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GB755-2000旋转电机定额

GB755-2000旋转电机定额

举报
开通vip

GB755-2000旋转电机定额 GB 755-2000 前 言 本标准的第 7章中 7.10温度及温升限值,第 8章中 8.1耐电压试验,8.5超速,第 10章中 10.1电机的接地,第 12章电磁兼容性(EMC),第 13章安全是强制性的,其余是推荐性的。上 述强制性条文中的表格及技术指标均属强制内容。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60034-1《旋转电机 定额和性能》(1996 年第 10 版及第 1号修改 ),是国标GB 755—1987/旋转电机 基本技术要求)的修订版...

GB755-2000旋转电机定额
GB 755-2000 前 言 本MATCH_ word word文档格式规范word作业纸小票打印word模板word简历模板免费word简历 _1714098946800_1的第 7章中 7.10温度及温升限值,第 8章中 8.1耐电压试验,8.5超速,第 10章中 10.1电机的接地,第 12章电磁兼容性(EMC),第 13章安全是强制性的,其余是推荐性的。上 述强制性条文中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格及技术指标均属强制内容。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60034-1《旋转电机 定额和性能》(1996 年第 10 版及第 1号修改 ),是国标GB 755—1987/旋转电机 基本技术要求)的修订版本。通过等同采 用田际标准,以尽快 地适应国际间贸易、技术和经济交流迅速发展的需要. 本标准与前版国标比较,标准的名称改为《旋转电机 定额和性能》,以期与 IEC 60034—l 标准一致。对前版国标中在技术内容和编排上与 IEC 60034—1 不一致处均作了整改.对一部分 在前版国标中论及而在 IEC 60034—1中没有论及的技术内容,且经论证认为在我国仍有存在的 必要时,拟将这些技术内容列入其他有关标准或技术文件。 在 IEC 60034—I的前育中提到附录 A与附录 B,鉴于所列附录 B 仅为 IEC 60034—1第 9、 第 10两个版本诸条款的对照表,这在国标中不起作用,故本标准删去了附录B。 本标准是旋转电机的基础标准,它规定了电机的基本性能和技术要求。相关的产品除特殊要 求的内容应列入该类产品技术标准外,其余均应符合本标准。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代替GB755—1987。 本标准的附录 A 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旋转电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和广州电器科学研究所参加起 草。 奉标准主要起草人;黄田治、郭钟璠、陈康、瞿祖方、傅长虹、黄世厦。 GB 755— 2000 1EC前言 1)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简称 IEC)是一包容所有国 家电工技术委员会(1EC国家委员会)的世界性标准化组织。IEC的宗旨在于促进国际间在电气和 电子技术领域内所有标准化问题上的合作。为此,除其他活动外,IEC还颁布国际标准。标准的 起草工作委托各技术委员会进行。对所涉及的专题感兴趣的任一 IEC 国家委员会可以参加标准 起草工作,与 IEC有联系的国际、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也可参予标准的起草工作。IEC与国际标 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简称 ISO)按照协议确定的条件密切 地合作。 2)IEC关于技术专题的正式决定或协定,尽可能地表达国际间对有关专题的一致意见。因为 每一技术委员会代表了所有对该专题感兴趣的国家委员会。 3)制定的供国际间应用的文件具有推荐性,以标准、技术报告或导则形式予以颁布,在这种 意义上为各国家委员会所接受。 4)为促进国际间的一致,各 IEC 国家委员会明确保证在他们的国家或地区标准中尽可能采 用 IEC国际标准。相应的国家或地区标准若与 IEC标准之间有任何差异都应当在该标准中清楚 地加以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 5)IEC不提供表明经其批准的识别程序,对宜称符合其标准的任何设备也不承担责任。 6)应注意本国际标准的某些部分可能是专利权内窖。IEC不承担识别部分或全部这种专利权 的贵国际标准 IEC 60034—1是由 IEC第 2技术委员会(旋转电机)起草的。 本标准的正文是基于下述文件: 国际标准草案最后文本 表决报告 2/933/FDIS 2/969/RVD 2/956/FDIS 2/984/RVD 为批准本标准而进行表决的全部资料可参阅上表中列出的表决报告。 附录 A 与附录 B仅作为信息性资料。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旋转电机 定额和性能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Rating and performance 1 总则 1.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的旋转电机,但其他国标和 IEC标准所规定的电机除外,例如 TB 2436 (1EC 60349,IEC 61377)牵引电机。 本标准范围内的电机也可符合经取代、修改或补充的其他国标和 IEC标准的要求,例如 CB 3836(1EC 60079)防爆电机和 GB/T 7060(IEC 60092)船用电机。 注:如为了适用于特殊用途例如耐辐射电机或宇航电机而必须对本标准的某些条文进行修改,则所有其他条文在其 能适用时仍然有效。 1.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文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的 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l56—1993 标准电压(neq lEC 60038:1983) GB/T 321—1980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eqv ISO 497:1973) GB/T 1993—1993 旋转电机冷却方法(eqv IEC 60034-6:1991) GB/T 2900.25—1994 电工术语 旋转电机(neq lEV 50(411):1984) GB/T 4026—1992 电器设备接线端子和特定导线线端的识别及应用字母数字系统的通 则(idt IEC 60445:1988) GB 4343—1995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动、电热器具、电动工具以及类似电器无线电干扰特 性测量方法和允许值(eqv CISPR 14:1993) GB/T 4772—1999 旋转电机尺寸和输出功率等级(idtnC 60072) GB 4824—1996 工业、科学和医疗(1SM)射频设备电磁骚扰特性的测量方法和限值 (neq CISPR 11:1990) GB/T 4942.1—1985 电机外壳防护分级(eqv lEC 60034-5:1981) GB/T 5226.1—1996 工业机械电气设备 第 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eqv lEC 60204-1:1992) GB/T 6113.1—1995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规范(eqv CISPR 16:1993) GB/T 7064—1996 透平型同步电机技术要求(neq IEC 60034—3:1988) GB/T 13394—1992 电工技术用字母符号 旋转电机量的符号(eqv IEC 60027-4:1985) GB 14821.1—1993 建筑物电气装置 电击防护(eqv IEC 60364-4—41:1992) JB/T 5980—1992 电气装置的电压区段(eqv IEC 60449:1973) JB/T 7062—1993 半导体变流器联接的标志代号(eqv IEC 60971:1989) JB/T 8158—1995 电压为 660V 及以下单速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起动性能 (eqv IEC 60034—12:1980) IEC 60027-1:1992 电工技术应用的字母符号 第 1部分:总则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0-01-03批准 2000-08-01实施 GB 755—2000 Idt IEC 60034-1:1996 代替 GB755—1987 GB 755—2000 IEC 60034-2:1972 旋转电机 第 2部分 旋转电机的损耗和效率试验方法(不包括牵引机车 用电机) IEC 60034—15:1995 旋转电机 第 15部分:交流电机定子成型线卷耐冲击电压水平 IEC 60034—17:1992 旋转电机 第 17部分:变频供电笼型感应电动机应用导则 IEC 60085;1984 电气绝缘热评定及分级 IEC 60279;1969 带电测量交流电机绕组电阻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了 GB/T 2900.25及下述定义。 关于冷却及冷却介质,除 2.17~2.22外,(参见GB/T 1993)。 本标准中的“协议”指“制造厂与用户间的协议”。 2.1 额定值 通常由制造厂对电机在规定运行条件下所指定的一个量值。 2.2 定额 一组额定值和运行条件。 2.3 额定输出 定额中的输出值。 2.4 负载 在给定时刻,通过电路或机械装置施加于电机的全部电量和机械量的数值。 2.5 空载(运行) 电机处于零功率输出的旋转状态(其他均为正常运行条件 )。 2,6 满载 电机以其定额运行时的负载。 2.7 满载值 电机满载运行时的量值。 注:这一概念适用于功率、转矩、电流、转速等。 2.8 停机和断能 电机处在既无运动,又无电能或机械能输入时的状态。 2.9 工作制 电机所承受的一系列负载状况的说明,包括起动、电制动、空载、停机和断能及其持续时间和 先后顺序等。 2.10 工作制类型 工作制可分为连续、短时、周期性或非周期性几种类型。周期性工作制包括一种或多种规定了 持续时间的恒定负载;非周期性工作制中的负载和转速通常在允许的运行范围内变化。 . 2.11 负载持续率 工作周期中的负载(包括起动与电制动在内)持续时间与整个周期的时间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2.12 堵转转矩 电动机在额定频率、额定电压和转子在所有转角位置堵住时所产生的转矩的最小测得值。 2.13 堵转电流 电动机在额定频率、额定电压和转子在所有转角位置堵住时从供电线路输人的最大稳态电流有 效值。 2.14 (交流电动机的)最小转矩 电动机在额定电压、额定频率下,在零转速与对应于最大转矩的转速之间所产生的稳态异步转 矩的最小值。 GB 755—2000 本定义不适用于转矩随转速增加而连续下降的异步电动机。 注:在某些特定的转速下,除了稳态异步转矩外,还会产生与转子功角成函数关系的谐波同步转矩。 在这些转速下,对应于某些转于功角的加速转矩可能为负值。 经验和计算表明这是一种不稳定的运行状态,谐波同步转矩不会妨碍电动机的加速,可从本 定义中排除。 2.15 (交流电动机的)最大转矩 电动机在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下所产生的无转速突降的稳态异步转矩最大值。 本定义不适用于转矩随转速增加而连续下降的异步电动机。 2.16 (同步电动机的)失步转矩 同步电动机在额定电压、额定频率、额定磁场电流下,在运行温度及同步转速时所能产生的最 大转矩。 2.17 冷却 一种热量传递过程,电机中因损耗而形成的热量被传递给初级冷却介质,该介质可以连续地被 更换或在冷却器中被次级冷却介质所冷却。 2.18 冷却介质 传递热量的气体或液体介质。 2.19 初级冷却介质 温度低于电机某部件的气体或液体介质 2.20 次级冷却介质 它与电机的该部件相接触,并将其放出的热量带走。 温度低于初级冷却介质的气体或液体介质。通过冷却器或电机的外表面将初级冷却介质放出的 热量带走。 2.21 直接冷却(内冷)绕组 1) 一种绕组,其冷却介质流经位于主绝缘内部作为绕组组成部分的空心导体、导管、风道或通道, 与被冷却部分直接接触,不管其取向如何。 2.22 间接冷却绕组 1) 除直接冷却绕组以外的其他任何绕组。 2.23 附加绝缘 为了防止因主绝缘损坏而发生触电事故,在主绝缘之外增加的独立绝缘。 2.24 转动惯量 物体的各个质量微元与微元到规定轴线的距离(半径)平方乘积的总和(积分)。 2.25 热稳定 电机发热部件的温升在 1 h内的变化不超过 2K的状态。 2.26 等效热时间常数 可取代几个单独的时间常数,以近似地确定绕组内电流发生阶跃性变化后的温度变化过程。 2.27 囊封式绕组 用模塑绝缘完全封闭或密封的绕组。 2.28 直流电动机电枢由静止电力变流器供电时的额定直流电流波形因数 在额定条件下,最大允许电流的有效值 Irms,maxN与其平均值 IavN(一个周期内的积分平均)之比: kf n= avN Nrms I I max, 1)在任何情况下,如未标明“间蜂”或“直接”宇样则意味着是间接冷却绕组。 GB 755—2000 2.29 电流纹波因数 波动电流的最大值 Imax和最小值 Imin之差与其 2倍平均值 IavN(一个周期内的积分平均)之比: qi= avI II 2 minmax - 注:如电流纹波值较小,纹波因数可近似由下式表示: qi= minmax minmax II II + - 如 qi的计算结果等于或小于 0.4,上式可用于近似计算。 3 工作制 3.1 工作制的表达 用户有责任表明工作制。用户可用下述方法之一来表明工作制: a)用数字表明负载不变或按已知的方式变化; b)用变化量的时间顺序图; c)以 S1~S10中选出一个繁复程度不低于所期望的工作制。 工作制类型可按 3.2规定,用适当的简称来表示,写在负载值后面。 负载持续宰的表达式在相应的工作制类型图中规定。 用户通常不能提出电动机的转动惯量(JM)或相对预期热寿命(TL),见附录 A。制造厂应提供 此类数据。 在用户未表明工作制时,制造厂应认为是 S1工作制 (连续工作制)。 3.2 工作制类型 S1~S10 工作制主要适用于电动机,其中某几种工作制也适用于发电机,如 S1、S2 和 S10 工作制。 3.2.1 S1工作制——连续工作制 保持在恒定负载下运行至热稳定状态,见图 1。 本工作制简称为 S1。 3.2.2 S2工作制一短时工作制 在恒定负载下按给定的时间运行,电机在该时间内不足以达到热稳定,随之停机和断能,其时 间足以使电机再度冷却到与冷却介质温度之差在 2K以内,见图 2。 本工作制简称为 S2,随后应标以工作制的持续时间。 例:S2 60min 3.2.3 S3工作制——断续周期工作制 按一系列相同的工作周期运行,每一周期包括一段恒定负载运行时间和一段停机和断能时间, 见图 3。这种工作制,每一周期的起动电流不致对温升有显著影响。 本工作制简称为 S3,随后应标以负载持续率。 例:S3 25% 3.2.4 S4工作制——包括起动的断续周期工作制 按一系列相同的工作周期运行,每一周期包括一段对温升有显著影响的起动时间,一段恒定负 载运行时间和一段停机和断能时间,见图 4。 本工作制简称为 S4,随后应标以负载持续率以及归算至电动机转轴上的电动机转动惯量 (JM)和负载转动惯量(Jext), 例:S4 25%JM =0.15 kg·m 2 Jext =0.7kg·m 2 GB 755—2000 3.2.5 S5工作制——包括电制动的断续周期工作制 1) 按一系列相同的工作周期运行,每一周期包括一段起动时间,一段恒定负载运行时间,一段电 制动时间和一段停机和断能时间,见图 5。 1)周期工作制是指负载运行期间电机未达到热稳定。 本工作制简称为S5,随后应标以负载持续率以及归算至电动机转轴上的电动机转动惯量 (JM)和 负载转动惯量(Jext)。 例:S5 25%JM =0.15kg·m Jext =0.7kg·m 2 3.2.6 S6工作制——连续周期工作制 按一系列相同的工作周期运行,每一周期包括一段恒定负载运行时间和一段空载运行时间,无 停机和断能时间,见图 6。 本工作制简称为S6,随后应标以负载持续率。 例:S6 40% 3.2.7 S7工作制——包括电制动的连续周期工作制 2) 按一系列相同的工作周期运行,每一周期包括一段起动时间,一段恒定负载运行时间和一段电 制动时间,无停机和断能时间,见图 7。 本工作制简称为S7,随后应标以归算至电动机转轴上的电动机转动惯量(JM)和负载转动惯量 (Jext)。 例:S7 JM =0.4kg·m 2 Jext =7.5kg·m 2 2)周期工作制是指负载运行期间电机未达到热稳定。 3.2.8 S8工作制——包括负载—转速相应变化的连续周期工作制 2) 按一系列相同的工作周期运行,每一周期包括一段按预定转速运行的恒定负载时间和一段或几 段按不同转速运行的其他恒定负载时间(例如变极多速感应电动机),无停机和断能时间,见图 8。 本工作制简称为 S8,随后应标以归算至电动机转轴上的电动机转动惯量 (JM)和负载转动惯量 (Jext)以及在每一转速下的负载、转速与负载持续率。 例:S8 JM=0.5kg·m 2 Jext =6kg·m 2 16kW 740r/min 30% 40kW 1 460r/min 30% 25 kW 980 r/min 40% 3.2.9 S9工作制——负载和转速作非周期变化的工作制 负载和转速在允许的范围内作非周期性变化的工作制。这种工作制包括经常性过载,其值可远 远超过基准负载,见图 9。 本工作制简称为S9。 对于本工作制中的过载概念,应选定一个以 S1工作制为基准的合适的恒定负载为基准值(图 9 中的“Pref”)。 3.2.10 S10 工作制——离散恒定负载工作制 包括不多于 4 种离散负载值(或等效负载)的工作制,每一种负载的运行时间应足以使电机达到 热稳定,见图 10。在一个工作周期中的最小负载值可为零(空载或停机和断能)。 本工作制简称为S10,随后应标以相应负载及其持续时间的标么值 p/△t 和绝缘结构相对预期 热寿命的标么值 TL。预期热寿命的基准值是在 S1连续工作制定额及其允许温升,限值下的预期热 寿命。 停机和断能时,用字母 r表示负载。 例:S10 p/△t=1.1/0.4;1/0.3;0.9/0.2;r/0.1 TL=0.6 TL数值应圆整到最接近的 0.05的倍数。关于这个参数的含义和数值的推导参见附录A。 对于本工作制,适当选取一种基于 S1 工作制的恒定负载为诸离散负载的基准值(在图 10 中的 “Pref”)。 GB 755—2000 注:离散负载值一般是按时间期限内积分求得的等效负载,每一负载周期并不要求完全相同,只是在一周 期内每一种负载的持续时间足以使电机达到热稳定,且能对每一负载周期求积得出相同的相对预期热寿命。 4 定额 4.1 定额的选定 制造厂应按 2.2的规定选定定额。在选定定额时,制造厂应按 4.2.1~4.2.6中的规定选取一种 定额。定额类别应标志在额定输出后。如无定额类别标志,则认为是连续工作制定额。 如电机接线端子与电源之间接有电抗器,并作为电机整体的一部分时,其额定值应归算至电源 边的电抗器端子处。 注;本规定不适用于电机与电源之间所接的电力变压器. 当对用或给静止变流器供电的电机规定定额时,应另作专门考虑。IEC 60034—17对 JB/T 8158范围内的笼型感应电动机规定了导则。 4.2 定额类别 4.2.1 连续工作制定额 一种定额,按其规定在满足本标准的各项要求的同时,电机应能作长期运行。 这类定额相应于S1工作制,标志方法亦同S1工作制。 4.2.2 短时工作制定额 一种定额,按其规定在满足本标准的各项要求的同时,电机应能在环境温度下起动,并在规定 的时限内运行。 这类定额相应于S2工作制,标志方法亦同S2工作制。 4.2.3 周期工作制定额 一种定额,按其规定在满足本标准的各项要求的同时,电机应能按指定的工作周期运行。 , 这类定额相应于S3一 S8工作制,标志方法亦同相应的工作制。 除非另有规定,工作周期的持续时间为 10rain,负载持续率应为下述数值之一: 15%, 25%, 40%, 60% 4,2,4 非周期工作制定额 一种定额,按其规定在满足本标准的各项要求的同时,电机应能作非周期运行。 这类定额相应于S9工作制,标志方法亦同S9工作制。 4.2.5 离散恒定负载工作制定额 一种定额,按其规定在满足本标准的各项要求的同时,电机应能承受S10工作制的联合负载作 长期运行。在一个工作周期内的最大允许负载应考虑到电机的所有部件,如绝缘结构对于相对预期 热寿命的指数规律的正确性、轴承温度以及其他部件的热膨胀等。除非其他相关国标或 IEC 标准另 有规定,最大负载应不超过以S1工作制为基准的负载值的 1.2倍。最小负载可为零,此时电机处于 空载或停机和断能状态。这类定额的选用见附录 A。 这类定额相应于S10工作制,标志方法亦同 S10工作制。 注:其他相关国标或 IEC标准容许用限制绕组温度(或温升)取代基于 S1工作制的负蛾标么值规定最大负载。 4.2.6 等效负载定额 一种为试验目的而规定的定额,按其规定在满足本标准各项要求的同时,电机可运行直至达到 热稳定,并认为与S3一 SlO工作制中的某一工作制等效。 如采用这类定额,应标志为“equ”。 4.3 定额类别的选定 按一般用途制造的电机应具有连续工作制定额,并能以 S1工作制运行。 如用户未表明工作制,则认为是 S1工作制,其定额为连续工作制定额。 对用于短时工作制定额的电机,其定额应以 S2工作制为基准,见 3.2.2。 GB 755—2000 对用于可变负载或负载包括空载、停机和断能的电机,其定额应为以 S3~S8 工作制之为基准 的。 周期工作制定额,见 3.2.3~3.2.8。 对用于转速变化负载亦变化,包括过载的电机,其定额应为以 S9 工作制为基准的非周期工作 制定额,见 3.2.9。 对用于离散恒定负载,包括过载或空载(或停机和断能)的电机,其定额应为以 S10 工作制为基 准的离散恒定负载定额,见 3.2.10。 4.4 各种定额类别的输出 在确定定额时: 对 S1~S8工作制,其恒定负载规定值应为额定输出,见 3.2.1~3.2.8。 对 S9和 S10工作制,应以基于 S1工作制的负载基准值作为额定输出,见 3.2.9和 3.2.10。 4.5 额定输出 4.5.1 直流发电机 额定输出是指接线端子处的输出功率,用瓦(W)表示。 4.5.2 交流发电机 额定辅出是指接线端子处的视在功率,用伏安(VA)连同功率因数表示。 除非另有规定,同步发电机的额定功率因数应为 0.8滞后(过励)。 4.5.3 电动机 额定输出是指转轴上的有效机械功率,用瓦(W)表示。 4.5.4 同步调相机 额定输出是指接线端子处的无功功率,在超前(欠励)或滞后 (过励)的条件下,用乏(var)表示。 4.6 额定电压 4.6.1 概述 额定电压是指在额定输出时电机端子间的电压。 4.6.2 直流发电机 对在较小电压范围内运行的直流发电机,除非另有规定,其额定输出和电流应相应于该电压范 围内最大值,见 6.3。 4.6.3 交流发电机 对在较小电压范围内运行的交流发电机,除非另有规定,其额定输出和功率因数应相应于该电 压范围内的任一数值,见 6.3。 4.7 电压与输出的对应关系 按照各种不同的额定电压等级制造所有定额的电机是不现实的。通常,对于交流电机,考虑到 设计和制造因素,按照电机额定输出,高于 1 kV的优先电压定额如下: 额定电压,kV 最小额定输出,kW 或 kVA 1.0350 ≤900 MVA 见注 1 见注 2 >900 ≤1250 MVA 见注 1 5 4 >1250 ≤1600 MVA 0.05 5 注 1 对于此类电机,I2/IN按下式计算: I2/IN=0.08- 4103 350 ´ -NS 2 对于此类电机,t以秒为单位的(I2/IN )2t按下式计算: (I2/IN)2t=8-0.00545(SN-350) 式中 SN为额定视在功率,用兆伏安(MVA)表示。 6.2.4 由静止电力变流器供电的直流电动机 当直流电动机由静止电力变流器供电时,脉动电压和脉动电流将影响电机的性能,与用纯直流 电源供电的直流电动机相比,损耗和温升将会增加,换向更困难。 因此,按特定电源供电设计的由静止电力变流器供电额定功率超过 5kW的电动机,为降低电压 电流的波动程度,电机制造厂认为需要时应备有一外接电感。 静止电力变流电源用下述代号作为标志: [CCC-UaN-f-L] 代号中: CCC— —是变流器接线方式的代号,按 JB/T 7062, UaN — —由 3位或 4位数字组成,表示变流器输入端的额定交流电压(V); F — —由 2位数字组成,表示额定输入频率(Hz), L — —由 1位、2位或 3位数字组成,表示与电动机电枢回路串接的外部电感(mH); 如串接电感为零,此标记可省略, 额定功率不超过 5kW的电动机,只要没有超过设计所规定的额定波形因数,而且电动机电枢回 路的绝缘水平与静止电力变流器输入端于处的额定交流电压相匹配,则不论有无外接电感,可以适 用于任一静止电力变流器而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类型的静止电力变流器。 注:对标明代号或额定功率不超过 5kW的电动机,其额定波形因数及静止电力变流器输入端的额定交流电压,是用以 表征直流电动机电枢承载连续的波动电流的能力以及该电机具有较通常更高的介电试验电压的能力。 在所有情况下,静止电力变流器输出电流的波动均假定为很小,即在额定条件下电流纹波因数 不大于 0.1。 6.3 运行期间电压和频率的变化 对用于由交流发电机供电(无论是地区供电或经电网),且频率为固定的电源上的交流电机,电压 和频率的综合变化分为A 和 B两个区,图 11适用于发电机和同步调相机,图 12适用于电动机。 对直流电机,当直接接到正常恒定的直流母线时,区域 A 和 B 仅适用于电压。 电机应能在区域 A内连续运行,并实现表 2所规定的基本功能,但其性能不必与额定电压和频 率(见图 11 和图 12 中的定额点)时的性能完全相符,可能呈现某些差异,温升可较额定电压和频率 时高。 电机应能在区域 B 内运行,并实现其基本功能,但其性能与额定电压和频率时的差异将大于在 区域 A 内运行的电机,温升可较额定电压和频率时高,并很可能高于区域A。不推荐在区域 B的边 GB 755—2000 界上持续运行。 注 1 在实际使用和运行条件下,有时要求电机在区域 A 的边界之外运行,但应在数值、持续时间及 发生频度等方面加以限制.如有可能应在合理的时间内采取校正措施,例如降低输出,这种措施 可以避免因温度影响而缩短电机的寿命。 2 本标准规定的温升或温度限值仅适用于定额运行点。当运行点逐步偏离定额点,则电机的温升或 温度有可能逐步超过其限值。如电机在区域 A 的边界上运行,温升或温度可能要超过本标准规 定的限值约达 10K。 3 交流电动机只要其起动转矩与负载阻力矩互相匹配,可以在较低的电压限值下起动,但此不属本 条款的要求。对 N设计电动机的起动性能见 JB/T 8158。 6. 4 运行在不接地系统的三相交流电机 三相交流电机应能在中点为接地电位或接近接地电位的情况下连续运行。 三相交流电机也应能在不接地系统中一线处于接地电位的情况下偶然地短时(例如排除故障所 需的时间)运行。如果要求电机在这种情况下连续运行或长期运行,则需要加强电机绝缘,使之能 够适应这种条件,并在使用说明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中加以说明。 注:未经向制造商厂咨询,不允许将电机的中点相互联联接或接地,因为在某些运行条件下这将会产生各 种频率零序电流的危险,以及在线端至中点发生故障时,可能使绕组收到机械损伤。 表 2 电机的基本功能 项号 电 机 型 式 基 本 功 能 1 除项 5外的交流发电机 额定功率因数(当可单独控制时)下的额定功率,kVA 2 除项 3和 5外的交流电动机 额定转矩,Nm 3 除项 5外的同步电动机 在励磁保持额定磁场电流或额定功率因数(当可单独控制时) 下的额定转矩,Nm 4 除项 5外的同步调相机 除非另有协议,在发电机运行的区域内(见图 11)的额定视在 功率,kVA 5 额定输出≥10MVA的透平型电机 见 GB/T 7046 6 直流发电机 额定输出,kW 7 直流电动机 并励电动机的励磁(当可单独控制时)保持额定转速时的额定 转矩,Nm 6.5 耐电压 对于交流电动机,制造厂应表明连续运行时的峰值电压和电压梯度的限值。 对于在 JB/T 8158范围内的笼型感应电动机,同时参见 IEC 60034-17。 对于高压交流电动机,同时参见 IEC 60034-15。 7 热性能与试验 7.1 热分级 电机所用的绝缘应按 IEC 60085 的规定指定器热分级。绝缘结构的分级应用字母而不用温度数 值来表示。 电机制造厂有责任说明与其产品类型及应用相适应的热寿命试验得出的结果。 注 1 不应当把新绝缘结构的热分级与所使用的热性能相等同。 2 现有的分级如已证实为成熟的,允许继续使用 7.2 基准冷却介质 表 3中对指定的电机冷却方法规定了基准冷却介质 GB 755—2000 如应用了第三种冷却介质,应测量高于表 3规定的初级或次级冷却介质的温度以确定温升。 注:一台电机可采用表 3中列出的多项冷却方法,在此情况下不同的绕组可采用不同的基准冷却介质。 7.3 热试验条件 7.3.1 电源 交流电动机进行热试验期间,电源的 HVF 值应不大于 0.015,电压系统的负序分量应小于正序 分量的 0.5%,零序分量的影响予以排除。 根据协议,可用测量电流系统的负序分量来取代测量电压系统的负序分量。电流系统的负序分 量应不超过正序分量的 2.5%。 7.3.2 试验前电机的温度 如用电阻法确定绕组温度,试验前用温度计所测得的绕组温度实际上应是当时的冷却介质温度。 按短时定额(S2工作制)试验的电机,在热试验开始时的温度与冷却介质温度差应在 5K以内。 表 3 基准冷却介质 项号 初级冷却介质 冷却方法 次级冷却介质 表号 第四栏指示的 表规定的限值 基准冷却介质 1 空气 间接 无 6 2 空气 间接 空气 6 环境空气 3 空气 间接 水 6 4 氢 间接 水 7 温升 电机入口处 冷却介质 1) 5 空气 直接 无 11 6 空气 直接 空气 11 环境空气 7 空气 直接 水 11 8 氢或液体 直接 水 11 温度 电机入口处气体 或绕组入口处液体 1) 对有间接冷却绕组并带有水冷冷却铸的电机,其基准冷却介质可为初级或次级冷却介质(同时参见 9.2 铭牌上应标明的信息)。 7.3.3 冷却介质温度 电机可在任一合适的冷却介质温度下试验,见表 lo(间接冷却绕组)或表 13(直接冷却绕组)。 7.3.4 试验期间冷却介质温度的测量 应采用在试验过程中最后的四分之一时间内,按相等时间间隔测得的几个温度计读数的平均值 作为试验中冷却介质温度。为避免由于大型电机的温度不能迅速地随冷却介质温度相应变化产生时 滞而引起的误差,应采取一切适当的措施以减少冷却介质温度的变化。 7.3.4.1 开启式电机或无冷却器的封闭式电机(用环境空气或气体冷却 ) 环境空气或气体的温度应采用几个检温计来测量,检温计应置于电机周围不同的地点,高度为 电机的二分之一,距离电机(1~2)m处,并应防止热辐射和气流的影响。 7.3. 7.3.4.2 用远处的空气或气体通过风道冷却的电机或有独立冷却器的电机 初级冷却介质的温度应在电机的人口处测量。 7.3.4.3 带有外装式或内装式冷却器的封闭式电机 初级冷却介质的温度应在电机的人口处测量,次级冷却介质的温度应在冷却器的人口处测量。 7.4 电机某一部分的温升 电机某一部分的温升△θ就是用 7.5中规定的适当方法测得的该部分温度与用 7.3.4中规定的方 法测得的冷却介质温度之差。 为了与温升限值(表 6或表 7)或温度限值(表 11)作比较,温度应在热试验结束时测量,见 7.7。 对按连续工作制定额(S1工作制)试验的电机,如有可能,温度应在运行时和停机后两种情况下 GB 755—2000 测量。 对按实际周期工作制(S3~S8工作制)试验的电机,在最后一个运行周期中,产生最大发热量的 持续时间过了一半时的温度作为试验结束时的温度(同时参见 7.7.3)。 7.5 温度测量方法 测量绕组和其他部分温度的公认方法有三种: ——电阻法, ——埋置检温计(ETD)法; ——温度计法。 不同的方法不应作为相互校核之用。 7.5.1 电阻法 根据绕组电阻的增加而确定绕组的温度。 7.5.2 埋置检温计(ETD)法 用埋人电机内部的检温计(如电阻检温计、热电偶或半导体负温度系数检温计 )来测量温度。检温 计在电机制造过程中埋置于电机制成后触及不到的部位。 7.5.3 温度计法 用温度计贴附于成品电机可触及的表面上来测量温度。术语“温度计”不但包括膨胀式温度计, 而且也包括非埋置式热电偶和电阻式温度计,只要它们适用于测量用普通膨胀式温度计能触及到的 各部位的温度。当膨胀式温度计用于测量有强交变或移动磁场的部位的温度时,应采用酒精温度计 而不采用水银温度计。 7.6 绕组温度的确定 7.6.1 方法的选择 通常,测量电机绕组温度应采用 7.5.1所述的电阻法,(同时参见 7.6.2.3.3)。 对额定输出为 5 000kW(或 kVA)及以上交流电机的定于绕组,应采用埋置检温计法。 对额定输出为 5 000kW(或 kVA)以下但在 200kW(或 kVA)以上的交流电机,除非另有规定,制 造厂应选用电阻法或埋置检温计法。 对额定输出为 200kW(或 kVA)及以下的交流电机,除非另有规定,制造厂应选用电阻法的直接 测量法或叠加法(同时参见下文)。 对额定输出 600W(或 VA)及以下的电机,当绕组为非均布或因必要的接线而过份复杂时,可用 温度计测量电机温升。温升限值应符合表 6的规定。 下列情况认可用温度计法: a)当不能用电阻法确定温升时,例如带有低电阻的换向线圈和补偿绕组以及一般属于低电阻的 绕组,特别是接头和接触电阻占总电阻相当大比例的绕组; b)旋转或静止的单层绕组; c)批量生产的电机在常规试验时; d)如用户希望除电阻法或埋置检温计法测量值外,还希望得到温度计法读数。 对每槽只有一个线圈边的交流定子绕组,应采用电阻法而不采用埋置检温计法。 注:为了校核这种绕组在运行时的温度,在槽底埋置检温计的意义不大,因为它主要显示铁心温度。在线 圈和槽楔间埋置检温计将能测褥更接近于绕组的温度,因此适合于校核之用.该部位的温度可能较低, 在该部位所测得的温度与电阻法测得的温度之间的关系,应通过热试验来确定。 对每槽只有一个线圈边的其他绕组及线圈端部,不能采用埋置检温计法来证实是否符合本标准 要对带换向器的电枢绕组和所有磁场绕组(圆柱形转子同步电机磁场绕组除外),允许采用电阻法和 温度计法,优先采用电阻法。对具有一层以上的直流电机静止磁场绕组,容许采用埋置检温计法。 7.6.2 电阻法 7.6.2.1 测量 GB 755—2000 应采用下述任一种方法测量。 7.6.2.1.1 直接测量 使用合适量程的仪表,在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直接测量。 7.6.2.1.2 用直流电流/电压测量 对直流绕组:使用合适量程的仪表,测量通过绕组的电流和绕组两端电压。 对交流绕组:在断能状态下将直流电流引入绕组。 7.6.2.1.3 叠加法 按 IEC 60279,在不中断交流负载电流的情况下,在负载电流上叠加一微弱直流测量电流。 7.6.2.2 计算 温升("2一乱)可按下式求得: 1 2 1 R R k k = + +2 q q 式中: q 1— —测量绕组(冷态)初始电阻时的温度(℃); q 2— —热试验结束时绕组的温度(℃); q a— —热试验结束时冷却介质温度(℃); R1— —温度为 d1(冷态)时的绕组电阻(O); R2— —热试验结束时的绕组电阻(O); k— —导体材料在 0~℃时电阻温度系数的倒数。 铜 k =235 铝 k=225 除非另有规定 为实用方便,还可用下式求取: q 2—q 1= ( 1 12 +´ - k R RR q 1)+q 1-q 2 7.6.2.3 停机时间的修正 用直接测量电阻的方法来测量热试验结束时的温度需要快速停机,并需有仔细的操作程序及足 够的人员。 7.6.2.3.1 短促停机时间 如在表 4规定的时间间隔内测得电阻初始读数,则该读数作为温度测量的数据。 表 4 时间间隔 额定输出(PN),kW或 kVA 切断电源后的时间间隔,s PN≤50 50<PN≤200 200<PN≤5000 5000<PN 30 90 120 按协议 7.6.2.3.2 外推停机时间 如在表 4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读不出电阻的最初读数,应尽快地在表 4规定时间间隔的 2倍时间 内读出读数,以后大约每隔 1min读取另外的电阻读数,直到这些读数已从最大值明显地下降为止。 应把这些读数作为时间的函数绘制成曲线,并将曲线外推到上表中与电机额定输出对应的时间隔。 推荐采用半对数坐标,温度绘制在对数坐标尺上。此时所得的温度值应作为停机后的温度。如在停 机后测得的连续数据显示出温度在升高,则应取其最高值。 当电阻读数读取时间超过表 4规定时间的二倍,则修正方法只能按协议规定。 7.6.2.3.3 每槽有一个线圈边的绕组 GB 755—2000 对每槽只有一个线圈边的电机,如能在表 4中规定的时间内停转,则可采用直接测量电阻法。 如果电机在断电后的 90s 内不能停转,经事先协议可采用叠加法。 7.6.3 埋置检温计(ETD)法 检温计应适当地遍布于电机绕组之中,其数量应不少于 6个。 在符合安全的条件下,应尽量把检温计安置在可能是最热点的各个位置上,并采取有效措施防 止与初级冷却介质接触。 埋置检温计诸元件的最高读数应作为确定绕组温度的依据。 注;埋置检温计元件及接头可能会失效,并会得出不正确的读敷.
本文档为【GB755-2000旋转电机定额】,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6990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741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1
分类:
上传时间:2009-09-25
浏览量: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