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帝内经》绪论 杨旭教授讲座讲义 第1、2、3、4、5、6、7讲

《黄帝内经》绪论 杨旭教授讲座讲义 第1、2、3、4、5、6、7讲

举报
开通vip

《黄帝内经》绪论 杨旭教授讲座讲义 第1、2、3、4、5、6、7讲《黄帝内经》绪论杨旭第1讲同学们好各位领导同学们下午好初次见面请允许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本人杨旭我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在内经教研室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现在担任内经教研室的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经教学委员会委员国内高级访问学者我能被遴选为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中医医药远程教育示范教学活动并担任《内经》课的主讲人感到荣幸首先要感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还有网络中心的领导同时我还要感谢我的学校的领导能够推荐我参加这项工作而且对我寄予信任要表示感谢我还要一欢迎诸...

《黄帝内经》绪论 杨旭教授讲座讲义 第1、2、3、4、5、6、7讲
《黄帝内经》绪论杨旭第1讲同学们好各位领导同学们下午好初次见面请允许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本人杨旭我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在内经教研室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现在担任内经教研室的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经教学委员会委员国内高级访问学者我能被遴选为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中医医药远程教育示范教学活动并担任《内经》课的主讲人感到荣幸首先要感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还有网络中心的领导同时我还要感谢我的学校的领导能够推荐我参加这项工作而且对我寄予信任要表示感谢我还要一欢迎诸位二也感激诸位能够参加并且支持这项网络教学活动在座有从事教育的也有从事医疗工作的高职称工作人员也有新参加工作的也有在校学习的同学们有诸位能够参加这项活动我们在一起工作它会较好地营造一个体现双边教学活动的这么一个氛围所以要感谢大家由于个人的能力有限能否精讲好这门课程心里不托底可能有负于众望在讲解过程当中也可能出现一些误差希望大家能够及时地提出宝贵意见这样呢有利于及时地纠正错误使这次活动搞得尽可能地完美好了这个更多的要表示的话不说了以后咱们在一起交谈我们现在开始上课按照惯例首先要介绍绪论部分在讲绪论之前我们先说上几句话把它叫做引子吧《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这部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它比较全面地收录秦汉以前中华民族医药的成就介绍了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古代的素朴的唯物论辩证法以及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形成了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为建立中医各个学科中医各个学科的理论以及促进中医学的发展以及医疗实践这个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它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在医药这个方面贡献特别大那么这种贡献表现我想总体上来说就是两个大的方面第一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医学家和不少的医学流派那么这些医学家医学流派包括后来中医学的分科从其学术思想和理论的渊源上来看从它的继承性来看基本上都是从《内经》的知识和理论中提炼出来的或者说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发展的我们举这样的例子《伤寒论》最早叫《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所撰写的一部书籍张仲景(150-219)被我们后人誉为医圣可见他的知识他写的这本书的价值多么地重大那么张仲景啊在他的《伤寒杂病论》序中就提出了撰用《素问》《九卷》……等等再加上他平时的医疗经验最后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从《伤寒杂病论》的具体内容来看它多数都是指外感病《伤寒论》这部分主要是外感病那么从《伤寒论》这本书当中可以看出它这个首先是基于《内经》的六经并传的问题另外还有《伤寒论》与《内经》的《热病篇》与《内经》的《热论篇》与《内经·刺热篇》还有《内经》的一些治法治则等等都是密切相关的我们举这个例子就是说呀它《内经》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它能够促进中医理论的发展促进各个医学家他们的医疗技术还有理论水平的提高另外咱们都知道中国的针灸学不但在古代对中华民族的繁衍起到了重要作用就在目前它也仍然在医疗实践中发挥它的巨大的作用而且成了一个独立的一个学科针灸这个方面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么针灸这本书最早我们看到的是皇甫谧(215-282)写的《针灸甲乙经》那么《针灸甲乙经》和《内经》有没有关系呢有关系而且这个关系非常地密切《针灸甲乙经》这本书它往往都是把《内经》的有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援引下来然后再加上他自己的一些想法一些看法等等然后皇甫谧[mi]又在这个基础上加以延伸所以使我们针灸这方面无论从理论性或者是系统性这个方面或者是临床治疗这个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通过这以上两个例子我们说《黄帝内经》它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是一个贡献另外还有一个贡献那就是《内经》的医学理论和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指导实践两千多年来中医为保证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为保证人们的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西方医学没有传到中国之前上千年将近两千年的历史我们靠什么去治病靠什么去维护健康就是靠中医那么中医整个的医疗理论医学知识等等都是源于《内经》比如说《内经》当中它首先注重于养生防病这就可以使人们少得病或者不得病这是保证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条件另外又提出预防的思想另外得病时提出一个早期治疗的这么一个主张在《内经》当中提出了好多治疗疾病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针灸了包括药物还有按摩洗浴法情志疗法还有我们想不到的手术这种工作在《内经》当中已经开展起来了由于《内经》一是从它的这个防病思想指导人们能够注重于怎么样保养自己作为自我保护提高躯体的健康水平另外人们也会学会了使用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去治疗疾病所以中华民族在繁衍生息人们健康这个方面与《内经》所作出的贡献是分不开的正因为《内经》在中国医药史上作出了巨大贡献因而它被历代医家奉为医家之宗在中医教育中无论是古代或者是现代《内经》这部书都作为必读的古典医籍人们把它列为四大经典之首这是我在绪论引子部分要跟大家说上的几句话下面咱们开始介绍绪言的第一部分《内经》的沿革《内经》的沿革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题目我们下面分别地介绍一下首先我们介绍《内经》的一般概况一般概况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简单地介绍第一是书名第二是规模第三是文本第四是特点第一书名书名就是《黄帝内经》这个书名最早见于西汉刘向(前77-前6)写的《七略·艺文志》当中那里记载《黄帝内经十八卷》这是第一个问题首见于《七略·艺文志》第二个问题是规模《黄帝内经》这本书分成两大部分包括《素问》和《灵枢》《素问》也好《灵枢经》也好每部书各9卷一共是81篇我们把它加在一起9卷+9卷81篇+81篇一共是18卷162篇大约14万言实际上如果我们看最后这个数呀14万字左右字数不是太多但是我们应该想到在古代它把这些东西都刻在了竹简上就跟我们现在刻手戳刻字一样多么困难所以古人做出这项工作是非常不容易的虽然字数少但它这里面的含义是比较深刻的这个考虑可能是由于古代刻写过程当中费力气所以古人用字包括语言都非常地精炼这样才能体会出它深刻的含义第三个内容就是文体的问题我们接下来会学《内经》你就会发现它的文体是问和答这种形式而且我们也会发现提出问题甚至提出有争议的问题然后进行讨论进行辩论所以在这里边问答回答讨论这是《内经》这本书的文体就是这样的在《内经》当中它拟以黄帝还有他的众臣比如岐伯伯高少俞雷公鬼臾区[ou]等等在这个问答当中一般地来说都是黄帝提问岐伯作回答他的都是作回答可是我们也发现一个问题到后来有一篇叫做《灵枢·五色篇》有雷公问黄帝作回答颠倒个了那就是说呀黄帝可能是把知识学到手了他又当老师了雷公当学生了雷公去做学生那个角色了从这里边我们也会发现就是说《内经》它贯穿了一种思想或者目的在《灵枢·九针十二原篇》当中就有这么一个主张就说编写《针经》呀或者说编写《内经》有这么一个目的就说即传于后世另外还有说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就是说在编写整理《内经》时它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说把这些富贵的医学遗产留给子孙后代实际上真留下来了我们现在就得到了我们现在学的就是古代给我们留下来的东西下面第四我们介绍一下《内经》的特点在《内经》整个的162篇当中可以说每一篇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各自构成一个完整的内容成为一个独立的篇章各篇之间在内容上基本可以互相联系互相印证所以它们有时候存在着层层相印互相关联这么一个特点所以全书它能够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又由于《内经》注重于问题的讨论注重于问题的阐发所以我们又可以把《内经》这部书看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的论文集这就是它的特点关于一般概况我们就简单地介绍到这[23:30]下面我们介绍《内经》的成书年代与作者第二部分内容《内经》的成书年代与作者关于《内经》的成书年代与作者自宋朝以来一直是有争议的人们也在不断地讨论究竟是成书于哪朝哪代说法仍然是没有定论但是基本上趋向于战国到秦汉整个这么一个历史时期好几百年这么一个历史时期我们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讨论这个问题对我们学习和研究《内经》的一些基本理论它的学术思想古代的哲学方法以及包括它的文字等等方面都有意义我们都知道文字随着历史朝代的不同它的字义都有变化的你不能拿今天人们对一个字的字义去解释古代的那个字的基本含义吧如果你要是这样的解释肯定你解释的东西有时候是错误的所以不能脱离那个历史环境只有我们考查出《内经》的成书年代这样呢我们对《内经》的学习和研究才有比较可靠的依据下面我谈一谈关于《内经》的成书年代的不同说法关于《内经》的不同年代成书年代的看法大体有六种第一成书于春秋战国持这种观点的是清代的魏荔彤(1670-约1726)在他的《伤寒论本义·序》中提出了这种看法他是这样说的轩岐之书类春秋战国人所为而托于上古如果说成书于春秋战国现在我们翻一下历史春秋呢是在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这么一段历史时间单算春秋这个历史阶段那就294年如果说是战国战国是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这个历史是254年我们如果把春秋和战国整个历史时期加在一起一共是548年那就是说呀这本书要按照他的观点是在548年这么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当中形成的当然不一定说这本书一写就写了500多年是在这个时间段内写成的这个时间段太长了这是第一种说法第二种说法成书于战国时期持这种观点的是明代的方孝儒(1357-1402)他写一本书叫做《逊志斋集》这里面有这么一段话他说世之伪书众矣如《内经》称黄帝《汲冢书》称周皆出于战国秦汉之人故其书虽伪而其近古有可取者那么战国到秦汉战国刚才咱们说了秦秦朝是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一共15年时间西汉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4年一共是230年我们再把战国的这个时间加上总计496年又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这是第二种说法第三种说法成书于西汉淮南王所作西汉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2)他写的持这个意见的是明代的郎瑛(1487-1566)他有一本书叫《七修类稿》有这么一段话《素问》文非上古人得知之以为即全元起所著犹非隋唐文也唯马迁刘向近之又无此著义语宋·聂吉甫云既非三代以前文又非东都以后语断然以为淮南王之作予意《鸿烈解》中内篇文义实似之矣淮南王是公元前179年到公元前122年在这一段陈述当中提到三代三代呢是指夏商周东都就是我们所说的洛阳为什么叫东都因为原来的国都它不在洛阳周平王的时候把国都东迁迁到洛阳从方位上是在东东面从原来首都的东面所以叫东都淮南王著《鸿烈》淮南王他本身是个思想家还是个文学家他这个书以论道和杂说道家思想为主糅和儒法阴阳五行等它不是一个医学著作所以我们在看《淮南子》那本书当中它有些思想存在有些散言碎语说到生命一些观点这个存在但是没有像《内经》这样成篇大论的说明医学的道理这是第三种说法第四种说法秦汉以及后人所作持这个观点的是清代的姚际恒(1647-约1715)他有一本《古今伪书考》有这么一段话说或谓此书指《素问》有失侯失王之语秦灭六国汉诸侯王除始有失侯王者予按其中言黔首又脏气法时曰夜半曰平旦曰日出曰日中曰日昳曰日晡不言十二支当是秦人作根据这些他说的是秦人秦朝人所写的又言岁甲子言寅时则又汉后人所作故其中所言有近古之分未可一概论也那么如果考虑是秦一共15年西汉230年两者相加一共是245年以后他没有指出截止到什么地方所以这个时间就难以确定这是第四种看法第五种看法成书于战国或秦汉这个观点它的晚近的看法有些学者他把《内经》和《礼记》《吕氏春秋》还有《史记》《淮南子》等书进行比较印证有的人是从文字学有的从音韵学这个角度也有人从方言等方面进行研究进行考证分别得出了成书于战国或者是秦汉这么一个绪论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想在这作任何评价下面我们看第六种看法第六种看法是《内经》这部书成书于东汉成书于东汉这也是较晚的一种说法有的学者对照东汉章帝(57-88))时候班固(32-92)所写的《白虎通》认为《内经》的脏腑五行学说的建立应该是在西汉末到东汉末这个历史时期之间西汉末接着就是东汉了到东汉末这个时间所以总的趋势是在东汉也有的人根据《内经》大大晚于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文物那是《阴阳十一脉灸经》这本书根据这个帛书提出《内经》成书于东汉时期因为那个帛书是西汉的西汉作一个文物随葬的那么它一定是在后面的可不可以这么推论你不管是西汉的末期也好中期也好初期也好它能够随葬说明这个东西早就存在了要是成书于东汉东汉是公元25年到公元220年是195年大体这么一个历史时期下面我们把这六种说法用一个线段图给它标志标志这样我们可以有一个直观的判断这就是整个一个年表我们用这个线段来表述下面我们看看这几种说法所跨越的朝代第一种说法春秋到战国第二种说法战国秦汉第三种说法西汉是西汉这么一个历史时期而且这个历史时期比较短集中在西汉的中期稍前就说早期吧第四种说法秦汉及后人第五种说法是战国或秦汉两个观点第六种说法最后一个说法东汉这么一个历史时期从这个图表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线段比较集中的是几个地方基础上都集中在西汉或者战国这起码有三段历史时期和它相关秦一二三三种说法西汉一二三四四种说法比较集中分布在西汉这个时期从这个图表中我们看出它是集中在西汉这个说法比较多那么战国和秦这个说法也有一定的比例也有不少人主张是这个方面那么这个三个朝代的时间如果我们把它们加起来实际上等于跨越了四百多年我想一本书呀再难写再难刻也不至于用到这么长的时间吧所以关于《内经》它的成书有必要再确定一下在哪一个朝代比较贴切这样呢对我们研究它特别是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呀以及它的哲学思想语言习惯都是有帮助的所以我们说还需要进一步考证如何进行考证实际上抓住关键的问题首先应该确定它的下限最晚在什么时候卡住然后再探讨它的上限是什么把上限和下限一确定那么它的时间段基础上也就形成了关于它的上限问题下限问题的讨论我们留在下一节课进行好了这一节课到这谢谢大家《黄帝内经》绪论杨旭第2讲同学们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从这个中医学发展史上关于对《内经》的成书年代的考证历代的研究方法都不一样有的是以文字进行考证的有的是用语词进行考证的有的是从历史的事件社会发展总体的兴与衰这个问题进行考证的我想关于《内经》的成书年代这些内容是有必要的但是不能做一个绝对的一个根据为什么因为《内经》是记载了汉以前汉代和汉代以前几千年的中医医学史上医学内容的一个集成所以很难考证它另外从它延伸的范围来说天南海北北可能到北京南可以到广西广东到那边西边可能到宁夏东边可能到山东半岛所以完全从语言的习惯上去考虑这个问题这个意义不是太大的那么根据现在的研究趋势它首先要确定《内经》成书的下限就说最晚的时间还有一个是上限所说的最早的这个时间上限和下限所以按照这个我们给提供一个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进行考证首先我们看看下限就说最晚的时间在历史上有这么父子二人一个是刘向还有一个是他的儿子刘歆[xin]他们所写了一本书叫做《七略·方技略》在这本书上就记载了《黄帝内经》十八卷也就是说在刘向(前77-前6)或者说刘歆(前50-前23)所写《七略·艺文志》时《黄帝内经》已经是成书了对吧这是有据可查的但是这个是不是最晚的时间我们要看历史的事宜史料记载班固(32-92)他写一本书叫《汉书·艺文志》其中有这么一段记载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就是说一些书籍都丢了找不着了使谒者陈农一个人求遗书于天下就是说到民间去找去搜集各类书目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兵书他刘向就是校对这类书籍然后还有其它别的书籍叫侍医李国柱好象是御医或者是医学即满足比较有权威的人校方技就是这个方技方技实际上是医书的一个统称李国柱校医书在这个过程当中校完书之后都汇总给刘向刘向然后进行登记写目录正好赶上一个什么时候呢刘向死了去世了任务没有完成然后皇帝责成他的儿子刘歆继续继承父业把这个事情完成了从这个历史事实上来看刘向这个活没完成他的儿子完成了那么刘歆他是什么时候继承父业的呢是在公元前7年到公元前6年哀帝刘欣(前25-前1)在位时那就是说《黄帝内经》这本书既然是刘歆最后给它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出来的也就登记在《七略·艺文志》当中最晚的时间可以看成是公元前7年或者是公元前6年这是给我们的一个线索那么这个侍医李国柱它校《方技》的这个时间是什么时候呢是在西汉成帝就是公元前26年这个时间开始工作的开始校《方技》这样我们就想这么一个事情既然让他校对这个东西他必定有版本吧他的版本肯定是涉及到《内经》的问题因为他最后记载有《黄帝内经》十八卷那就是说在公元前26年《黄帝内经》就存在了所以我们最后把《黄帝内经》成书的下限最晚不晚于公元前26年关于《内经》成书的上限就是说最早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我们也需要考察历史通过历史发展或者历史的变迁为我们提供一些研究的线索《黄帝内经》这本书它是记载了上至黄帝时期实际上就是等于原始的社会的一些医学的哪怕是萌芽的东西也都搜集过来了下到汉武帝大约是接近于三千年的医学成就都汇总在一起那么成书在什么时候呢这么说不好确定整个这个成就和它的发展过程都在这本书当中得到体现而且他还不断地作为自身的完善我们怎么知道《内经》这本书在它的发展过程当中作自我的完善在《内经》当中就已经有了体验其中我理解的起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在《内经》有一篇叫做《素问·移精变气论篇》其中有这么一段话它说上古使僦贷季可能是个人名不敢校准理色脉而通神明就是他对医学书籍进行整理有这么一个事实然后呢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等等就是说把五行这个东西还有自然的一些现象给它融合在一起实际上就是咱们现在所说的天人相应这个内容这是一个事实第二个事实以后你们翻阅《内经》可以发现《灵枢经》的第一篇叫做《九针十二原篇》那么这个《九针十二原篇》有这么一段话记载也就是这一篇的开头语它怎么说的呢余欲勿使被毒药就是意思是说不想用这个药物进行治疗无用砭石也不用早期的石制的医疗工具后面又说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用这种针具去调理人的经脉气血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之为法就是说用这种东西代替早期的石针砭石而且把这些东西形成一个规则传给后来人那就是说延续下来在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针具的改革的问题什么是微针实际上就是中国历史上发展出现的金属的针具这样就相对地要比粗糙的石材的那些治疗工具要精细得多要小得多要灵巧得多因此把它叫做微针你们可能到过陕西参观兵马俑那里面就有古代的那种针具我们有时候看针灸书也有那个图像实际上那时候已经够精细的了当然古代的那个微针要比现在我们用的不锈钢针还是粗糙的对吧那么通过这两个事实可以说明什么呢在《内经》或者中国医学发展史上针具也好包括医学的理论也好也不断地在做自我完善那么这个完善是哪朝哪代的事我们无法考证但是起码给我们一个印象是社会进步的一个结果出现微针铁制工具什么时代肯定不是原始社会时代吧所以要晚一些这给我们一个参考[15:30]那么我感觉到最有力的证据是什么就是阴阳五行学说它是确定《内经》上限的最有说理性的证据阴阳这个问题它的出现是比较早的在殷商这个朝代就有这种说法了五行也出现比较早但是它没有构成一种理论也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所以它在某种意义上并不完善什么时候开始稍稍地完善那是在战国的末期春秋战国在这个历史时期的后半节开始逐渐完善那个这个代表者是谁有一个人叫邹衍他是战国末期的阴阳家邹衍这个人在史料上记载深观阴阳消息就是说他关于在这方面观测阴阳的变化问题它创造了一个理论叫五德终始论五德终始论它最后的演化就是我们所说的五行学说邹衍的五德终始论最早的用途或者意义是干什么用的实际上他是把春秋战国时代的五行说法附会到当时社会历史的变动和王朝的兴衰在这个方面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说有政治上的色彩它不是用在自然科学这个领域当中所以当时把五德终始论又称作为机祥度制用这个来判断分析一些事情我们在平时看电视剧看电影也会发现这个问题吧以前打仗古代的那些什么将帅旁边都有一个军师往往他这么出主意那么出主意他有的时候他给你用什么像八卦也好叫什么也好给你测风水如何如何实际上和这个都是相关的正是邹衍这个人他五德终始论奠定了阴阳学说或者五行学说它们结合的一个基础那么什么时间阴阳五行学说才能真正地完善可以这样认为一直到汉代的中晚期中期或者中晚期其中董仲舒还有淮南王刘安在他们的一些著作当中才能体现出阴阳五行学说接近于理论上的完整和系统比如说董仲舒(前179-前104)他有这么一句话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这是一段话后面他又进一步做出这样的解释行者行也然后又说其行不同看来这个行是一种运动有这个意思故谓之五行五行者五官也大家注意这个五官可不是咱们现在所说的目舌口鼻耳实际上是一种一种职能后面一句话说到本质上了就说比相生而间相胜也存在着一个相生和相胜的关系这就是五行这才完善那么在这里面我们需要说明的因为考虑年代的考证董仲舒虽然是西汉人是西汉哪个时期的人通过资料的查询我们可以确定董仲舒的生卒年他是在公元前179年到公元前104年活了75岁还有刘安(前179-前122)他是公元前179年到公元前122年57岁57年这么一个光景这个我们把时间给它掐住了如果要是这样的话从我们这个图表当中可以看出不是在西汉的早期了而是在中期晚期中期偏后这么一个时间段这是关于阴阳五行学说的形成正因为它形成之后才向各个学科各个领域进行渗透而且被各个学科和各个领域所接受纳入自己的医学理论当中这个中间还有一个过程是不是啊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我们要考证的就是说在历史的史料记载西汉的中期也就是相当于董仲舒刘安这个年代国家建立藏书之策专门储存书籍的这样的文库就像现在说图书馆相当于这样的一个机构置写书之官专门有写作的这个史料呢在《汉书·艺文志》当中有这么一段记载说汉兴就是说汉代一建立推翻秦代秦朝汉朝建朝建代之后改秦之败改变了原来秦始皇的社会不能说失败吧那就是说社会的一些弊端大收篇籍编集就是书这一类的大开献书之路一个是收再一个呢包括民间主动地把书奉献给国家捐助吧迄孝武世就是到孝武帝也就是汉武帝刘彻注意这个时间是公元前141年到公元前135年又错后了吧到这个时间他在位这个时间书缺简脱书籍少了原来都是竹皮子即竹简上面刻的字写的字然后这些东西有的丢失了掉皮子了竹简脱落了等等礼坏乐崩就说这个东西不是医书了是过去的涉及到论理道德的这个方面的书籍也都散失或者遭到破坏了圣上喟然而称曰大发感慨说联甚闵焉我感觉到很痛心啊有这么一个历史记载所以啊他就设立一些藏书这么一个环境设置了一些专门担任写书的人充当写书之官所以说在汉武帝刘彻这个时候他对科技文化包括各个领域几个方面非常重视现在说科技举国知不知道所以我们根据这么一个历史事实认为就说这个历史时期可能就是说根据所收集的一些书籍包括《内经》在内然后进行整理校对这是第二点[28:30]第三点还有一个问题我们以前学过《上古天真论篇》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开头语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有这么一句话那么这几句话当中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从哪儿来的是从《史记》上来的来自于《史记·五帝纪》来自于这《史记·五帝纪》那么既然来自于这本书我们就追踪一下《史记》谁写的司马迁写的那么这个《史记》原来叫《太始公书》那么这本书的形成大约是在汉武帝太初元年到征和二年间也就是公元前104的到公元前91年这个时间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数字我们把前面的三个事件综合在一起阴阳五行学说应用到《内经》道德它必需完备然后被中医所接受这是第一第二在汉武帝的时候他搜集书籍又建立了写书官又把这些书籍收藏起来这又是一个历史事实最后就是司马迁他撰写《史记》这三个事件都发生在西汉而且都是在西汉的中期稍稍偏后一点所以我们根据这几个方面综合判断《内经》成书的上限大约是在公元前91年之后这个历史时期行了大家看这个公元前西汉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4年公元前和公元是不一样的大体分一下原来我在画这个图的时候就考虑了几乎是一半对一半时间连线上那么成书的年限大体是在这个时间进行标志所以呀最后我的想法或者我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内经》成书于西汉的中晚期大约在公元前91年以后到公元前26年之间如果这个说法成立的话我们能不能排除成书于东汉完全可以排除吧没有涉及到它而且在刘向刘歆《七略·艺文志》当中已经记载了有《黄帝内经》十八那它就捞不着了和它没关系了把它去掉再往前春秋战国秦这个时间也没有用了另外我们书上又提到刚才讲解的时候提到有人说成书在西汉的早期这个说法成不成立也不成立起码西汉的早期阴阳五行学说还没有完备所以根据这一点早期也是不可能的这是在中期以后有这么一个历史时间那么这个历史时间我进行了一下计算延续多少呢就说西汉的中期到西汉的末期公元24年过了元年之后正好差不多占一半这么一个时期那么这一半时间持续有多长时间呢大概也就是60多年吧下面我们简单地提一下《内经》的作者教材给我们这么一个提示实际上这是对的就是说绝不是出自一人的手笔也不是一个时代一个地方的医学成就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各医学家经验的总结汇编不是一个历史时期大家以后学《内经》会发现有的篇章写的是用骨针有的篇章用的是砭石这是早期的治疗工具后来有的篇章用的是微针用的小针这就体现朝代有变另外我们说它不是一个地区的医学成就以后我们学《内经》会发现说法不一比如说这个字嗌这两个字嗌咽我们一般称作咽它是指谷食之道的上口而这个嗌实际上也是咽这是方言的问题这就看出区域不同人们的语言习惯不一样另外还有一个以后我们学《素问·评热病论》提到风厥的治疗问题最后一句话饮之服汤汤是什么意思一是就这个字义来说就是热水以前听过相声吧到上海出差到那个地方我们要汤结果服务员拿一个大茶壶端一个盆哗啦给倒上一看汤没有送来又向人要还给你倒语言不一实际上在那个地方是当热水讲在我们这个区域可能指吃饭带咸的那种稀的这样的食物吧是吧叫做汤这就体现出不是一个地区不是一个时间范畴可能这里面还存在一个民族的问题因为在《内经》当中提到一个《异法方宜论篇》东边可能到山东半岛西边可能到宁夏南边可能到四川北边也可能到我的家乡不一样治疗也不一样所以咱们这个教材关于这个问题的总结我想不会有异议的那么这本书为什么要冠以黄帝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没啥过多讨论了教材上给我们指出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居于中原实际上他是一个世族的象征那么这个世族最后的发展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叫中华民族再早一点可能是汉族大体就是这样所以呀冠以黄帝这个没有更多的深究但是你为什么要冠以黄帝呢这两个字我记得淮南子有这么一句话他说世俗之人多遵古而贱今把古代的看得很重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那就是说你把这个美称加上去之后你这个东西才能够被人所看重实际上我们现在有没有这个现象也有特别在十五六年前二十年前左右往往写一本书有领导挂在前面一个道理是吧这个话我们不多说没意义所以在这里面就说这个作者没有必要去讨论这是中华民族医学成就的一个集合不要考虑哪个人的问题是吧关于我们这个学时讨论的内容就是《内经》的成书年代的问题这是一个中心这也是我们中医学术讨论一直有争议的问题我刚才给大家提供一些线索与资料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有些地方是不能够完全比较透彻地提供给大家但是作为一个线索大家能够有这种基本思路回去再进一步地研究我想你就会把握住这个内容了你把握住这个内容有什么意义我感觉到你了解它的成书年代以后你在学习《内经》过程当中你就会把握住它的文字特点语言的习惯等等我们选择工具书选择哪类肯定地说用我们现在的《新华字典》一点用都没有我想你最好选择一本大部头的《中华大字典》那里边好多都是搜集古词古义那你解决问题土话说才解渴所以说意义就在这那么成书年代我们最后归纳一下无非是上限和下限下限公元前26年上限公元前91年公元前91年到公元前26年这咱们还得这样说再算一算那时间更短了这样呢才有可能今天内容到这谢谢《黄帝内经》绪论杨旭第3讲同学们好下面我们进行新的内容的学习在讲解新的内容之前我们先把上一次的内容做一下回顾在上一次我们讲解的内容当中主要是介绍了《内经》的一般概况简单地说就是《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经》两部书每部书各九卷总共是十八卷这个每部书是81篇加在一起是162篇总共十四万字左右这是第一个内容那么作为《内经》这部书它的编写体例或者叫文体实际上就是以问答的形式出现的《内经》这部书实际上就是相当于一部论文集这是作为一般地我们知道了就可以了另外就是《内经》的成书年代《内经》的成书年代我们通过介绍不同的说法我们按照年代的顺序进行考证最后归结为在西汉的中期那就是说大约是在公元前九十一年到公元前二十六年这个之间这个《内经》就成熟了下面要讲解的就是我们今天要讲解的内容关于《内经》书名的由来在这个内容当中我们要讨论《内经》书名的由来以及《素问》和《灵枢经》的名称的由来也就是说这部书为什么给它叫做《内经》在这里面我们说一下先说经在《词源》上注解这个经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凡道义法制不可易者皆谓之经那就是说已经规范下来的东西这就可以叫做经另外在《词源》上又有一个注解经书也就是书在古代有十三经这个咱们都听说过包括《易经》《诗经》《书经》《周礼》《公羊传》《谷梁传》等等这些书实际上对我们后人都起到一种规范的作用所以把它看作是经所以根据这个内容我们就知道经就是一本书就是书就可以了那么内的含义是什么这个问题说法不一明代的张介宾他说内者生命之道那就是说研究生命的我们现在谚语还有这么个词就是说这个人情绪不好生气了说五内俱焚代表人的五脏也就是代表人的整体这是一种说法另外我们看教材它还有相对之意那就是说内和外是相对的大家可以打开书看P2就是内和外是相对而言它这里面提出《医籍考》有这么一段话犹《易》内外卦以及《春秋》内外传《庄子》内外篇以次第名焉者不必有深意就是相对那么我们以前也听说过有《内经》有《外经》有《扁鹊内经》有《扁鹊外经》另外在一些经书上有内传有外传有内篇还有外篇它们是相对的由于现在我们没有找到《外经》所以我们没法作对比也没法确定是不是相对而言的或者取相对之意但是我们可以间接地通过其它的一些内容进行考证比方说像《庄子》这本书它分内篇和外篇而内篇和外篇有什么区别这个现代有一个说法内篇是指认为是庄子所著是庄子他写的而外篇多掺杂有其他的人就是他的门人和弟子写的东西掺杂进来了这就是关于庄子他写的书中内篇和外篇的区别如果说庄子他自己写的东西是个纯的话比较纯正的掺合其他弟子和门人写的内容揉进来了那就变成杂的东西了所以咱们书上说有杂有纯有驳的问题另外还有传传分内传和外传内传现在人们认为就是说专门是解释经义的这个书叫做内传而外传是广引事例推延本义这样的书这样的书叫做外传那么我们从这里一对比内传它是本来的东西或者说本义外传它有演义的这种成份咱们看书说《三国》这本书就写《三国》有的书写的是《三国演义》是不是写《三国演义》是一个道理另外淮南子他写《淮南鸿烈》他也划分为外篇和内篇现在人们认为《淮南鸿烈》内篇是专门论道的而外篇呢是一些杂说什么东西都有那么在这里面又出现一个对某个问题论述系统与不系统的问题也有纯与不纯的问题那么我们根据这几个事例我们看《内经》假如它要真是以相对之意命名的话可能也存在这个相当于古代的分法我们在上一次已经讲过就是说《内经》的整个发展过程当中经过变化实际上我们所说的《内经》那是古代在民间搜集之后经过系统整理然后纳入国家的相当于图书馆放在那里进行收藏这类的书籍一般都叫《内经》所以我有这样的一个想法把《内经》归纳为这样的一句话为什么叫《内经》它是经过整理而被认定的医学知识理论并被宫廷所收藏的我为什么说并被宫廷所收藏呢因为这个内字在《辞海》上是这么解释的内它又指皇宫仓库者京城的仓库而且它给举例子白居易有一个《长恨歌》里面有这么一句话西宫南内多秋草那就是说在皇宫这样一个环境当中可能是指粮食仓库荒芜了尽长一些杂草等等所以这个内也是代表一个环境但是环境它有区域之分这是第一个问题关于《内经》书名的由来[11:10]第二个问题《素问》这本书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关于《素问》的名称由来历代注家说法不一在我们的教材上提出了三种说法作为六版教材提出四种说法在我们这本书当中提到第一个内容就是说探索人与自然的根本性的问题这个说法主要是见于全元起南北朝人他提出的他说素者本也这么一句话问者黄帝问岐伯也那么这个本是什么他又进一步解释方陈性情之源五行之本那就是说讨论人的从性情这个意思呢似乎是讨论人的心情心理等等另外五行它是代表木火土金水是一种物质的写照这是第一第二平素问答这个说法主要是以明代的张介宾为代表还有马莳吴崑等人坚持这种说法那么《新校正》把张介宾马莳吴崑他们的说法引过来归纳为平素问答之书这是这么写的第三是问素女这个说法是六版教材给提出来的一种新的说法原始的依据没有提供但是有一本书叫《素女经》我手头有这个为什么要问素女呢这个有人说天降素女以治人疾帝问之作《素问》就这么一句话我查看过《素女经》很难得但是不多后来用钢版把它刻下来了《素女经》实际上这本书是讨论关于性这方面的问题和《内经》所讨论的问题不是一致的第四种它是讨论社会和自然进入一定阶段的形质的问题这个主要是以林亿为代表的林亿他写《新校正》其中就把这个问题就提出来了他对关于《素问》这个名称由来是这样说的按《乾凿度》就是《易经》的一个内容有形者生于无形故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然后解释太素者质之始也然后气形质具而疴瘵[ji]由是萌生故黄帝问此太素质之始也就这么一段那这一段的意思实际上就只是概括对形和质的发问这四种说法哪个说法对或者是趋向于哪个说法为妥下面我们逐一看一看在四种说法当中我们首先把这个问素女排除了刚才我简单地提到了《素女经》它是一部讨论性学这方面的书籍面比较狭窄不像《内经》这么宽泛这是第一《素女经》这本书它也是以黄帝问这种形式出现的但是问的对象是素女回答者还有素女不像《内经》它是以黄帝问岐伯作回答伯高作回答或者鬼臾区[ou]作回答在《素女经》根本没有伯高和鬼臾区这样的人物这样的名称所以这个问素女不对那么还有一个就是问太素这个行不行刚才我介绍林亿引《乾凿度》那些话实际上中心意思就是形与质这样的问题那么形质就是人体的一个或者是一个代表或者是一个万物的代表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呢多数注家都是趋向于这个说法的另外以后我们要介绍《黄帝内经太素》是隋代杨上善写的它为什么叫《黄帝内经太素》恐怕太素的问题和这个说法是一致的所以多数注家都认为《素问》就是讨论太素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平素问答怎么解释这个是一种趋势趋向平素问答行不行我想这个问题很简单我们翻开《素问》这本书就会发现黄帝问黄帝问曰岐伯答曰岐伯曰如何如何那是说在这本书文体的形式上就是一问一答那么素什么意思呢就当平时讲平常进行问答因为在《内经》这本书有时候冒出这么一句黄帝闲坐明堂没事了就和岐伯聊天谈论医学问题所以这个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就是说认为是合理的那么还有一个问题第四个说法和第一个说法我想它是有一定的联系的这个是问本根本性的东西实际上也是本质性的东西这样呢就存在一个这个问题还有这个问题的选择选择哪个好这个咱们也不敢下定论不过我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当代钱超尘(1936.3-)教授他提出一个问题他主张平素问答简洁明了他有这么一段话他说我们认为明吴崑马莳张介宾等人的解释是质朴而通达的《素问》就是采用平素问答之意而命名的古人书名尚质不求深奥难懂这是个基本原则例如他举例子孟柯所著之书就名《孟子》孟柯写的一本书就写个《孟子》这叫一本书不知道什么内容只有你看完书才知道有什么内容不必另取他名《灵枢》在汉代叫做《九卷》就是一个卷数的问题因为它共有九卷的原故这些都是古人给书记命名崇尚质朴的例证因此把黄帝岐伯等人平素相互问答的内容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下来整理成篇而名《素问》是完全合情合理的这个说法我看真合理啊从民间把这些书籍收上来进行整理可能这本书和那本书往中间一结合就变成一个新的东西然后纳入目录当中有时候是来不及起名有时候取名往往是比较匆忙那么《灵枢经》开始就没有取名嘛就是卷成九卷往那一交就完事了所以我说钱教授说的这个教人好理解好接受也就是这么回事至于它的具体内容看书就知道了第三《灵枢》名称的由来这个问题相对要复杂一点我先介绍一下书名的演变《灵枢经》这是后世确定下来的名称最早不叫《灵枢》不同历史时期名称不同这是我们按照历史的朝代去说明一下《灵枢经》名称的演变西汉这个时期无名没有具体名称它是统一在《内经》这本书当中统称为《黄帝内经》十八卷到东汉时《九卷》分出来了这个内容或者是作为一个依据也好根据张仲景《伤寒论序》提出的他写《伤寒论》说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又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什么平脉辨证然后合写为《伤寒杂病论》到晋代它《灵枢》的名称叫做《针经》皇甫谧写《甲乙经》那时候就把它称作《针经》《针经》这个名这个我们一看就知道这本书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了是有关于针刺经络等等这样的书到隋唐之间它有《九灵》的说法一直到唐代才改为《灵枢》这就是按照名称的一个演变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这个名《灵枢》其它名不讨论[25:30]关于《灵枢》书名的含义说法也不一反正是以马莳张介宾他们为代表的他们的一些说法让人糊涂马莳是这样说的医无入门难求经旨谓其曰灵枢者正以书为门户合闭所系而《灵》乃至圣至元之称那是说什么呢好像这个书是我们学医的必读这么一个资料这个内容特别灵验可能是这么个意思明代的张介宾他说的话很简单就是说神灵之枢要谓之灵枢他的意思大概说这本书内容灵验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仅仅是根据他简单的两句话去理解不一定是理解那么全面这个问题钱超尘在97年编的《内经研究大成》就是这本书他在里边也提出这样的意见他说马莳或者张介宾的解释他说这些解释恐怕都是求之过深未见是王冰当时改《九灵》为《灵枢》的愿意就是说我们现代的人总想把这个东西说得更完美更好钱超尘是这么一个意见不一定合王冰改名的愿意既然是这样我们还得知道大体或者是接近于什么意图什么想法我想这样讨论一下在这里边我们应该抓住一个疑点或者抓住一个线索《九灵》改成《灵枢》那么《九灵》在清代的陆心源有个说法他说为什么叫《九灵》呢他说以针有九故曰《九灵》我们学完《内经》之后或者一接触《内经》的九针十二原就会发现经过改革的针具分成九种什么大针小针锋针铍针圆针圆利针等等有九种这就是说叫做九灵包括前面说的《针经》里头也提到这个问题这叫九灵那么现在九我们知道了九是什么意思九是九种针具灵是这么一个意思这个也得根据字义去推测灵不笨着就叫灵说这个人敏捷灵敏什么东西机器很灵敏大体是这样的那么从这个意义上看可不可以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为什么因为在《内经》形成过程当中经过完善和补充这个中间也有一个改革的过程特别是针具的改革由原来的石针骨针换成了小巧玲珑的金属针具恐怕和这个也有一定的关系另外针刺治疗在临床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所以把它叫做《九灵》不是没有意义的这就是陆心源的说法如果陆心源说的就是这么一个意思王冰也是根据《九灵》的原意改成《灵枢》的话那么《灵枢》和《九灵》是一致的为什么说一致枢就是指针或者针体这个在《内经》当中就能找到蛛丝马迹或者说是根据《内经》有一篇叫做《官能篇》《灵枢经》的《官能篇》它有这么一句话提到补法说左引其枢右推其肤微旋而徐推之这里先说明一下这个枢和肤应该互乙换个位置那就是说这里的左右是代表左手和右手实施针刺的时候用左手牵拉皮肤把皮肤[扌典]开右推其肤右手扎针那么扎针要求什么样微旋是轻轻地旋转而缓慢地进针那么这个枢就是指针轴另外还有一篇《灵枢经》的《邪客篇》有左手执骨右手推之无与肉裹这是所说的骨就是指的针因为古代用骨针那就是说用左手扶持就像古代站岗的人拿枪似的在这里扶住针体右手往下推进这样做不能够让针和肌肉出现缠裹的现象不出现滞针所以这里边枢和骨都是指针具说的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它就是针那么灵刚才说了小巧玲珑另外这个呢还有灵验的意思所以《灵枢经》恐怕是按照《九灵》的原义就是换个词吧是不是啊这是关于《灵枢经》的命名无论是《素问》的命名也好还是《灵枢》的命名也好或者是《内经》的命名实际上在这里面我们所说的这个主张那个看法都有某种意义上的猜测的意思我们也不知道古代到底是怎么做的他怎么想的所以在这里面我感觉讨论这些意义不是太大只要你掌握这些内容比什么都强第三部分内容大体我们就介绍到这这个名称《内经》的由来我们考虑就是被国家所收藏的认可的这么一本经书那么《素问》按照钱超尘的意见就是平素问答好掌握这个《灵枢》实际上就是讨论关于针和针刺这方面的问题就行了大家先休息下课《黄帝内经》绪论杨旭第4讲下面我们进行第四个问题的讲解第四个问题是《内经》的沿革下面我说一下什么叫沿革沿《说文》说沿缘水而下也就是漂流的意思现在旅游名词不有一个漂流吗那么我们把它引伸一下它的意思就是流传革也是《说文》给提出来的兽皮治去其毛革更也什么意思呢就是把皮上面的毛去掉就是这么个意思但是这个大家一定要注意古代的这个革字和我们现在所说的革不是一回事比如我们现在穿的皮衣服可以打油锃亮的这个也可以叫革那么我们东北地区过去有[革兀][wu][革拉][le]头是生皮子缝制成的一个鞋子的样子这是不一样的那么作为去其毛实际上是指生皮子它的本质没有而经过鞣制在古代叫做[wei]不一样那么这个革我们把它这个意思引申一下就是改变的意思我们知道这两个字的字义下面我们对《内经》的沿革也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作为《内经》的沿革我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它包括该书的流传一朝一代是怎么往下传递的还有这本书它的存与亡的问题在与不在丢没丢还有内容包括字句的增与减另外还有历朝历代注家对它的解释对它的整理也包括分类的编排这些内容我们把握住这些内容再讨论《内经》的沿革也就有实际的内容了我们也可以根据历朝历代《内经》的变化情况去选择更有意义的或者有参考价值的一些注本下面我们根据朝代的情况顺沿往下说《内经》变革的情况西汉这个历史时期《内经》成书这本书形成了既然它形成就证明它是存在的当时《灵枢》和《素问》没有分开统一在《黄帝内经》这本书当中这就是西汉时期大体情况就是这样再往下来就是东汉下面内容我不写了咱们按照这个存亡这本书存在这是第一第二《内经》分做两部书也就是《素问》和《九卷》这个内容可以参见《伤寒论·序》晋代《内经》这本书也是存在的就是第一点第二点要注意《素问》部分的内容亡佚了丢了那么这部分内容是什么经过考证是《素问》九卷当中的第七卷这部分内容究竟是什么到现在仍然是个谜只能以后可能有什么机会才能发现这是第二点第三点《灵枢经》有《九卷》还有《针经》两个名称两个书名我们可以参考皇甫谧的《甲乙经序》还有可以参考晋代王叔和《脉经》王叔和《脉经》当时把《灵枢》称作是《九卷》皇甫谧又改作了《针经》所以我们有时候看书说引用《九卷》或者引用《针经》的一些经文实际上都是《灵枢经》的经文到六朝南北朝这个时候《内经》存在整体这两部书都存在但是第二点就是《素问》第七卷仍然是亡佚的第三《灵枢经》不详不知道有没有第四出现了第一部注解《内经》的书写这本书的人是全元起书名叫做《内经训解》这是个很了不起的行动举动因为过去古籍记载东西没有句读也就是说没有标点符号没有标点符号我们就很难理解它的文句的意思另外呢原来写东西往往字比较怪癖意思后人更加不容易理解了有了注解的书对我们理解就起到一个帮助作用所以这是很了不起的很遗憾这本书到现在见不着早就没了我们唯一可以证明这本书曾经存在过我们现在能够看到它的目录这本书的目录在日本人丹波元简写的一本书叫做《素问识》这里面保存你看这小小的一个线索以后对我们考查《内经》在某些方面它是有意义的隋朝隋朝年限比较短只有三十几年的时间在这个历史时期《内经》这本书也是存在的仍然缺第七卷这是第一个内容第二个内容《灵枢经》也是存在的我们怎么知道《灵枢经》存在因为隋朝有一个人叫做杨上善他写《黄帝内经太素》其中就有《灵枢经》的原文并且对《灵枢经》原文进行注释所以证明它是存在的这是第二点第三点杨上善对《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进行分类编排并加以注释难懂的地方他给它做注解那么这个书的名称就叫《黄帝内经太素》这本书是我们现在研究《内经》很重要的一部参考书因为它现在是我们看到的比较早的一个注本他还保持了《内经》的有些原句原貌我们现在有些《内经》内容经过辗转反抄之后不是原来的样子了这个《太素》很有价值《太素》这本书实际上也丢了后来是从日本得到的我们一开始得到的那个版本也不是全的这是在十年前左右吧我们中国中医院王雪苔教授他到日本考察的时候发现了原来《太素》缺的一些内容把它拯回来了然后现在已经印成小册子不太厚也就7-8个毫米厚吧小册很有价值下面我们说一下唐朝唐朝这本书这是决定了这本书的命运问题作为《内经》它是存在的第二点仍然缺少第七卷的内容第三《灵枢经》在当时仍然是以《针经》而为名的还叫《针经》经过王冰的改动之后才叫《灵枢》这是第三个第四个方面就是它的变革情况王冰初录了《素问》的缺卷原来第七卷丢了嘛充当第七卷亡佚的内容那么初录的第七卷也就是我们现在中医经常说的七篇大论第五点王冰修订了《素问》并加以注释这是到唐代宋代由于经过王冰的整理所以我们说到宋代《素问》这本书存在而且篇章完整不管初录的是不是原来的篇章是够了篇章完整第二点在王冰《素问》的基础上王冰不是把《素问》整理了吗在这个基础上由林亿重新对《素问》进行校正这个工程相当大这个校正是国家组织一些专业人员搞的一项工作其中他说正谬误者六千余字就说王冰那个版本上有错误就光说错别字吧就六千多个字增注译者二千余条有些内容王冰没给注释的林亿他们又给它补充了注释一些起码他们认为是难懂的一些经文加强了注释所以经过宋代林亿他们校正这本书之后这本书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更有意义了所以我们今人就把林亿他们整理的这本书叫做《新校正》我们现在学习的《内经》就是从《新校正》当中选择的部分《内经》的经文这是第二点第三点在宋代《灵枢经》遗失散落无全本当时就是林亿搞的《新校正》的时候也想把《灵枢经》搞一下校正其中在国家征集图书的时候他说广征宫廷内外图书竟然没得到一本《灵枢》的全书所以林亿他们对《灵枢经》根本就没有做校正这是第三第四《灵枢经》的命运到宋代元祐八年正月高丽献书现在南韩现在这么说这个献书其中就有一本叫做《黄帝针经》《黄帝针经》我们得到之后然后皇帝下诏书把它又进行校对核查然后颁布天下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下面看的这本书了但是当时由于版本比较少后来也都销声匿迹了又找不着了命运很惨我们说它有亡佚的原因是什么呢宋代也有败家子什么宋徽宗宋钦宗这个时候内忧外患几无宁日国家的藏书什么都遭到破坏另外南迁搬家这样呢整个的书籍包括其它的一些史料也都丧失了很多丢失了很多一直到南宋的时候南宋有一个人叫做史崧把自己家藏的书籍献给了国家也是九卷八十一篇我们现在所学的《灵枢经》的一些内容实际上就是根据他的版本采摘的那么史崧献这个当时有一个社会背景皇帝那叫什么呢就是悬赏吧就等于悬赏或者是公买的意思把这个书献出来的咱们的钱超尘教授在考查这个问题他说史崧所献这个版本应该是宋哲宗八年时候的校正单行本别看国家书库里面没有的还有民间散落的他史崧手里还有所以有时候这个东西国家没有个人手上有特别是现在有些文物也是和这个是一个道理这就是关于《内经》的沿革从这个沿革过程当中我们不要把它当做热闹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古代的文化遗产咱们医学这个方面遗产我们今人能够获得那是不容易的非常不容易另外通过沿革过程当中我们也发现这些东西逐渐地也在损失也有人们随着朝代人们的责任心对它又如何加强补充与完善在这里面所做的工作是不可磨灭的其中王冰注释这本书花了十几年时间那么《太素》个人搞的也花了很长时间包括后来清代的张志聪和他的学生们在一直整理也花了好几年的时间那就是说这个资料来之不易我们现在写书有时候几个月就出来了那就是在态度上就不完全一样了所以我们对古代的文化遗产古代的医学遗产应该尊重不能轻易地把它丢失掉我们在学习和继承这个方面也应该持同样的态度沿革我们就介绍到这因为这个我们都是按照一条一条比较简单地说比较容易掌握[24:30]下面我们进行《绪论》的第二个部分相当于第二节《内经》理论体系的基本学术思想《黄帝内经》是成书于西汉的中期稍稍偏晚一点那么在这个历史时期也就是中国的哲学它的发展也是处于一个转折的时期由于它的成书和哲学观点哲学方法唯物辩证方法和唯物论的产生对《内经》产生了一定的思想所以《内经》的学术思想由原来的然后有所转变向着唯物辩证法这个思想总体的趋势是这样转变的下面我们就把这个问题分述一下第一个问题介绍《内经》的学术思想的第一个方面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中国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我们都知道由原始到封建后来逐渐地在改变人们的认识过程也是有改变的最早人们信奉鬼神到后来发现它们不好使产生一些新的理论新的方法认识也自然有所转变所以《内经》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就是在这个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最早人们对这个社会和一些社会现象包括人的一些生命现象不认识往往都是认为鬼神在做主这种想法到现在还有残存吧是不是啊有病了不到医院去找人给掐算掐算找人叫叨咕叨咕现代把这个病叫外科所以在《内经》时期呢也是保留了这样的残存的东西比如说像治病用祝由这个方法那么到战国时期稷下道家他们提出一个新就是精气论提出了这种说法认为精气是万物的本根万物从它的发生发展整个的变化过程都是以精气为基础的所以在《管子&mid
本文档为【《黄帝内经》绪论 杨旭教授讲座讲义 第1、2、3、4、5、6、7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6290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40KB
软件:Word
页数:72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11-28
浏览量: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