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笔记全,陈先奎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笔记全,陈先奎

举报
开通vip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笔记全,陈先奎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笔记全 考研俱乐部(www.kaoyanpub.com )提供 鸣谢海文学校 2005年7月27日 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 主讲:陈先奎 整理:沉郁林海,有个茶杯 一,历年真题分析 2001年 西部大开发(理论依据,客观依据,意义,相互关系) 2002年 贫富差距(客观依据,相互关系,政策措施) 2003年 宏观调空(材料分析,政策措施,必要性) 2004年 三农问题(材料分析,政策措施,重要性) 2005年 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笔记全,陈先奎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笔记全 考研俱乐部(www.kaoyanpub.com )提供 鸣谢海文学校 2005年7月27日 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 主讲:陈先奎 整理:沉郁林海,有个茶杯 一,历年真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分析 2001年 西部大开发(理论依据,客观依据,意义,相互关系) 2002年 贫富差距(客观依据,相互关系,政策措施) 2003年 宏观调空(材料分析,政策措施,必要性) 2004年 三农问题(材料分析,政策措施,重要性) 2005年 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就业失业问题 可持续发展 特点:1)都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现实问题 2)考察次热点,不考最热点 今年涉及的最热点问题:和谐社会(可出2道题) 社会分配公平问题,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社会矛盾问题 今年涉及的次热点问题:理论上-------1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2科学发展观 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实践上------1分配问题 2能源资源压力大,经济过热 3新世纪下,人民内部矛盾 分析题得分点:1材料分析 2理论依据 3客观依据 4政策措施 5重要意义 6相互关系 第一章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本章2006年考试大纲没有新变化。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三大成果)★★★(多选) 中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先后进行过两次革命:一次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已经完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一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革命,就是通过改革开放,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 在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之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之为邓小平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的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并对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作了初步的理论概括和总结,提出了关于这条正确道路的主要理论观点。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单选)。(1999年理科第9题,单选题) 党的十二大之后的五年,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党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逐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视野。 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单选),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理论观点作了科学概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并肯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过程中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以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和同年3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邓小平1992年的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集大成之作★★★(单选),主要内容有★★★(多选)(1998年文科第15题,多选):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理论;“三个有利于”的改革判断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发展是硬道理”的论断;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防左反右,主要是防左等。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命题★★(单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从九个主要方面作了更为全面的阐述,并提出要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把这一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从多方面进一步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进一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单选)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直接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并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条件(四大依据)★★(多选)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依据。邓小平理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结合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实践经验和新的时代要求,用新的思想观点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成果。 第二,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依据。邓小平精辟地分析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新形势,为我们一心一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第三,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邓小平理论是对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成果。 第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邓小平理论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鲜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结果。 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阅读 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体育概论知识点下载名人传知识点免费下载线性代数知识点汇总下载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 )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2001年文科第24题,多选题): 第一,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把继承与发展、坚持与创新结合起来,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研究新情况,提出新理论,解决新问题,不断开拓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从而极大地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的活力,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精神。 第二,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从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第三,邓小平理论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了深入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这是邓小平理论鲜明的时代特征。 第四,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并指导我们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总之,上述“新境界”、“新水平”、“新判断”、“新体系”这四个“新”,充分表明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二)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坚持和发展、创新 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绝对不能丢,丢了就会丧失根本,就会走到邪路上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又是一个随着实践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尽管创立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时代课题,但从本质上看,它们是一脉相承的。 ★★★(多选)首先,它们的思想基础是一致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其次,它们的基本立场是一致的。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都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具有完全相同的价值取向。 再次,它们都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和发展着的实践相结合,具有完全相同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最后,对根本任务的认识上是一致的。从马克思到邓小平,他们都认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前提,都把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自由、解放、幸福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把“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和最高命题。 第二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本章2006年考试大纲未作变动。 本章要掌握一个3星级的分析题: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执政为民,结合分配问题加以说明。★★★(分析) 答:在三个代表思想中,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不断提高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改革和建设才能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人民群众才能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度关注分配问题,一方面鼓励和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适当拉开差距,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党中央一再强调要把收入差距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在不影响效率的前提下,更多得解决社会公平问题。调整过高收入,保障提高低水平,扩大中等收入,使全体人民特别是困难群众共享经济繁荣成果,从而表明贯彻三个代表本质在执政为民。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当代世界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阅读知识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今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生了以下变化: 第一,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在曲折中前进。 第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 第三,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现在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对策,力争在国际竞争中抢占有利位置。 第四,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严重冲击着我国的思想文化阵地,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能造成消极影响。 (二)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把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 党成立以来国内外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 (三)国情与党情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1当代中国国情的新变化 第一,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但是,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第二,我国社会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以至社会阶层日益多元多样化,异质多样化。 第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入世界文明主流,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了深刻影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代中国发展新变化进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2党的新变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经过80多年的发展,我们的党员队伍,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活力,也提出了新挑战。 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三个代表”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多选)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001年文科第28题,理科同,多选题)这是江泽民200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中的每个“代表”,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要求,但它们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是辩证统一的。 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文化,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凝聚力,是人类社会不断进化发展、实现自身本质力量的重要手段;只有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发展先进生产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不断提高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改革和建设才能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人民群众才能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 (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执政为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但提出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而且指明了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途径。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三大根本要求: 第一,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与时俱进。(2003年第14题,单选题;2004年第10题,单选题)因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随着实践不断发展,正确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发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真正做到“三个代表”。 ★★★(多选)第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先进性是一个从根本上关系着党的性质和历史地位的问题;党的阶级性是先进性的基础,先进性是阶级性的灵魂;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经济、文化、政治三个方面科学地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实质和内涵,为我们党保持先进性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第三,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执政为民。执政为民是我们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和必然条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时代课题,但都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坚持大致相同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哲学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考察当今实际得出的科学结论。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为实践所检验,随实践而发展,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又具有新的时代内容;既一脉相承,又别开生面,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格。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公开申明,自己是工人阶级的精神武器,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利益的理论和学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它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具有完全相同的价值取向。 最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坚持以通过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都坚持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核心价值和最高命题,都坚持完全相同的基本原理和最终目标。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多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具有的基本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有论述,但是,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相联系,上升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高度,上升到党的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们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养分,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第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总之,上述“新的理论概括”、“新的理论基础”、“新的理论要求”、“新的理论视野”充分表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理论指南(阅读知识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明了党的建设总目标。江泽民指出:在世界风云变幻的条件下,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变革中,“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总目标的提出,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使我们党更好地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指明了方向。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致力于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对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第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衡量我们党执政治国兴衰成败的标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是否符合、能否真正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执政治国兴衰成败的标准。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阅读知识点)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揭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只有坚持“三个代表”,才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另一方面,只有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使我们党真正成为坚持“三个代表”的先进政党。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从物质基础、文化支撑和社会基础方面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基本途径,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只有具备雄厚的物质基础、强大的文化支撑和广泛的群众支持才能够实现,确立了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 (五)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阅读知识点) 江泽民多次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2004年第11题,单选题)。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的高度概括。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我们党的立党之本,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总结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经验,党的历史使命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当好“三个代表”。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就在于当好“三个代表”。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我们党的执政之基,进一步回答了党应该怎样执政的问题。先进生产力是执政的物质基础,先进文化是执政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人民群众是执政的群众基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说明了我们党执政的基础、执政的内容、执政的任务和执政的要求。只有坚持“三个代表”,当好“三个代表”,掌握好人民赋予的执政权力,我们才能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基础,稳固执政地位。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我们党的力量之源,进一步回答了党怎样保持先进性和生命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历史使命、历史地位、历史作用,始终是与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的。党的先进性从根本上就表现在“三个代表”上,党是否切实保持了先进性,也要以“三个代表”为标准来衡量。只要始终坚持“三个代表”,我们党的活力就不会枯竭,党就会永远生机勃发。 总之,天下兴亡,国家盛衰,政党成败,关键在人心向背,人心向背决定天下兴亡。我们所谓的“本”、“源”、“基”都是指天下人心向背,即能否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戴和坚定认同。没有这一条,执政再久、权力再大、再集中,也会一朝遇事,顷刻瓦解;有了这一条,就是遇到再险恶的大风大浪,也会坚如磐石、稳如泰山,“胜似闲庭信步”。 第三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本章主要有两处修订:一是在原大纲第一部分“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中,增加了一段重要的知识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坚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二是将本章的第二、第三部分合并为一节,即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看作是一个整体。 新大纲的这一调整,更加强调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正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我们党随着时代、实践的发展变化,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而在不断地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中做到实事求是;又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不断促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我们才能始终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具有无穷的创造力,永葆勃勃生机。 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与全面改革的进行 ★★★(多选)“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①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领导了②批评“两个凡是”宣传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思想解放运动,③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④并且把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概括为“实事求是”。 ★★★(多选)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称作新时期解放思想的第一个宣言书。 ★★★(多选)邓小平对思想路线的完整表述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每当改革开放的重要关头,邓小平都通过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前进。 1992年邓小平发表的南方谈话,是在国际国内政治面临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多选) 所谓“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所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掌握关于事物大量真实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找出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即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2004年文科第10题,单选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说到底,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并通过实践达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理论与实际相符合。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特区的设置、股票证券市场的出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模式的确立等等,无一不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没有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的今天。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始终,其中每一个基本原理都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路线。 此外,邓小平理论中的其他重要原理也无一不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具体运用和集中体现,无一不是从中国当前的实际出发,并为实践所证明了的科学原理。 (三)党的思想路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1邓小平对思想路线的主要贡献是指:★★★(多选) 第一,明确提出了实事求是就是党的思想路线; 第二,突出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方法; 第三,把“解放思想”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内容;(是邓小平对思想路线最突出的贡献) 第四,对思想路线进行了完整的表述,并且用“三个有利于”等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提供了判断标准。 2江泽民在世纪之交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党的思想增加了与时俱进的新内容,并且把它看成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2003年第15题,单选题)强调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从而深化了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 第一,与时俱进进一步明确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时代内涵,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必须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相结合。 第二,与时俱进强化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创新要求,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始终把着重点放在开拓创新上,与时俱进的实质是创新。 第三,与时俱进突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社会动力作用。解放思想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第四,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解放思想是前提,实事求是是目的,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都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都要通过与时俱进体现出来,与时俱进的内容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第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我们党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才能使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从而保持党的先进性。 第二,创新是一个党的事业生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就没有止境。共产党长期执政、更要防止僵化,保守和落后,更要努力坚持创新,也就要努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多选) 第一,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才能破除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达到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一致。 第二,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就是要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对人们思想观念的束缚,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是实事求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二者是完全一致的。 第三,实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辩证统一的基础是社会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使主观与客观、思想与实际相符合,但主观是否符合客观,思想是否符合实际,只能通过社会实践来加以检验。 (二)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单选)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尊重生产力标准,尊重群众的愿望和群众在实践中的创造。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 第一,实事求是必须尊重生产力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统一内在包含了生产力标准、实践标准的内容,要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尊重生产力标准、尊重实践。 第二,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尊重实践就必须尊重群众。 第三,尊重群众,首先要尊重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其次要尊重群众在实践中的创造。 (三)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本身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理论表现,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特征,赋予了它根据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在动力,使其具有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根本动力和生命源泉。 正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所以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最后归于失败。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它始终都要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以当前的实践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着眼于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像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 (四)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阅读知识点)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对什么是“与时俱进”作了精辟的概括:“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体现时代性”,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相结合。 “把握规律性”,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更加符合实践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要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来研究发展规律,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富于创造性”,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更加开拓创新。打开新视野,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探索新办法,概括新理论,不断开拓创新,不断有所创造、有所发现、有所前进。 (五)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判断我们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单选) “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判断改革开放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及根本任务决定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是对生产力标准的深化和发展。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还是生产力标准。生产力的发展是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前提与基础,离开了生产力标准,其他两个方面也就无从谈起。但其他两个方面也十分重要,因为这两个方面明确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标。所以,“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了生产力标准与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实质,就是要求在社会主义时期,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和国家所进行的一切工作,以及所制定的一切路线、方针、政策,都必须以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出发点和根本目的。 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反对人们在概念中抽象地谈论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反对从一些抽象的原则出发去进行无谓的争论。 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我们既不要把那些合乎“三个有利于”、本来姓“社”的东西,错误地判定为姓“资”的东西而加以排斥;也不要把那些合乎“三个有利于”、既可为“资”所用又可为“社”所用的东西,贴上姓“资”的标签,错误地加以排斥。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排除各种干扰,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念,大胆地去闯,大胆地去试,勇于和善于吸取国外一切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东西,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 (一)核心概念 1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完整表述: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辩证关系——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 3邓小平同志提出判断我们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5与时俱进的内涵——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二)基本原理 本章重点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这一思想路线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看作是一个整体;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于实践;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尊重实践就必须尊重群众,尊重实践和尊重群众二者是高度统一的。;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我们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本章内容多年来多以思想路线部分考测选择题为主,今年应该仍是如此。同时注意选择题重心移到“与时俱进”的知识点,并且注意“与时俱进”的分析题特别是哲学认识论方面的分析题。 本章2003年独立出来后,主要增加了“党的思想路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和“与时俱进”的内容。本章过去以考选择题为主,并且集中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重要性上,2005年就与时俱进的概念考测多选题,2006年适当注意与时俱进这个知识点。 本章2006年继续注意思想路线方面的选择题,同时注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考测与时俱进和创新方面的材料分析题。 第四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2006年考试大纲没有变动。 本章涉及一个三星级的分析题:怎样理解发展是我国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实际工作中怎么贯彻,执行。★★★(分析) 答:理论依据是:一方面这个命题是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直接提炼出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归根到底是以发展作为思想主题的。另一方面,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落实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客观依据是: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发展,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最根本的物质基础。 (2)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完成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历史任务的关键。 (3)发展是开创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局面。 (4)发展是应对世界形势新变化的需要。进入新世纪,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不发展就没有出路。 (5)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发展是实现民富国强的必然要求。 政策措施: 关键是发展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科学发展观。 坚持和深化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 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矛盾。 发展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促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搞清楚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1996年文科第16题,单选题;1999年理科第10题,单选题;2005年第11题单选题。)早在1978年邓小平就涉及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问题,1980年邓小平就提出:“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要充分研究如何搞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后,邓小平更加鲜明地、频繁地、突出地提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邓小平多次指出,我们过去对“什么叫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并没有完全搞清楚”,“还在摸索之中”。他说: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邓小平之所以再三强调一定要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搞清楚,是因为: 首先,这是世界社会主义都要遇到的普遍问题。搞清楚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怎样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而且关系到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其次,这是20世纪社会主义最根本的经验教训。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即有些清楚,有些不清楚,甚至存在着某些片面的、歪曲的理解,结果导致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挫折,走了不少弯路。搞清楚这一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第三,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以来的分歧和困惑,主要是围绕这一问题进行的。 第四,邓小平理论就是在初步系统地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 (二)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各方面的本质要求进行了阐述,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多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对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作了深刻的论述,作出了科学的回答。1992年春,他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概括地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994年理科第10题,单选题)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基本特征”的阶段推进到了本质认识的新阶段、新水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这一科学概括的主要内容是:(2004年第19题,多选题) 第一,突出了生产力首要的基础地位,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上升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打破了离开生产力空谈社会主义的教条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偏向。 第二,坚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和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既讲解放、发展生产力,又讲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我们坚持和完善公有制指明了方向。邓小平在经济改革中始终强调两条根本原则:一是公有制为主体;二是共同富裕,二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一个都不能动摇。(1998年文科第4题,单选题) 第三,突出了“共同富裕”的最终目的,(2002年文理科第35题:“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收入分配差距有所扩大。请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理论和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体现了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根本原则和本质内容,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把人民的生活幸福上升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2000年文科第22题,多选题) 第四,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就从根本上解除了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的思想束缚,为我们明确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 ★★★(多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重要意义在于:(1)理论上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廓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2)实践上对于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推进社会主义改革,指导改革沿着合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方向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1.对社会主义认识从基本特征上升到体制高度,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2.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思想主体和重要的组成部分 3.是20世纪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4.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指南 5.是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集中体现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及其确立这一任务的依据(2002年理科第25题,多选题)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单选) 首先,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 其次,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能否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只有充分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 再次,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关系着社会主义的命运。能否大力发展生产力,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着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能否取胜。因此,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关系着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 第四,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更具有迫切性。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的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为在当代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把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压倒一切的根本任务。 (二)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分析) 怎样理解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首先,从概念上讲,一方面所谓“第一要务”,是相对于其他各种要务而言的。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说明在党面临的各种繁重任务中,发展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根本的任务、中心的任务、压倒一切的任务。党和国家的其他事务都要围绕这个“第一要务”来进行,为这个“第一要务”服务。 另一方面,这个命题把发展与执政兴国联系起来,表明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发展为己任,以兴国为目标,以富民为取向,从而突出了发展与执政、执政与兴国的内在联系,突显了发展在我们党执政兴国中“第一要务”的位置。 第二,理论依据是:一方面这个命题是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直接提炼出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归根到底是以发展作为思想主题的。另一方面,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落实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第三,突出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客观依据是:(2003年第26题,多选题
本文档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笔记全,陈先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1405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54KB
软件:Word
页数:29
分类:
上传时间:2009-03-23
浏览量: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