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的沙漠

中国的沙漠

举报
开通vip

中国的沙漠 内容提要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不仅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自然地理环境 亦极其复杂而丰富多彩。5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劳 动、生息、繁衍;在漫长的岁月里,又不断地开发、利用和改造着周围的环 境。今天,中国人民正面临着新的考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 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进一步认识这片土地。这套丛书,系统介绍中国的自然地 理基本知识,广及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 内容丰富,资料新颖,文字流畅。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同志,将会从中学 到多种知识,加深对祖国的了...

中国的沙漠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提要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不仅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自然地理环境 亦极其复杂而丰富多彩。5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劳 动、生息、繁衍;在漫长的岁月里,又不断地开发、利用和改造着周围的环 境。今天,中国人民正面临着新的考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 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进一步认识这片土地。这套丛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系统介绍中国的自然地 理基本知识,广及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 内容丰富,资料新颖,文字流畅。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同志,将会从中学 到多种知识,加深对祖国的了解,更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以极大的 爱国热忱,投入祖国的建设中去。 出版者的话 1980~1986年间,我们曾组织出版了一批地理知识读物,着重介绍中国 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这些书出版以后,引起了国内外广大读者的注意和好 评。但因时隔多年,不少读者要求重印,有的建议进行修订,增补更新的资 料。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同时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我们约请了原 作者对原书进行修订,增补了新的科研成果并更新资料,修改了原书中一些 不必要的或不够准确的内容和提法,文字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述上也进行了修饰。书中的插图 作了部分调整,还新增了彩色照片,以增加读者的感性认识。 为了突出主题,我们将《中国的地形》、《中国的气候及其极值》、《中 国的河流》、《中国的湖泊》、《中国的沼泽》、《中国的土壤》、《中国 的森林》、《中国的草原》、《中国的沙漠》、《中国的海洋》和《中国的 自然保护区》这 11种书汇总起来,组成一套“中国自然地理知识丛书”出版, 在开本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上与原书相比亦有一些变化。我们还将继续组织编写一些有关的 专题,纳入这套丛书之中。 这套丛书适合于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自学阅读,又可作为中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教师和 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参考资料,是一份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好材料。我 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1992年5月 中国的沙漠 沙漠古称旱海或大漠,维吾尔语叫“库姆”。在中国古书上有的又称沙 漠为沙河,也有的称为大流沙或沙碛。过去人们常常把沙漠和荒漠这两个不 同的概念混为一谈。其实,在自然地理学上,凡是气候干旱、降雨稀少、植 被稀疏低矮、土地贫瘠的区域,都叫做荒漠,意为“荒凉之地”。荒漠有石 质、砾质和沙质之分,近年习惯称石质、砾质的荒漠为戈壁;而沙质荒漠才 称为沙漠。此外,在荒漠地带以外的草原地带,也有不小面积被沙丘所覆盖,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沙地。但因其性质与沙质荒漠相近似,一般习惯上也泛称 为“沙漠”。 在我们这本书里所介绍的“沙漠”,主要指荒漠地带的沙质荒漠部分和 草原地带的沙地,而不包括戈壁。不过,由于沙漠和戈壁在地域分布上经常 相互交错,在成因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有时也对戈壁作一些概略的叙 述。 一、沙漠的分布特征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最多的国家之一。沙漠广袤千里,呈一条弧形带绵亘 于西北、华北和东北的土地上。这一弧形沙漠带,南北宽600公里,东西长 达4000公里,面积有71万多平方公里。若连同戈壁,总面积达128万多平 方公里①,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 13%。在沙漠的面积中,荒漠、半荒漠地带 (干旱区)的沙质荒漠约 60万平方公里,占 84.5%,主要分布在新疆、甘 肃、青海、宁夏及内蒙古西部;干草原地带(半干旱区)的沙地为11万多平 方公里,占15.5%,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陕西北部,以及辽宁、吉林和 黑龙江三省的西部等地(图1)。 中国的沙漠,在分布上具有这样的一些特点: 1.沙漠多深居内陆盆地和高原 中国沙漠约有75%的面积分布在乌鞘岭和贺兰山以西的大陆腹地,而且 绝大部分都在内陆巨大盆地中,如塔里木盆地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 盆地中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柴达木盆地中的沙漠,吐鲁番盆地中的库姆塔 格沙漠等等。一部分分布在海拔 1000米以上的内陆高原上,如海拔 1200~ 1800米的阿拉善高原上的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海拔 1200~1500米 的鄂尔多斯高原上的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等;最高可分布到海拔 4 000 米以上,如新疆东部高山河谷中的沙丘,青藏高原上的沙丘,等等。 2.沙漠横跨多个自然地带 中国沙漠,西起新疆喀什噶尔,东迄东北平原西部,横跨经度50度之多, 分属4个不同的自然地带。贺兰山(约东经106度)以西的西部沙漠地区, 蒸发量大大超过降雨量,干燥度①都在4.0以上,属温带干旱荒漠地带,其中 塔克拉玛干沙漠为暖温带干旱荒漠,柴达木盆地沙漠为高寒干旱荒漠。中国 大部分沙漠都分布在这一地带,沙漠面积约占全国沙漠(不包括戈壁)总面 积的 80%。贺兰山与温都尔庙—鄂托克—定边一线之间的中国中部沙漠地 区,主要包括库布齐沙漠,宁夏河东沙漠以及毛乌素沙地的西部,干燥度在 2.0~4.0之间,属于温带干旱半荒漠地带。这一地带比较窄,沙漠面积小, 仅占全国沙漠总面积的 3%强。温都尔庙—鄂托克—定边一线以东的中国东 部沙漠的大部分,包括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小腾格里)沙地、科尔沁沙 地等,干燥度在1.5~2.0之间,属温带半干旱干草原地带,其沙地面积占全 国沙漠总面积的15%左右。科尔沁沙地的东部和松嫩等地区的沙地,干燥度 小于 1.5,属于温带半湿润的草原地带,它在中国沙漠中所占的面积最小, 还不到1%。 3.新疆沙漠分布最广,塔克拉玛干沙漠最大 ① 未包括现代沙漠化土地。如全部包括进去,则中国沙漠总面积为 130.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 积的 13.6%。 ① 干燥度 A=E/r=0.16Σt/r。E为可能蒸发量,等于 0.16Σ′,Σ′ 从各省(区)沙漠分布的面积来说,新疆分布 表 1 中国沙漠、戈壁的分布面积(单位:万平方公里) 省(区) 总面积 沙 漠 (包括风蚀地) 戈壁 新 疆 71.3 42.0 29.3 内蒙古 40.1 21.3 18.8 青 海 7.5 3.8 3.7 甘 肃 6.8 1.9 4.9 陕 西 1.1 1.1 0 宁 夏 0.65 0.4 0.25 吉 林 0.36 0.36 0 黑龙江 0.26 0.26 0 辽 宁 0.17 0.17 0 总 计 128.24 71.29 56.95 表 2 中国各个主要沙漠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沙漠名称 地理位置 海 拔 高 度 (米) 面积(万平 方公里) 塔克拉玛干沙漠 新疆塔里木盆地 840~1200 33.76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新疆准噶尔盆地 300~600 4.88 库姆塔格沙漠 罗布泊低地南,阿尔金山北 1000~1200 2.28 柴达木盆地沙漠 (包括风蚀地) 青海柴达木盆地 2 600~3400 3.49 巴丹吉林沙漠 内蒙古阿拉善高原西部 1300~1800 4.43 腾格里沙漠 内蒙古阿拉善高原东南部 1400~1600 4.27 乌兰布和沙漠 内蒙古阿拉善高原东北部、 黄河后套平原西南部 1000 0.99 库布齐沙漠 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北部、 黄河河套平原以南 1000~1200 1.61 毛乌素沙地 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中南 部和陕西北部 1300~1600 3.21 浑善达克(小腾格 里)沙地 内蒙古高原东部的锡盟南 部和昭盟西北部 1200 2.14 科尔沁沙地 东北平原西部的西辽河下 游 100~300 4.23 呼伦贝尔沙地 内蒙古东北部的呼伦贝尔高 平原 600 0.72 最广,约占全国沙漠总面积的 60%左右,其次是内蒙古、青海、甘肃、 陕西、宁夏、吉林、黑龙江和辽宁(表1)。 从各个沙漠的面积来说,新疆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面积最大的 沙漠,包括周围零星的沙漠在内,面积共达33.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沙漠 总面积的1/2。它也是中国沙漠中流沙分布最广的一个,其面积为27.7万平 方公里。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国第二大沙漠,包括 周围零星沙漠在内,面积共有4.8万平方公里,也是中国最大的固定、半固 定沙漠。内蒙古西部的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国第三大沙漠,也是我国沙丘最高 大的一个沙漠。风蚀地分布最多的是在柴达木盆地的西北部,面积为 2.24 万平方公里。 二、沙漠的成因 中国东起东北平原西部,西迄新疆喀什噶尔的北方九省(区),都分布 有大大小小的沙漠(沙地),这样多的沙漠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中国沙漠 的成因,概括起来就是:在干燥气候和丰富的沙漠沙物质来源等自然条件下, 长期发展演变而形成的。 (一)沙漠形成的气候因素 可以这样说,沙漠是干燥气候的产物,干燥少雨是沙漠形成的必要条件。 从整个地球来看,干燥气候区域(干旱区)的形成,主要与纬度、大气环流 等因素有关。在南北纬 15~35°之间,是副热带高压带(又称回归高压带) 控制的范围,终年为信风吹刮的区域。在高压带内的空气具有下沉作用,空 气下沉时形成绝热增温,使相对湿度减小,空气非常干燥。信风是由副热带 高压带吹向赤道低压带的稳定风向,它在吹向赤道的过程中不断增热;空气 越热,消耗的水量也就越大,结果使它成为十分干燥的旱风。这样,在副热 带高压带控制区,大气很稳定,湿度低,少云而寡雨,成为地球上雨量稀少 的干旱区。世界上多数大沙漠都分布在这里,如北非的撒哈拉沙漠,西南亚 的阿拉伯沙漠,南美的阿塔卡马沙漠等。因此,有“回归沙漠带”之称。 中国沙漠位于北纬35~50°、东经75~125°之间的温带地区。按照它 们的纬度来说,不在世界上的沙漠带范围内,要偏北15到20度左右。而中 国与世界上沙漠带同纬度的华南地区,不但没有沙漠,相反却是温暖湿润, 终年常青;无论是平原还是山区,到处是一片郁郁葱葱。这究竟是怎么一回 事? 中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的东南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 海洋——太平洋。这种海陆分布形势,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对中国气候产 生了很大影响。冬季,大陆上的空气比海洋上的空气要冷,并收缩得比海洋 上的空气厚重,空气压力增大。特别是位于中、高纬度内陆腹地的俄罗斯西 伯利亚和蒙古国,那里冬季太阳辐射的热量很弱,黑夜又漫长,失热很多, 因此空气十分干燥寒冷,冷空气大量积存形成强大的高气压区。而中国南方 海洋相反是个低气压区。高压区的空气不断流向低压区,形成了中国冬季盛 行的偏北风。到了夏季,大陆上的空气比海洋上要热,并膨胀得比海洋上的 空气稀薄;海洋上的空气压力大,形成高气压区,空气就从湿润的海洋吹向 大陆,使中国盛行偏南风。这种随季节而变动、交替的风,叫做季风。 由于中国是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是由西南太平洋、南 海、孟加拉湾和印度洋上吹来的湿润的夏季风带来的。因此,处于亚热带的 中国东南沿海和华南地区,正好首当其冲,降水丰沛,成了世界上同纬度雨 量较多的湿润地区。然而,位于温带的广大西北和内蒙古地区,因深居内陆, 距离海洋遥远,夏季风到那里已成了强弩之末(图 2)。再加上其南部和东 南边缘,有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的造山运动升起的天山、昆仑山、秦岭、吕 梁山及大兴安岭等高大山系,特别是有巨大的青藏高原,成了夏季风难以逾 越的屏障。这样,湿润的海洋气流(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无法吹进,水汽 来源被隔绝。致使夏季的西北和内蒙古地区,水汽十分贫乏,降雨量稀少。 冬季,由于西北和内蒙古地区的北方地形比较开阔,无高山屏障,来自蒙古 —西伯利亚高压区的强大干冷气流可以倾注直泻,造成异常干燥寒冷的气 候。 正因为上面的原因,就使得中国西北和内蒙古的广大地区,终年处于极 端干燥的情况下,形成了世界上最巨大的、具有典型大陆性气候的温带内陆 干旱和半干旱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流水作用就很微弱;相反,风的活 动十分活跃,特别是在干燥气候影响下形成的缺少植物被覆的光裸地面,更 加促进和加强了风的作用,使它成了塑造地貌的主要营力。疏松裸露的沙质 地表在风的作用下,发生强烈的风蚀,沙土被风吹 搬运;在风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风力无法挟带沙子继续前进时,沙子便堆 积成沙丘,并进一步发展扩大,终于形成为广袤千里的沙漠。 (二)丰富的沙漠沙来源 形成沙漠除了要有干燥的气候条件外,还要有丰富的沙漠沙的来源。丰 富的沙源是沙漠形成的物质基础。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中央,覆盖 在巨大的古塔里木平原上。盆地四周有天山、帕米尔、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等 高山和山原环抱,它们的高度都在4000米以上,山顶有大面积冰雪分布。在 第四纪冰期时,这里降温剧烈,降雪更多,山地冰川发育的规模比现在要大 得多。目前,塔里木盆地平原地区气候干旱,河流很少,流水作用微弱,只 有和田河等少数几条比较大的河流,水量比较丰富,流程也比较远,其它河 流大都在山麓洪积扇边缘地带就消失了。但在第四纪冰期时,因有大量的冰 雪水补给,河流水量比现在要大。在塔里木盆地的中、南部,就发现有很多 发源于昆仑山的古代河流的痕迹,它们由现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一 直伸展到沙漠内部200~250公里的腹地,有的甚至流得更远。如克里雅河, 现在的洪水只能流到沙漠中的通古兹巴斯特一带,但从地面上还清楚地遗留 着的古河床遗迹来看,古老的克里雅河曾经向北注入塔里木河。发源于昆仑 山北坡的和田河,由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汇合而成。根据测定,现在玉 龙喀什河的年平均径流量为23.4亿立方米,每立方米水中平均带有的悬浮泥 沙为3.57公斤;喀拉喀什河平均年径流量是21.25亿立方米,挟带的悬浮泥 沙为2.02公斤/立方米。它们一年可以给塔里木平原带去620多万立方米的 泥沙。如果我们假定在第四纪的100万年时间里,和田河每年都挟带这么多 的泥沙(其实,那时的水量和含沙量都要比现在大得多),并在它当年奔腾 澎湃的地方均匀堆积下来。那末,仅仅只是水中的悬浮泥沙就足够沉积 124 米厚的冲积地层。叶尔羌河的水量和含沙量比和田河还要大,它每年的悬浮 沙量高达1676万多立方米,所以沉积作用当然更大。正是在第四纪冰期时有 着许多大量冰雪水补给的、水量丰富的河流,有巨大的搬运能力,把昆仑山、 阿尔金山的大量山地破坏产物带到下游并堆积在盆地里,才能在盆地的中南 部造成了一个广大的干三角洲平原。根据皮山、墨玉、于田等地的地质钻孔 记录,在地下 100~200米深度内,都是灰色的中细沙和细粉沙。 发源于西昆仑山、帕米尔和天山西段南坡的许多河流,主要有阿克苏河、 和田河、叶尔羌河等,汇集成塔里木河,流经塔里木盆地的北部。众多的支 流不但注入了大量水量,也从山区带来了大量泥沙,特别在洪水季节,河流 的沉积作用很强,河床不断垫高,河道经常发生变迁;加上由于塔克拉玛干 沙漠内部的隆起,迫使塔里木河不断向北迁移。在现有河道的南部遗留有多 条东西向延伸的古河床,其南界可以扩展到80~100公里的沙漠里,即达到 北纬40°20′附近(图3)。塔里木河阶段性向北迁移的结果,就在塔里木 盆地的北部造成了宽度达130公里、长度有近1000公里的巨大冲积平原。根 据物探资料,冲积平原第四系沉积厚度有500米,沉积物以细沙为主。 塔里木盆地的东部,是一个构造陷落洼地,是盆地最低洼部分,最低处 海拔为780米。它是整个盆地的集水中心,汇集了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 臣河、米兰河,甚至疏勒河等河的尾水,分潴成罗布泊和台特马湖。由于第 四纪以来河流、湖泊位置的多次变迁,河流的冲积、湖泊的沉积形成了广大 的三角洲平原和湖成平原。从钻孔资料和出露地层剖面观察,沉积物是由淡 黄和浅灰色的细沙、粉沙和沙粘土,中间夹着薄层青灰色亚粘土组成的,有 明显水平层理,富 含植物(芦苇)和软体动物(淡水螺)贝壳的残余遗体。 塔里木盆地这些深厚疏松的古代河流和湖泊的沉积沙层,从第四纪中期 (中更新世)以来,由于气候日臻干旱,冰川不断退缩,水源减少,平原上 河流逐渐干涸缩短,地下水位下降,水分条件迅速恶化,受到风的强烈吹扬, 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沙子来源。像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最 东端的库鲁克库姆,原来是三角洲与湖相沉积交错的冲、湖积平原。这里吹 刮强烈的东北风,顺着风向,处在迎风侧的东部风蚀地貌极其发育,向西过 渡到夹有风蚀地貌的风积沙丘区,到下风侧的西部则是全部发育成新月形沙 丘和沙丘链的风积区。说明这个沙漠的沙子是由原来的河、湖相沉积层中吹 扬出来的。根据楼兰附近实测风蚀量的计算结果,在一块面积775平方公里 的地区,每年所提供的沙量有2000万立方米,数量之大可真惊人。由此可见, 经受千百年、甚至上万年的吹扬,形成一大片沙漠,也就丝毫不足为奇了。 整个塔克拉玛干沙漠,如同库鲁克库姆一样,就是在干旱气候条件下, 风力就地吹扬它下伏的第四纪疏松的沉积沙层而形成的。 中国其它沙漠的情况也是这样。第四纪时许多发源于天山北麓有大量冰 雪水补给,水量丰沛的古 表 3 中国沙漠的沙源成因类型 成因类型 分布地区 河流冲积物 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和库布齐沙漠的 大部分;乌兰布和沙漠的北部;柴达木盆地东部夏日哈— 铁圭间的柴达木河中游地区;以及西辽河科尔沁沙地等。 湖河相沉积物 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地和浑善达克 沙地的大部分;乌兰布和沙漠的西南部;罗布泊以西的库 鲁克库姆;准噶尔盆地西北部的玛纳斯—达巴松诺尔湖盆 地区和西部艾比湖地区的沙漠;以及河西走廊的部分沙 漠。 洪积—冲积物 塔里木盆地阿尔金山北麓的若羌、且末之间的雅克托 克库姆和且末、于田间昆仑山北麓的沙丘;柴达木盆地昆 仑山北麓,西起朵斯库勒湖(格孜湖),东至乌图美仁一 带的沙丘;巴丹吉林沙漠的东南部和雅玛利克沙漠、海里 沙漠;以及乌兰布和沙漠的贺兰山、狼山—巴音乌拉山山 前地区的沙丘。 基岩风化的残 积—坡积物 毛乌素沙地的北部,分布在鄂尔多斯中西部干燥剥蚀 高地和高地伸入东南洼地的梁 地上的沙丘;塔克拉玛干 沙漠的麻扎塔格以北和北民丰隆起地区;准噶尔盆地3个 泉子干谷以北的阔布北—阿克库姆和额尔齐斯河下游的 塔孜库姆、库姆塔别沙漠;吐鲁番盆地鄯善附近的库姆达 格沙漠的中部;腾格里沙漠的东北部和浑善达克沙地的西 部等地区。 河流,把山地破坏物质冲下来,在准噶尔盆地里堆积了厚度达200~400 米的古冲积平原沙质地层,它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形成提供了沙物质来 源。发源于祁连山的古代河流巨厚冲积物和湖积物,为巴丹吉林沙漠、腾格 里沙漠提供了沙漠沙的来源。发源于大兴安岭的西辽河,下游冲积平原的第 四纪疏松沙质沉积物厚度也有 130多米,为科尔沁沙地的形成提供重要沙 源,等等。 正因为中国西北和内蒙古地区的内陆高原上,特别是巨大的内陆盆地 里,分布有深厚疏松的、沙质的河流冲积物和湖泊沉积物,有十分丰富的沙 漠沙的物质来源,在干旱多风的气候条件下,容易被风吹扬,才形成了中国 浩瀚无垠的沙漠。 中国各个沙漠沙源的成因类型见表3。 三、沙漠气候的特点 中国沙漠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且周围有关山阻隔,因而具有典型 的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中国沙漠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酷热、干燥,冬季干冷,春季风沙 多、温差大。群众中流传说:“外出需带三件宝:水壶、风镜、大皮袄”, 就是对这种气候特点简洁而生动的总结。 (一)干燥少雨,降水不稳定 干燥少雨是沙漠气候最主要的特征。前面已经说过,中国是季风气候, 降水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水汽来源于太平洋和印度洋。所以,中国沙漠地 区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基本趋势是从东向西递减,且愈向内陆,减少越加迅速。 东部沙区盛夏可受到夏季风(东南季风)的一些影响(参看图 2),雨水稍 多,年降水量有200~400毫米;西部地区大部分在200毫米以下。降水最少 的是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东疆、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的巴 丹吉林沙漠,年降水量都在50毫米以下,甚至不足25毫米,是中国降水最 稀少的地方(图4)。例如,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的若羌,从1954年到 1970年的17年,平均降水量每年只有15.6毫米,其中1957年才3.9毫米。 东疆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1961年至1970年10年平均降水量,每年只有3.9 毫米,为全国现有降水的最小记录;1968年这里只下过两次雨,6月21日— 次为0.4毫米,8月20日一次为0.1毫米,全年总计才0.5毫米。中国沙漠 地区有很多地方一年的降水量还没有沿海地区一个小时的降水量多。 中国沙漠地区的降水不仅少,而且很不稳定,也就是说年变率大。降水 的多年平均变率,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大部分在 15%以下;而在沙漠地区, 东部沙区为 25~40%,西部多在 40%以上,甚至超过 50%。极端年变率差 别更大。例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的民丰安迪尔,1966年降水量只有5.0 毫米,而1971年却达42.5毫米,相差近10倍。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极不均匀, 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而夏季又往往是集中在少数几天内,有时一两天里 的降水竟相当于半年的水量。降水高度集中,就使得连续无降水的干旱期很 长。全年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有时可达7个月至10个月之久,主要出现在 秋末至第二年夏初这—段时间;尤其是春旱特别严重,故俗语有“春雨贵如 油”之说。 沙漠地区的降水性质,一般以对流性阵雨为主。谈到“阵雨”,会给人 们一种大雨倾盆浇注的印象。然而,沙漠里的这种“阵雨”,是不能同中国 江南的暴雨相比拟的。它下雨的时间很短,往往只有几分钟;但雨下得急, 雨点粗大如黄豆粒,但雨量却极小。 沙漠地区降水十分稀少,而蒸发却极为强烈。以多年平均蒸发量而论, 一般在2500~3000毫米,有的地区高达 4 000毫米,超过降水量的十几倍, 甚至上百倍。从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所反映的干燥度来说,中国东部沙区 一般在1.5~4.0;而西部都大于4.0,其中东疆和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 在16.0以上,甚至可高达60,成为全国最干旱的中心(图5)。 (二)日照强烈,冷热剧变 中国沙漠地区,干燥少雨,云量少,晴天自然多,日照充足,热量丰富。 全年日照时数在 2 500~3 600小时,也就是说,一年中有 30~40%的时间 受着太阳光的照耀,这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相当于四川、云南的两倍。夏 季每天日照在14小时以上,冬季也有 9小时之多。无霜期一般在 150~260 天。大于和等于10℃的积温,除呼伦贝尔等一小部分沙地外,一般都在3000~ 5000℃(表 4)。太阳年总辐射量大部分在 140~170千卡/平方厘米,青海 柴达木盆地可达200 表 4 中国沙漠地区主要台站气温等热量要素统计表(1961~1970年) 地区 站名 1月平 均气 温 (℃) 7月平 均气 温 (℃) 年较 差 (℃) 极端 最高 气温 (℃) 极端 最低 气温 (℃) 日照时 数(小 时) 科尔沁沙地 通辽 -14.523.6 38.1 37.9 -30.03110.8 毛乌素沙地 乌兰镇 -11.421.8 33.2 36.5 -31.43154.7 榆林 -9.9 23.1 33.1 37.6 -27.62986.5 乌兰布和沙漠 吉兰泰 -10.725.3 36.0 38.6 -29.43321.8 腾格里沙漠 民勤 -10.123.2 33.3 38.1 -27.03001.0 巴丹吉林沙漠 拐子湖 -12.626.6 39.2 40.7 -32.43248.7 新疆东部戈壁和沙漠 伊吾淖毛湖 -12.228.2 40.4 42.8 -29.13353.1 吐鲁番 -8.5 32.8 41.3 47.5 -20.53070.1 准噶尔盆地沙漠和戈壁 克拉玛依 -17.127.6 44.7 42.9 -35.92763.4 塔克拉玛干沙漠 阿克苏阿拉尔 -9.2 25.0 34.2 39.6 -28.43032.0 民丰安迪尔 -9.5 25.5 35.0 41.5 -28.92890.9 若羌 -8.4 27.0 35.4 43.6 -24.83035.9 表 5沙漠地区与其它地区太阳总辐射量比较 地区 站名 年总辐射量 (千卡厘米 2) 沙漠地区: 内蒙古东部 锡林浩特 140.345 内蒙古西部 老 东 庙 168.274 新疆北部 克拉玛依 134.345 新疆南部 和 田 142.499 若 羌 157.039 新疆东部 哈 密 180.235 青海柴达木 格 尔 木 191.368 冷 湖 226.121 南方地区: 华东 上 海 113.841 西南 成 都 88.592 华南 广 州 116.126 千卡/平方厘米左右,是全国总辐射量的最高中心之一(表5)。 冷热剧变,气温变化大,首先表现在冬季严寒,夏季酷热,气温的年较 差较大。平均年温差一般在30~40℃;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缘的 车排子,1956年曾达到 55℃,为全国之冠。绝对年温差常可达 50~60℃以 上;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的安迪尔,1967年曾达到过67.2℃。冬季,在蒙古 —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之下,天气多晴寒而干燥,地面辐射冷却因之加强, 致使1月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下,极端最低气温可超过-30℃,成为全国最 冷的地区之一。而在夏季则由于大陆的强烈增温,深居内陆的沙漠地区又成 为炎热的中心。7月平均最高气温在34℃以上,极端最高气温超过40℃。如 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的若羌,最高气温为43.6℃,南缘的和田有过46.5℃的 最高记录。而有“火洲”之称的吐鲁番,曾 3次出现47.5℃的全国最高记录; 其炎暑的程度远远超过长江流域著名的三大“火炉”——南京、武汉和重庆 (表6)。 表 6 吐鲁番与南京等地夏季气温等热量要素的比较 地名 最热月 平均气 温(℃) 最热月 平均最 高气温 (℃) 最热月 平均最 低气温 (℃) 最热月 气温较 差(℃) 绝对 最高 气温 (℃) 炎热 日日 数① (天) 酷热 日日 数① (天) 最热月 平均相 对温度 (%) 吐鲁番 32.8 40.0 25.0 15.0 47.5 101.3 40.1 31 南京 28.2 32.2 24.8 7.4 43.0 17.1 3.0 武汉 29.0 33.0 25.9 7.1 41.3 22.0 4.5 >65 重庆 28.6 33.5 24.7 8.8 44.0 33.8 13.7 *酷热日南京等市为高于37℃,吐鲁番为高于40℃;炎热日均为高于35 ℃。 沙漠里夏季白天虽然气温很高,但是相对湿度低,大都低于30%,有的 地方甚至多次出现“零”的记录。高温低湿,热而不闷。此外,日温差大, 一般在10~20℃,最大可达40℃以上。白天因空气干燥,万里无云,骄阳似 火,直射地面。由于沙漠地表干燥、裸露,颜色浅淡,具有较大的反射能力, 反射率估计可达 30%,减少了太阳辐射能的吸收量;加之沙子的导热性小, 储藏热量的能力很低,所吸收的辐射能集中于沙地表面,促使剧烈增温。因 此,沙漠里日出后气温就飞速直升,到了中午,气温常可高到40℃左右;沙 面温度更是高热得惊人,多在70℃以上。1974年7月14日下午4时半,在 吐鲁番五星乡附近的流沙地上,测得沙面最高温度竟达82.3℃。可是,只要 太阳西下,沙面散热就很快,温度迅速下降。1959年5月,沿和田河穿越塔 克拉玛干沙漠进行科学考察时,白天测得最高气温 40.2℃,而夜里却低到- 4.0℃。一昼夜温度变化竟达40多度,真有“一日四季”之变。怪不得群众 中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早着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三)风大沙多 中国沙漠地区不仅风力较大,而且频繁。当风速为5~6米/秒(相当于 3~4级风)左右的时候,沙漠里的沙子就可以被风吹起来,等于和大于这样 的风叫做起沙风。根据一天4次观测统计,大部分沙漠地区的起沙风每年可 达300次以上,差不多每天都可以遇到。 沙漠地区各地的风向、风力是与气压分布形势以及大气环流的特征紧密 联系着的。正如前面所说的,冬季,中国沙漠的大部分地区是处在蒙古—西 伯利亚大陆高压控制下,仅柴达木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西部是受西风气流的影 响。冬季(1月)1500米高度的气流图上(图 6),在青藏高原正北,东经 96度附近有一条明显的北北东—南南西向的气流辐散线;在南疆中部东经83 度附近有一个气流辐合区。因此,冬季在辐散线西部的气流,经河西走廊西 部,祁连山和天山东段之间的孔道,进入东疆和南疆,形成塔里木盆地东部 (尼雅河以东)和河西走廊西部的东北风; 辐散线以东为西北风,吹向阿拉善及鄂尔多斯地区。而准噶尔盆地则直接处 在蒙古高压向西北伸出的高压脊的西南翼,多为偏东风或东北风。夏季,副 热带高压北移,西风盛行带亦随之北进。不过,在近地面部分,西风环流受 西天山和帕米尔高原的阻挡而发生偏折,一支通过帕米尔高原的山口进入塔 里木盆地西部;另一支由准噶尔西部山地各山口进入准噶尔盆地,直趋东南 至河西走廊,形成西北风和西风。至于鄂尔多斯及其以东的地区,则处在来 自东南的夏季风的影响下。夏季(7月) 1500米高度的气流图上(图 7), 在河套以西有一条东北—西南向的气流辐合线,到 8月可向西移到河西走 廊;而在塔里木盆地的克里雅河附近同样有一条气流辐合线。因此,夏季 在克里雅河以东的塔里木盆地东部多盛行东北风;河套以东的地区主要为东 南风。塔里木盆地西部、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以及阿拉善高原则处在西 北风的作用下。春、秋季是过渡季节,一般说来,春季风向与夏季相似,秋 季风向与冬季接近,只是其分布界线略有变动而已。 受上述气压分布形势和大气环流大势的影响,中国沙漠地区在风速的地 域分布上具有北大南小的特点,强风区出现于中苏和中蒙国界附近,尤其是 一些山隘、峡谷风口地带,风力特大,形成特大风区。如被人们称为“风库” 的安西,群众说这里是“一年一场风”;全年平均有80天(最多年份达105 天)出现超过 8级(风速≥17.2米/秒)的大风。北疆准噶尔盆地西部的准 噶尔门的大风更是著名,全年有165天出现大风,最大风速超过40米/秒, 能把艾比湖岸上直径2~3厘米的砾石吹起堆成高30厘米的砾波。更惊人的 是,在古尔图桥以南9公里处的东岸,风暴卷起河岸上直径1~2厘米的砾石, 堆成高5~7米,宽为70米的砾丘,沿河分布达1公里以上。东疆也是著名 大风区,克尔碱全年≥8级的大风天数有 183天,≥10级的大风天数有 100 天,≥12级的有 20天,瞬时极大风速为 45.5米/秒。像这样的大风,在中 国东南沿海地区也是罕见的。大风时,狂风怒吼,飞沙走石,毁屋倒墙,拔 亩倒树,往往造成人畜伤亡,甚至可吹翻火车,中断交通。正如《三州辑略》 风戈壁吟中所描述的:“石飞轻于絮,辎重飘若蓬”。弱风区则位于较闭塞 的 表 7中国沙漠地区风速的季节变化(1961~1970年) 站名 平均风速(米/秒) 最大风速 大风日数 冬 季 春 季 夏 季 秋季 全 年 (米/秒) (≥8级) 通辽 3.2 4.9 2.8 3.1 3.4 20 26.6 乌兰镇 2.7 3.7 2.7 2.3 2.9 28 50.7 榆林 1.7 3.2 2.2 2.0 2.2 23 10.1 吉兰泰 3.3 4.1 3.6 3.0 3.6 20 36.1 民勤 2.4 3.5 2.9 2.2 2.8 28 15.9 拐子湖 3.5 4.9 4.4 3.4 4.2 24 50.6 伊吾淖毛湖 2.4 5.9 4.9 3.9 4.4 34 77.5 吐鲁番 1.l 2.5 2.5 1.4 1.8 >40 35.3 克拉玛依 1.3 5.0 5.3 4.2 3.9 >40 75.4 阿克苏阿拉尔 1.2 2.5 2.3 1.4 1.9 18 12.0 民丰安迪尔 1.0 3.0 2.5 1.6 2.0 16 4.7 若羌 1.6 4.3 3.1 2.3 2.9 >40 42.6 盆地(或低地)和不同风系的交会处。如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的东段和塔里 木盆地中部等地(图 8)。至于风速的年变化,中国沙漠地区一般以春季和 初夏风速最大(表 7),这与该季冷锋和高空槽过境较多,以及环流加强有 关。另外,春季是冷暖气团的交替季节,这时冷暖平流作用较盛,各地区之 间很容易产生较大的气压梯度,因而风速增大。 沙漠地区风力较大,在风季风速大到5~6级以上是常见的;加上地表大 部为疏松的沙物质,易受风力吹扬造成风沙弥漫。风沙日一般在20~100天 左右,特别是在植被稀疏的流沙地区更是频繁。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风沙 日常占全年的1/3。如且末最多可达145天;在腾格里沙漠边缘的民勤,1959 年风沙日达 148天,占全年日数的 41%,其中 3~ 6月风沙日高达全月的 1/2以上,持续时间最长可达 17~ 48小时,一般在10小时以上。风大时往 往形成沙暴(沙暴是由于风速大,吹起地表沙土,使能见度大大降低,视度 ≤1000米的天气现象),滚滚灰黄色的沙尘被卷上高空,形成一幅巨幔,遮 蔽了整个地平面和半个天空,日黯无光,以致“对面闻声不见人,白天屋里 要点灯”。 中国沙漠地区的气候,干旱少雨,降水极不稳定,尤其是春季十分干旱、 寒冷和风大,这对植物生长、农业生产和造林等都带来不利的影响。但是, 任何事物从来都是一分为二的,有不利之处,也会有有利的一面。由于降水 稀少,土壤在发育过程中很少受到淋溶的损失,因而矿物质比较丰富;再加 上沙漠地区日照长,阳光充足,如能得到适当的水源,并加以人工灌溉,沙 漠地区反而能够得到比一般土地更高的产量。青海的柴达木和新疆的塔里 木、吐鲁番就是中国小麦和棉花的高产区。夏季日照长,白天高温且昼夜温 差大,有利于作物营光合作用和高糖分的积累,为瓜果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十 分优越的条件。驰名中外、早已脍炙人口的吐鲁番葡萄、哈密瓜和白兰瓜等, 都产于沙漠地区。 沙漠地区充裕的日照、强烈的太阳辐射,也为太阳能的利用提供了优越 条件。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没有污染的自然能资源。可利 用太阳灶将阳光聚焦作为高温热源,用来烧开水、煮饭。一种抛物面聚光式 太阳灶,锅底温度可达摄氏 400~800度,一般 30分钟左右就可烧开 5~8 斤水。一个直径2.5米的聚光灶,成本35~40元,使用寿命在10年以上。 这对于缺乏烧柴的沙漠地区来说,可以大大节省燃料,是很有实用价值的。 此外,还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用太阳光热水器把水加热,供太阳能淋浴室 使用;利用太阳能蒸馏器,蒸馏淡化沙漠里的咸水;又可利用太阳能制成冷 气,调节室内空气,使室内凉爽宜人,等等。 沙漠地区风大,固然有大的破坏力,对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不 少危害。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大风所携带的能量也多,只要风速提高1倍, 风的能量就提高8倍。所以大风也是一种能源。特别是由于沙漠地区风力集 中在风季,为风能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能够比其它年平均风速一样的地区 得到更多的能量。即使在年平均风速不大的地区,也能提供相当大的风能。 中国是世界上利用风能最早的国家。在 1700多年前,辽阳三道壕东汉晚 期的汉墓壁画上,就已经出现了风车;明代开始应用风力水车灌溉农田,并 出现了用于农副产品加工的风力机械。通过风车的工作,把风能利用起来, 化风力为动力,用于提水,供给沙漠造林、种草及农田的灌溉和牲畜饮水; 还可建立风力发电站,直接供给当地居民的生活用电及带动小型电动机械, 进行农副产品的加工等。风力发电机最大优点是一次投资建成后,除了一些 经常维修费用外,发动机本身不消耗任何固体的或液体燃料。 风能与太阳能一样,不用到地下去开采燃料,到处都有,取之不尽,用 之不竭。因此,人们称它们为“蓝煤”。风能的利用,可以把沙漠地区的祸 患变为造福的泉源。 四、沙漠的风成地貌 有的人以为,沙漠的地表形态就好像海边或河岸的沙滩那样,只不过面 积大一些罢了。或者认为,沙漠就是一片茫茫无边、毫无变换的沙丘,单调 而乏味。其实,中国沙漠的风成地貌形态还是多种多样和饶有兴趣的。 风力对地表物质的吹蚀、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统称为 风成地貌。 (一)风蚀地貌 风力对地面物质的吹蚀和风沙的磨蚀作用,统称风蚀。风蚀作用形成风 蚀地貌。中国沙漠地区的风蚀地貌,除被广大沙丘所埋没的以外,在大风区 域还有广泛的出露,特别是正对风口的迎风地段,发育更为典型。主要分布 在柴达木盆地的西北部,塔里木盆地东端的罗布泊洼地,东疆以及准噶尔盆 地的西北部等地。由于岩层的性质和产状等因素的影响,它们具有种种不同 的形态,主要是: 1.风蚀城堡(蚀余方山) 大部分见于岩性强弱相间的沉积岩(主要是砂岩、泥岩等)地区。它们 是在流水侵蚀的基础上,由于岩性软硬不同,导致差别性的风力吹蚀,从而 形成许多层状墩台,相对高度多数为10~30米;有的由于岩层平铺,墩台顶 部多平坦,故称“蚀余方山”;亦有生成宝塔状的。乌尔禾的“风城”就是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之一。 乌尔禾“风城”位于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北部的乌尔禾地区, 方圆有数十公里。它发育在白垩纪岩层为主的构造台阶上,由岩性软硬不同 的吐鲁谷砂岩和泥岩水平互层所组成。这里气候干燥、雨量少,但常以暴雨 形式出现,冲沟相当发育。白垩纪地层一般都含有较多的盐分,在干燥气候 条件下,风化和盐化作用很强,造成一层疏松的风化壳,使地层表面变得很 疏松。而这种疏松易受侵蚀的地层,又正位于准噶尔西部著名的大风口上, 经常受到六七级以上大风的吹蚀。长期风化剥蚀,风的吹蚀的结果,在原来 暴雨侵蚀地貌的基础上,形成了状如城堡、亭台楼阁、宫殿等蚀余方山地形。 砂岩比较坚硬,当泥岩受到砂岩保护时,往往形成上部大、下部小的蕈状。 此外,还有塔状、柱状等多种地形,甚至还有的象人形、有的象珍禽异兽等 奇特形态,活龙活现,栩栩如生。蚀余方山的相对高度大都有二三十米,高 者可达50米。从高处远眺,沟谷两旁不同形态的土体相互组合在一起,高低 起伏,宛如一座古城废址中街巷两边栉比相连的断垣残壁。因为这种地貌形 态主要是由风的吹蚀作用形成的,因此称之为“风城”。 像乌尔禾“风城”这样的风蚀地貌,还广泛见于新疆东部兰新铁路十三 间房风口以南一带。这里常年刮大风,十三间房年平均风速有9.3米/秒;第 三纪的红色砂岩受到强烈风蚀,“风城”地貌也十分典型。塔里木盆地东端 罗布泊洼地,在楼兰古城东北孔雀河畔一带,新第三纪红褐色粉砂岩出露的 地区,也有风蚀城堡分布,一般高20~25米,顶部平坦,古代烽火台多建于 其上。 2.风蚀长丘和凤蚀劣地 风蚀长丘,形似一条细长的垄岗,长度一般在10~200米不等,也有延 伸数公里的;高度多在10~20米,也有40~50米的。风蚀劣地,是一种支 离破碎的残丘地面,丘体矮小,一般只有几米长,高度也不超过10米。它们 多分布在背斜构造等非常发育,地层软硬相间,且风向又与构造方向相一致 的地区。以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分布最广,面积有2万多平方公 3.石窝和石蘑菇 在花岗岩、伟晶花岗岩、砾岩和粗砂岩等粗粒岩组成的向阳迎风的岩壁 上,常常可以见到形状各异、大小不等而密集的孔穴,有的高可及人,远望 犹如窗格和蜂窝,这种地貌称为石窝。它的形成是:沙漠地区白昼阳光强烈 照射,使岩壁增热,岩体里的矿物体积膨胀;夜晚温度骤降,矿物体收缩。 由于矿物的热力性质各不相同,其体积的膨胀和收缩也有差异。这样,一胀 一缩,在不同矿物的界面间就产生了应力(膨胀时产生压应力,收缩时产生 张应力),使矿物彼此松解,岩面风化剥落。此外,岩石内含有一些可溶性 盐类,也可通过毛细管水上升到岩石表面,由于水分很快蒸发,盐分重新结 晶,体积扩张,也使岩石表面松散破碎。风化的岩面,经风力的吹蚀,最初 形成很多浅小的凹坑;以后,风挟带沙子就沿凹坑磨蚀(旋磨),使凹坑不 断加深扩大,最后形成状如蜂窝的石窝(风蚀穴)地形。塔克拉玛干沙漠北 部库车盐水沟的砂岩峭壁上,这种石窝十分发育;在吐鲁番盆地西北部一些 石质丘陵的迎风坡上,也可见到这种蜂窝石。 孤立突起的岩石,尤其是裂隙很发育的不大坚实的岩石,受到长期风蚀 作用以后,形成上部大、基部小的地形,很像蘑菇,故称风蚀蘑菇,或石蘑 菇。它形成的原因是由于近地面的气流含沙量大,孤突的岩石下部受到风沙 的磨蚀较上部为甚,下部变得愈来愈小,最后变成上大下小的蕈状。特别是 当下部的岩性较上部软弱,易于风化变得疏松时,更有利于风蚀蘑菇的形成。 风蚀蘑菇在吐鲁番盆地西北部的石质丘陵地区,准噶尔盆地西北部的乌尔禾 和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麻扎塔格等地都可见到。风蚀蘑菇一般多是在基岩地 区发育的风蚀城堡等地貌的一种附生形态。 4.风蚀雅丹和白龙堆 雅丹与上述的风蚀地貌不同,它是发育在第四纪河湖相的土状堆积物 中,以罗布泊洼地西北部的古楼兰附近最为典型。罗布泊洼地西北部及甘肃 西部疏勒河下游;风蚀雅丹地貌广泛分布,面积有2 600平方公里,仅次于 柴达木盆地的西北部,是中国第二个面积最大的风蚀地貌分布区。“雅丹” 是维吾尔语“陡壁的小丘”之意,后来用它来泛指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相间 的地貌组合。高起的土墩多作长条形,排列方向与主风向平行;相对高度多 在4~10米,长度不等。土墩组成物质全为粉沙、细沙和沙质粘土水平互层, 沙质粘土往往构成土墩顶面,向下风方向作1~2度的倾斜,四周由几种坡向 的坡面组成,坡度通常上陡下缓。 在罗布泊盐碱地北部的东西两侧,粘土土墩的顶面是灰白色盐碱块;又 因它弯曲而长,形状似龙,故名“白龙堆”。关于白龙堆,中国古书上早有 记述。《汉书·地理志》中就有“白龙堆,乏水草,沙形如卧龙”的记载。 《周书》西域传中更对白龙堆的分布位置作了叙述:“鄯善,古楼兰所治, 城方一里,地多沙卤,少水草,北即白龙堆,西北有流沙数百里”。 雅丹地貌在喀什三角洲平原的西南部、吐鲁番盆地燕木什以南冲积平原 等地也都有广泛分布。但由于长期受风蚀破坏,土墩面积变得愈来愈小,形 成风蚀土丘,使地面崎岖起伏,支离破碎。 (二)风积地貌 风积地貌主要是指沙漠地区的沙丘而言。沙丘在中国沙漠里分布面积最 广大,连绵的沙丘构成了波涛起伏、浩瀚无垠的茫茫沙海。沙丘有流动和固 定、半固定之分。流动沙丘的表面无植物覆盖,或仅在沙丘坡脚有少许植物, 覆盖度在15%以下,风沙活动强烈,流动性大;半固定沙丘的表面,植被呈 斑块状分布,覆盖度在15~40%,在植物生长较好的地方略有粘土或盐土结 皮现象,有局部风沙活动,流动性较小;固定沙丘有密集的植被覆盖,覆盖 度超过40%,或大部分沙丘表面有薄层粘土或盐土结皮,不易被风吹蚀,比 较稳定。 沙丘的形态初看起来,好像到处都是一个样,很单调。但是,只要我们 仔细加以考察,特别是当乘飞机飞越沙漠的上空,从飞机上俯瞰沙漠的时候, 我们就会发现,中国沙漠由于各地风、水分、植被等条件的不同,沙丘形态 是十分复杂多样的,而且有惊人的规则性。 1.最小和最大的新月形沙丘 新月形沙丘是中国沙漠地区最常见的,也是形态最简单的一种流动沙 丘。顾名思义,新月形沙丘最显著的形态特征是平面图形呈新月形,沙丘的 两侧有顺着风向向前伸出的两个兽角(翼)。它们是由绕过沙丘两侧、具有 垂直轴的涡旋的横向环流造成的(图 9)。新月形沙丘的剖面形态是有两个 不对称的斜坡,迎风坡凸出而平缓,坡度在5~20度;背风坡凹入而较陡, 倾角在28~34度,相当于沙子的最大休止角。沙丘高度都不大,一般为1~ 5米,很少超过15米。单个新月形沙丘大多零星分布在沙漠的边缘地区。 在沙子供应比较丰富的情况下,由密集的新月形沙丘相互横向连接,可 形成新月形沙丘链。高度一般在10~30米左右,其形态随各地风的情况而有 差异。在风向单一的地区,沙丘链仍然保持原来单 个新月形沙丘弯曲的弧形体痕迹,两翼也比较明显;平面形态弯曲度亦较大, 依然反映出新月形的特征。但在相反方向的风交互作用的地区,整个沙丘链 就显得比较平直,剖面形态往往成为复式,顶部有一条摆动带。 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广泛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部、北部和东部的 库鲁克库姆,以及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地、巴丹吉林沙漠的边缘和柴达木 盆地的山前洪积平原等地。 梁窝状沙丘通常具有隆起的曲弧状沙梁和凹下的沙窝,是密集的新月形 沙丘和沙丘链,在草本和灌木生长的条件下,已被植物所固定或半固定而形 成的。它主要分布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以及科 尔沁沙地。 倘若沙子供应十分丰富,新月形沙丘链进一步发展演变,就会形成复合 型的结构。也就是说,在沙丘体积不断增大的同时,其平缓的迎风坡上又产 生了次一级的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层层叠置,状如鱼鳞;但背风坡一般来 说没有复合的形态,为一比较单一的陡峭斜坡。这种沙丘称为复合新月形沙 丘和复合型沙丘链。它们主要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中。这 类沙丘,一般高度在50~100米;分布在巴丹吉林沙漠中的可高达200~300 米,最高达420米,是中国沙漠中最高大的沙丘,也是世界上最高大的沙丘 之一。因沙体硕大如山,所以又称为“复合型沙山”。沙丘的长度一般为5~ 20公里,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最长的可达30公里左右。一般宽度有300~800 米,最宽者可达1~2公里。各个相邻的巨大复合新月形沙丘的顶脊间距,一 般有1.5~2.5公里,有时可到4公里。一道道排列规则的复合型沙丘链,宛 如海啸卷起的巨浪,极为壮观。 巨大的复合型沙丘链(沙山)的形成,除了有丰富的沙子供应,以及发 育年龄较长外,也还与局部地形起伏对气流的阻滞作用有关系。如塔克拉玛 干沙漠西部高200~300米的麻扎塔格山横列于沙漠中,成为东北风运行的障 碍,在它的迎风坡(山岭北侧)堆积了大量的沙子,形成巨大的复合新月形 沙丘和复合型沙丘链,且愈靠近山地沙丘相对高度愈大(表 8)。又如巴丹 吉林沙漠的巴丹吉林庙至七里沟一带, 表 8麻扎塔格东段北麓巨大沙丘复合体高度的变化 由北而南沙丘离山顶 的距离(公里) 6.0 4.8 4.2 3.6 1.8 沙丘复合体的平均高 度(米) 58 74 84 86 94 分布着高200~300米的复合型沙山,其形成与残留的石质(砂岩)低岗(高 10~30米)有关。沙丘在移动的过程中,受到这些残留小石岗的阻挡,减缓 了移动速度,而后继的又接踵而来,覆于前面的沙丘上,层层叠置,愈堆愈 高,形成了高大的复合型沙山。 2.纵向沙垄 上面说的都是些链状形态的沙丘,排列方向(沙丘走向)和主风向垂直, 或成60~90度的交角,我们统称它们为横向沙丘。在中国沙漠里,除了横向 沙丘外,还广泛分布有与主风向相平行,或成30度以内的交角的纵向沙丘, 叫做沙垄。 沙垄主要分布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平直作线状伸展,常相互连接,平 面形态产生具有分叉的树枝状,称为树枝状沙垄。长度可以从数百米到十多 公里;高度一般在10~25米,最高可达70米。两侧斜坡比较对称,以沙漠 中部的南北走向的沙垄为例,西坡一般为15~24度,东坡为19~28度。现 在沙垄上都长有植物,只有比较高大的沙垄顶部才是光秃的。垄顶通常微呈 穹形,有的也有摆动脊峰。 沙垄在南疆喀什三角洲北部的托克拉克库姆、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 地也都有较大面积的分布,它们也都长起了植物,成为固定、半固定沙丘。 复合型纵向沙垄主要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中部,东经82~85度之间 的地带。这种沙垄是流动沙丘,其形态特征是:垄体表面叠置了许多次一级 的新月形沙丘链,它们与垄体垂直或略呈偏斜;沙垄延伸很长,一般为10~ 20公里,最长可达45公里;垄体高度通常为50~80米,宽度为50
本文档为【中国的沙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35706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50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9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09-04-15
浏览量: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