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古代哲学的终极揭秘

中国古代哲学的终极揭秘

举报
开通vip

中国古代哲学的终极揭秘中国古代哲学的终极揭秘 周志钢 周文王的《周易》与《太极图》、老子的《道德经》已被古今中外的学者研究了数千年,然而《周易》、《道德经》的思想核心是什么?通俗点说,《周易》、《道德经》究竟说的是些什么事?至今仍是千人千言,莫衷一是。正如老子在2500年前所预言的:“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道德经第七十章)至今,仍没有一本著作真正揭示了《周易》、《道德经》的思想核心。可以说中国古代哲学之谜仍未揭开。对于谜一样的《周易》、《道德经》,西方学者无法理解,只好把它们归结为“东方神秘主义”。 笔者穷其毕生的精力苦苦...

中国古代哲学的终极揭秘
中国古代哲学的终极揭秘 周志钢 周文王的《周易》与《太极图》、老子的《道德经》已被古今中外的学者研究了数千年,然而《周易》、《道德经》的思想核心是什么?通俗点说,《周易》、《道德经》究竟说的是些什么事?至今仍是千人千言,莫衷一是。正如老子在2500年前所预言的:“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道德经第七十章)至今,仍没有一本著作真正揭示了《周易》、《道德经》的思想核心。可以说中国古代哲学之谜仍未揭开。对于谜一样的《周易》、《道德经》,西方学者无法理解,只好把它们归结为“东方神秘主义”。 笔者穷其毕生的精力苦苦思索,终于有幸揭开了宇宙与物质,宏与微的奥秘。写了“揭开宇宙之谜”、“物质的起源与演化”、“宇宙的轮回”三篇论文予以全面阐述。但故事却并没有完结。正如一首词中说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一次半夜醒来,鬼使神差地想到了《太极图》,顿时觉得毛骨悚然,说是恐怖也决不为过,因为我突然意识到,我们的祖先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揭示了宇宙的奥秘!!也许,冥冥之中有种什么力量在驱使我完成一件毕生最重要的使命?! 解铃还需系铃人,东方的思想最终还需要东方人来诠释。下面,就让我来解开这个最大的东方神秘主义之谜。 相传周文王被商纣王关押在监狱里时得到了神的启示,发明了《太极图》和《周易》。 老子名聃。相传《道德经》为老子赴秦国,过函谷关时,为关尹子口述作书。 在仔细研究了《周易》与《道德经》后, 觉得二者在思想体系上非常相似,应有关联。后得知,老子为春秋末期楚地人。曾在东周宫廷中任守藏史(这个职位是世官世职,即世袭),掌管天文及文书 档案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教师个人成长档案教师师德档案表人事档案装订标准员工三级安全教育档案 。他所知道的关于宇宙的奥秘应是从周文王时代传袭下来。由此我认为《道德经》与《周易》在思想体系与思想核心上应该是一脉相承。 下面, 就让我来逐步解读中国古代哲学的奥秘。 一.“道”- 对立统一规律,中国古代哲学之核心。 老子在《道德经》中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是:“道,可道,非常道”。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道”可以解说,但它决不是通常所说的寻常之道。这就是说,老子的“道”与一般所言的普通之道是完全不同的,是具有自己特定内涵和意义的东西。 那么“道”究竟是什么东西呢?以下是老子对“道”的论述: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德经第四章)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道”虚无缥缈, 无形无踪,但用之不尽。如同深渊般的博大精深,祂乃是万物的始祖;不露锋芒,没有纷乱,神光内敛,把自己混同于尘,祂是何等的精湛啊,却似存在而非存在。我不知此道是谁的后代,但它是世间万象和帝王的祖先。 “道者,万物之奥”(道德经第六十二章)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道”者,乃万物之奥秘也。 由上所述,我认为,老子所说的“道”实际上不是特指某一个确定的事物或实体,而是一个法则或规律,这个法则或规律是世间一切事物所必需遵循的。自然老子所说的“道”决不是普通之道,也不是黑格尔的论老子的见解:“道在中文的意思就是道路、方向、事物的进程”。 我认为,“道”实际上应该是一个永恒的,普遍适用的宇宙规律(自然规律)或宇宙法则(自然法则),即对立统一规律。所谓对立统一规律是指:宇宙中的一切势力或事物都不能没有对立面地单独存在,它们必须同它们的对立面成双成对地存在。某事物或势力的对立面,其秉性一定同该事物或势力的秉性绝然相反。 因为“道”只是一个宇宙以及世间万物必需遵循的规律,并不具体表示某一确定的事物,所以老子说:“道者,无也。”(“道”不是物质的)。自然,“道”虚无缥缈、无形无踪、不生不死、虚空若谷之形神、似存非存、绵绵不绝、用之不尽。 细心思考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实际上“道”,即对立统一规律无形之中在掌控着一切:大到宏观宇宙(“阴”与“阳”,即原能量场与原囚禁场),小到微观粒子(光子与囚子、物质与反物质等等),从物质到精神(大与小、上与下、得与失、胜与败、光明与黑暗等等、等等),无所不包。 另一方面,老子又这样论“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在上面关于“道”的论述中,老子所作的描述的,正是物质宇宙(即“太极”)诞生以前的、没有物质,只有“阴”(即原囚禁场或太初黑洞)与“阳”(即原能量场)的宇宙(即“无极”)。由于“阴”与“阳”皆是一种“场”,即中国人所称的“气”,自然是混沌而成,寂静无声,空虚无形(“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此外,“阴”与“阳”是宇宙中原本就存在的两大势力,自然“阴”与“阳”独立存在而永不改变(“独立而不改”)。“二生三”,只有“阴”俘获并囚禁“阳”才能生成物质,自然“阴”与“阳”是先于天地而生(“先天地生”),并可以看作是天地的母亲(“可以为天地母”)。对于“阴”与“阳”,老子说: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将其称之为“道”,又勉强为其取名曰大。(“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实在是极为形象地描述了宇宙现在及将来的情景:现在,宇宙正在不断膨胀,远离我们而逝去(“大曰逝,逝曰远”)。将来,当物质的宇宙大到一定程度时,将走向它的反面:再回归为没有物质的宇宙,即“无极”(“远曰反”)。 所以,这一段的意思是:一“阴”一“阳”谓之“道”(《周易.系辞上传》),即“阴”与“阳”的对立统一体称为“道”。“阴”与“阳”的对立统一体正是“无极”,即没有物质宇宙。故可以认为,“道”就是“无极”! 既然“阴”与“阳”的对立统一体称为“道”,而宇宙中的物质又是“阴”和“阳”结合产生的。自然老子所说的“道”绝非寻常之“道”,而是天地之根,万物的始祖,是物质世界的本原。 二.“玄” - “道”(即对立统一规律)之下的对立统一体。 《道德经》第一章中首先就给出了玄的定义: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上文中,“两者”是指对立统一体的双方,比如说“阴”与“阳”两个对立面。“同出”则是指两对立面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如:没有“阴”也就没有“阳”,反之亦然。“异名”则是指秉性绝然相反的两个对立面必须要用两个不同的名字来分别表示。如:“阴”与“阳”、“美”与“丑”、“强”与“弱”等等。“同谓之玄”是说:将两个对立面对立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对立统一体。“玄”在道德经中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作名词,“玄”就是“对立统一体”之意;“玄”作动词,就是“将两个对立面对立统一起来”之意。 老子这段对“玄”的论述是说: 对立统一体中的两对立面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而且这两个秉性绝然相反的对立面必须要用两个不同的名字来分别表示。然后将这两个对立面“玄之”(对立统一起来)形成“玄”(对立统一体)。玄之内外仍旧是玄。有了玄的存在,就能打开众多奥妙的大门。 那么究竟“玄”是什么呢?老子是这样说的: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抿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恍,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  翻译为白话文的意思是: 看不见的东西叫微,听不见的东西叫希,摸不着的东西叫夷。由于微希夷三者相互无法彻底分清辨明,故而三者混合而成为一个统一体。统一体者,其形而上并不变化,其形而下也并不叵测,反复探究也不可能为其命名,只能又把它归结于无物,也就是所谓的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体形状的表象,就叫做忽恍,随后无法观察其尾,迎面也无法看见其头。  这就是说,在老子看来,“玄”虽然是一种统一体,然而却是一种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因而是一种由微希夷三者混合而成的东西:“故混而为一”。不过,这个“一者”,确实是客观存在着的东西,“其上不攸,其下不忽”,只是反复探究也没有办法象普通物体那样为其命名,从而只好又把它“复归于无物”,并把这种“无物”的物体称为“无状之状” — 没有形状的形状。很显然,老子所说的这种“无状之状”的“玄”正是“阴”和“阳”的对立统一体。 即我所称之为的“原囚禁场”和“原能量场” 三.“道”与“玄”的关系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堇(尽)。” (道德经第六章)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道”,虚空若谷之形神,不生不死,可称为玄牝 -“玄”的母体。玄牝之产门也即“道”之大门,可称为天地之根;绵绵不绝啊,非存若存,万物滋生,用之不尽。  这就是说,老子认为,“玄”是“道”的直接产物。虚空若谷之形神、不生不死的“道”就是“玄”的母体:“谷神不死,是谓玄牝”。所谓“道生一”,就是“道”(对立统一规律)产生了作为“一”的“玄”(对立统一体)。 由上述可知,“道”与“玄”间的关系就是“对立统一规律”与“对立统一体”间的关系。  从前面老子的关于“道”与“玄”的论述中,我们发觉“道”与“玄”都有两种不同的定义:一种“道”的定义是“对立统一规律”;另一种“道”的定义又是“无极”,即没有物质,只有“阴”和“阳”的宇宙。一种“玄”的定义是“对立统一体”;另一种“玄”的定义也是“无极”,即“阴”和“阳”对立统一体。我认为,这看似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因为只有“阴”和“阳”相结合才能产生物质,有了物质才会有生命,有生命才会有人类,有人类才会有思想。故可以说,我们生活的、物质宇宙中的“道”(对立统一规律)和一切“玄”(包括所有物质和精神上的对立统一体)皆起源于“阴”和“阳”。基于这一点我们是否可以称“阴”和“阳”为“大道”或一切“玄”之母? 四.“有”与“无”: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第四十章) 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 天下万物诞生于有物质的宇宙,而有物质的宇宙诞生于没有物质的宇宙。 《周易》中则是说:“无极生太极” 即有物质的宇宙起源于没有物质的宇宙。 所以《周易》与《道德经》中,“有”与“无”的涵义都是“有物质”与“没有物质”。所谓“有”,就是“有形”,即能够被人看得到、摸得着、或感觉得到的物质实体。所谓“无”,就是“没有物质”,只有“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的“阴气”和“阳气”。 中国古代哲学中,“有”与“无”的涵义实际上与现代量子力学中“有”与“无”的涵义相一致。比如,现代量子力学就称没有物质的空间为“空空间”。 五.“阴”和“阳”: 这里,我要借用老子的修辞:“阴”,非常“阴”;“阳”,非常“阳”。即我这里讲的“阴”和“阳”,绝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阴”和“阳”;我这里讲的“阴”和“阳”,是宇宙中原本就存在的、最基本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大势力,即:“原囚禁场”和“原能量场”。“阴”(“原囚禁场”)和“阳”(“原能量场”)的秉性完全相反: “阴”黑暗,“阳”明亮; “阴”静止,“阳”躁动; “阴”内敛,“阳”扩张; “阴”有向内的原引力,“阳”有向外的原扩张力。 “阴”没有能量,“阳”有能量; “阴”和“阳”的结合诞生物质。这就是说“阴”是物质之母;“阳”是物质之父。 “阴”和“阳”原本就存在于宇宙之中,是宇宙中最基本的“玄”(即对立统一体)。“阴”和“阳”一方面相互对立,另一方面又相互依存:没有“阴”,也就没有“阳”;反之亦然。 六.《周易》: 对《周易》一词的解释,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二种:一种认为《周易》是周代占筮之书;一种认为《周易》是讲变化的书。“周”字,有二义:一是指周普、普遍,即易道广大,无所不包。二是指代号,即周朝,古代常称周朝的书为周书,如《周礼》、《周语》等。“易”字也有二义:一是指变化,从文字学看,有说“易”字的构成是“日”、“月”。“易”上为“日”,下为“月”象征日月阴阳变化;二是说“易”的甲骨文为 象征将一器皿水(或酒)倒入另一器皿之中,以示变换、交易。从《周易》内容看,包含着变化的思想。 但我认为,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体系的整体形式上来看,《周易》中的“周”字应含有变化周期的意思;“易”字上为“日”,下为“月”,即“易”是“阴”和“阳”的对立统一体,即《道德经》中所说的“玄”。所以,我认为,周易中的“易”应该是宇宙之意。于是,“周易”二字的含意就是:一个处于周期变化的宇宙。这样,“周易”就同《太极图》在含意上完全一致。我认为,“周易”二字实际上就是以文字形式表现的《太极图》。实际上,《周易》中的核心正是讲的宇宙的组成及运行规律。所以我认为上述解释是符合事实的,不存在牵强附会之嫌。 七.《太极图》: 太极图如图所示, 太极图是研究周易的极为重要的图像。那 么太极是什么呢? 太有至之意;极有极限之意,太极就是达到极 限,无与伦比:放之则弥六合,可以达到不可想象的大;卷之退藏于心,可以小到无穷小。由此,太极之意不言自明:太极者,乃宇宙也! 现在的宇宙,已大到约150亿光年直径(“放之则弥六合”);而大爆炸前的宇宙,其直径却小到无穷小的奇点(“卷之退藏于心”)。假如太极不是宇宙,还能是什么? 最令人叫绝的是“卷之”二字,这二字是说:在宇宙大爆炸之前,“阳”(即原能量场)在“阴”(即原囚禁场)的强大引力的吸引下,以涡旋的方式向位于大爆炸奇点的“阴”收缩。 现在的物理学界、天文学界、以及宇宙学界均认为宇宙是离心爆炸或向心收缩。这种观点必将被证明是错误的。我确信,宇宙肯定是如同星系一样,以涡旋方式展开或收缩。 现在的物理学界、天文学界、以及宇宙学界均公认宇宙起源于一次能量大爆炸。但是大爆炸的原能量场从何而来呢?没有人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只能令能量场在大爆炸奇点无中生有,突然冒了出来,这显然是无法自圆其说的。而我们睿智的先辈们远在三千多年前就知道,“阴”和“阳”原本就存在于宇宙之中。大爆炸奇点的“阳”(即原能量场)不是无中生有,而是被“阴”(即原囚禁场)的强大引力以涡旋方式吸引到大爆炸奇点的(即“卷之退藏于心”)。 太极既然是宇宙,太极图自然就是宇宙的图像了。果真如此吗? 太极图一直是千古之谜。几千年来,古今中外的文人学者一直试图揭开太极图之谜。因此,围绕太极图有众多的解释,比如较传统的解释是:黑白二色,代表阴阳两方,天地两部;黑白两方的的界限就是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黑方白点表示阴中有阳。也有人认为太极图是阴鱼和阳鱼;…… 等等,等等。 在突破爱因斯坦的E=M*C^2的误导,最终揭示了宇宙和物质的奥秘后,再反观中国古代哲学,我终于能够充满自信地说,这些关于太极图的猜测岂止是错误,更是对我们先辈智慧的极大低估!!今天我终于知道了,我们睿智的先辈要通过沉默了三千年的太极图向我们传达什么样的信息: 太极图要向我们传达的正是宇宙的组成和运行的奥秘!! 我们能从太极图中解读出什么样的宇宙组成和运行的信息呢?让我们来看看: 1. 众所周知,太极图中的黑色表示“阴”;白色表示“阳”。这就是在告诉我们: 宇宙归根结底是由“阴”和“阳”这两个既相互对立, 又相互统一的势力组成, 所以宇宙是两个相互对立的势力的宇宙或双极的宇宙。这就是说,大爆炸前的宇宙非常简单,简单得可以用一比特表示:如果用“0”表示“阴”;则“1”表示“阳”。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常常把“阴”与“阳”称为“阴气”与“阳气”,现代的中国人也习惯于这样称呼。现代物理学中则称为“场”。比如“阳气”,在现代物理学中就称为“能量场”。但是, 由于受到爱因斯坦的质/能转换方程:E=M*C^2的误导,物理学家们至今仍然认为物质完全由能量组成,于是,他们认为宇宙中只有能量场,而宇宙起源于一次能量大爆炸。至今,现代物理学中仍然没有与“阴”相对应的“场”,这是现代物理学中最大的错误。这种错误的、单极的宇宙观导致量子力学以及宇宙学的研究至今仍陷入泥潭不能自拔。是到了彻底打破建立在牛顿万有引力和爱因斯坦广义/狭相对论基础上的旧物理秩序的时候了! 为了纠正这个错误,我曾经在“揭开宇宙的奥秘”一文中增加了一个与原能量场相对立的场,并称之为“原囚禁场”。现在看来,它正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所称的“阴”。 当宇宙处在“阴”和“阳”相互分离的时期,宇宙中没有物质,此时的宇宙在《周易》中被称为“无极”。 2 众所周知,太极图、八卦中所用的是二进制记数方式。但是,人有两只手、十个手指头,十进制才是人类记数的合理选择。微积分的发明者莱布尼兹曾惊叹古代的中国人“发明”了二进制。我认为这种观点实际上是错误的。二进制不是古代的中国人“发明”的,而是古代的中国人早就知道:二进制源于“道”,是宇宙的一个最基本的属性。“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我确信,宇宙中的物质正是以二进制的方式由“阴”和“阳”逐步构建的,所以,宇宙是以二进制的方式运行的。这才是太极图、八卦中用二进制的真正的、根本的原因! 3. 中间有黑点的白色涡旋表示, 在“阴”(白色涡旋中的黑点, 即宇宙的太初黑 洞,也即我称之为的“太初裸奇点囚禁场”)的巨大原引力(请注意:原引力不是物质的万有引力)作用下, “阳”(白色涡旋, 即宇宙中的全部能量场)被吸引到“阴”周围。请注意“阳”的、由粗渐细的尾巴这个极为重要的细节,它表明“阳”是以一种涡旋方式、顺时针方向接近“阴”的, 如同涡旋星系的旋臂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以涡旋方式向星系中心收缩一样, 这正是宇宙大爆炸前宇宙的情景。 “阴”与“阳”都不是物质,但是物质却是由“阴”和“阳”组成,是“阴”和“阳”的对立统一体。可以说“阴”是物质之母;“阳”是物质之父。 《周易》的观点是说: 有形的东西(即物质)来自于无形(即阴、阳二气,也即原囚禁场、原能量场),无极(没有物质的宇宙)生太极(有物质的宇宙),太极生两仪,阴阳化合而生万物。 《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四十二章) 这就是说:“道”(即对立统一规律或宇宙法则)产生了作为对立统一体之“一者”的“玄”,而宇宙是有同出异名的“阴”和“阳”的两个对立面的对立统一体,是“玄”的一个实例,于是“一”(宇宙)生了“二”(即“阴”和“阳”);在大爆炸奇点,“阴”(原囚禁场)俘获并囚禁了“阳”(原能量场)生成了物质,这样,“二”(“阴”和“阳”)就生了“三”(“阴”、“阳”、物质);有了“阴”、“阳”和物质,加上宇宙中有无数像地球这样适合生存、进化的环境,自然“三”生了万物。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40章)这就是说:宇宙中的万物由物质(即“有”)产生,而物质(“有”)产生于“无”,即物质是从没有物质,只有“阴”和“阳”的宇宙(即“无极”)中产生的。这正是“道者,无也”的意思。 4. 中间有白点的黑色涡旋表示, 在“阴”(黑色涡旋是我称为的“裸奇点囚禁场”,即宇宙中的黑洞)的巨大引力的作用下, 物质中的“阳”(即物质中的能量)几乎全部被榨干, 只剩下黑色涡旋中的微不足道的一点白点。请注意“阴”的、由粗渐细的尾巴这个极为重要的细节,它表明“阴”是以一种涡旋的方式将物质吸进“阴”(即黑洞)的。此时宇宙中的物质濒临完全解体. 物质再度分解成为“阴”(裸奇点囚禁场,即黑洞)和“阳”(能量场)。 老子的观点是:“夫物芸芸,各归其根”。他认为:事物的旧形态是向“无”转化的,因此,“无”(物质消失)是“有”(物质)的归宿。 这就是说,物质的宇宙最终要回归到没有物质的宇宙。因此,“无”(没有物质)既是“有”(物质)的源头,又是“有”(物质)的归宿。 5. 由3到4,宇宙完成了一个周期的运行,并开始下一个周期的轮回。故宇宙是在“有”和“无”之间周而复始的轮回中获得永生,既无时间的起点,也无时间的终点。 由此可见,太极图是宇宙的组成和运行机制的高度概括! 由上述可见,从太极图、《周易》、到《道德经》,它们的核心都是论述宇宙的组成及其运行机制。在此,我把这些论点归纳、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如下: 1.“道者,万物之奥”(《道德经》),“道”,即对立统一规律,是掌控宇宙运行的宇宙法则,是宇宙的终极真理或绝对真理; 2. “玄”即“道”(即对立统一规律)之下的对立统一体。对立统一体中的两对立面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而且这两个秉性绝然相反的对立面必须要用两个不同的名字来分别表示。宇宙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玄”是“阴”和“阳”组成的对立统一体; 3. “阴”与“阳”是宇宙中原本就存在的两大势力,“阴”与“阳”独立存在而永不改变。没有物质的宇宙称为“无极”。 4. 物质的宇宙从何而来?“无极生太极”(《周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者,无也”(《道德经》)。以上都是说,物质的宇宙是由没有物质,只有“阴”和“阳”的宇宙演变而来。“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是说,“阴”俘获并囚禁“阳”产生了物质,“阴”“阳”二气相互激荡而生成新的和谐体 - 物质; 5. 物质的宇宙的归宿?“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道德经》)。当物质宇宙膨胀大到一定程度后,将走向其反面,重又演变为没有物质的宇宙。所以,宇宙一直在有物质和没有物质的状态间周期变化;这也正是我所确信的、“周易”二字的含意。 6. 宇宙的膨胀与收缩。“放之则弥六合,卷之退藏于心。”,无论宇宙是膨胀还是收缩都是以涡旋方式运行的;膨胀的宇宙是物质的宇宙(太极);收缩的宇宙是没有物质的宇宙(无极)。 尾声:谜中之谜 在解开了中国古代哲学之谜,惊叹我们先辈的睿智之余,另一个不解之谜又浮现于脑海: 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尚在奴隶制的晚期,科学极端的不发达。当时我们的先辈是如何知道如此多的、连现代科学家都不知道的宇宙和物质的知识和奥秘? 我很想知道,但我现在无法知道。或许,牠永远是个不解之谜? 最后在此: 我要衷心感谢上苍,赐于我以做中国人的机会,让我有幸此生成为中国人; 我要衷心感谢我的父母亲赐于我以周姓,使我有幸能成为周氏家族的后裔; 我要感谢上苍,赐于我以机会,使我有幸能最终揭开宇宙以及物质奥秘; 我要感谢我的先辈们,赐于我以机会,让我来最终揭示中国古代哲学的奥秘; 我为我们先辈们的睿智而倍感骄傲。 我为我是中国人而倍感自豪!! 100%的原创论文。欢迎讨论、欢迎指正、欢迎引用作者观点并指明出处、感谢你对我的尊重,请勿盗版。 作者: 周志钢 完成日期:2004年3月15日 最终定稿日期:2004年8月8日 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终极揭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9995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8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09-08-29
浏览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