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符号学\文化符号学的空间阐释_尤里_洛特曼的符号圈理论研究

符号学\文化符号学的空间阐释_尤里_洛特曼的符号圈理论研究

举报
开通vip

符号学\文化符号学的空间阐释_尤里_洛特曼的符号圈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文化符号学的空间阐释   ———尤里·洛特曼的符号圈理论研究 康  澄 内容提要  符号圈是洛特曼于 1984年所构想的文化空间概念。符号形成文本 , 文本形成文 化 , 文化形成符号圈。符号圈是所有文化的文化 , 是既为客体又为主体的智能世界。围绕着符 号圈的内涵、特征、运作方式及其意义生成的一系列论述构成了洛特曼后期文化符号学的核心。 符号圈理论蕴涵着洛特曼宏伟的构想 ———建立一种新的文化类型描述与研究的元语言 , 他期望 以此从根本上克服我们以往的文化研究方法本身所无法克服的弊病。洛特曼...

符号学\文化符号学的空间阐释_尤里_洛特曼的符号圈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文化符号学的空间阐释   ———尤里·洛特曼的符号圈理论研究 康  澄 内容提要  符号圈是洛特曼于 1984年所构想的文化空间概念。符号形成文本 , 文本形成文 化 , 文化形成符号圈。符号圈是所有文化的文化 , 是既为客体又为主体的智能世界。围绕着符 号圈的内涵、特征、运作方式及其意义生成的一系列论述构成了洛特曼后期文化符号学的核心。 符号圈理论蕴涵着洛特曼宏伟的构想 ———建立一种新的文化类型描述与研究的元语言 , 他期望 以此从根本上克服我们以往的文化研究方法本身所无法克服的弊病。洛特曼关于符号圈理论的 一系列独创性思想对于我们更新并深化对文化空间的理解、进而从本质上认识人类文化具有重 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洛特曼  文化符号学  符号圈   人类不仅生活在自然世界中 , 而且生活 在文化空间中。这个空间是人类符号化思维 和符号化行为对自然世界重塑的结果 , 是人 类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建立起来的一个有组织 的多层次空间。人类与文化空间的关系是复 杂且相辅相成的。一方面 , 文化的空间模式 是人类智慧合力创造的结晶 ; 另一方面 , 这 个空间模式又积极地影响和塑造着世界 , 并 对生存于其间的每个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产 生着深刻的影响。20世纪苏联享有世界声 誉的文艺理论家、文化符号学家、塔尔图 — 莫斯科符号学派的代表人物尤里 ·米哈依洛 维奇 ·洛特曼将这个人类文化生存与发展的 空间命名为符号圈 (семиосфера)。 洛特曼的文化符号学有一条非常清晰的 逻辑线索 : 符号 ———文本 ———文化 ———符号 圈。从符号到符号圈的发展过程中 , 文本起 了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洛特曼将文化的实 质定义为信息 , 而文本可以传递、保存及产 生信息。所以 , 从广义上讲 , 所有的文化都 是文本形态的 ( текстоморфный)。绝对孤 立的、为了自身存在而存在的文本原则上不 是文本 , 文本的存在需要另一个文本。文化 同样如此。孤立的文化无法存在。此文化需 要彼文化 , 文化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进入文 化空间 , 亦即洛特曼所说的符号圈。 ·001· “符号形成文本 , 文本形成文化 , 文化 形成符号圈。”①符号圈是文本写入的空间 , 是智能的空间 , 是无穷的意义领域 , 是所有 文化的文化。正因为如此 , 在后期的学术生 涯中 , 洛特曼对符号圈理论的研究投入了极 大的热情和更多的精力 , 使之成为了整个文 化符号学理论精华的凝结。 符号圈蕴涵着洛特曼宏伟的理论构想 ———建立一种新的文化类型描述与研究的元 语言。这种新型的元语言能够从根本上克服 以往的文化研究方法本身所无法克服的弊 病 , 它可以用来描述与研究所有的人类文 化 , 反映人类文化最一般、最普遍的本质特 征。洛特曼指出 , 过去我们几乎都是在用 “自己的 ”文化传统所产生的思想和概念作 为描述 “他人的 ”文化的元语言。这种文 化描述和研究方法将 “自己的 ”文化由鲜 活的客体变成了僵死的尺度。这不仅使文化 描述和研究流于主观、偏颇 , 而且也使各种 不同文化间的比较研究走入了某种尴尬境 地。事实上 , 各种文化虽然具有民族性、地 域性、独特性 , 但它们都生存与发展在同一 个空间 ———符号圈中。这是不同文化具有的 最基本的共相 , 是洛特曼期望借符号圈建立 新的文化类型描述与研究元语言的基础。 洛特曼从符号学的角度定义了人类的文 化空间 ———符号圈 , 阐释了它的三大基本特 征、运行方式及其意义生成机制。他围绕符 号圈提出的一系列独创性思想对于我们更新 并深化对文化空间的理解、进而从本质上认 识人类文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符号圈的概念及其内涵 洛特曼提出符号圈概念是受到前苏联地 球化学家维尔纳茨基生物圈概念的启发。维 尔纳茨基在谈到生物圈与单个生命机体的关 系时指出 , 生物圈不是单个生命机体的总 和 , 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 所有的生命机体 以最紧密的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洛特 曼认为 , 就像人类离开生物圈将无法生存一 样 , 人类离开了符号圈也无法继续存在。符 号圈的实际运作与生物圈一样 , 整个符号空 间是一个完整的机制。由此 , 他首次在 1984年发表的《论符号圈 》(ОСемиосфере) 一文中设定了符号圈这一概念 : 在现实运作中 , 清晰的、功能单一 的系统不能孤立地存在。它们只有进入 到某种符号的连续体 (континуум) 中 才能起作用。这个符号的连续体中充满 各种类型的、处于不同组织水平上的符 号构成物。这样的连续体 , 我们按类似 于维尔纳茨基的 “生物圈 ”概念 , 称 之为 “符号圈 ”。② 符号圈是人类文化模式得以实现的场 所 , 离开它也就没有符号、文本和文化。人 类与符号圈的关系 , 就如同与语言的关系一 样。一方面 , 语言是人类意识的产物 , 是人 类意识的物质外壳 , 它直接依赖于人脑的机 制。人脑生来就具有产生语言的机制 , 否则 人类就不可能进入语言的世界 ; 另一方面 , 人类又处于语言之中。正因为如此 , 洛特曼 写道 : 思想在我们之中 , 我们也在思想之 中。⋯⋯符号圈围绕着我们 , 在它之外 不可能有智能生成。最终世界的空间形 象处于我们之中 , 也处在我们之外。③ 要研究符号圈 , 还须从其构成要素——— 文化 ———说起。洛特曼将文化定义为 “所 有非遗传信息④的总和及组织和贮存这种信 息的各种方式的总和 ”。⑤文化具有三大功 能 : 传递、保存和产生信息。一个由信息发 ·101· 文化符号学的空间阐释 : 尤里 ·洛特曼的符号圈理论研究 出者、接受者和信息通道所组成的自足的单 通道系统可以用于传达特别简单的信息 , 在 传输过程中信息不发生任何变化。但这样的 单通道却无法完成复杂的信息传递及保存和 产生信息的功能。要完成整个信息处理过程 必须进入符号空间 , 即进入到符号圈中。 符号圈中的每一个符号系统都是独立 的 , 但同时它们都处于整体化了的符号圈 里。这些符号系统不仅在共时截面上与其他 符号系统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 而且在纵向 上与处于各种历史纵深的符号系统发生着联 系。此外 , 这些符号系统自身还带有属于它 自己的所有记忆。意义产生于参与交流的各 要素与符号空间的共同作用中。整个符号圈 以这样的方式实现着信息的传递、保存、加 工和创新。 如果说生物圈是一个物质的、具体的空 间 , 那么符号圈则带有抽象的性质 , 但这绝 不意味着这个空间本身不具有实际意义。符 号圈依赖各种符号构成物的运作 , 将非信息 变成信息。它拥有产生信息的机制 , 同时也 是信息生成的场所。为了完成这个任务 , 符 号圈与生物圈一样有着只属于自己的、复杂 的内在组织结构。洛特曼文化符号学的核心 任务便是研究这个空间的内在结构、运作方 式和意义生成机制。 符号圈的基本特征、运作方式 及其意义生成   洛特曼认为 , 符号圈的基本特征为不匀 质 性 ( неоднородность)、不 对 称 性 (асимметрия)及界限性 (отграниченность) , 其中不匀质性是符号圈最本质的特征。 符号圈的不匀质性 , 是指充斥于其中的 语言性质有差异 , 从完全可以翻译到完全不 可翻译。不匀质性是由语言的多相性 ( гетерогенность) 和 多 相 功 能 性 (гетеро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сть) 决定的。归纳 起来 , 符号圈的不匀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 个方面 : 首先 , 构成符号圈的各种语言性质 迥异 , 比如诗歌语言不同于电影语言 , 雕塑 语言区别于绘画语言等 ; 其次 , 符号圈中各 种异质语言的发展速度和循环量值不同 , 如 自然语言的发展就大大滞后于思想意识形态 的变化 , 这两者的发展过程是不可能同步 的 ; 第三 , 符号圈的不匀质性常常因各种水 平的混合而变得异常复杂 , 因为各种时期的 文本并存于符号圈中 , 它们相互碰撞 , 其中 一些会进入根本不存在其解码的子符号圈 中。比如 , 古代的碑文、出土文物上奇怪的 符号等 , 它们在我们今天的文化空间中是找 不到解码的。 理解了符号圈不匀质性的种种表现 , 我 们就会为洛特曼就符号圈所做的形象比喻而 叫绝。他写道 : 让我们想像一个博物馆的大厅 , 将 它作为一个完整的世界 , 并取一个共时 截面。在这个大厅里有各个时代的、各 种各样的展品 , 有用已知的和未知的语 言所写的题词 , 有由专家们撰写的展品 说明 , 有观看展览的路线图和参观者所 应该遵循的行为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 将所有这一切想 像为一个完整的机制 ⋯⋯这样 , 我们就 获得了符号圈的样式。同时 , 我们不应 该忘记 , 符号圈里所有的元素都不是静 止的 , 而是处于动态中 , 它们经常改变 着相互关系的形式。⑥ 符号圈的不匀质性决定了它与生物圈遵 循着不同的运行规律。生物圈奉行 “物竞 天择 , 适者生存 ”, 符号圈则不然。一些属 于远古时代的文化迄今仍作为活的因素而存 在 , 它们一直积极地参与着整个符号圈的发 展。不仅如此 , 文化还可以 “死而复生 ”, ·201· 外国文学评论  No. 2, 2006 它既可以是非常古老的 , 又可以变得很现 代 , 甚至可能代表未来文化发展的方向。在 这里起作用的已经不是后来的某个时间截 面 , 而是整个文化文本的综合体 , 即整个文 化空间。 正是由于符号圈具有这种不匀质性 , 才 使得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符号空间不是一个僵 死的代码结构 , 而是相互联系的动态系统的 集合。洛特曼认为 : 符号空间结构上的不匀质性构成了 动态过程的潜力 , 它是产生新信息的机 制之一。⑦ 他进一步指出 : 既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符号圈内的 各种语言都是不匀质的 , 也就是说没有 相互单义的吻合 , 那么整个符号圈总体 上可以看作一个信息的生成器。⑧ 符号圈具有不匀质性 , 就意味着它在构 造上不对称。洛特曼认为 , 最发达的、结构 上最有组织的、最强势的语言构成了符号圈 的 “中心 ”。与 “中心 ”相比 , “边缘 ”上 则是结构不够发达的、没有组织或是组织性 不强的语言。假如符号圈中的一个核心结构 不仅占据了主导的地位 , 而且上升到了自我 描述的阶段 , 那么它就完成了自我结构的过 程。洛特曼认为 : 自我描述阶段是符号系统结构组织 的高级形式。⋯⋯无论是创立语法 , 还 是建立法律规范都意味着将被描述的对 象提高到一个新的组织水平 , 因此系统 的自我描述在自我组织过程中是最后一 个阶段。⑨ 符号圈的 “中心 ”创建了语法后 , 总 是力图将这些语法规则传播到整个符号圈 中。这时 , 该符号圈中某一文化的某一种优 势语言就成了描述这种文化的元语言。随着 符号圈 “中心 ”自我描述过程的完成 , 该 文化类型描述的元语言系统形成了。这实际 上是把某种文化语言理想化了 , 其结果是仅 仅建立了统一化的假象。符号圈 “边缘 ” 的符号现实与这种理想化规则是相对立的 , 因为这一规则并不是来自于边缘上的符号现 实。但符号圈的 “中心 ”建立了规则后 , 这一元语言系统不仅用以描述自身 , 而且也 被用来描述符号圈的边缘部分。这样 , 边缘 部分的某些文化会被认为是 “不符合规范 的 ”、“不正确的 ”以及 “不存在的 ”。一旦 符号圈获得了严格的组织性 , 走向确定性和 系统性 , 其 “中心 ”也就失去了多样性、 灵活性和动态性 , 耗尽了不确定性所蕴涵的 潜能 , 最终成为了符号圈发展的阻碍因素。 符号圈 “边缘 ”的符号活动与强加给它们 的规则是矛盾和冲突的。越是远离中心 , 这 种矛盾就越尖锐 , 冲突就越激烈。“边缘 ” 因此成为符号圈中最为活跃的领域。规则与 现实在 “边缘 ”上构成了张力场 , 未来的 新语言将诞生于这个张力场中。由此可见 , 符号圈 “中心 ”与 “边缘 ”之间的张力是 符号圈发展的源泉之一。符号圈中永不停歇 的便是 “边缘 ”进入 “中心 ”, “中心 ”又 被排挤到 “边缘 ”的运动。 符号运动在界限上表现得最为活跃和积 极 , 可以说 , 界限是符号过程加速的领域。 因此 , 界限性也是符号圈最重要、最基本的 特征之一。洛特曼指出 : “任何文化模式都 有内在的界限。这些界限中有一个是主要 的 , 它把该文化模式划分成内、外两个空 间。”⑩内空间意味着 “我们的 ”、 “自己 的 ”、“文化的 ”、“安全的 ”、“组织上和谐 的 ”等等。与这个空间相对的外空间则是 ·301· 文化符号学的空间阐释 : 尤里 ·洛特曼的符号圈理论研究 “他们的 ”、“别人的 ”、“危险的 ”、“混乱 的 ”等。任何一种文化都始于这种划分。 如何进行划分取决于文化的类型 , 但划分本 身是普遍存在的。这种划分带有国家的、社 会的、民族的和宗教的性质。 洛特曼认为 , 既然符号圈有着抽象的性 质 , 那么它的界限便无法具体设定。符号圈 的界限与模糊数学中的界限相类似。在模糊 数学中 , 界限被称为点的集合 , 这些点同时 属于内、外两个空间。界限具有划分与连接 的双重意义 , 因而 , 它永远同时属于两个文 化空间 , 属于两个相邻的符号圈。 “界限是符号个性的主要机制之一。”λϖ 意识到个性的 “我 ”, 就意味着认识到了自 己的特点 , 意识到了自己和另外一个区域的 对立 , 也就是意识到了界限的存在。界限突 出了不同空间的特征 , 强调了那些特征的绝 对性。符号圈中交织着各种水平的界限 , 界 限在哪里穿过 , 取决于观察者的立场。比如 说 , 在某些情况下 , 妻子、孩子、失去人身 自由的仆人 , 会被纳入丈夫、主人和庇护者 的大系统中 , 但在另一些情况下 , 他们又是 单独存在的个体。 界限是符号圈必备的组成部分。有了界 限 , 文化就不仅拥有了自己的内在组织 , 而 且也创造出了相对于自己类型的非组织和非 结构类型。例如 , 在笛福的 《鲁宾逊漂流 记 》中 , “野人 ”世界处于文明社会的符号 空间之外 , 文明社会不承认这个异己世界的 文化 , 因此对 “野人 ”世界的评价都是负 面的。要获得文明社会的认可 , “星期五 ” 需要学习文明社会的语言。 论及界限的机制 , 洛特曼提出 : 界限是双语的机制 , 它将外在的传 达翻译成符号圈内在的语言 , 或是相 反。这样 , 只有借助于界限 , 符号圈才 可能实现与非符号及外符号空间的交 流。λω 洛特曼形象地将符号圈的界限比喻为双 语翻译的 “过滤器 ”, 这些 “过滤器 ”具有 转换 “他人的 ”文本的功能 , 能使 “他人 的 ”文本与符号圈内的文本融合。在符号 圈的各种运动形式中 , “穿越界限 ”是最重 要的一种。一种文化要和另一种文化进行交 流 , 就必须穿过文化空间的界限 , 进入到另 一个符号圈中 , 就必须通过界限将自己的文 化文本翻译成 “别人的 ”语言。 尽管如此 , 进入该符号圈的文本仍只是 来自另一个空间的译本 , 它在新的符号圈中 仍属异类。这样的外文本和非文本 λξ能在多 大程度上成为该符号圈的现实 , 取决于这些 文本能在多大程度上翻译为该符号圈内的语 言。其他的文化要进入 “我们的 ”文化 , “我们的 ”文化中必须要有相应的等价物 , 这有点类似于双语词典。这时的文化已经不 是原符号圈中的那个文化 , 它带有了双重身 份。洛特曼举例说 , 进入俄罗斯文化中的拜 伦 , 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拜伦了 , 而是作为 文化的两位一体。形象地说 , 这时的拜伦具 有了两副文化面孔 , 即 “俄罗斯的拜伦 ”。 一方面 , 拜伦进入了俄罗斯文学 ; 另一方 面 , 拜伦仍然是英国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 只不过是在俄罗斯的文学语境中完成了自己 的功能。这时 , “俄罗斯的拜伦 ”已经获得 了 “英国的拜伦 ”所不具备的文化创新意 义。洛特曼指出 : 被大量界限所穿越的符号空间为每 一个运行于其中的传达创造了多次翻译 和变形的情景 , 它们会产生新的信息 , 这种新信息的产生有着雪崩似的性 质。λψ 由于符号圈中的界限错综复杂并存在于 ·401· 外国文学评论  No. 2, 2006 不同的等级上 , “穿越界限 ”的相互渗透与 侵入带有 “游戏 ”的性质 , 意义的生成具 有不可预见性和巨大的能产性 , 因此在两种 异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 , 会产生非凡的创 新。 符号圈理论的实质与功能 : 文化符号学元语言的追寻   符号圈理论从空间的角度解释了人类文 化的图景 , 实际上成就了洛特曼建立新的文 化元语言的梦想。他之所以想建立新的元语 言 , 是因为他深感我们以往的文化研究混淆 了两种本质上截然不同的语言 ———元语言 (метаязык) 与客体语言 ( языкобъекта)。 他提出 ,元语言有完成某种系统的作用。我 们以这个系统的尺度和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来衡量我们所研 究的对象。元语言本身已经失去了实体的性 质 , 它不是客体 , 而是衡量客体的尺度。客 体语言则属于研究对象本身 , 不能用来作为 衡量其他文化的尺度。因此 , 元语言与客体 语言处于两个不同等级的水平上 , 不能将客 体本身的语言作为描述它自己的元语言。 洛特曼认为 , 过去我们在研究异己的艺 术作品和文化时 , 几乎都是用我们自己的文 化传统所产生的思想和概念作为描述的元语 言。根据描述者所处立场的不同 , 他将这种 文化描述方法分成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将 “自己的 ”文化看作唯一的文化 , 而将其他 集体的 “文化 ”作为 “非文化 ”, 把两者对 立起来。第二种是承认存在着几种 (或是 多种 ) 内在独立的文化类型。这种文化类 型描述的元语言取决于描述者自身最终属于 什么文化 , 其元语言的基础是将不同文化类 型中心理的、宗教的、民族的、历史的或是 社会的特点对立起来看待。 洛特曼指出了以上两种文化描述元语言 类型的弊病。首先 , 这两种类型的元语言既 是客体语言 , 又是描述语言 , 因此无法表现 出自己文化相对于他文化的独特性 , 从而使 我们无法研究自己的文化。其次 , 尽管上述 两种类型存在不同 , 但它们却都有着共同的 本质 , 即对文化的描述都离不开研究者本人 所属的那个社会的文化语言。因此 , 上述任 何一种描述方法都将所研究的文化类型间的 差异绝对化了 , 没有能够区分出人类文化的 通用性。再次 , 当我们从自身文化立场以当 今的概念来描述另一种文化类型时 , 研究者 本身的习惯和偏见都会使研究方法产生偏差 和负效应。研究者从自己的文化立场出发 , 会对什么是 “正确 ”、“普通 ”、“特别 ”有 一种本能的直觉 , 而这种本能的直觉有时却 从根本上伤害与曲解了文化的本质。最后 , 这种研究模式事实上不具备任何解决问题的 能力。我们不能据此预测文学与文化未来的 发展方向。与此相比 , 符号圈理论从空间观 念着手阐释文化 , 具有其他元语言所没有的 通用性和普适性。洛特曼认为 , 人类思维逻 辑天生有着将地理空间概念观念化的趋势 : 人们借助世界上最一般的、社会 的、宗教的、政治的模式来理解他周围 的生活 , 这个模式不可避免地带有空间 特点。λζ 洛特曼分析了但丁的巨著 《神曲 》及 俄罗斯中世纪的文本 , 提出其中的地理空间 概念均具有 “宗教 —道德意义 ”。他还以 米 ·布尔加科夫的 《大师与玛格丽特 》为 例 , 分析了其中的 “家 ”及 “住所 ” (指公 共住所 ) 的象征意义。布尔加科夫笔下的 “家 ”是一个内在的、封闭的空间 , 带有安 全、和谐的文化意义。 “住所 ”尽管有 “家 ”的 面 貌 , 但 其 实 是 “伪 家 ” (псевдодом) , 意指破坏、混乱和堕落。因 此 , 在布尔加科夫的小说中 “家 ”和 “住 ·501· 文化符号学的空间阐释 : 尤里 ·洛特曼的符号圈理论研究 所 ”是一组反义词。小说中 “家 ”和 “住 所 ”的主要特征 ———住人的地方 , 变得不 重要了。“家 ”及 “住所 ”成为了文化空间 的符号元素。 洛特曼因此提出 , “世界图景 ” (картинамира) 不可避免地带有空间特 征 : 现实的空间成为了符号圈的图像形 式 , 成为了表达各种非空间意义的语 言。同样 , 符号圈也按照自己的形象改 变了人周围的现实空间。λ{ 按洛特曼的观点 , 研究某种文化 , 就是 解读文化文本。文化文本与艺术文本一样具 有对 “世界图景 ”的空间模拟机制。文本 具有的 “空间模拟 ”特性是人类思维本质 特征的反映。文本的 “空间模拟机制 ”是 表达文化 “世界图景 ”特别有效的手段 , 它包含了文化概念中所有的价值 —思想范 畴。洛特曼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 : 任何文 化模式都可以用空间术语来描述。λ| 从符号、文本、文化到符号圈的启示 当洛特曼将研究领域从文艺符号学扩大 到文化时 , 他最初是将文化作为由符号系统 组成的静态单位来考察的。随着研究的进一 步深入 , 洛特曼越来越不满足于仅仅局限在 符号系统中来进行文化研究。他深刻地认识 到 , 只将文化作为一个符号系统来考察 , 远 不能真正体现人类文化自由、多元、动态的 精神。因为 , 符号世界中既不存在单个的文 本 , 也不存在单个的文化。只有进入智能化 与功能化的文化空间 , 才能描绘出人类文化 的真实图景。 符号圈中充斥着异类的文本。然而 , 它 并非文本的简单相加 , 而是一个 “活 ”的 整体性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 , 可以将符号 圈比作人的机体 , 单个的文本及文化比作这 个机体中的器官。可这还不足以说明符号圈 与文本及文化的关系。洛特曼指出 , 符号圈 中的一切 , 包括整个符号圈本身都既是部 分 , 又是整体。他写道 : 符号圈核心机制构造的主要特点在 于它的每一个部分都是整体。λ} 如何理解这句话 ? 要找到问题的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 就要从洛特曼为数极少的论及方法论的一篇 重要文章 《作为主体和本身也是客体的文 化》 ( Культуракаксубъект исама2себе объект) (1989) 谈起。这篇意义非同一般 的论文不仅是洛特曼在学术生涯接近尾声之 际对自己文化符号学方法论做出的总结 , 也 是对整个文化研究、乃至人文科学研究方法 进行的深刻思考。 洛特曼首先总结了黑格尔和康德哲学思 想对文化研究的影响。他指出 , 在过去的文 化研究中 , 我们以文化为客体 , 以研究者为 主体 , 将两者对立起来。文化研究的重心始 终在重视客体或是强调主体两极之间摆动。 洛特曼认为 , 这种忽左忽右的二元对立研究 模式无法显现文化的真实图景 , 它们都将文 化的主客体性绝对化了。因此他提出 , 除了 黑格尔和康德 , 另一位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 的思想也应该得到特别的重视。 莱布尼兹认为 , 我们的世界由无数单子 (монада) 构成 , 每一个单子就是一个独立 的世界。这样的单子处于不同的等级上 , 它 具有可以进入到更高等级上的单子中的能 力 , 和另一个单子构成趋同关系 , 并在更高 的水平上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 , 单子 既是整体的 , 又是其他整体的一部分。正是 从这个意义上说 , 它既是自己又不完全等同 于自己。而且 , 每一个单子都携带过去、蕴 ·601· 外国文学评论  No. 2, 2006 含未来。以此为基础 , 莱布尼兹提出了著名 的 “预定和谐 ”说。这种 “预定和谐 ”是 指每一个单子都按其本性预先制定的规律而 活动 , 一切事物相互关联。每一单子的活动 虽是独立的 , 但又同所有其他单子的状态一 致。因此 , 宇宙的一切都是和谐的。这就如 同世界上成千上万经过钟表工调准的钟表一 样 , 它们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 , 但彼此间的 行动相互合拍。莱布尼兹认为世间万物能处 于如此的和谐中 , 这只能是上帝预先安排和 建立的结果 , 不可能源于线性的因果关系 , 他以此来论证上帝的存在。洛特曼是无神论 者 , 他无意涉足神学问题。他借莱布尼兹的 “单子论 ” (монадология) 和 “预定和谐 ” 说无非是要阐释自己的文化观和空间观 , 并 以此说明符号圈、文本、文化与人之间的关 系及人类文化空间和谐发展的问题。 洛特曼从符号学的角度重新阐释了单 子 , 用它来表示符号个体。他提出 , 每个单 子里至少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语言 , 它们 是实现信息传递、记忆和产生功能的必要条 件。所 有 的 符 号 单 子 ( семиотическая монада)都是产生意义的结构。意义生成于 所有的符号层次上。最低水平的符号单子、 文本、文化及符号圈都具有结构的同晶性 (структурныйизоморфизм)。它们都具有 传递、保存和产生信息的功能。因此 , 符号 圈中的一切文本与文化都同时既是部分 , 又 是整体 ; 既是主体 , 又是客体。 “单子论 ”的引入体现了洛特曼文化符 号学中的重要思想。从本质上说 , 人脑、文 本、文化和符号圈都是同功能、同结构的 , 它们是处于不同水平上的单子。符号圈并不 只是文本与文化的 “家 ”, 而是最高一级的 “单子 ”。洛特曼写道 : 无论是作为整体的文化 , 还是在文 化中的每一个足够复杂的文本 , 也包括 被看成文本的单独的人类个体都是这样 的单子。λ∼ 洛特曼文化符号学的代表作名为《在思 索的世界里》(Внутримыслящихмиров) ,其 中 “世界 ”一词为复数。这部专著的名称 蕴含着洛特曼深刻的文化符号学思想。它意 在告诉我们 : 每一个人、每一个文本、每一 种文化都是独立的、具有思索能力的世界。 人类在思索着 , 同时又处于思索着的世界 ———符号圈中。 不仅人脑、文本、文化拥有传递、记忆 和创造意义的智能机制 , 整个符号圈都具有 这样的机制。符号圈中的每一个要素都是能 独立思索的元素 ( мыслящийэлемент) , 它们和谐地共处于这个思索的世界里。整个 符号世界处于一种 “预定和谐 ”之中。洛 特曼的这种思想不仅彻底地改变了我们对文 化的认识 , 而且更新了我们对文化空间的理 解。 单子不仅是智能单位 , 其智能容量也是 巨大的。单子还具有无穷的变量 , 一个单子 可以相互交叉、兼有地进入到不同等级的任 何一个单子中。每一个不同级别上的单子都 能进行产生意义的运作。单子因而具有巨大 的选择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洛特曼 将之比喻为一群处于四通八达路口上的蚂 蚁 , 可供它们随意选择的道路不计其数。因 此 , 从根本上说 , 符号圈的发展是不确定 的、不可预见的。决定符号圈面貌的往往不 是因果关系 , 而是几率。可见 , 进入符号圈 中的洛特曼思想从早期的确定性、系统性、 逻辑性发展为后期的不确定性、不可预见 性 ; 从研究的客体性、科学性走向了文化及 符号圈的主体化与智能化。 符号圈像个森林 , 不同的文化是这个森 林中的大树 , 不同的文本是这个森林中的树 叶与树枝。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 我们既无法 ·701· 文化符号学的空间阐释 : 尤里 ·洛特曼的符号圈理论研究 了解森林 , 也难以真正看清树木。翁贝托 · 艾柯在为洛特曼的专著 《在思索的世界里 》 一书所作的序言中写道 : 如果我们将许多树枝和树叶放在一 起 , 我们仍然无法了解森林。但是如果 我们睁大眼睛、自信地沿着无数交错的 小径去穿越它 , 那么我们就不仅能更好 地了解森林的辽阔和复杂 , 而且我们也 能发现每片叶子和每个树杈的性质。µυ 只研究单独的符号系统或是若干相互关 联的符号系统集合 , 我们并不能真正了解人 类文化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洛特曼构建符号 圈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正是希望为人类开辟出 一条新的漫游人类文化森林的道路。 ① ЛотманМ. Ю. Семиотикакультурывтартуско2 московскойсемиотическойшколе/ /ЛотманЮ. М. , Историяи типологиярус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Санкт2 Петербург: Искусство2СПБ, 2002 г. , стр. 20. ② ЛотманЮ. М. Статьипосемиотикеитопологии культуры/ / Избранныестатьивтрехтомах, Т. 1. , Таллин: Александра, 1992 г. , стр. 12. ③⑥⑧⑨λϖ λψ λ{  ЛотманЮ. М. Внутримыслящих миров / / Семиосфера, Санкт2Петербург: Искусство2СПБ, 2000 г. , стр. 389, 253, 254, 254, 257, 265, 320. ④ 非遗传信息指的是由人类创造的、有价值的信息 (本文作者注 )。 ⑤ ЛотманЮ. М. Культураиинформация/ /Семиосфера, Санкт2Петербург: Искусство2СПБ, 2001г. , стр. 395. ⑦ ЛотманЮ. М. Осемиосфере/ /Избранныестатьив трехтомах, Т. 1, Таллин: Александра, 1992 г. , стр. 16.λυ  ЛотманЮ. М. Ометаязыкетипологическихописаний культуры/ /Семиосфера, Санкт2Петербург: Искусство2СПБ, 2000 г. , стр. 484.λω  ЛотманЮ. М. Осемиосфере/ / Избранныестатьив трехтомах, Т. 1. , Таллин: Александра, 1992 г. , стр. 14.λξ 洛特曼将文本定义为完整意义和完整功能的携带者。 非文本 (не2текст) 指从该符号圈的立场上看 , 不具 有完整意义或不携带完整功能。外文本 ( внетекст) 则指其他符号圈中的文本。λζ  ЛотманЮ. М. Структура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оготекста / /Обискусстве, Санкт2Петербург: Искусство2СПБ, 1998 г. , стр. 212.λ|   ЛотманЮ. М. Отипологическомизучениикультуры / / Семиосфера, Санкт2Петербург: Искусство2СПБ, 2000 г. , стр. 484.λ}  ЛотманЮ. М. Осемиосфере/ /Избранныестатьив трехтомах, Т. 1, Таллин: Александра, 1992 г. , стр. 17.λ∼  ЛотманЮ. М. Культуракаксубъект исама2себе объект/ /Семиосфера, Санкт2Петербург: Искусство2 СПБ, 2000 г. , стр. 641.µυ  Umberto Eco, Introduction in J. Lotman, U niverse of the M ind : A Sem iotic Theory of Culture, translated by Ann Shukman, B loom 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pp1vii∃ xiii. [作者简介 ]  康澄 , 1967 年生 , 文学博 士 , 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近期论文有 《试析洛特曼对 〈叶甫盖尼 · 奥涅金 〉的研究 》、《洛特曼文化符号学的 核心概念 ———文本 》等。 责任编辑 : 萧 莎 ·801· 外国文学评论  No. 2, 2006
本文档为【符号学\文化符号学的空间阐释_尤里_洛特曼的符号圈理论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6932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81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9
分类:
上传时间:2009-04-02
浏览量: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