早期考场中也不完全这样 。 相题作文 , 题中两项论点 , 即作两大扇 ; 题中三项论点的 , 即 作三大扇 , 也被允许 , 并非从来未见的 。 只是愈到后来 , 要求愈苛 , 应考作文的人谁也不敢 冒险去作罢了 。 更有只有六股的 , 童生 (青少年初次应考的 ) 考卷 , 作不出八股的只作六股也 可以 。 还有些偏僻小县 , 文化教育很差的地方 , 根本找不出什么能作文章的人 。 但全国各县 都有 “学额 ” , 须要凑够数目。 因此能作破、承几句 , 即标及格 。 一次遇到一个考生在承题之 后写了 “且夫 ” 二字 , 考官就批道 : “大有作起讲之意 ” , 把这人列在第一名。 这便是一股 都没有 , 不是也算及格了吗 ? 又有人提出为什么八为标准 , 这我也答不出 , 但知八数在民族习惯中非常习见 , 为何习 见 , 我也说不清 。 且看 《易》有八卦 , 肴有八珍 , 淮南八公 , 蓬菜八仙 , 汉末清流有八顾 , 周代贤人有八士 , 舞有八份 , 塔有八角 , 荀子说螃蟹六跪二赘 , 总算破了八数 , 但校勘家根 据生物实际现象 , 还是把它校改成为八跪 了 。 最坏的 , 骂人的话有 “胡说八道” 一词 , 八道 怎讲 , 究竟道之为八 , 又何坏之有? 用这词的人也说不明白吧 ? 二 、 八股文的各种异称 (一 ) 八股文 这种文体中首先是 “破题 ” 、 “承题 ” 、 “起讲 ” 三个小部分 , 这兰小部分合起来也被 统称为 “冒子 ” , 只是为说明题意 。 重要的在后部 , 逐条逐项去发挥 , 把那个主题从上下 、 前后 、 正反 、 左右 , 讲得面面俱到 , 常常要说好多条 。 但常用八条 。 由子每条怕单说不够 , 常变换地 、 相对地配上一条陪衬 , 用以辅助加强前边那个论点 , 使它不致孤立 。 既配上了一 条 , 便成了一副对联 , 一篇中便有四联。 两条相对 , 好 比人有两股 (腿 ) , ‘一篇最多不过八 条 , 所以称为八股 。 八条的限制 , 也不是这种文体最初所有的 。 (二 ) 八比 每两股既然必要相衬对比 , 所以每两股叫作 “一 比” , 那么每篇中实际只容下 四比 。 大 约有人嫌股字不雅 , 便称八股为 “八比” , 殊不知八比便是十六股 , 名卖不符了 ! . (三) 制艺 、 经义 、 制义 ‘ 科举考试是皇帝命令去考试 “士子 ” 的事 , 皇帝的命令称为 “制 ” , 皇帝命作的文艺便 叫作 “制艺 ” 。 考试的内容是要士子讲明所学的某种经书中的某项道理 , 讲解经书中道理的 文章叫作 “义 ” , 今天的教科书 、 教材还叫 “诀义” , 以经书中某项道理为题目去考试士子 , 这种试卷文章叫作 “经义 ” , 古代作经义还没有 ,’/ 又股 ” 体裁 , 明清科场也有 《五经 》题目 的 “经义 ” , 文体并不全用八股 , 这属于狭义的 “经义 ” 。 《四书》既被列为经书 , 在 《四 书 》中出题作八股文 , 也曾被广义地称为 “经义 ” 。 广义的 “经义 ” , 既是皇帝命作的 , 也 曾被称为 “制义 ” , 与 “制艺” 一称有时混用 。 举人 、 贡士 、 进士的 “举 、 贡 、 进 ” , 都是 向皇帝举荐 、 贡奉 、 进呈的意思 , 所以科举又称制举 , 科举的文章又称制举文章。 古代考取 截成 “君夫人阳货欲 ” , 就更不象话了。 大家习知截搭题为儿戏 , 却不想即出单句 , 原意也不完整 。 但这类出截搭题法是怎么来 的呢 ? 因为整段整章的题 , 前代人儿乎都作过了 , 考生念过 , 遇到同题 , 可以抄用 。 考官很 难记得那么多 , 辨别那么快。 于是出这种缺头短尾 、 东拉西扯的题 , 可以杜绝考生抄袭的弊 病 。 这也是清代后期这种现象才渐渐多了的缘故 。 不难想象 , 如果在雍乾时代 , 法令严苛 , 象那出 “王速出令反 ” 之类儿戏题的人 , 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 (二 ) 破题 顾名思义 , “破 ” 即是解开 、 分析的意思 , 翻译密码叫做 “破译 ” , 猜谜语 , 叫做 “破 谜 ” 。 文章开篇先把题义点明 , 叫做 “破题 ” 。 从唐代人作律赋 、 宋代人作经义 , 直到明清 人作八股文 , 开始点明题义的那几句话 , 都被称为破题 , 只是唐宋人作法没有明清人在八股 文中那样死板罢了 。 怎说死板 ? 八股文的破题 , 规定只用两句。 也有三句豹 , 多半是 有一 个长 句中 有略顿 处 , 象是三句的 。 这两句主要是概括题义 、 解释题义 , 世深不能直说题义 。 直说的等于重复 说一下 , 叫做 “骂题” 。 作得好的 , 常是既透彻又概括 。 很长很复杂的题目 , 要用简单的两 句把它点明 ; 短到一两个字的题目 , 也要用比题字多几倍字数的两句话把它说透 。 在科举考场中 , 考卷数多 , 阅卷人少 。 题目一律 , 文体一律 。 阅卷的时限又短促 , , 每 日 要看若干本 。 阅卷人的精神情绪 , 不问可知 。 所以有人阅卷 , “看破题已可预见到 全文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安全文明施工及保证措施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实施方案创建安全文明工地监理工作情况 的水 准。 很简单 , 一本卷子 , 头两句即不通顺 , 下文怎能忽然变好 ? 况且即使后边较好, 而开头 不通 , 一座没顶的房屋 , 也难算合格 。 因此阅卷者的注意力很自然地多投在破题部分 。 作者 对破题部分也多煞费苦心 , 极力把它作好 。 还有仓卒之间测验一个人才智 , 出一题令被测验 的人去 “破 ” , 破得好 , 便过了这一关 。 可以算是最短最快的考试 , 前人记录的也非常多 。 从实质上说 , 这种破题的作法 , 和作谜语极其相似 。 有谜面 , 有谜底 。 破题两句即是谜 面 , 所破的题 目名字即是谜底 。 进一步讲 , 整篇的八股文几百字就是谜面 , 题目那些字即是 谜底 。 因为少数的几个字或几句的孔孟的话 , 翻来复去硬敷衍成篇 , 不过是用变着花样的字 面 (字 、 词 ) , 挖空心思的论点 ; _上下左右 、正反前后地开辟通道或堵塞漏洞 。从其中看出被 考的人对 《四书 》和朱熹的注解念得熟不熟 , 钻得透不透 , 想得全不全 。 出题人拿出一字半 句 , 类似零头碎块 , 作者也能把它说全 、 说圆 , 说得天花乱坠 。 这样的士子 “说谎” 和 “圆 谎 ” 的技能才算及格 , 才是 可靠的官员材料 。 什么是 “圆谎 ” , 比如说 “推天为大 , 惟尧则 之叹 , 尧学天 , 谁知道 , 谁看到 。 如遇此题 , 也要写得逼真活现 , 岂非圆谎! 下面举些破题 的例子 : “子 日” 二字题 , 破说 : . “匹夫而为百世师 , 一言而为天下法 。 ” 这是不露出谜底的任 何一字而把 “子 ” (孔子 , 至圣先师 ) 、 “ 日 ” (孔子所说 , 至理名言 ) 二字说得不但非常 透彻 , 而且绝对不能够到别人身上 , 这是最标堆的破题 。 又 因为不 露谜底 题字 , 可 以 叫作 “暗破 ” (各种巧立名目的破法不必详举了) 。 “大学之道 、 夭命之谓性 、 学而时习之 、 孟子见梁惠王 ” , 这是 《大学 》、 《中庸》、 《论语 》、 《孟子 》每部书的第一句 , 合起作题目。 这四句 毫无 关连 , 破 说 : “道 本乎天 (切题中前二句 ) , 家修而庭献也 (切后二句 , 在家里学习 , 在朝廷贡献) 。 ” 又如 “周有 八士 : 伯达 、 伯适、 仲突 、 仲忽、 权夜 、 杠夏 、 季随” (《诊语》记了八人, 题目截去木一 4 4 人季锅 ) 题 , 有人作了破题的上句说 : “纪周士而得其七” , 缺一个下句。 有人续出来说 : “皆兄也 ” 。 毫无联系的七个人名 , 还故意缺少一个 。 用三字凑成 了两句 “废话” 。 少数字 也破两句 , 多数字也破两句 , 有情理的破两句 , 没情理的也破两句。 以上都是郑重的场合中 所作的冠冕堂皇的废话 。 还有公然作游戏 的破题 : “君命召 , 不侯驾行矣 ” (《孟子 一》) 破日 “王请度之 ” (也 是 《孟子 》的一句 , 本意是请王 自己忖度 , 这里当作 “王请 ” , “度之 ” 讲 , 度又是徒步行 走的意思 , “君命召” 即是王者邀请 , “不侯驾行矣 ” , 即是不等得车来就徒步走了 。 这是 特意作少数字的破 。 又有人看到一个秃头人走过 , 指向另一人说 : 你能以这秃头为题 , 作一 个字的破题吗? 回答说 “榔” 。 《论语 》 “虎豹之榔 ” 朱熹注解郴字说 “皮去毛者也 ” 。 也有故意作长破的 , 如题 “御人以口给 , 屡僧于人 ” , (《论语 》) 破说 : “圣人僧御 人之人 , 恶其以善为恶 、 以恶为善 、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 以贤为不肖、 以不肖为贤者也 。 ” 三十七字 , 实只两句 , “之人” 为一句 , “者也 ” 为第二句 。其中顿号处 , 都是小停顿 , 不能 算句 。 又有出 “三十而立 ” 题的 , 破云 : “两当十五之年 , 虽有椅子板凳而不坐也。 ” 以上都是公开取笑的事 , 如真在考场中作 , 必然要被罚的 。 但郑重的考卷中听作破题 , 它的原则和技巧 , 与这类游戏是并无两样的 。 还有错解题义 , 作成不合理的破题的 。 一考官出 “非帷裳必杀之 ” 题 , 这是 《论语 》的 一句话 。 帷裳是朝 、 祭用的礼服 , 尺度可宽。 如非帷裳 , 宽了 必须 削剪 。 “‘杀” 即 削 剪之 义 。 一人作破题云 : “服有违乎王制者 , 王法所必诛也 。 ” 把杀 字解 为杀 人的 杀 。 虽然错 了 , 但考官因为他维护王制 、 王法 , 就许可他算及格 。 又一考官出 “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 , 这句出于 《孟子 》, 是说开始征收商旅税的人 , 为统治者聚敛钱财 , 是个贱丈夫 。 考者错解 为征讨殷商的周武王 , 作破题说 : “以臣伐君 , 武王非圣人也 。 ” 考官因为他侵犯了周武王 这位统治者的偶象 , 就把他判入劣等 。 ’ 又有一位学政考一省的生员 , 出 “笔生焉” 题 。 这是把 《中庸 》 “ 奄 髦蛟 龙 鱼 给 生 焉” 句 , 截去前五字 , 已不成话 。 生员作破题说 : “以髦考生 , 则生不测焉 。 ” 字多双关 , 令人失笑。 以给考生 , 可以讲作用酶的问题来考生员 , 也可讲作派髦来考生员。 则生不测 , 可讲作生员莫测高深 , 也可讲作则发生不测事件了 。 结果学政被革了职 。 (三 ) 承题 、 起讲 在破题后 , 用三句承接破题所说出的意思 , 这部分叫作 “承题 ” , 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 用 。 以三句为标淮 。 承题以下 , 引申、 讲明题义 , 或并说明题 目内容的背景等等 , 这部分叫作 “起讲 ” , 又 称 “小讲 ” , 最多不得超过十句 。 所谓的句 , 比较灵活 , 有时一句中的许多顿处 , 可以不被算作一句 。 如上文谈破题中那 个 “御人以口给 , 屡僧于人 ” 题的长破 , 有许多小顿处都不认它为句 。 为 了 说 明一 篇中各 部分的关系紧密 , ’下边联贯举一篇为例 , 分出各部分来谈 : 狗吠 清 蒋拭之 (出自《孟子 》“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 ”。是孟子对齐宣王说的话 , 见 《孙公孔 · 物又有以类应者 , 可以观齐俗矣。 (以上是破题 , 狗吠 上有鸡鸣一词 , 所以说出 “又有” , 孟子当时是说齐国富庶 , 上 》) 凭空为说狗吠 , 用 “观齐俗” 可以笼罩全题 。 ) 夫狗 , 亦民间之常畜也 , 乃即其吠而推之 , 卜 其景象果何如耶全 (以上是承题 。 大意是狗本是民间常畜 , 其吠有何可说 ? 孟子所以提出狗吠 , 是为说明 齐国富庶 , 而富庶的景象究竟何如呢 ? 这样写 , 既承上讲明为何提出狗吠 , 又引起下文的地 步 。 因为只抱狗吠二字而说 , 必然只表现狗吠的声音 ; 这里扩展到狗吠的背景范围 , 就不愁 没有可说的了 。 ) 若日 : 辨物情者 , 所以观国俗 , 靓物产者 , 所以验民风 。 一吾尝入齐之疆 , 而窃叹其聚俗之 盛也 。 (以上是起讲 。 从齐国之内 , 民风国俗说起 , 民生富庶 , 当然养的狗就多了 。 这样写 , 先铺开齐国的环境 , 狗所生存的背景就不致落空 。 起讲即可开始 “人 口气 ” , “若日 ” 即是 说孟子当时即是这样说起的。 从此以下 , 全要体现孟子的口气 , 也就是所有议论 , 都是孟子 说的。 八股文这种特殊的讲解经书义理的文体 , 要 “代圣贤立言 ” , 文中所论 , 都必须是替圣 贤说话 。 ) (从破承到起讲 , 总起来是一大部分 , 也被统称为 “冒子 ” 。 ) 岂但征之鸡鸣已哉 ! (这种单句或外段都是文中的引子 、楔子或粘合剂 。 用在前边的叫 “领题 ” 、 “出题卜 , 用在中间的叫 “过接 ” , 用在后边的叫 “收结 ” , 还有下文的 叫 “落 下 ” 等 等 。 这 里 “岂 但 ” 一句即是第一 比以前的 “领题” 。 明代曾把这部分的话称它为 “原题 ” 。 八股的苛刻要 求之一 , 是不许 “犯上 ” 或 “犯下” , 例如孟子原话是 “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 , 而题 目只出 “狗吠 ” , 如果文中讲了鸡鸣如何 , 就算 “犯上 ” ; 如讲了达乎四境如何 , 就算 “犯 下 ” 。 这里写岂但鸡鸣就完了吗 ? 下句潜台词是还有狗吠呢! 又可引出狗吠 。 如说它犯上 , 但它却是否认鸡鸣的。 ) (四 ) 八股 、 四比 以下接用 《狗吠 》一文的中间部分为例 : 自功利之习既成 , 而人争夸诈 。 故斗鸡之外 , 尤多走狗之雄 。 (以上第一股 , 从狗吠问题上想起走狗 , 走狗问题上又配上作陪衬的斗鸡 。 这里只提出 狗 , 并不沽吠 。 ) 自山海之资既启 , 而户饶盖藏 。 则吠夜之声 , 不减司晨之唱 。 (以上是第二股 , 与第一股合为对联 。 从人民收入富裕说到养狗的渐多 , 狗吠之声 , 不 减鸡鸣 。 仍没正面露出狗吠 , 又仍在暗中用鸡鸣陪衬 。 ) 分沥粒之余甘 , 而驯扰优游 , 不过与俞豚并畜 。 ;乃暮拆相传 , 而人为之守望者 , 狗 亦共之激巡 。 盖风雨晦明之间 , 哩哩者经宵而未静矣。 (这是第三股 , 也是第二 比的上联 。 进入了全篇要正面发挥的重要部分 。 沥粒余甘指洗 米的剩余 , 与浇豚并畜是说养狗和养猪一样简单 。 人在晚 间或守望或巡夜 , 狗亦随着出力 。 嗤嗤是狗叫之声 , 因此常常整夜可以听到 。 这里既说出狗的用处, 也说出狗的叫声 。 ) 抚胎伏之无伤 , 而尘嚣角逐 , 亦只 一与牛犊同群 。 乃夜扉既阖 , 而人乐其安居 , 狗尚 严其戒备 。 盖草露寒攘之际 , 猜猜者达且而未休矣。 ‘ (这是第四股 , 是第二 比的下联 。 说狗的繁殖增多 , 可与牛犊同群奔逐 。 每到人家入夜 关门之后 , 人已安居 , 狗还在戒备 。 露水满地的草丛中 , 发出狗叫声音 , 到晓不停。 猜猜也 是狗叫声 。 这两大股 , 从狗的生活 、 繁殖 、 功用 , 归到吠声 。 嗤嗤 、 猜猜更是形容狗叫的常 用专词 。 ) 瞻之以影 , 听之以声 , 非其见闻习熟而狰狞欲嗽者 , 一若有异言异服之讥 。 (这是第五股 。 狗从人的影 、 人的声 , 辨别是否熟习的人 。 如是生疏的人 , 便凶猛地去 咬 。 这时它的作用很像古代国境上遇有特殊语言 、 特殊服装的人要加以稽查一样。 讥在这里 是审查之义 。 前边两股正面说出狗的功能 , 和吠声的广泛 。 似乎已无可多说的了 。 这里又提 出狗能识别熟人生人 , 对生人进行拦阻 、 又吠又咬的情形 。 ) 深巷之中 , 蓬门之下 , 苟其一唱嚎然而嘈杂齐喧者 , 并若有同声 1司气之助 。 (;宝是第六股 。 前边说了狗在较远范围能加守护。 这里说一个小户人家的门前 , 一狗一 叫 , 众狗齐叫 , 真有 “同声相应 、 同气相求 ” 的态度 。 ) 由是国凤十五 , 而卢令志美 , 独夸东海之强 。 (这是第七股 。 从今天的狗追溯到古代的狗 。 《诗经 》十五国风的 “齐风 ” 里说到 “卢 令令 ” , 卢是田犬 , 令令是犬戴的铃档声音 。 齐国在东海之滨 , 卢令载在《齐风》, 可以说为 东海地方增强了声誉。 ) 甚而食客三千 , 而狗盗争雄 , 尝脱西秦之险。 (这是第八股。 说齐国的孟尝君有三千门客 , 曾用鸡鸣狗盗的手段 , 逃出了秦国 。 前三 比把狗的能力 、 功劳 、 讥查 、 咬人之吠影 、 吠声 、 乃至嗤哩 、 猜猜的声音特色都写得既详且 尽 , 到了最末 , 好象己无可再说了 。 作者忽然抬出狗 的光荣 历史 , 辉 煌地 载于 《诗经 》、 《战国策 》, 有根有据 , 可以说是毫无遗憾了 。 只是还有一个小漏洞 , 是作者忽略了的 , 下 一章里再作评论。 ) 苟使民居寥落 , 安能群吠之相呼 ; 倘非万室云连 , 岂必村通之四应也哉 ! (这是用对句作结束 , 说明 “相闻而达乎四境” 的原因 。 即是说 , 如果齐国国内居民寥 落 , 即有狗吠也不能打成一片 。 正因为齐国富庶 , 万家相连 , 才有吠声相应的盛况 。 这是中 间暗藏着 “达乎四境 ” 的下文。 这种收结 , 又称 “落下” 。 ) (此篇引自《目耕斋偶存 》) 四 、 八股文的基本技巧和苛刻的条件 在前边各项叙述中 , 已经可以见到八股文中一些个苛刻的要求 , 在下面介绍作八股文的 基本技法中 , 也会随处遇到 。 这真如佛书所谓 “如油人而 ” , 无法专项去提炼了 。 说到基本 技法 , 也即是初学入门者的基本练习 , 不是八股专家所评论的 什么 风格 、 什 么 义法 , “大 家 ” 如何、 “名家 ” 如何的问题 。 专家的评论 , 常常比较玄虚 、 抽象‘有 时有 些具体的指 点 , 又常是文章中间的夹批 。 问题在于有些是作者自己已刊刻的作品 , 印出来表示向人求教 , 其实这些无异于请人注意的自我宣传 。 另有些是中试之后把考中的文章刻印出来向人夸耀 , 这种作品多半经过修改或另作 , 原篇中的毛病已然不存 。还有的是书坊把中试的作品搜集刊印 以供其他应试人作样本去学 习 。 象 《濡林外史 》中马二先生等人所选所批的 , 即是这种坊刻 本。 以上这些刊刻本中的批语当然都是说好不说坏 , 所选的作品也必 是优 秀的 至少 是合格 的 。 因此如果想找修改错误 、 批点瑕疵的样品 , 是极难得到的 。 所以在废除八股文后已达一 百多年的今天 , 要想真正谈出这种 .文体作法中的甘苦和窍门 , 其难也是不言而喻的 。 现在只 能据我个人耳食所得的一鳞半爪加以介绍而已 。 (一) 换字 宋代传说有人应考, 题 目是 “圈坛八陛赋 。 ” 应考人文思枯竭 , 只写道 : “圈坛八陛 , 八陛圆坛 。 既圈坛而八陛 , 又八陛以圆坛⋯⋯ ” 如此写了些句交卷 、 考官在卷后嘲笑性地批 曰 : “可惜文中尚不见题 。 ” 故事见于宋人笔记 。 大约并非捏造 。 因为这类笑柄直到清代嘉 庆中还有具体的例子 。 有一个80 余岁的老童生应考 , 题为 “周公谓鲁公曰 ” (出 《论语 》) 老童生写道 : “不观鲁公乎 , 不观周公乎 , 不观周公谓鲁公乎 ? ” 考官照顾他年老 , 算他及 格人学。 可见 “死于句下 ” , 对题面各字之外束手无策 , 是初学作文者的第一难关 。 于是善于 诱导的垫师多半从换字教起 。 我见到一本村垫启蒙的书 , 名日 《八股启蒙 》, 作者署名谭鹏霄 , 作了些各式的小题 , 词句也都浅显易懂 , 纯粹是向童蒙示范的作品。 可贵的是书的前 面 附 了 一 部 分 《字 眼 便 用 》。 大致介绍如下 : “破各圣贤称名 破虚字 (此条漏刊标题 ) 从师教学考古好问类 诗书易象礼春秋类 礼乐制作类 致知力行言语事功类⋯⋯ ” (以下还有十九类 , 内容包括伦理、 天地 、 器物 、 草木、 鸟兽 、战争 、政事 、 名人等等 , 大都几项事物合成一 条标题 , 亦无精确分合的原则 , 大约随手拈出 , 只是向童蒙示范而已 。 ) 看他所谓的破 , 只是代字 , 例如他首先说 : “破题有一定破法 , 如孔子则破 ‘圣人 ’ , 或单破 ‘圣 ’ 字 。 如 ‘圣心 ’ 、 ‘圣训 ’ 之类是也 。 与群圣比论处 , 则破 ‘至圣 ’ , 所以别于群圣也 。 颇子 、 曾子 、 阂子 、 _ 子思 、 孟 子则破 ‘大贤 ’ , 其余子贡 、子张 、子夏 、 子游诸贤 , 凡注称孔子弟子 者 俱 破_ ‘贤 者 , 或 ‘贤人 ’ , ” ·⋯ .lff 子路或破 ‘勇者 ’ , 子贡或破 ‘达士 , , 须相题而用之 。 ”一 又如 : “ ‘姑言 , , 意未尽而姑且言之 , 宜用于次句 。 ‘慨世 , 慨叹 世 事 单 用 ‘慨 ’ 字 。 ‘转核 , , 核 , 考核也。 核字略实 。 ‘首 ’ 凡书中第一事用之 , 如 ‘首举 , 、 ‘首论 ’ 、 ‘首推 ’ 之类是也 。 ” 又如 : “ ‘天 , 破苍 、 苍昊 、 天心 、 维皇、于穆、 帝载 “二 ‘日 ’ 寅宾 、寅饯凭出 日 、纳 日 ”一 ‘日月’ 升恒、 薄蚀 、 出肠谷 、 入虞渊 、 积阳之精 、 积阴之精、 昭回云汉 、 昭临下土 、 晦明擅代 、 居诸递更 。 不必多举 , 已足看到它的浅陋可笑 。 但是这本书的可贵处即在展示出从前教童蒙入手学 作文 , 特别是学作八股文最初人门的真实情况 。 譬如在舞台后面参观初学武功和舞功的男女 幼童 , 那些 弯腰 抬 腿 的功夫 , 相当残酷 。 恐怕一般看戏观舞的人 , 是不易见到的。 我想宋 代那位作 《圈坛八陛赋 分的人 , 如果曾遇谭鹏霄这择的垫师 , 学过一些换字方法 , 也不致只 翻复四字留为笑柄了 。 又这本书的作者虽然首先说 ‘破题有一定破法 ’ , 好象这部分 《字眼 便用 》只是专为作破题的 , 其实不然 。 只要看《狗吠》那篇例子 , 不难了然 , 贯串全篇处处都在 用替换字面的手法 , 尤、其在两股相对偶的部分 , 更不容雷同重复 。 于是愈 可 见 出:换字的重 要作用 。 从这本 《字眼便用 》里又可看出少数字换成较多数字的例子 , 当然反过来题中有较 多字数的典故、 成语处 , 也可用少数字的词来替换的。这书里讲虚字的部分 , 连某个虚词宜用 在上句下句 、 第一句第二句都加以注明 。 并不是过分轻视蒙童 , 实是指示在文中 ‘口气 ’ 的 问题 , 这真是教作八股人门的秘诀之一 。 (二 ) 对偶 汉语中为什么有对偶 , 对偶是怎么兴起的 , 它的利弊何在 , 应不应该废除 。 都不是我个 人此刻所能解答的 , 也不是这篇文中所负的责任。现在谈八股文 , 八股文中有对偶 , 是历史的 事实 , 对偶也是八股文技巧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 以下只谈怎么对和怎么样学作对的问题 。 八股文从 “破 、 承 、 起讲 ” 以后 , 进入文章的主要部分后 , 即要分股 , 每两股成为一副 对联 。 单看一股 (_上联或下联) , 句子和 散文 散文的阅读技巧警察的散文五分钟的朗诵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写人叙事类散文阅读 一样 , 并不都成骄文、 律赋那样 “骄四俪六 ” ‘ 的句式。 但再看另一股 , 就 与它平行的那一股字句长短 、 虚字实字 、 人名地名等等一定都完 全相 当。 这在前举 《狗吠 》那篇例子中己经看到 。 以下要谈谈初学作文的童蒙 , 怎样作入门 的练习 。 ,大家都知道对联是实字对实字 、 虚字对虚字 。尹例如天对地 、 人对物 、 是对非 、 去对来等 等 , 很容易明白 , 只是它们还有一个附加条件 , 那是平声对仄声 、 仄声对平声 。 前文谈过 , 有时有人突然向学生或别人出个题 , 令作 “破题 ” , 仓卒之间, 有人便能作出很 巧 妙 的破 题 , 可算是最快的考试 , 最短的考卷。 对对联也常有这祥的情况 , 垫师出词句令学作相对的 联语 , 自然是功课的组成部分 。 有时家长亲友也常向 一子弟出对令对 , 朋友谈笑中也常出难对 的词句找人去对 。 这比只作破题的短小考试更短更小了 , 可算是微型的考试。 一个词 、 一句诗找出可对的字句 , 研究还 比较简单 , 若是长篇大套的句子 , 句句都对上 对联 , 就不太容易了 。 无韵的骄文 , 或有韵的赋 , 看起来句句对偶 , 初学人自然望而生畏 。 其实八股文对偶的一比一比中 , 散语较多 , 用也较随便 , 写完了一股 , · 还须比照着前股的尺 寸 , 给它去配出下一股 , 岂不是自己找麻烦 。 有时两边凑合长短 , 真要费许多力气 。 当然也 有些一股中有骄句 , 和下股的骄句字数不太相同的 (参看后边尤侗的文中第五六两股 ) 。 当 时的垫师们创造了一种歌诀一类作对联的启蒙书 , 下边介绍一些例子 : 康熙时有一位车万育作了一本书 , 叫《声律启蒙 》, 按照 《佩文诗姐 》分韵部 , 上平声 十五韵 、 下平声十五韵 , 每缉作歌诀三段 , 如把那一段当作一首长短句的诗来看 , 便是每韵 主首 , 三十羡共九十首。 这种书也有的刻本书名中有 “摄要 ” 二字 , 可见初稿可 能 段 数 要 多 , 大概在传习中 , 这种简本也够用的 , 所以还没见到过不 “撮要 ” 的本 一子。 试看 : 一东 (上平 ) 云对雨 , 雪对风 ,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 , 宿鸟对鸣虫 。 三尺剑 , 六钧弓 , 岭北 对江东 。 人间清暑殿 , 天 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 , 一园春雨杏花红 。 两鬓风霜 , 途 次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 , 溪边晚钓之翁。 十五咸 (下平) 冠对带 , 帽对衫 , 议鳗对言谗 。 行舟对御马 , 俗弊对民产。 鼠且硕 , 兔多垒 , 史姗 对书绒。塞城闻奏角 , 江浦认归帆 。河水一源形弥弥 , 泰山万初势岩岩 。郑为武公 , 赋细衣 而美德 ; 周因卷伯 , 歌贝锦以伤谗 。 这种歌诀 , 念起来非常顺口 , 易背诵 、 易记忆 。 童蒙读起来可以懂得字 、 词 、 句怎样相 对 , 又可从长短句的配搭受到声调和谐的启发 。 不但有三字 、 五字 、 七字句 , 也有四字 、 六 字句 。 念熟了 , 背惯了 , 就无形中打下了作诗作赋的基础 。 再结合换字方法 , 运用这里的任 何句式都可以翻出不同的对联 。 韵脚都是平声 , 作为歌诀比较好念 , 而其中每个 “上句 ” 又都 是仄脚 , 倒过来就是仄韵的句子 , 把仄脚的句子用在 “下联 ” , 便是仄韵的对联或仄韵的诗文 的句子 。 从唐朝的考试就有作诗一项 。 唐朝用 “试律诗 ” , 是五言六胡 (每句五字 , 每两句为一 胡 , 共十二句) 。 清代用五言八胡诗 , 叫作 “试帖诗 ” (每首共十六句 , 本文最后附带介绍 ) 《声律启蒙 》这类歌诀既对于学作诗 、 赋 、 骄文有用 , 即对于学作八股中的对偶 句 子 也有 用 。 在今天已不再有人作狭义的八股文 , 但还有人作旧体 (或说古典体) 诗词 , 熟读它们 , 也会受到有益的启发 。 有人研究古典诗词时 , 在解剖那些作品的技巧问题上 , 也不见得没有 帮助的 。 类似《声律启蒙 》的书 , 著名的还有康熙时李渔的 《笠翁韵对 》等 , 不再详举 。 还有一 种叫作 《时古对类 》的书 , 失作者名 。 从二言类起到十七言类止 , 全 是 对 联 。 例 如 : “太 乙 、 长庚 ” , “雨线 、 风梭 ” 等等 。 中间四言 、 五言 、 六言、 七言的对联都是不可分开的整 句 。 至于八言常是两个四言拼成 , 九言常是四五言或五四言拼成的 。 其余如十言常是四六言 的 , 十一言常是四七言的不必多举 。 最后十七言 , 有五五七的句子 , 还有长短句的如 : “二 老海滨居 , 一在南 , 一在北 , 不期同归西伯 ; 八元应运出 , 或为兄 , 或为弟 , 何意均成帝师 。 ” . 则纯摔是八股中的一比了 。 (三 ) 相题 这里的 “相 ” 字是 “了解 ” “端详 ” 的意思 , 也就是 “相面 ” “相术 ” 的相 。 有了题 , 必须先仔细揣摩题的出处 , 即是作为题目的这个词 、 这句话 、 乃至这些话是谁说的 , 对谁说 的 , 在什么环境中说的 , 有没有不同的解释 。 这些方面都考虑到了 , 然后再揣座这个人 , 这 些话的语气神情 。 例如有人作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题 , 第一股立论写 从旁人看出 “不如 ” 的道理 , 第二股是写从自已看出 “不如 ” 的道理 (原 文 从 略 ) 。 又 如 “学而时习之一章 ” 题 , 一般看来 , 是平列的三条道理 , 有人偏要把它们 分 出次 序 , 以为 “学而时习少的 “悦 ” 是根本 , 以下的 “乐 ” 和 “不温 ” 不能 与之相等 。 因为有些 “游心物 外 ” 的人也会乐 , “放达自洛 ” 的人也会不温 , 究竟全不如学习的“优游涵泳 , 不期然而然” 所得的悦 (原文从略) 。 这真是挖空心思 , 无中生有 , 甚至可说是牵强附会的 “胡说 ” 。 但 在八股这种 “没话找话 ” 的文体中又不得不占满篇幅 。 一早期的八股文本无字数的严格限制 , 有人作二三百字的短文 , 有人州尸千余字的长文 。到了清代后期 , 严格限制到七百字 , 超出了就 算不及格。 因此有的说也须写那些字 , 没的说也须写那些字 , 又不是仅仅换字所能敷衍的了 。 这种钻空子的相题办法 , 愈钻愈奇 , 有时也能言之成理 。 例如有人出 “伯夷隘 ” 题 (见 《论语 》) , 一考生卷有一股云 : “隘又莫隘于绝兄弟之伦 , 中子既已承挑 , 何以不还奏埔 弓麓之雅 。 弱弟早偕出遁 , 何以不同甘薇藏以终。 则父命天伦 , 亦两无据 。 ” 考官感觉其说可 怪 , 向他这说法的根据 。 回答是 : 春秋时人皆称伯夷叔奔偕隐首阳 , 至战国时 , 乃只伯夷孤 行 , 而叔齐中途而返了 。 再问出于何书 , 回答是 : “想当然耳 。 ” 考官认为 乱 说 , 要 加 扑 责 。 考生说 : 凡 《论语 》中皆夷齐对举 , 至 《孟子 》中则单言伯夷 , 无一连及叔齐的。 请告 诉我是何原因 。 考官也无辞以答 , 就算他过了关 。 这种真是 “读书得间 ” , 找到了缝子 。 前边举了学作换字法和学作对偶法的书, 而这种惴摩经书题旨、 钻研古人语言的书 , 也 颇不少 , 著名的如 《五经备旨 》、 《四书备旨 》等等 , 专琢磨 《四书 》的还 有 《四 书 味 根 录 》等等。 它们的形式是在木版刻的每页书面上横分几层 , 无论什么书的正文 (连注 ) 占最 下一层 , 甚至有的被压到版面的三分之一的 , _L边无论三层四层 , 每层各自排列着某方面的资 料 , 从词句的解释 、 典故的原委 、 故事的背景、 哪句话的精神 , 哪条道理的讲法 , 哪一章的 综合宗旨 , 哪一节的部份论点等等 , 各 自纳人某些个横栏中。 因此这种书的版面必然是头重 脚轻 , 头长身短 , 俗称叫作 “高头讲章 ” 。 这种书的用处是预先把书中的某字句以至某章节 都设想周密 、 分析细腻 。 摆在那里 , 供作文章的人去吸取 、 甚至去抄袭 。 因为这类 “高头讲 章 ” 中从词藻、 典故 、 原话的意旨、 所讲的道理等等都给预备好了 。 在今天看来比有些 “赏 析 ” 还全面 , 只是缺少今天的 “文艺理论 ” 而已 。 在 当时有一种 口号 , 包括了 “作学问 ” 的重要内容 , 就是 “义理 、 词章 、 考据 ” , 乾嘉 时虽具有科学头脑 、 不信宋濡理学的 “朴 赞大师 ” 戴震这徉的人 , 也居然举过这三大项 , 更 不用说一般打着桐城古文旗号的八股先生了 。 这三大项仍是为应科举作文 章 而说 的 。 所谓 “义理 ” , 即是琢磨出孔孟以至宋濡的思想论点 , “词章 ” 即是作文章的技巧 , 从词句 、 辞 藻 、 章法 、 层次以至逻辑推理等等的锻炼 。 “考据” 的作用即是对历史故事 , 典故出处不要 弄错。 清代学者江永作的 《乡党图考 》一书刚刚刻出 , 有人偶然先得到一读 , 在应考时遇到 出《论语 》中 《乡党 》篇的题 , 他便抄用了许多论点 , 考官也没看过江永的书 , 就对这份考 卷大加赞赏 。 这便可以证明 “考据 ” 在科举考试中的重要性了 。 当时的导师 , 从塾师至学政等等指导后学作科举文章的人 , 常提出平 日要 “积词” “积 理 ,’x的口号 , 平日多积累有用钓词藻 , 作文时可以不致枯燥 , 平 日多积累有关某些 “ 义理 ” 的 论点 , 以免作文时没有那么多用以 “分析 ” 的说法 。 所谓 “义理” , 不过是 《五经 》、 《四 书 》中古代圣贤所说的道理 , 最古有伏羲画卦、 文王演易 、 周公制礼等等的 传 说 , 较后 除 《论语 》直接记述孔子所说的话 , 还有许多关于孔子的传说 , 什么删诗书、 作春秋等等 。 翻 看 《五经 》《四书 》, 古代人的语言简单, 历代解释有许多异同 , 从元代至清代都以朱熹的 、 注解为标准 , 到了末后 , 如果曲解了孔孟的论点 (女。钻了孟子未提叔齐的事)的空子 , 都能过 关 , 而朱熹的解释权 , 却是丝毫不许动摇的。 (四) 口气 八股文的 “体制 ” 是要 “代圣贤立言 ” , 所以题目的话是哪个圣贤说的 , 作文者从 “起 讲” 起就要站在那个圣贤的立场 , “设身处地 ” 地想 , 替他把题目的那句话 再 加 阐 发 , ‘ 分 析 , 说出几千几百句那个圣贤没说过的话 , 虽然那个圣贤没说过具体的那些话 , 而替他说话 的人所说的又句句说得 “逼真活现 ” , 体会出符合 (也就是 “迎合 ” ) 那个圣贤 意 旨 的 话 ‘ 来 , 而所根据的解释 , 又必定要出于 “朱注 ” 的 。 , 清代学者焦循曾把科举八股比作演戏 , 又有一个士子作不好八股 , 有一位老师给他一本 《牡丹事 》剧本看 , 几 于是他作的八股水平大大的提高 。 因为戏剧合词 , 都要深刻表现剧中人 杨的硅格 , 正和作八脸 “代圣贤立爹 的道理一禅。 代言摹拟 口气的办法 , 最常用的是 “若曰 ” (当然并不只用这二字) 一词 , 像前举《狗 吠 》一篇的入口气处即用这二字 , 是代孟子说的 。 “若 日 ” 二字见于 《书经 》, 八股用来作 交代关系 , 表明身份 , 说明以下是某人说的 , 但又是作者替他说的 。古人怎么说的呢 ? “像是这 么说的 ” 。 即此二字 , 就包含这些层的作用 , 还具有退步余地 。 如果有人质问说古书中并没 见那位古人说过这样的话 , 作者还可以搪塞说 : 古人是 “像这么说的 ” 呀 。 用滥了时 , 也会用乱了 。 一个考官出 “虎负瞩 ” (见 《孟子 》) 的题 , 一考生在起讲后 分三段来说 , 全是虎的口气 。 第一段开始说 : “虎若日 , 我所积畏者妇 (指冯妇 ) 也 , 今尔 众 , 其奈我何 ! ” 第二段是 “虎若日 , 我所甚惧者搏也 , 今徒逐 , 其奈我 何 ! ” 第 三 段 是 “虎若日 , 我所失势者野也 , 今在喝 , 其奈我何也 ! ” 真是 “匪夷所思 ” , 考官要加惩罚 , 帮 着阅卷的人说 , 这人一定怕老婆 , 所以说 “我所积畏者妇也 ” 互相大笑 , 这生员也过‘了关 。 (五 ) 磨勘 与 “ 口气 ” 问题相邻或相联的就是时代问题 。 比如说 , 代孔子说话时 , 用了秦汉唐宋人 的典故或成语 , 就不算合格 , 理由是孔子怎么能说 出或运用他死了以后的人的话呢 ? 其实这 不过是苛刻挑剔的一个环节而已 , 孔 子所说的只有那几个字 , 凡是作文者加以 “代言 ” 的任 何话 , 岂不都是孔子死后的话嘛 ! 即使中试以后的文章 , 还有一关 要 过 , 即 是 “磨 勘 ” 。 “磨勘官” (‘言名) , 逐一仔细检查 , 从字的笔划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与否查起 , 那句语法 (当然不是按葛 朗玛的标准 ) 通不通 , 那个典故错不错 , 皇帝名讳避没避 , “ _陀、柯 、熹 ” 字避了没避 , 直到 口气的合不合等等 , 都在检查之列 。 当然这些问题在考官阅卷时已在留意范围之内 、 但谁也 不能没有疏忽的时候 , 这种补充检查 自然也是势所必有的了 。 也有考官学识不够 , 因此误加 挑剔的 。 有作文者用了 “沸时 ” (见 (诗经 》) 一词 , 考官误以为 “西土经文 ” , 看见 “沸” 即以为与佛教有关 ; 又有人用 “贞观” (见 《易经 》) 一词 , 考官批说 “贞观是汉朝年号” , 他不但不懂贞观一词 , 还把唐代说成汉代 。 这些笑柄既反映了八股文无理取闹的挑剔 , 又 反 映了考官的没知识 , 足以说 明了科举 “选拔人材 ” 只不过一句空话而已。 前边 《狗吠 》一文末一股按语中曾说到有一漏洞 。 不知蒋拭之这篇文章是自己练习作的 “窗课 ” , 还是考场中的试卷 。 如是试卷就是有被磨勘的危险 。 原因是孟尝君入秦被留 , 门 客用鸡鸣狗盗的手段得以逃出这件事与孟子说齐宜王的时间谁先谁后 。 孟子书中记齐宜王的 事 , 史书记载都是齐滑王的事 , 于是孟子的说 “鸡鸣狗吠 ” 这事的确切时l’ed 已有问题 , 成了 疑案 。 如不然 , 万一孟尝君的事在孟子的事后 , 那么 “鸡鸣狗盗 ” 的典故就不许用在孟子语 气之中 , 这是漏洞之一 ; 又 “鸡鸣狗盗 ” 都是真人假装的 , 这文是当作真狗的历史 , 便成了 以假当真 , 这是漏洞之二 , 也会有被磨勘的危险啊 ! 又周镐作 《我将去之 》题 (见 《孟子 》) , 起讲说到太王将去邺时 , 对其曹老的惜别时 的心情 : “天下黯然销魂者 , 别而已矣 。 ” 黯然二句是南朝江淹的 《别赋 》中的句 。 这文大 概是自己的习作 , 如果遇到磨勘 , 必定被挑剔出来 (周镐此文见 《犊山文稿 》) 。 (六) 钓 、 渡 、 挽 这类名词 , 是作八股文时某些特定手法的术语 。 这些手法 , 都是作 “截搭题 ” 中用的 。 例如前边举过的 “王速出令 , 反 ” 的截搭题 , 现在已不知当时人怎么作的文章 , 姑借此作例 来说 , 文中应该包括两个重要层次 , 一层是王速出令 , 一层是反 (返 ) 什么。 从破题起 , 就 要概括这两层的五个字 , 直到分股阐发之前 , 也就是在 “领题 ” 的地方远远地暗示或提醒 , “出令之后还有反呢 ” , 这个伏笔好比钓鱼 , 所以叫作钓。 渡是从上文引起下文 , 挽是从下 文关照 , 回顾上文 。 由出令怎么就会引出反的论点呢 , 当然要有一些引起的话 , 就叫作 “渡 下 ” ; 说完了反 , 再说这是王令教作的 , 即是 “挽上 ” 。 关于这种启下承上的部份 , 流传有 名的有三个故事 : 一是 “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 诗云穆穆文王 ” 两句毫无关系 , 如何写在 一 篇 文 里 , 还要 使它们互相联系 (截搭题绝大多数是截取相连的字句 , 像这里可以截 “乎诗 ” , 但不可以截 “鸟文王 ” 。 前举用 “学 、 .庸、论 、孟 ” 每书的首句合起为题令人做破题的事 , 是一种临时测 验借用的题目) 。 这个作者在作了 “夫人不如鸟 , 则真可耻矣 ” , 正在没法接上 , 反复朗诵 这句时 , 隔壁有人听到说 : “如耻之易莫若师文王 ” , 他便用上了 。 这件事 , 记录者说是在 承题部位粘合上下文义的 。 也即渡挽的手法 。 二是 “以杖叩其胫 。 阔党童子将命 ” 题 一, 作者写道 : “一杖而原坡痛 , 再杖而原壤仆 , 三杖而原壤死矣 。 三魂渺渺 , 七魄沉沉 , 一阵清风 , 化为阔党童子 。 ” 如果说作这种文的是 向出这种题的人开玩笑 , 那也是出题人咎 由自取。 三是 “王如好色 , 与百姓同之 , 于王何有。 孟子谓齐宜王 日 , 王之臣有托其妻 子 于 其 友” (写题时 , 即简化成 “王如好色至有能其妻子于其友 ” ) 题 , 作者写道 : “王之好色 , 与百姓同之 , 而不与王之臣同之者 , 王之臣自有其妻也 。 ” (一作 “自有其妻子故也 ” ) 以上 是渡下 。 再后边写 : “王之臣托其妻子于其友, 而不能于王者 , 以王之好色也 。 ” 以上是挽 上 。 出儿戏题 , 作儿戏文 , 到这个地步 , 也就足以说明八股考试的投落 , 坠落 。 但反顾那些 就算 “一本正经 ” 的题和文 , “没话找话 ” 和 “东拉西扯 ” 与这类的本质上又有什么不同 ! (七 ) 附谈纯粹的儿戏题 前谈 儿戏题 , 还是偶一出现的 , 基本上还是 《四书 》上原有的文词 , 只不过是胡作截搭 罢了 。 至于乾隆皇帝 , 屡次出题 , 文臣都知道出处 , 一次出了一个 《灯右观书 》的题 , 用来 大考翰 (林) 詹 (事 ) , 彭元瑞算是最为博学的 , 也不知出处 , 就请示出处 , 皇帝大笑说 : “今天可难倒彭元瑞了 ” 。 原来是昨晚皇帝在灯右看书 , 想起用这四字为题 。 如 此 难 倒 文 臣 , 带免近于撒赖了 。 彭元瑞作学政 , 考四个府属的学生 , 出 “洋洋乎 ” 、 “洋洋乎 ” 、 “洋洋乎 ” 各注其出 自某篇 。 主管人说还少一个题 , 彭元瑞说 “少则洋洋焉 ” (《孟子 》) 。 这不是集中地作出题 游戏吗 ? 彭氏还有许多用若干题中若干个首一字拼成一句话 , 切合 当时某一 事 的 , 更 属 无 聊 , 他被乾隆皇帝那样 “难倒 ” 也算毫不冤枉吧 ! 同时的鲍桂星 (字觉生 , 号双五 ) 也曾集中地出游戏题 : 把 《四书 》中的话任意割取少 数字为题 。 如 “顾鸿 ” ( “顾鸿雁糜鹿” 见 《孟子 》)“驱虎 ” ( “驱虎豹犀 象 而 远 之 ” 见 《孟子 》) 、 “及其广大草 ” (a 及其广大 , 草木生焉”见 《中庸 》) 、 “见牛 ” ( “见牛未 见羊也 ” 见 《孟子 》、 “礼云玉 ” ( “礼云礼云 , 玉帛云乎哉” 见 (论语 》) 、 “十尺汤 ” ( “交闻文王十尺 , 汤八尺 ” 见 《孟子 》) “七十里子 ” 、 ( “伯七十里 , 子男五十里 ” 见 《孟子 》) 、 “谷 与鱼 ” ( “谷 与鱼鳖 ” 见 《孟子 》) 、 “下袭水 ” ( “上律天时 , 下袭水 土 ” 见 《中庸 》) 、 “宝珠” ( “宝珠玉者 ” 见 欢孟子 》) 。 这分明是无理取 闹。 有考生每 题作诗一首 , 但不知是以诗代文写在卷上 , 还是另外作诗来进行嘲笑, 大概还是属于后者 。 今举五首 : “顾鸿” 诗云 t “礼贤全不在胸中, 扭转头来只看鸿 。 一目如何能回顾 , 本来孟子说难 通 。 ” “及其广大草 ” 诗云 : “广大何容一物胶 , 满场文字乱蓬篙。 生童拍手呵呵笑 , 渠是鱼 包变草包 。 ” (鲍字拆开是鱼包二字 , “草包 ” 讽鲍氏无知。 ) “见牛” 诗云 : “屠刀放下可齐休 , 只是当年但见牛 。 莫谓庞然成大物 , 看他搬棘觉生 愁 。 ” ( “觉生愁 ” 可解为 “觉得生愁 ” , 实因鲍氏字觉生 , 双关讽刺鲍氏 。 ) “谷与鱼
本文档为【说八股_启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1813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3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3-09-18
浏览量: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