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老子河上公注

老子河上公注

举报
开通vip

老子河上公注老子河上公注 提要 《老子注》二卷,旧本题河上公撰。晁公武《读书志》曰:太史公谓河上丈人通《老子》,再传而至盖公。盖公即齐相曹参师也。而葛洪谓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名,汉孝文时居河之滨。侍郎裴楷言其通《老子》,孝文诣问之,即授《素书道经》。两说不同,当从太史公云云。案晁氏所引乃《史记·乐毅列传赞》之文,叙述源流甚悉。然《隋志·道家》载老子《道德经》二卷,汉文帝时河上公注,又载梁有战国时河上丈人注《老子》经二卷亡。则两河上公各一人,两《老子注》各一书。战国时河上公书在隋已亡,今所传者实汉河上公书耳。明朱东光刻是书,题曰秦人...

老子河上公注
老子河上公注 提要 《老子注》二卷,旧本题河上公撰。晁公武《读书志》曰:太史公谓河上丈人通《老子》,再传而至盖公。盖公即齐相曹参师也。而葛洪谓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名,汉孝文时居河之滨。侍郎裴楷言其通《老子》,孝文诣问之,即授《素书道经》。两说不同,当从太史公云云。案晁氏所引乃《史记·乐毅列传赞》之文,叙述源流甚悉。然《隋志·道家》载老子《道德经》二卷,汉文帝时河上公注,又载梁有战国时河上丈人注《老子》经二卷亡。则两河上公各一人,两《老子注》各一书。战国时河上公书在隋已亡,今所传者实汉河上公书耳。明朱东光刻是书,题曰秦人,盖未详考。惟是文帝驾临河上,亲受其书,无不入秘府之理,何以刘向《七略》载注《老子》者三家,独不列其名?且孔颖达《礼记正义》称马融为《周礼注》,欲省学者两读,故具载本文,後汉以来,始就经为注。何以是书作於西汉,注已散入各句下?《唐书·刘子玄传》,称《老子》无河上公注,欲废之而立王弼。前此陆德明作《经典释文》,虽叙录之中亦采葛洪《神仙传》之说,颇失辨正,而所释之本则不用此注而用王弼注。二人皆一代通儒,必非无据。详其词旨,不类汉人,殆道流之所依托欤?相传已久,所言亦颇有发明,姑存以备一家可耳。 體道第一 道可道,   謂經術政教之道也。   非常道。   非自然生長之道也。常道當以無為養神,無事安民,含光藏暉,滅跡匿端,不可稱道。   名可名,   謂富貴尊榮,高世之名也。   非常名。   非自然常在之名也。   常名當如嬰兒之未言,雞子之未分,明珠在蚌中,美玉處石間,內雖昭昭,外如愚頑。   無名,天地之始。   無名者謂道,道無形,故不可名也。   始者道本也,吐氣布化,出於虛無,為天地本始也。   有名,萬物之母。   有名謂天地。   天地有形位、有陰陽、有柔剛,是其有名也。   萬物母者,天地含氣生萬物,長大成熟,如母之養子也。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妙,要也。   人常能無欲,則可以觀道之要,要謂一也。   一出布名道,讚敘明是非。   常有欲,以觀其徼。   徼,歸也。   常有欲之人,可以觀世俗之所歸趣也。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   兩者,謂有欲無欲也。   同出者,同出人心也。而異名者,所名各異也。   名無欲者長存,名有欲者亡身也。   同謂之玄,   玄,天也。   言有欲之人與無欲之人,同受氣於天也。   玄之又玄,   天中復有天也。   稟氣有厚薄,得中和滋液,則生賢聖,得錯亂污辱,則生貪淫也。   眾妙之門。   能之天中復有天,稟氣有厚薄,除情去欲守中和,是謂知道要之門戶也。 養身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自揚己美,使彰顯也。   斯惡已;   有危亡也。   皆知善之為善,   有功名也。   斯不善已。   人所爭也。   故有無相生,   見有而為無也。   難易相成,   見難而為易也。   長短相較,   見短而為長也。   高下相傾,   見高而為下也。   音聲相和,   上唱下必和也。   前後相隨。   上行下必隨也。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   以道治也。   行不言之教,   以身師導之也。   萬物作焉   各自動也。   而不辭,   不辭謝而逆止。   生而不有,   元氣生萬物而不有   為而不恃,   道所施為,不恃望其報也。   功成而弗居。   功成事就,退避不居其位。   夫唯弗居,   夫惟功成不居其位。   是以不去。   福德常在,不去其身也。此言不行不可隨,不言不可知疾。   上六句有高下長短,君開一源,下生百端,百端之變,無不動亂。 安民第三 不尚賢,   賢謂世俗之賢,辯口明文,離道行權,去質為文也。   不尚者,不貴之以祿,不貴之以官。   使民不爭。   不爭功名,返自然也。   不貴難得之貨,   言人君不御好珍寶,黃金棄於山,珠玉捐於淵也。   使民不為盜。   上化清靜,下無貪人。   不見可欲,   放鄭聲,遠美人。   使心不亂。   不邪淫,不惑亂也。   是以聖人之治,   說聖人治國與治身同也。   虛其心,   除嗜欲,去亂煩。   實其腹,   懷道抱一守,五神也。   弱其志,   和柔謙讓,不處權也。   強其骨。   愛精重施,髓滿骨堅。   常使民無知無欲。   返樸守淳。   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思慮深,不輕言。   為無為,   不造作,動因循。   則無不治。   德化厚,百姓安。 無源第四 道沖而用之   沖,中也。   道匿名藏譽,其用在中。   或不盈,   或,常也。   道常謙虛不盈滿。   淵乎似萬物之宗。   道淵深不可知,似為萬物知宗祖。   挫其銳,   銳,進也。   人欲銳精進取功名,當挫止之,法道不自見也。   解其紛,   紛,結恨也。   當念道無為以解釋。   和其光,   言雖有獨見之明,當知闇昧,不當以擢亂人也。   同其塵。   當與眾庶同垢塵,不當自別殊。   湛兮似若存。   言當湛然安靜,故能長存不亡。   吾不知誰之子,   老子言:我不知,道所從生。   象帝之先。   道自在天帝之前,此言道乃先天地之生也。   至今在者,以能安靜湛然,不勞煩欲使人修身法道。 虛用第五 天地不仁,   天施地化,不以仁恩,任自然也。   以萬物為芻狗。   天地生萬物,人最為貴,天地視之如芻草狗畜,不貴望其報也。   聖人不仁,   聖人愛養萬民,不以仁恩,法天地行自然。   以百姓為芻狗。   聖人視百姓如芻草狗畜,不貴望其禮意。   天地之間,   天地之間空虛,和氣流行,故萬物自生。   人能除情欲,節滋味,清五臟,則神明居之也。   其猶橐籥乎。   橐籥中空虛,人能有聲氣。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言空虛無有屈竭時,動搖之,益出聲氣也。   多言數窮,   多事害神,多言害身,口開舌舉,必有禍患。   不如守中。   不如守德於中,育養精神,愛氣希言。 成象第六 谷神不死,   谷,養也。   人能養神則不死也。   神,謂五臟之神也。   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腎藏精,脾藏志,五藏盡傷,則五神去矣。   是謂玄牝。   言不死之有,在於玄牝。   玄,天也,於人為鼻。牝,地也,於人為口。   天食人以五氣,從鼻入藏於心。五氣輕微,為精、神、聰、明、音聲五性。其鬼曰魂,魂者雄也,主出入於人鼻,與天通,故鼻為玄也。   地食人以五味,從口入藏於胃。五味濁辱,為形、骸、骨、肉、血、脈六情。其鬼曰魄,魄者雌也,主出入於人口,與地通,故口為牝也。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根,元也。   言鼻口之門,是乃通天地之元氣所從往來也。   綿綿若存,   鼻口呼噏喘息,當綿綿微妙,若可存,復若無有。   用之不勤。   用氣當寬舒,不當急疾懃勞也。 韜光第七 天長地久,   說天地長生久壽,以喻教人也。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天地所以獨長且久者,以其安靜,施不求報,不如人居處,汲汲求自饒之利,奪人以自與也。   故能長生。   以其不求生,故能長生不終也。   是以聖人後其身,   先人而後己也。   而身先,   天下敬之,先以為長。   外其身,   薄己而厚人也。   而身存。   百姓愛之如父母,神明祐之若赤子,故身常存。   非以其無私邪。   聖人為人所愛,神明所祐,非以其公正無私所致乎。   故能成其私。   人以為私者,欲以厚己也。聖人無私而己自厚,故能成其私也。 易性第八 上善若水。   上善之人,如水之性。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水在天為霧露,在地為源泉也。   處眾人之所惡,   眾人惡卑濕垢濁,水獨靜流居之也。   故幾於道。   水性幾於道同。   居善地,   水性善喜於地,草木之上即流而下,有似於牝動而下人也。   心善淵,   水深空虛,淵深清明。   與善仁,   萬物得水以生。   與,虛不與盈也。   言善信,   水內影照形,不失其情也。   正善治,   無有不洗,清且平也。   事善能,   能方能圓,曲直隨形。   動善時。   夏散冬凝,應期而動,不失天時。   夫唯不爭,   壅之則止,決之則流,聽從人也。   故無尤。   水性如是,故天下無有怨尤水者也。 運夷第九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盈,滿也。已,止也。   持滿必傾,不如止也。   揣而梲之,不可長保。   揣,治也。   先揣之,後必棄捐。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嗜欲傷神,財多累身。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夫富當賑貧,貴當憐賤,而反驕恣,必被禍患也。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言人所為,功成事立,名跡稱遂,不退身避位,則遇於害,此乃天之常道也。譬如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樂極則哀。 能為第十  載營魄,   營魄,魂魄也。   人載魂魄之上得以生,當愛養之。喜怒亡魂,卒驚傷魄。魂在肝,魄在肺。美酒甘肴,腐人肝肺。故魂靜志道不亂,魄安得壽延年也。   抱一,能無離乎,   言人能抱一,使不離於身,則長存。   一者,道始所生,太和之精氣也。   故曰:一布名於天下,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侯王得一以為正平,入為心,出為行,布施為德,摠名為一。一之為言,志一無二也。   專氣致柔,   專守精氣使不亂,則形體能應之而柔順。   能嬰兒。   能如嬰兒內無思慮,外無政事,則精神不去也。   滌除玄覽,   當洗其心,使潔淨也。   心居玄冥之處,覽知萬事,故謂之玄覽也。   能無疵。   不淫邪也,淨能無疵病乎。   愛民治國,   治身者,愛氣則身全;治國者,愛民則國安。   能無為。   治身者呼吸精氣,無令耳聞﹔治國者,佈施惠德,無令下知也。   天門開闔,   天門謂北極紫微宮。開闔謂終始五際也。   治身:天門,謂鼻孔開,謂喘息闔,謂呼吸也。   能為雌。   治身當如雌牝,安靜柔弱,治國應變,合而不唱也。   明白四達,   言達明白,如日月四通,滿於天下八極之外。   故曰: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彰布之於十方,煥煥煌煌也。   能無知。   無有能知道滿於天下者。   生之、畜之。   道生萬物而畜養之。   生而不有,   道生萬物,無所取有。   為而不恃,   道所施為,不恃望其報也。   長而不宰,   道長養萬物,不宰割以為器用。   是謂玄德。   言道行德,玄冥不可得見,欲使人如道也。 無用第十一  三十輻共一轂,   古者車三十輻,法月數也。   共一轂者,轂中有孔,故眾輻共湊之。   治身者當除情去欲,使五藏空虛,神乃歸之。   治國者寡能,摠眾弱共使強也。   當其無,有車之用。   無,謂空虛。   轂中空虛,輪得轉行,轝中空虛,人得載其上也。   埏埴以為器,   埏,和也。埴,土也。   和土以為飲食之器。   當其無,有器之用。   器中空虛,故得有所盛受。   鑿戶牖以為室,   謂作屋室。   當其無有室之用。   言戶牖空虛,人得以出入觀視;室中空虛,人得以居處,是其用。   故有之以為利,   利,物也,利於形用。   器中有物,室中有人,恐其屋破壞,腹中有神,畏其形亡也。   無之以為用。   言虛空者乃可用盛受萬物,故曰虛無能制有形。道者空也。 檢欲第十二  五色令人目盲;   貪淫好色,則傷精失明也。   五音令人耳聾;   好聽五音,則和氣去心,不能聽無聲之聲。   五味令人口爽;   爽,亡也。   人嗜於五味於口,則口亡,言失於道也。   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   人精神好安靜,馳騁呼吸,精神散亡,故發狂也。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妨,傷也。   難得之貨,謂金銀珠玉,心貪意欲,不知饜足,則行傷身辱也。   是以聖人為腹,   守五性,去六情,節志氣,養神明。   不為目,   目不妄視,妄視泄精於外。   故去彼取此。   去彼目之妄視,取此腹之養性。 厭恥第十三 寵辱若驚,   身寵亦驚,身辱亦驚。   貴大患若身。   貴,畏也。若,至也。   謂大患至身,故皆驚。   何謂寵辱。   問何謂寵,何謂辱。寵者尊榮,辱者恥辱。   及身還自問者,以曉人也。   辱為下,[一作「寵為上,辱為下」]   辱為下賤。   得之若驚,   得寵榮驚者,處高位如臨深危也。貴不敢驕,富不敢奢。   失之若驚,   失者,失寵處辱也。驚者,恐禍重來也。   是謂寵辱若驚。   解上得之若驚,失之若驚。   何謂貴大患若身。   復還自問:何故畏大患至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有身憂者,勤勞念其飢寒,觸情從欲,則遇禍患也。   及吾無身,吾何有患。   使吾無有身體,得道自然,輕舉昇雲,出入無間,與道通神,當有何患。   故貴以身為天下者,則可寄天下,   言人君貴其身而賤人,欲為天下主者,則可寄立,不可以久也。   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   言人君能愛其身,非為己也,乃欲為萬民之父母。以此得為天下主者,乃可以託其身於萬民之上,長無咎也。 贊玄第十四  視之不見名曰夷,   無色曰夷。   言一無采色,不可得視而見之。   聽之不見名曰希,   無聲曰希。   言一無音聲,不可得聽而聞之。   搏之不得名曰微。   無形曰微。   言一無形體,不可摶持而得之。   此三者不可致詰,   三者,謂夷、希、微也。   不可致詰者,夫無色、無聲、無形,口不能言,書不能傳,當受之以靜,求之以神,不可問詰而得之也。   故混而為一。   混,合也。   故合於三名之為一。   其上不皦,   言一在天上,不皦。   皦,光明。   其下不昧。   言一在天下,不昧。   昧,有所闇冥。   繩繩不可名,   繩繩者,動行無窮級也。   不可名者,非一色也,不可以青黃白黑別,非一聲也,不可以宮商角徵羽聽,非一形也,不可以長短大小度之也。   復歸於無物。   物,質也。   復當歸之於無質。   是謂無狀之狀,   言一無形狀,而能為萬物作形狀也。   無物之象,   一無物質,而為萬物設形象也。   是謂惚恍。   一忽忽恍恍者,若存若亡,不可見之也。   迎之不見其首,   一無端末,不可預待也。除情去欲,一自歸之也。   隨之不見其後,   言一無影跡,不可得而看。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聖人執守古道,生一以御物,知今當有一也。   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人能知上古本始有一,是謂知道綱紀也。 顯德第十五 古之善為士者,   謂得道之君也。   微妙玄通,   玄,天也。   言其志節玄妙,精與天通也。   深不可識。   道德深遠,不可識知,內視若盲,反聽若聾,莫知所長。   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   謂下句也。   與兮若冬涉川;   舉事輒加重慎與。   與兮若冬涉川,心難之也。   猶兮若畏四鄰;   其進退猶猶如拘制,若人犯法,畏四鄰知之也。   儼兮其若容;   如客畏主人,儼然無所造作也。   渙兮若冰之將釋,   渙者,解散。釋者,消亡。   除情去欲,日以空虛。   敦兮其若朴,   敦者,質厚。朴者,形未分。   內守精神,外無文采也。   曠兮其若谷;   曠者,寬大。谷者,空虛。   不有德功名,無所不包也。   渾兮其若濁。   渾者,守本真,濁者,不照然。   與眾合同,不自專也。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   孰,誰也。   誰能知水之濁止而靜之,徐徐自清也。   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   誰能安靜以久,徐徐以長生也。   保此道者,不欲盈。   保此徐生之道,不欲奢泰盈溢。   夫惟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夫為不盈滿之人,能守蔽不為新成。   蔽者,匿光榮也。新成者,貴功名。 歸根第十六  致虛極,   得道之人,捐情去欲,五內清靜,至於虛極。   守靜篤,   守清靜,行篤厚。   萬物並作,   作,生也。   萬物並生也。   吾以觀復。   言吾以觀見萬物無不皆歸其本也。人當念重其本也。   夫物芸芸,   芸芸者,華葉盛也。   各復歸其根,   言萬物無不枯落,各復反其根而更生也。   歸根曰靜,   靜謂根也。   根安靜柔弱,謙卑處下,故不復死也。   是謂復命。   言安靜者是為復還性命,使不死也。   復命曰常。   復命使不死,乃道之所常行也。   知常曰明;   能知道之所常行,則為明。   不知常,妄作凶。   不知道之所常行,妄作巧詐,則失神明,故凶也。   知常容,   能知道之所常行,去情忘欲,無所不包容也。   容乃公,   無所不包容,則公正無私,眾邪莫當。   公乃王,   公正無私,可以為天下王。治身正則形一,神明千萬,共湊其躬也。   王乃天,   能王,德合神明,乃與天通。   天乃道,   德與天通,則與道合同也。   道乃久。   與道合同,乃能長久。   沒身不殆。   能公能王,通天合道,四者純備,道德弘遠,無殃無咎,乃與天地俱沒,不危殆也。 淳風第十七 太上,下知有之。   太上,謂太古無名之君。   下知有之者,下知上有君,而不臣事,質朴也。   其次,親之譽之。   其德可見,恩惠可稱,故親愛而譽之。   其次畏之。   設刑法以治之。   其次侮之。   禁多令煩,不可歸誠,故欺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君信不足於下,下則應之以不信,而欺其君也。   猶兮其貴言。   說太上之君,舉事猶,貴重於言,恐離道失自然也。   功成事遂,   謂天下太平也。   百姓皆謂我自然。   百姓不知君上之德淳厚,反以為己自當然也。 俗薄第十八  大道廢,有仁義。   大道之時,家有孝子,戶有忠信,仁義不見也。   大道廢不用,惡逆生,乃有仁義可傳道。   智慧出,有大偽。   智慧之君賤德而貴言,賤質而貴文,下則應之以為大偽姦詐。   六親不和,有孝慈。   六紀絕,親戚不合,乃有孝慈相牧養也。   國家昏亂,有忠臣。   政令不明,上下相怨,邪僻爭權,乃有忠臣匡正其君也。   此言天下太平不知仁,人盡無欲不知廉,各自潔己不知貞。   大道之世,仁義沒,孝慈滅,猶日中盛明,眾星失光。 還淳第十九 絕聖   絕聖制作,反初守元。五帝垂象,倉頡作書,不如三皇結繩無文。   棄智,   棄智慧,反無為。   民利百倍。   農事修,公無私。   絕仁棄義,   絕仁之見恩惠,棄義之尚華言。   民復孝慈。   德化淳也。   絕巧棄利,   絕巧者,詐偽亂真也。棄利者,塞貪路閉權門也。   盜賊無有。   上化公正,下無邪私。   此三者,   謂上三事所棄絕也。   以為文不足,   以為文不足者,文不足以教民。   故令有所屬。   當如下句。   見素抱樸,   見素者,當抱素守真,不尚文飾也。   抱朴者,當抱其質朴,以示下,故可法則。   少私寡欲。   少私者,正無私也。寡欲者,當知足也。 異俗第二十 絕學   絕學不真,不合道文。   無憂。   除浮華則無憂患也。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   同為應對而相去幾何。疾時賤質而貴文。   善之與惡,相去若何。   善者稱譽,惡者諫諍,能相去何如。   疾時惡忠直,用邪佞也。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人謂道人也。人所畏者,畏不絕學之君也。   不可不畏,近令色,殺仁賢。   荒兮其未央哉!   言世俗人荒亂,欲進學為文,未央止也。   眾人熙熙,   熙熙,放淫多情欲也。   如享太牢,   如飢思太牢之具,意無足時也。   如春登臺。   春,陰陽交通,萬物感動,登台觀之,意志淫淫然。   我獨怕兮其未兆,   我獨怕然安靜,未有情欲之形兆也。   如嬰兒之未孩。   如小兒未能答偶人時也。   乘乘兮若無所歸。   我乘乘如窮鄙,無所歸就。   眾人皆有餘,   眾人餘財以為奢,餘智以為詐。   而我獨若遺。   我獨如遺棄,似於不足也。   我愚人之心也哉,   不與俗人相隨,守一不移,如愚人之心也。   沌沌兮。   無所分別。   俗人昭昭,   明且達也。   我獨若昏。   如闇昧也。   俗人察察,   察察,急且疾也。   我獨悶悶。   悶悶,無所割截。   忽兮若海,   我獨忽忽,如江海之流,莫知其所窮極也。   漂兮若無所止。   我獨漂漂,若飛若揚,無所止也,志意在神域也。   眾人皆有以,   以,有為也。   而我獨頑   我獨無為。   似鄙。   鄙,似若不逮也。   我獨異於人   我獨與人異也。   而貴食母。   食,用也。母,道也。   我獨貴用道也。 虛心第二十一 孔德之容,   孔,大也。   有大德之人,無所不容,能受垢濁,處謙卑也。   唯道是從。   唯,獨也。   大德之人,不隨世俗所行,獨從於道也。   道之為物,唯怳唯忽。   道之於萬物,獨怳忽往來,於其無所定也。   忽兮怳兮,其中有象;   道唯忽怳無形,之中獨有萬物法象。   怳兮忽兮,其中有物。   道唯怳忽,其中有一,經營生化,因氣立質。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道唯窈冥無形,其中有精實,神明相薄,陰陽交會也。   其精甚真,   言道精氣,其妙甚真,非有飾也。   其中有信。   道匿功藏名,其信在中也。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   自,從也。   自古至今,道常在不去。   以閱眾甫,   閱,稟也。甫,始也。   言道稟與,萬物始生,從道受氣。   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   吾何以知萬物從道受氣。   以此。   此,今也。   以今萬物皆得道精氣而生,動作起居,非道不然。
本文档为【老子河上公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0138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0KB
软件:Word
页数:29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3-09-15
浏览量: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