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与答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与答案

举报
开通vip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与答案《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一) 一、概念题(30分):     1.生物标志化合物  2.圈闭    3.溢出点    4.TTI         5.CPI     6.初次运移        7.流体势  8.系列圈闭  9.含油气盆地  10.石油 二、论述题: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与答案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一) 一、概念题(30分):     1.生物标志化合物  2.圈闭    3.溢出点    4.TTI         5.CPI     6.初次运移        7.流体势  8.系列圈闭  9.含油气盆地  10.石油 二、论述题: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7.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是什么(10分)? 一、概念题(30分): 1、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机化合物。 2、圈闭: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或容器。 3、溢出点: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该点是油气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4、TTI:即时间—温度指数(Time Temperature Index )。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的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 5、CPI:碳优势指数,反映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 6、初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是发生在烃源岩内部的运移,烃源岩是初次运移的介质。 7、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 8、系列圈闭:沿一定的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 9、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10、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成分上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相态上以液态为主,并溶有大量烃气和少量非烃气以及固态物质。 二、论述题(70分): (答题要点)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1)气藏气中常见的烃类组成有甲烷(C1H4)、乙烷(C2H6)、丙烷(C3H8)、异丁烷(iC4H10)、正丁烷(nC4H10); (2)气藏气中常见的非烃气有氮气 (N2)、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2S)、氢气(H2)、一氧化碳(CO)、汞(Hg)蒸气及惰性气体(氦、氖、氪、氩、氙、氡)。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1)圈闭的概念;(2)圈闭形成时期-早;(3)圈闭的位置-近;(4)圈闭的容积-闭合高度高;(5)闭合面积大;(6)圈闭的保存条件-保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1)圈闭度量的实质是评价一个圈闭有效容积的大小。 (2)其一般步骤包括:1)确定溢出点;2)确定闭合高;3)确定闭合面积;4)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比例;5)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的有效孔隙度。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1)成油物质――有机、证据;(2)成油过程――演化、晚期;(3)烃源岩、干酪根的概念);(4)阶段性具体论述:未成熟阶段,成熟阶段,过成熟阶段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1)排烃驱使因素-成烃增压;(2)排烃途径或通道-微裂缝;(3)排烃相态-连续烃相。特点:幕式排烃。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为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油气田:是一定(连续)的产油气面积上油气藏的总和。一定的产油面积:指不同层位的产油气层叠合连片的产油气面积。 综合地质条件: 1)成烃坳陷和充足油气源 成烃坳陷——指盆地中分布成熟烃源岩或成烃灶的深坳陷区。 充足的油气源——油气丰度:( 单位面积的丰度高。根据这种方法将世界主要含油气盆地分为3个等级。丰富的(>2(108m3/km2)中等的(0.2(108m3/km2—2(108m3/km2),贫乏的(<0.2(108m3/km2) ;( 生烃是和成烃潜量、产烃率和产烃丰度、排烃和排烃率、排液态烃的临界含油饱和度、聚集系数。 2)利的生、储、盖组合和油气输导 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指烃源层、储集层和盖层的组合型式。而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则是指不仅三者本身具有良好的性能,而且在时、空上配置恰当,有利于高效输导,富集并保存大油气藏,有利于勘探和开发。 3)油气聚集和有效圈闭 油气聚集——油气在储集层中从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的过程中遇到圈闭时,进入其中的油气就不能继续运移,而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油气聚集又分单一圈闭的油气聚集和系列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有效圈闭——曾经聚集并保存具有工业价值油气藏的圈闭。具备以下基本特征:大容积、距烃源区近、形成时间早、圈闭的闭合度高和何存条件好。 4)油气藏破坏和油气再分布。 7、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是什么(10分)? 在油气源区形成的油气,进入饱含水的储集层后,沿一定的路线(由溢出点所控制)向储集层上倾方向运移,位于运移路线上的系列圈闭将被油气所充满,那些不在运移路线上的系列圈闭仍被水所充满; 被油气充满的圈闭依然可以聚集天然气,但被天然气充满的圈闭却不能再聚集油。油气差异聚集的结果,造成天然气分布于靠近源区一侧的圈闭中,向上倾方向依次为油气藏、纯油藏和空圈闭。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二) 一、基本概念 (任选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天然气  2.绝对渗透率  3.孔隙结构  4.饱和度  5.盖层闭合度  6.油气藏       7.油田水  8.沉积有机质  9.力场强度  10二次运移  11.流体势 二、选择题(20分)     1.在自然条件下,对有机质成烃催化活力最强的粘土是____ A 伊利石型               B 高岭石型 C 蒙-伊混成石型          D 蒙脱石型     2.石油中C、H两元素比值约为____ A 5.5               B 6 C 6.5               D 7 3.有机质过成熟生干气阶段,Ro(%)为____     A、<0.5             B、0.5—1.3     C、1.3—2.0         D、≥2.0  4.某石油中环烷烃含量为30%,正+异构烷烃含量为25%,则该石油类型为____         A 石蜡-环烷型       B 石蜡型         C 环烷型            D 芳香-中间型  三、填空题(20分)     1.识别和评价烃源岩主要是通过_____等三个方面的研究加以确定。     2.若石油中环烷烃含量和正+异构烷烃含量各占30%,则该石油属于____。     3.Sulin将天然水分为氯化镁型、____、____和____。     4.油气二次运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____;二是____。 四、论述题(30分)     1. 油气发生初次运移的机理。     2. 储集层的主要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3. 圈闭的分类。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考试题 教师业务能力考试题中学音乐幼儿园保育员考试题目免费下载工程测量项目竞赛理论考试题库院感知识考试题及答案公司二级安全考试题答案 第二套 1、 基本概念 (任选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天然气 绝对渗透率 孔隙结构 饱和度 盖层 闭合度 油气藏 油田水 沉积有机质 力场强度 二次运移 流体势     (参见《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教材》教材陈荣书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4) 2、 选择题(20分)(红字为答案) 3、 1、在自然条件下,对有机质成烃催化活力最强的粘土是D 蒙脱石型 A 伊利石型 B 高岭石型 C 蒙-伊混成石型 D 蒙脱石型     2、石油中C、H两元素比值约为 C 6.5_。 A 5.5 B 6 C 6.5 D 7 3、有机质过成熟生干气阶段,Ro(%)为D、≥2.0。 A、<0.5 B、0.5—1.3 C、1.3—2.0 D、≥2.0 4、某石油中环烷烃含量为30%,正+异构烷烃含量为25%,则该石油类型为 A 石蜡-环烷型; A 石蜡-环烷型 B 石蜡型 C 环烷型 D 芳香-中间型 4、 填空题(20分)     1、识别和评价烃源岩主要是通过(数量)、(类型)和(成熟度)等三个方面的研究加以确定。     2、若石油中环烷烃含量和正+异构烷烃含量各占30%,则该石油属于(石蜡-环烷型 )。     3、Sulin将天然水分为氯化镁型、_氯化钙型、硫酸钠型_、重碳酸钠型; 4、油气二次运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 油气饱和度不得小于临界油气饱和度,二是运移动力必须大于阻力。 5、 论述题(30分)(红字为答题要点) 1、初次运移的机理;(压实、热力作用、成烃增压、粘土矿物脱水、异常压力) 2、层的主要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砂岩和碳酸盐岩储集层、沉积、成岩作用); 3、的分类(成因分类:构造、地层、水动力、复合圈闭)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三) 一、解释下列概念(共15分,每题3分)。     1.石油地质学  2.干酪根  3.区域盖层  4.生物标志化合物  5.内陆裂谷盆地 二、多选题(每题1分,共35题):在下面每题的四个可供选择答案(a、b、c、d)中选一个最合题意答案(用相应的字母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之)。     1.油气藏“背斜说”诞生于近代近代石油工业发展哪个阶段?   a. 1859—1900年;  b. 1901年-1925年;  c. 1926年—1960年;  d. 1961年—现今。     2.石油中碳元素含量变化一般认为在哪个范围?   a. 75%—80%;  b. 82%—83%;   c. 85%—90%;   d. 83%—87%。     3.石油中氢元素含量变化一般认为在哪个范围?   a. 9%—11%;    b. 11%—20%;   c. 11%—14%;  d. 21%—24%。     4.石油中正构烷烃随石油馏分比重增大呈现那种变化规律?   a. 单调减少;  b. 单调增加;   c. 从增加到减少;   d. 没有规律。     5.石油中芳烃和氮硫氧化合物含量为28%,环烷烃含量为25%,该石油属于哪类石油?   a. 石蜡型;   b. 环烷型;   c. 芳香—中间型;    d. 石蜡—环烷型。     6.石油中石蜡烃含量为60%,环烷烃含量为10%,该石油属于哪类石油?   a. 石蜡型;   b. 环烷型;   c. 芳香—中间型;    d. 石蜡—环烷型。     7.陆相石油蜡、硫含量具有何种特征?   a. 高蜡低硫;  b. 高硫低蜡;  c. 高硫高蜡;   d. 低硫低蜡。     8.海相石油微量元素镍(Ni)和钒(V)含量具有何种特征?   a. Ni/V大于1;    b. V/Ni大于1;    c. Ni/V等于1;   d. V/Ni等于2     9.油田水中氯、钠和镁三个离子的离子毫克当量浓度比:(Cl—Na)/Mg小于1大于0,该油田水是何种类型油田水?   a. 氯化钙型;    b. 氯化镁型;   c. 硫酸钠型;   d. 重碳酸钠型。     10.设某岩层两组相互垂直裂缝的间距均为d、裂缝宽度均为e,它的近似裂缝孔隙度是何表达式?   a. e/d;     b. 2e/d;     c. 3e/d;     d. e/(18d)。     11.设圆柱状褶皱岩层厚度为T、曲率半径为R,它的近似孔隙度是何表达式?   a. T/R;     b. 2 R/T;    c. 2 T/R;    d. T/(2R)。     12.设圆柱状褶皱岩层厚度为T、曲率半径为R、裂缝间距为D,平行该褶皱轴方向的近似裂缝渗透率是何表达式?   a. D4×(T/R)2 /48;  b. D×(T/R)3 /48;  c. D2×(T/R)3 /48; d. 2×1011 ×D2×(T/R)3。     13.储集层中油、气、水三相共存时, 天然气的相对渗透率是何种情形?   a. 等于石油的有效相渗透率; b. 大于气的相对渗透率;   c. 小于水的相对渗透率;            d. 小于1。     14.用压汞法研究储集层孔隙结构时,排驱压力越大, 该储集层物性是何种情形?   a. 物性越好; b. 平均孔隙度越大;   c. 孔隙结构越好;     d. 孔隙结构越差。     15.储集层成岩后生变化中,哪种胶结方式储集层孔隙结构相对最好?   a. 搭桥式;   b. 基底式;           c. 薄膜式;           d. 分散质点式。     16.溶解作用通常使石灰岩物性发生何种变化?   a. 孔隙度增加;   b. 孔隙度减小;   c. 没有变化;         d. 渗透率变小。     17.下面有关盖层的叙述哪个最有道理?   a. 泥质岩总是盖层;   b. 碳酸盐岩不可能成为盖层;   c. 碎屑岩不可能成为盖层;            d. 足够厚度泥质岩层多数情形下是盖层,但有些情况下不能成为盖层。     18.断层圈闭属于何种圈闭?   a. 岩性圈闭;         b. 不整合圈闭;   c. 构造圈闭;         d. 复合圈闭。     19.水动力—背斜油气藏属于何种油气藏?   a. 岩性油气藏;       b. 不整合油气藏;  c. 构造油气藏;      d. 复合油气藏。     20.潜山型油气藏属于何种油气藏?   a. 岩性油气藏;       b. 不整合油气藏;  c. 构造油气藏;      d. 复合油气藏。     21.水动力油气藏中油水界面的倾角与储集层中水的渗流速度存在何种关系?   a. 反比关系; b. 正比关系; c. 无关;d. 时而正比时而反比。     22.烃源岩发生温度增加时对排烃有什么影响?   a. 不利于排烃;    b. 有利于排烃;   c. 无影响;    d. 可能不利。     23.黏土矿物脱水对排烃有什么影响?   a. 不利于排烃;     b. 有利于排烃;    c. 无影响;    d. 可能不利。     24.目前认为烃源岩排烃主要通道是什么?   a. 微裂缝系统;    b. 孔隙系统;    c. 缝—洞系统;    d. 孔—洞系统。     25.一般认为微裂缝系统排油时,石油主要呈何种相态?   a. 分子扩散;    b. 胶体溶液;    c. 分子溶液;   d. 连续相和混合相。     26.关于流体势和该流体的力场强度关系下面哪种叙述正确?   a. 力场强度等于势梯度;    b. 力场强度绝对值等于势梯度;   c. 力场强度等于负的势梯度;d. 力场强度等于势梯度绝对值。     27.关于流体势和该流体的力场强度方向关系下面哪种叙述正确?   a. 力场强度方向垂直于等势面,并与流体势梯度方向相反;   b. 力场强度方向垂直于等势面,并与流体势梯度方向一致;   c. 力场强度方向平行于等势面,并与流体势梯度方向一致;   d. 力场强度方向斜交于等势面,并与流体势梯度方向相反。     28.产烃率是指__________   a. 单位质量的烃源岩生成的烃的量;b. 单位质量的有机质生成的烃的量;   c. 坳陷中烃源岩生成烃的量;      d. 坳陷中有机质生成的烃的量。     29.产烃丰度是指__________       a. 单位体积的烃源岩产烃量;b. 单位体积的有机质产烃量;       c. 单位面积的烃源岩产烃量;d. 单位面积有机质产烃量。     30.排烃率是指__________   a. 单位体积的烃源岩排烃量;b. 单位体积的有机质排烃量;   c. 烃源岩排烃量比生烃量;  d. 烃源岩的生烃量比产烃量。     31.聚集系数是指__________   a. 生烃量比烃的地质储量; b. 烃的地质储量比生烃量; c. 排烃量比生烃量; d. 烃的运移量比生烃量。     32.“上覆式”生、储、盖组合是指__________   a. 储集层下伏于烃源岩的组合; b. 烃源岩下伏于储集层的组合;   c. 烃源岩在不整合面下的组合; d. 储集层在不整合面下的组合。     33.盐丘型油气聚集带属于__________   a. 构造类油气聚集带; b. 复合类油气聚集带; c. 刺穿型油气聚集带; d. 地层类油气聚集带。     34.关于礁型复合油气田的下列叙述哪个最合理?   a. 多于一个礁型油气藏的集合;       b. 单个礁型油气藏;   c. 礁型油气藏与断裂型油气藏的集合; d. 以礁型油气藏为代表的各种油气藏的集合。 三、如何评价烃源岩?(15分) 四、简述油气初次运移的机理(15分)。 五、识图题(20分):图1中等值线是储集层与上覆盖层的界面构造等高线(深度,单位是米),在静水条件下,请: (1)标出溢出点(4分);(2)画出圈闭面积(3分);(3)估算闭合高(3分); (4)指出圈闭类型(4分); (5)画出储集层与上覆盖层的界面下油滴O1和O2的运移路径(图幅内)(6分)。  A 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 第三套 一、解释下列概念(共15分,每题3分)。 1、石油地质学 2、干酪根 3、区域盖层 4、生物标志化合物 5、内陆裂谷盆地 (参见《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教材》教材陈荣书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4) 二、多选题(每题1分,共35题):在下面每题的四个可供选择答案(a、b、c、d)中选一个最合题意答案(用相应的字母表示之)(红字为答案)。 1、油气藏“背斜说”诞生于近代近代石油工业发展哪个阶段? a. 1859—1900年; b. 1901年-1925年; c. 1926年—1960年; d. 1961年—现今。 2、石油中碳元素含量变化一般认为在哪个范围? a. 75%—80%; b. 82%—83%; c. 85%—90%; d. 83%—87%。 3、石油中氢元素含量变化一般认为在哪个范围? a. 9%—11%; b. 11%—20%; c. 11%—14%; d. 21%—24%。 4、石油中正构烷烃随石油馏分比重增大呈现那种变化规律? a. 单调减少; b. 单调增加; c. 从增加到减少; d. 没有规律。 5、石油中芳烃和氮硫氧化合物含量为28%,环烷烃含量为25%,该石油属于哪类石油? a. 石蜡型; b. 环烷型; c. 芳香—中间型; d. 石蜡—环烷型。 6、石油中石蜡烃含量为60%,环烷烃含量为10%,该石油属于哪类石油? a. 石蜡型; b. 环烷型; c. 芳香—中间型; d. 石蜡—环烷型。 7、陆相石油蜡、硫含量具有何种特征? a. 高蜡低硫; b. 高硫低蜡; c. 高硫高蜡; d. 低硫低蜡。 8、海相石油微量元素镍(Ni)和钒(V)含量具有何种特征? a. Ni/V大于1; b. V/Ni大于1; c. Ni/V等于1; d. V/Ni等于2 9、油田水中氯、钠和镁三个离子的离子毫克当量浓度比:(Cl—Na)/Mg小于1大于0,该油田水是何种类型油田水? a. 氯化钙型; b. 氯化镁型; c. 硫酸钠型; d. 重碳酸钠型。 10、设某岩层两组相互垂直裂缝的间距均为d、裂缝宽度均为e,它的近似裂缝孔隙度是何表达式? a. e/d; b. 2e/d; c. 3e/d; d. e/(18d)。 11、设圆柱状褶皱岩层厚度为T、曲率半径为R,它的近似孔隙度是何表达式? a. T/R; b. 2 R/T; c. 2 T/R; d. T/(2R)。 12、设圆柱状褶皱岩层厚度为T、曲率半径为R、裂缝间距为D,平行该褶皱轴方向的近似裂缝渗透率是何表达式? a. D4×(T/R)2 /48; b. D×(T/R)3 /48; c. D2×(T/R)3 /48; d. 2×1011 ×D2×(T/R)3。 13、储集层中油、气、水三相共存时, 天然气的相对渗透率是何种情形? a. 等于石油的有效相渗透率; b. 大于气的相对渗透率; c. 小于水的相对渗透率; d. 小于1。 14、用压汞法研究储集层孔隙结构时,排驱压力越大, 该储集层物性是何种情形? a. 物性越好; b. 平均孔隙度越大; c. 孔隙结构越好; d. 孔隙结构越差。 15、储集层成岩后生变化中,哪种胶结方式储集层孔隙结构相对最好? a. 搭桥式; b. 基底式; c. 薄膜式; d. 分散质点式。 16、溶解作用通常使石灰岩物性发生何种变化? a. 孔隙度增加; b. 孔隙度减小; c. 没有变化; d. 渗透率变小。 17、下面有关盖层的叙述哪个最有道理? a. 泥质岩总是盖层; b. 碳酸盐岩不可能成为盖层; c. 碎屑岩不可能成为盖层; d. 足够厚度泥质岩层多数情形下是盖层,但有些情况下不能成为盖层。 18、断层圈闭属于何种圈闭? a. 岩性圈闭; b. 不整合圈闭; c. 构造圈闭; d. 复合圈闭。 19、水动力—背斜油气藏属于何种油气藏? a. 岩性油气藏; b. 不整合油气藏; c. 构造油气藏; d. 复合油气藏。 20、潜山型油气藏属于何种油气藏? a. 岩性油气藏; b. 不整合油气藏; c. 构造油气藏; d. 复合油气藏。 21、水动力油气藏中油水界面的倾角与储集层中水的渗流速度存在何种关系? a. 反比关系; b. 正比关系; c. 无关;d. 时而正比时而反比。 22、烃源岩发生温度增加时对排烃有什么影响? a. 不利于排烃; b. 有利于排烃; c. 无影响; d. 可能不利。 23、黏土矿物脱水对排烃有什么影响? a. 不利于排烃; b. 有利于排烃; c. 无影响; d. 可能不利。 24、目前认为烃源岩排烃主要通道是什么? a. 微裂缝系统; b. 孔隙系统; c. 缝—洞系统; d. 孔—洞系统。 25、一般认为微裂缝系统排油时,石油主要呈何种相态? a. 分子扩散; b. 胶体溶液; c. 分子溶液; d. 连续相和混合相。 26、关于流体势和该流体的力场强度关系下面哪种叙述正确? a. 力场强度等于势梯度;b. 力场强度绝对值等于势梯度; c. 力场强度等于负的势梯度;d. 力场强度等于势梯度绝对值。 27、关于流体势和该流体的力场强度方向关系下面哪种叙述正确? a. 力场强度方向垂直于等势面,并与流体势梯度方向相反;b. 力场强度方向垂直于等势面,并与流体势梯度方向一致; c. 力场强度方向平行于等势面,并与流体势梯度方向一致;d. 力场强度方向斜交于等势面,并与流体势梯度方向相反。 28、产烃率是指__________ a. 单位质量的烃源岩生成的烃的量;b. 单位质量的有机质生成的烃的量; c. 坳陷中烃源岩生成烃的量;d. 坳陷中有机质生成的烃的量。 29、产烃丰度是指__________ a. 单位体积的烃源岩产烃量;b. 单位体积的有机质产烃量; c. 单位面积的烃源岩产烃量;d. 单位面积有机质产烃量。 30、排烃率是指__________ a. 单位体积的烃源岩排烃量;b. 单位体积的有机质排烃量; c. 烃源岩排烃量比生烃量;d. 烃源岩的生烃量比产烃量。 31、聚集系数是指__________ a. 生烃量比烃的地质储量; b. 烃的地质储量比生烃量; c. 排烃量比生烃量; d. 烃的运移量比生烃量。 32、“上覆式”生、储、盖组合是指__________ a. 储集层下伏于烃源岩的组合; b. 烃源岩下伏于储集层的组合; c. 烃源岩在不整合面下的组合; d. 储集层在不整合面下的组合。 33、盐丘型油气聚集带属于__________ a. 构造类油气聚集带; b. 复合类油气聚集带; c. 刺穿型油气聚集带; d. 地层类油气聚集带。 34、关于礁型复合油气田的下列叙述哪个最合理? a. 多于一个礁型油气藏的集合; b. 单个礁型油气藏; c. 礁型油气藏与断裂型油气藏的集合; d. 以礁型油气藏为代表的各种油气藏的集合。 3、 如何评价烃源岩?(15分)(红字为答题要点) 答:从有机质丰度、体积、类型、成熟度等方面论述 4、 简述油气初次运移的机理(15分)。(红字为答题要点) 答:包括油气初次运移的驱动因素(压实、热力作用、成烃增压、粘土矿物脱水扩散作用等)、相态、通道及其初次运移痕迹、方向、效率、时间和深度。 5、 识图题(20分):图1中等值线是储集层与上覆盖层的界面构造等高线(深度,单位是米),在静水条件下,请: (1) 标出溢出点(4分);(A) (2) 画出圈闭面积(3分);(红线范围) (3) 估算闭合高(3分);(200米左右) (4) 指出圈闭类型(4分);构造地层或背斜-岩性圈闭) (5) 画出储集层与上覆盖层的界面下油滴O1和O2的运移路径(图幅内)(6分)。 (红线所示)(B图红字或符号为参考答案)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四) 一、概念题(30):     1.石油      2.油气显示      3.油气藏      4.干酪根     5.烃源岩     6.油气运移  7.油气二次运移  8.生储盖组合  9.沉积盆地  10.油气田 二、论述题(70分):     1.简述海相与陆相石油的基本区别(10分)。     2.简述砂岩的主要孔隙类型及其成因(10分)。     3.简述圈闭的现代概念及各种圈闭类型特征(10分)。     4.简述如何评价烃源岩的好坏(10分)。     5.简述沉积有机质热演化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特征(15分)。     6.油气初次运移的机理是什么(15分)。 一、概念题(30): 1、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成分上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相态上以液态为主,并溶有大量烃气和少量非烃气以及固态物质。 2、油气显示:石油、天然气、石油沥青矿物在地表的天然露头或钻井的人工露头。 3、油气藏:圈闭中存在有工业价值的油气聚集就成为油气藏。 4、干酪根:沉积岩中不溶于碱、非氧化型酸和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5、烃源岩:富含有机质,生成过足以形成工业性油气聚集的细粒沉积岩; 6、油气运移:指地壳中的石油、天然气在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位置移动。 7、油气二次运移:指油气脱离烃源岩后在储集层或其它渗透性介质中的运移。 8、生储盖组合:指烃源层、储集层和盖层的组合型式。该概念着重强调两个实质性性问题:烃源层中生成的油气向储集层输导的通道和能力;盖层的质量和有效性。 9、沉积盆地:指地壳上具有相同或相似发育特征(包括沉积特征、应力环境、发育时间和过程)的统一的沉陷单元 10、油气田:是一定(连续)的产油气面积上油气藏的总和。一定的产油面积是指不同层位的产油气层叠合连片的产油气面积; 二、论述题(70分): (答题要点) 1、简述海相与陆相石油的基本区别(10分)。 (1)海相石油以芳香—中间型、石蜡—环烷型为主;陆相石油以石蜡型为主,部分为石蜡—环烷型; (2)海相石油以低蜡为特征(均小于5%);陆相石油以高蜡为特征(普遍大于5%); (3)海相石油一般高硫(一般大于1%);陆相石油以低硫为特征(一般小于1%); (4)海相石油V、Ni含量高,且 V/ Ni 大于 1;陆相石油V、Ni含量较低,且 V/ Ni 小于 1; (5)海相石油一般比陆相石油的δ13C 高。 2、简述砂岩的主要孔隙类型及其成因(10分)。 (1)砂岩的主要孔隙类型包括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 (2)原生孔隙有粒间孔、粒内孔,是沉积作用过程形成的; (3)次生孔隙有铸模孔、粒内孔、晶间孔,是成岩作用过程形成的;裂缝,可以是构造、压实、脱水和成岩作用过程形成的。 3、简述圈闭的现代概念及各种圈闭类型特征(10分)? (1)圈闭的现代概念:指储集层中被油气高势区或与非渗透性遮挡(屏蔽)联合封闭的油气低势区。 (2)圈闭包括构造圈闭、地层圈闭、水动力圈闭和复合圈闭。 (3)构造圈闭是由储集层顶面发生局部变形、变位而形成的; (4)地层圈闭是储集层四周或上倾方向因岩性变化,或地层层序中断——剥蚀或超覆而被非渗透性岩层所封闭而形成的闭合油气低势区; (5)水动力圈闭是因水动力或和非渗透性岩层联合封闭,使静水条件下不存在圈闭的地方形成新的油气圈闭; (6)复合圈闭指储集层上方和上倾方向是由构造、地层和水动力三因素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共同封闭而形成的圈闭。 4、简述如何评价烃源岩的好坏(10分)? (1)烃源岩的概念; (2)评价烃源岩的好坏主要从有机质的数量、有机质的丰度和有机质的成熟度三个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 1)、有机质的数量:包括有机质的丰度和烃源岩的体积两个方面。有机质的丰度是评价烃源岩优劣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指标为有机碳、氯仿沥青“A”和总烃的百分含量。 2)、有机质的类型:I(型为腐泥型;II型为混合型中的中间型(IIa型为腐植腐泥型,IIb腐泥腐植型);III型为腐植型。 3)、有机质的成熟度:是表征其成烃有效性和产物性质的重要参数。评价主要有镜质体反射率(Ro)、孢粉和干酪根的颜色法、岩石热解法、可溶有机质的化学法及TTI法等。其中Ro <0.5%—0.7%未成岩阶段,0.5%—0.7% 2.0%为准变质作用阶段,只产甲烷的干气。 5、简述沉积有机质热演化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特征(15分)。 沉积有机质热演化划分为未成熟阶段(成岩作用阶段)、成熟阶段(深成作用阶段)和过成熟阶段(准变质作用阶段)。未成熟阶段从沉积有机质被埋藏开始至门限深度为止,镜质体反射率Ro<0.5%,该阶段以生物成因气为主,最终产物形成干酪根,且早期生成的正烷烃多具有明显的奇碳优势;成熟阶段为干酪根生成油气的主要阶段,从有机质演化的门限值开始至生成石油和湿气结束为止,Ro为0.5%~2.0%,该阶段以生成轻质油和湿气为主;过成熟阶段埋深大、温度高,Ro>2.0%,以生成高温甲烷为主,也称作热裂解肝气阶段。 6、油气初次运移的机理是什么(15分)? 油气初次运移的机理:指的是油气初次运移的驱使因素、运移相态、运移通道、运移模式等等。 油气初次运移的驱使因素主要有:压实作用;热力作用;成烃增压;粘土矿物脱水;扩散作用等。 油气初次运移的相态有:分子溶液;胶体溶液;连续烃相与混合相;分子扩散等方式。 油气初次运移的通道主要是烃源岩中的孔隙系统、裂缝系统、孔隙-裂缝网络等。 油气初次运移的模式包括:“压实水流”模式;“微裂缝排烃”模式和扩散作用等。 7
本文档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与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8279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76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9-06
浏览量: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