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东亚近代史4 日本朝日新闻策划

东亚近代史4 日本朝日新闻策划

举报
开通vip

东亚近代史4 日本朝日新闻策划 1 第 4 章 辛亥革命与民众运动(上) 距今约 100 年前,中国的辛亥革命加大了历史齿轮的旋转力度,它推翻了延续达二千余年 的王朝政权,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由此诞生。许多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在日本学习或接受过援 助,实际上这是一场与日本关系极深的革命。另一方面,在日本陆军内部,趁革命动乱之机而 将中国东北部(旧满洲)纳入视野的动向也早已萌芽——。 ▼【关键词】辛亥革命 1900 年的义和团事件以后,汉族的知识阶层愈发强烈地认识到, 只有以武力革命推翻满族建立的清朝,才是...

东亚近代史4 日本朝日新闻策划
1 第 4 章 辛亥革命与民众运动(上) 距今约 100 年前,中国的辛亥革命加大了历史齿轮的旋转力度,它推翻了延续达二千余年 的王朝政权,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由此诞生。许多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在日本学习或接受过援 助,实际上这是一场与日本关系极深的革命。另一方面,在日本陆军内部,趁革命动乱之机而 将中国东北部(旧满洲)纳入视野的动向也早已萌芽——。 ▼【关键词】辛亥革命 1900 年的义和团事件以后,汉族的知识阶层愈发强烈地认识到, 只有以武力革命推翻满族建立的清朝,才是救国之路。这些革命团 体于 1905 年 8 月在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开始在中国各地相 继尝试展开军事行动。1911 年 10 月 10 日,在中国同盟会的影响下, 部分武昌军队举行起义。这一行动迅即扩大到长江以南各地,革命 派在南京建立了临时政府。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 统,组成了革命政府,定国号为中华民国。对此,清朝方面起用了 已引退的袁世凯,企图镇压革命军。但是,袁世凯成功地策划了由 英国出面进行的调停并实现和平,于 2 月 12 日迫使清朝的宣统皇帝退位。3 月 10 日,袁世凯取 代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因为 1911 年为旧历“辛亥之年”,故如此称谓。 孙中山革命 始于东京 北京从夜半开始下起了雨。 日本第一位战后出生的首相突然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辞职的那天夜里,我正下榻于天安门附近的酒店。一 个人呆坐在房间,一直在收看中国中央电视台关于日本继任首相人选的长篇报道节目。 “那么,今后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将会怎样变化呢?” 在节目的最后,主持人向特邀嘉宾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一位学者如此回答道: “因为经济的相互依存度已经很深,基本关系应该不会发生变化。但是,现在日本人存在 一个心理问题,即如何应对崛起的中国。” 心理问题。 2 这就牵涉到如何看待中国这一国家,以及应该建立怎样的关系这一问题了。 大约 100 年前,辛亥革命时期的日本,尽管前后脉络不同,但也曾经面对过同样的问题。 当时的日本人寻求出怎样的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了呢?我决定去追溯曾经与辛亥革命关系密切的两位日本人的 足迹。 亚洲若想对抗欧美列强的侵略,中国必须发展成为强大的国家。 宫崎滔天一生始终坚信这一点,并为此而支持革命家孙中山。在滔天的眼里,根本没有“在 中国大陆的特权”或者“日本的扩张”这样的语言。曾经支持过孙中山的日本人中,执着于在 中国的特权而后被称为右翼的国家主义者不在少数。但是,滔天不同。从这一意义上他是位罕 见的人物。 中国人又是怎样感受滔天的存在感的呢?只要去参观一下位于南京的“南京中国近代史遗 址博物馆”就会有所了解。那是辛亥革命后曾作为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府使用过的建筑物,原 样保留着孙中山的办公室、起居室等,即使称其为孙中山纪念馆也不为过。每年有超过 200 万 人的游客乘坐着大巴前来。 在博物馆的里院,有四尊小铜像分别矗立在高约一米的基座上。其中之一是跟随着孙中山 正在行走的宫崎滔天塑像。隔着孙中山,对面是美国人、后来成为孙中山军事顾问的荷马李。 铜像上以中文题刻有“赤诚友谊”字样,即“真挚的友情”之意。 陪同我参观的刘晓宁副馆长介绍说:“对孙中山(孙中山在 中国的称呼)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通过四尊铜像都反映 出来了。这一铜像展现了毕生支持孙中山革命的朋友们。有很 多日本朋友,但在革命初期给予最大支持的就是宫崎滔天先 生。” 确实,如果没有宫崎滔天,孙中山的革命运动无疑将经历 更艰难的路程。距今 110 年前,遭到清政府通缉的孙中山潜入 日本。滔天设法找到了孙中山,他确信只有这个人能够改变中 国。而且将孙中山介绍给犬养毅等实力派政治家,使得孙中山 能够以日本为据点展开活动。 滔天进而积极推动 1905 年在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这也成为革命运动的转机。 孙中山与宫崎滔天并肩而行 的铜像。题有“赤诚友谊”。 =位于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 博物馆的里院。佐藤 摄 3 同盟会是统合了在东京的中国革命党派各团体的组织。北京大学的王晓秋教授认为,可以 说辛亥革命就是从同盟会诞生那一刻开始的。“由于同盟会的成立,开始拥有了强有力的领导人、 纲领和组织系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辛亥革命成为有核心的革命。” ■ 为阻止欧美侵略 不惜倾家荡产 滔天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 他度过晚年的旧宅现仍留存于东京的西池袋。院里耸立着几棵滔天亲手种下的松树,俯视 着周围的房屋。 “他可是一个义气之人!虽然不能说他不顾家,但就是有了点进项也全部用到革命上了, 所以自己穷得叮当响。” 滔天的孙女宫崎蕗苳女士(82 岁)还向我介绍了从滔天的妻子槌子和儿子龙介(蕗苳女士 的父亲)那里听来的小插曲。 ——在旧制第一高中上学的龙介,一直没有得到当时成为旧制高中学生象征的披风,但突 然有一天竟然得到了一件崭新的披风。正纳闷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为了偷偷运送炸弹用的。 ——孙中山住在滔天家里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拨追捕革命党的中国人。槌子察觉后立即 让高中生龙介陪着孙中山从后门逃走了。暂避在附近神社里的时候,夜空中出现了哈雷彗星。 孙中山对龙介这样说道:“这可是革命要成功的好兆头啊!” 尽管如此,我还是有疑问。 滔天为什么会一心一意坚持不懈地支持中国革命呢?长期以来一直研究辛亥革命的山梨县 立大学国际政策学部主任久保田文次这样解释: “滔天是自由民权的信奉者,以社会的平等为理想。为了在日本国内推行社会改革,也需 要使中国实现革命和现代化,进而阻止欧美的侵略。他同时还期待着以中国的革命来促进日本 维护独立及日本和世界的变革。” ■ 参加革命军的大尉 奉“大人物”之密令 再把话题转向另外一个日本人。 那就是出身于新泻县野田村(现柏崎市的一部分),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参加了革命军,后 4 来战死的金子新太郎=见图片。 金子曾受聘于清政府担任过军事学校的教官,是个中国通,任 过步兵大尉,日俄战争后编入预备役,担任野田村的村长。在其任 期结束不久,武昌(现武汉市武昌地区)爆发了起义。几天后金子 未向家人打任何招呼就从村子里消失了。 在当地研究柏崎市乡土历史的杵渕武二先生在 33 年前就详细 调查了关于金子新太郎遗留的书信及当时地方报纸的报道等资料, 并整理成论文。在从中国寄给妻子的信中,金子使用了四个化名写 道:“如果成功或许还有重逢的机会,若并非如此时,就把我想成是无名英雄或者可能没有生命 了吧。” 杵渕先生推测,得到起义消息的金子希望去中国,很有可能是带着陆军的密令参加了革命 军。 我按照杵渕的指点,前往金子新太郎亲戚所在的新泻县长冈市。 其孙子的大宫和正先生一边翻着金子留下的旧相册一边这样说道: “听说是参加了孙中山的革命。但据说不是军方的正式命令,而是受大人物之命才去的。” 那个“大人物”究竟是谁,是出于何种目的派遣的?在最关键的问题上迷雾重重,金子的 名字就这样沉寂在历史的暗流中。 ■ 创建独立国家之训示 “私人派兵” 我读到解开这一谜底的记述完全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那是在翻阅今年 4 月出版发行的宇 都宫太郎日记的时候。宇都宫在辛亥革命发生时是陆军少将。时任参谋本部负责情报收集的第 二部部长。 “十一月四日 星期六 约小山秋作至本部,询有关热心赴清国之后备步兵大尉金子新太郎 情况,决意遣其赴清国投叛军(作为余个人之事业),托付小山安排其本人明早来舍” “十一月五日 星期日 清早,金子新太郎来舍,告其余之私见大概,嘱其力阻南北媾和, 有必要于南方建立一国或数国,依例支付二千圆助其渡清。其人启程,考虑眼下暂投武昌之革 命军。” 也就是说,宇都宫在确认金子新太郎这一人物以后,决心作为自己个人的“事业”让他参 5 加革命军,并指示金子要设法阻挠清政府方面与革命军方面讲和,在属于革命军势力范围的中 国南部创建独立国家,并向他发放了派遣费用。是政府和陆军首脑机关毫不知情的、由宇都宫 个人谋划的“私人派兵”。 传达给金子的“余之私见”到底是什么呢? 在武昌发生革命 5 天之后的夜里,已经入睡的宇都宫在凌晨时分醒来,一气呵成写成了平 日就在反复思考的对中国政策。这也是为了以自己的方针统一参谋本部内部的想法。 其政策的要点如下:①因为不可能一举拿下整个中国,最好是将其分割成若干个独立国家, 以“保存”领土;②此次内乱导致其分裂为满族、汉族两个国家的可能性是存在的;③表面上 支援清朝,暗地里帮助革命军,看准时机,借调停之手使之分为两个国家;④在此基础上,缔 结保护国、同盟国等特殊关系。 其背景,也就是欲将在日俄战争中获取的大连、旅顺的租界及南满铁路的权益时期的延长 等所谓“满蒙问题”。 金子作为“第一步兵顾问官”指挥了革命军的部队,但武汉之役由于清朝政府军的反扑演 变成最为惨烈的攻防战。革命军败退并牺牲了万余人,其中之一就是时年 47 岁的金子。宇都宫 于 1913 年 2 月拜访金子战死的汉阳(现武汉市汉阳地区),选定了为金子修墓的墓址,并供上 了白兰地。我在汉阳四处奔波寻觅,还是没能找到其墓址。 宇都宫的对华政策最终还是未能反映到政府的思路中。主要缘于当时的政府坚持以对英美 协调外交为基轴,没有采取冒险的政策。对此宇都宫尽管心怀不满,还是服从了政府的决定。 但是,从革命的动荡时期开始,陆军向大陆派遣了许多专为收集情报的武官,意欲构建独 自的中国大陆政策。并且,将满洲建成独立国家,一举解决“满蒙问题”的构想,也像碳盆里 埋下的余火被一直延续下来。(佐藤和雄) ◇ 针对日本帝国的统治,1919 年东亚爆发了要求恢复主权的大规模民众运动。明天将论及这 一专题。 6 宫崎滔天(上)与孙中山(下)。欢迎因辛亥革命而返回中国的孙中 山时的照片局部=于辛亥革命博物馆 ▼宫崎滔天(1871~1922) 熊本县出身。受自由民权思想的强烈影 响,与胞兄弥藏一起为支援中国革命而奔波。1902 年在报纸上连载的“三 十三年之梦”中介绍了孙中山,从此与在日本及中国的革命派联系在一起。 尽管是一生未就官职的“浪人”(没落武士),却在报纸及杂志上发表了大 量文章。晚年曾做过浪曲师(说书艺人),但据其孙女蕗苳女士介绍说“好 像说浪曲的水平并不怎么高”。青年毛泽东曾邀请滔天去演讲,那封信函现 存于宫崎家。其母曾教导他“在榻榻米上寿终正寝对男人而言是最大的耻 辱”,因而度过了波澜起伏的一生。 ▼孙中山(1866~1925) 中国的革命家、政治家。创立了中国国民党。倡导“民族”、“民权”、 “民生”之“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即使是现在,在中国对其的评价仍极高,在 2006 年 孙中山诞辰 140 周年纪念大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称颂其为“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民族英雄、中国民 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13 岁时赴夏威夷,投奔在海外谋生已成功的兄长,18 岁时回国。读完医科后,1894 年在夏威夷 组织了革命秘密结社兴中会,翌年策划了首次武装起义,失败。之后流亡日本。据中央大学的李廷江 教授介绍,孙中山共造访日本 14 次,前后共计在日本居住了近十年光景。 ▼宇都宫太郎(1861~1922) 佐贺藩出身。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陆 军大学的陆军精英,主要在参谋本部担任情报部门工作。亦是陆军中反长州派 阀的中心人物之一。在辛亥革命时期,说服岩崎久弥(三菱财阀当家人)答应 提供活动经费 10 万日元(相当于现在数亿日元),充作在中国的情报收集、活 动费用。与后来成为首相的犬养毅也关系密切,曾向前往中国的犬养提供 1 万日元。1919 年朝鲜三一独立运动之际,任朝鲜军司令官。 宇都宫的长子是致力于裁军问题以及与中国、朝鲜半岛友好活动的已故参议院 议员宇都宫德马。 7 第 4 章 辛亥革命与民众运动(上) 教科书比较 东亚各国的中学教科书是如何定位辛亥革命的呢?对三一独立运动和五四运动又是如何教 授的呢? ■ 日本 通过人物专栏深入挖掘 在日本的教科书中,辛亥革命被定位为日俄战争后发生在中国及朝鲜的重大变化之一。东 京书籍出版社的《新社会 历史》用了 1 页篇幅讲述辛亥革命。 “在中国,反抗帝国主义列强压迫的声势渐强,掀起了推翻清朝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建 设近代国家的运动。这一运动的核心人物就是倡导三民主义的孙文。” 此后又做了如下概述:尽管建立了“亚洲的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但是后来经历 了袁世凯的独裁政治,从而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三一独立运动和五四运动与印度的民族运动一同被归 入“亚洲的民族运动”这一主题,用了 2 页篇幅加以概括说明。 学习指导纲要中要求学生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民族运动 的高涨”,正是与之相应的内容。关于日本强迫中国接受的二十 一条要求,则在其他章节中列出了其要点。 关于中国和朝鲜的历史事件,该教科书在与日本有关的人 物介绍专栏方面颇下功夫。在辛亥革命一节中,人物专栏的题 目是“孙文与日本”,讲述了孙文一度与日本渊源很深,但后来 逐渐转向批判日本对中国的政策。 在三一独立运动一节中介绍了高度评价朝鲜白瓷之美的日本民艺运动家柳宗悦,引用了下 面的话: 登在日本高中教科书上的三一独 立运动照片。走在首尔中心大道的 女学生。 8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日本人现在处在朝鲜人的立场上会怎样吧。……我们不管青红皂白 就轻蔑地将其称为暴动。……与奋起反抗的他们相比,进行压迫的我们更愚蠢。” 柳宗悦出现在东京书籍出版社的教科书里是 10 年前的事。社会编辑部部长渡边能理夫说: “这是我们为使学生多方面地学习历史而做的一个安排。” (吉泽龙彥) ■中国 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在中国有半数以上学校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历史》中,辛亥革命被编排在题为 “近代化的探索”单元里,占 4 页篇幅。有关孙文的记述很多,这反映了现在的中国政府对孙 文评价很高。对于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一事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孙中山提出团结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中略)这年 8 月,中国 同盟会成立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中略)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运动。” 在近似学习指导纲要《历史课程标准》中,学生们被要求“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在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的单元中,讲述五四运动的篇幅有 1 页又 2/3 页,使用 了“五四爱国运动”这样的表现形式。在讲到中国的要求在巴黎和会遭拒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 这一事情经过时,书中这样写道: “消息传到国内,积压在中国人民心中的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历史课程标准》中对五四运动的定位是:“它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 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革命运动的转折点。教科书中也写道,五四运 动是“第一次彻底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紧 接下来的一节讲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而关于朝鲜的三一独立运动,则无论是中国史还是世界史,均无任何涉及。 (佐藤和雄) 9 ■韩国 与世界的民族运动作比较 关于辛亥革命,在主讲世界史部分的《社会 2》(地丁都出版社)中做了如下说明: “革命势力宣言打倒清王朝,发动了武装起义。起义席卷全国,招致清帝退位,孙文被推 举为临时大总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诞生了。” 曾参加教科书编写的泰陵高中的金陆勋老师在谈到辛亥革命对朝鲜的影响时说:“在亚洲最 大的国家发生了推翻君主制、建立国民国家的运动。在曾为殖民地的我国,也有很多人认为独 立后应该走向共和。” 《社会 2》中记述印度、越南和埃及等国反抗大国殖民统治的民族运动达 10 页之多。在论 述三一独立运动时则与中国的五四运动一起来讲,说“第 1 次世界大战后倡导的民族自决主义 成为其契机”。金老师说:“不能局限于本国的民族运动,要注重培养与世界各地的运动进行比 较的眼光。” 而在本国史部分,仅讲述三一运动及其影响的篇幅就占了 9 页。 三一运动“把大韩民族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独立运动统一在了一起,是全民族共同开展的 最大规模的独立运动。” 运动推动了在国内外建立临时政府的动向。“三一运动确认了我们民族要实现完全自主独立 的目标,并以此为契机,我们民族的独立运动以各种形式在国内外进一步展开,最后成立了大 韩民国临时政府。” 现行韩国宪法的前言写道,韩国国民“要继承通过三一运动建立起来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 的法统。”国史编纂委员会的许英兰博士说:“因为韩国法律的正统性源于三一运动,所以教科 书也详细地做了介绍。”教科书中还强调,三一运动对中国及印度的民族运动产生了影响。 (樱井泉) ■台湾 取消对孙文“国父”的敬称 中国史部分对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建国的记述相当详细。《国民中学·社会》(南一书局) 中关于武昌起义占了 1 页篇幅,到袁世凯帝政运动为止的民国初期历史所占篇幅则为 2 页。在 题为“民国初期的骚乱”单元中是这样描写这个时代的: 10 “辛亥革命后,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虽以建立,但国运并未从此顺遂,先后 有袁世凯破坏共和体制、军阀乱政,甚且形成南北分裂的政局,而外患更从未稍减,忧攘动荡, 几无宁日。” 一方面,根据 1983 年《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中,用了多页篇幅讲述“国父·孙中 山先生”的革命故事。孙中山被称为“国民革命运动的伟大倡导者”,与后来的国民党领袖蒋介 石一同被尊称为“先生”。 而现行的教科书则仅将孙文定位为革命领袖之一。虽然图片的说明文字里有的教科书保留 了“国父”、“孙中山先生”这样的称呼,但按照 2003 年的《中小学 9 年一贯课程纲要》的规定, 正文中“国父”等尊称被去掉了。这反映了现在民进党政权在历史教育方面主张台湾化、去中 国化的倾向。 担任南一书局教科书编撰指导委员的政治大学历史系教授周惠民说:“‘国父’是国民党创 造的概念。他被塑造成伟大的人物,但通过后来的研究发现,他其实并非如此伟大。如果没有 孙文,也许中国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教科书用了 2 页篇幅高度评价了五四运动。 “五四爱国运动,显示了中国社会各阶层普遍的觉醒,加深国人寻求国家自立图强的意识。” 而对三一运动,虽然在世界史的“亚洲的民族复兴运动”部分写道“1919 年,在首尔爆发 了大规模的抗日运动”,但没有使用“三一运动”这样的说法。 (田村宏嗣) 11 加藤阳子 东京大学副教授 访谈 20 位有识之士 (7) ■ 双重外交的开始 出兵西伯利亚 作家城山三郎曾经说过:“(日本)的战争收获只有一部宪 法。”可以说,其他国家通过诸如革命获得的东西,日本却是通过 使近邻诸国卷入战祸的战争获得的。 正因为如此,我想着重从“日本人的战争”的特征究竟是什 么这一视角进行探讨。 俄罗斯革命和西伯利亚出兵影响很大,这出乎人们的意料。 日俄战争后,从中国东北地区到蒙古,日俄两国的势力格局已经 形成。由于俄罗斯革命破坏了秩序,于是日本在英法的意图下, 遂向西伯利亚出兵。 当时共同出兵的美国曾将日军的出兵地域限制在沿岸地区, 但参谋本部与中国订立了协定,把日军归于中国军队司令官的指 挥之下,由此事实上日军在整个满洲地区可以自由地行动。此时, 原敬组成了第一个政党内阁,对内阁有关兵力及地域的限制,日 本军部巧妙地钻了空子。日本的双重外交即始于此。 设立陆军特务机关也是在这个时候。他们担负各种间谍任务, 酝酿阴谋活动,不经任何正式手续蓄意策划战争,在当地建立傀 儡政权,实行事实上的统治。这种日军独创的手法也起源于此。 我想举出的第二件大事是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的“败北”。作为日本社会的基本秩序原则的 国体被改变了。 对于亚洲诸国来讲,虽说日本战败意味着“光复”,但同时也带来了混乱。因为战败来得太 快,所以在建立统一国家的问题上,朝鲜各种独立运动力量无暇互相达成一致,以致对后来的 1960 년 생. 1930 년대의 生于 1960 年。主要从事 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军事·外 交史的研究。著有《战争的 论理》、《战争的日本近现代 史》等。 【我选出的 10 件大事】 ①俄罗斯革命与西伯利亚出 兵 ②太平洋战争的“败北” ③美国的门户开放宣言 ④三一独立运动与政党政治 的腐败 ⑤从满洲事变到日中战争 ⑥日中共同声明 ⑦越南战争 ⑧漫长的中国革命 ⑨日清战争 ⑩日俄战争 12 分裂局面造成了决定性的影响。在中国也由于国民党政府对共产党准备不足,经过内战之后, 共产党夺取了政权。 1899 年和 1900 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宣言虽说是“迟到的帝国”的权宜之计,却给了被压 迫民族以力量,形成了此后的大势。加入被压迫一方的阵营去追求自己的利益,这是美国至今 仍采用的手法。 三一独立运动对于日本来讲曾是政党出手取代军部的绝好机会,结果却坐失良机。在改变 对朝鲜的武力统治之机,由于各政党相互争夺朝鲜总督之位,被外界批判为政党利益与策略之 争。虽然军部丢了面子,但因为政党未能得到国民信赖,结果军部又东山再起。 满洲事变前,日本在满洲南部所拥有的权益大部分是国家通过战争获得的条约上的权利。 日本的平民自己并没有能力去中国大陆,而是在国家和军队的保护之下成行的。这助长了日本 人的排外主义。再加上日中之间关于条约的主张虽有不同,矛盾却隐藏在国民之间,这更使事 态扩大,从满洲事变发展成了日中战争。 现在已经明白,日中联合声明是因为美国说服了中国才得以实现的。据说当时美国确实担 心日本的核军备,所以想与中国合作压制日本。 日本人以越南“受害者”的目光注视着越南战争,同时向美国提供基地。这个时候,日本 难道不应该从“侵略者”的立场对日中战争及太平洋战争重新进行反思吗? 我想把从辛亥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作为长期的中国革命时期来把握,其中包括 国共合作及抗日战争胜利的划时代阶段。 最后列举的是日清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随着日本的最后加入,帝国主义战 争的机器运转加速,成为清朝和俄罗斯王朝灭亡的动因。 (采访者:吉泽龙彦) 13 第 4 章 辛亥革命与民众运动(下) 朝鲜 3·1 中国 5·4 /大正民主运动 民众揭竿而起 此呼彼应 韩国的 3 月 1 日、中国的 5 月 4 日,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在 1919 年的两个月期间,爆 发了“三一独立运动”和“五四运动”大规模的民众运动。并且均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运动。 韩国每年在这一天举行纪念仪式,总统在纪念仪式上发表讲话。今年卢武铉总统劝戒日本 不要“美化和正当化错误历史”,要求日本须以诚意对待历史。去年曾发生过韩国总理因打高尔 夫球没有出席纪念仪式遭到批判而辞职的事件。 在中国令人记忆犹新的是,前年春天由于在上海等地连续发生了反日示威,因此 5 月 4 日 令日中当局感到特别紧张。游行中喊出的“抵制日货”的口号,也是“五四运动”时的标语。 在日本的邻国,那天的回忆依然历历在目。而日本又是如何呢?是否真的把那些久远的日 子看作早已过去的事情呢?但是,同年 2 月 8 日在东京发生的一个事件,成为在东亚发生的这 两个大规模民众运动的诱因。 东京水道桥。僻静的角落,有一座韩国基督教青年会(YMCA)的建筑。在该建筑正门的右 ▼ 三一独立运动 1919 年 3 月 1 日在日本统治下的朝鲜各地爆发的全国性抗日、独立运动。因为民众高举太极旗一 边高呼“独立万岁”一边游行,所以也被称为“万岁事件”。由于宗教领导人事前作好了准备,所以在首 尔、平壤等地同时举行游行示威。首尔的示威在聚集在市中心塔洞公园(旧宝塔公园)的民众面前宣读 独立宣言后开始举行。游行在全国各地大约持续了三个月,日本军队对示威民众进行镇压,发生了将居 民关在礼拜堂放火屠杀约 30 人的堤岩里事件等。在一系列运动中有 7509 名死亡、15961 名受伤,此外 还有 46948 人被捕入狱(朴殷植著:《朝鲜独立运动血史》)。这也成为朝鲜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妇女运 动的根源。 14 侧,立着一座高约两米的白色石碑,上面铭刻着“朝鲜独立宣言一九一九年 二·八纪念碑”。 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情,不妨从基督教青年会历史再现一下。 那是一个下雪的日子。下午二时,讲堂里聚集了约 600 名朝鲜留学生。这一天,他们为了 躲避警察的警戒,以召开学友会总会的名义聚集而来。开会时,他们就按照事前拟订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改 为召开独立大会。讲坛上挂出独立宣言,大会代表一宣读独立宣言,会场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 声和沸腾的欢呼声。由此举起了揭开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旗帜。 当时,位于神田的建筑在关东大地震中受到破坏,据说许 多相关资料在震灾中损失了。该会馆后来才搬到现在的地点。 我询问副馆长金弘明先生:“纪念碑之外还有什么?”他把 我带到九层。走廊的墙壁上挂有一块陈旧的金属浮雕,上面刻 写着当时的宣言。起草者是文人李光洙,当时是早稻田大学的 学生(见图片)。金先生说:“与在三一独立运动中宣读过的文 章相比,内容具有很强的战斗性”。宣言末尾写道:“达不到要 求,将血战到底”。 1910 年日朝合并以后,朝鲜民族被强行向日本同化,在学 校里也以讲授日语为重点。在损伤民族尊严的统治下,独立运 动开始萌发。例如,流亡上海的独立运动家吕运亨创建了新韩 青年党。他四处奔走,与东京的留学生等在各地建立了联络网。 1919 年 1 月,朝鲜王朝的高宗皇帝去世,他是被日本毒杀至死 的消息广为散播,从而加剧了民众的愤怒。同时第一次世界大 战的媾和会议提出的“民族自决”,即一个民族不应该受到其他 民族干涉的主张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借 3 月 3 日举行高宗葬礼之机,试图掀起独立运动的动向在朝鲜兴起。此时传来在东京的 留学生揭竿而起的消息。一个留学生将写在布上的宣言藏在帽子里带回了首尔。据说那篇文章 对三一独立宣言颇有影响。此外,参加东京集会的一部分留学生回到朝鲜,开始独立运动的筹 备工作。 作为老年人的休闲场所而闻名的首尔塔洞公园(旧宝塔公园)是三一独立运动的发祥地。 一进入公园大门,右侧就立有铭刻独立宣言的巨大石碑。作为“民族代表”,宣言的末尾排列着 33 名主要领导者的名字。但实际上在群众面前宣读宣言的是学生,他们并不在现场。他们是在 附近的餐馆宣读宣言的,并向警察投降了。也有认为这“表明了宣言中的非暴力”等不同的说 法。 吴运亨(1886—1947) 朝鲜独 立运动家。曾以中国为据点进 行活动,参与了 1919 年上海大 韩民国临时政府的建立。日本 战败后主导了“朝鲜人民共和 国”的建立,1947 年被暗杀。 在韩国长期被视为左派的代 表,2005 年根据卢武铉政权的 重新评价历史的政策,近年对 其重新评价、授勋。 15 示威游行持续了三个月左右,在全国共举行了 1542 次,有 200 万人参加,相当于总人口的 十分之一。当时没有集会、结社的自由以及报道朝鲜人自由意识的媒体。甚至 “民族代表”遭 到逮捕后,运动是如何发展到全国的呢?就此请教了研究民族运动史专家的梨花女子大学特任 名誉教授慎镛厦。 慎教授说:“这场运动是由宗教团体和学校组织发动的。只有这两个团体不用事先与总督府 联系就能举行集会”。宣言和太极旗由天道教、基督教、佛教的教徒、学校的教员事先分发到了 各地。宣言中所列的“民族代表”也均为宗教领导人。”“另一方面,为促进许多群众参加运动, 他们在各地城市选择市民集中的集日开展运动”。 预先有目的建立起来的网络和偶然参与进来的人群产生了互动效应。 “这对海外的群众运动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成为中国掀起五四运动的重要外因”。 如其所云,三一运动波及到了中国。 ■ 波及中国 促进教授奋起 首先,逃脱了日本镇压的一些人在上海建立了现在韩国政 府的前身——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上海成为独立运动的据点之 一。吕运亨和起草二八宣言的李光洙也参加了。三一运动尤其 对中国的知识分子产生了刺激。 发展成为有各地工人、农民参加的全国爱国运动的五四运 动,首先从北京大学开始。 关注朝鲜三一运动的人物有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教授、 陈独秀教授及学生会的中心人物傅斯年等。他们在自己编辑的杂志上积极地介绍三一运动。与 没有自己的媒体的朝鲜不同,在中国,杂志发挥了很大作用。在北京大学,教员、学生发行了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自决 1914 年 7 月至 1918 年 11 月,以欧洲为中心约 30 个国家参战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 美国威尔逊总统提出了十四点和平原则。其中一条是民族自决的原则,即保障各民族在不受他国 干涉的情况下自行发展。1919 年围绕战后处理而召开的“巴黎和会”把十四点原则作为基础。日 本统治下的朝鲜和要求归还青岛的中国曾对“巴黎和会”寄予很高的期望。但是,由于十四点原 则不适用于非欧洲圈,结果在朝鲜、埃及、印度等国爆发了民族运动。 过去的北京大学建筑物旁边五四运 动纪念碑。北京。西摄影。 16 多种杂志。陈独秀呼吁:“看看朝鲜人。我们在做什么?” 在北京市中心,有一条街名“五四大街”。在曾为北京大学建 筑的“红楼”设立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展览着五四运动的资 料。但是,没有看到显示与三一运动有关系的展览。 北京大学的宋成有教授(东北亚史)坦率地说:“大学的校史 馆里也没有。没有从广阔的视角看待历史,只从中国史的角度看待 五四运动,这是个问题”。“毫无疑问,三一运动和五四运动是有思 而当时的日本又是如何呢? ▼ 五四运动 1914 年 7 月,欧洲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伊始,英国的同盟国 日本便向侵入中国的德国宣战。日本攻占了在中国山东半岛的根据 地青岛。日本以此为契机,1915 年 1 月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转让德 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及扩大日本对南满洲权益等的“二十一条要 求”,迫使袁世凯政府承认。1919 年 1 月在巴黎召开媾和会议之际, 中国要求归还山东、废除二十一条要求的请愿被会议驳回。消息一 传出,以北京大学为首的约三千名学生于 5 月 4日在天安门广场召 开抗议集会后,开始游行示威。游行示威队伍焚烧了与日本就“二 十一条要求”进行谈判的亲日派官僚的住宅等,结果有 30 余名学 生遭到逮捕,由此引发了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在上海、武汉、天 津等地出现了抵制日货、工人罢工等事件,最终发展为全国规模的 爱国运动。结果,政府罢免了被认为是亲日派的三名官僚,命令出 席和会的代表拒绝在条约上签字。该运动后来不仅反日、抗日,还 发展成为反对军阀统治等封建主义、思想解放等内容广泛的运动。 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 党创始人之一。曾在早稻田大学 学习,倡导新文化运动,编辑出 版《新青年》、《每周评论》。担任 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时期,毛泽 东任助理。1927 年被进行讨伐共 产主义者的奉系军阀处以绞刑。 逝世 80 周年后的今年,其在北京 的旧居作为纪念馆向一般公众开 放。想联系的。共同的敌人是日 本,但并非单纯反日。应该将其 看作是民众反对帝国主义的爱 国、民主运动”。 17 ■ 日本爆发“米骚动” 普选运动也应运而生 日本也迎来了群众运动的时期。爆发三一运动、五四运动的前一年,日本发生了富山县妇 女发起的抗议米价高涨的“米骚动”事件。该事件波及到全国各地,在煤矿等演变为暴动。因 此,曾任第一任驻朝鲜总督的寺内正毅内阁被迫辞职。普选运动也应运而生,即后来被称为“大 正民主”的时代。 国内寻求民主,国外实行为帝国主义,这就是当时日本的状况。 在这种状况下的日本,也有知识分子对三一运动和五四运动给予理解。其代表者就是被称 为大正民主之父的吉野作造。担任东京大学教授的吉野是基督教徒,他是校内基督教青年会的 理事长,曾与中国、朝鲜的留学生接触。有的学生在学费方面还得到过他的关照。 三一独立运动以后不久,“日本国民在任何方面都没有‘自我反省’。每当发生反对自己的 运动时,根本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必须进行自我反省”(《中央公论》)。关于五四运动,在《东 方时论》评述说:“抵制日本实际上是抵制侵略的日本”,“必须承认今天的日本有侵略与和平的 两重性”。 五四运动的领袖李大钊是吉野在中国天津北洋法政专科学校执教时的弟子。他们一直保留 交流关系,互赠自己编辑各种杂志。五四运动的第二年,吉野通过同时担任北京大学教授的李 大钊邀请该校的学生团到日本访问。他还与三一运动的领袖吕运亨在东京交换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评价其是 “值得尊敬的人物”。 东京外国语大学的米谷匡史副教授近几年一直论述近现代史中的东亚与日本的关系。他的 学生不只是日本人,也有从亚洲来的留学生。“以往都是各自只是站在自己国家的立场上学习历 史,但是通过相互关联和交织的角度,对历史的看法就会有所改变”。关于吉野,人们也只是将 其视为支持大正民主、普选运动的人,而对他关心三一运动和五四运动、接触朝鲜人和中国人 的事情,使日本学生很受震惊”。 无论是在东京、首尔,还是在北京,历史已经深深地刻在纪念碑和纪念馆里。但是,今天 的日本人是否知道三一运动就是从自己身边开始的呢?中国人了解促使发生五四运动的背后有 朝鲜人的存在吗?我觉得当一国历史的障壁被打破时,可以更加明确地看到人和思想的重要脉 络作用。 (西正之) 18 ▼ 吉野作造(1878—1933) 生于宫城县古川町(现大崎市)。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到中国天津赴任袁世凯长子的家庭 教师。曾留学欧洲,在东京大学任教期间提倡“民本主义”,成为大正民主的旗手之一。晚年致力 于明治文化研究。 19 第 4 章 辛亥革命与民众运动(下) 记忆的形成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写下这段文字的孤傲作家已成为东亚地区人 们的指针。 超越国境的“阿Q” ■ 对安于封建社会进行批判 作家的名字众所周知,对《阿Q正传》、《故乡》等作品名称也有印象。若是用线连接作者 与作品名的考试答题,结果会准确无误。然而,一旦问及是怎样一位人物,作品的内容如何, 就有问题了。 关于鲁迅,目前在日本恐怕大部分人都处于这种状况 吧。在学完中学教科书后便敬而远之。文豪大多如此。鲁迅 的名字如雷贯耳,但总觉得哪个地方“让人感觉头疼”。 早因鲁迅研究而闻名的竹内好曾就作品难以理解的原 因直率地指出两点。第一是“本质上的难懂”,即由于生活 在中国社会的过渡期,鲁迅自身的内在矛盾。另一点是因为 日本人对中国近代史“实在不了解”。早在半世纪之前就提 出这样的论述,今天越发觉得确实如此。 采访中国和韩国的学者时,似乎年轻一代也存在类似的对鲁迅敬而远之的倾向。当今中国 的教育界正在围绕教科书如何对待鲁迅引发争论。即使使用鲁迅作品,是否可以换上比较易懂 的作品,还是索性由其他作家的作品取而代之。想到鲁迅曾被毛泽东推崇为“圣人”,不禁会令 人感到意外,但是今天的鲁迅故国,时代正在变迁。 鲁迅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鲁迅研 究也在各国经久不衰。 20 鲁迅生活的时代正是本文第4章所描述的时代。鲁迅二十多岁时作为留学生在处于明治时 期的日本度过了七年多的时光,中国发生五四运动的 1919 年正值 38 岁。前一年在《新青年》 杂志上发表了《狂人日记》,以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揭开了中国近代文学的序幕。由陈独秀创刊的 《新青年》是主张民主与科学的文学革命发源地,鲁迅在此发表的不是“论”,而是具体作品。 当时正值清朝灭亡后的混乱时期,中国正在探索通往国民国家之路。《狂人日记》的出现恰 恰获得了适应这一国民国家形成的新的国语。而且,鲁迅通过这篇小说辛辣地批判了为儒教束 缚的中国封建社会,敦促国民及早觉醒。这无疑是一大事件,使鲁迅和他的诸多作品毕生都处 于论战――政治斗争的旋涡中。晩年他曾写到“让他们怨恨去,我一个也不原谅。” 糊里糊涂、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随心所愿地加以解释的这样一个阿Q,是鲁迅为无情地剖 析中国社会塑造的人物。但是,这个短篇小说很快即成为超越国境的代表作。因为阿Q不单是 中国的问题,也是其他各国存在的问题。鲁迅也用阿Q审视自己,作品具有深层次探究人性的 文学的普遍性,从而传遍世界各地。 ■ 对战败・日本也产生了影响 东京大学教授藤井省三(54)称鲁迅是“东亚跨时代的文豪”。 “在国民国家形成过程中,先行一步的日本和迟后一歩的其他东亚各国得以连接,鲁迅在 其中发挥了中枢作用。他树立了文学家责无旁贷的典范,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东亚来说他成为极 其重要的作家。” 日本在战败后百废待兴之时,深受鲁迅作品的影响。曾经说如果抛开鲁迅,就无法谈论战 后日本文学的藤井先生在他的近著《村上春树作品中的中国》中详细论述了当代热门作家也深 受影响。 更直接受鲁迅社会影响的恐怕当属韩国。在日本的殖民统治下,人们通过读解鲁迅,培养 起对当时日本的抵抗精神。不难想象他们是把阿Q比作自己。何况很多是强加于人的日语译文。 在韩国,70 年代至 80 年代的民主化运动也深受鲁迅影响。首尔大学的专职讲师任明信(42) 评价说“对体制持批判态度的知识分子视鲁迅为偶像”。民主化的斗争也因鲁迅而颇受鼓舞。 著名文艺评论家任轩永(66)当时是民主化运动的负责人之一。他回顾说,在狱中的“精 神支柱是鲁迅的书”。在给学生讲授文学理论或创作时,现在仍以鲁迅为示范。韩国外国语大学 的朴宰雨教授(53)也曾因参加民主化运动而被关押,他说“知识分子不辱使命”是从鲁迅那 里学到的。他成为鲁迅研究家,授课时也常引用。 21 当然不仅仅是作为激烈斗争的精神食粮来读鲁迅,仅此而已的话,不可能成为“东亚跨时 代的文豪”。 任明信说,“鲁迅的人生和作品能够反映东亚的矛盾、苦恼、乃至梦想的总体。” 任明信还说,在那总体底层寂静流淌的“虚无”旋律,正是鲁迅深不可测的魅力所在。正 因为具有文学的真正价值,鲁迅今后在东亚、抑或在全世界仍将继续拥有他的读者。 (福田宏树) ■ 相关文章 藤野先生 在中国知名度很高的恩师 与小泉纯一郎、中田英寿、浜崎步等这些名字一起,在中国高 居第 9 位的是“藤野先生”。这是 2003 年面向中国中学生进行调査 时,约 470 人就“你所知道的日本人物名”做出的回答。 《藤野先生》是鲁迅作品的标题,内容是对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的恩师藤野严九郎教授的回忆。藤野是解剖学教授,曾亲自指导鲁 迅。北京鲁迅博物馆的陈列品中,有藤野在背面题写“惜別”二字 赠给鲁迅的自己的照片,还有藤野用红笔细致批改过的鲁迅的笔记 本。最近又在博物馆前竖立了藤野半身雕像,并于 9 月 25 日举行 了揭幕仪式。 《藤野先生》因鲁迅而在中国广为人知。但是在这篇作品中也 ▼ 鲁迅(1881~1936) 中国近代文学的先驱作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代表作有《狂 人日记》《故乡》《阿Q正传》等,还有诸多诗、散文、社会批评。果戈里等海外作家的翻译 作品也广为人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胞弟周作人同样作为文学家享有盛名,兄弟二人都与 日本渊源深厚。 自 1902 年至 1909 年,作为留学生旅居日本。亲眼目睹了近代化。也曾在夏目漱石故居居 住。其间自 1904 年9月至 1906 年3月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今东北大学医学部)求学。曾 在北京大学等执教,1930 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去世之前的9年时间在上海度过,当时和内 山书店的内山完造交往甚深。 22 同时揭示了鲁迅之所以弃医从文的沉重主题。即“幻灯事件”。仙台医专授课时,课外时间放映 了日俄战争时的幻灯片,鲁迅看到被日军当作间谍处以死刑的中国人和周围神情麻木的中国人。 在早于《藤野先生》发表的第1部作品集《吶喊》自序中,鲁迅也涉及到了这个事件。他 写到:“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 客。”首先“改变精神”才是第一要务,为此而认为文艺当第一。 幻灯事件也许并不存在,但怀着对尊敬的日本教授的回忆和民族屈辱感,鲁迅不久回到了 中国。 23 郑 在贞 首尔市立大学教授 -访谈 20 位有识之士 (8) ■ 日本战败导致秩序发生变化 选择“10 件大事”,是以对东亚地区整体、而不是仅 对一个国家造成的影响作为考量标准。既对改变区域的国 际秩序及社会结构、国民意识的事件予以重视,同时也考 虑到给世界造成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亚洲・太平洋战争。此处是指自 1937 年 的中日战争到 1945 年日本战败。 日本曾是掌握东亚覇权的帝国,对台湾和韩国实行殖 民统治,在中国东北地区了建立傀儡国家。日本侵略中国, 并与美国交战,直至爆发全面战争。日本战败的结果,造 成既往的东亚秩序崩溃。东亚的命运交付了美国或者中 国,韩国也得以解放。 日清战争中日本取得胜利,曾是东亚中心势力的中国 由此没落,成为前近代秩序崩溃的转折点。韩半島建立了 大韩帝国,形式上是形成了日中韩的三国关系,而实质上 是围绕韩半島和“満洲”加剧了俄国与日本的对立。 在俄日战争中,帝国日本的胜利致使大韩帝国灭亡而 沦陷为殖民地。这一事件极其重要,导致韩国成为了日本 进入大陆的踏板。另外,日本利用清日、俄日战争的胜利 强化了民族主义情绪,在日本形成了国民丧失对侵略战争 负罪感的局面。 在美苏对立的新秩序形成的环境下,发生韩半島的南 北(韩国)战争,使东亚形成冷战格局,加剧了世界紧张 局势,导致中国和美国发生对立。 1951 年生。近代韩日关系史专业, 在日韩历史共同研究和民间交流中 起核心作用。著述有《日帝侵略和韩 国铁道》等。 “我选出的 10 件大事” ①亚洲・太平洋战争和日本帝国崩溃 ②日清战争日本帝国胜利和中华帝 国没落 ③日俄战争日本帝国胜利和大韩帝 国受到殖民统治 ④大韩民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 国成立和南北(韩国)战争 ⑤明治维新・天皇制近代国家的建立 及对近邻各国的冲击 ⑥战败后日本的经济复兴和韩国・台 湾的经济发展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中华民国 转移台湾 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改革・开放和经 济发展 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经济 衰败和核开发 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确立了 首領唯一体制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文化大革命 24 研究东亚的近代化时,明治维新至关重要。与日本相比,韩国和中国依靠自力的近代化以 失败告终。明治维新和天皇制近代国家的成立在大大刺激了东亚其他国家的同时,也形成了近 邻各国抵抗日本侵略的基本格局。 日本的经济复兴对台湾和韩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当今东亚甚至已经具备引领世界经 济的实力。经济发展又为东亚发展民主主义和文化奠定了基础。 日本战败后,共产党在中国大陆的内战中取得胜利,国民党转移到台湾,东亚的国际秩序 由此再次发生变化。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中国在社会主义经济下采取近代化政策。作为世界的工厂、市场取 得发展,并与韩国和日本联合,形成了东亚经济的行业分工体制。中国的经济改革今后也有可 能会改变东亚的秩序。 与中国相对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朝鲜)的经济衰退,濒于崩溃。为了摆脱困 境而染指核武器开发,受到国际社会的指责。恐怕核威胁也会对今后东亚的国际关系产生影响。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确立了以金日成为中心的唯一体制、主体思想;中国在 1950~70 年代进行了文化大革命。这两个国家激化了东西冷战的局势,并加剧了体制间的竞争速度,由 此给世界带来了极大影响。 (采访者:吉泽龙彦) 注 “清日战争”“韩半島”“俄日战争”“南北战争”在日本称为“日清战争”“朝鲜半島”“日 俄战争”“朝鲜战争”,本文均采用被访者的表现形式,不做变更。
本文档为【东亚近代史4 日本朝日新闻策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0994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83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4
分类:
上传时间:2009-02-27
浏览量: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