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学术研究及知识分子状况述论_以1940至1945年南京市为例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学术研究及知识分子状况述论_以1940至1945年南京市为例

举报
开通vip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学术研究及知识分子状况述论_以1940至1945年南京市为例 120   20071 3 民国档案 ·纪念中国人民全面抗战七十周年·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学术研究及知识分子状况述论 ———以 1940 至 1945 年南京市为例 崔 巍 [摘  要 ]  抗战爆发前 ,南京是全国的文化学术中心和知识分子的聚集地。日军攻城的炮火一夜之间使南京成为 “文化沙漠”。汪伪建政后 ,在南京建立了若干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机构 ,并取得了一些学术成果。知识分子群体也重新 在南京出现 ,并形成了短暂的结社热潮。但这些都打上了很深的殖民文化的烙印。汪伪政权后期 ,日伪加强了对文化思 想的控...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学术研究及知识分子状况述论_以1940至1945年南京市为例
120   20071 3 民国档案 ·纪念中国人民全面抗战七十周年·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学术研究及知识分子状况述论 ———以 1940 至 1945 年南京市为例 崔 巍 [摘  要 ]  抗战爆发前 ,南京是全国的文化学术中心和知识分子的聚集地。日军攻城的炮火一夜之间使南京成为 “文化沙漠”。汪伪建政后 ,在南京建立了若干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机构 ,并取得了一些学术成果。知识分子群体也重新 在南京出现 ,并形成了短暂的结社热潮。但这些都打上了很深的殖民文化的烙印。汪伪政权后期 ,日伪加强了对文化思 想的控制。此外 ,由于沦陷区经济状况的恶化和伪政权的内部矛盾 ,汪伪在南京“恢复”中央研究院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流产 ,标志着 日伪主导的学术文化的衰落。 [关键词 ]  日伪统治  南京  知识分子  殖民文化   近年来 ,中国史学界加大了对抗战时期沦陷 区和伪政权的研究力度 ,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这些研究大多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沦陷区的政 治、经济、社会、教育等方面 ,而对于由伪政权主导 的文化学术活动及知识分子状况则少有论及。南 京是当时日伪在华统治的中心 ,因此 ,了解日伪统 治下南京的文化学术状况对于沦陷区研究具有重 要意义。笔者依据所掌握的史料对这一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作一 论述。 一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有着深厚 的文化底蕴。1927 年 ,国民政府在此定都后相继 建立了中央研究院、国立编译馆、地质调查所、国 立中央图书馆等文化学术机构 ,加上原有的第四 中山大学 (1928 年改名为中央大学) 、金陵大学、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等高等学校 ,使南京的科学文 化机构的数量在全国首屈一指。这些机构又荟萃 了不少造诣很深的学者 ,并在短短十年期间取得 了骄人的学术成果。 1937 年日军攻城的炮火和随后发生的南京 大屠杀使南京的文化学术事业遭到灭顶之灾。顷 刻之间 ,丰富的学术资源荡然无存 ,一切文化活动 完全停顿。南京成为“文化沙漠”。从 1938 年初 到 1940 年 3 月 ,由日军一手扶持的伪南京市自治 会和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先后粉墨登场。这两个 伪政权虽然在南京建立了若干中小学校 ,却没有 建立任何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机构。因此 ,南京 的文化学术事业仍是一片空白 ,知识分子群体也 没有形成。① 1940 年 3 月 30 日 ,汪精卫集团在日本占领 军的卵翼下 ,以“国府还都”的名义在南京建立了 汪伪政权 ,并宣布其文化教育政策是 :“以反共和 平建国为教育方针 ,并提高科学教育 ,扫除浮嚣空 泛之学风。”②随后 ,汪伪便在南京建立了若干文 化学术机构。 1940 年 5 月 ,汪伪在南京设立“中央学术研 究所”,作为汪伪官方领导学术研究的最高行政机 关 ,负责学术研究计划和经费预算的制定、项目的 ① ② 伪维新政府曾于 1938 年 12 月和 1939 年 12 月在南京 以“民间团体”的名义分别建立了“中国教育协进会”和“中国文艺 协会”两个打着“学术研究”旗号的御用文化团体 ,但这两个团体 的会员大多是伪政权的官员 ,而且他们并没有真正开展学术研 究 ,所以不能算做学术研究机构。此外 ,伪维新政府也有在南京 恢复大学教育的计划 ,但因经费不足等原因未能实现。 《国民政府政纲》第十条。载汪伪《国民政府公报》第一 号 ,1940 年 4 月 1 日。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民国档案 200713 121   实施、专家的聘请等事项。该所分为研究、调查、 编纂三个部门 ,设置研究员和编纂员各 50 名、调 查员 60 名。① 同年夏 ,汪伪又以“恢复”的名义在 南京设立了“国立中央大学”和“国立编译馆”,并 成为沦陷区的最高学府和学术研究机构。它们的 建立标志着日伪官方主导的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 在南京的恢复。1941 和 1942 年 ,私立的南方大 学和中国公学也分别在南京建立。 随着这些机构的建立 ,南京的知识分子群体 也开始形成。当时该群体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人。 第一种是“知名人士”———他们中有一部分人是汪 精卫的传统支持者以及与汪个人关系密切的人 , 比较著名的有汪的老部下李圣五、汪的妻弟陈昌 祖等人。另一部分是虽然与汪精卫没有太深的历 史渊源 ,但在抗战前就有治学及从政的经历 ,已经 积累了一定的社会声望的人。如前中国社会党首 领江亢虎、原复旦大学教授樊仲云、无党派学者赵 正平等。———这些人都成为汪伪集团的骨干分 子 ,在其中担任与文化学术有关的职务。李圣五、 樊仲云、陈昌祖都担任过南京中央大学的校长 ,赵 正平、李圣五还担任过伪教育部长。江亢虎则位 居伪考试院长及私立南方大学校长。他们是当时 南京知识分子的上层人物。 第二种是在汪伪官方的教育、学术机构或社 会上的私立高等教育及报社中担任教学、科研、撰 稿工作的普通人员 ,还有在各高等教育机构就读 的青年学生。这些人构成了南京知识分子的主 体。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迫于生计才任职或就读 于这些机构的 ,不能笼统地把他们看作汉奸。相 反 ,他们中的许多人 ———特别是青年学生 ———还 怀有爱国思想。虽然身处日伪的高压统治下 ,他 们无法直接表达抗日救国的愿望 ,但他们还是通 过各种方式表达出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一位南京 中央大学理工学院的学生曾说道 :“夫当世界战云 弥漫之日 ,神州血肉横飞之秋。杀声沸天 ,惨泪遍 地 ;炮火所至 ,无坚不摧 ;兵事所及 ,土地为折。北 及穷漠 ,南至浩海 ,一片遑遑 ,支离破碎。有令我 青年学子泪不胜掬 ,痛不胜怀之感。”②当然 ,他们 其中也有少数人企图攀附汪伪权贵以做进身之 阶。如战前毕业于南方大学一些人 ,因他们老校 长江亢虎担任汪伪要职而来到南京投靠江。他们 自称 :“和运开始 ,江校长归自海外 ,集合校友数 人 ,不辞劳怨 ,罔顾艰辛 ,孜孜从事 ,并力以图。国 府还都 ,余亦追随 ,杖履来京。”③还有一位在 1931 年就加入国民党的刘梅生 ,于 1941 年在南京创办 了一份《南京人报》,自称其“编辑方针以拥护最高 领袖、奉行既定国策、促进全面和平为出发点”④。 由此可知 :在南京沦陷两年多之后 ,直到汪伪 建政的 1940 年 ,日伪才在南京恢复学术研究和高 等教育 ,知识分子群体也才开始形成。他们以爱 国和媚日为界限 ,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分化。此外 , 因沦陷区民生凋敝 ,物价持续上涨 ,知识分子的生 活状况也不断恶化。南京中大“复校”时 ,汪伪当 局对该校教授的生活状况表示了极大的忧虑 :“过 去中大对于教授待遇颇为优厚 (四百至六百元) 。 此次虽稍有增加 ,然在生活费用极度高涨之今日 , 五、六百元薪水尚不足维持一家合乎健康条件之 生活 ,而知识食粮所费尤巨 ,买一本西书 ,多则百 元以外 ,少则亦需三、四十元。若不设法提高教授 待遇 ,则不独教授个人所需的研究材料无法购备 , 即其家庭生活亦将发生恐慌。”⑤“中大”教授所享 受的待遇在沦陷区的知识分子中是最高的 ,但竟 然也窘迫到如此地步 ,其他普通知识分子和广大 文教人员的状况更是可想而知了。 二 由于当时的南京中央大学和国立编译馆是汪 伪官方设立的最高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机构 ,它 们逐渐成为南京以致于整个沦陷区重要的知识分 子的会聚地 ,供职于这两个机构的知识分子有以 下几个特点 :第一 ,他们中虽有许多学问平庸的 人 ,但也不乏饱学之士 ,甚至还有一些造诣高深的 学术大师。如中国古典文学家龙沐勋、钱仲联 ;历 史学家李泰芬 ;法学家杨鸿烈、高维浚 ;物理学家 崔九卿、仲子明 ;教育学家黄曝寰、邵鸣九等。他 们都才华横溢、著述等身 ,在中国的学术史上占有 重要地位。当时 ,他们虽身处沦陷区 ,任职于汪伪 ① ② ③ ④ ⑤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 :《汪伪行政院会议记录》第二 册 ,第 444 页。 《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卅四级级史》,载《国立中央大学 复校第二届暨医学院第一届毕业纪念刊》,国立中央大学秘书处 1945 年 6 月编印。 《南方大学中国公学同学录和中国公学大学部纪念特 刊》(1943 —1944)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二○七八/ 60。 《各报刊社请求赞助补助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汪 伪国民政府档案 ,二○○二/ 508。 汪伪行政院第 9 次会议记录 ,见《汪伪行政院会议录》第 二册 ,第 510 —511 页。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122   20071 3 民国档案 政府开办的机构 ,且自身的经济状况又十分恶劣 , 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仍然固守中国传统知识分子 安贫乐道的传统 ,进行着教育和学术研究事业。 第二 ,不少汪伪官吏在中大兼任教职 ,或部分 中大教师“学而优则仕”,跑到汪伪政权中做官。 如伪教育部高教司长钱慰宗 ,他在中大“复校”后 担任副校长兼教育学院院长 ,不久 ,他谋到了伪安 徽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的职位后立即辞去了中 大教职。徐公美原任伪南京市教育局长 ,在因贪 污被迫辞职后又到中大担任教授。杨为桢原在中 大担任外文系主任 ,1942 年 8 月买通关系 ,到伪 教育部担任次长。这样的事例还有不少。到 1943 年 6 月 ,中大有专兼职教师 162 名 ,其中中 国籍 147 名、日本籍 12 名、德国籍 2 名、法国籍 1 名。在中国籍教师中 ,既在中大任教 ,又在伪政权 中任职的达 27 人 (详情见下表) ,占中国籍教师的 18 % ,占教师总数的 17 %。① 姓名 周匡 龙沐勋薛邦迈陈世容杨鸿烈顾心梅蔡鼎成 在南京 中大的 任职 专职 教授 文学院 院长 专职 教授 兼职 教授 兼职 教授 兼职 教授 兼职 教授 所在的 伪政权 机构 伪立 法院 伪教 育部 伪教 育部 伪监 察院 伪宣 传部 伪青年 工读团 伪考 试院 姓名 龙持平赵庸通徐公美陆仲任 朱俊 钱承钧高维浚 在南京 中大的 任职 兼职 教授 兼职 教授 兼职 教授 兼职 教授 兼职 教授 兼职 教授 兼职 教授 所在的 伪政权 机构 伪中央 饭店 伪青年 干部 学校 伪南京 市教 育局 伪宣 传部 伪最高 法院 伪行 政院 伪最高 检察暑 姓名 汤铭新 钱森 陈万恭沈文华廉相臣谢剑南金虎伯 在南京 中大的 任职 兼职 教授 兼职 教授 兼职 教授 兼职 讲师 兼职 讲师 兼职 讲师 兼职 讲师 所在的 伪政权 机构 伪青年 工读团 伪首都 高检暑 伪南京 市工 务局 伪宪政 委员会 伪教 育部 伪实 业部 统计处 伪中央 储备 银行 姓名 赵崇甫 周政 藤树毅钱仲联杨正宇杨为桢 在南京 中大的 任职 兼职 讲师 兼职 讲师 兼职 讲师 文学系 主任 教育学 院院长 外文系 主任 所在的 伪政权 机构 伪司法 行政部 伪教 育部 中报社 伪行 政院 伪南京 市教 育局 伪教 育部   资料来源 :《国立中央大学三十二年度下学期教师通 讯录》(六月份调制)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经过笔者 归纳整理。 第三 ,由于汪伪国立编译馆从事图书编译和 比较深入的学术研究 ,而沦陷区各大学基本上没 有进行学术研究 ,不少有学术才华的学者便既在 大学教书 ,又在该馆做学术研究。当时 ,馆内的编 译者既有专门供职于该馆的 ,又有来自各大学的 教师 ,如政治学者、东吴大学教授郭际唐 ;历史学 者、北京大学教授李泰芬等。馆内学者中除了少 数确有才华者外 ,极少有来自伪政权机关、企图附 庸风雅的官吏。因此 ,南京的“国立编译馆”是沦 陷区学术水平最高、纯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地方。 在这其中 ,由于同处一座城市 ,供职于该馆的南京 中大的教师人数最多。据笔者查阅有关档案 ,同 时在这两处工作的学者有以下这些人。 姓名 段庆平 魏荔洲 余文伟 饶祥 邵鸣九 唐有梁 学科 不详 不详 教育学 不详 教育学 不详 姓名 崔九卿 高维浚 仲子明 朱钰 马景行 施文石 学科 物理学 法学 物理学 数学 历史学 经济学   该表格是笔者查阅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有关资 料后绘制的 ,名单可能有遗漏。 通常 ,高等教育机构承担了主要的学术研究 工作 ,但日伪统治下的南京却不是如此。由于难 以从日军的劫掠中恢复 ,汪伪的最高学府 ———南 京中央大学 ———也无法开展学术研究。伪行政院 在一份报告中称 :“学术研究须有充分的参考书籍 及实验资料。惟中大原有设备已荡然无存 ,欲求 充实自非易事。”②连汪伪的最高学府也仅仅如 此 ,其他私立大学就更不必说。伪教育部承认 : “事变以来 ,各大学仅能做到授课而止 ,实为学术 ① ② 这些数据是笔者仔细比对了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收 藏的汪伪中央大学的教师个人资料后得出的 ,二○七八/ 59。 汪伪行政院第九次会议记录 ,1940 年 5 月 28 日 ,载《汪 伪行政院会议记录》第二册 ,第 510 页。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民国档案 200713 123   上一大危机。”① 当时在南京 ———以至于整个沦陷区 ———真正 开展学术研究的汪伪官方机构只有南京的国立编 译馆。汪伪规定它所编译的图书范围是 :“关于阐 明文化及高深学术者 ;关于世界专门学者所公认 具有学术之权威者 ;关于内容渊博、卷帙浩繁 ,非 私人短时间内所能完成者 ;关于教育上必要之图 书 ;关于学术上名辞。”②该馆起初由伪教育部长 赵正平兼任馆长 ,从 1941 年 8 月起 ,由著名学者 段庆平担任。 该馆成立后进行了较系统的中外图书编译和 学术研究工作 ,可分为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两大 类。集体项目主要有 :一、重修《中华药典》。此药 典的第一版于 1930 年出版 ,主要依据 1928 年发 布的国际原子量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之后十年 ,又有新化学元 素发现 ,新药也不断制成。汪伪国立编译馆于 1940 年聘请了十几位医药和化学方面的专家 ,开 始对药典进行重新编定。新《中华药典》于 1941 年 12 月编成 ,次年 5 月正式出版。③ 二、编纂学 校教材 :到 1942 年 ,该馆编定了汪伪“国定”初中 公民、本国史、本国地理、外国史、外国地理五种教 材 ,又审查了 43 种高中各科讲义和若干大学讲 义。三、文化普及 :该馆出版发行了一些介绍世界 各国情况的丛书 ,于 1940 年 11 月创刊学术刊物 《文化汇刊》。四、典籍整理 :到 1943 年底 ,该馆先 后分类整理编目了古今图书集成等 12117 册、普 通图书 1171 册、公报杂志 315 册。④ 个人项目主要是编、著、译各种学术书籍。 1940 和 1941 两年中 ,该馆学者个人共编译书籍 39 种 ,内含编著 18 种 ,翻译 21 种 ,其中出版了 9 种 ,脱稿 18 种 ,续编 12 种。在此基础上 ,1942 年 又编译了 17 种。⑤ 这些书籍中涉及文学、农学、 政治学、生物、物理、历史、哲学、经济、社会、人物 传记等学科。下表是 1940 年该馆成立后部分学 者所研究的课题。 编(著、 译)者 冯禾 陈燕南吴天真 杨番 陆世益史鲁岩李泰芬 所编 (著、 译)的 书籍或 研究的 课题 中国大 文学家 列传 中国妇 女与职 业教育 老农 问答 论语与 青年 战后之 地方 建设 最近 法国社 会学说 中国 上古史 (上、下 卷) 字数 (单位 : 万) 约 10 不详 约 5 约 10 约 6 约 7 约 100 完成 时间 19421101940111 194112 194114 194011219401121944112 编(著、 译)者 朱燮华洪兰祥王铨治王安宅吴天真 冯禾 卫道 所编 (著、 译)的 书籍或 研究的 课题 列强军 力现势 墨子哲 学与社 会主义 最新应 用无线 电学 进化论 纲要 动物界 之奇妙 唐诗 研究 六书 类识 (又名 : 字源) 字数 (单位 : 万) 约 15 约 10 不详 约 80 约 2 约 3 约 10 完成 时间 194113 194113 1940111194411219401111940111 194114 编(著、 译)者 沈鸿绪汪辑照赵华星陈一梦林利和马景行姚人龙 所编 (著、 译)的 书籍或 研究的 课题 中国战 后教育 制度 史丹林 (即斯大 林)传 德国 近代 经济史 孟子 政治学 说概论 居里 夫人专 我的奋 斗(希特 勒著) 中国 固有 文化史 字数 (单位 : 万) 约 4 约 20 约 16 约 10 译文 30译文 56 约 12 完成 时间 19401101941112194111119401121941112 1941 1940112 ① ② ③ ④ ⑤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汪伪行政院档案 ,二 ○○三/ 3851。 《国立编译馆组织规程》,载《汪伪行政院会议记录》第二 册 ,第 117 页。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汪伪国立编译馆档案 ,二 ○九 五/ 77。 《汪伪国立编译馆三十一年度工作报告书》,中国第二历 史档案馆藏汪伪国民政府档案 ,二○○二/ 501。 《汪伪国立编译馆 1941、1942 两年的工作报告》,中国第 二历史档案馆藏汪伪国民政府档案 ,二○○二/ 501。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124   20071 3 民国档案   资料来源 :汪伪《国立编译馆编译计划》,中国第二历 史档案馆馆藏 ,二 ○九五/ 10。又 :部分信息不详的书籍 未列入。 应该承认 ,汪伪国立编译馆在文化学术上做 了一些有益的事情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集 体项目方面 ,新版《中华药典》基本上体现了当时 世界上医学发展的最新成就。《文化汇刊》也大致 体现了沦陷区学术发展的前沿水平。而它整理的 典籍 ,大多是因日军洗劫南京而散失凌乱的科研 资料。这是该馆最大的贡献 ,它为以后的学术研 究保存了一批珍贵资料。在个人编译的书籍方 面 ,虽有不少学术水平不高的作品 ,但也有精品。 如李泰芬所著的《中国上古史》、王安宅所编写的 《进化论纲要》都是洋洋巨著 ,卫道所著的《六书类 识》分类整编了若干珍贵的中国古文献 ,内容十分 丰富 ,是目录学和古文献学的精品。这些作品都 倾注了作者大量心血 ,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但汪伪国立编译馆仍然是日伪在沦陷区实施 思想奴化的工具 ,并与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相 协调。在它所发行的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书籍 中 ,对日本的介绍就占去大半 ,且多含有吹捧之 词 ,如 1941 年编译的所谓“日本新体制谈话”丛 书、“日本二千六百年史”、1944 年发行的“日本明 治维新前史”等。其他美化法西斯侵略 ,灌输奴化 意识的作品也比比皆是 ,如它翻译出版了希特勒 的《我的奋斗》。《文化汇刊》的创刊号就是“日本 新体制专辑”,第二期又是“日德意三国同盟专 辑”。在编纂学校教材时 ,该馆遵循汪伪官方定下 的原则 :“教育方针既确定在于反共 ,则凡各级学 校的教科书上含有阶级斗争 ,或有足以引起阶级 斗争的一切思想 ,皆当全部删除”、“又教育方针既 确定在于和平 ,则凡各级学校的教科书上含有民 族国家间仇恨 ,或足以引起将来的民族国家间的 仇恨的思想 ,亦当加以适当修正。”①此外 ,汪伪竟 把编写中文版《日本通史》作为该馆的重要 任务。② 三 除了供职于高教和学术机构的知识分子之 外 ,当时南京还有一些在伪政权机关和社会上的 专业团体及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受过高等教育的 人。这些人也可以笼统地归入知识分子的范畴。 1940 年到 1942 年间 ,南京曾出现过的知识分子 结社增多的现象 ,主要是这些人所为。这是由于 这一时期 ,日伪在沦陷区大城市的统治相对稳定 , 汪伪便希望其“首都”南京给人留下一种“文化繁 荣”的印象 ,于是汪伪官方一度曾放松对民间结社 的限制。 南京出现的知识分子社团主要有两种类型 : 第一类是完全由非官方人士组成的纯民间社团 , 主要以校友会、同学会、行业协会的名义出现 ,如 成立于 1941 年 3 月的“国立交通大学校友会”、成 立于 1941 年 5 月的“南京市融融国剧研究社”、成 立于 1941 年 7 月的“亚光艺术研究社”、成立于 1942 年 10 月的“首都律师公会”等。③ 这些社团 大多以“便利会员”、“促进团结”、“便利社会”等为 宗旨。第二类是以“民间社团”的面目出现 ,但与 汪伪官方关系密切 ,有着汪伪官方背景的团体。 如成立于 1940 年 6 月的“南方大学校友会”是在 江亢虎的授意下成立的。成立于 1941 年 6 月的 “中国地方自治协会南京特别市分会”,其参加者 多为在汪伪政权机构中任职的人员。成立于 1942 年 3 月的“南京特别市新闻记者公会”等。 这类团体与汪伪官方关系密切 ,受到汪伪的经费 资助。如汪伪官方经常借“南京特别市新闻记者 公会”的名义向全市记者发出指令、召集会议 ,进 行新闻管制。汪伪官方对民间知识分子团体采取 了各种严加控制的措施 ,不断进行“检查”、“指导” 和思想灌输。伪教育部明确表示 :“教育部为最高 教育行政机关 ,对于全国文化教育团体负有指导 监督之责。自政府还都以后 ,对于此类团体无论 筹备复会或从起组织 ,须按照手续报部备案。”④ 1942 年春天 ,伪南京市社会运动指导委员会就 “每于派员出席指导所属团体会议时 ,恒为报告友 军完成肃清美国东亚势力及敉平缅甸英勇作战经 过 ,或 演讲 办公室主任竞聘演讲中层竞聘演讲护士长竞聘演讲演讲比赛活动要求对演讲比赛的点评 主席撰定之新国民运动纲要与实施办 法”⑤。 ① ② ③ ④ ⑤ 曹必宏 :《汪伪奴化教育政策述论》,载《民国档案》2005 年第 2 期 ,第 111 页。 《编译工作概况》,载汪伪《国立编译馆三十一年度工作 报告书》。 限于篇幅 ,笔者无法把当时知识分子在南京的全部结社 都列举出来 ,但笔者根据所掌握的史料得出结论 :从汪伪建政到 1943 年之前 ,此类结社数量不少于 40 个。详情可查阅中国第二 历史档案馆的汪伪社会运动指导委员会档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汪伪教育部档案 ,二○七八/ 74。 《伪南京市社会运动指导委员会三十一年五月份工作报 告》,南京市档案馆藏 ,全宗号 :2013、目录号 7、案卷号 1046。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民国档案 200713 125   这一时期南京知识分子的结社热潮有一定的 正面意义。部分知识分子利用他们的影响力 ,为 社会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如在战前已经停办的 南方大学和中国公学的校友会在推动这两校在南 京“复校”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们的“复校”使 南京出现了私立高等教育 ,扩大了高等教育的规 模。此外 ,部分纯民间的社团开展了一些互助合 作活动 ,加强了知识分子间的联络。但也有一些 社团被日伪利用 ,起到了为日伪进行思想奴化的 作用。 四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特别是 1943 年 1 月汪伪 也宣布“参战”后 ,日伪加强了对沦陷区的思想控 制。1943 年 6 月 ,汪伪当局制定了纲领性的《战 时文化宣传政策基本纲要》,明确宣布 :“采取积极 指导方针 ,不仅在消极方面删除违反国策之文字 , 尤应在积极方面指导符合国策之思想。”①南京是 日伪统治的中心 ,受到更严格的控制。1943 年以 后 ,知识分子基本上没有了自由结社的可能 ,纯民 间知识分子社团少有成立。1944 年 5 月 ,汪伪授 意与其关系密切的商人董监臣 ,在南京成立了“中 国道德会南京特别市分会”。虽然该会也声称要 发扬中国固有道德、提倡文化 ,但却规定“有违反 现行政纲政策之言行者不得入会”②。虽然该会 规定入会自愿 ,但汪伪却采取各种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迫使南京 商界和学界有影响的人全都承认该会宗旨 ,宣誓 入会。这实际上是控制知识分子的一种手段 ,利 用该会的纪律约束 ,不使商界和学界的人有任何 “出轨”的言行。越到后期 ,汪伪对思想文化的控 制就越严格。到后来 ,汪伪甚至直接要求中国的 知识分子为日本发动的太平洋战争服务。伪官方 的《中报》的一篇社论便说 :“当目前大东亚战争决 战声中 ,吾意彼稍具时代头脑者 ,咸须承认 ,于千 万之武装健儿行列中 ,必须配合广大之文化群众 , 使文艺与神圣战争 ,得以紧密结合 ,以争取思想战 之胜利。”③ 日伪统治后期 ,沦陷区的经济形势持续恶化 , 由汪伪官方主导的文化学术活动也大受影响。南 京的国立编译馆在 1943 年以后除了继续一部分 前一时期没有完成的课题之外 ,就很少开展规模 较大、具有创新性质的学术活动 ,而是把主要精力 放在资料整理方面。原来是月刊的《文化汇刊》杂 志因经费紧张不得不从 1941 年 7 月起改为季刊 , 但该刊“许多取材为译稿 ,所选自东西各国之定期 刊物。惟此类刊物大半皆有时间性 ,载之季刊 ,殊 不适宜。又因大东亚战争开始 ,各西文杂志多中 断 ,而印工纸张复激涨不已 ,遂暂停刊”④。《文化 会刊》是沦陷区水平较高的重要学术刊物 ,却也因 太平洋战争和沦陷区经济凋敝的原因而停刊。这 一时期 ,该馆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整理战前的 国立编译馆发行的图书。因战前编译馆已委托商 务印书馆出版图书百余种 ,但因日军劫掠而资料 散失。汪伪国立编译馆于 1943 年与在上海的商 务印书馆合作 ,重新收集了 47 种。二、组织译名 委员会 ,对世界上的重要人名和地名进行所谓“标 准化”翻译。三、陆续发布了一些科学名词。汪伪 国立编译馆在战前的编译馆已经发布了天文、物 理、矿物、细菌免疫、精神病理、气象、机械工程和 普通心理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又于 1944 和 1945 两 年发布了比较解剖和地质学两科的名词。⑤ 整理 了部分中国历史文献资料。到 1945 年 ,它整理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些经济史料 ;宋代的一些经 济、政治史料 ;元代的一些医学史料。⑥ 越到后 期 ,沦陷区的经济状况就越恶化 ,知识分子的的生 计也就越困难。一位南京中央大学的学生在 1945 年春天形容当时的情形时说 :“今年以来 ,物 价疯狂上涨。从前不到一百元的学费 ,现在高到 四万多 ,求学生活 ,很叫人感到应付不易。”⑦青年 学生的处境如此 ,其他知识分子的境况也好不到 哪里。 虽然汪伪国立编译馆进行了一些学术研究工 作 ,但总的来说 ,它只是一个图书编译机构 ,无法 针对不同学科进行分类系统研究。1942 年 11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战时文化宣传政策基本纲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汪伪国民政府档案 ,二○○二/ 497。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汪伪社会福利部档案 ,二 ○八 九/ 462。 《文化人当前之任务》,载 1944 年 3 月 16 日南京《中 报》。 《汪伪国立编译馆三十二年度工作报告书》,中国第二历 史档案馆藏汪伪国民政府档案 ,二○○二/ 501。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汪伪国立编译馆档案 ,二 ○九 五/ 12。 《国立编译馆三十四年度工作报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 馆藏汪伪国民政府档案 ,二○○二/ 501。 《中国文学系 1945 级史》,载《国立中央大学复校第二届 暨医学院第一届毕业纪念刊》, (南京) 国立中央大学秘书处 1945 年编印 ,第 3 页。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126   20071 3 民国档案 月 ,沦陷区部分大学教授上书汪伪中央 ,提出在南 京恢复中央研究院 (中研院) 。汪伪同意了他们的 要求。但战前的中研院已迁到重庆 ,留在南京的 房屋设备和图书资料又因日军劫掠而损失惨重。 1943 年 4 月 ,伪教育部长李圣五向伪行政院报告 说 :“查得该研究院所属各研究所原有建筑大体尚 完好 ,惟原有设备则损失重大 ,其得幸存之部分 , 或经友邦方面交还 ,尚待清理 ,或由友邦方面取 去 ,尚未交还。”①于是 ,汪伪决定先成立隶属于伪 教育部的“恢复”中研院筹备处 ,再以接受保管日 军已交还的部分设备文献的机构 ———伪文物保管 委员会 ———为基础 ,逐步过度到成立正式的“中研 院”。伪行政院对此还是十分重视的 ,任命伪文物 保管委员会委员长褚民谊为筹备处主任 ,知名学 者周作人、赵正平等 8 人为委员。1943 年 5 月 , 该筹备处正式成立。 起初 ,汪伪当局定下的筹备期为 6 个月 ,到 1943 年底为止 ,“恢复”后的中研院应于 1944 年 初开办。筹备处为此制定了规划 :“民十七年规定 的研究所有十四所之多 ,但截止民二十六年 ,只建 立了十所及自然历史博物馆。现在恢复 ,以文物 保管委员会现有规模加以调整扩充 ,又限于战事 人力物力有限 ,不能完全恢复 ,只恢复理化、地质、 天文气象、文史、美术、生物六研究所及博物馆、天 文台、气象台。”②可见 ,筹备工作从一开始就受到 战争和沦陷区经济恶化的严重影响。但是 ,后来 遇到的困难更大。首先是经费问题 ,筹备处要求 拨款 500 万元 ,然而伪财政部无如此财力 ,只拨出 55 万余元。但这点钱根本不够使用 ,筹备处力争 后仍无结果 ,各项筹备工作进展缓慢。③眼看筹备 期满 ,筹备处只好申请延长筹备期六个月。其次 是 1944 年汪伪为应对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 ,不得 不精简机构 ,裁减人员。筹备处也受到冲击 ,不但 经费没有增加 ,而且人员还面临被裁风险。大家 都没有工作积极性 ,办事效率低下。再加上这时 战争形势已出现逆转 ,沦陷区的财政经济状况更 加恶化 ,汪精卫赴日本治病 ,汪伪政权内人心浮 动 ,对“恢复”中研院一事兴趣日淡。1944 年下半 年以后 ,筹备处的工作已处于停顿状态。每到筹 备期满之时 ,它都会找出一些“理由”申请延长筹 备期。直到 1945 年 7 月 ,日本战败前夕 ,褚民谊 还以“筹备工作尚未完成”为由申请把筹备期延长 到当年底。然而 ,不到两个月后 ,日本投降 ,抗战 胜利 ,汪伪政权崩溃 ,此事便在无形中不了了之。 在南京“恢复”中研院的流产是伪政权在沦陷区官 方主导的文化学术活动破产的标志。 [崔巍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博士生 ,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助理研究员 邮编 :210093 ] [责任编辑 :胡震亚 ] ①《恢复中央研究院之前期调查报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藏汪伪行政院档案 ,二○○三/ 3852。 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汪伪行政院档案 ,二○○三/ 3852。 ③《签呈》(1943 年 11 月 24 日)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汪伪 行政院档案 ,二○○三/ 3852。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本文档为【抗战时期沦陷区的学术研究及知识分子状况述论_以1940至1945年南京市为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5546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5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09-10-25
浏览量: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