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比较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比较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举报
开通vip

比较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些思潮流派的时候 ,通常打破了民族界限、语言界限和文化界限。就此而论 ,外国文学具有比较文学的某些特色。正像 聂珍钊老师在《外国文学研究 》2003年第 4期专家访谈一文中所说 :“外国文学在性质上其实就有比较文学的特点 ”。自 觉运用比较文学理论和方法 ,从事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 ,不仅可以开阔学生视野 ,扩大知识面 ,还能提高教学研究质量 , 加强理论深度。 三、教学语言问题。2005年有人撰文提出 ,应该采用英语讲授比较文学。笔者以为不宜千篇一律 ,应当因材施教、 百花齐放。英美语言文学专业自然要用英语讲授...

比较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些思潮流派的时候 ,通常打破了民族界限、语言界限和文化界限。就此而论 ,外国文学具有比较文学的某些特色。正像 聂珍钊老师在《外国文学研究 》2003年第 4期专家访谈一文中所说 :“外国文学在性质上其实就有比较文学的特点 ”。自 觉运用比较文学理论和方法 ,从事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 ,不仅可以开阔学生视野 ,扩大知识面 ,还能提高教学研究质量 , 加强理论深度。 三、教学语言问题。2005年有人撰文提出 ,应该采用英语讲授比较文学。笔者以为不宜千篇一律 ,应当因材施教、 百花齐放。英美语言文学专业自然要用英语讲授 ,法国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法语讲授 ,德国、俄国、日本语言文学专业就以 各自语种讲授 ,而汉语言文学专业可用双语或者汉语讲授。因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英语程度参差不齐 ,没有英语院 系学生水平高 ,而且语种也不一致 ,其中还不乏日、俄、德等小语种。即使我们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 ,可以提供各个语种 的教师 ,学生未必能够接受 ,因为现代的大学生普遍面临就业压力 ,一进校门就忙于各种证书的考试 ,以便增加择业砝 码 ,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大打折扣。笔者作过调查 ,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次通过率 ,部属重点院校为 72%左右 ,一 般院校则为 60%左右 ,有些学生 高考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语文高考下定义高考日语答题卡模板高考688高频词汇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 的英语成绩竟然只有 50多分 ,甚至 40多分。假如千篇一律 ,似乎不太符合大陆实 际。再从高校中文专业半个世纪以来的“外国文学 ”教学实践来看 ,用汉语讲授的译语外国文学虽然不能充分表达原语 外国文学的原汁原味 ,但都准确地再现了世界文学名著的精髓 ,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 ,为他们解读、阐释、研究中国文学 提供了参照系 ,很多学子就是通过中国传统文学和译语外国文学的熏陶逐步成为杰出作家、文化名人的。特别是在上个 世纪 90年代以后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又用汉语培养了大批硕士、博士 ,为我国高等教育和新闻出版事业输送了优 秀人才。由此可见 ,以汉语讲授比较文学也能达到同样效果。 比较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三峡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罗义华 一、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某种意义上说 ,今天的现代文学研究都与比较文学有关。中国现代文学从其 开端就与中国古典文学、外国文学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没有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 ,就没有中国现代文学。因此 ,中国现 代文学研究从一开始就注重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外国文学之间的关系研究 ,主要是影响研究。如《走向世界文学 :中国 现代作家与外国文学 》(曾小逸主编。长沙 :湖南文艺出版社 , 1986年 ) ,《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 》(李怡著。重 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94年 ) ,《中国现代小说与文学传统 》(方锡德著。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1992年 ) ,《20世纪 中国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 》(唐正序 陈厚诚著。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 1992年 )。也有学者注重从学理上探讨比 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 ,如《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 》(乐黛云著。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1987年 )。 在中国现代文学内部关系研究中 ,比较文学研究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如《中国现代文学历史比较分析 》(龙泉明 张小东主编。长沙 :四川教育出版社 , 1993年 ) ,注重对文学思潮、社团流派、作家的比较研究 ,既有影响研究 ,也有平行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当前的出路 ,主要有三 :一是上溯至晚清文学研究 ,晚清文学研究尚存较大研究空间 ;二是转 向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特别是新时期以来的文学研究 ;三是进一步挖掘、整理文学史料。相信这些研究的进展 ,离不开比 较文学研究的方法与视野 ,这些研究将进一步密切中国现代文学与比较文学两个学科的关系。 二、比较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目前还存在较大的困境 ,恰恰就因为我们的有关思潮、流派、 作家作品的影响研究与平行比较研究还很不够。中国现代文学曾经调动全国主要的研究力量 ,去开展一些重大课题的 研究 ,这些研究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作家作品的源流问题 ,成为这个学科的研究基础。但是当代文 学研究还缺少这样一种综合的、比较的研究。这个问题不解决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就会还停留在“热闹其外 ,空虚其中 ” 的尴尬境地。 三、比较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此外 ,中国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也与比较文学关系密切。早在 1988年 , 季羡林先生就提出了“少数民族文学应纳入比较文学研究的轨道 ”的观点 ,他的《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 》(北京 :北京大学 出版社 , 1991年 )就是这方面研究的一个重要收获。中国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 领域 ,当然也需借助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与视野。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从来就注重比较研究 ,但是没有人愿意承认或者宣示自己所开展的研究是一种比较文学研究 , 这与现代文学研究作为一门重要学科的自重相关 ,也与“比较文学 ”的学科说法相关。中国人常说 ,“名不正 ,言不顺 ”。 比较文学 ,没有作为本体的学科对象 ,只是一种研究方法而已 ,因此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从来只是运用一种比较研究的 方法而已 ,至于比较文学作为一种学科的独特性与意义 ,我们较少关注。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对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的运用 ,主要是影响研究 ,目前的平行研究成果也很丰富 ,但是也受到很 12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专栏 大质疑。一部分人的观点认为 ,如果两个研究对象在事实上没有一种源流关系 ,这样的平行比较研究不能解决问题。造 成目前这种认知问题的原因很多 ,其中一个是 ,当下的研究中出现了漫无边际的比较 ,有时候我们自身也无法判断这种 比较研究的学术价值。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地存在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中。其中问题在于 选题者自身缺少比较文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储备 ,两个事物的可比性在哪里 ? 如何比较 ? 比较的意义在哪里 ? 这些问题 不解决 ,这些研究就会停留于事物的表象 ,意义不大。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一门较为成熟的学科 ,它自身在不断反思学科边界、学科话语的同时 ,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文 学事象研究中去。对比比较文学这个学科而言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具有两个突出的特征 :其一是研究成果突出 ;其二 是注重对文学史料的收集、整理与挖掘。目前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史料工作正处于一个重大的收获阶段。目前 ,比较文 学学科领域对学科边界、学科话语的讨论 ,特别是有关“中国学派 ”的讨论很热闹 ,这本身就说明我们在关于这个学科认 知上的焦虑。比较文学缺少大型学科基础资料的建设 ,如刘介民等人编著的《现代中西比较文学研究 》(成都 :四川人民 出版社 , 1988年 )这样的基础建设还很不够 ,也就是说 ,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 ,目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不是旗帜问题 ,而 是学科支撑的材料问题。这方面 ,需要比较文学界联合起来 ,对中国比较文学学科诞生以来的成绩作一个历史的、全面 的、系统的整理与研究。 文学跨学科研究 :“文学本位”、发生机制和具体展开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赵义华 在谈及文学跨学科研究的时候 ,学者们往往自然反射似地认为 :跨学科研究应当坚持文学本位。但对于什么是“文 学 ”、什么是“跨学科 ”,以及什么是“文学本位 ”、如何坚持文学本位这些问题却只字不提或语焉不详 ,仿佛这些是自明 的、毫无问题、毫无争议的。从语义分析的角度来看 ,假如不知道作为句子下级成分的“文学 ”、“跨学科 ”和“文学本位 ” 到底何所指 ,那么所谓“文学跨学科研究应该坚持文学本位 ”的意义就是含混不明的。而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 ,假如 不能明确“如何坚持文学本位 ”的话 ,那么所谓“文学跨学科研究应当坚持文学本位 ”就失去了立论的现实根基 ,因为一 种不具有现实操作性的理论是没有存在的合法性的。 基于以上认识 ,笔者试图在考察如下几个问题的基础上 ,对上述“文学本位论 ”的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文学跨 学科研究的发生机制是怎样的 ? 文学跨学科研究在具体层面上是如何展开的 ? “文学本位 ”又究竟是指什么 ? 一、文学中跨学科研究的发生机制 文学跨学科研究得以发生 ,有其本体论和方法论基础。 在某种意义上 ,文学只是一个诸元素的聚合体。文学显然不是事件 ,但事件显然是组成文学的一个元素 ,没有事 件 ———不管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真实的还是虚构的、过去的还是将来的 ———就没有文学 ;文学显然不是节奏和韵律 ,但 节奏和韵律显然是文学的一个元素 ,没有节奏和韵律 ,文学就无法获得一种存在的形体 ;文学也不是思想倾向和政治立 场 ,但思想倾向和政治立场显然也都是文学的一个元素 ,即使那些号称最客观、最零度的文学也逃脱不了某种思想倾向 和某种政治立场的渗入 ;文学也不是叙述技巧 ,但叙述技巧却显然是文学的一个元素 ,没有叙述技巧 ,文学就无法结构起 来 ⋯⋯道理很简单 ,文学要模仿和表现的是宇宙世界和社会人生 ,那些与宇宙世界和社会人生相关的形态建构便不可能 不进入文学并构成文学的全部。 当然 ,不只文学 ,任何一个学科都是由诸种元素的聚合体 ,而且各个学科在构成元素上存在着或大或小的重合面。 以文学和历史为例 ,文学和历史在构成元素上存在着巨大的重合面 ,它们的构成元素都是事件、节奏韵律、思想倾向和政 治立场这些东西 ,只是这些元素在二者中的具体组合方式是不同的 ,这才造成了两者相异的学科形态。具体而言 ,在文 学中 ,虚构的事件、节奏韵律显然占的构成比例更大 ,且文学对于事件的时间性并不敏感 ,过去、现在或将来的事件可以 在文学中获得同等待遇 ;而在历史中 ,则主要是真实的、过去的事件 ,历史对节奏韵律的关注也显然不如文学那样强烈。 在新历史主义者看来 ,在叙述技巧、思想倾向、政治立场等方面 ,历史和文学实在没有太大的区别。此外 ,不只是历史学 , 诸如政治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人文学科 ,都与文学存在着上述元素重合关系 ,甚至是巨大的重合 ;而物理、 生物、化学等自然科学也可能与文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元素重合 ,比如在科幻小说中 ,当然重合的程度比起人文学科来 显然小得多。 以上正是文学跨学科研究得以发生的本体论基础。 现代繁杂的学科体系并非向来如此的 ,在人类知识的早期 ,很多学科都是混生一体的 ,只是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入和 22 世界文学评论
本文档为【比较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3909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76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
分类:
上传时间:2009-08-03
浏览量: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