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

举报
开通vip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1第1单元走进细胞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内容 了解 理解 应用 六年考情 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 6年1考 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 6年4考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实验) √ 未考查 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 6年5考 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 未考查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2.1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2.2讨论技术进步在...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1第1单元走进细胞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内容 了解 理解 应用 六年考情 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 6年1考 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 6年4考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实验) √ 未考查 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 6年5考 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 未考查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2.1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2.2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2.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3、能力方面3.1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3.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二【教学重点】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三【教学难点】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实验)四【教学方法】练习法和讲授法相结合五【教学工具】学案、PPT六【教学时数】1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课时七【教学过程】1基础知识梳理1.1从生物圈到细胞1.1.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无细胞结构,它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1.1.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1.1.1共分为9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1.1.1.2植物没有“系统”层次。1.1.1.3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2.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方法:首先在低倍镜下对光、观察清楚,找到物像,然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通过调节反光镜和光圈来调节视野亮度,再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为止。规律:①总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②物像与实物移动方向相反。1.2.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 较大 细胞核 无核膜,无核仁,无染色体但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器 只有核糖体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特有叶绿体和液泡 生物类群 细菌、蓝藻、支原体等 植物、动物和真菌等1.3细胞学说1.3.1细胞学说的创立者主要是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1.3.2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1.3.3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1.3.4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1.3.5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本单元应重点关注: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排序,种群、群落等概念的内涵及与后面知识的联系。2.显微镜操作方法。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及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辨别。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2第2单元 组成细胞的分子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内容 了解 理解 应用 六年考情 简述组成细胞的元素和细胞中的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 6年3考 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 √ 6年2考 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的多样性及功能 √ 6年2考 说出核酸的种类、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 6年3考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 未考查 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 6年2考 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 未考查 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 未考查 说出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 6年4考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2.1认同生命的物质性,探讨组成细胞的分子的重要作用。2.1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3、能力方面3.1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3.2以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材料,进行特定的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二【教学重点】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的多样性及功能说出核酸的种类、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三【教学难点】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四【教学方法】练习法和讲授法相结合五【教学工具】学案、PPT六【教学时数】1标准课时七【教学过程】1基础知识梳理1.1组成细胞的元素1.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1.2.1化合物分类1.2.2无机物(1)水结合水: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自由水的生理功能:①良好的溶剂;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③参与细胞内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如光合作用、有氧呼吸等;(2)无机盐①大多以离子的形式存在;②生理作用1.3有机物1.3.1蛋白质①元素组成:除C、H、O、N外,大多数蛋白质还含有S。②基本单位:氨基酸,约20种,结构通式CRHNH2COOH。③构成方式:在蛋白质的形成过程中,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④多肽:由2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二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多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肽键。⑤结构的多样性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⑥功能的多样性1.3.2核酸 元素组成 C、H、O、N、P等 分类 脱氧核糖核酸(DNA) 核糖核酸(RNA) 基本单位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成分 磷酸 H3PO4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含氮碱基 A、G、C、T A、G、C、U 功能 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存在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少量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用甲基绿检验呈绿色。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用吡罗红检验呈红色。1.3.3糖类 分类 元素 常见种类 分布 主要功能 单糖 C、H、O 核糖 动植物 组成RNA 脱氧核糖 组成DNA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重要能源物质 二糖 蔗糖 植物 麦芽糖 乳糖 动物 多糖 淀粉 植物 植物细胞储能物质 纤维素 细胞壁主要成分 糖原 动物 动物细胞储能物质1.3.4脂质 分类 元素 常见种类 功能 脂质 脂肪 C、H、O / 1.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2.保温3.减少摩擦,缓冲和减压 磷脂 C、H、O(N、P) /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固醇 胆固醇 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性激素 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维生素D 促进肠道对Ca和P的吸收1.4检测蛋白质、DNA、RNA、还原糖和脂肪的实验本单元内容较多,应重点关注:①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的组成元素、功能及检测方法(实验)。②核酸的分布(实验)、组成元素、功能及与蛋白质的关系。③水和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作用。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3第3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内容 了解 理解 应用 六年考情 简述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和功能 √ 6年7考 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 6年6考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 √ 未考查 阐明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 6年1考 简述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未考查 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 6年5考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 未考查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2.1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2.2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3、能力方面3.1制作用于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生物材料临时装片。3.2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3.3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3.4进行实验数据的解释。二【教学重点】简述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和功能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三【教学难点】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四【教学方法】练习法和讲授法相结合五【教学工具】学案、PPT六【教学时数】1标准课时七【教学过程】1基础知识梳理1.1细胞的基本结构1.1.1细胞膜1.1.1.1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1.1.1.2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1.1.1.3制备方法:将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一系列细胞器)放入清水后,让其吸水涨破,过滤。1.2细胞质1.2.1细胞质基质:细胞质的液体部分。1.2.2细胞器的分类 结构特点 细胞器 分布 功能 注意问题 双层膜结构 叶绿体 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 光合作用场所 含有色素、酶、少量DNA、RNA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中 有氧呼吸主要场所 含有氧呼吸酶,少量DNA、RNA 单层膜结构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中 蛋白质加工合成 也是脂质的合成车间 高尔基体 动、植物细胞中 与动物细胞分泌物形成有关、与植物细胞壁形成有关 动植物细胞都有但功能不同 液泡 主要在植物细胞中 与植物细胞渗透作用有关 含糖类、色素、有机酸等 无膜结构 核糖体 原核、真核细胞都有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由rRNA、蛋白质构成 中心体 动物、低等植物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能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1.2.3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分泌蛋白质的合成为例):内质网上的核糖体肽链内质网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高尔基体成熟的蛋白质细胞膜分泌蛋白。这个过程中,需要线粒体供能。1.3细胞核1.3.1功能: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1.3.2结构1.4细胞壁1.4.1植物、细菌等细胞有,动物细胞没有。1.4.2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它的功能主要是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1.4.3细菌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肽聚糖。1.5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1.5.1观察叶绿体:载玻片上滴1滴清水→取放藓类小叶→盖上盖玻片制成装片观察(低倍镜→高倍镜)1.5.2观察线粒体:载玻片上滴1滴健那绿染液→取口腔上皮细胞→盖上盖玻片观察(低倍镜→高倍镜)1.6细胞的生物膜系统1.6.1概念:细胞膜、核膜以及各种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1.6.2功能: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许多酶的附着位点;为许多生化反应提供场所;分隔细胞器,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本单元应重点关注:①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②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的辨别。③细胞器的分工合作及生物膜系统的概念。④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4第4单元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一【三维目标】2、知识与技能 内容 了解 理解 应用 六年考情 解释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现象 √ 6年4考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实验) √ 6年3考 说出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 6年1考 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 6年7考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2.1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2.2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3、能力方面3.1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3.2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3.3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二【教学重点】解释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现象举例说出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三【教学难点】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实验)四【教学方法】练习法和讲授法相结合五【教学工具】学案、PPT六【教学时数】1标准课时七【教学过程】1基础知识梳理1.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1.1.1动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当外界溶液浓度等于细胞质浓度时,细胞保持原状。1.1.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能够渗透吸水和失水。1.1.3实验过程:制作洋葱鳞片叶的临时装片→显微镜下观察→滴加0.3g/mL的蔗糖溶液→观察原生质层与液泡的变化→滴加清水→观察原生质层与液泡的变化1.1.4质壁分离的内因:1.1.4.1细胞壁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1.1.4.2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2.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2.2.11970年,科学家用人—鼠细胞杂交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流动性/选择透过性)。2.2.2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它具有一定流动性(一定流动性/恒定性)。蛋白质:镶嵌、贯穿、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上,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流动。糖蛋白:形成糖被,具有保护、润滑和细胞识别等作用。2.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运输方向 高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低浓度 低浓度→高浓度 是否需要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是否消耗能量 不需要 不需要 需要 举例 O2、CO2、H2O、甘油、乙醇、苯等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本单元应重点关注:1.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区别、联系及图形辨别。2.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及图形辨别。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6第6单元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一【三维目标】3、知识与技能 内容 了解 理解 应用 六年考情 阐明细胞呼吸的概念 √ 未考查 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 6年4考 举例说明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 6年1考 说出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 6年1考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6年2考 概述光合作用的过程 √ 6年4考 说出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 未考查 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 未考查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3、能力方面学会提取、分离绿叶中的色素以及检测酒精、二氧化碳等细胞呼吸产物的方法。二【教学重点】说出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举例说明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难点】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说出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四【教学方法】练习法和讲授法相结合五【教学工具】学案、PPT六【教学时数】1标准课时七【教学过程】1基础知识梳理1.1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1.1.1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1.1.2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①用透气消毒纱布包扎伤口→氧气抑制无氧呼吸的病原菌的繁殖生长;②提倡慢跑→防止产生大量乳酸(剧烈运动缺氧);③给植物松土、稻田定期排水→保证氧气的供给,促进根系有氧呼吸;防止幼根缺氧产生酒精使根腐烂。1.1.3细胞呼吸的方式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场所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条件 需分子氧、酶 不需分子氧,需酶 概念 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过程 在各种酶的催化下①C6H12O6→2丙酮酸+4[H]+少量能量②2丙酮酸+6H2O→6CO2+20[H]+少量能量③24[H]+6O2→12H2O+大量能量 在各种酶的催化下①C6H12O6→2丙酮酸+4[H]+少量能量②2丙酮酸+4[H] 反应式 在各种酶的催化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大量能量 在各种酶的催化下C6H12O6 产物 CO2、H2O 酒精和CO2或乳酸 能量 大量 少量 联系 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阶段相同,以后阶段不同 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ATP 意义 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1.2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1.2.1光合作用的概念: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1.2.2场所1.2.3过程 光反应 暗反应 区别 条件 光、色素、酶等 [H]、ATP、酶等 场所 类囊体薄膜 叶绿体基质 过程 ①水的光解:2H2O→4[H]+O2②ATP的合成:ADP+Pi+能量→ATP ①CO2的固定:CO2+C5→2C3②C3/CO2的还原:2C3+[H]+ATP→(CH2O)+C5 物质变化 CO2、H2O→有机物(CH2O) 能量变化 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联系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1.2.4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提高光合作用强度的措施: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和温度、适当增加作物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本单元是学业水平考试必考的重点和热点内容,命题形式既有选择题,又有以图表信息为载体对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相关内容进行考查的非选择题。应重点关注:①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场所、过程及意义。②光合作用的概念、场所、过程及应用。③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联系及与生产和生活相联系的内容。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8第8单元遗传因子的发现一【三维目标】4、知识与技能 内容 了解 理解 应用 六年考情 简述孟德尔一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 6年4考 进行模拟实验,体验性状分离比的产生过程(实验) √ 未考查 解释基因的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 √ 6年1考 概述测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 6年1考 概述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 6年8考 总结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 6年1考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3、能力方面3.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3.2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二【教学重点】简述孟德尔一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概述测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概述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三【教学难点】进行模拟实验,体验性状分离比的产生过程(实验)解释基因的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四【教学方法】练习法和讲授法相结合五【教学工具】学案、PPT六【教学时数】1标准课时七【教学过程】1基础知识梳理1.1基因分离定律1.1.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选材: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相对性状易区分且稳定。(2)过程:开花前给母本去雄,套袋;成熟后再人工辅助授粉,套袋。(如图所示)   F2基因型 DD∶Dd∶dd=1∶2∶1   F2表现型 高茎∶矮茎=3∶11.1.2对性状分离的解释(1)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3)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1.1.3性状分离比的模拟本实验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不同的彩球分别代表含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1.1.4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方法:测交(让F1与隐性类型杂交)1.1.5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1.2自由组合定律1.2.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1)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四种:YR、Yr、yR、yr,其比例分别是1∶1∶1∶1。(2)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结合方式有16种(4×4)。F2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9种,其中纯合子YYRR、YYrr、yyRR、yyrr各自出现的概率都是1/16;单杂合子YYRr、yyRr、YyRR、Yyrr各自的出现概率都是1/8;双杂合子的出现概率是1/4。表现性状4种,其中Y__R__∶Y__rr∶yyR__∶yyrr=9∶3∶3∶1。1.2.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方法:测交(F1:YyRr×yyrr→4种表现型,比例是1∶1∶1∶1)。1.2.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本单元应该重点关注:①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解释、验证和概念。②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应用,如显、隐性性状的判断、亲代和子代基因型的判定、简单的遗传系谱分析、遗传概率的计算、遗传定律与育种和遗传病的预防等。本单元涉及的概念多、难度大,是学业水平考试必考的重点内容,应高度重视概念和原理的复习。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9第9单元遗传因子的发现一【三维目标】5、知识与技能 内容 了解 理解 应用 六年考情 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 √ 6年2考 说明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 6年8考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实验) √ 未考查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实验) √ 未考查 说明受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 未考查 说出萨顿关于基因定位的假说内容 √ 6年1考 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 6年5考 简述伴性遗传的概念 √ 未考查 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原因 √ 6年1考 说出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原因 √ 6年1考 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 5年2考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2.1认同基因是物质实体。2.2认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2.3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3、能力方面3.1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3.2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3.3尝试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3.4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二【教学重点】说明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说明受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原因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三【教学难点】说明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实验)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实验)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四【教学方法】练习法和讲授法相结合五【教学工具】学案、PPT六【教学时数】1标准课时七【教学过程】1基础知识梳理1.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1.1精子与卵细胞形成的异同点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不同点 形成部位 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卵巢 过程 有变形期 无变形期 子细胞数 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 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 相同点 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注意:(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它们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又可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3)减数分列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1.1.2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在显微镜下根据染色体的特点识别不同时期细胞(三看识别法:一看染色体奇偶数目;二看同源染色体有无;三看同源染色体的特殊行为)。1.1.3受精作用(1)概念:指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2)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原因:在减数分裂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增加了配子的多样性,加上受精时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使后代呈现多样性。1.2基因在染色体上1.2.1萨顿的假说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方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但类比推理的结论不具可靠性。1.2.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摩尔根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1.2.3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解释(1)基因的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1.3伴性遗传1.3.1人类红绿色盲症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表现型 正常 正常(携带者) 色盲 正常 色盲1.3.2伴性遗传的特点 实例 遗传类型 特点 人类红绿色盲症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①可隔代交叉遗传;②系谱中男患者多于女患者;③女患者的父、子必为患者 抗维生素D佝偻病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①连续遗传;②系谱中女患者多于男患者;③男患者的母、女必为患者1.3.3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如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性别的早期鉴定。本单元应重点关注:①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即减数分裂的过程。②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③伴性遗传的规律及应用;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联系和区别;细胞分裂图像的判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量变化。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10第10单元基因的本质一【三维目标】6、知识与技能 内容 了解 理解 应用 六年考情 概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过程、结果和结论 √ 6年2考 概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过程、结果和结论 √ 6年3考 简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的过程 √ 未考查 阐明DNA分子的结构 √ 6年6考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实验) √ 未考查 概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结果和意义 √ 6年5考 说明基因与DNA的关系 √ 6年3考 简述基因的概念 √ 6年2考 说明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多样性的关系 √ 未考查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2.1认同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的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奥秘中的重要作用。2.2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2.3初步形成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3、能力方面3.1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3.2进行遗传信息多样性原因的探究。3.3就科学家探索基因的本质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领悟假说—演绎和模型方法在这些研究中的应用。二【教学重点】概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过程、结果和结论概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过程、结果和结论概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结果和意义说明基因与DNA的关系三【教学难点】简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的过程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实验)四【教学方法】练习法和讲授法相结合五【教学工具】学案、PPT六【教学时数】1标准课时七【教学过程】1基础知识梳理1.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问题:转化因子是什么?(2)体外转化:1944年美国艾弗里活S菌+R菌培养基→结论:转化因子是DNA。1.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952年赫尔希、蔡斯,电镜观察和同位素示踪,结论:DNA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1.3烟草花叶病毒实验,结论:RNA也是遗传物质。1.4DNA分子的结构1.4.1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1.4.2DNA分子的结构特点(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2)DNA分子外侧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基本骨架。(3)DNA分子两条链的内侧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并以氢键互相连接。1.5计算(1)在两条互补链中(A+G)/(T+C)的比例呈倒数关系。(2)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等于嘧啶碱基之和。(3)整个DNA分子中,(A+T)/(G+C)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1.6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假说—演绎法、模型方法)。1.7DNA的复制1.7.1基本条件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原料: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能量:ATP;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1.7.2特点:(1)半保留复制;(2)边解旋边复制。1.8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1.8.1基因的本质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其中4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1.8.2DNA分子的特性(1)多样性;(2)特异性;(3)稳定性。本单元内容是遗传和变异知识的基础,是学业水平考试必考的热点内容。应重点关注:①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②DNA的分子结构和复制。③基因的概念。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11第11单元基因的表达一【三维目标】7、知识与技能 内容 了解 理解 应用 六年考情 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 6年8考 概述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 √ 6年1考 说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 6年5考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2.1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基因表达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2.2认同人类探索基因表达的奥秘的过程仍未终结。3、能力方面3.1运用已有的知识和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提出假说。3.2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3.3运用证据和逻辑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二【教学重点】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概述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三【教学难点】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概述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四【教学方法】练习法和讲授法相结合五【教学工具】学案、PPT六【教学时数】1标准课时七【教学过程】1基础知识梳理1.1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1.1.1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1)转录:在细胞核中,以DNA双链中的一条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2)翻译:在细胞质中,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1.1.2遗传信息复制、转录与翻译的比较 场所 产物 条件 模板 原料 酶 能量 DNA复制 主要在细胞核 DNA DNA的两条链 4种脱氧核苷酸 需要不同的酶 需要 转录 主要在细胞核 mRNA DNA的一条链 4种核糖核苷酸 翻译 细胞质 多肽(蛋白质) mRNA 20种氨基酸 1.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1.2.1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1957年克里克1.2.2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等。(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等。(3)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表现型(性状)。本单元内容既与DNA的结构和复制分不开,又与遗传变异有着密切的联系,基因表达过程中碱基与氨基酸的数量关系,解释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之间的因果关系,仍将是学业水平考试的热点。应重点关注:①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②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12第12单元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一【三维目标】8、知识与技能 内容 了解 理解 应用 六年考情 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 6年5考 举例说出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 6年1考 举例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 6年6考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 √ 未考查 举例说出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 6年3考 探讨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 6年1考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实习) √ 未考查 关注人类基因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 6年1考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2.1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2.2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3、能力方面3.1进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观察染色体数目的变化。3.2进行人群中遗传病的调查。3.3进行资料的搜集和分析,了解基因诊断在遗传病监测中的应用,以及人类基因组计划对科学发展、人类健康、社会伦理等方面的影响。二【教学重点】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举例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举例说出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三【教学难点】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实习)四【教学方法】练习法和讲授法相结合五【教学工具】学案、PPT六【教学时数】1标准课时七【教学过程】1基础知识梳理1.1基因突变1.1.1基因突变的特点(1)普遍性;(2)随机性;(3)不定向性;(4)低频性;(5)多害少利性。1.1.2人工诱变(1)原理:利用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处理生物,使它发生基因突变。(2)过程:生物→辐射、硫酸二乙脂等诱导→基因突变→变异类型→选育良种。(3)意义:提高变异的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创造动植物和微生物新品种。1.1.3基因重组:(1)实质: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2)类型:①自由组合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③人工重组型:DNA重组技术,即基因工程。(3)意义: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1.2染色体变异1.2.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1)缺失;(2)重复;(3)倒位;(4)易位。1.2.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细胞内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细胞内染色体组成倍地增加或减少。(1)染色体组:细胞内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的一组染色体。如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为22(常染色体)+X或22(常染色体)+Y。(2)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是由生殖细胞不经过受精作用直接发育而成的。(3)二倍体和多倍体:共同前提是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叫做二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叫做多倍体。1.2.3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1)原理:用低温处理正在分裂的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从而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2)应用: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如生产三倍体无籽西瓜。1.3人类遗传病1.3.1常见遗传病的类型: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3.2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发病率和遗传方式(调查方法)。1.3.3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产前诊断;(2)遗传咨询。1.3.4人类基因组计划: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本单元内容涉及的概念较多,如染色体组、单倍体、多倍体等,加上本单元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如育种原理的应用、遗传病的防治、遗传方式的判断等,这些都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热点内容。应重点关注:①基因突变的概念、时间、原因、特点及实例。②基因重组的概念及与减数分裂的关系。③染色体变异的类型、概念。④遗传病的类型、原因及实例。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13第13单元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一【三维目标】9、知识与技能 内容 了解 理解 应用 六年考情 说明杂交育种的原理、过程 √ 6年3考 说出诱变育种的原理和实例 √ 6年4考 举例说出基因工程的概念、工具及其应用 √ 6年5考 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 6年1考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2.1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2.2讨论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这一科技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3、能力方面3.1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3.2进行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资料搜集和分析。二【教学重点】说明杂交育种的原理、过程说出诱变育种的原理和实例举例说出基因工程的概念、工具及其应用三【教学难点】说出诱变育种的原理和实例举例说出基因工程的概念、工具及其应用四【教学方法】练习法和讲授法相结合五【教学工具】学案、PPT六【教学时数】1标准课时七【教学过程】1基础知识梳理多种育种方式的比较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 概念 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杂交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诱变育种是指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利用诱导因素,使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花药离体培养,然后再诱导染色体加倍,以获得纯种 转基因技术将目的基因引入生物体内,培育新品种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方法 杂交→自交→筛选→自交(至纯合) 辐射诱变、失重或超重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诱变等 杂交→萌发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处理→多倍体 杂交→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或多倍体)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导入受体细胞(细菌、真菌、动物或植物) 优点 使位于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个体 加速育种进程,提高变异频率 器官巨大,提高产量和营养成分 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打破物种界限,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 缺点 不能创造出新的基因,育种进程缓慢,过程繁琐,后代易出现分离现象    有利变异少,不利变异多,需要大量的处理实验材料,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发育延迟,结实率低 技术复杂且需要与杂交育种配合     有可能引起生态危机 应用 改良作物品质、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常规方法,同时也可用于家禽、家畜的育种 主要应用于农作物和微生物育种   主要用于培养农作物 主要用于培养农作物 作物育种与药物研制等 举例 矮秆抗病小麦的培育 高产青霉素菌株的培育、太空椒的培育 三倍体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单倍体育种获得的矮秆抗锈病小麦 产生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抗虫棉本单元应重点关注:①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的原理。②基因工程的基本知识。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14第14单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三维目标】10、知识与技能 内容 了解 理解 应用 六年考情 说出拉马克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 √ 6年2考 说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 6年3考 阐明种群、物种、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概念 √ 6年3考 说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 6年1考 概述自然选择对生物进化的作用 √ 6年2考 说明隔离及其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 6年2考 概述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 6年3考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2.1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2.2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3、能力方面3.1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3.2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二【教学重点】说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阐明种群、物种、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概念说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与生物进化的关系说明隔离及其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三【教学难点】阐明种群、物种、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概念说明隔离及其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概述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四【教学方法】练习法和讲授法相结合五【教学工具】学案、PPT六【教学时数】1标准课时七【教学过程】1基础知识梳理1.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及主要内容1.1.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3)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1.1.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连线):1.1.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①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②种群的基因库和基因频率:a.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b.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即基因频率=×100%。c.基因型频率:某种基因型在种群中出现的概率。(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①可遗传变异的三大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②突变和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因此它们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4)隔离与物种的形成:①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②隔离:a.类型: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b.作用: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意义: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1.2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2.1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1.2.2生物多样性:(1)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生物的共同进化。本单元涉及的概念较多,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种群、物种、隔离等概念及概念的应用,简单的基因频率的计算等是学业水平考试常考的内容。应重点关注:①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15第15单元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三维目标】11、知识与技能 内容 了解 理解 应用 六年考情 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 6年3考 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 6年1考 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 6年1考 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 6年5考 简述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 √ 6年3考 关注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 6年1考 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 6年3考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3、能力方面1.进行实验,了解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2.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二【教学重点】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简述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三【教学难点】简述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四【教学方法】练习法和讲授法相结合五【教学工具】学案、PPT六【教学时数】1标准课时七【教学过程】1基础知识梳理1.1细胞生活的环境1.1.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1.2细胞外液的成分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区别: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在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1.1.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温度:人的体温维持在37℃左右。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2.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原因:导致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断变化。(2)具体表现: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1.2.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2)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调节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4)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5)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6)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与体内HCO,HPO2等离子有关,通过缓冲物质的调节实现。本单元应重点关注:①内环境的组成及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②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及维持稳态的重要意义。侧重概念考查、结合图表命题是学业水平考试常见的形式。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16第16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三维目标】12、知识与技能 内容 了解 理解 应用 六年考情 概述反射和反射弧 √ 6年2考 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 6年7考 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 6年1考 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 √ 6年3考 举例说明人体和动物激素调节的特点 √ 6年3考 尝试构建血糖调节的模型 √ 未考查 讨论在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 √ 未考查 讨论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 6年1考 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 6年4考 描述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 √ 未考查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2.1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2.2讨论在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重要作用。3、能力方面3.1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3.2尝试运用反馈调节的原理,解释一些生命现象。二【教学重点】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举例说明人体和动物激素调节的特点讨论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三【教学难点】简述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四【教学方法】练习法和讲授法相结合五【教学工具】学案、PPT六【教学时数】1标准课时七【教学过程】1基础知识梳理1.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1.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1.1.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在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着活跃状态的过程。(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1.1.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过程:兴奋→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3)信号转变过程: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4)特点:单向传递:即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1.1.4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2)一般来说,低级中枢受脑中相
本文档为【人教版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虔诚的心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11-01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