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世纪英国地域性诗歌的文化特性

20世纪英国地域性诗歌的文化特性

举报
开通vip

20世纪英国地域性诗歌的文化特性 20世 纪 英 国 地 域 性 诗 歌 的 文 化 特 性 颜学军 内容提要 20世纪英国诗歌的突出特点是地域性的特征更加明显。苏格兰、北 爱尔兰和威尔士诗歌竞相斗艳,成为英国诗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以说,没有这 些地域性诗歌,20世纪英国诗歌就会黯然失色。各地域性诗歌既有鲜明的民族特 性,从而有别于英格兰诗歌,又具有英国诗歌所拥有的共性,突出地表现了当代英国 诗歌的文化特性。 关键词 20世纪英国诗歌 地域性 文化特性 20世纪英国诗歌的突出特点是地域性 特征更加明显。苏格兰、北爱...

20世纪英国地域性诗歌的文化特性
20世 纪 英 国 地 域 性 诗 歌 的 文 化 特 性 颜学军 内容提要 20世纪英国诗歌的突出特点是地域性的特征更加明显。苏格兰、北 爱尔兰和威尔士诗歌竞相斗艳,成为英国诗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以说,没有这 些地域性诗歌,20世纪英国诗歌就会黯然失色。各地域性诗歌既有鲜明的民族特 性,从而有别于英格兰诗歌,又具有英国诗歌所拥有的共性,突出地表现了当代英国 诗歌的文化特性。 关键词 20世纪英国诗歌 地域性 文化特性 20世纪英国诗歌的突出特点是地域性 特征更加明显。苏格兰、北爱尔兰、威尔士诗 歌竞相斗艳,成为英国诗坛上一道亮丽的风 景线。可以说,没有这些地域性诗歌,英国诗 歌就会黯然失色。尽管20世纪之前英国诗 史上出现过邓巴、彭斯、司各特、拜伦等人,但 是一般评论家都把他们归于英国文学的名 下,而不去探寻他们诗歌的独特的文化品性。 20世纪英国诗歌的地域性特征与英国 各地区诗人的民族意识增强有着密切的联 系。这些地区的诗人越来越不满足于仅仅做 英国诗人,他们想利用诗歌和其他文学体裁 来振兴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因此,他们的诗歌 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在苏格兰,休 ·麦克迪尔米德 (Hugh MacDiarmid)等人不甘心本土文化沦为英国 文化的附庸,于是掀起了苏格兰“文艺复兴运 动”。他们力图用本民族的语言来反映本民 族的文化和本民族的自我意识,从而使苏格 兰诗歌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在英国现、当 代诗歌中,苏格兰诗歌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在威尔士,诗人们痛惜自己文化的衰落。 他们试图以自己的声音,反映 自己本土的文 化。狄兰·托马斯(my[an Thomas)笔下的威 · 118 · 尔士情结,托马斯(R.S.Thomas)笔下的威尔 士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成了威尔士本土文化 的象征,在威尔士,有一批本土意识很强的作 家。 在北爱尔兰,诗人的本土意识更为强烈。 20世纪北爱尔兰诗人更加关注自己本民族 的命运。在马洪(Derek Mahon)和希尼(Sea. mils Heaney)等人的诗歌中出现了对自己文 化身份的关注。他们一方面因为自己不得不 用英语创作来反映爱尔兰生活而感到困惑, 另一方面又在自己的作品中关注爱尔兰的严 峻现实。本土意识的增强和对爱尔兰现实的 关注使他们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特的 本土特征,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地域性文学。 在英格兰,诗人们以城市为 自己的创作 对象,着力表现英格兰人的城市生活,反映他 们的感情和 思想 教师资格思想品德鉴定表下载浅论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员工思想动态调查问卷论语教育思想学生思想教育讲话稿 ,因此形成了英格兰诗歌的 特点。 20世纪英国诗歌的地域性特征与活跃 在诗坛上的一大批著名诗人有关。在苏格 兰,有麦克迪尔米德、爱德温·缪亚(Edwin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系列成果 之一,项 目编号:03/04H2~0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世纪英国地域性诗歌的文化特性 Muir)等;在威尔士有狄兰·托马斯、R·S·托 马斯等;爱尔兰更是人才济济,自叶芝之后, 有托马斯 ·金塞拉(Thomas kinsella)、德里克 ·马洪、约翰·蒙塔古(John Montague)、希尼 等。这些地区诗歌的本土特征十分明显,在 现今的英国诗歌中已经占有举足轻重的位 置。 苏格兰现当代诗歌在英国 20世纪诗歌 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有些批评家的 观点,没有苏格兰诗歌,英国现当代诗歌就会 黯然失色。琼·柯瑞勒斯在《目前英国诗歌的 概貌》中认为,“当前英国诗歌最优秀、最有趣 的诗歌出自于苏格兰,或者至少与苏格兰有 关O 97①苏格兰在历史上出现过一些大诗人, 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邓巴,18世纪上半叶 的兰姆塞和费格生,浪漫主义时期的彭斯、司 各特、拜伦,但是,他们都被看作是英国诗人。 真正的苏格兰民族诗歌的复兴运动是由麦克 迪尔米德等人发起的。由于一大批诗人的努 力,在20世纪上半叶出现了“苏格兰文艺复 兴”。苏格兰文艺复兴以及其后的苏格兰诗 歌充分地显示出苏格兰诗人不甘隶属于其他 文化传统的“本位”意识。 20世纪苏格兰诗人一般有着强烈的民 族意识。他们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国被并入英 国的耻辱。缪亚在《堡垒》中深感自己民族被 出卖的痛苦。即使在苏格兰被纳入英国版图 二百多年之后,他们仍然不忘自己是苏格兰 人,因此,他们从不满足于做英国诗人,而希 望用自己的诗歌唤起苏格兰人的民族意识 , 从而使苏格兰至少在文化上获得独立。拯救 苏格兰民族的使命感在麦克迪尔米德的诗中 表现得十分明显:“一个苏格兰诗人必须负起 /拯救人民危亡的重任/f也宁死也要劈开活埋 他们的土坟。”④苏格兰诗人描写苏格兰粗犷 的自然风光、苏格兰人的豪放和刚毅,旨在抒 发民族自豪感,表达对创建和繁荣民族文化 的强烈愿望,并通过诗歌来增强苏格兰民族 意识的觉醒,因此苏格兰的蓟草、格呢裙、袋 笛作为苏格兰民族特性的象征反复出现在他 们的诗歌。 然而,苏格兰诗人并不是一味地夸耀 自 己民族的优越,为民族的落后性进行辩护。 麦克迪尔米德、缪亚、凯瑟琳 ·杰米在诗中对 苏格兰人身上的弱点,如忘本、麻木、自私、欺 骗、萎靡、自我陶醉等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他 们希望本民族的优点得以发扬光大,缺点得 以克服。 从文学的层面,苏格兰诗人也在为发扬 苏格兰文化传统不懈努力。我们知道,苏格 兰民谣是极具民族特性的文学体裁。苏格兰 民谣出色地反映了苏格兰人民自古以来的基 本生活。随着时代的推移,以口头传诵的文 学形式面临消失的危险。在十八九世纪,在 托马斯·珀西和弗朗西斯·詹姆斯·蔡尔德等 人的努力下,一些苏格兰民谣得以保存下来。 彭斯则一方面收集民歌和修改民歌,另一方 面从民歌中吸取营养,保留并发展了苏格兰 民谣朴实、生动、音乐感强的特点,创作出极 具苏格兰民族特色的诗歌。在苏格兰文艺复 兴时期,麦克迪尔米德的许多诗歌正是采用 苏格兰民谣的形式进行创作的。在这一点 上,他的《空壶》很有特色: 我走过石碓,碰见了 一 个蓬头的姑娘, 她对她的孩子唱歌—— 而孩子却已夭亡。 摇撼世界的风 唱不出这样甜蜜的声音, 照耀一切的光 也没有这样倾注深情。④ 这首诗是根据 18世纪的民歌加工而成 的,描写一位农村妇女在失去孩子后的痛苦 · ll9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当代外国文学 No.1,2007 心情。尽管孩子已经死去,这位母亲仍然对 着他唱歌,抒发自己的哀思。这首诗的可贵 之处在于,诗人用纯朴的语言描写了失去孩 子母亲的哀伤,并把她的哀歌放在大自然的 背景下,使这位母亲的哀痛升华为人类最深 沉的情感。这首诗回旋着苏格兰民歌的动人 曲调,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苏格兰人丧失祖 国的哀痛。 为了保持苏格兰的文化传统,苏格兰诗 人十分注重本民族语言的独立。由于苏格兰 在 1711年之后就和英格兰合并,因此本土语 言逐渐失去了作用,人们一般用英语进行交 流。只有边缘的少数地区还保持着苏格兰 语,因此苏格兰面临着英语化和苏格兰语彻 底丧失的局面。在使用何种语言进行诗歌创 作的问题上,出现了麦克迪尔米德和缪亚的 争论。这两位苏格兰诗人原本是好朋友,但 却为诗歌语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麦克 迪尔米德认为,苏格兰诗人应当用苏格兰方 言进行创作,以便凸现苏格兰民族的特性。 但是缪亚却认为,苏格兰语言几近失传,在现 代的氛围中,很难振兴苏格兰语,而如果通过 诗歌来表现苏格兰的声音,就应当用英语。 这场争论反映出苏格兰诗人在文化身份上的 困惑。麦克迪尔米德在《长蛇盘绕》(1930)中 表达了苏格兰诗人的痛苦: 诅咒我的双重生活,两种语言, — — 好端端的苏格兰语全让英语蹂躏。 用英语的词来说苏格兰的诗, 就像让吱吱的鸟来唱贝多芬的曲子。④ 许多苏格兰诗人感到自己责任重大,决 意通过振兴苏格兰民族语言,来为自己民族 的独立奠定文化上的基础。西德尼·古德瑟· 史密斯力图为苏格兰方言辩护,他认为苏格 兰语充满了想象力,像威士忌一样浓烈,而英 语则毫无生气,难以表达苏格兰人豪放的阳 刚之气。麦克迪尔米德则在自己的早期诗歌 · 】20 · 中采用了一种以苏格兰方言为基础的合成语 言,并称之为拉兰斯语。他早期的著名抒情 诗都是用这种语言创作的,其中包括《我的新 娘》这样受到叶芝盛赞的作品。 在苏格兰有一些诗人坚持用苏格兰方言 进行创作,如罗伯特·盖瑞阿古、古德瑟·史密 斯等,而绍莱·麦克林、德里克·汤姆森等人则 用另一种苏格兰方言——盖尔语进行创作, 他们在诗歌领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尽管苏格兰文艺复兴在很大程度上对用 苏格兰方言进行创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 用苏格兰语进行创作的诗人毕竟占少数,这 是因为如果诗人用苏格兰语进行创作,势必 在语言表达和诗歌的影响力方面受到很大的 限制。尽管麦克迪尔米德早期以拉兰斯语进 行创作,并最终得到了承认,但是,他的后期 诗歌采用了英语,而不是拉兰斯语。因为拉 兰斯语毕竟是一种合成语言,很难将这种语 言发扬光大,因此大多数苏格兰诗人仍然用 英语来创作,传达苏格兰的声音。 另外,20世纪的苏格兰诗人把目光聚焦 在现实上,其中有歌颂 1926年英国大罢工的 《受难的玫瑰之歌》,即《大罢工之歌》(麦克迪 尔米德),有描写苏格兰人背井离乡谋求生路 的《流放者》(伊恩·克莱其顿·史密斯),还有 反映苏格兰下层人民生活的《七月的爱丁堡 院落》(诺尔曼·麦凯格)、《贫穷街》(G·S·弗 雷泽)、《哥拉斯哥十四行诗》(埃德温·摩根) 等诗歌。 就苏格兰诗歌而言,其最突出的特点是 反映了苏格兰人豪放的一面。当我们回顾彭 斯的诗《不管他那一套》时,我们不能不为劳 动人民蔑视权贵和对生活抱有的乐观主义态 度所感动。这种豪放的特征贯穿于苏格兰诗 歌史,从邓巴、费格生到彭斯、麦克迪尔米德, 粗犷豪放是其诗歌的突出特性。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世纪英国地域性诗歌的文化特性 如果我们把目光从苏格兰转向爱尔兰, 就会发现,与粗犷奔放的苏格兰诗歌相比,爱 尔兰诗歌更具有含蓄内省的特点。诗人常常 含而不露,但在字里行间,我们却能感受到感 情的力量。例如,在叶芝的《深沉的誓言》中, 诗人表达了对毛德·冈的一往情深和诗人未 能如愿的巨大痛苦。但是在诗中,我们并没 有发现诗人感情的直接流露: 由于你不守深沉的誓言, 别人与我建立了感情; 但每当我与死神面对着面, 每当我攀上睡眠的山巅, 每当酒把我送入醉境, 我突然遇见了你的脸。⑨ 这首诗虽然很短,却真实而间接地表达 了诗人对毛德·冈刻骨铭心的爱。在第一、二 行,我们可以体验到诗人因对方“不守那深沉 的誓言”所产生的痛苦心情。表面上看,诗人 在失恋后结交了新的朋友,情绪上得到了安 慰。但是,如果我们认真阅读,不难发现诗人 的无奈和痛苦。状语从句“because you did not keep/That deep—sworn vow”放在了主 语和谓语之间,而不是按照一般情况放在主 句之前或者之后,这就更加突出而生动地表 现了诗人那颗破碎的心。结交新的朋友不过 是诗人减轻失恋的痛苦而被迫采取的无奈之 举,他哪能忘却那“深沉的誓言”。“deep— SWOrn VOW”这三个音节都有重音,而且都含 有长元音或双元音,很好地表现了诗人永难 忘怀的深沉的爱情。尽管诗中没有直接表达 诗人情怀的词语,但是诗人通过支离破碎的 语法结构和对梦幻、死亡以及诗人借酒消愁 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深切的痛苦和对情人的 深情,感情的潜流强烈地冲击着读者的心扉。 在希尼的诗中我们同样发现感情的潜 流。在《期中假期》中,诗人描写弟弟去世后, 当时还是中学生的他的所见所闻: 在门廊里我看见父亲在哭泣 在以往所有的丧礼中他都能应付自如 吉米大叔说这次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我进门时,婴儿在笑着牙牙学语 晃动童车,让我不好意思的是 大人们都站起来和我握手 我第一次看到弟弟。现在他更加苍 白。 左边太阳穴上留着暗红的伤痕, 躺在一个四英尺长的小盒子里就像睡在 床上。 没有多彩的伤疤,汽车干净利落地将他 撞飞。 四英尺的盒子,一英寸代表他一年的寿 命。⑥ 这里没有沉痛心情的直接渲染,但当我 们把注意力放在重复出现的“盒子”上时,我 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巨大的痛苦和多年 挥之不去的哀思。 这种间接表达感情的方式是希尼诗歌的 突出特点。希尼为母亲去世写了一组悼亡 诗,其中一首十分客观地描写了希尼与母亲 一 起抻床单的经历: 意, 直 刚从晒衣绳上取下的床单透着一丝凉 让人觉得里面还带着几分潮气 但是当我提起亚麻布床单的两角, 和她相对站着把床单拉开,先把四边拉 然后又沿对角叠起,接着又拍打,抖搂 那床单却一如逆风中鼓涌的船帆, 发出干爽的波浪拍岸般的啪啪声 我们就这样拉开,折起,最后收对手地叠 · 121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当代外国文学 No.1,2007 拢, 在那一瞬间,似乎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因为在此之前,这样的事也不断重演, 一 天又一天,双手相触又快速分开, 向后退去又再次接近 在移动中我是x她是O 那字母镌刻在她用撕开的面粉袋缝制的 床单上。④ 在这首十四行诗中,没有浪漫主义的感 情宣泄,只有对母子默默叠床单的白描,然 而,当他们的手无意间碰在一起时,母子之间 的感情交流尽在不言之中。这种含而不露的 特点使希尼和许多北爱尔兰诗歌深刻而耐 读。 相对于苏格兰诗歌,北爱尔兰诗歌更加 关注社会现实,这是因为北爱尔兰社会在整 个 20世纪处于动荡骚动之中。爱尔兰问题 一 直是英国的一块心病,历届英国政府都试 图解决这一困扰英国的难题,但直至20世纪 末,这个难题都没有真正得到解决,人们不得 不面对冲突和暴力的严峻现实,因此,克拉 克、卡瓦纳、朗莱等人在诗歌中表现了他们对 爱尔兰社会严酷现实的密切关注。在约翰· 蒙塔古的诗《夜之洞》中,我们看到诗人对爱 尔兰暴力和冲突的描写以及在暴力和冲突的 氛围里人们的恐惧和不安: 当身着战备装的军人 搜索了丛林,阔步 走过混乱不堪的街道, 我们睁着眼睛躺在床上,雨水 敲打着宽大的玻璃窗, 当你再次转向我时, 你椭圆形的脸和金黄色的浓密头发 寻求庇护—— 因为外面漆黑的夜洞里 又响起了爆炸声。⑧ · 122 · 在希尼的《葬礼仪式》、《北方》和《惩罚》 等诗中,这种现实与爱尔兰历史,乃至人类生 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与苏格兰诗歌一样,爱尔兰诗歌也有着 深厚的文化传统,但爱尔兰诗人文化身份的 确立是从叶芝开始的。从此,爱尔兰诗歌的 民族特性更加突出,有一大批爱尔兰诗人为 推动爱尔兰诗歌的繁荣而努力。20世纪下 半叶,北爱尔兰诗歌逐渐在英国诗歌中占主 导地位,成为英国诗歌中坚。 然而,北爱尔兰诗人的归属感与苏格兰 诗人一样是非常强烈的。他们渴望被称作爱 尔兰诗人,而不是英国诗人。在《英国当代诗 歌》的编者把希尼的诗编人诗集后,希尼很不 以为然,他认为自己是爱尔兰诗人,而不是英 国诗人。他以诗歌的形式发表了《一封公开 信》,申明自己作为爱尔兰诗人的身份。⑨这 种强烈的民族意识贯穿于希尼和许多爱尔兰 诗人的作品之中。 然而,希尼等爱尔兰诗人又不能不面对 这样一个现实,他们不仅继承了爱尔兰的文 化传统,而且更多地是在英国文化的氛围下 成长起来的。他们吸收英国文化传统,用英 语进行创作,因此文化身份的困惑构成了爱 尔兰诗人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文化身份的困惑也是威尔士诗人面临 的问题。尽管威尔士被并人英国早于爱尔兰 和苏格兰,但是威尔士诗人并没有放弃为保 持自己民族特性而做出的努力。他们渴望重 振威尔士民族的文化传统。在R·S·托马斯 的诗歌中,他为泰力申开创的威尔士文化传 统而自豪,但也为自己民族文化的逐渐消失 而叹息,因为英语取代了威尔士语成为文学 语言。即使有少数诗人用威尔士语进行诗歌 创作,但是他们的作品缺乏生气,显得矫揉造 作。在20世纪,威尔士诗人一般都用英语进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世纪英国地域性诗歌的文化特性 行创作,这是他们身不由己的痛苦选择。他 们从小就在英国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英语可 以说是他们的母语,他们尽管保持着威尔士 方言,但并不能用这种语言进行诗歌创作,因 为要获得广泛的承认 ,用威尔士语创作是受 很大局限的。因此,许多有才华的威尔士文 学青年离开 自己的家乡,到英格兰开辟 自己 的文学生涯。狄兰·托马斯痛苦地说:“我是 威尔士人,但并不居住在自己的国家里,这主 要是因为我要吃饭,喝酒,要穿衣,还要有栖 身之地,可是在威尔士一个作家搞不来面包 黄油⋯⋯”⑩ 威尔士诗歌尽管像苏格兰和爱尔兰诗歌 一 样同属于英国文学,但是威尔士诗歌也具 有独特的品质。由于威尔士处在落后的边缘 地区,农业是该地区的主要产业,因此以朴素 的语言反映乡村的落后生活和原始的自然风 光是威尔士诗歌的突出特点。R.S.托马斯 认为,真正反映威尔士生活的不是对工业化 城市的描写,而是对威尔士乡村和接近自然 的威尔士乡民的描写。真正的威尔士应该是 具有田园风格的乡村:“在这里,在这泥土、灰 尘和泥炭中有我们的生活、天堂和地狱,一个 威尔士人应在这样 的环境里塑造他的灵 魂⋯⋯城镇并非威尔士的特征;那是外来影 响的证明” 。 对威尔士乡村生活的描写出现在威尔士 最著名的诗人狄兰·托马斯的早期诗歌中。 狄兰·托马斯出生在威尔士,在家乡这块土地 上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对家乡的风土 人情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他的《十月的诗》、 《生日之诗》、《羊齿山》等诗中,我们可以从他 对威尔士乡村风光的描写中感受到他浓郁的 乡土情结: 明媚的阳光整天地泼洒,那么美丽可爱, 田间的干草高及屋脊,烟囱飘 出美妙的 旋律, 那是嬉戏的空气,动人又湿润, 火中的绿焰如草。 每到夜色降临,稀疏的星空下 我赶着回家入眠,猫头鹰驮着农场而去, 皎洁的月光赐福大地,我在马厩间聆听 欧夜莺 衔起干草飞翔,一匹匹马 光一样闪入黑夜⑥。 在这首题为《羊齿山》的诗中,诗人通过 一 幅幅色彩斑斓的浪漫主义画面,抒发了他 对童年时光和祖国的眷恋之情。 然而,狄兰·托马斯诗歌的威尔士特性在 他的全部诗歌中并不占主导地位,因为他的 诗歌主要是以怪诞意象和超逻辑的语言探索 生命与死亡、成长与衰老、人类与自然这些带 普遍性的问题。 真正反映威尔士生活的诗人与其说是狄 兰·托马斯,到不如说是 R·S·托马斯。R·S· 托马斯在声誉方面也许不如狄兰·托马斯,但 是他的诗歌像“经过多年雨水冲刷过的白石, 用非常朴素的词句写古老而又有现代意义的 题材,是沉思的诗,经得起一再重读”@。他 的诗歌有的反映威尔士的风光,如《威尔士风 光》,有的表现风土人情,如《农民》,有的则表 现他作为穷乡僻壤牧师的困惑,如《在教堂》。 在他的诗歌中,本土特性尤为明显。《农村》 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描写了缓慢变化中的威尔 士 : 谈不上街道,房子太少了, 只有一条小道 从唯一的酒店到唯一的铺子, 再不前进,消失在山顶, 山也不高,侵蚀着它的 是多年积累的绿色波涛, 草不断生长,越来越接近 这过去时间的最后据点。 很少发生什么;一条黑狗 在阳光里咬跳蚤就算是 · 123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当代外国文学 No.1,2007 历史大事。倒是有姑娘 挨门走过,她那速度 超过这平淡日子两重尺寸。 那么停住吧,村子,因为围绕着你 慢慢转动着一整个世界, 辽阔而富于意义,不亚于伟大的 柏拉图孤寂心灵的任何构想@。 落后、闭塞的乡村,平淡、寂寞的日子伴 随着世世代代生活在那里的农民。他们远离 城市的喧嚣,保持着朴实的民风,并为生存同 恶劣的环境进行顽强的斗争。这就是威尔士 农民实际的生活,这就是R·S·托马斯诗歌的 最重要主题。他热爱这块土地和这里纯朴的 农民,深切地同情他们生活的艰辛,热情地赞 扬他们生生不息的抗争精神。 R.S.托马斯是 民族意识很强的诗人。 当四五十年代威尔士文艺复兴开始的时候, 他就积极投身到该运动中,并成为领袖人物 之一。他创作了许多描写威尔士风情的诗 歌。在这些诗歌中,他一方面为威尔士的自 然风光、朴实的民风和悠久的历史而感到自 豪,另一方面又对威尔士人缺乏足够的民族 自尊感而痛心。他认为,只有正视民族自身 的弱点,如麻木和守旧,增强民族意识,威尔 士才能得到振兴,否则威尔士没有现在,也没 有将来0。 如果说苏格兰、爱尔兰、威尔士的诗歌突 出地反映了这些地区的民族和文化特性,那 么相比之下英格兰诗歌的文化特性就不够明 显了。由于英格兰是英国最发达的地区,城 市化程度很高,因此,英格兰诗歌所反映的主 要是城市的生活。拉金等英格兰诗人长期居 住在城市,在他们的笔下,城市的日常生活是 他们描写的中心内容。也许英格兰诗歌对英 国文化的继承方面比其他地区更为明显,因 为其他地区的诗人对英国文化既吸收又排 斥,他们的主要目的是继承本民族的文化传 统。英格兰诗人一般都比较注重传统,注重 · 124 · 把英国诗歌传统发扬光大。他们不去过分地 进行诗歌形式的实验,而是希望能够用传统 的形式反映生活,因此,他们诗歌中保守的一 面更为明显。 从上面对英国诗歌地域性特征的评述 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区域性诗歌的不同之 处,但是由于它们同属于英国文学的范畴,因 此在许多方面,有着共通之处。首先,这些地 域性诗歌都注重表现日常生活经验,传达生 活的感受,其思想基础仍然是经验主义的。 正是由于受经验主义的影响,这些地域性诗 歌往往具有很强的叙事特征。它们往往通过 一 件小事来折射出生活的本质,而不追求诗 歌的思辨特征。其二,这些地域性诗歌注重 传统,不在诗歌形式上刻意创新。它们一般 采用英语传统诗歌格律,很少使用自由诗体。 这一点与美国现当代诗歌是不同的。其三, 这些地域性诗歌注重从外部世界人手,表现 英国人的心态,这就决定了它们走英国诗歌 具体实在的路子,而不像现代主义透过纷乱 的意识 流程 快递问题件怎么处理流程河南自建厂房流程下载关于规范招聘需求审批流程制作流程表下载邮件下载流程设计 ,从现代人扭曲的心灵人手来折 射危机时期的社会现实。其四,这些地域性 诗歌,一般很少直接宣泄情感,而是以冷峻的 目光,客观的笔调表现诗人的情与思。正是 由于这些共性,它们突出地表现了英国诗歌 的文化特性,从而有别于美国诗歌@。 注 : ① 转引自张剑:《20世纪苏格兰诗歌漫谈》,载《译 林))2001年第1期,第205页。 ②④ 王佐良:《英国文学MATCH_ word word文档格式规范word作业纸小票打印word模板word简历模板免费word简历 _1713881993283_0集》,北京:外国文学 出版社,1980年 ,第 383,381页。 ③ 王佐良:《英国诗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年,第 654页。 ⑤ 飞白主编:《世界诗库》第 2卷,广州:花城出版 社,1994年,第 548页。 ⑥ 吴德安编译:《希尼诗文选》,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1年,第 15—16页。 ⑦ 刘守兰编著:《英美名诗解读》,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 ,2003年,第 415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O世纪英国地域性诗歌的文化特性 译 棒 新 书 介 绍 往事与随想 【俄国】赫尔岑 著 巴 金 臧仲伦 译 《往事与随想》第三册收入了《巴黎一意大利一巴黎(1847--1852)~、《家庭的 戏剧》等名篇。其中《家庭的戏剧》为我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先生所译。其余的 则是俄苏文学专家、北京大学教授臧仲伦先生的译作。 赫尔岑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描写了19世纪中期西欧各国资产阶级社会各种 生活景象和各个阶层的人物,使读者不只是浮光掠影地看到上层人物金玉其外 的表面,还看到他们丑陋的另一面。 在《家庭的戏剧》中赫尔岑用血和泪写出了母亲和幼子的不幸遭遇及爱妻逝 世等家庭变故。巴老把赫尔岑对亲人刻骨铭心的痛用饱含深情的语言翻译了出 来。 · 125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本文档为【20世纪英国地域性诗歌的文化特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0290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70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8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09-05-28
浏览量: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