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蒙古灭金前后的市场演变与白银使用

蒙古灭金前后的市场演变与白银使用

举报
开通vip

蒙古灭金前后的市场演变与白银使用 中国经济史研究 年第 期 蒙古灭金前后的市场演变与白银使用 王文成 内容提要 蒙古 灭金前后 , 由 于农牡区经济交流 的扩大 、 社会财富的 高度集中和 丝路贫易 的发展 , 蒙古帝国的远距离批蚤贫易长足发展 。 以市场的发展为依托 , 蒙古帝国继承和发展 了 金代 白银货币化的成就 , 白银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代表 , 在交换 中继续履行 了较为完整的价值 尺度 和流通手段职能 。 同时 , 宋金以来制约白银货币化进程 的 白银存 不足 问题依然存在并 产生 了影响 。 有鉴于此 , 蒙古帝国继承并发展 ...

蒙古灭金前后的市场演变与白银使用
中国经济史研究 年第 期 蒙古灭金前后的市场演变与白银使用 王文成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提要 蒙古 灭金前后 , 由 于农牡区经济交流 的扩大 、 社会财富的 高度集中和 丝路贫易 的发展 , 蒙古帝国的远距离批蚤贫易长足发展 。 以市场的发展为依托 , 蒙古帝国继承和发展 了 金代 白银货币化的成就 , 白银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代表 , 在交换 中继续履行 了较为完整的价值 尺度 和流通手段职能 。 同时 , 宋金以来制约白银货币化进程 的 白银存 不足 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依然存在并 产生 了影响 。 有鉴于此 , 蒙古帝国继承并发展 了金代发行褚 币的传统 , 尝试并推广实行 “ 银钞 相权法 ” , 以银为钞本 , 以钞补银之不足 , 揭开 了元代专用堵 币而褚 币主要 以银为本的序幕。 银 褚关系逐步从平行兑换关系向以银“ 权 ”褚的关系过波 , 白银在货币中的主导地位开钻确立 , 货 币化进程继续推进 。 关扭词 世纪 市场演变 白银使用 在中国古代货币史上 , 金元时期是白银货币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 金代货币流通墓 本完成了从钱褚并用向银钞兼行的过渡 , 但银钞之间主要是一种平行关系 。 继金之后的元朝 , 在全国范围内专用褚币 , 而褚币主要以银为本 , 白银在货币领域中取得了主导地位 。 因此 , 蒙 古帝国灭金前后的半个多世纪 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 , 无疑是金元之间货币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承接 、转变的 关键时期 , 是白银货币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 这一时期决定货币流通的市场发展情况如何 , 白银 货币化的情况如何 , 金元之间银褚 关系如何承接和发展等问题 , 学术界尚少论及 。 有鉴于此 , 本文拟从市场演进情况入手 , 对蒙古灭金前后 白银的使用及银褚关系的演变作一初步探讨 。 一 、蒙古灭金前后的市场演变 蒙古帝国建立之前 , 内部社会分工不够发达 , 经济单一 , 交换处于萌芽状态 。 但是 , 蒙古内 部分工和交换的落后 , 并不意味着蒙古帝国与市场无缘 , 反之 , 由于蒙古草原以畜牧为主 , 产业 单一 , 蒙古部落与外界进行交换的要求却十分强烈 。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之前 , 就和辽 、金 、 西夏 、 回鹊等发生了贸易关系 。 早在辽代蒙古诸部即已与契丹间有贸易关系 , 契丹建国前后 , 漠北的于厥 、达打 、蒙古里等部常以牛羊驼马等畜产品与契丹交易 。 ① 除市场交易外 , 蒙古与 契丹之间还进行贡赐贸易 , 年 月 , “ 阻 卜酋长兀里得遣使 至西夏 请附 , 不纳 。 阻 卜久 臣契丹 , 其王屯秃古斯及酋长豁得刺 、 喘只葛拨里思常以马 、驼 、毡 、玉贡献 , 兀里得与豁得刺弟 斡得构隙 , 虑其侵掠 , 遣使至夏国请附 , 没藏氏惧契丹兵威 , 不敢受 。 ” ② 金代与蒙古诸部的贸 易进一步发展 , 建立了较为稳定的榷场贸易关系 , 金代在庆州 、 抚州 、净州 、 东胜州等地设立榷 ① ② 《契丹国志 》卷 , 《四至邻国地里远近 》。 西夏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事 卷 。 场 , “ 以易北方牧畜 。 ” ① 在蒙古与北方及西域贸易方面 , 年成吉思汗与王罕所部发生战事 时 , 就有回回阿三从汪古部带来揭羊 、 白驼易貂 鼠 、 青鼠 。 ② 但是 , 此时蒙古与外界的“ 贸易交 往过程中没有货币 , 即使在与辽 、金的贸易中能换取一些铜钱或铁质钱 , 也不作货币使用 , 而是 熔为金属原料 。 ” ③ 交换水平仍然较低 。 蒙古帝国建立之后 , 成吉思汗把通往中亚的商路视为“ 黄金绳索 ” , 并颁布札撤 “ 凡进入他 的国土内的商人 , 应一律发给凭照 , 而值得汗受纳的财物 , 应连同物主一起遣送给汗 。 ” ④ 对于 长期从事东西方贸易的西域及中亚地区的商人来说 , 蒙古帝国的需求 , 正是他们扩大贸易的绝 好时机 。 “ 花刺子模王在位的晚年 , · · · · · 一群群商人到可能获取利润的任何边睡地区去 。 由于 蒙古部落是游牧民 , 远离城市 , 他们十分珍视各种织物和垫子 , 关于同他们通商可以赚钱的消 息便远播开去了 。 ” ⑤ 大量商人相继来到蒙古帝国 。 更进一步 , 西域及中亚商人还穿过蒙古帝 国 , 在中原和蒙古帝国间进行贸易 。 所以 , 尽管蒙古 “ 其俗既朴 , 则有回鹤为邻 , 每于两河博易 贩卖于其国 , 迄今文书中自用于他国者 皆用回鹤字 , 如中国笛谱字也 。 ” ⑥ 甚至 蒙糙备录 》认 为 , 成吉思汗南征也与回鹊人从事的贸易有关 , 因为“ 回鹤有 田姓者饶于财 , 商贩拒万 , 往来于 山东 、河北 , 具言民物繁庶 , 与么 同说勒人治兵入寇 。 ” ⑦ 这虽不一定是成吉思汗南征的真正原 因 , 但从一个侧面说明蒙古帝国与西域及中原地区贸易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 在蒙古及西域 商人经济生活中已占据了较为重要的位置 。 不仅如此 , 蒙古灭金前后 , 随着征服地区的扩大 , 蒙古帝国境内包含了更多的农牧区和工 商业较为发达的地区 , 蒙古帝国的交换迅速发展 。 成吉思汗占领黄河以北地区后 黄河流域的 米麦 、布帛、金银等大量流向蒙古高原 。 如《长春真人西游记 》记载 , 麦虽 “ 出阴山之后二千余 里 , ”但却可通过“西域贾胡以囊驼负至也 。 ”太宗时宋臣彭大雅出使蒙古 , 所见 已是 “ 其贸易以 羊马金银嫌帛 , ”“ 大率挞人止欲经铁鼎色木 , 动使不过衣食之需 , 汉儿及回回等人贩入草地 , 糙 人以羊马博易之 。 ”虽然 “ 糙人只是撒花 贡献 、送礼 一 引注 。 , 无一人理会得贾贩 , ”但是“ 自糙 主以下 , ”却普遍“ 以银与回回 , 令其 自去贾贩以纳息 。 ” ⑧ 年 , 窝阔台正式修筑哈刺和 一 林 , 蒙古草原上出现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 , 该城除宫殿 、蒙古贵族的府第外 , 专门有西域商人居 住的回回街和汉族工匠居住的汉人街 。 窝阔台同样对商人给予优惠政策 , 对商人 “ 运来的货 物 , 不管好坏 , 他会下令一律全价收买 , ”“ 不管价钱多少 , 他的官吏应把它增加百分之十 , 把这 笔钱付给商人 。 ”即使 是在贵由时期 , 蒙古帝国内部皇权争夺激烈 , 政局不稳 , 但优待商人的政 策却并未改变 , “ 当商人从世界上远近各地集中 , 并且携来奇珍异宝时 , 他 贵由 下令依照其父 在位时所采用的办法估价 。 ” ⑨ 毋庸讳言 , 由于蒙古帝国建立之初 , 对外战争频繁 , 以战争方式获取所需物资 , 一度成为满 足需求的重要方式 , 蒙古草原的对外交换受到 了战争的制约 。 如成吉思汗六年 替师伐 ① 《金史 》, 卷 , 《地理志 》。 ② 蒙古秘史 第 节 。 ③ 江应粱主编 中国民族史 》, 下册 , 第 页 。 ④ 何高济 、陆峻岭译 《世界征服者史 , 上册 , 第 页 。 ⑤ 《史集》第一卷 , 第二分册 , 第 页 。 ⑥ 蒙糙备录 》第 页 。 ⑦ 《蒙挞备录 》第 页 。 ⑧ 《黑挞事略 》。 ⑨ 何高济 、陆峻岭译 《世界征眼者史 》上册 , 第 页 , 页 。 · 金 , “ 所过无不残灭 , 两河山东数千里 , 人民杀戮几尽 , 金 帛子女牛羊马畜皆席卷而去 , 屋庐焚 毁 , 城廓丘墟 。 ” ① 但太宗后 , 西征结束 , 灭金 、灭西夏相继完成 , 只有一时难以征服的南宋依然 存在 , 通过战争满足需要的方式难以为继 , 而和平条件下的商业相应得到 了恢复和发展 。 如 年张柔治保州 , “ 立市井 , 通商贩 , 招流亡 ” , 使该地不久就成为 “ 燕南一大都会 。 ” ② 年周德辅治淇州 , “ 设释站 , 立市鹰 ” , 使当地 “ 商通工易 , 货委阔阔 , 余粮畜栖 , 烟火连奋 。 ” ③ 而 有悠久贸易传统 、早在成吉思汗时就与蒙古发生贸易关系的回鸽商人 , 当然地成为蒙古帝国商 业活动的主力军 , 甚至 回鹊商人的活动直接渗透到帝国的财政 、 税收乃至行政领域 , 成为蒙古 帝国理财的得力助手 。 太宗初年 , “ 富人刘忽笃马 、涉猎发丁 、刘庭玉以银一百四十万两买扑天 下课税 , ”后因耶律楚材幼奏 , 方才罢去 。 ④ 但至太宗十一年 十二月 , “ 西域商人奥都刺 合蛮请扑买中原银课二万二千锭 , 以四万四千锭为额 。 从之 。 ”次年 “ 春正月 , 汗以奥都刺合蛮 提领诸路课税所官 。 ” ⑤ 以后 , 阿合马更于中统三年 领中书右部 , 兼诸路都转运使 , 世祖 “ 专以财赋之任委之 ” 。 至元元年 以理财有成升任中书平章政事 。 右皿相安童曾勃之 “ 挟宰相权 , 为商贾 , 以网罗天下大利 ” 。 但忽必烈认为 , “ 回回人中 , 阿合马才任宰相 。 ” ⑥ 这样 , 蒙古灭金前后的市场以农牧区经济交流及传统的丝路贸易为基础 , 在继承宋金市场 发展的基础上 , 具有了突出的远距离批量贸易的特点 。 蒙古帝国时期 , 与蒙古族进入阶级社会 的发展阶段相适应 , 在规模空前的征服战争的作用下 , 蒙古帝国内部的财富占有高度集中 , 蒙 古贵族和西域商人成为最大的所有者 。 蒙古帝国的建立 , 是以蒙古族 内部的阶级分化为基础 的 , 或者说 , 正是蒙古族内部逐步完成从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的过渡 , 才出现了蒙古诸部间的统 一战争 , 才导致了蒙古帝国的诞生 。 而在奴隶制条件下 , 社会财富占有的集中程度达到了空前 绝后的高度 , 奴隶本身也成为奴隶主财产的一部分 。 蒙古诸王不仅拥有本部臣民 , 而且在征服 战争中 , 获取了大量战俘奴隶 , 获得了新占领地区的封赐 , 成为十分富有的消费集团 。 同样 , 中 原地区在战争的作用下 , 普通民众流离失所 , 而豪强地主借机集中财富 , 成为另一个高资集团 。 诸如蒙古帝国的重臣史天泽 、董文炳等 , 均属该集团的成员之一 。 太宗时 , 真定岁饥 , 民间假贷 回鹊银充贡赋 , “ 积银至一万三千锭 ” , 可史天泽“倾家货 , 率族属官吏 ”即可“ 代偿之 ” , 可见其家 货之富 。 ⑦ 董文炳为菜城令时 , 因“ 县贫 , 重以旱蝗 , 而征敛 日暴 , 民不聊生 ” , 董文炳竟能“ 以私 谷数千石与县 , 县得以宽民 。 ”该县以军兴称贷于民 , “ 县以民蚕麦偿之 ” , 可董文炳则称 “ ‘ 民困 矣 , 吾为令 , 义 不 忍视也 , 吾 当 为代偿 。 ’ 用 以 田庐若干 亩计 直 与贷家 。 ” ⑧ 又 如 宪宗丙 辰 , “ 征京兆军需布万匹 、米三千石 、 帛三千段 , 械器称是 。 ”郡人大恐 , 宣抚副使商挺也认为 “ 他易集也 , 运米千里 , 妨我蚕麦 。 ”可平凉人王某却可为商挺解忧 , 称 “ 不烦官运 , 仆家有积谷 , 请以代输 ” 。 最终商挺“ 载价与之 , 他输亦如期 。 ” ⑨ 事实证明王某不仅富藏谷 , 而且布 帛亦当 称是 , 其财产之多足以想见 。 因此 , 在一段时期内 , 中原地区出现了“ 官吏多聚敛 自私 , 资至 巨 ①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卷 ,《挞袒款塞 》。 ② 元名臣事略 卷 , 《万户张忠武王 》。 ③ 王挥 《秋涧先生大全文集 》卷 , 《周德辅祠堂碑 》。 ④ 《元史 》卷 , 《耶律楚材传 》。 ⑤ 屠寄 《蒙兀儿史记 》卷 , 斡歌歹汗纪 。 ⑥ 元史 卷 , 奸臣 。 ⑦ 元史 卷 , 史天泽传 。 ⑧ 元史 卷 , 董文炳传 。 ⑨ 元史 卷 , 商挺传 。 万 ”的局面 。 ① 与中原地区的传统小农消费相 比 , 他们的资产和 消费水平 、 规模达都到了一个 新的高度 , 形成了批量商品供给源和庞大的消费市场 。 这决定了与他们进行的交换 , 已非细碎 的 、零星的交换 , 而是批量贸易 。 如宪宗三年 六月“ 诸王拔都遣脱必察诣行在 , 乞买珠银 万锭 。 ”仅一次所需就达万锭之多 。 宪宗尽管以不宜浪费为由 , 大减其数 , 但也一次性给予了买 珠银千锭 。 ② 而前述助商挺供军虚的王某 , 实际上也是和蒙古政权进行了一次批量贸易 。 蒙 古帝国广阔的地域范围和 日益扩大的农牧区交流 , 使这种批量贸易具有远距离贸易的特点 。 二 、 白银使用的发展 中国古代用银的历史悠久 , 但是受市场发育程度的制约 , 白银长期未能获得价值尺度和流 通手段职能 。 唐代货币仍以绢帛和铜钱为主 , 从唐代用银的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看 , “ 看不到唐代的金银具备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 而不具备这两种职能的 , 不能叫做货币 。 ”唐中叶以至两宋时期 , 商品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 绢 帛的货币地位受到了严峻挑战 , 开始逐步失去货币的资 格 。 铜钱的流通也险象环生 , 在中唐以后出现了严重的铜钱危机 。 ③ 因此 , 在市场发展的强劲 推动下 , 宋金时期白银货币化的进程已然展开 。 尤其是金朝时期的货币流通和 白银使用 , 对蒙 元时期白银的使用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 金朝海陵王贞元二年 始发行交钞 , 正隆二年 始铸行铜钱 , 章宗以前保持着钱 褚并用的货币流通格局 。 但金朝铜钱危机 日益加深 , 流通中的铜钱不断减少 , 至宜宗时甚至一 度禁用见钱 , 专行交钞 , 钱褚并用格局渐趋终结 。 与铜钱流通互为消长的是 , 金朝白银使用迅 速发展 。 章宗明昌二年 金朝“ 天下见在 ⋯ ⋯银五十五万二千余挺 ” , 成为财政收入中不 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 ④ 明昌四年 又令陕西“ 官兵傣许钱绢银钞各半之 ” 。 承安二年 在取消小钞流通的地域限制的同时 , 正式铸承安宝货银锭 , 明确规定承安宝货与钱钞的 兑换价格 , 要求“ 公私同见钱用 , ”并在财政收支中实行银钞品搭 。 承安五年 虽罢铸承安 宝货 , 但官定银钞兑换价及银钞品搭并用之制却保留了下来 。 此后 , 金朝相继改行贞佑宝券 、 贞佑通宝 、兴定泉宝 、元光珍货 , 其中除贞枯宝券外 , 均规定了与白银的兑换价 ⑤, 货币流通格 局完成了从钱褚兼行向银钞并用的转变 。 同时 , 在金朝政府不断改行钞法的过程中 , “ 民益眩 惑 , ”“ 民疑 日深 ” , ⑥ 至元光二年 已是 “ 民但以银论价 ” , 哀宗 “ 正大间 , 民间但以银市 易 ” , 白银在市场上履行了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 。 而天兴二年 十月 , 哀宗逃 亡之蔡州时发行的天兴宝会 , 面额更直接以银计 , 分一钱至 四钱四等 , “ 同见银流转 ” , ⑦ 白银 在获得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后 , 进一步向主要货币迈进 。 正当金朝白银取得货币资格并进而向主要货币迈进之时 , 蒙古高原各部经济社会发生了 急剧的变革 。 金朝铸行承安宝货后 年 , 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国 。 以市场的不断发展为动 力 , 蒙古帝国与外界的交换中 , 出现了白银的身影 。 “ 花刺子模王在位的晚年 , · · · · · 一群群商人 ① 《元史 》卷 , 《耶律楚材传 》。 ② 《元史 》卷 , 宪宗本纪 》。 ③ 李挺 《略论唐代的“钱帛兼行 ,’, 《从钱帛兼行到钱褚并用 》, 《中国封建经济史论集 》云南教育出版社 年版。 ④ 《金史 》卷 ,《食货 》五 。 ⑤ 参见李挺 、林文勋撰 《宋金褚币史系年 》, 云南民族出版社 年版 , 页 。 ⑥ 金史 卷 , 食货 一 。 金史 卷 , 食货 三 。 · 到可能获取利润的任何边睡地区去 。 由于蒙古部落是游牧民 , 远离城市 , 他们 十分珍视各种 织物和垫子 , 关于同他们通商可以赚钱的消息便远播开去了 。 为此 , 有三个不花刺商人带着货 物 , 包括巴甫场 、 曾答纳赤 、客额巴思等织物及蒙古人需用的其他物品来到了那里 。 ”成吉思汗 招见了商人并“ 下令每匹 ‘ 咱儿甫场 ’给一个金巴里失 , 每匹 ‘ 客额巴思 ’或 ‘ 曾答纳赤 ’给一个银 巴里失 。 ”“ 他们回去时 , 【成吉思汗 」吩咐后妃宗王们和每个异密【各 」派两 、三名亲信带肴金银 巴里失跟随他们前去 , 到算端国内去进行贸易 , ”换取当地珍品和织物 ①。 蒙古与金的战争中 , 也开始仿效宋与辽 、夏 、金之间给予岁币的成例 , 出现了金向蒙古支付金 帛以求和的情况 。 太 祖九年 三月“ 辛未 , 金 使 完颜 承晖来军前乞和亲 。 许之 。 仍使阿刺浅入中都议和 款 。 庚寅 , 金人奉卫绍王女歧国公主来归 ⋯ ⋯所腾童男女五百人 , 马三千匹 , 金帛称是 。 ” ② 更重要的是 , 随着灭金战争的步步推进和远距离批量贸易的发展 , 蒙古帝国不仅从金朝统 治者手中接收了土地和人民 , 同样从金人手中接过了白银货币化的接力棒 。 不断扩大的蒙军 辖区中 , 白银继续作为社会财富的主要代表 , 在批量贸易中发挥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 这在蒙古帝国的财政收支和大宗商品交易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 在太宗元年 十一月 , 窝阔台“ 遣使亲王察阿歹处与议行六事 ”时 , “ 置仓库 , 贮金帛器 械以备赏赐 ” , “ 令各当处各派人来典守 ”被列为六事之一 。 ③ 说明帝国获得一定量的金银并用 金银赏踢蒙古贵族 , 已是一种经常性的事 。 窝阔台准备南下灭金 , 耶律楚材称 “ 陛下将南伐 , 军需宜有所资 , 诚均定中原地税 、商税 、盐 、酒 、铁冶 、 山泽之利 , 岁可得银五十万两 , 帛八万匹 , 粟四十余万石 。 足以供给 。 ” ④ 建议对工商业者征收以白银为主要 内容的课税 , 首开蒙古在中 原的商税征银的记录 , 白银不仅仍旧是社会财富的主要代表 , 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取得了货币的 支付手段职能 。 窝阔台采用了耶律楚材的建议 , 令立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 , 并于次年正月 , “ 定诸路税法 , 酒课验实息什取一 , 集税三十取一 。 始行盐法 , 定每引四百斤 , 价银十两 。 ” ⑤ 至 太宗三年 秋 , 窝阔台至云中 , “ 十路咸进糜籍及金帛于庭中 , 帝笑谓楚材曰 ‘汝不去联左 右 , 而能使国用充足 , 南国之臣 , 复有如卿者乎 ”’。 ⑥ 在中原地区商税直接征银取得了明显的 成效 。 此后蒙古从中原地区工商业征收到的白银数量不断增加 , “ 耶律楚材定蒙古课税银额 , 每岁五十万两 , 及河南降 , 户口滋息 , 增至一百十万两 。 ” 窝阔台时期 , 中原商税征银 , 主要采取了由资产雄厚的商人包税买扑的征收方式 。 最初有 燕京刘忽笃马 , 马银五十万两买扑天下差发 。 涉猎发丁 以银二十五万两买扑天下系官廊房地 基 、水利猪鸡 , 刘庭玉以银五万两买扑燕京酒课 。 又有回鹊以银一百万两买扑天下盐课 。 ⑦ 太 宗十一年 十二月 , 窝阔台又同意西域商人奥都拉合马以 倍的数量 , 买扑课税 , “ 回回部 人温都尔哈玛尔请以二百二十万两扑买之 , 楚材持不可 。 曰 虽取五百万两亦可得 , 不过严设 法禁 , 阴夺民利耳 。 反复争论 , 声色俱厉 , 言与涕俱 。 蒙古主 曰 尔欲搏斗耶 。 又 曰 尔欲为百 ① 《史集》第一卷 , 第二分册 , 第 一 页 。 ② 屠寄 《蒙兀儿史记 》, 卷 , 成吉思汗纪 。 ③ 肠寄 《象兀儿史记 》, 卷 , 斡歌歹汗纪 。 ④ 《元史 》卷 , 《耶律楚材传 》。 ⑤ 屠寄 《蒙兀儿史记 》, 卷 , 斡歌歹汗纪 。 ⑥ 《元史》卷 《耶律楚材传 。 《元朝名臣事略 》, 卷 ,《中书耶律文正 —楚材 》引平章宋以撰 神道碑 》 。 姓哭耶 。 姑令试行之 。 楚材力不能止 , 乃太息曰 民之困穷 , 将 自此始矣 。 ” ① ‘ 耶律楚材不仅未 能阻止奥都拉合马的买扑 , 而且奥都拉合马以此被授予了提领诸路课税所的权力 , 直接成为蒙 古帝国的财政主管官员 。 这一办法一直沿用到乃马真后以后 , “ 奥都刺合蛮提领诸路课税所扑 买中原银课如故 , 诸所建白, 专事聚敛 。 ” ② 至定宗元年 , 奥都拉合马被杀 , 这一办法才 有所改变 。 而奥都拉合马以每年 万两白银的数量买扑课税 , 以 年计 , 其所上交的税银累 积即达 余万两 , 蒙古帝国财政收入中的白银大大增加 。 除来 自于商业领域的课税外 , 蒙古帝国财政中白银的另一个来源是差发 。 年出使蒙 古的南宋使臣彭大雅所见是 “ 其赋敛 , 谓之差发 。 ”“ 近汉民除工匠外 , 不以男女 , 岁课城市丁丝 二十五两 , 牛羊丝五十两 〔原注 谓借过回回银买给往来使臣食过之数 。 〕, 乡农身丝百两 。 ”徐霆 也作了如下记载 “ 至若汉地差发 , 每户每丁以银折丝绵之外 , 每使臣经从 、调遣军马 、 粮食 、 器 械及一切公上之用 , 又逐时计其合用之数 , 科率民户 。 ” ③ 这里 , 直接从民户手中征收的差发 , 早期一般不是白银 , 而以丝为多 , 但所征丝却不是归政府使用 , 而是偿还政府向回回借贷的白 银 , 也就是说 , 蒙古帝国首先向回回借银使用 , 然后向民间征丝 , 用丝偿还回回 。 这种情况持续 的时间不长 , 政府也直接从民户手中取得 白银 , 其方式之一就是 “ 以银折丝绵 ”缴纳 。 年 , 宪宗蒙哥又用燕京行尚书小断事官牙刺瓦赤的建议 , 将各地征收的差发丝银正式立为全国性 赋税项 目 , 统一按民户为单位 , 每户征银六两 。 宪宗五年 春 “ 征遭欠钱谷 ”时 , 重“ 定汉民 科差包银额征四两 , 半输银 , 半折丝绢颜料等物 。 ” ④ 蒙古帝国通过上述途径获得了大量白银 , 同时 , 在其财政支出中 , 赏赐用银的比重也较大 , 甚至 太宗时“置仓库 ”的主要原因就是“贮金帛器械以备赏赐 ” 。 据《元史 》《食货志 记载 , 太宗时的赏赐用 银达到 锭 , 计有 太祖叔答里真赐银 锭 太祖诸弟 人及 子各赐银 锭 太宗 子每人 锭 两 太祖四大斡耳朵每人赐银 锭 。 定宗元年 七月 , 定宗贵由继位 , 进行了一次空前 的白银赏赐 。 当时“ 汗 定宗 即位于汪吉宿灭秃里之地 , 边远属国 ⋯⋯其主或自来朝 , 或遣子弟入 贺。 ⋯⋯数月之内 , 王会衣冠之盛 , 前古未有也 。 汗遍赐妃主诸王大臣 , 下及其子弟 , 诸冀将士赐及 其家 , 朝贡之国 , 搞及从者 , 莫不优握 。 ” ⑤ 据拉施特记载 , 这次准备用于赏赐的金银一共达七万巴立 施 锭 , 计 万两 , 相当于奥都刺合马年买扑课税的 倍 。 此后 , 蒙古帝国的白银赏赐还有所增 加 , 宪宗六年 春 , “会诸王百官于月儿灭宏土 , 设宴六十余日 , 赐金帛有差 。 ”其具体数目虽无从 查考 , 但由于同时“定亲贵功臣岁赐银帛丝钞之数 ” , 其数达 锭 , 比太宗时增加 科 , 因此 , 会诸 王时的赏赐也当不比定宗时少 。 ⑥ 此外 , 用白银购买商品 , 满足贵族消费 , 也是蒙古帝国财政支出中 用银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 如前述成吉思汗时用银向中亚商人购买纺织品 、宪宗时诸王拔都乞银 买珠等。 宪宗七年 九月 , 有“ 回鹊献水晶盆 、珍珠伞等物 , 可直银三万余锭 ” , 宪宗虽不太情愿 , 但还是“稍偿其直 ” , 买下了所献之物 。 ⑦ 蒙元白银的使用 , 使宋金以来的白银货币化的进程得以持续进行并有所发展 , 白银继续履 ① 毕源 《续资治通鉴 》卷 屠寄 蒙兀儿史记 》, 卷 , 斡歌歹汗纪 。 ③ 《黑糙事略 》。 ④ 屠寄 《蒙兀史记 》, 卷 , 蒙格汗纪 。 ⑤ 屠寄 蒙兀史记 》, 卷 , 古余克汗纪 。 ⑥ 屠寄 《蒙兀史记 》, 卷 , 蒙格汗纪 。 《元史 卷 , 宪宗本纪 。 行了货币的职能 。 尤其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这两个最基本而又最关键的货币职能 , 同样广 泛地在批量远距离贸易中行使 。 如果说成吉思汗用银与西域商人交换织物时 , 在一定程度上 还有以物易物的残余的话 , 那么太祖末年张宁知济南府“ 时贸易用银 ” , 则说明白银已具备了流 通手段职能 。 ① 在前述使用白银的例子中 , 蒙哥时“ 始行盐法 , 定每引四百斤 , 价银十两 。 ” ② 说 明在政府与商人间的盐引买卖中 , 白银履行了价值尺度的职能 。 宪宗时回鹊献水晶盆等值银 三万余锭 , 宪宗稍偿其值 , 则表明这次交易中白银首先发挥了价值尺度职能 , 度量了水晶盆等 商品的价值 , 并以银的货币单位“ 锭 ”标明了商品价格 。 继而在交易实现之时 , 白银被用来代表 水晶盆等商品的价值 , 发挥了流通手段职能 。 白银成功地扮演了十足的货币的角色 。 三 、 白银供给不足与银钞关系的演变 中国是一个银产较为缺乏的国家 , 在宋代白银货币化进程中 , 白银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 着白银货币化的进程 。 金代白银货币化有较大发展 , 也同样受到 了白银不足的制约 。 由于 白 银供给受到限制 , 金朝白银与铜钱的比价一直保持在每银一两值二贯左右 。 这在一定程度上 也是白银长期不适小用 , 只能在大宗批量贸易中使用的原因之一 。 蒙古帝国历史地继承了金 代的遗产 , 在赋予白银一般社会财富地位 、赋予白银货币职能的同时 , 同样难以避免白银存量 相形不足的问题 。 从蒙古帝国财政征银中 , 也可窥见当时白银短缺之一斑 。 早在太宗窝阔台时白银不足的间题就已初现端倪 , 窝阔台时定赋税 , 主要是征牛羊 , 但中 原差发则以征银为主 。 可是 , 中原地区由于 白银存量不足 , 差发无法悉数征银 , “ 诸亡国之人 , 甚以为苦怨彻夭 , 然终无如之何 。 糙主不时 自草地差官出汉地定差发 。 徐 霆在燕京 , 见差胡 垂相 胡土虎 来 , 麟货更可畏 。 下至教学行及乞儿行 , 亦出银作差发 。 燕京教学行有诗云 ‘教 学行中要纳银 , 生徒寥落太清贫 ’ ⋯ ⋯” ③ 至蒙哥时 , 类似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 当时虽规定每户 岁纳包银六两 , 但百姓无法交足 , 史揖称 “ 兵后生意未苏 , 民恐不堪 , 如银与物折 , 各减二数 , 庶 民力稍宽 , 且无通负 。 ” ④ 于是宪宗 “ 五年乙卯春 , 征遭欠钱谷 。 定汉 民科差包银额征四两 , 半 输银 , 半折丝绢颜料等物 。 ” ⑤ 这样 , 在实际上直接向民户征银的地区 , 科差征银 已从原定每户 每年征六两被迫减少为二两 。 蒙古帝国财政征银受到限制 , 必然使帝国掌握的白银数量不足 。 贵由在位期间 , “ 当商人们从 四境来到贵由汗处 , 与他的大臣们做成了一些确实的交易 , 并拿到了地方上的支票 。 由于某种事 故 , 延迟了向他们【指商人们 〕付钱 , 他们没有拿到〔现钱 」。 他〔贵由 〕的妻子们、儿子们和侄儿们也同 样地做交易并签发了各地的支票 。 商人们成群地络绎前来很快地做了不少交易 , 拿到了支票〔但没 有拿到现钱 〕。 ”所以 , 蒙哥继位后 , 不得不“ 降旨从他的各地区拨付所有这些款子 , 结果总共花费了五 十多万金银巴里失 。 ” ⑥ 蒙哥虽然偿还了贵由欠下的白银 , 可同样感受到了白银不足的压力 。 因此 , 蒙哥三年 六月“ 宗王巴秃遣脱必察诣行在 , 乞买珠银万锭 ” 。 蒙哥不得不大减其数 , “ 以千锭给 之 。 ”并强调白银难得 , 应当珍惜 , 故“仍诏谕之曰 成吉思斡歌歹汗之财若此费用 , 何以给诸王之赐 。 ① 《元史》卷 , 《张荣传 》。 ② 屠寄 《蒙兀儿史记 》卷 , 斡歌歹汗纪 。 见《黑糙事略 。 ④ 王浑 秋涧先生大全文集 》, 卷 , 《史公神道碑 》。 ⑤ 屠寄 《蒙兀儿史记 》, 卷 , 蒙格汗纪 。 ⑥ 史集 第 卷 , 第 一 页 。 王宜务祟节俭 , 此银就充今后岁赐之数 。 ” ① 蒙哥七年 九月 , 当蒙哥得知回鹤商人向他本人 “献 ”水晶盆 、珍珠伞等物值银三万锭时 , 称 “方今百姓疲弊 , 所急者钱尔 , 联独此何为 。 ”拒绝用银收 买 , 下令“禁期勿复有所献 。 ” ② 不仅如此 , 由于蒙古帝国实行高压政策 , 不少地区被迫按原定数量交银 , 纳税户在白银得 之不易的情况下 , 不得不向回鹊商人借银以纳税 。 太宗五年 “ 时政繁赋重 , 贷钱于西北 贾人以代输 , 累倍其息 , 谓之 ‘羊羔利 ’ , 民不能给 。 史 天泽奏请官为偿 , 一本息而止 。 继以岁 饥 , 假贷充贡赋 , 积银至一万三千锭 , 天泽倾家资 , 率族属官吏代偿之 。 ’, ③ 不少地区 由于 民间 无银 , 地方政府或州县官吏也不得不向回鹊贷银纳税 , 如太宗时王珍 “ 言于帝曰 大名困于赋 调 , 贷借西域贾人银八十锭及甫粮五万解 。 ” ④ 磁州因无银交纳 , 官吏被迫向商人贷银 , 而高利 贷者则借此机会“ 为券出母钱代输 , 岁责倍偿 。 不足 , 则易子为母 。 不能十年 , 郡委积 , 数盈百 万 。 令长逃债 , 多委印去 。 ” ⑥ 在 “ 州县长吏 , 负借贾人银以偿官 , 息累数倍 , 曰羊羔儿利 , 至奴 其妻子犹不足偿 ”的情况下 , 耶律楚材曾“ 令本利相件而止 , 永为定制 。 民间所多者 , 官为代偿 之 。 ” ⑥ 至太宗十二年 年 , 诸路官民积欠 回鹊银 “ 凡七万六千锭 ” , 窝阔台不得不令以官 物代还 , 并“ 仍命凡假贷岁久 , 惟子本相律而止 , 著为令 。 ” ⑦ 值得注意的是 , 蒙古帝国面临白银存量不足 , 开始仿效金人 以商业信用和政府信用为依 托 , 发行褚币 。 早在太祖丁亥 , 何实就 已在博州印置会子 , ⑧ 太宗元年戊子 , 王 揖领中都 , 曾“ 自为券 , 假之贾人 , 而不敛及民 。 ” 。 太宗八年 则 由蒙古帝国中央正式“ 诏 印造交钞行之 。 ” 。 十二年 刘肃又在邢州发行褚币 。 但是 , 成吉思汗和窝阔台时期发 行的交钞 、褚币 , 却不一定与白银相联系 。 何实发行的会子 , 是以丝为本位 , 而其余一般 “ 限于 本地流通 , 不得出境 , 三年换发一次 , 没有金属保证 。 ” 。 蒙哥继承汗位之年 开始出现了褚币与白银相联系的记载 。 《史公神道碑 》称 “ 辛亥 岁 , ⋯ ⋯各道发褚币贸迁 , 例不越境 , 所司较固取息 , 二三岁一更易 , 致虚耗元胎 , 商旅不通 。 史揖 公奏皇太后 , 立银钞相权法 , 度低昂而重轻 , 变涩滞为通便 。 ” 无独有偶 , 前述 史集 中记载蒙哥用金银收兑贵由付给商人们的“ 支票 ”也发生在这一年 。 而商人们在贵由时拿到的 “ 支票 ” , 当是在太宗时印造交钞的基础上 , 贵由面临白银不足而发行的褚币。 蒙古银褚间联系 的建立 , 首先稳定了褚币的币值 , 解决了褚币因无本可恃而导致的“ 虚耗元胎 , 商旅不通 ”等问 题 。 更重要的是 , 银钞相权法的确立使褚成为银的价值符号 , 成为银在流通过程中的代表 。 这 样 , 政府掌握的白银不必以其本身直接投入流通 , 而是主要用来作褚币的准备金 。 也就是说 , ① 屠寄 《蒙兀儿史记 , 卷 , 蒙格汗纪 。 ② 元史 卷 , 宪宗本纪 。 ③ 元史 》卷 , 《史天泽传 》。 ④ 《元史 》卷 , 《王珍传 》。 ⑤ 姚遂 《高泽神道碑 》, 《牧庵集》, 卷 ⑥ 《元史 卷 , 耶律楚材传 。 ⑦ 元史 卷 太宗本纪 。 ⑧ 《元史 》卷 《何实传 》。 曲 元史 》卷 ”, 《王株传 》。 《元史 》卷 , 太宗本纪 》。 元史 卷 , 刘隶传 。 彭信威 《中国货币史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年版 , 第 页 。 王挥 《秋涧先生大全文集 》, 卷 ,《史公神道碑 》。 政府持有一两白银并以之为准备金 , 至少可发行值一两银的褚币 , 并保证褚币正常流通 。 蒙古 帝国在拥有一两白银的同时 , 又拥有了与一两白银等值 、数量上可多于一两白银的褚币。 货币 总量变为一两白银与值一两白银的褚币之和 , 与白银相联系的货币总量顿增一倍以上 。 因此 , 不仅政府由此获利不浅 ,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流通中白银不足的间题 。 我们从“ 银褚相权法 ”的实行中还不难发现 , 银褚相权法不是金朝承安至天兴年间银褚并 行关系的简单再现 , 而是褚币以银为本的开端 , 是从金代银褚并行向元代专用钞而钞主要以银 为本演进的转折点 。 金代银褚关系中 , 只有哀宗被围于蔡州时发行的 、仅仅存在了不到 个月 的天兴宝会具有“ 银褚相权 ”的意义 。 史揖行银褚相权法 , 首先强调的是银与褚的“相权 ” , 这种 相权 , 不是将银和褚视为同等重要的货币 , 简单地规定白银和褚币的兑换价格 , 而是“ 度低昂而 重轻 ” , 是在银与褚间建立“ 轻重 ”关系 。 古代货币史上的“ 权 ”字 , 所体现的正是一种“ 子母 ”关 系 、“ 轻重 ”关系 、 “ 本末 ”关系 。 也正是通过银与褚的相 “ 权 ” , 史揖才未蹈金代强制规定银褚兑 换价格 、实行银褚并行的筱辙 , 才可能收到“ 变涩滞为通便 ”的效果 。 至此 , 银与褚开始走向统 一 , 而在统一的进程中 , 白银开始取得了本位货币的资格 , 在货币领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 此后 , 忽必烈于 年统一蒙古镜内的货币 , 发行中统钞 , 并在发行中全面推广了“ 银钞 相权法 ” 。 中统宝钞“ 虽然是以钱贫为单位 , 实际也曾铃造中统元宝铜钱 , 但宝钞却以金银为保 证 , 而以白银为主 , 几乎可以说是一种银块本位制度 。 ” ① 中统钞流通过程中 , ‘稍有塞滞 , 出银 收钞 , 恐民疑惑 , 随路桩积元本金银 , 分文不动 。 ” 。 主要以银为钞本的货币流通格局在全国推 开 。 至元十九年 颁行的 整治钞法条贯 进一步明确了专行中统钞 、禁止民间买卖金银 、 将金银集中于国库的政策 。 而至元二十四年 新行至元钞时颁行的 至元宝钞通行条 划 , 全面阐述了“ 元代纸币制度的各项基本原则与重要规定 ” , “ 确定了以银为本以及纸币的法 偿性质 ” , 规定了“ 设置发行准备金 、买卖金银的具体制度与办法 , 对私易金银 、 伪造宝钞的惩处 等 。 由于这一条例筹划至为周详 , 因而大致终元之世皆一直有 效 。 ” ③ 有元一代 , 货币流通总 体上始终保持着专用钞而钞主要以银为本的格局 。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 , 蒙古帝国的兴起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大举进攻 , 虽一度对经济发展 造成了严重破坏 , 但是 , 蒙古帝国畜牧经济的单一性和社会财赋的高度集中 , 与蒙古兴起于丝 绸之路附近的地缘因素一道 , 决定了远距离批量贸易的存在和发展 。 以此为基础 , 蒙古帝国继 承了金代使用白银 、发行褚币的传统 , 在 白银供给不足的情况下 , 于 年实行了银钞相权 法 , 把白银和褚币联系起来 , 钞主要以银为本 , 银借助钞在流通中发挥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 职能 , 同时解决了钞本混乱和 白银不足的间题 。 从白银货币化的意义上看 , 这意味着白银在借 助褚币行使货币职能的同时 , 在货币领域中取得了本位币的主导地位 , 成为元代的主要货币 , 货币化进程向前推进了份步 。 此后中统 、至元钞法的施行 , 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专用钞 而钞主要以银为本的货币流通格局 , 这一格局总体上与元代相始终 。 作者王文成 , 云南大学工作 。 昆明 , 。 ① 彭信威 《中国货币史 》, 第 页 。 ② 元史新编 卷 , 食货志 。 ③ 萧清 中国古代货币史 》, 人民出版社 年版 , 页 。 《整治妙法条贯 》、《至元宝钞通行条划 》见《元典章 》卷 , 户部 六 , 钞法 。
本文档为【蒙古灭金前后的市场演变与白银使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0771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70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9
分类:
上传时间:2009-12-03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