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拈花指月临证经验集

拈花指月临证经验集

举报
开通vip

拈花指月临证经验集拈花指月文集 拈花指月文集 拈花指月这个网名,是有了QQ的时候就用着的,已经很久的时间了。后来在论坛群里,金谷子先生还因此而作过几句歪诗。其实的确如金先生所言,在下的确无论是言语或是所行都做不到这样的意境。在临床上,在下也只是一个躬行的人,认识和发现自己,并不断完善自己,这也是作一个医者的大乐趣。 近来想写下一些临床上的所思所悟,都是一些小点滴,不过对刚刚开始临床的朋友或许会有一些帮助,少走一些弯路。 互动篇 (和拈花一起临床) 一、某,男,三十五岁,昆山市公务员。头晕倦怠少力,记忆力减退,失眠,腹胀,...

拈花指月临证经验集
拈花指月文集 拈花指月文集 拈花指月这个网名,是有了QQ的时候就用着的,已经很久的时间了。后来在论坛群里,金谷子先生还因此而作过几句歪诗。其实的确如金先生所言,在下的确无论是言语或是所行都做不到这样的意境。在临床上,在下也只是一个躬行的人,认识和发现自己,并不断完善自己,这也是作一个医者的大乐趣。 近来想写下一些临床上的所思所悟,都是一些小点滴,不过对刚刚开始临床的朋友或许会有一些帮助,少走一些弯路。 互动篇 (和拈花一起临床) 一、某,男,三十五岁,昆山市公务员。头晕倦怠少力,记忆力减退,失眠,腹胀,反酸,大便不成形,有粘滞不尽感,阳举不坚,诸种症状已经三年有余。在我门诊先是找一四川老医看,断为脾虚湿热。以生脉散合用平胃散加芩连等味,服十日效果不显。余诊其脉:双寸不足,关尺弦缓。其舌胖有明显齿痕,苔白微腻。 问题: 1、为何前医方无效? 2、如果你是临诊的医生,你还会问病人些什么问题? 3、此病的病因病机是? 4、病位? 5、治疗大法? 6、处方后你会交代病人注意些什么? 网友:汗出情况,饮食情况,小便情况如何?体质如何? 拈花:汗出无明显异常,饮食喜欢冰冷,有一定应酬,小便基本正常,面色黄白无神,体形不胖不瘦,体质嘛,一般般。 网友:中焦气机不畅 ,寒热错杂,治以辛开苦降、寒温并用、攻补兼施、调和脾胃的半夏泻心汤,以斡旋中焦可否? 拈花:好 网友:1、为何前医方无效? ----药不对症 2、如果你是临诊的医生,你还会问病人些什么问题?----问寒热 3、此病的病因病机是?----“公务”所致 4、病位?----脾 5、治疗大法?----健脾益气升清 6、处方后你会交代病人注意些什么?----休息 拈花:看到蓝与13等人的贴子,心感安慰。希望大家能好好地学习一下李氏的《脾胃论》,李氏的言语虽然生硬,但处处是临床写实,不可忽视之。 拈花:谈脉象:双寸不足,寸部主上焦,上焦所对应者,心肺脑而已。上焦宣发之力不足,清阳不升,故有头晕倦怠少力,记忆力减退,失眠等症,关尺弦缓,胃病者,其脉缓也。弦脉为浊阴在下凝聚之象。故有腹胀,反酸,阳举不坚等症。总而言之,以“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可以慨之。 拈花:解语石先生言以附子理中汤主之,此汤虽可分理阴阳,然于升降二意,则嫌不足。平时所伤者,酒也,食也,加之大便粘滞,附子理中不可轻投。 据其脉证,审其病因病机,余以补中益气汤加味主之。 处方:黄芪18克,当归10克,白术18克,西洋参10克,炙草6克,升麻6克,柴胡6克,陈皮6克,法夏24克,枳壳10克,川芎6克,防风6克,羌活3克。七付。 用煎药机煎药,每天两服,食远温服,一服约一百四十毫升,共服七日。(处方之量,服药之量,皆于李氏意相去太远,不得已而为之矣!) 嘱其清淡饮食,减少应酬,禁酒,另放松心情,减轻压力。 拈花(数日后跟帖):今天晚上,这个病人来复诊。睡眠尚可,但是醒得比较早,反酸已无,腹胀有些许,大便已经成形。目前主要的症状是感觉倦怠少力.舌淡红边有齿痕,苔白微腻.脉为酒后之脉,不足述。 前方已效,但脾胃之损伤非一日之寒,于前方加减:黄芪24克,白术30克,西洋参10克,陈皮10克,升麻9克,柴胡9克,防风6克,羌活6克,苍术15克,荷叶15克,仙灵脾45克,麻黄1克。机煎七剂。嘱其减少应酬,少喝酒为上。 二、某,男,四十一岁,某公司老总。胃病十余年,中西医服过很多,也曾找过很多的名医与民间医生,皆无明显效果。饮食有规律,也较清淡。曾在国外工作几年,但是自己做饭吃。诉父母皆有多年胃病史。 此患者居南京,经朋友介绍来诊。诊前只聊及有胃病,上面是闲聊的结果。于是开始脉诊望诊。双脉弦而稍数,右寸不足,右关重按无力,双尺较弱。舌质红郁暗,苔薄白水润。形体胖瘦适中,其面色较其实际年纪明显偏老,嘴唇有些暗红。 问题:如果你是临诊医生,你有了上面的资料,你会推测出什么样的症状?问诊的时候,你会注意哪些关键问题?当病人求诸名医大家而不得其效的时候,你如何让他相信一个年轻医生(依我的观点,可能四十五岁以前都只能算是年轻医生)? 网友:从脉象上看,右关重按无力:脾胃之虚弱。双买弦而稍数:双弦主寒,弦为肝脉,结合右关之脉,可知此为脾胃之虚寒,以致肝气郁结,升发不畅,双脉稍数者,乃肝气郁结,肝中之相火外泄六部。右寸不足,木火刑金也。双尺不足:肺金不足,难以生水故左尺弱;火气外泄,心肾难交故右尺不足。舌质红郁暗,木火之郁也;苔薄白水润,脾胃之湿也。故此胃痛者,乃为木克土也。问其心情如何?(根据上面分析心情应当郁结)问其房事如何,有无伤精情况?如果伤了肾精,水不生木,那肝气必更加郁结。 此病治疗当以逍遥散扶土疏肝达郁以治其左路,以扶金抑木之品治其右路。佐以白芍敛其浮游之火,温中去湿之品以复中焦之升降!嘱注意心情舒畅;饮食不可寒凉,辛辣;节欲保精! 拈花:好。但对脉象的分析,用五行强解有不妥 病人脉诊舌诊之后,便有些考察医生的味道,向医生问症状。在极短暂的时间内做一个综合的分析,这是一个临床医生所要做的最关键的工作。正如艾味先生(女士)所言,如果言语吞吐,迟疑不决,必失去病人看病的信心。而言之有偏失,也是不能取信之由。   我说:主要是胃部感觉胀满,大便下行不太畅通,有的时候会有胸闷,头部的供血供氧不好---会有睡眠不好、记忆力减退、耳鸣、头痛或头晕。其实尺脉之弱,肾气之损是想当然的事情,但是有朋友在旁边,要顾及病人的心情(在临床中发现,多数之男性,虽性生活之能力明显减退,然医生问及之时,绝大多数都说正常)。   病人回答说:是这样,头一般不晕,但是容易痛。又问:是什么引起的?   我说:你的胃镜做出来是不是有明显的充血和水肿?   他觉得奇怪,说是的。   我说:是因为身体内的水和血的运行障碍所导致。你的脾胃本来就弱一些,虽然注意饮食,但是想得过多,古人说思会伤脾。 他于是点头,说开药吧。 双脉弦而稍数,右寸不足,右关重按无力,双尺较弱.舌质红郁暗,苔薄白水润.形体胖瘦适中,其面色较其实际年纪明显偏老,嘴唇有些暗红. 双脉弦而稍数,弦是阴脉,数是阳脉,弦而数,是阴中有阳郁之象。右寸及双尺皆不足,病在中焦明矣。中焦病则上下失意。右寸不足,右关重按无力。是脾胃失其化源,脾不能为胃代行津液上归于肺,所以然也。舌质红郁暗,苔苔薄白水润。是水与血郁结所致,归于肝脾失职。 金匮言:双弦者,寒也,偏弦者,饮也。此言其大约也。临床上每可见,双弦者有水饮之变。 其面色较其实际年纪明显偏老。 其为知识分子,又为商人,虽其言家庭幸福事业成功,然而多思忧则其必然。(医理有在医外乎?临床之时必善于观察和思索也) 网友:不知版主的治法和方药? 拈花:因国庆要回贵州一周,所以今天把此案之处方贴出。大抵中医治病并不拘泥于何方,仅供参考。先解其水血之郁结,升清降浊。 当归芍药散加绿萼梅、桃杏仁、升麻、柴胡、法夏。 三、王,女,四川人,三十一岁。子宫切除术后六年(因生产时大出血),术后出现:头晕、全身乏力、倦怠、多梦、眠差、脱发、腰酸软。食纳一般,夜尿一日二到三次,大便不调,时干时稀。冬天非常怕冷。脉沉而微,舌质薄,色淡,苔薄白。 请分析病因病机,并示以治疗大法及方药。 网友:起病于生产时大出血,气血损耗而成气血双虚之证,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最初当调理脾胃,补养气血即可,失于调养,病程已6年余,久病及肾,头晕、全身乏力、倦怠、多梦、眠差、脱发、腰酸软。食纳一般,夜尿一日二到三次,大便不调,时干时稀。冬天非常怕冷。脉沉而微,舌质薄,色淡,苔薄白。已是一派虚劳征候,以脾肾阳虚为主,方选金匮肾气丸治疗较好. 拈花:析理颇佳 拈花:这个案子是一个验案。但是在治疗中发生了一个插曲。对于这个案子来说,这个小变化反而是最重要的,它让我更进一步的思考。 拈花: 一诊处方:黄芪12克,白术18克,党参12克,当归10克,炙草6克,升麻6克,柴胡6克,朱茯神18克,菟丝子30克,补骨脂12克,砂仁4克,杏仁12克。六付。 二诊:服上方后,诸症轻减,感觉舒适。脉较前有力。但食后感觉胃脘有一些胀。处方如下:黄芪10克,白术30克,党参10克,升麻6克,柴胡6克,灸草6克,陈皮6克,枳壳6克,补骨脂15克,仙灵脾24克,砂仁3克。五付。 病人服此方到第二天的时候,出现了不适。想请大家推测一下,病人出现了什么不适?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网友:腹涨可能要慎用白术,见到腹涨继续加大白术的用量可能会有点滞,楼上的判断可能正确,上焦会有热象,但个人认为不是阴不敛阳或伤燥,而是中土不运,胆经不降,相火上逆,这是黄元御的观点,不知能否在此案得到印证. 拈花:白术的量是渐加的。白术量大则不滞,解语石先生在这方面也有比较多的体会。 患者吃到第二天的时候出现了拉肚子,一天多达四次。于是带着余下的药过来咨询我。我想其脾胃竟如此之弱,为其择去枳壳一味,嘱其但服无妨。果然不再有不适。且食后胃胀的情况也消失了。 网友:多谢先生指点!真是惭愧,连边都没擦到,还想请教一下先生为什么用枳壳反而会腹泻,是因为其性寒吗? 拈花:枳壳下气,味酸稍苦. 三诊处方:黄芪21克,党参12克,洋参5克,白术18克,当归6克,炙草6克,陈皮6克,升麻3克,柴胡3克,仙灵脾30克,菟丝子30克,补骨脂15克。七付。 三个月后介绍一朋友来就诊,问及身体情况,言上次服药后身体好了很多,到现在也没有复发。 由此可见,临床之中,用药宜审慎,不可孟浪!多一味,少一味,轻一些,重一些,都会不一样.医道虽难为,但是如果力行之,必有所获而造福于世人. 四、思齐肺炎案   今年三月,护士说她的侄女在医院挂了一周多液了,还没好.说是发热咳嗽,照片说是肺部有感染.现在已经不发热了,但是咳嗽很厉害.   病人来了,是一个十六岁的小女孩子,面色白净,个子瘦长,咳嗽频频.咳嗽多为痉咳,痰少,咽痒,无明显怕冷,微汗,倦怠,大小便正常.舌红苔薄白,脉右浮略紧,双脉沉取无力.查扁桃体稍肿,咽部稍充血,肺部呼吸音粗,右下肺可闻及细湿罗音.   以三拗汤加味:炙麻黄4克,杏仁泥10克,灸草6克,桔梗6克,前胡3克,平地木18克,党参6克,蝉衣6克,天将壳10克,百部6克.三付.机煎.   三日后,同事说她侄女效果不明显.余在治疗此等病前向来自负,不得其解,或认为病重药轻?又经机煎?嘱其带来复诊.舌质与舌苔变化很大,终于明白原因何在. 大家可以想想是什么原因所致? 网友:虚咳 :枳实 生姜 党参 黄芪 当归 细辛 不知道舌象变成怎样了... 拈花:舌质转淡,苔白水滑.论坛上有一文:输液是引发湿邪的新途径。由此可征。症状无明显改变,脉弦意较明显。 网友:此症金师有专方 "春节感冒至今间断输液,寒痰咳的,陈皮300,枳实30 生姜80 党参20 黄芪20 当归20 以这个为主方,这一月治了不少,三到五剂" 拈花:我以麻杏薏甘汤参小青龙汤意.处方录如下: 炙麻黄4克,杏仁泥12克,薏米15克,炙草6克,法夏12克,干姜6克,细辛3克,五味子3克,橘红10克,前胡6克.机煎.三剂.愈. 拈花:小姑娘几个月后又有一次外感咳嗽,痰中带有血丝.她的妈妈说是一天睡觉很晚,躲在被子里看书.视舌红苔少,脉细而弱.查桃体稍种,咽部充血,肺部听诊阴性。虽有外感,却以内伤为重。麦门冬汤意: 麦冬30克,半夏6克,党参10克,五味子3克,僵蚕10克,白前6克,百部18克,金荞麦18克,茅根18克.三剂.愈. 可见病因与病机都会随时转变.在临床之中,要考虑的东西很多。这个病人主要是因为输了大量的液引起的湿邪内伏,后来观察类似病人,不用三拗也有可能出现这样的舌象.是否用了宣肺后,其饮易于泛滥? 网友:认同先生的看法,我的想法是原来的饮是是以“冰“的状态存在于局部,阻碍了阳气的运行,所以会导致舌红,用三拗之后,冰化为水,阳通故舌淡,但水湿也泛滥了。 另我看蒲辅周蒲老的医案,也有一例三拗的医案很特别,但和此案刚好反过来,是舌由淡变红,在下不甚了了,能在这里帖出来请先生指点一下和大家讨论一下吗? 附:蒲辅周医案之寒喘(重症小儿肺炎) 薛某,女,2个月,1961年3月15日因发热,烦燥,喘促住入某医院. 住院检查摘要:两肺满布水泡音,体温39度,脉搏180次/分,呼吸80次/分,面青,口唇青紫.临床诊断:重症肺炎. 病程与治疗:会诊时,患儿身热无汗,烦躁不安,喘促而面青黯,舌淡,苔白微腻,脉浮数.属感受风寒,肺卫郁闭,治宜辛温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处方: 麻黄二分,杏仁八分,甘草二分,前胡五分,桔梗五分,僵蚕一钱,葱白(连须)一寸 次日复诊:患儿体温微降,手心润,面已红润,微烦躁,喘促减,舌质微红,腻减,脉细数.原方加生石膏一钱,再服一剂. 三诊:热退,喘平,烦止,微咳有痰,舌淡无苔,脉滑.此表邪已解,肺胃未和,宜以调和肺胃,清气化痰善其后.处方: 法半夏一钱,化橘红八分,甘草三分,川贝一钱,杏仁一钱,竹茹一钱,枇杷叶二钱. 服后,诸症悉愈,观察二日出院. 按:本例初起病情虽重,但治疗及时,蒲老抓住身热无汗,喘促而青黯,舌淡,苔白微腻等症状,诊为风寒闭肺之寒喘.急以微辛微温之剂,解散风寒,适中病机,故能迎刃而解.若只谓肺炎属风温范畴,又当春令之时,而只用辛凉,则表不解而肺卫愈闭,将延误病程. 此案让我有许多想法,原按很是不能让我满意,感觉没说到点子上,不知是我把简单的问题想复杂了,还是此案真的有很多玄妙之处可以挖掘,还请各位先生发表一下看法。 拈花:我在临床上治疗肺病,受蒲老影响较大.此案在一诊之时,即当加入石膏,为何蒲老不加?先解其外也,怕束缚手脚,所以在二诊加入.用三拗后舌质变红是意料中事。 网友:谢先生抽空指点,不过我还是想说说自已的看法,还请先生指正一下。 首先此案的患者很特殊,为一2个月大的婴儿,非常嫩,对药物的反应非常灵敏,蒲老用了三服药易二方,患者的舌脉就变化了二次,脉从浮数变为细数再变为滑数,舌从淡腻变为微红再变为无苔,很是体现了药物的作用。 我想初诊可能不少习用经方的人会直接用麻黄汤而不是麻杏石甘汤,患者除了烦燥以外看不出有什么郁热的地方,而小儿重症肺炎多见烦燥,我看蒲老的小儿肺炎医案,总结出他非常重视舌像,通常根据舌像来判断寒温,舌淡则用温法,舌红则用桑菊饮一类,此案蒲老不用麻黄而用三拗个人认为体现了蒲老的谨慎,因为小儿是很多温病的,而且蒲老习惯于解表药宣肺药不用死一种,通常都是几种一起用,也是为了更好的控制里气不偏寒偏热。 此案若只用了麻黄解表,可能局面会完全不一样,患者的情况极有可能会恶化,因为此证可能不是麻黄证而是大青龙证,大青龙证如果不用石膏只用麻黄是解不了表也出不了汗,在有内热的情况下麻黄是要配合石膏才能发挥作用,此案也体现了这一点。 那么初诊后患者情况有轻微好转是为什么呢?个人认为是多亏了蒲老的习惯没有用死一种解表宣肺药,患者脉转细数不知能否视为表解,功劳可能是因为葱白而不是麻黄,后来加入了石膏,麻黄的作用才得以充分发挥,表肺双解。但患者的舌脉却又体现出药物对脾胃的透支,如果初诊就用大青龙,不知桂枝和姜枣能否对患者娇嫩的脾胃有所帮助,避免一波三折的情况出现? 拈花:蒲老此案三诊。一诊解表,二诊表里同治,三诊调理.病情虽然严重,却信手挥去。从此案可以看出两个特点:一.用药轻灵,不以药去病,而是拨动病机,深得太极之意.二.用药清晰,井井有条,前后有序 五、谈谈外感的治疗 好久没动了,既然是系列,觉得还是有做下去的必要.对于我这种懒人,是个促进,对于初临床者或许有些帮助,如此已经足够.此次想谈谈外感的治疗.想起我初临床的时候,真的是汗,十个外感病人可能也就看好五个,每有对着病人,笔不知如何落下.当时能够拥有相当的病人,其实是针药推同治,在难杂病方面有所斩获的原因.后来随着对伤寒论的深入,对温病书也有所涉及,再后来读了伤寒质难等书,不说十治十全,但也十治九全,至少在外感病方面勉强及格了. 治疗外感病,其最紧要处在于明了外邪与正气之进退消长.正不虚,但解其外邪即可.如果正虚,视其所虚而补之,解外之药宜权衡分量.又复杂的外感,往往有诸多兼杂情况,或杂痰、杂瘀、杂湿热、杂里寒等等,可内外分消,并而行之,是虽治其外感,而多年之沉疴也可轻减。   次要的是明了外邪是什么性质,是风?是寒?是暑?是湿?是燥?是火?是单独为病?还是狼狈为奸?对解外用何方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再则是明了邪之所在。可用六经方法以定其病位。另外,查咽喉、肺部听诊都是在所必行,如果兼有胃肠道症状的,腹诊也是有参考意义的。 外感之治疗,伤寒与温病为最重要的两个派别。历来素多寒温之争。其实有寒就有温,有温也当有寒,疾病本来面目如此,非争能去其一。 伤寒之法每有宜于温病者,温病之法可补伤寒法之不足。所以伤寒与温病方法当互参为上。 天士言:吴越之地,地卑水湿,多湿热为患。然而时过境迁,空调盛行,外寒者多,至于里之湿热须当两解。又每有喜冰饮之人,里有寒湿郁伏,不可不知。 我在广东呆过三年。所用之方,伤寒方远多过温病方。所注意的是广东人喜欢饮凉茶,多为清热苦寒药,往往阳浮于外,寒郁于中,或上盛下虚,祝味菊先生的温潜方法用之疗效多好。但是附子的量宜小,同时要配伍酸枣仁白芍酸以养肝,可平稳无变。如宜清解宣透方法,药量宜小,观木易先生治外感之案,颇为合拍,大家可以参考之。 虚人外感,一定要照顾正气。记得刚临床的时候,有一个流产后的病人外感复诊,前医用的是八珍汤加味,我嫌其效果缓慢,用了桂枝汤加味,结果病人出现明显畏寒,反而身痛加重,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后来在临床过程中,每有用补中益气汤稍加一二味外解之药治气虚外感者,疗效甚好。另观沈绍九治外感病有纯用枸杞党参桂圆当归得愈者。对于虚甚之人,处方宜慎重细致。 案一 蔡,女,三十五岁。人工流产后二十天,且兼外感。先于一四川流医处服用银翘散、荆防败毒散,病情越更加重。刻诊见:面色青黄无泽,声低气促,寒热往来,身痛畏风,口干口苦,干呕不食,头晕目眩,心悸,血来甚黑,成块,淋漓不尽,腰腹疼痛。舌红郁暗苔白厚,脉弦紧。 一诊处方:柴胡24克,黄芩10克,法夏12克,红参10克,炙草10克,生姜三片,大枣10克,茯神24克,桂枝6克,桃仁泥10克,红花6克,茜草15克,麦芽30克。三剂。 二诊:寒热已去,血来已净。口酸,欲呕,胸闷,头昏沉,不欲食,大便近日较稀,夜尿频。舌正苔白厚腻,脉沉弦。处方:柴胡18克,黄芩10克,法夏15克,红参6克,炮姜炭10克,炙草6克,苍白术各18克,厚朴6克,陈皮6克,升麻9克,防风6克。四剂。 三诊:舌厚已退,欠润,脉沉小。惟诉眼视物久则酸胀,余无明显不适。处方:黄芪24克,白术12克,当归10克,太子参10克,玉竹10克,炮姜炭6克,焦三仙各10克。四剂。 拈花按:1.首先当区别是伤寒还是温病,前医误用银翘散第一步就错了。2.即明了流产后伤寒,其次当明病在何经?从症与脉可知病在少阳为主,而太阳未罢。3.选方当选小柴胡汤作底方,加桂枝,另因恶血未净,参入桃红茜草,加茯神是小柴胡汤的加减方法(仲圣是加茯苓),入麦芽意在于运脾胃,助生气。4.二诊得效在意料之中,但邪漫散于上中下三焦,治病当取其中,以柴平煎方法理中焦为主。5.三诊厚腻之苔得退,食纳也复,注意脉得沉小是病退。用补中益气方加减调理善后。 案二 郭,女,四岁。2007年10月21日来诊。外感后咳嗽十余日,服过中西药皆不效。呛咳,痰少。面色青黄,平素食纳不馨,口不渴,大便干,小便频。舌淡红苔少中剥脱,脉细数。查:扁桃体肿大二度,咽部充血,肺清。 处方:麦冬10克,法夏4克,党参4克,炙草3克,大枣6克,酒军3克(后下),僵蚕4克,蝉衣4克,前胡3克,天将壳6克,麦芽6克。四付。 二诊:咳嗽已极轻微,有痰,纳进,小便已不频,舌淡水润,苔花剥已减轻很多,脉细软。查:扁桃体已不肿。处方:生白术6克,党参4克,茯神10克,炙草4克,桔梗3克,前胡3克,天将壳6克,陈皮4克,法夏4克,仙灵脾10克。四付。 拈花按:不一定要执于某方,大法更加重要。大家参考 案三 张,女,四十天。外感后咳嗽频频,痰鸣如锯,双肺可闻及明显痰鸣音及哮鸣音。印象:支气管肺炎。 处方:麻黄1克,杏仁4克,桃仁4克,郁李仁4克,法夏4克,细辛0.5克,五味子1克,干姜1克,白芍3克,炙草3克,天竺黄3克。三付。 二诊:咳喘已愈,肺部已清。改治其脐部肿胀。用药局部敷贴。 案四 邵杏珍,女,53岁。咳嗽两周,兼有喘促。早上痰多粘黄,口不干。舌质薄荷叶边,苔薄白而润。脉沉而不畅。 处方:麻黄4克,桂枝6克,白芍12克,法夏12克,干姜4克,细辛4克,炙草4克,天竺黄10克,浙贝10克,海浮石15克,太子参15克。三付。 二诊:咳嗽已微,无喘,痰少许多。月经适来一周,淋漓不尽,色如咖啡,量少。舌淡红苔水滑。脉右已浮,尺弱。处方:麻黄3克,麻黄根6克,杏仁12克,桃仁10克,郁李仁12克,白果仁12克,桔梗6克,炮姜炭10克,血见愁12克,炮附子10克。三付。愈。 拈花按:上案的二诊方,是陈苏生先生的二麻四仁汤加减。二麻指麻黄与麻黄根,四仁指杏仁、桃仁、郁李仁、白果仁。全方还有百部、车前草、甘草、冬花、陈辛夷、苍耳子等味。我用此方,一般单用二麻与四仁进行加减。疗效非凡,希望有缘者能识之,用之。 拈花按:这两个案子,都用了一个方,小青龙汤。张案是小青龙汤去桂枝加杏仁、桃仁、郁李仁、天竺黄。邵案一诊方是小青龙汤去五味子加天竺黄、浙贝、海浮石、太子参。 至于小青龙汤的方意与用法,希望有心者能贴出以供大家参考。 张案去桂枝是不欲其发汗,欲其宣肺,所以增入杏仁宣肺下水气。桃仁与杏仁合用,气血兼顾,在于小孩子尤其重要。郁李仁下水气降阳明,天竺黄化痰于无形。所以其效如响。 邵案用小青龙大家或许有疑问,因为患者的痰并非泡沫痰也并不清稀,其痰粘黄,但是以小青龙汤为主治疗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是什么原因呢?有二个看点:1.患者口不干2.苔薄白而润。既然在里非热,为何痰又是粘黄呢?外有寒束,肺气必有郁滞,故其脉沉而不畅,肺气不行,痰阻于内,停久则其色变,其质稠。所以取小青龙汤为主方,去五味之收,参入天竺黄、浙贝、海浮石化痰,太子参为益气而设。 案五(以例证二麻四仁汤之实效) 刘应英,女,六十三岁。老慢支。此次外感后咳嗽喘促半个月。咳嗽为痉咳,咽痒即作,气上逆不能自止,必咳出白色泡沫痰后症状方能减轻。平素头晕。大便干结,小便量少而频。舌淡苔少水润,脉弦紧双寸不足。查:扁桃体不大,咽后壁滤泡,肺部听诊可闻尖啸音。 处方:麻黄3克,麻黄根6克,杏桃仁各12克,郁李仁10克,白果仁10克,桂枝6克,白芍10克,法夏12克,干姜6克,细辛3克,五味子3克,平地木15克,天竺黄6克。三剂。 二诊:咳喘已极轻微,痰白,易咯出,小便正常,大便仍干,舌尖麻木,头晕,口微干。舌正苔少前部可见小裂纹,脉脉沉细,右寸尤弱。肺部听诊呼吸音清晰。 处方:炙麻黄4克,麻黄根4克,郁李仁18克,白果仁10克,海浮石15克,天竺黄10克,陈皮6克,法夏12克,太子参10克,麦冬12克,五味子6克。三付。 案六 陈旭,男,一岁。外感即咳喘,体质素弱。此次已经咳喘多日,吃药输液无效。查:扁桃体肿大,咽部充血明显,双肺密布痰鸣音。 处方:麻黄1克,杏仁泥6克,炙草3克,薏米6克,僵蚕4克,蝉衣4克,酒军后下2克,桔梗3克,前胡3克,冬花3克。三剂。愈。 拈花按:此案处方即以麻杏薏甘汤与升降散合用,去姜黄加桔梗、前胡、冬花。麻杏薏甘汤为云龙三现之治湿喘方。临床之初,受刘渡舟老师古今接轨论影响甚深,另对其“云龙三现”之三方的使用近年来越更娴熟,其使用之范畴也有所拓展。 案七 张,女,五岁.初秋外感,胃肠蕴热.大便两日未下,高热近四十度,起伏不退,无汗,昏沉嗜睡,倦怠少力,食纳不进.查扁桃体肿大二度,整个咽部充血明显.双肺呼清.舌红苔厚腻微黄,脉滑数. 麻杏石甘汤合用升降散:麻黄0.5克,杏仁泥6克,生石膏18克,生甘草6克,生大黄2克,蝉衣5克,僵蚕5克,射干5克,桔梗6克,挂金灯6克.一剂热退神清,咽肿减,大便已下.食粥以调理. 拈花按:为说明接轨方法之实用,特发此案以明之。此案处方以麻杏石甘汤与升降散合用,去姜黄加射干、桔梗、挂金灯。较一般之处理,功效尤捷。 案八(一些较复杂的外感病例) 曹,女,四个月。咳喘数日。服一医生处方后,咳嗽虽然稍减,但却腹泻一周,入夜则烦哭无度。刻诊:咳嗽兼喘,面色恍白无神,睡则露睛,不欲吃奶。舌淡嫩苔润。查双肺哮鸣音密布。(案八女孩的前医处方录如下:杏仁5克,苏叶5克,法夏3克,陈皮5克,前胡5克,枳壳5克,桔梗8克,茯苓5克,大枣5克,紫菀5克,冬花5克,黄芩5克,生甘草3克。二剂。) 诊断:此肺脾同病,谨防成慢惊。附子理中汤加味。处方:炮附子4克,生白术6克,红参3克,干姜3克,法夏4克,陈皮3克,砂仁4克,生麻黄1.5克,麻黄根3克,细辛1.5克,炒白芥子3克,炒苏子3克。两剂。 过一些时候带其长子来看感冒,说上次其女儿服两剂即全好,所以没有来复诊。 拈花按:此案虽重,然治验则速。所以治效的关键,多在于认证清晰。脾肺同属太阴,手足相连。在生理上,两者息息相关,临床上多见此病及彼,彼病及此,或二者同病的。另有一个可以参考的贴子,或有所思。http://www.mingyi99.com/bbs/viewthread.php?tid=7734&extra=page%3D2 拈花按:前胡一味,观赵绍琴老先生案,一般只在三克以下,为什么要用这么轻?或许可以请教一下天医星先生。 儿科古称为哑科,言其治疗之不易。但今天比古时毕竟多了查咽,听诊等等方法,这些方法,我在小儿外感疾病时必用。肺部听诊其实并不单纯听个有无病理体征,并可闻肺气之强弱,肺气之有无阻滞,可以对病情分析作一个补充。 另,三关之法,验于临床并不太准确。鱼际之法,也是我临床所习用。但儿科望面察神更加重要。 此案当先定表里虚实,如此则立方相去不远,效果也可以预见。 拈花按:所贴之案,不过些平常案子,示人以规矩罢了。我临床上的用药,附子有用到一百多克者,葛根白术黄芪皆然,视病人与病情而处方罢了。如果单只是轻灵,或许每有轻而不灵的时候。掌握了大法,才能不至于所失过多。 麻黄与麻黄根同用,我最先是从蒲辅舟老先生案中学习的。后见陈苏生先生二麻四仁汤其组方甚妙,临床也每用之。在这里是与麻黄同用以理肺气,并不在于止泻。 网友:“麻黄辛散,开腠理,宣肺气,透毛窍,散风寒,解痉平喘,乃发散肺部邪郁之良药。但因其能收缩血管,故高血压患者本应忌用或慎用,又因发散力较强,故体虚多汗者亦忌之。而麻黄根与麻黄作用相反,不但能固表止汗,并且还能扩张血管,使血压下降,呼吸幅度增大。所以二者合用,一开一合,开合相济,既调整肺气,又不致使肺气开泄太过,既能加强肺的活动功能,又无升高血压、助长兴奋之流弊。” 案九 李安,男,五十岁.慢支多年.此次受寒咳嗽半月未愈,以夜咳为剧,痰如清水,多泡沫,喉痒,胸闷.舌淡苔白腻润,脉浮紧。查咽部无明显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痰鸣音密布。 以麻杏薏甘汤与小青龙汤合用:麻黄4克,杏仁泥18克,薏米24克,炙草6克,桂枝10克,干姜6克,细辛3克,五味子6克,法夏12克,僵蚕10克,防风6克,白芥子6克.四付. 后带其孙女来看病,说是服药已好. 拈花按:此治湿喘方与治寒喘方合用。胸闷故去芍,咽痒加僵蚕防风,用白芥子意在增强豁痰之力。 案十 郭,男,44岁。外感后。寒热不明显,头痛,头晕眼花,口干苦,饮水多,咽痛,咳嗽,胸闷叹气,干呕,近日不想吃东西。大便平素易腹泻,近来反而成形略干。脉左弦略紧,右浮弦。舌红稍郁,苔腻微黄,水滑。查咽部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呼清。 2008年1月3日。一诊方:柴胡24克,黄芩10克,法夏12克,红参6克,炙草6克,花粉12克,桂枝6克,茯苓15克,桔梗6克,前胡6克,生姜五片(自加)。两剂。 患者第二日即来复诊。说是觉得药味太清淡,第一剂头煎后,并入第二剂一起煎服。本来已经轻松,但傍晚时在工地上复受风寒。目下见症:咳嗽加重,痰多易出,一身尽痛,涕多,鼻塞,初诊所见诸症轻减。查咽部无明显异常,双肺部可闻尖啸音。舌红稍郁,苔薄黄水润。脉右浮紧而滑,左脉弦略紧。处方:麻黄6克,桂枝10克,灸草6克,干姜6克,五味子6克,法夏15克,白芍12克,葛根30克,白芥子15克,苏子6克。二剂。 三诊:2008年1月5日下午。服药后,诸症减轻,大便见溏。双肺呼清。舌正苔薄白微腻,双脉弦细。处方:柴胡24克,桂枝10克,干姜6克,花粉18克,牡蛎30克,炙草10克,杏仁15克,厚朴6克,桔梗6克,前胡6克,天竺黄10克,平地木30克。两剂。 四诊:1月7日上午。咳嗽除早上外其余时间已无,咳时有痰,多,粘。纳进,口干燥,饮多,这几天有少许厌油,人易倦。舌正苔薄白欠润,脉左弦细,右弦而滑利。处方:柴胡24克,黄芩12克,花粉15克,红参6克,炙草6克,大枣10克,葛根18克,杏仁24克,厚朴10克,平地木30克,炒麦芽18克,天竺黄10克,浙贝10克,生姜五片(自加)。两剂。 九日在路途见到,说已经好了。 拈花按:小柴胡之口渴症往往会渴得很厉害,而其津并不亏损,说明这个口渴是因为津液运行有障而非消耗。“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此句宜参。但津液得下,又何不是“津液得上”? 拈花按:此案诊疗过程详录如上,以前治此类病,大抵三剂内全好。这个病人则服了八剂始得成功。与复感有很大的关系。 一诊病情少阳为主兼及太阳,用小柴胡汤加桂为主方,二诊,复受风寒,少阳病证轻减,外有寒束,内有饮泛,故主以小青龙汤。三诊,便溏,现脾素弱之原形,主以柴桂姜汤。四诊诸症皆微,以倦怠,口干喜饮为最明显,仍主以小柴胡汤加减。 用药比较杂沓一些,但仍是经方底子。可能对大家认识少阳一经的邪气进退消长有一些帮助。 案十一 王,男,三十五岁。2007年10月15日来诊。外感后,咳嗽咯血一月余,诸治无效。目下见症:无恶寒发热,咳嗽频作,胸闷微喘,血色鲜红,往往随痰而出,痰或白或黄,时粘时稀。纳减倦怠,面色青黄。舌红苔白腻微黄,脉细数。查咽部无异常征象,右肺底可闻及湿罗音。 处方:麻黄3 麻黄根3 杏仁15 薏米18 芦根24 茅根40 冬花10 紫苑10 合欢皮10 桑白皮10 太子参24 厚朴6 10月18日二诊:已无咯血,痰中也未见血丝。咳嗽大好。舌红苔白厚,口干燥。脾肺得运,水湿一化,所以口反感干燥,然苔转厚欠润,是前方有不尽美处。 二诊处方:麻黄4 石膏24 杏仁15 炙甘草15 苍术12 荷叶15升麻9 沙参18 茅根45 芦根15 金荞麦15 太子参15 二诊方服后,诸症皆清。年底随访,前疾一直没有复发。 拈花按:对于血证而言,现在的中医接触到的是越来越少了。贴一个与外感相关的咳嗽咯血案,大家思考分析。 虎杖用于清降足少阳胆经,紫草入血分,止血。 拈花按:此例是个“支扩”的病人。从病位而言,总之是个肺病,治疗上当不离于肺。 有人对我说,对此案的治疗思路不是很清楚。便在此啰嗦几句。 一诊:外有时令之气影响,内有湿热内伏。郁而不能正常宣发,是咳嗽咯血的主要原因。来诊的时候,已经没有寒热,脉已细数,是病已经深入,且又见到脾虚症状,是手经病及足经。治疗当由里而外,上下分消其邪。所以选用麻杏薏甘汤加减,麻黄根是与麻黄相合理肺气,厚朴为了降阳明下逆气,现在想来麻黄根不如不用,厚朴如果换成酒军应该更适合。合欢皮单味即是黄昏汤。 二诊:已见效,湿渐化燥越显。改用麻杏石甘汤合用清震汤加味。总之,以托邪分消为要。太阴之邪,其出路,无外太阳与阳明。其法皆在《伤寒论》与《金匮》中 许浩,男,66岁,咳嗽一个多月,咯痰较多,痰中血块,色鲜红。常感痰从左升,左肋有不适感。脉右浮弦滑,左滑而弱,舌红苔白微腻水润。清宣肺气,辅以平肝:麻黄1克,杏仁10,白芍8克,当归10,桃仁6克,虎杖6克,茅根30克,法夏10克,平地木10克,青黛1克,枇杷叶6克。二剂。再诊:咳嗽减少,痰中仍有血,舌红苔白,脉弦滑。清宣肺气,兼以降浊:麻黄1克,杏仁10克,桃仁6克,紫草10克,川军1.5克,枳实6克,桔梗6克,茅根30克,葛根12克,枇杷叶10克,牡蛎24克(先下).二剂.三诊:服前药已愈,饮酒后又发.脉右弦意已减,舌红苔白浮.仍以前方. 按:这个病人是2005年底治疗的,那时在广东。找来贴在这里,或有些微参考。当时有个小细节,现在还记得起。这个老先生知道我是外地人,怕我不懂他的话,所以特意用纸写了“残红不忍瞧”的话带来给我看。 医论篇 一、论泄泻 泄泻之急者,其因不外伤湿、伤寒、伤食、火发。然都兼风木之郁于下。 腹痛肠鸣,不平也,不平则鸣也。是以所治之方多有疏风升阳,如清震汤之用升麻荷叶,祝氏治滞下泻下之用羌活,程门雪治泻之用防风炭。风药不独用于湿,又可解风火之急迫。大小肠之火,火势当向上,而非下行,其为郁火明也,郁火当发散。如痛泻要方之用防风,郁积之木升而举之,以辛散之,顺其性为补,当不致下郁为害也! 二、李氏与祝氏   李氏东垣与祝氏味菊之法各有妙理,在下小议之. 李氏之益气升阳法,重中上之阳气也。祝氏之温潜法重下焦之阳气也。其一为先天,一为后天。其法一重升,一重降。其义对看,其中之妙自然慢慢可悟。李氏重生发,祝氏重收藏。 有头重脚轻者,以祝氏法为主,有上虚而下陷于阴者,李氏法为主.视其证而用其方法,不致有大误也。 古医家之多如牛毛,择而习之,即可也。医中之典籍,以为基础,务当择精去杂,参以心悟,或可有得也。 三、谈痘与斑 “青春痘”、“色斑”多为内分泌失调所引起,然内分泌失调在于中医则是简单的事情,调节阴阳气血及脏腑的平衡这是中医的能事。然而中医也不是谁都能治痘疗斑的。   见临床之中医多见痘则清之,以黄连、芩、柏、大青叶、大黄之辈出入,痘虽见有轻减,然减而又增,或引发其它诸多不适,如月经迁期、腹痛、腹泻等等。这不是真正的中医的面目,假中医、披着中医的皮的狼太多了,真正的中医的治疗方法是要辩证而治的。对失衡的物事进行调节并使之平衡,这才是中医的使命。   治疗的法则先分阴阳二义,并辩明在气在血。我的治疗经验上,往往久痘阳虚者也多,不可一棍子打死,一定要用明亮的眼睛来看问题。清宣者,宜于心肺之治,肝肾的调节一定要讲求方法。于斑的治疗,也一样,妊娠斑者,多因为水湿之郁滞气血的亏损,阳气不足以宣化是其主要的原因。黄褐斑者,多因气血不荣肝家郁结所致。黑斑者,多因肾阳不足,火力衰弱,内有痰饮所停留。我的老师张大简教授,长于治斑,我得益不少,然其所得者无非“辩证”二字,如果能辩证,能辩个清楚,就是很好的中医了。   是以,中医的学习关键在于是否把握了中医之秘,这个秘就是阴阳气化的道理。否则终其生而无所得也! 四、癌症与心理   想到一件旧事.在广东开平的时候,有一个肺癌晚期的病人,因人介绍来我处求诊. 是个年已七十的老爷子,由于不知自己的病情,在我的治疗下一天天的好转,胸水明显的下降,肺部的听诊越来越清晰,老人也很开心,说中医比西医效果要好,治到一个月的时候,老人不来了,因为没有他的电话也就渐渐忘记了这事。 到第二年春天的时候,老人的儿子带着自己的儿子来求诊,是右耳几近失聪.于是便问到老人.说是老人已经走了,因为不小心让老人知道自己的病情,老人拒绝再来治疗,一天天憔悴下去,不到两个月就死了.这儿子言语之间颇有些叹息的意思,也许是想如果老人不知道内情的话,至少也会多活两年吧.   又想到老家医院里的同事之一,患了子宫癌,却非常坚强的借助中草药活了下来,自己用以毒攻毒的方法,吃了不少的蜈蚣全蝎,还有一种竹林里生长的毒虫,我就看过她在房子外边晒着.后面去复查说是已经没什么了.   奇迹的创造需要勇气,穿越苦难,它才能成为你的财富. 五、激素就是哮喘孩子的拐杖   小儿之哮喘,在我手下,每有几剂症状即退,或调理些时日,有时甚至于无须调治也有不再发作者.想来,其中原因有二:一.没有用过激素,至少没有规律地长时间用过激素进行治疗;二.没有长期或大量的上过抗生素.     哮喘是与免疫相关的病,激素与抗生素对孩子尚未完备的免疫系统起了很大的破坏,导致孩子们的免疫系统紊乱.规律使用激素治疗的哮喘儿童,激素取免疫之能力而替代之,如果打一个比喻,激素就是孩子的拐杖,不扔开这个拐杖,哮喘永远也好不了,只要有激素的干预,孩子的免疫就不会正常.   这种治疗,就象有些父母的溺爱一样.常常会替孩子做这样做那样,以为这是为孩子好,这就是父母的爱.其实错了,父母永远不能替代孩子一辈子,真正的爱是让孩子学会如何生活,学会如何去爱.   现在的实情是病人依赖抗生素与激素,医生同样依赖抗生素与激素.我不是想抹杀抗生素与激素之功劳,抗生素与激素并无错,然而在于使用的正确与否,中国的医生们在这方面有多少是合理的呢? 六、养生的故事   有一个故事,过去好多年了.还是在大学的时候,从家乡玉屏坐车到贵阳去.在列车上见到一个老伯,看来约五十余岁的样子.聊起来,才知道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家里还有一个已经一百好几岁的母亲,可以自己种菜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于是我向他请教养生和长寿的方法.  他说了几点,其实很简单.人就是这样,简单的事往往难以做到,简单的理难以看透.其中的内容如后:一.热水脚,每天泡一个热水脚,不洗冷水脚;二.冷水头,洗头的时候水温要低;三.不吃零食,少吃肉食;四.适当的体育运动. 对医理有所参悟之后,对老伯的话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么些年来,话虽然记得,然而却没有亲身去身体力行.但是也因为注意了其中的某条而有所裨益. 因为的确是有好的效果,所以贴出来让大家可以参考和力行.先简单的分析其中的道理. 热水脚:俗话说寒从脚起,使其下常温为养生第一义也,另可参考祝氏味菊之温潜一法.对等来看,其间有妙意可见.  冷水头:虽然我并不赞成初用者即用冷水洗头的法子,但是认为一定水温要比较的温和,头是清空的地方,头宜常清,叶天士之方法可以参考对照. 不吃零食,少吃肉食:减少脾胃的负担,是生化有源,而能生生不息,李氏东坦之方法可以参照 适当的运动:气血之往来,营卫之和谐,运动可以助之.生命在于运动,尤其是现在的人们,运动的量越来越少,大肚子的人越来越多啦.   按:之所以把此篇放在最前面,是欲明养生防病比治疗更重要的道理.此养生之法简单可行,行之有卓效也. 七、疾病的表象与实质   西医总是认为自己已经无限的接近疾病的实质,因为其可以精细的程度.但对于有的病,往往走到后面,却发现什么都不是,除了表象还是表象.  疾病之所以不治,绝对不是因为其即是不治之病,多是因为医学或医者的认识与其实质相去有一定距离.如果有认识上的清清楚楚,何谈没有治疗的效果? 我想做的工作也是尽量站高些看远些,尽量把自己的 思想 教师资格思想品德鉴定表下载浅论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员工思想动态调查问卷论语教育思想学生思想教育讲话稿 投入到更深层次的境界里去,现在已经有些初步的进展.     那天与上海嘉定过来的一个慢粒术后病人聊到肾气丸的方解,可以想见其感觉耳目一新的样子.那天与朱老师聊到麻黄升麻汤方解,老师叹息后来人未必不如古人.心中无尘埃,方可感受仲景之心跳;胸中无成竹,方可容纳百川. XX曾疑惑我言其父母之情况与西医之检查不合.我所言之脏器不能等同于实质上的脏器,这是其一;其二我所言的脏腑情况更接近于人体之本元;其三,对于将来的发生,我所言更验于西医之检查.有诸多的疾病尚不能为现在的检查所知,有诸多的人有明显的发作情况而始终从西医那里找不到任何异常的检查结果. 比如高血压病,现代的医学是找不到合适的根源的.高血压,其实也就是一个表象罢了,却拿来做一个病名,这里面也有其无奈和肤浅处.任何的血象的异常也只不过是一个表象,这些数据虽然给了医生一个提示,却照样会模糊医者的心智.所以我们不要被现象所迷惑而失去我们的心,做医是处处要用心去感受去体会的,认得清楚一些,走得远一些,所成也会多一些. 八、王道无近功   王道无近功,此语最早出自何书,我因为懒,没有去考证。拿到中医的治疗上面来说,也已经是很久的事了。意思是治疗虚损或其它慢性病,当以缓图的方法,扶之理之生养之,不可求速效而损伤诸脏诸腑。   在临床上,如果病的性质不同,治疗的方向、方法及用药都不同。如果无脏腑的虚损,仅为通路的障碍,用恰当的通法可以取得很快的效果。内经言:血实者决之,也即此意,当然阻碍者并非血而已,气之阻,痰之阻,水饮之阻,以及其它凡是可以归为病理产物者,都可以作为阻碍,发生功能上或器质上的病征。 记得在广东的时候,有一个河南的妇人,因为她的老乡在我那里看慢性湿疹,只花了十几元就看好了,所以夸奖我的医术的神奇,便向她推荐我。她在诊所外徘徊很久,终于进来。说是看我太年轻了,心里不敢相信。于是先以脉诊,其实是有考察的意思。诊毕,我说是肝经郁滞所引起,一定是生了比较大的气后造成的,问其小腹有无异常感觉,小便是否正常。她于是比较的相信,说是女儿在大学里找了一个男朋友,自己看了很不满意,女儿不听话,大吵了一回,从此后小腹坠胀,小便急频,容易生气,至今已经两年多了,看了很多的医生,吃了很多的中西药物,只有越来越重的,见不到轻减。因为不能彻底的相信我的水平,是以只取了两付中药去。三日后,又来了,说是已经好了很多,要再取两付。半年后带一家人来诊,说是服四付药就好了,再也没发过。两年多的病可以四付中药解除,并不是稀奇的事,因为只是阻滞而已,而且是气机的阻碍,调理好了气机的升降出入也就好了。 王,四十四岁,因为高血压病、颈椎病、心脏不适而接爱中医治疗。我以生脉方、苓桂术甘汤、麦门冬汤、葛根汤、麻辛附汤等出入,治疗半年,西药早已经停止服用,身体情况好过壮年,血压也非常平稳。如果没有患者的配合,医生的水平也得不到显现的。病患先得对病情对中医有相当的认知方可,否则定不能以竟全功。   四十以上,诸损都已经开始,损之易,生之何其难!观世人每每挥霍无度,日夜笙歌,不能潜藏者,又何能生发?明于此,养生的道理已经懂了一半了!   按:病人往往因求速效而辗转求医,古代的富贵之家每有一日更几医者,有时并非医之无能也,实面对须臾之间,药方下肚,药力刚行,何谈其效?今天的病人也一样,多数的患者或者家属在这方面都是无知的,我并没有贬低谁的意思,事实如此.富贵之家的病尤其难治,其心难医故! 九、浅谈小儿的疾病治疗与保健   因为病人中,小孩子占了比较大的比例.所以想谈谈关于儿科疾病的认识.  古人言:要想小儿常安,须带三分饥和寒.道出了小儿疾病预防与保健的最关键内容.一是说明了脾胃病和外感病是小儿科的主要病种,二是说明了引发此类疾病的主要原因,三是在预防上要注意节制饮食,同时要注意保暖. 其它的保健方法,如刺四缝穴,捏脊法都是行之有效的,而且行之简单,如果有人指导,爸爸妈妈们都可以自己做. 我曾经对很多的妈妈说过,小孩子并不仅在于治病,尤其要注重体质的调整和保健的得法.   一个妈妈带着女儿在上海中医文献馆看了很久的病,主治的老中医只知祛邪而不知疾病的根本与调治.所以这个妈妈对该医生的评价是治感冒还不错.但是体质没有改变,对外邪的抵抗力没有上升,也只能等同于西医的对症处理了.从某些角度来说,这是中医的沦落. 另外,摆脱对抗生素和激素的心理依赖也非常重要.很多的父母对孩子的发热非常的恐慌,往往一去医院就上大量的抗生素甚至是激素,造成孩子本来就很脆弱的免疫系统越来越大的紊乱.其实多喝一些暖水,吃点粥类,或姜葱汤,或物理降温的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发热是身体与病毒细菌交战的一个反映,是有积极意义的.一般不超过三十九度五,不要轻易上激素或高档的抗生素. 十、浅谈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里面最常见的一个病种之一.常常长期困扰患者.因为其病变的特殊性,使得此病的治疗有些困难.   临床这么多年,从开始的盲目用针与用药到现在的轻松驾驭针药,有过一些教训和挫败.四年前,对传统的推拿复位方法,自己做出了改进,让治愈率大大得以提高.   最有成功感的是二零零三年的时候在佛山所治愈的一例患者,其CT示:腰三四椎间盘向左突出,腰四五椎间盘向右突出,腰五骶一椎间盘向右脱出.当时只是用了针推复位的方法来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算是不错的了.但是最失败的一例也是在佛山,患者为一青年女性,体型较重,且务必天天坚持上班,虽然有所好转,但治疗三个多月最后还是选择了手术.   然而正是因为有失败,才会推动着人往前,做比较深入的思考. 在最初的用药上,往往重于活血与补肾,但事实上治疗的效果并不好,想来当时的认识有些肤浅.此病终究是经络上的病,其治疗当究之于经络才是.所以以后不管是用针还是用药不离于经络,疗效才有了长足的提高. (二) 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多有慢性的腰痛史,由于外力或寒湿或腹腔压力增加而诱发.典型的症状表现为一侧的腰腿痛或腿痛或腰痛,咳嗽、坐矮凳子、坐软沙发、睡软床会使症状加重,严重的患者有间歇性的跛行,时间长的患者有肌肉的萎缩。 有此病的患者应该注意:1、局部的保暖防湿;2、发作期间宜多平躺休息;3、不要坐低位凳椅,不要睡软床,不要长时间坐软沙发;4、不宜长时间埋案工作,让腰劳累过度;5、不宜搬抬物件,日常家务注意身体协作的合理性,尽量不要时间过长;6、不要突然腰部用力或转身;7、保持大小便的通畅。 治疗须知:1、此病为骨病及筋肉,或筋肉病及于骨,所以治疗的时间比较长,一般在二十天到三个月。2、常规的治疗方法为:牵引、针灸、推拿复位、刺血、中药内服或外用;3、治疗贵在于坚持,不要因为稍效或已效就停止治疗。 (三) 就腰椎间盘突出症而言,如果从经络析之,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与之最为关键。 督脉者,总督一身之阳气,督脉损伤则阳气不能正常运行,是虚而成阻。足太阳为寒水之经,天气下降而为雨者也,通达水道至关重要。足太阳主筋所生病。足少阳主骨所生病。此病的发展方向为:一.督脉--足太阳经--足少阳经。二.足太阳足少阳---督脉。 试列案例于后以明治疗大法: 案一:昆山千灯镇某镇长,患腰椎间盘突出症近两年,昆山上海名医看过不少,皆无所效,减不足言,深为所苦.经朋友介绍来诊.面色萎黄无泽,眼圈深黑,跛行,腰往一侧明显倾斜,转侧困难.双脉沉弱,舌苔厚腻异常.以麻杏薏甘汤合用清震汤出入,使水道清,阳气得以正常运行,外用家传"正骨散".诸症去之八九.因其工作繁忙,唯不能彻底治愈也. 案二:Matts先生,瑞典人,常住香港。因朋友介绍来诊。腰椎间盘突出症。几年来,行路不便,右侧腰腿疼痛明显,表情很痛苦。脉沉而微,舌淡苔白腻水滑.诊为寒湿阻滞经络。主方:附子理中汤。温针灸六次。此次出差来昆,腰腿痛已愈,求治眶上神经痛。这位外国友人对中国的温针灸很感兴趣,觉得非常的舒服,且让朋友拍了带回去给家人欣赏 虽然有效方,但辩证是关键.足太阳为寒水之经,督脉总督一身之阳,应以阳用为最重要目的. 十一、论治“慢前” 中医治病当明经络,不明经络之走向者动手皆错。前列腺之位置在于阴阳交接之处,任督之脉皆与之相关,肾主前后二阴,是以与肾经相关,从前列腺痛的走向来看与肝经之络一致。掌握了这几点,治疗此病便有了方向。 论任督二脉之治:任督为奇经之首,督主阳,任主阴,任督一周为气功家之小周天是也,可见其重要性。督脉者,升举阳气于地中;任脉者,收降阴气于天上。天地之气化正常,可得无病。任督之药,鹿角、鹿胶、狗脊、杜仲、别甲、龟板、蜈蚣、全虫之类,多以有情之品以补益之。 论肾经之治:肾为先天,内藏水火,其治当分别之。相火结痰为淤者,知柏类参以化痰散结通经;阳气衰弱,有冬秋无春夏者,真武类拨动其生机,开太阳温寒水。 论肝经之治:肝络绕阴器一周,肝家不养,其络易淤,治慢前,肝络之治不可忽视之。况慢前之患者多有阳痿早泄之
本文档为【拈花指月临证经验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6383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53KB
软件:Word
页数:79
分类:
上传时间:2009-02-07
浏览量: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