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略论金牌制的两重性

略论金牌制的两重性

举报
开通vip

略论金牌制的两重性 中央 民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 ! ! 年 第 ∀ 期 略论金牌制的两重性 彭建英 内容提要 金牌制是明朝 独创的一项治理 少数民族的特殊经济政策和 民族政策 。 学术界对此 项制度 的性 质和 作用争论 颇多 。 本文在分析其他 学者对该 问题 不 同看法的基拙上 , 提出 了自己的 观点 # 认为金牌制就其性质而 言 , 兼具 国家贼税和 贸易互市的二重性 ∃ 对该项制度 的历 史作用也 应 该客观地 予以评 价 。 关键词 明史 金牌 制 赋税 贸易 金牌制是明初主要针对甘 、 青 、 ...

略论金牌制的两重性
中央 民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 ! ! 年 第 ∀ 期 略论金牌制的两重性 彭建英 内容提要 金牌制是明朝 独创的一项治理 少数民族的特殊经济政策和 民族政策 。 学术界对此 项制度 的性 质和 作用争论 颇多 。 本文在分析其他 学者对该 问题 不 同看法的基拙上 , 提出 了自己的 观点 # 认为金牌制就其性质而 言 , 兼具 国家贼税和 贸易互市的二重性 ∃ 对该项制度 的历 史作用也 应 该客观地 予以评 价 。 关键词 明史 金牌 制 赋税 贸易 金牌制是明初主要针对甘 、 青 、 川地区 的藏族推行的一项特殊政策 。 其 “特殊 ” 主 要表现 为 , 它兼具国家赋税和贸易互市的二 重性 。许多学者对它的性质问题各执一词 , 莫 衷一是 , 对它的影响及历史作用是褒贬不一 , 众说纷纭 。 本文拟对以上两方面的问题 , 谈 一点 自己的看法 。 关于金牌制的性质问题 , 争论颇多 。 归 纳起来 , 不外乎两种观点 # 其一 , 认为金牌 制是中央王朝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推行的赋 税制度� � 其二 , 认为金牌制是带有强制性的 贸易制度 左书愕 、 解秀芬 《 “金牌制 ” 考 略》! , 下称左文 ∀ 。 持第一种观点 的学 者 , 其 理 由有 二 # ∃∀ 金牌制具有 “封建王朝法的强制性 ” 。 论 据则是金牌勘合上刻的 “皇帝圣 旨 , 不信者 斩 ” 和在征收方式上的以武力为后盾 。 不可 否认 , 金牌制的推行 , 表现 出封建国家对少 数民族在茶马交易中的强制性 , 但是 , 这种 强制性并非仅仅存在于赋税关系之 中 。 在延 续千年的汉藏茶马互市中 , 官市起着举足轻 重的作用 。而由封建国家控制及垄断的官市 , 在其交易中 , 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强制性的色 彩 。 这是由封建国家的本质决定的 。 无论是 其计户计地所摊的赋税也好 , 还是专设榷场 、 茶马司而进行的茶马互市也好 , 从最根本的 目的而言 , 都是从封建国家和统治阶级的利 益出发的 。 正因为如此 , 才有明王朝为满足 其对战马的需求以 备军用和 为 “驭番 ” 以保 边疆稳定的马赋差发制的出台 。 将茶马贸易 纳入国家垄断的轨道 , 甚至规定了纳马的定 额及其与茶的比价 。 这无不体现出封建 中央 集权的专制 , 从而使其兼有 “土赋” 和贸易 的二重性 � %∀ 在金牌制的执行中 , 茶马交 易是不等价交换 。 若以此为依据 , 认为金牌 制只是一种赋税制度 , 我想就有点苛责古人 了 。 其实 , 即使在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 , 不 等价交换也非罕见之事 , 何况是在封建王朝 垄断下的官营互市中 。 再加上执行金牌制的 边吏滥用职权以肥私 己 , 以次充好 , 强行征 发 , 这种不等价交换更是在所难免 。 而且 , 金 牌制是在封建社会那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实 行的特殊政策 , 更不可能与现代意义上的公 平贸易相提并论 。 因此 , 也不能以不等价交 换来反证其为单纯的赋税制度 。 由此可见 , 认为金牌制 只是一种赋税制 收稿 日期 # &∋ ∋ ∋ ( ) &∗ 中央 民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 ! ! 年 第 ∀ 期 度 , 难免失之偏颇 。 那么 , 视其为一种 “强 制性 的贸易制度 ” 是否就准确无误 % 左文认 为 《明经世文编 · 杨石涂文集》所载 “较能 说 明问题 ” 。 该文记载 # “至我朝纳马谓之差 发 , 如田之有赋 , 身之有庸 , 必不可少 。 彼 既纳马 , 而酬以茶斤 , 我体既尊 , 彼欲亦遂 , 较之前代曰互市 、 、曰交易 , 轻重得失 , 轻然 可知 。 ’拟 由此 , 作者认 为 “金牌制” 时期的茶 马贸易是 一种 “差发 ” , 而这种 “差发 ” 是有 代价的 , 进而认为金牌制的性质 “乃是带有 强制性的茶马贸易制度 。 ” 赋税之征体现的是一种政 治上的臣属关 系 , 它是在生产领域 以外 , 靠政治和法律乃至 武力强制手段来实现 , 从这 个意义而言 , “差 发马赋 ”也具有政治和法律的强制性 ∃ 而茶马 贸易则是 中原王朝 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一种经 济交往活动 , 反映的是一种经济关系 。但出于 政 治 上的需要 , 历代封建王 朝都力图把茶马 贸易控制在官方 手 , &, , 加以垄断 , 使单纯的经 济活动带有极其浓厚的政治色彩 。 茶叶成为 封建 王朝在政治 卜控制西 一比少数民族的经济 王牌 。至明代 , 随着对 甘 、 青 、川藏区少数民族 统治的强 化 , 由政府垄断的茶 马贸易随之在 性 质 仁亦 由原 来单纯 的贸易向国家 税征转 化 , 但是 , 又 未能完全变成同 于内地 的赋税 , 从而使之兼有贸易和赋税的双 玉属性 , 即出 现所谓 “差发马赋”制 。 在某种程度上 , 我们 可 以说 , 它是 由单纯的 贸易向国家赋税转 化的 过渡形式 。 正是 由 ∋几这种过渡∋比决定了它的 二重性 。 少数民族所拥有的马匹也就在明王 朝这 种寓政 治统治 于经济交 易活动的政策 中 , 具有 厂双 重身份 , 且&∋它既是 互市贸易中的 交换物 , 又是 明朝封建国家 向西北藏 区等少 数民族征纳赋税的实物 。 而金牌制正是明 王 朝实现中央和藏区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关系 和政治臣属寓于一体的特殊制度 。 通过前面对两种看似相互对立的观点的 分析 , 笔者认为 , 明时的金牌制兼具国家赋税 和贸易的两重性 。 这是由以下儿方面的因索 ( ∀ 决定的 # � )� 从经济需求而 言 , 决定 厂它负有 互通有无的贸易功能 。 明初设立茶马司 , 推行 金牌制 , 首先是为 厂满足其对战马的需要 , 以 此 为出发点 , 考虑到藏族 “倚 中国茶为命 ”的 生活习惯 , 才使茶马互市得以进行 。 《固原州 志》记 云 # “御使 大夫 ∋一玉凉 、 公蓝玉 四 征西 番 , 部众悉服 , 乃制金牌合符 , 番人以马 充差 , 朝廷以 茶为贵 ” 。 ‘勺可见 , 明朝政府在征收 “ “与 赋 ”之后 , 给纳马者一定的“茶酬 ” , 双 方各取 所需 , 使交换活动得以实现 。明人说 # “甘肃战 马全中之于番 , 而番族马匹皆易之 以茶 。 以茶 易马 , 固为储征战之具 , 实则系番族之心 。 ’城 通过征纳差发马 , 明王朝的战马有了充足 来 源 , 满足了其扩充战马的军书需要 , 通过茶酬 也使藏族部落获得必要的生活用茶 , 安定 了 民心 。 �∗� 从政治需要出发 , 又使其具有国家 赋税的性质 。不管是藏族的“纳马” , 还是 明朝 政 府的“茶赏 ” , 己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意义 上的贸易互 市 , 而是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 正 如明代的一位茶 马御使所说 # “圣祖授番以官 职 , 给番人以 金牌 , 责之纳马以联 其心 , 酬之 价茶以 制其命 , 虽限制区域 , ⋯⋯ 而认定科差 实同 。 ’”衫可见 , 明王朝是通过这 种经济活动 实现其“驭番”的政治目的 。因此 , 从这个意义 仁叮以 说 , 金牌制是兼具经济和政治两重功 能的一项特殊政策 。 明朝御使杨一清说 # “国 初散处降夷 , 各分 部落 , 随处指挥地方住扎 , 授之官秩 , 联络相承 。 以 马为科差 , 以 茶为酬 价 , 使知虽远外小夷 , 皆王官 王民 。志向中国 , 不也背叛 。⋯⋯此制西番以控北虏之上策 , 前 代略之 , 而 我朝独得之者也 。 ’脚户清楚地 表明 厂金牌制的两 重性 。 此外 , 从金牌制 自身所表现出的特点 , 也 可以看出其两重性的特征 # �)� 强制性 。 这 不仅表现在马赋差发的定时 、 定额及 定比 价 仁 , 还表现在对差发 马的征发 , 以武力为 后后 , 强制推行 。 明朝政府规定 , 茶马贸易 “每 二年 一次 ” , 各区域纳马都有定额 , “如有 拖 欠之数 , 次年催收 ” 。 如河州所属必里卫等 ∗ ! 族纳马 + + , − 匹 , 西宁卫所属曲先等纳马 彭建英 # 略论金牌制的两重性 ( ∗ ! . 匹 , 挑 州 所属 火把 哈藏 等 纳 马 ( , − , 匹洲 。 且以不合理的茶 比价 , 强行维护这种贸 易 。 正如史载 # “差在京官 , 选调边军 。 责捧 金牌信符 , 往附近番族 , 将运去茶易马 ” 。 + 这 种强制性都是明王朝从其封建 国家利益 出 发 , 使这种经济活动具有浓厚 的政治倾向 。 %∀ 非强制性 。 如果说金牌制的强制性 , 主 要是 以明朝 中央的利益为出发点的话 , 而因 俗而治则反映出明朝政府在维护 自身利益的 同时 , 也不得不兼顾藏族的风俗习惯和生活 方式 , 从而采取以茶易马的经济交换活动 , 在 满足 自身对战马的需求的同时 , 使藏族获得 了生活用茶 。 这种方式又具有非强制性的特 点 。 这是因为藏族地区无论从社会 、 政治 、 经 济 、 宗教 , 乃至山川地理 、 风俗语言等方面 , 都与中原汉族地区存在很大差异 。 对此明朝 政府 自然知晓 , 据藏族 “嗜茶” 之俗 , 给予 其 “茶酬 ” 或 “茶赏 ” , 以此加强少数民族对 中原王朝的经济依赖性 , “坚其向化 ”之心。山 , 从而达到 “系其心而制其命 ’, 。”的 目的 。 正如 明朝御使杨一清所说 # “且金城以西 , 绵亘数 千里 , 以马为科差 , 以茶为酬价 , 使之远夷 为 ∀ 臣民 , 不敢背叛 。 如不得茶则病且死 , 以是羁糜之 , 实贤于数万甲兵 , 此制西 番以 控北夷之上策也 ’咖 。 因此 , 差发马赋也是明 王朝基于藏区不同于中原汉区生活方式而采 取的 “因俗而治” 的统治方式 。 由以上两 方 面的特点 , 我们可以看出 , 金牌制 自身所体 现出的这种强制性与非强性结合 于一体的特 点 , 也体现了它的二重性 。 金牌制是明王朝旨在实现 其 “ 以 茶驭 番 ” 的一项战略决策 , 因此 , 对于它的影响 及历 史作用 , 不仅应段于它所处的特定历 史 时期和背景下去考察 , 还应从它在整个汉藏 茶马互市的历史长河中去考察 。 一味地责其 咎或单纯地加以褒扬都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 和辩证法的观点 。 育的学者认为 , 金牌制在藏汉贸易史上 起了消极作用 。 无可否认 , 历史上任何 一项 典章制度 , 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历 史和时代的 局限性 。 但不加分析地简单否定并不足取 。 首先 ,从金牌制推行的时代背景来看 , 它 在一定的范围内缓和了中原王朝与甘青川藏 区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紧张关系 , 巩固了明王 朝武力征伐的成果 。 明初河徨地区的吐番各 部落常发生袭击官兵 、 “劫杀使者 ” 的武装动 乱 , 加上北元蒙古势力 尚存 , 伺机南图 , 民 族关系十分紧张 。 明王朝先后派遣卫国公邓 愈 、 征西将军沐英 、 曹国公李文忠等 , 率兵 对甘藏 、 沼匕州十八族 、 廖嗦子 、 三副使 、 汪 舒朵儿等部进行征讨 , 直到洪武二十一年方 大体平定 。 民族之间的紧张关系和矛盾冲突 , 以武力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得以缓解 。 明王 朝在此基础上推行金牌制 , 一方面满足了藏 区少数民族对茶叶的需求 , 安定了人心 � 同 时也通过这种方式 , 将藏区作为一种对北元 蒙古残余势力的防御力量 , 以达到 “联番御 蒙 ” 的 目的 。 史实表明 , 在金牌制推行的过 程中 , 虽然有藏族因纳马而发生叛乱的书件 , 但并未对明王朝构成致命的威胁 。 而当时北 元势力也一直处于长城以北 , 威胁着明王朝 的安全 。 当然 , 对于北元蒙古力量的抵御 , 明 王朝采取了严密的军 扛防御的体系 , 但是其 中金牌制的推行 , 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 正如杨一清所云 # “此制西番以控北虏之上 策 , 前代略之 , 而我朝独得之者也 。 ” 其次 , 明初推行金牌制的 目的 , 在于实现 以茶马“驭番 ” 。洪武三十年 &,∋− ∀ , 明太祖在 谈到官府垄断茶叶贸易时 , 道出了明朝对藏 区茶马互市的政治意图 # “⋯⋯巡禁私茶之出 境 者 , 联 岂 为 利 哉 , 制驭 夷 狄 , 不 得 不 然 也 。 ’, 归可 见其最根本的目的在于 “制驭夷狄 ” 而谋利即获得战马则是次要的 。 为此 , 明政府 垄断民族地区的茶叶供应 , 严禁私商活动 . 企 图以此控制藏区诸少数民族的生活 。 朱元璋 在谕令蜀王椿时 , 明确指出 # “夫物 有至薄而 用之则重者 , 茶是也 。 始于唐而盛于宋 , 至宋 而利博矣 。前代非以此专利盖制戎狄之道 , 当 ,/ 中央民族大 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 ! ! 年第 ∀ 期 贱其所有 , 而贵其所无耳 。 我国家榷茶 , 本资 易马 , 以备国用 。吻实行金牌制 , 以马赋差发 代替自由贸易 , 强化了“制戎狄之道 ”的政治 和法律的强制性 。 显然 , 这一制度的推行 , 体 现了明朝统治者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大 汉族主义思想 。但是与大规模的武力征伐 、军 事镇压相比 , 则相对缓和得多 , 减少了人口的 伤亡 , 对于藏汉民族的生产生活而言 , 也获得 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平的环境 。而且 , 经济联系 和交往 , 在短时期内或许难以达到军事镇压 和政治控制那样的明显效果 , 但是它对藏汉 两族之间关系的影响却要长远得多 。 再次 , 从金牌制推行的经济意义而言 , 既 在一定范围内满足了藏区各少数民族对茶叶 的需求 , 又满足了明王朝对战马的急需 。在一 定程度上促进了汉藏茶马互市的发展 。 明初 以金牌信符的勘合贸易为主导形式的强制性 征纳政策 , 为茶马互市带来了一定的繁荣景 象 , 从而为国家政权的统一和巩 固也起到 了 一定的促进作用 。 史载 # 洪武五年 � ( + ∗� 二 月 , “诏有司定税额 , 设茶马司于秦 、挑 、河诸 州 , 自碉 门 、黎雅抵朵甘 、乌斯藏行茶之地凡 五 千里 , 于是西 番诸部落之市马者悉至 ” 。 颐角 洪武中期 , 金牌制的推行还 限于一定的范围 内 , 在茶马贸易中也不占绝对统治地位 。官营 互市及各种形式 的收买夷马之法同时并存 。 在洪武十九年 � ( / .� 前后 , 强制性征发在茶 马贸易中升居主导地位 。金牌制亦 日趋完备 , 同时建立了巡茶制度 , 以保障这种征纳制的 施行 。 洪武三十年 , 为边境地方番族互市之 便 , 将秦州茶马司移至西宁 , “将金牌十六面 , 给曲先 、阿端 、罕东 、安定四卫 、 巴哇 、申冲等 一十三族 , 纳差发马 ’, 0 。 标志着金牌信符制 的全面推行 , 茶马互市也空前繁荣 。 “茶法通 行 , 而 无阻 滞之 患 , 番 马茂盛 , 岁 至万余之 多 。 ’, 0 至于金牌 制后被废止 , 一则因为 由官 府完全控制 , 使这种经济活动蜕变成政治和 军事的附庸形式 , 高度的垄断违背了商 品流 通的运行规律 , 使之走 向极端 , 自掘坟墓所 致 � 二则 因蒙古瓦刺南侵 , 西北地 区战事频 ,1 繁 , 金牌制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稳定的外部环 境 , 其寿终正寝乃必然之势 。 最后 , 金牌制是 明初独创的一项治理少 数民族的特殊经济政策和民族政策 。 前后实 行了约六七十年 , 在汉藏贸易史上写下了不 可忽视的一笔 , 给我们今 日以启迪 , 因此 , 也 不能以 “消极 ”一词一言蔽之 。 它虽然以带有 强制性的差发代替了 自由互市 , 但却在一定 程度上防止了官商的侵扰 。 朱元璋在派员宣 谕 、颁发金牌信符时称 # “往者朝廷有所需 , 必 酬以茶货 , 未许私征 。 近闻边将无状 , 多假朝 命扰害 , 惮尔等不获宁居 。今特制金牌信符颁 给 , 遇有征发 , 必此对信符始行 。否则伪 , 械至 京 ,罪之” 。 金牌信符上书“皇帝圣旨” 、 “合当 差发 ” 、 “不信者斩 ”三行字 , 诸部持金牌信符 纳马 , 茶马司以此验收马匹 , 给予茶叶 , 并另 外厚赏其首领 。马赋差发成为定制 , 又杜绝了 边将的无端征发 。从这个意义上说 , 金牌制是 运用国家力量 , 将马贸易纳入正轨的一种尝 试 , 为茶马贸易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 尽管这种保护作用是以封建王朝的利益为出 发点 , 但与边 官将吏无章 可循 , 假借朝 廷之 名 , 向藏民敲诈勒索马匹以肥私的作法相 比 , 还是有其积极的一面的 。 此外 , 金牌制还是历朝 “因俗而治 ” 的 羁糜 、 怀柔政策的体现 , 在客观上有其值得 肯定的意义 。 由以上可以看出 , 金牌制的历史作用和 影响 , 由其二重性决定 , 仅仅用 “消极 ” 一 词概括 , 并不恰当 。 而应当客观地加以评析 。 但金牌制消极的一面也是不容置疑的 # 首先 , 影响了藏区诸少数民族自由互市 的要求 。 金牌制实行期间 , 藏汉交易物主要 以茶马为主 , 其他的生活必需品如绢 、布 、盐 、 钞等物的交易额受到限制 ,缩小了交易市场 , 因而受到藏族的抵制 , 同时 , 长期以来 , 藏 汉贸易在经济上已形成民族间相互依存的密 切关系 , 藏民每年都需要通过互市换回自己 所需物品 。而金牌制却限定三年易马一次 , 这 种定时定额并规定好交易比价的作法 , 不仅 彭建英 # 略论金牌制的两重性 缩减了互市的机会 , 影响了商品的正常流通 , 而且还严重影响了藏民的正常经济生活 。 其次 , 实行金牌制以后 , 政府派员率兵到 各部落按额征发 , 不仅茶马比价失当 , 而且还 给以劣质茶叶 , 使藏区诸少数民族在经济上 深受其害 。 “茶酬 ”远不抵马价 。 一般认为明 代较为合理的茶马 比价应该是每匹马换 ∗∀, 斤茶 , 洪武中规定 , 上等马每匹给茶 /, 斤 , 中 等马 匹给茶 ., 斤 , 下等马每匹给 ∀, 斤 0 。 每 匹马平均给茶 1( 斤 。所规定的比价低于合理 比价 , 而实际征收 中则更低 。 如洪武三十年 &, ∋ −∀ 征马 “凡用茶五十余万斤 , 得马一万三 千五 百一十八匹 ’吻 , 每匹马不足五十斤 。 至 永 乐初 , “上怀柔远人 , 递增其数 ’, 0 。 但实际 征收时甚至低于洪武时的比价 , 如永乐八年 &)& ( ∀ , “收到河州卫各番族马七千七百一十 四匹 , 上马每 匹茶六十斤 , 中马四十斤 , 下马 递 减之 。 共给 茶 二十七 万 八 千 四百 六 十 斤 ”2 。 均值四十斤 。 宣德十年 &), / ∀ , 有所增 加 , “陕西西宁 、河州 、沮胜州番族输马一万三千 余匹 , 当给赏茶一百九万七千余斤 ’, 0 。 均给 八十斤 。 而正统十二年 &)) ∋∀ 又减至四十余 斤 。 再加上边将在交易中 , 所用茶叶以次充 好 , 以茶为本而马为利 , 对于明朝而言 , 几乎 是一本万利 , 藏族则深受扰害 。 再次 , 金牌制的推行 , 体现出明王朝统 治者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 不管是从其 “以茶驭番” 的主旨而言 , 还是在其实际推行 中的强制性征纳 , 都是以明王朝的根本利益 为出发点 。 交易的时间 、 地点 、 比价 , 都由 明王朝一手制定和把持 , 如若拖欠 , 还要催 征 0 , “若有背违 , 调军征剿 ’, 3 。 对于有意逃 避者 , 则更是 “重罪不肴 ’, 0 。 而藏区诸少数 民族在整个交易过程中 , 则处于被动和从属 的地位 , 甚至他们自己也称马赋差发是 “朝 廷的大法度 , 亦是我西番认定的差发 ’, 0 。 这 与中央封建王朝统治者历来奉行的民族歧视 和民族压迫政策一脉相承 。它在推行过程 中 , 时行时废 , 无不与它的消极影响有关 。 金牌制 , 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一项特殊 经济政策和民族政策 , 虽早已销声匿迹 , 但 对我们也不无启迪 。 首先 , 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在很大程上取 决于中原王朝的民族政策及其执行的成功与 否 。 民族政策 比较合理 , 兼顾到少数 民族的 经济利益和生活习俗 , 则民族关系比较和缓 、 正常 � 反之 , 则导致民族关系紧张 , 甚至破 裂 , 并影响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 其次 , 从经济方面而言 , 自由贸易有它 的运行规律和运作规则 。 国家政权力量的适 当干预和调整 , 会促使它健康有序地进行 。但 若过分垄断 , 则只能走向反面 。 因为社会经 济的进步不允许封建国家对流通领域实行全 面垄断 。 因此 , 随着国家政权干预能力的下 降及经济发展对商业 自由流通的要求 日益迫 切 , 金牌信符制的衰落是必然趋势 。 � 陈一石 《有关金牌制的几个 问题—兼与左书愕解秀芬同志商榷 》, 《民族研究》 &∋ ∋ 。年第一期 。 ! 《民族研究 》&∋ − ∗ 年第四期 。 4 5 + 0 0 《明经世文编 》卷 &&/ 。 6 宣统 ∀ 《固原州志 》卷 ∗ 。 7 8 明 ∀ 徐彦登 # 《历朝 茶马奏议 》卷 / 。 + 《大明会典》卷 ,− 。 0 《明经世文编 》卷 )() 。 9 《明世宗实录 》卷 ,1 ∋ 。 0 《明实录 》 卷 %/ ( 。 3 《明太祖实录 》卷 %/& 。 0 夏燮 《明通鉴》 卷 ) 。 0 《肃州新志》卷 ∗ 。 0 《明经世文编 》卷 &( 1 。 0 0 《明太祖实录 》卷 1& 。 0 《明太祖实录 》卷 %/ 1 。 3 《明太祖实录 》卷 −, 。 3 《明英宗实录》卷 & 。 勿 《明会典》卷 &/ ,。 6 《明英宗实录 》卷 &1 ) 。 0 《明经世文编 》卷 ,∗ 1 。 作者 简介 # 彭建英 , &∋ − & 年生 , 兰 州大 学历史系博士 邮 编 # − ,( ( ( ( 〔责任编辑 黄修义〕
本文档为【略论金牌制的两重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917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16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9-03
浏览量: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