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做帐技术及纳税调整

财务做帐技术及纳税调整

举报
开通vip

财务做帐技术及纳税调整财务做帐技术及纳税调整 企业财务做帐技术及纳税调整 一、资产类科目的做帐技术及纳税调整 二、负债类科目的做帐技术及纳税调整 三、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做帐技术及纳税调整 四、损益类科目的做帐技术及纳税调整 五、帐务调整 利 润 表 单位编号:                          会所02表 单位名称:          年               单位:元 项    目        行次        上 年 数        本年累计数 一、主营业务收入        1             ...

财务做帐技术及纳税调整
财务做帐技术及纳税调整 企业财务做帐技术及纳税调整 一、资产类科目的做帐技术及纳税调整 二、负债类科目的做帐技术及纳税调整 三、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做帐技术及纳税调整 四、损益类科目的做帐技术及纳税调整 五、帐务调整 利 润 表 单位编号:                          会所02表 单位名称:          年               单位:元 项    目        行次        上 年 数        本年累计数 一、主营业务收入        1                     减:主营业务成本        4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5                   二、主营业务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10                     加:其他业务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11                     减:营业费用        14                       管理费用        15                       财务费用        16                   三、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18                     加:投资收益(损失以“-”填列)        19                       补贴收入        22                       营业外收入        23                     减:营业外支出        25                   四、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        27                     减:所得税        28                   五、净利润(净利润以“-”号填列)        30                   资产负债表 资   产        行次        年初数        期末数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行次        年初数        期末数 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货币资金        1                           短期借款        68                    短期投资        2                           应付票据        69                    应收票据        3                           应付帐款        70                    应收股利        4                           预收帐款        71                    应收利息        5                           应付工资         72                    应收帐款        6                           应付福利费        73                    其他应收款        7                           应付股利        74                    预付帐款        8                           应交税金        75                    应收补贴款        9                           其他应交款        80                    存货        10                           其他应付款        81                    待摊费用        11                           预提费用        82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        21                           预计负债        83                    其他流动资产        24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86                    流动资产合计        31                           其他流动负债        90                   长期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        32                           流动负债合计        100                    长期债权投资        34                          长期负债:                            长期投资合计        38                           长期借款        101                   固定资产:                                   应付债券        102                    固定资产原价        39                           长期应付款        103                     减:累计折旧        40                           专项应付款        106                    固定资产净值        41                           职业风险基金        107                     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2                           其他长期负债        108                    固定资产净额        43                           长期负债合计        110                    工程物资         44                          递延税项:                            在建工程        45                           递延税款贷项        111                    固定资产清理        46                           负债合计        114                    因定资产合计        50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所有者权益                             无形资产        51                           实收资本        115                    长期待摊费用        52                            减:已归还投资        116                    其他长期资产        53                           实收资本净额        117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合计        60                           资本公积        118                                                        盈余公积        119                   递延税项                                     其中:共同基金        120                    递延税款借项        61                           未分配利润        121                                                        所有者权益合计        122                   资产总计        67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        135                   第一部分 资产类科目的做帐技术及纳税调整 一、短期投资 应考虑是何种投资,并结合期初数和期末数的变化,看其本期是否增加或减少投资成本,如果是对国债的投资,还应看取得的收益是利息所得,还是转让所得,并确定是否对投资收益部分调减应纳税所得额。对于股票性质的投资,应注意是否存在取得的投资收益在账务上挂往来的情况。此外,对提取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企业,还应注意其转让投资确认收益时,是否按转让比例结转了跌价准备。 二、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及坏账准备    应注意对于带息的应收票据在期末是否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当期利息,可结合应收票据明细账和财务费用科目审查。对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的企业,应注意询问企业提取坏账准备金的方法(股份公司多采用账龄分析法,其他企业一般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对于企业会计核算中实际增提的坏账准备大于税法规定应增提的坏账准备,或者企业应减提的坏账准备小于按税法规定应减提的坏账准备,均应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对于不设立坏账准备金的企业应当注意发生坏账的冲销是否经过税务部门的批准,如未,则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三、存货    应注意期末库存与期初库存的对比,如发现异常,应注意询问并分析其原因,也可以对照期末存货盘点表,审查账实是否相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是否存在实现的收入挂往来,成本不结转的现象;是否存在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是否存在多结转产品销售成本现象;是否存在视同销售业务,如把自产产品用于投资、换取原材料或抵债等等。审查时,可以有针对性的查看产成品明细账,并结合相关科目查验上述判断是否属实。如有,则应按规定补提增值税销项税额,并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四、待处理资产损溢    应审查期初与期末变动数,并结合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科目,查看有关凭证。注意从两点考虑:一是对存货非常损失是否按规定转出进项税额;二是看是否有税务部门同意税前扣除的批复,如无,则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五、长期投资    应注意审查投资合同(或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以确定其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方法的正确性,然后结合投资收益科目,看其是否按规定确认投资收益。对于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的企业,应注意是否按正常售价视同销售增收增值税,并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对于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的企业,应将其评估增值部分进行纳税调整,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征税。对于被投资企业与投资企业适用不同所得税率的企业,应注意是否计算补缴所得税款。 六、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将涉及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城建税等税种,因此,在税务稽查时,应当核实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结合现行税收法规,审查纳税人是否按规定准确计算了税款。审查固定资产主要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增值税方面:本期增加的固定资产如果是自制设备,或者在建工程项目领用了本企业的自产产品,是否按规定计算了增值税销项税额 ;本期外购的固定资产是否抵扣了进项税额,如有,应作转出处理;对外出售的固定资产是否属于应征增值税的固定资产,是否按简易办法计算了增值税。 2. 营业税方面:是否存在销售不动产或以房产抵债等行为;是否有对外出租的固定资产;是否存在以对外投资的名义将固定资产出租而收取固定利润的行为。对以上行为,应注意核查是否按规定计算缴纳了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印花税。 3. 企业所得税方面:对外转让的固定资产是否按规定及时结转固定资产清理账户,并入当期损益;对外出租的固定资产收取的租金收入是否存在挂往来账项而未作“其他业务收入”处理;盘亏、毁损或报废的固定资产是否有主管税务机关同意税前扣除的批复;本期增加的固定资产是否按规定计价,是否有将属于固定资产成本的部分(如运杂费、安装费等)计入当期成本费用的情况;有无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注意审查是否提取了折旧,如有,应调整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有无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应注意其租赁费只能以提取折旧的方式在税前扣除,不得直接扣除;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获取被投资企业的部分股权,是否在投资交易发生时,视同按公允价值销售固定资产,并按规定计算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是否按规定提取折旧,有无未经税务机关批准擅自采取加速折旧的情况,有无擅自扩大范围提取折旧的情况。 4. 房产税及车船使用税方面:核查房屋原值,看有无漏计房产税;本期增加的房产是否从交付使用的次月起计算房产税;对外出租的房产,是否按租金收入计算房产税;核查车船数量及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看有无漏计、错计车船使用税的情况。 七、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反映企业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各种无形资产的价值。在审查无形资产项目时,应注意企业无形资产期末数与期初数的变化情况,了解企业本期无形资产的变动和摊销情况,并注意企业无形资产的摊销额计算是否正确,有无多摊或少摊的现象。 八、递延资产(长期待摊费用)    递延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包括开办费、固定资产修理支出、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等。对于“递延资产”项目的审查,应审查期末数与期初数变动的情况,注意企业有无将不属于开办费支出的由投资者负担的费用和为取得各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所发生的支出,以及筹建期间应当计入资产价值的汇兑损益、利息支出等计入“递延资产”账的情况,并审核固定资产修理费支出和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核算是否正确,摊销期限的确定是否合理,各期摊销额计算是否正确。 第二部分 负债类科目的做帐技术及纳税调整 资产负债表中将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排列。审查中应对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各项进行审查,通过报表中期末数与期初数的比较,分析负债的增减变化,对于增减变化数额较大,数字异常的项目,应进一步查阅账面记录,审查企业有无将应转入的收入挂在“应付账款”账面,逃漏税收的情况。审查企业应交税金是否及时、足额的上交,表中“未交税金”项目的金额与企业的“应交税金”贷方的余额是否相符,有无欠交、错交等问题。对负债类科目的审查主要应注意下列问题: 1. 短期借款    应注意审查“短期借款”项目的年初数与年末数的增减变动情况,并结合“财务费用”科目对照审查,并注意查看短期借款的组成,如有非金融部门的借入款项,应核实其提取的利息是否超过同期同类银行贷款利率,对超过的部分应调增所得额。对“短期借款”账户的贷方发生额,应结合所订立的借贷款合同,核实是否按规定缴纳了印花税。 2. 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收款    主要应审查三个“往来”科目的增减变化情况,对于实现收入“往来”账户的情况,应结合“产成品”账户对照审查,如发现产成品账实不符的情况,一般是实现收入挂“往来”账户,也不作成本结转。对此类情况,应调整账务,将收入和成本并入损益,确认所属期应纳税所得额。对于“其他应付款”明细账户,应注意有无职工或外单位个人的集资款项。如有应注意利息的扣除标准,并核实是否按规定代扣代缴了个人所得税。 3. 应付工资    审查计税工资主要是对“应付工资”及相关科目进行审查。“应付工资”科目的借方累计发生额,为当年的实发数,贷方累计发生额为当年的提取数。审查时应注意查看企业的人事档案及职工工资明细表,核实企业职工人数,结合相关规定,调整当期应税所得。 4. 应付福利费    根据允许税前扣除的工资总额确定的应付福利费,与“应付福利费”贷方累计发生额进行对照,确定调整当期所得。 5. 应付股利    企业的应付股利一般在年初根据董事会的决定提取并分配,因此在年终该科目一般无余额。应审查“应付股利”明细账,注意两点:一是有无向个人支付的金额,可结合“实收资本(股本)”明细账,看是否有个人股份。注意核实是否按规定扣缴个人所得税;二是是否从税后利润分配。防止有些核算不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的企业,在有关费用科目分配利润。 6. 应交税金    “应交税金”是纳税审查的重点审查项目。应根据期末与期初的变动,查看“应交税金”明细账,结合审查过程的计算,看是否按规定计算提取税金,是否办理有关缓缴手续。 7. 预提费用    根据“预提费用”科目的贷方余额的大小,结合“预提费用”明细账,看各项费用提取的标准是否按照有关文件的规定执行,应注意对有关项目按照据实列支的原则进行纳税调整。 8. 长期借款    根据其借贷方余额的变化,结合“在建工程”、“财务费用”等科目,确定应资本化的利息计算是否正确,对资本化利息不正确的,应做账务调整。 9. 应付债券    结合“在建工程”、“财务费用”科目,注意核实债券溢折价的摊销额是否有误,对应科目是否正确。 第三部分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做帐技术及纳税调整 在审查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各项目时,主要依据财务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有关规定,审核企业投资者是否按规定履行出资义务,资本公积金核算是否正确,盈余公积金的提留比例是否符合制度的规定,并根据所有者权益各项目期末数和期初数之间的变动数额,分析企业投入资本的情况和利润分配的结果。在实际操作中,主要是根据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增减变动情况,查看其对应科目,对于将各类应记入损益的收入记入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应作账务调整,按规定确认应纳税所得。 通过资本负债表的审查与分析,可以大致了解企业的资产分布情况、长短期负债情况和所有者权益的构成情况。在审查资产负债时,还可以运用一些财务评价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等进行评价。 第四部分 损益类科目的做帐技术及纳税调整 损益表是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月份、年度内)利润(亏损)的实现情况的报表。通过对损益表的审查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本期生产经营的成果。由于企业的利润总额是计征所得税的依据,利润总额反映不实,势必影响缴纳的所得税额。 1、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的增减,直接关系到税收收入和企业的财务状况及资金周转的速度,影响销售收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销售数量和销售价格。审查时,应分别按销售数量和销售单价进行分析。对销售数量的分析应结合当期的产销情况,将本期实际数与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数或上年同期数进行对比,如果销售数量下降,应注意企业有无销售“产品(商品)销售收入”账户核算的情况或企业领用本企业产品(或商品)而不计销售收入的情况。另外,还应注意销售合同的执行情况,有无应转未转的销售收入。对销售价格的审查,应注意销售价格的变动是否正常,如变动较大,应注意查明原因。企业的销售退回和销售折扣与折让,均冲减当期的销售收入,因此,应注意销售退回的有关手续是否符合规定,销售折扣与折让是否合理合法,特别是以现金支付的退货款项和折扣、折让款项是否存在套取现金或支付回扣等问题。 2、销售成本 对于产品(商品)销售成本的审查,应注意企业销售产品(商品)品种结构的变化情况,注意成本结转时的计价是否正确。同时,注意分析期末库存产品(商品)的成本是否真实。对于采用售价核算的商业企业,还应注意结转的商品进销差价是否正确。 3、销售税金及附加 销售税金及附加是指企业销售产品(商品)所缴纳的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金以及教育费附加。分析时应注意:一是税率有没有调整变动;二是不同税率的产品产量结构有没有变动;三是企业申报数字是否属实。由于销售税金与销售收入有密切的关系,两者成正比例地增减。因此,要在核实销售收入的基础上,审查核实企业销售税金及附加计算结果是否正确,有无错记漏计等情况。 4、销售利润 销售利润是利润总额的组成部分,审查时应核查企业是否完成销售利润计划,与上期相比有无增减变动,计算出本期销售利润,并与上期、上年同期的销售利润率进行对比,如果企业生产规模无多大变化,而销售利润率变动较大,可能存在收入、成本计算不实、人为调节销售利润等问题,应进一步审查。 5、营业利润 企业的营业利润是主营业务的利润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减去期间费用后的余额。在审查营业利润增减变动情况时,应注意审查主营业务的利润,注意审查其他业务的收入和为取得其他业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其他业务收入应纳的流转税通过“其他业务支出”科目核算,因此,审查时要核实其他业务收入是否真实准确,其他业务支出是否与其他业务收入相配比,有无将不属于其他业务支出的费用摊入现象。另外对于属于期间费用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汇兑损失等要注意审核,对比分析各项费用支出额以及各期和本期的变动情况。如果费用支出增长较大,应进一步查阅有关“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账户,分析企业各项支出是否合理合法,有无多列多摊费用,减少本期利润的现象。 6、投资收益 根据会计制度,企业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损失),通过“投资收益”科目进行反映。损益表中的投资收益项目就是根据“投资收益”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的。企业的投资收益包括分得的投资利润、债券投资的利息收入、认购的股票应得的股息以及收回投资时发生的收益等。企业的投资收益,应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或者补缴所得税。在审查损益表的投资收益时,应注意企业是否如实反映企业的投资收益。企业对外投资具有控制权时,是否按权益法记账,投资收益的确认是否准确。 7、营业外收支项目 企业的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支出。按照财务制度规定,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的盘盈和出售净收益、罚款收入、因债权人原因确定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等。营业外支出则包括:固定资产盘亏、报废、损毁和出售的净损失,非季节性和非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职工子第学校经费和技工学校经费,非常损失,公益救济性捐赠,非公益救济性捐赠,税收滞纳金、罚款、赔偿金、违约金等。审查营业外收支数额的变动情况时,对于营业外收入,应注意漏报流转税额。对于营业外支出,应注意是否符合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有无突增突减的异常变化。对于超过标准的公益救济性损赠等,在计算应缴所得税时,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第五部分 账务调整 一、调整账务的意义   纳税自查中查出的大量错漏税问题,多属因账务处理错误而形成的。 在查补纠正过程中必然涉及到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税金的调整问题。如果只办理补、退税手续,不将企业错误的账务处理纠正调整过来,使错误延续下去, 势必会导致新的错误和错、漏税,造成重复补退税问题, 也使企业的会计核算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状况。因此,为了真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防止新的、重复的错误发生, 必须做好补退税后的调整账务工作,使错账得以真正纠正。   例1:自查上半年履行纳税义务情况,发现多提折旧10000元,多提部分全部作期间费用处理。予以剔除后,补缴所得税3300元。企业如果只作补缴所得税的账务处理:   借:所得税                        33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300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300         贷:银行存款                  3300   未作如下调整分录:   借:累计折旧                      10000         贷:本年利润                  10000   那么,年终汇算清缴所得税时, 仍按账面利润计算全年所得税(未包括年中审查中审增的所得额10000元),在扣除预交所得税时却包括年中查补的所得税3300元,这样就发生了前补后退的情况。   所以,在纳税审查中, 对查出的错漏税问题如果不调整账务会使错误继续延续下去的,就须辅导企业及时调整过来。这既能使账实相符, 保持会计核算资料和成本计算的真实性,又能使会计核算资料与纳税审查报告的结论协调统一,避免发生漏税的重复发生。 二、调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调整账务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不同的方法, 但不论采取何种调账方法都应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以保证调账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正确性。   (一)与现行税收法规、财政法规相统一的原则   企业的各项成本、费用的列支,收入的实现,必须依照会计制度, 财务制度及税收法规进行核算。凡是违反各种制度、法规的核算,只有按照有关法规、 制度要求进行调整,才能纠正其错误的核算,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才能保证税收法规的贯彻执行。   (二)与会计核算原理相符合的原则     会计核算方法是一个严密的、科学的方法体系,运用科目,编制分录都有具体规则,不仅日常的核算要按照其基本原理进行,而且在纠正错误, 作出新的财务处理时也必须符合会计核算原理。只有这样,才能使账户之间的勾稽关系,得到正确反映, 保持上下期之间核算的连续、完整性,才能保证调账的科学性、正确性。   (三)针对实际,讲求实效的原则   在审查中查出的错账,可能涉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性质的错误。因此, 在调账中要针对实际,讲求实效。错误的时间、性质不同是否需要调账, 以及调账的具体方法及繁简程度也不尽相同。是直接调账,还是需经计算分摊后调账;是只作一笔会计分录,还是需作几笔会计分录,都要依具体情况而定,保证调账的实效、合理性。 三、调账的基本方法 (一)日常自查中发现错账的调整方法   日常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往往是错误的账项尚未影响到其他核算。 如审查当期材料采购成本,发现将采购基建材料的运杂费记入原材料成本,该材料尚未领用。 对这类问题的错误,可采取会计记账中错账的更正方法,直接进行调整更正。 这种方法有“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两种。   “红字更正法”是采取先用红字冲销原错误会计分录, 然后再重新编制正确的会计分录。这种方法适用于会计科目用错,或会计科目虽未错, 但实际记账金额大于应记金额的错误账项。   例2:某企业3月份将一笔接受捐赠的现金误记入“营业外收入”科目,注册税务师与同年8月发现这一问题。由于账务处理时,会计科目使用有误,可采用“红字更正法”调整账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8000(红字)     贷:营业外收入  8000(红字)   借:银行存款  8000     贷:资本公积  8000    “补充登记”主要是对少记漏记的金额,采用转账分录,直接将少记、 漏记的金额重新补充登记入账,纠正错误的一种错账更正方法。它主要适用于漏记, 或错账所涉及的会计科目没有错误,而实际记账金额小于应记金额的情况。 例3:某企业将自制产品用于本企业基建工程(成本价14000元,销售价20000元)。企业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在建工程                    14000    贷:产成品                    14000   该账务处理,漏计了增值税。按照现行税法规定,企业将自产产品用于在建工程、职工福利等方面应视同销售处理,除了补缴增值税外,还须调整应纳税所得额。由于自产自用产品在会计上不作销售处理,因此可采取补充登记法进行账务调整。其调整分录如下:   借:在建工程                         34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3400   同时,应调增所得额60000万元,与之相关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可作纳税调减处理。 例4:某企业某月某日采用托收承付方式销售产品一批,销售价税合计50000元,当日已办妥托收手续,其账务处理是:   借:应收账款                5850        贷:产品销售收入            5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850   该账务处理运用的两个会计科目正确,只是实际记账金额小于就记金额45000元,因此,可以采用“补充登记法”将少记的金额补充登记入账。其调整分录如下:   借:应收账款                52650    贷:产品销售收入            45000             应交税金──销项税       7650   上述补充分录登记入账后,就纠正了错账, 使账面所记销售收入与实际应记销售收入相一致。 (二)年终结账前查出错误的调整方法   审查期若是在年终结账前, 对于查出的错误问题要根据具体情况直接在当期有关账户,进行调整。如涉及实现利润数额的,可以直接调整“本年利润”账户的数额, 使错误问题得以纠正。   例5:审查某企业第三季度纳税情况时,发现8 月和 9 月两个月份多转销售工厂成本13000元,9月份账已结。   该会计事项的处理,由于多转销售成本,而减少了当期的利润数额,少纳了所得税,因是在年终结账前查出的,故可以直接调增产成品成本和本年利润数额。 应用如下调整会计分录:   借:产成品                         13000        贷:本年利润                       13000   例6:某企业将5月份的投资收益5000元记入“盈余公积”科目,10份审查时,应作如下调整:   借:盈余公积                        5000          贷:本年利润                        5000 (三)以前年度影响损益项目的调账处理   企业在年度中间发现以前年度会计事项影响损益的调整,涉及补退所得税的, 应对以前年度的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进行调整,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账务处理。   例7:某企业上年会计报表利润500万元,已按适用税率预缴所得税165万元, 在自查中发现,将购基建用消防设备50万元、围墙30 万元列入“管理费用”中的“其它公杂费”;将购小轿车一辆30万元在“管理费用”中的“交通费”费列支。 应按规定规定计算补缴所得税,其会计处理为:   1. 调整上年损益时:   借:在建工程──××工程                      80万元            固定资产──××车辆                      30万元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10万元   2. 计算补缴所得税时:   借:所得税                                    36.3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6.3万元   3. 实际缴纳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6.3万元         贷:银行存款                                   36.3万元   4. 期末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转为“本年利润”时: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10万元   贷:本年利润                                   110万元   5. 期末将所得税结转“本年利润”时:   借:本年利润                                  36.3万元         贷:所得税                                     36.3万元 (四)对以前年度消耗性费用调整补税的账务处理   在以前年度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中,对影响损益应补退所得税的, 必须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事项,对上年度一些属消耗性费用(消耗性费用是指企业生产经营已实际支付的如不涉及产品成本核算的工资、工会经费、捐赠、招待费、罚款等费用)的开支,就其应补退的所得税数额作“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务调整。 这类费用不直接影响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即支即耗,账户无延续性,不能在相关科目中调整冲转。 因此对这类消耗性费用的支出,属上年的应调整补税, 并就应补税款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处理。   例8:经税务稽查发现,某企业上年度有超计税工资30万元,多提工会经费0.6万元,多提教育经费0.45万元,多列招待费5万元,营业外支出有税款滞纳金2万元。   1. 应作纳税调整,计算补税为: (30+0.6+0.45+5+2)×33%=12.5565(万元)     2. 会计处理为:      借:所得税    12.5565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2.5565万元     3. 实际缴纳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2.5565万元            贷:银行存款      12.5565万元     4. 调整以前年度损益时: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2.5565万元         贷:所得税    12.5565万元   我们知道,企业调整以前年度损益事项而调整的本年利润数额, 是在“损益表”中的“营业外支出”项目下增设“加: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项目反映的, 上例当年补缴的所得税已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抵减了当年利润12.5565万元,在计算当年的所得税时,假设无其它调整项目, 应以会计利润加上已补缴的上年所得税之和乘适用税率计征。 例如:某企业当年补缴上年所得税12.5565万元,经过上述纳税调整补税作“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处理后,会计利润总额反映500万元,计算缴纳本年所得税为:  (500+12.5565)×33%=169.14(万元) (五)对查出的递延性错账的调整方法 所谓递延性错账是指与下期核算和征税有密切联系, 并影响到下期核算和征税的错账。如:涉及到原材料结存,在产品结存,产成品结存,待摊费用结存的错误, 都属于递延性的错账。都应当加以调整,否则会使下期核算不实,引起新的错漏税。 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对查出的错误数额,不能无条件地调整利润, 而应根据其对利润的影响程度加以计算确定。有的应进行计算分摊, 将错误数额分别摊入相应的有关账户内,并确定就调整的利润数额,有的直接表现为就实现的利润,不进行计算分摊,直接按查出的错误数额调整利润。这就需要根据查出的错误额发生的环节和材料、 在产品、产成品期末库存情况而定。 1. 可以直接按自查出的错误额调整利润的情况。 这种情况是指错误直接构成利润额,属利润额的组成部分,因此可以直接调整利润。下面有关错账即属这种情况。       (1)从“产成品”贷方查出的错误额可以直接调整利润。“产成品”贷方发生额属结转的销售工厂成本。若出现错误,应属多转或少转销售成本, 直接减少或增加当期利润的情况。因此,可按查出数额调增或调减利润。   (2)从“产品销售收入”账户贷方查出的错误额,可以直接调整利润。销售账户贷方反映的是销售收入。多记或少记销售收入,直接影响利润额的增加或减少。 因此可直接按错误额调增或调减利润。 (3)从“产品销售成本”账户借方查出的错误额,可以直接调整利润。“产品销售成本”账户借方反映的是销售产品的工厂成本, 发生错误属多记或少记销售成本的情况。因此应直接调增或调减利润。 (4)从“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账户借方查出的错误额,可直接调整利润。这些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多属期间费用, 期末均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直接构成利润额的减项。因此可直接审增或审减利润。 (5)从“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账户贷方查出的错误额,可以直接调整利润。投资收益与营业外收入是企业利润总额的组成部分, 出现的错误直接影响企业的当期利润。因此,可直接调增调减利润。 (6)挤入生产成本的错误额,如果年终库存材料、在产品、产成品为零,因其错误额已随着产品的完工、销售、结转成本全部进入利润,所以也应直接调整利润。 对年终材料、在产品、产成品虽有库存,但错误发生时间很长, 发生的错误已随着产品的完工销售已全部进入利润的情况,也应直接调整利润。对年终库存较小,为简化核算, 也可经商得企业同意,直接调整利润。   2.不能按查出的错误额直接调整利润情况的调账方法。 在材料采购成本、原材料成本的结转、生产成本的核算中发生的错误, 如果尚未完成一个生产周期,其错误额会依次转入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 销售成本及利润中,而不是全部转入利润之中。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在期末原材料、在产品、 产成品和本期销售产品之间进行合理分摊。否则一旦全部调增利润后就会造成虚增利润, 征过头税。如某企业某月多计材料采购成本20000元,生产领用一批,所领材料部分加工完成产成品一批,完工产品销售一部分,其10000元的错误额此时已进入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销售成本之中。因此应按比例计算确定各部分相应的错误额,相应调整各有关账户,而不能将10000元的错误额全部调增当期利润。    原则上讲,分摊时应按产品成本核算过程逐步剔除挤占因素。 但具体操作起来困难很大,计算麻烦,效率很低,不易推广。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较多地采用“按比例分摊法”。其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计算分摊率                    查出的错误额 分摊率=期末材料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期末产成品成本+本期销售产品成本 说明:上式是一个基本计算公式,具体运用时,应根据错误发生的环节, 相应选用某几个项目进行计算分摊,不涉及的项目则不参加分摊。 一般说来应在出错环节或由出错以后的各环节进行分摊。如:在材料账户借方查出的问题, 即多记或少记材料成本,要在上边公式中分母的四个项目之间分摊。在材料账户贷方查出的问题, 即多转或少转成本的错误,应在公式中分母的后三个项目之间分摊。 在“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借方查出的错误额,也须在上述三个项目之间分摊,在“生产成本”账户贷方、 “产成品”账户借方查出的数额,只需要在期末产成品、本期销售产品成本之间分摊。 第二步:计算分摊额     (1) 期末材料应分摊的数额=期末材料成本×分摊率      (2) 期末在产品成本应分摊的数额=期末在产品成本×分摊率      (3) 期末产成品应分摊的数额=期末产成品成本×分摊率 (4) 本期销售产品应分摊的数额=本期销售工厂成本×分摊率 第三步:调整有关账户 将计算出的各环节应分摊的成本数额,分别调整有关账户, 使企业的错误账务处理改正过来。需要说明的是,在期末结账后,当期销售产品应分摊的错误数额, 应直接调整利润数。 例9:在纳税自查中查出某月份将基建工程领用的原材料30000元,记入生产成本。由于当期期末既有期末在产品,也有生产完工产品,完工产品当月对外销售一部分,因此多记入生产成本的30000元,已随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分别进入了生产成本、产成品成本、销售成本之中。审查期末在产品成本150000元,产成品成本150000元, 销售工厂成本300000元,则应作如下调整:     第一步,计算分摊率   分摊率=多记生产成本数额÷(期末在产品成本+期末产成品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30000   ÷(150000+150000+300000  )=0.05   第二步,计算各环节的分摊数额     在产品应分摊数额=150000×0.05=7500(元)     产成品应分摊数额=150000×0.05=7500(元)    本期销售成本应分摊数额=300000×0.05=15000(元)     第三步,调整纠正有关账户      借:在建工程          35100        贷:生产成本        7500             产成品          7500             本年利润        15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5100 (六)所得税预缴和汇缴合并纳税的账务处理   年度终了,企业由于特殊情况不能在年末15日内预缴所得税, 提出申请经税务机关批准延期至自行汇算清缴期一并补缴或延期3个月缴纳税款的,其实际补缴的所得税,含两个时期的应缴税款:一是以年度报表会计利润计算应缴并已结转利润的部分; 二是自行汇缴中根据税收法规作了纳税调整应补缴的部分,此部分属于上年度税收事项, 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调整账务。 例10:某企业以会计利润500万元计算应预缴所得税165万元, 并在上年结转利润,由于特殊的原因,企业申请经税务机关批准,延期到自行汇缴期限, 自行汇算后经税收调整与应补缴税款一并缴纳。上年度应预缴税款会计处理: 1. 计算纳税时:        借:所得税    165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65万元 2. 将所得税结转本年利润时:        借:本年利润    165万元           贷:所得税    165万元   如果企业自行汇算清缴纳税调整的项目还有:通过递延资产列支基建工程项目支出30万元,在租赁费中列支的购汽车款20万元。会计处理为: 1. 调整上年损益时:        借:在建工程──××工程    30万元             固定资产──××车辆    20万元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0万元 2. 计算补缴所得税时:        借:所得税    16.5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6.5万元   3. 实际缴纳所得税时(由于该企业经批准将预缴税款延至自行汇缴限期一并缴纳,因此,实际缴纳所得税时,既有上年度以年度报表计算应预缴并结转利润部分, 也含有当年自行汇缴调整补税部分。对后一部分须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调整):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81.5万元           贷:银行存款      181.5万元   4. 期末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转入“本年利润”时: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0万元           贷:本年利润    50万元 5. 将补缴所得税结转“本年利润”时:        借:本年利润    16.5万元           贷:所得税    16.5万元 以上是企业自查或税务纳税审查调整错账的基本方法。 实际工作中发生的错误表现为各种各样,在调账时应遵循这一基本原则。针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不可死搬死套。
本文档为【财务做帐技术及纳税调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2148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1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09-03-21
浏览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