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荆园进语

荆园进语

举报
开通vip

荆园进语《荊園進語》 永年申涵光著 據嘯園叢書本。 參考:留餘草堂刊本。 荊園進語序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不息者,進進不已也。是以古賢豪之士,立言立事,立節立德,莫不各推其進進之功,以表見當時,聲施後世,而道德多成於晚年。漢、隋、唐、宋、元、明諸儒,大略可攷已。吾乃今讀鳧盟申先生《進語》而有感也。申氏閥閱世家,先生端愍公冢嫡,方成童時,即恥貴介之習,岸然以古人自期,長而為文制藝,以史註經,即事明理;古文遡韓、柳、歐、蘇,進奪史、漢之席;詩本諸性情,為歌詠出入晉、魏、唐、宋諸名家,直接三百篇之遺響,而超明七...

荆园进语
《荊園進語》 永年申涵光著 據嘯園叢書本。 參考:留餘草堂刊本。 荊園進語序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不息者,進進不已也。是以古賢豪之士,立言立事,立節立德,莫不各推其進進之功,以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見當時,聲施後世,而道德多成於晚年。漢、隋、唐、宋、元、明諸儒,大略可攷已。吾乃今讀鳧盟申先生《進語》而有感也。申氏閥閱世家,先生端愍公冢嫡,方成童時,即恥貴介之習,岸然以古人自期,長而為文制藝,以史註經,即事明理;古文遡韓、柳、歐、蘇,進奪史、漢之席;詩本諸性情,為歌詠出入晉、魏、唐、宋諸名家,直接三百篇之遺響,而超明七子之上,海內皆知先生之進於詩文也。及時變代更,端愍忠節旌表,於是慨然有遺世棄物,高尚其事之志,是又進於清介自守,不屑天下之事,獨潔其身者。迨世不可棄,物不可遺,乃本其身經心得之餘,著為接物處事之則,《荊園小語》一書,以之持身,以之教家,以之垂世,天下後世,不越人倫日用,而備懲忿窒欲、遷善改過之法,是雖未及於得位行道,而孝友施於有政,其進於功業者大矣。至於晚年,超然覺名跡之累,憬然悟性命之真,篤意躬行實踐之事,力用省察克治之功,或因耳目睹記而發其真是,或因經史傳聞而抒其新得,要以明其志之所期,攄其學之所至,日新又新,此《進語》之所以成也。進語者,進於小語也,顧自量精力尚強,祈更有進,未遽問世,而大限告終,此書乃出,使天復假數年之算,其進寧可量乎!若先生庶幾自彊不息者矣。 嗚呼!鍚與先生生同地,少同遊,長同社,老託婚姻,其文章氣節功業之日進,固皆耳而目之,獨宦遊三十載,學業荒落,晚年歸里,方期日侍左右,砥礪觀感,不至老而廢弛,而詎意先鍚歸一月前,竟長逝耶!捧讀《進語》,能不悲思乎!是為序。 同學眷弟冀如錫頓首拜撰 〔正文〕 001 繇博文而約禮,繇下學而上達,是孔門一定階級。馳騖於語言文字,是為口耳之學,固屬無用,若吐棄一切,返照觀心,古今安有如是躐等欲速之法?徒自欺以欺人耳。 002 主頓悟之說者,嘗舉欲仁仁至之語為證。不知此第言仁心不泯耳,若實實為仁,尚有無數階級在。如人一想京師,京師便在眼前。若實實到京,必須束裝策騎,早行夜宿,受許多辛苦而後能至。 003 君子與小人鬬,小人必勝。在君子惟有守正以俟命而已,固不可懼禍而誤入小人之黨,亦不可恃為君子而有與小人角勝之心。 004 士人要有岸然自命之氣,又有欿然若不足之心。 005 主靜不如主敬,敬自靜也。 006 良知即性善也,陽明終日言良知,卻云無善無惡,何故? 007 素行難欺妻子,心事占諸夢寐。 008 道不過子臣弟友,尋常日用,如布帛菽粟,一日離他不得。有一種言之可聽,而無裨實用者,總無關於有無,故曰「可離非道」也。 009 今人言天理,未有不知其為善者,性即理也,性善又疑! 010 〔許〕魯齋生於金章宗大安元年,河北沒於金數代矣,後人過為苛論,何哉! 011 楊慈湖靜坐返觀,時時有得;象山鼓震窗櫺,豁然有悟,皆非虛言也。人常瞑心靜坐,自然別有一段光景,然於應人接物,卻無實際。在深山老衲,未為不可。我輩五倫百行,事事不同,一處疏略,便有錯誤,如此虛光景,何能得力? 012 溫公云:「性者,人之所受於天以生者也。善與惡必兼有之。是故雖聖人不能無惡,雖愚人不能無善,其所受多少之間則殊矣。善多而惡少者為聖人,惡多而善少者為愚人,善惡相半者為中人。不學則善日消而惡日長,學焉則惡日消而善日滋。」此論以學為主,立意甚善,但云聖人亦有惡,則非也。聖人而有惡,何以云上智下愚不移乎?應云有善而無惡者聖人也,善多而惡少者賢人也,善惡相半者中人也,惡多而善少者愚人也,語方無弊。 013 魯齋云:「人之自立,當斷於心。若實見得是,則決意為之,不可因人言以前卻而易其守。」此為游移者誡也。然先須明理,見得是非確然而後可。若誤以為是,而概拒人言,則是師心自用,未有不敗者。 014 士人服飾,雖不可華美,然布衣草履,亦須潔淨整飭。張子韶頭上巾敝,以疏布漬墨裹之,致墨汁流面,不太甚乎!若有意為之,益怪矣。伊川曰:孟厚不治一室,亦何益?學不在此。假使灑掃得潔淨,莫更快人意否! 015 子韶以時尚嚴刻,奏言理官,活幾人者與減磨勘,意則厚矣,而制未善也。若欲刑法平恕,第擇用長厚之人,自能平反無辜,刑無濫及。若拘以定數,必有故縱以趨時者,大非法之平也。 016 四書五經集註,頒諸學宮,世世遵守,如一代之令甲法律,雖有智者,不敢亂也。人品學術,古今如朱子者幾人?竭一生之精力,經群賢之參訂,始成此書。後之聖君賢相,又幾經參酌,而後用以式多士。乃人情厭舊,突為新奇之說,鄙薄章句,視為糟粕,甚且謂大學本無經傳,格物不必更補,即使其言果是,如國制何?生同文之世,守一王之法,奮其私智,變亂舊章,曰前者皆非,至我而正,則人人駭之矣。 017 從古無不讀書之聖賢,自心學之說行,而六經可廢矣。從古無不讀書之詩人,自竟陵之派盛,而空腸寡腹者人人壇坫自命矣。 018 陸子之學,以究竟為入門。 019 終日鈔藥方,而不能瘳一疾;終日寫路程,而不能行一步。徒知無益也。 020 答賀宣三書云:六經所以治心也,傳註所以明經也。相沿不察,習為訓詁之學,於是六經真糟粕矣。陸子一番提醒,返本歸源,自不可少。但立論太高,未免躐等。在己可以為學,而於人難以為教。上達必該下學,知至而后物格,工夫倒用,使從學無所持循。夏峰先生兼聽并包,彌見其大,非有偏重姚江之意,祭文中尚宜斟酌也。 021 我輩於釋子,第不溺其法足矣,其人果醇靜可喜,猶勝於對俗士。而遂以大顛之往還,為昌黎晚年詬病,何其甚也。 022 屈原慟宗國之喪亂,義不苟生,此正善於處死者,而後儒每議其過當,豈以浮沈為正議耶? 023 於心無愧,此就明理者言之耳。若理有不明,固有應愧而不知愧者,不可謂心之所安便無錯誤。 024 畢竟先知後行,至於純熟,乃能合一。 025 朱子病革前四日,尚改誠意章集註,其虛心好學,至死不倦,而陽明以集註或問乃中年未定之說,豈未之考耶? 026 李延平教人靜中看喜怒哀樂未發以前氣象,理學家奉為不傳之祕。胡敬齋曰:「既是未發,如何看得?只存養便是。」此說較有的據。 027 明哲保身,只是不使此身陷於不義,後人誤以偷生遠禍當之,遂為長樂老借口。 028 學不可偏,偏則虛實省有弊。偏實之弊,執而不化,其究膠固迂闊;偏虛之弊,蕩而失檢,其究恣睢放肆。惟實以立基,虛以啟悟,斯為善學耳。 029 入道非一途,或以誠,或以靜,或以敬,或以窮理致知,皆學也。行之不息,久久皆能有得,所謂及其成功一也。如適長安者,齊魯秦晉,不必一途,期於必至耳。若執己為是,概以人為非,則隘而私矣。 030 近日孫夏峰先生之教,隨人指點,未嘗自立名目,未嘗聚徒開講,所以終身無偽學之禍。 031 良知即四端,致良知即擴而充之,其說本孟子,最為精確。但標為名目,無事不歸於此,所以招世俗之議。 032 朱陸之辨,各以所見相質,正良友相成之誼。但氣漸盛,語漸尖,初意漸失,便成水火。朱子曰:「各尊所聞,行所知,足矣,無望其相同。」此言是也。 033 為人所狎,與為人所恨,皆己過也。 034 學者自然以朱子為主,至于後來子靜一段議論,亦不可不知。若入手便學子靜,則茫無把柄矣。 035 學者最怕作怪。孔子一生平平常常,無一毫崖異,釣弋獵較,苟義理無害,不妨隨俗。邵子不服深衣,祭禮用楮錢,亦是此意。若故為奇形怪狀、不近人情之事,以駭人耳目,非僻則奸。 036 人若少知自愛,豈有營營逐利,甘為商賈之行?只心有所繫,便是欲,便當極力克治。不然,恐流弊無窮。 037 陸子好自贊,是一病。 038 子路大勇在喜聞過,所謂自勝之謂勇也。 039 橫渠乃二程表叔,講《易》京邸,從者甚眾。及聞二程至,撤座輟講,曰:「向所與諸君語者,皆亂道。二程深明易理,吾不及也。」虛心服善,即此可觀所學。時遂以橫渠從學於二程,伊川力辨其妄,然受益處想亦不少。 040 趙大洲母夢二比邱牽衣求棲,遂生大洲及弟蒙吉。此事即真,亦不宜載諸傳誌。蓋浮屠家好尊其教,謂吾儒之賢且貴者,皆其徒再生耳,而儒家每引其事以為重,何也? 041 朱語有近陸者,陽明擇出以為晚年定論。陸語亦有近朱者,但無人擇出耳。 042 天地閉藏,亦為來年生物之本。閉藏不深,則生意不盛,是霜雪亦所以生物也。故學成而不露,德立而自晦,經貧苦患難而不憂慮,乃大用之器,皆有以養之故耳。 043 學則樂,君子無處非學,故無處非樂。造次顛沛、貧富患難皆學也。故曰「無入而不自得」焉。 044 楊慈湖、王龍溪之學,竦動一時,不轉瞬而議者蠭起。許魯齋、薛文清,愈久而人愈服,學者可以知所從矣。 045 王三原之在明,猶宋之有溫公也。雖口不言學,而學者莫及焉。 046 陸學有擺脫敬字之意,不善持之,則流於無忌憚。 047 近世多呼迂闊者為道學。道學而至迂闊,非善學者,本自可厭。闢道學者詭詞若辨,反若可喜。然可厭者於人無害,而可喜者流弊無窮。此即馬伏波刻鵠畫虎之說也。 048 程子解格物,謂「一草一木須是察」,此甚言處處留意耳。陽明幼時,格竹之理至於病,亦形容一草一木之言為過也。程子又曰:「或讀書講明義理,或論古今人物,別其是非,或應接事物而處其當,皆窮理也。」此為格物正論,而讀書明理尤為要。 049 孝經不以命題,故世人鮮有讀者。因思五經四書,若非考試命題之故,束諸高閣矣。今雖自幼讀之,總為名利之階。其返諸身心者,曠世而不遇焉。教化不明,變理義為名利,可慨也夫。 050 求放心只是敬。 051 孟子開卷便極言好利之弊,已知此一事乃千古病源,與仁義是正對頭。此關不破,雖終日言仁義,總無實用,況置仁義於不講乎! 052 朱子云:「講論義理,只是大家商量,尋箇是處。」又云:「義理天下之公,人之所見,有未能盡同者,正當虛心平氣,相與熟講而精究之,以歸於是。」觀此,則與陸子辨論,本無成心。至云「去短集長,不隨一邊」,則未嘗不以己有所短,人有所長,折衷兩家,以求一是也。若陸子所論,則自是為多耳。 053 朱子祭陸子壽文,序始異終合之故甚詳,服其降心以從善。而別紀云:「聞子靜卒,歎云:可惜死一告子。」何相左也? 054 誅少正卯事,朱子疑為齊魯陋儒所作。總之,經傳所不載,如《家語》之類,亦不可盡信。 055 正人用則風俗正,文體亦自正矣。今之譚治術者,動曰正文體,非探本之論也。 056 集註未定之先,宋人取士,以註疏為主,而旁及諸家。如易則胡瑗、石介、歐陽修、王安石、邵雍、程頤、張載、呂大臨、楊時;書則劉敞、王安石、蘇軾、程頤、楊時、晁說之、葉夢得、吳拭、薛季宣、呂祖謙;詩則歐陽修、蘇軾、程頤、張載、呂大臨;春秋則啖助、趙匡、陸淳、孫明復、劉敞、程頤、胡安國。紛紛之說,安所適從?酌群言而定一是,集註之功,具在萬世也。 057 子路喜問過,固是喜其得聞而改,亦是喜有直諒之友,又喜人敢以過告,必己平日未嘗拒諫飾非故也。今試默自檢點,終日所行,那得無過?然不聞逆耳之言,過在友歟,抑己不能受言耶?真難以一朝安矣。 058 士君子所至,使人人因我而樂,勿使人人因我而不樂。因我而樂,則視我如景星慶雲;因我而不樂,則視我如疾風苦雨。 059 五穀人人用之,終身不厭,以其味得中也。若味之稍奇者,此一人好之,彼一人未必好;一時雖好之,久亦必厭矣。道理正如五穀,不中者必不庸也。 060 古不聞有避年號者,而姚元之因避開元,改名沖崇;明道乃宋仁宗年號,而當時竟以稱程子。俱不可解。按,袁紹字本初,梁師亮字永徽,皆以本朝年號為字,古人不拘如此。 061 論性是學問大源頭,然用工夫卻須逆溯之法,侯到者自明辨之,大早無益實事。故夫子之言,不可得而聞也。 062 憎我者禍,仇我者死,皆當生悲憫心。有一毫慶幸之意,便於心術有傷。 063 觀心廣體胖及睟面盎背語,知養生乃學門之餘事。破得利字名字,方能入門;破得〔情字〕驕字,方能探造。 064 縱然惡積終身,一悔便是回頭。莫謂功成九仞,一驕便可墮地。 065 耕問奴,織問婢。但擇能耕識之奴婢,付之委任而責成功,不必條分縷晰,一一為之告誡,曰如何耕,如何識也。朝廷用人亦如是。然知人得人,大非易易。 066 張果中致書夏峰,謂「不宜時時與士大夫相見」,其說甚正,然惟先生無妨也。先生道統在身,以教為任,雖冠蓋踵接於門,而澄之不清,搖之不濁,愈見其大耳。愚嘗謂先生如滄海,無所不包涵。我輩學人如池魚盆草,若一清徹底,尚可把玩;稍雜泥滓,便難位置。蓋教之與學相去遠也。 067 聖學天,天地自然之理,日在目前,但人不潛心耳。四時行焉,百物生焉,正是明明指人以學天。若此處略過,雖終日諄諄訓戒,亦自不悟。欲無言者,所以深於教也。 068 易,卜筮之書也。有疑則占,乃占此一事之理應如何耳。占是非,非占吉凶,而吉凶即在是非之中也。 069 橫渠拈一禮字為教,極為穩當。禮者,兼內外而言,即孔子之不逾矩也。彼徒言心學者,其流弊至於畸言詭行,以駭世俗,禮教蕩然,豈小失哉! 070 楊慈湖其言狂肆而不知所定,且極詆程子為未明道,謂洗心正心非孔子之言,言存心存神孟子乃誤認,此皆心學流弊之言也,而後人公然列之理學,何哉? 071 一國有一國元氣,一家有一家元氣,一身有一身元氣。元氣者,生氣也。能養生氣,則日趨於盛矣。 072 無事作有事時警惕,有事如無事時鎮定。夏峰云:「無事不可生事,有事不可怕事。」至言也。 073 陽明云:「發憤忘食,是聖人之志如此;樂以忘憂,聖人之道如此。恐不必云得不得也。」夏峰云:「聖人原無不得之時。」愚按,周公「其有不合」者,正是聖人之不得;「幸而得之」,方是聖人之得。似不必諱言不得也。 074 君子終身是樂,雖貧賤患難,中有自得,畢竟憂他不倒。小人終身是憂,縱富貴已極,患得患失,究竟樂亦非真。 075 程子見人有訾議先輩者,輒叱曰:「且學他長處。」此真長者之言。然辨論是非,與吹毛索瘢者,心術迥自不同。古人瑕瑜本不相掩,我雖素所服膺,豈可曲為附和。反復辨論,期當於理。若有意定將古人說壞,則刻矣。 076 陽明云:「聖人心如明鏡,只是一箇明,則隨感而應,無物不照。然學者須要有明的工夫。」此論本末完全。今之學者但致詳於所謂工夫,而一旦豁然,即明也。照物之能,俟其自至而已。 077 好名者只是勉強暫時,久之必然敗露。只能粉飾外面,背地便不及持。故先輩謂與好利者相去不遠。蓋沽名,亦以為利也。 078 求靜是初學收心之法。若只在靜上用工,久之,習成驕惰,遇事便不可耐。孟子四十不動心,正是從人情物理、是非毀譽中磨鍊出來,到得無動非靜,乃真靜矣。 079 顏子簞食瓢飲,子路衣敝縕袍,聖門皆為學問之驗,故取安飽無求,而惡夫惡衣惡食為恥,看得衣食二項,原非小事。世人營營終日,大概為此。若此處澹得去,才可一心向道。 080 語云改過貴勇,既知有過,便當斬鋼截鐵,翻然改圖,尚恐過根潛伏,見獵心喜,陸子答傅子淵「過則速改」之語,以為「微傷輕易」,當慮其未能速改耳,非謂改過之忌速也。 081 縱是道成德立,小人終不可近。若自謂把柄在我,不妨兼舉並包,必暗受其損而不覺。 082 古人云「擇禍莫若輕」,愚謂擇福亦莫若輕。功名富貴,無一件是我應得,故官寧居卑,財勿苟得,稍有遭際,常覺逾分不安。若已得視為固然,未得者日夕懸望,事事必欲勝人,則鑽營謀算,終身無息肩之日,而造物所忌,禍敗隨之矣。 083 一部律是四書五經註腳。 084 師道不立,最是末世之患。春秋若無孔子,三千弟子能自立者幾人哉?道之不明,前代容有異端駁雜,今并無此患。天下聰明才智之士,都被聲色貨利誘去,間有口中說道理者,究其心事,依舊在聲色貨利上,所以此道全然高閣。教化不興,真不知所底止。 085 人遇逆境,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固是見識超卓,然君子用以力學,借困衡為砥礪,不但順受而已。 086 創業垂統,為其可繼。後世子孫,賢不肖難以預必能繼與不能繼,是有命焉。君子行事,只斤斤在道理中,盡其在我而已。即不必念及子孫,亦應如此,乃身無貽謀之善,而責望後人,或預為意外之防,而多方設備,何其愚也。 087 治家之道,正身率下,威嚴為主。《易》云:「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言家長嚴正,則卑功守法,凜然如治一國。「嘻嘻終吝」,不必有甚大惡,只一家嘻嘻,便是必敗之道。試想嘻嘻二字,是何規矩,是何氣象? 088 秦觀、李廌,皆風流文士,當時所謂蘇門四君子中二人也。朱子斥其浮誕佻輕,士類不恥,蓋亦憎蘇氏而波及之。然少年才雋之士,早當納諸繩墨,若風流自喜,其不陷於浮薄者寡矣。〔況不如秦、李萬倍者乎!〕 089 智而多財則損其智,愚而多財則益其愚。是以財遺子孫者,皆所以害之也。鳴呼!自古及今,知之者幾人哉! 090 為善得福,為惡得禍,非鬼神因其善惡而報之以禍福,蓋善者日趨於福之事,惡者日趨於禍之事,皆理所自致也。故曰: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091 伊尹不遇成湯,終身莘野;孔明不遇昭烈,終身南陽。彼亟亟求自表見者,其事業蓋可知矣。 092 知仁勇皆從敬出。 093 大概君子方嚴處多,至圓融變化,是德之成也。起處便學圓融不得。 094 經書所載,皆古人親身經歷之事,留示後人,如前人行過底路程,向人一一指點,免得東求西問。若一概不省,任意自行,未有不錯者。縱使尋著正路,亦大費力。 095 凡事惟適中者可久。 096 好學則老而不衰,可免好得之患。 097 學而不思則罔,章句之弊也;思而不學則殆,心學之弊也。知此,則朱陸門人無事相譏矣。 098 吳草廬云:「三十前好用工。」此追悔少年虛度之言。凡人道念,多在中年以後,然而精力漸衰,不及少年之果銳,故立志不可不早,非謂暮年可寬也。 099 士大夫講學,只是隨事省察,隨人指點。若自標門戶,自立黨羽,附之者愈多,則嫉之者益甚。姚江之謗,至于掩功;東林復社之禍,與國俱盡。嗚呼!豈盡小人之過哉! 100 好勝者必敗,恃壯者易疾,漁利者害多,騖名者毀至。 101 纔有過舉,禍患隨至,是天愛之也。若縱其所為,如無天道然者,後來為禍必烈,故曰: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102 古來大儒,皆簡易率真。凡好為崖岸者,學未至也。 103 古人一長足錄,遂可不朽。試觀柴愚、參魯、師辟、由喭,何嘗不是聖門高弟,瑕瑜不掩,愈見其真。今之為誌傳者,必備極美好,人并其真者疑之矣。 104 怒時光景難看,一發遂不可制。既過思之,殊亦不必,故制怒者當涵養於未怒之先。 105 七情惟怒難制,惟慾最深。理明則無此弊。 106 同藝相妒,百工皆然,而士大夫為尤甚。名將成,有物敗之,亦天道然也。士君子所可恃者,惟自處於無過耳。 107 經為經,史為緯。經如醫論,史如醫案。論以明病之源,案以驗藥之效。儒者必貫串經史,方為有用之學,其餘他書,皆可緩也。 108 《論語》古今至文,多不過數語,少或數字,而蘊義無窮。當時必出自孔聖手筆,門人裒集成書,非他人可代也。 109 責人者必自恕。 110 只常常看得自己有不是處,學問便有進無退。 111 顏子陋巷之樂,從四勿來。 112 顏子在聖門,最為天資高邁。然觀所記,「無伐善」、「無施勞」、「不遷怒」、「不貳過」、「擇乎中庸」、「得一善拳拳服膺」、「有不善未嘗不知」、「知未嘗復行」諸語,一味下學攻苦,并無一毫凌駕涉略之意,則後之為學可知矣。 113 昔人有仕而林居者,其一閉戶不與外事,其一邑中利害必爭焉,孰是?曰:皆是也。閉戶者介,爭利害者公,各成其志焉。若夫公事缄口,私事攘臂,則無為貴士大夫矣。 114 處難事如理亂絲,耐心緩圖,自有入路。急則愈結,所傷必多。 115 皇甫謐《高士傳》,大概是貧而能樂者,故世無持籌之高士,無逐羶之高士,無攢眉蹙額之高士人,亦可以自考矣。 116 有寒山、拾得問答一條,曰:有人欺我害,我當何以待之?曰:只是忍他讓他,多過幾年看他。愚謂,末語有幸其災禍意,非有道之言。君子於小人,悲憫之而已。俟其久而自報,是假手於鬼神也。君子豈其然? 117 老來益當奮志,志為氣之帥,有志則氣不衰,故不覺其老。 118 凡奕棋,與勝己者對則日進,與不如己者對則日退。取友之道亦然。 119 呂仲木柟學行篤實,師道尊嚴,如久任以祭酒,成就人才必多。故祭酒一官,不徒以多才能文章者為之。 120 顧端文憲成講學東林,因李道甫三才事致書都下,風波大起,尚是文人名士舉動。林居者以默為正。 121 孔廟從祀以德,則不勝祀。徒以著述,則馬融、楊雄有汗顏矣。必也有德而有功於經學如程朱焉,不然,寧慎也。 荊園進語跋(留餘草堂刊本) 荊園進語百十九則,亦解梁刻本,附小語後。冀序謂晚年篤意躬行,日新又新,進於小語之作也。明自姚江以良知立教,使人人各返求自得,皆有作聖之路,百餘年間,聳動流衍,至末季,而氣節之昌,遠邁前古,不可謂非聖教中興之盛也。顧其門人遞傳,寢失本恉,遂有恣睢放蕩,為世所詬病者。先生生於明季,服膺夏峰與姚江一脈,而於陸、王兩家之說,間有所疑。是時當湖楊園之書未出,先生若已燭於幾先,而獨謂:「學不可偏,偏則虛實皆有弊,惟實以立基,虛立啟悟,斯為善學。」由斯以觀,先生其善學也哉。蓋其所服膺者,返諸躬而有得也。其所致疑者,求諸心而未盡釋然也。果能如先生之各尊所聞,各行所知,不必遽肆掊擊,亦何至啟門戶傾軋之弊耶!冀氏謂設天假之年,其進詎可量,而惜乎先生之止於是也。然就其所詣,固亦足以自見矣。 辛酉歲展上巳吳興劉承幹跋 □「夏峰與姚江一脈」,不確,作者當是服膺程朱。
本文档为【荆园进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0576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6KB
软件:Word
页数:17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09-09-21
浏览量: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