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06猪病防治

06猪病防治

举报
开通vip

06猪病防治常见猪病防治目录一、口蹄疫二、猪瘟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四、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五、圆环病毒病六、猪呼吸道病综合征七、伪狂犬病八、细小病毒病九、流行性乙型脑炎十、猪传染性胃肠炎十一、流行性腹泻十二、轮状病毒病十三、猪丹毒十四、猪肺疫十五、仔猪副伤寒十六、大肠杆菌病十七、梭菌性肠炎十八、猪痢疾十九、支原体肺炎二十、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二十一、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二十二、副猪嗜血杆菌病二十三、链球菌病二十四、葡萄球菌病二十五、坏死杆菌病二十六、附红细胞体病二十七、猪囊尾蚴病二十八、猪蛔虫病二十九、弓形虫病三十、螨病一、口蹄疫概述...

06猪病防治
常见猪病防治目录一、口蹄疫二、猪瘟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四、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五、圆环病毒病六、猪呼吸道病综合征七、伪狂犬病八、细小病毒病九、流行性乙型脑炎十、猪传染性胃肠炎十一、流行性腹泻十二、轮状病毒病十三、猪丹毒十四、猪肺疫十五、仔猪副伤寒十六、大肠杆菌病十七、梭菌性肠炎十八、猪痢疾十九、支原体肺炎二十、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二十一、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二十二、副猪嗜血杆菌病二十三、链球菌病二十四、葡萄球菌病二十五、坏死杆菌病二十六、附红细胞体病二十七、猪囊尾蚴病二十八、猪蛔虫病二十九、弓形虫病三十、螨病一、口蹄疫概述: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临床特征为口腔粘膜,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烂斑。病原为口蹄疫病毒,分为7个型,国内常见以0型、亚洲1型、A型等,可随风呈跳跃式传播。临床症状:潜伏期24天,最长14天,典型症状是病猪唇部、舌面、齿龈、鼻镜、蹄踵、蹄叉、以及母猪乳房等部位出现水泡,13天后水泡破裂,留下鲜红的烂斑,后结痂,严重的蹄壳脱落,病猪跛行,卧地不起。哺乳母猪感染后可导致新生仔猪发病,常因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而全窝死亡。诊治:根据临床症状可以做出初步诊断,本病为一类动物疫病,发现疫情应立即向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按规定扑杀病猪和同群猪,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和环境消毒,疫点要隔离封锁至少14天。预防:不从疫区引入猪,所有存栏猪都按规定用口蹄疫O型亚洲I型二联灭活疫苗免疫,仔猪2835日龄进行初免,间隔1个月后进行一次加强免疫,以后每隔4个月免疫一次。发生A型口蹄疫的地区,可用猪A型口蹄疫疫苗。二、猪瘟概述:猪瘟病毒引发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疫病,特征为高热、全身泛发性出血。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57天,最长21天。急性型表现为高烧42℃以上,发生结膜炎并导致眼分泌物增多,厌食、倦怠、呕吐、腹泻,持续数天后在头、腹和大腿内侧皮肤出现紫色斑点,常伴有后肢麻痹。多数病猪在1—2周内死亡。慢性型表现为间歇性厌食、发烧、腹泻和脱皮,并发展为僵猪,有的因衰竭而死亡。先天性感染可导致流产、死胎、新生仔猪衰弱、震颤,一周内死亡或表面健康而终身带毒,持续感染。诊治:根据临床症状可以做出初步诊断,本病为一类动物疫病,病猪和隐性感染猪应扑杀并无害化处理,并做好环境消毒工作。预防:不从疫区引入猪,应定期检验淘汰阴性感染母猪。所有存栏猪都按规定进行猪瘟疫苗免疫,仔猪2535日龄初免,607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6个月免疫一次。种母猪每次配种前免疫一次。新引进猪隔离观察2周后补免。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概述: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传播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夏季多发,特征为“三高一低”,即体温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愈率低,又名“高热病”。临床症状:体温升高可达41℃以上;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部分猪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死亡。剖检可见脾脏、肾脏、肝脏、肠道等有出血、梗死。诊治:易与猪瘟等疫病混淆,发现疫情应立即向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本病为一类动物疫病,病猪和同群猪应按规定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和环境消毒,疫点要隔离封锁至少14天。预防:加强检疫,严防外疫传入。所有存栏猪要按规定使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进行免疫,仔猪使用活疫苗于断奶前后初免,4个月后免疫1次;种母猪每次配种前用活疫苗加强免疫1次。种公猪使用灭活疫苗每隔46个月加强免疫1次。四、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概述:由经典型猪蓝耳病病毒引发的繁殖和呼吸系统疫病,特征为厌食、发热、怀孕后期流产、仔猪呼吸困难。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2周左右,妊娠母猪尤其是妊娠107—112天的母猪表现为突然厌食,有的出现呼吸道症状,有的体温升高。严重的沉郁、呼吸困难、耳尖和耳边呈蓝紫色,有的四肢末端、腹侧水肿,有的皮肤出现疹块、坏死。母猪出现大批流产或早产,产出死胎、弱仔或胎儿木乃伊化。初生仔猪可以在窝内感染,表现为厌食、呼吸加快、一过性发热、间质性肺炎、丧失吃奶能力,仔猪常由于继发感染而死亡,死亡率可达30%—80%。诊治:易与细小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病、乙型脑炎等繁殖障碍性疫病混淆,确诊应进行实验室检验。本病尚无有效治疗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可采取对症治疗缓解症状,严重的应扑杀处理。预防:引种加强检疫,可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单价或多价苗,仔猪肌肉注射1毫升于17—20日龄,母猪可在产前20—25日内肌肉注射2毫升。五、圆环病毒病概述:由圆环病毒2型引起的免疫抑制性疫病,临床可见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皮炎和肾病综合征、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母猪繁殖障碍、增生性间质性肺炎、增生性肠炎等多种表现,即可水平传播,也可垂直传播。临床症状:断乳后全身多系统衰竭综合征表现为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进行性功能衰弱,生长发育不良,渐进性消瘦,体重减轻,皮肤与可视粘膜苍白或黄疸,贫血,肌肉萎缩、衰弱无力,呼吸困难、体表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死亡率约为8%35%猪皮炎和肾坏死综合症在818周龄猪群多发,常见皮肤发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隆起,呈现红色或紫色而中央为黑色的病灶。病灶通常出现在后躯、后肢和腹部,有时亦可扩展到胸部或耳。病灶常融合成条带状和斑块状。发病温和的猪体温往往表现正常,常可以自动康复。严重的猪可能出现跛行、发热、厌食或体重减轻。。孕猪感染可造成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伴有后肢无力,共济失调,卧地时震颤频率减少,睡眠时震颤停止,但站起后又震颤,前肢震动剧烈的仔猪常呈犬坐式,病仔猪行动困难,无法吃奶。受噪音、惊吓、寒冷、兴奋等刺激时病情加重。病程因猪而异,轻的常在2—3周后症状减轻,逐渐恢复正常;重的常因震颤剧烈或四肢麻痹,痉挛,哺乳困难饥饿而死或因运动障碍被母猪压死。繁殖障碍表现从复发情增加、任何妊娠阶段流产、木乃伊胎、死产或产弱仔均有。复发情增加和流产较多通常在24周后消失。木乃伊胎和死产仔猪数轻微较高能够维持数月。增生性间质性肺炎主要危害614周龄猪群,发病率2%30%,死亡率4%10%,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增生性肠炎多发生于8周龄以后,常见食欲不振、间断性腹泻、粪便常呈灰黑色,不成型。严重的持续性腹泻,生长迟缓,皮肤苍白,有的猪可能出现急性死亡。诊治:本病易于其它疫病混淆,确诊应进行实验室检验。本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可采取对症治疗缓解症状,继发感染可用抗生素治疗。预防: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避免鼠、飞鸟及其它动物接近猪场。降低饲养密度,实行严格的全进全出制,减少环境应激因素。避免从疫区引进猪只,严格控制来访者、车辆、货物进入猪场。可用圆环病毒2型基因工程疫苗免疫,大小猪均要免疫,初次免疫2030天后进行一次加强免疫,以后每年免疫2次。六、猪呼吸道病综合征概述: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总称,原发病原包括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征病毒、猪肺炎支原体、猪流感病毒、伪狂犬病毒、猪环状病毒、猪呼吸道冠状病毒和支气管败血性波氏杆菌等多种病原体,继发病原包括猪链球菌病、猪副嗜血杆菌病、猪肺疫巴氏杆菌、放线杆菌胸膜肺炎、猪附红细胞体等。如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猪群密度过大,发病率和临床表现更为严重。临床症状:多发于610周龄的保育仔猪和1320周龄的生长育成猪。发病率一般为2560%,死亡率为2090%,因多死于18——20周龄,又称之为“18周龄墙”。病猪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无食欲,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气喘,呼吸困难,眼分泌物增多,出现结膜炎症状。急性发病的猪体温升高,可发生突然死亡。大部分猪由急性变为慢性或在保育舍形成地方性流行,病猪生长缓慢或停滞,逐渐消瘦死亡。诊治:因该病病因复杂,诊断应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验综合判断。猪群发病后,治疗效果一般不理想。猪肺炎支原体是重要的导火线,而细菌是造成病猪死亡严重的主要原因,有条件的猪场应定期进行抗生素药敏试验,筛选出敏感药物对猪肺炎支原体和其它细菌感染进行预防和治疗。目前较敏感药物有泰妙菌素(支原净)、泰乐菌素、利高霉素、恩诺沙星等。并及时淘汰治疗效果不佳的病猪和僵猪,防止疫病传播。预防:加强饲养管理,坚持自繁自养,调整饲养密度,做好卫生消毒,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使猪群生活在一个舒适、安静、干燥、卫生、洁净的环境。对霉菌毒素污染严重的饲料必须废弃,轻度污染的饲料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或防霉剂。可在饲料内添加0.2%的生物活性肽,能有效地克服仔猪断奶应激,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按计划完成猪蓝耳病、伪狂犬病、传染性胃肠炎、猪瘟等疫苗的注射工作,使母猪处于较高的免疫状态,新生仔猪应接种猪气喘病疫苗。七、伪狂犬病概述: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表现发热和脑脊髓炎症状,仔猪死亡率较高。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36天。2周龄以内哺乳仔猪,病初发热,呕吐、下痢、厌食、精神不振,有的见眼球上翻,视力减退,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继而出现神经症状,发抖,共济失调,间歇性痉挛,后躯麻痹,作前进或后退转动,倒地四肢划动。常伴有癫痫样发作或昏睡,触摸时肌肉抽搐,最后衰竭而死亡。34周龄猪主要症状同上,病程略长,多便秘,病死率可达40%60%。部分耐过猪常有后遗症,如偏瘫和发育受阻。2月龄以上猪,症状轻微或隐性感染,表现一过性发热,咳嗽,便秘,有的病猪呕吐,多在34天恢复。怀孕母猪表现为咳嗽、发热、精神不振,接着发生流产、木乃伊胎、死胎和弱仔,这些弱仔猪12天内出现呕吐和腹泻,运动失调,痉挛,角弓反张,通常在2436小时内死亡。诊治:仔猪根据临床症状可初步诊断,流产母猪应与其它导致流产疫病相鉴别。本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紧急情况下用高免血清治疗,可降低死亡率。预防:加强检疫,消灭鼠类。可用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苗免疫,母猪产前21天或配种前进行一次。八、细小病毒病概述:猪细小病毒引起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其特征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流产及病弱仔猪。临床症状:母猪怀孕早期感染时,其胚胎、胎猪死亡率可高达80%100%。在怀孕3050天之间感染时,主要是产木乃伊胎。怀孕5060天感染时多出现死产。怀孕70天感染的母猪则常出现流产症状,中后期感染的母猪产下的大多数胎儿能存活,但常带有病毒。诊治:如果发生流产、死胎、胎儿发育异常等情况而母猪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确诊必须依靠实验室检验。本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发病时应将发病母猪、仔猪隔离或淘汰。所有猪场环境、用具应严密消毒,隐形感染猪应采淘汰处理。预防:加强引种检疫,使用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在母猪配种前12个月左右免疫一次。九、流行性乙型脑炎概述: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猪表现流产、死胎和睾丸炎,传播媒介为蚊虫。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34天。常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达4041℃,呈稽留热,精神沉郁、嗜睡,食欲减退。有时病猪出现后肢麻痹,视力障碍,摆头,乱冲乱撞等。妊娠母猪常突然发生流产、早产或产木乃伊胎、死胎或弱子等,弱子产下后衰弱不能站立,不会吮乳,有的几天后出现痉挛、抽搐、死亡。流产后母猪症状减轻,体温、食欲恢复正常,对继续繁殖无影响。公猪表现发热、睾丸炎。诊治:根据蚊虫流行季节发病和临床症状可初步诊断,确诊应实验室检验。本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科采取对症疗法缓解症状。预防:夏季加强灭蚊防蚊,发病季节前对猪群进行一次乙脑疫苗接种。十、猪传染性胃肠炎概述: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肠道疾病。以呕吐,严重腹泻和失水为特征,多发生于冬春季节,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10日龄以内仔猪病死率可达100%。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1518小时,数日内可蔓延全群。仔猪先呕吐,继而发生频繁水样腹泻,粪便黄色、绿色或白色,常夹有未消化的凝乳块。病猪极度口渴,明显脱水,体重迅速减轻,日龄越小、病程越短、病死率越高,10日龄以内的仔猪多在27天内死亡。病愈仔猪生长发育不良。中大猪和母猪的症状不明显,通常只有1至数天出现食欲不振或废绝,腹泻58天后康复。诊治:根据流行特点和症状可以初步诊断,确诊应进行实验室检验以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等疫病区别。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以对症疗法减轻失水、酸中毒和防止并发细菌感染。对失水过多的病猪,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林格氏液,并加强护理,做好防寒保温,最好在饮水中加入电解质和营养成分。预防:加强饲养管理和引种检疫。当猪群发生本病时,应即隔离病猪,以消毒药对猪舍、环境、用具、运输工具等进行消毒,尚未发病的猪应立即隔离到安全地方饲养。妊娠母猪于产前45天及15天进行肌肉和鼻内接种弱毒疫苗,仔猪通过吸吮免疫母猪的初乳获得保护。仔猪可在生后12日龄进行口服接种,45天产生免疫力。十一、流行性腹泻概述: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消化道感染,寒冷季节多发,哺乳仔猪受害最为严重,其特征为呕吐、腹泻和脱水。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58天,主要表现为水样腹泻,或者在腹泻之间有呕吐。呕吐多发生于吃食和吃奶后。1周龄内新生仔猪症状明显,发生腹泻后34天,呈现严重脱水而死亡,死亡率可达50%以上。断奶猪、母猪常呈现精神委顿、厌食和持续腹泻约1周后恢复正常。诊治:本病在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方面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无显著差别,确诊应进行实验室检验。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对症治疗方法同猪传染性胃肠炎。预防:加强护理,注意保温,搞好消毒卫生。通过口鼻接种流行性腹泻细胞弱毒疫苗,或猪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妊娠母猪免疫后,乳猪通过初乳获得保护。十二、轮状病毒病概述: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仔猪急性肠道传染病,以腹泻和脱水为特征,多种动物和人共患,经消化道传染,寒冷季节多发。临床症状:潜伏期1224小时,病初厌食,精神沉郁,几小时后开始腹泻,粪呈水样或糊状,色呈黄白、黄绿或灰白,有腥臭味。1020日龄的仔猪,症状较轻,常经23天腹泻后康复,死亡率低。38周龄或刚断奶的仔猪发病后症状较重,死亡率有时高100%。成猪无明显症状,但向外排毒。诊治:易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仔猪黄白痢相混淆,确诊应通过实验室。本病无特效药物,对症治疗方法同猪传染性胃肠炎。预防: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使幼仔及早吃到初乳。可用猪源弱毒疫苗免疫产前母猪,也可给新生仔猪吃初乳前肌肉注射,30分钟后吃奶。十三、猪丹毒概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约35%50%健康猪的扁桃体和其他淋巴组织中存在此菌,经消化道传染,表现为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慢性多发性关节炎或心内膜炎。临床症状:架子猪易感,潜伏期35天。急性败血型多见于流行初期。病猪体温升高达4243℃,虚弱,卧地,不食,有时有呕吐,结膜充血,粪便干硬附有黏液,呼吸增快,黏膜发绀。病程34天,病死率80%左右,不死者转为疹块型或慢性型。哺乳仔猪和刚断乳小猪一般突然发病,表现神经症状,抽搐,倒地而死,病程多不超过1天。亚急性疹块型表现为体温升高,23天后在胸、腹、背、肩、四肢等部的皮肤发生方块形或菱形疹块,稍突起于皮肤表面。初期疹块充血,指压褪色;后期瘀血,紫蓝色,压之不褪。疹块发生后,体温开始下降,病势减轻,经数日自愈。若病势较重或长期不愈,则有部分或大部分皮肤坏死,久而变成革样痂皮。慢性型由上述两型转变而来,关节炎型表现为四肢关节肿胀变形,跛行或卧地不起。心内膜炎型表现为消瘦,贫血,由于心脏麻痹而突然倒地死亡。诊治: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发病猪群立即隔离治疗,首选青霉素连续注射34天,如无效可改用四环素和红霉素治疗,严重的应急宰或淘汰处理。预防:按计划进行预防接种,可用弱毒疫苗注射或口服,仔猪断乳后进行一次免疫,以后每年3月、9月各免疫一次,免疫期为6个月。也可用猪瘟猪丹毒二联弱毒苗或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弱毒苗。十四、猪肺疫概述: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猪呼吸道传染病,冷热交替、气候剧变、闷热、潮湿、多雨的时期多发,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和炎性出血。临床症状:最急性型常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有的则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心跳急速、粘膜发绀、皮肤有紫红斑、食欲废绝、卧地不起、咽喉及颈部急性肿胀、口鼻流出白色泡沫、犬坐式喘鸣、窒息死亡;急性型最为常见,体温上升,呈短而干的痉挛性咳嗽,有鼻漏和脓性结膜炎,呼吸困难并呈犬坐式,皮肤有红斑,数天死亡,不死者转为慢性;慢性型呈慢性肺炎或慢性胃肠炎症状,表现呼吸困难,咳嗽,鼻流粘性或脓性分泌物,肺部听诊有罗音及摩擦音,腹泻,消瘦,病程约2周。诊治:根据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可初步诊断。发病初期可用高免血清治疗,抗菌药物可选用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族等。如将抗生素和高免血清联用,则疗效更佳。大群治疗时,可将四环素族抗生素混在饮水或饲料中,连用34天。预防:预防可用猪肺疫疫苗口服,仔猪50—60日龄口服一次,免疫期10个月,成猪每年春秋各口服一次,口服疫苗前后七天禁止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也可用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弱毒苗。十五、仔猪副伤寒概述:由猪霍乱沙门氏菌或猪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导致的肠道传染病,健康猪体内也常有这两种病原存在,在抵抗力下降时异常繁殖而发病。2—4月龄猪多发,成猪多隐性感染并向外排菌。临床症状:急性型可见体温升至42℃,厌食、呕吐、先便秘后下痢,粪黑灰绿色恶臭并带血。耳、鼻端、腹股内侧皮肤鲜红色后转紫色,4—10天死亡。慢性型病猪体温稍高,厌食,喜欢水,腹泻粪恶臭,混有纤维素假膜絮片,进行性消瘦,慢性支气管炎。诊治:通过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治疗可用氟本尼考肌肉注射,或用丁胺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恩诺杀星等抗生素应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病猪应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清洁温暖,可在饮水中加入多种维生素或口服补液盐。预防:可口服仔猪副伤寒疫苗,仔猪50—60日龄口服一次。十六、大肠杆菌病概述:大肠杆菌引发的肠道传染病,根据致病菌株的不同可分为初生仔猪的黄痢、哺乳期的白痢以及断乳前后的水肿病。引发黄痢和水肿病猪的多是溶血性并产生肠毒素的病原大肠杆菌,引发白痢的是条件致病性大肠杆菌。临床症状:仔猪黄痢发生于1—7日龄的新生仔猪,常在出生后12小时后有1—2头全身衰弱迅速死亡,其他仔猪随后出现腹泻,排出黄白色水样粪混有凝乳小片和小气泡,四肢末梢发紫,1—2天内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达100%。仔猪白痢见于10—20日龄仔猪,常突然腹泻,排出白色、灰白色粥样或糊状粪,有腥臭味,病猪畏寒、拱背、脱水、饮欲增强,发病率高而死亡率较低。仔猪水肿病是一般发生于刚断奶仔猪,有的不表现症状而突然死亡,有的出现呼吸困难,黏膜充血发绀,有的四肢麻痹,共济失绸,有的眼结膜水肿,眼球突出,病程1—2天,发病率可达80%,死亡率一般为40%。诊治:易与各种肠道传染病混淆,确诊可采病料分离培养,发现致病菌可以确定。治疗应采取抗菌,收敛、补液,母子兼治的治疗原则,有条件的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一般可用氟本尼考、庆大霉素、氟派酸、恩诺杀星等,宜轮换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同时用口服补液盐和活性碳等药物进行补液和止泻。母猪应同时使用抗菌素以防带菌。预防:加强卫生消毒,每批猪转出后用水将圈舍冲刷干净,再用消毒剂喷洒一遍,最后用火焰灯烧烤至干燥,母猪要经常用0.01%高锰酸钾水擦拭保持清洁,及时清粪。保持仔猪清洁温暖干燥,及时补铁和硒,保持初乳,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免疫可用仔猪黄白痢可用多价基因工程苗,初产母猪于产前30—40天和15—20天各注射一次,免疫过的母猪产前15—20天注射一次,仔猪生后注射一次。防制仔猪水肿病可用仔猪水肿病三价苗,仔猪14—18日龄肌肉注射一次。也可用药物预防,母猪产前可用预防剂量二甲氧苄氨嘧啶或土霉素,仔猪生后给2滴链霉素或庆大霉素,饮水中加入3%乳酸5ml,每天二次,饲料中也可加入敏感抗菌素。也使用微生态制剂:使用乳酸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可竞争排斥病原菌,保持肠道内菌群的平衡。十七、梭菌性肠炎概述:由C型魏氏梭菌引发的仔猪肠道传染病,该菌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在健康猪肠道也存在,通过伤口感染或在饲养管理不良时通过消化道感染,在生后24小时至1周内发病,3日龄内发病率可达70%,死亡率20%—70%,又称“仔猪红痢”。临床症状:最急性型1日龄发病,血色下痢,次日死亡,或无症状昏迷死亡。急性型腹泻,排出红褐色液状粪便或灰色有坏死组织粪便,2—3天内死亡。亚急性和慢性型病猪消瘦、脱水,排出血便或灰黄色稀便,5—7天死亡。诊治:见到一周龄内仔猪血样下痢即可确定。发病猪可用青霉素每公斤体重4万单位肌注每天三次,连用3天,或用蜡样芽孢杆菌制成的生物制剂口服每公斤体重200mg,一天一次,连用3天。预防:可用仔猪红痢灭活苗,母猪分娩前1个月和半个月各注射一次,连续产仔的可在分娩前半个月只注射1次。也可用杆菌肽锌在母猪产前产后和仔猪哺乳期饲料中添加,每吨饲料添加100g。十八、猪痢疾概述: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发的猪肠道传染病,各年龄猪均可感染,8—14周龄猪最常见,发病率可达90%,死亡率可达30%—70%,又称“血痢”或“黑痢”,临床症状:急性型病例可见厌食,体温升高,下痢带血,幼猪常为全红血液,较大的猪则血液经部分消化而呈黑色,1—2周死亡,死亡前体温下降。慢性型病例可见病猪逐渐消瘦,粪便中黏液和组织碎片增加,血液减少,愈后生长不良但可复发。诊治:通过临床症状可以作初步诊断。病猪可用痢菌净2.5mg公斤体重混于早晚饲料中,连喂7天,停药3天后再喂7天,或用0.5%痢菌净注射液0.5ml公斤体重肌肉注射连用7天。预防:加强卫生消毒及灭鼠、灭蝇,可用痢菌净、泰乐菌素、北里霉素、泰牧菌素等药物在饲料中长期饲喂。十九、支原体肺炎概述:由猪肺炎支原体引发的猪呼吸道疫病,又称猪喘气病或猪气喘病。支原体在外界环境中生存时间不超过36小时,病猪通过咳嗽、喘气、喷嚏等将病原体喷入空气中,被健康猪吸入而感染。封闭猪舍内猪易发本病,气候寒冷及饲养管理不良易引发本病。临床症状:新发本病的猪群可急性发病,以怀孕母猪及小猪多见,表现为精神不振,呼吸每分钟60—120次以上,严重的张口伸舌、口鼻流沫,发生哮鸣声,数米外可听到。病程1—2周,如继发感染可有死亡。老疫区的猪群常呈慢性经过,在清晨、晚间、运动后及进食后发生咳嗽,时而明显时而缓和,病程几个月至半年。有的呈隐性感染,无明显症状但导致育肥猪生长率降低20%,如继发感染可使致死率提高。诊治:通过临床症状可以作出初步诊断。治疗应注意疗程要足,并轮换用药。病猪可用卡那霉素背部两侧肌肉注射,每公斤体重2—4万单位,一日两次,连用5天,或用北里霉素肌注,每公斤体重50mg,一日2次,连用5天,壮观霉素每公斤20—25mg,一日一次,连用4天,恩诺杀星肌注每公斤体重5mg,一日2次,连用三天。预防:可用猪喘气病疫苗免疫,仔猪15—30日龄免疫一次,成猪每年春秋各免疫一次,注苗前15天和后2个月不得使用卡那霉素或土霉素,疫苗一定要注入胸腔内。也可使用泰乐菌素、北里霉素、泰牧菌素、恩诺杀星作为添加剂拌料使用。二十、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概述: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发的猪呼吸道传染病,特征为急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或慢性局灶性坏死性肺炎,急性者病死率高,慢性者常能耐过。3月龄猪最为易感,冬春季多发,常散发。临床症状:最急性型突然病重,体温升高,鼻、耳、腿、体侧皮肤发绀,之后张口呼吸,呈犬坐姿势。临死前从口、鼻中流出大量带血色的泡沫液体。死亡发生在2436小时内。急性型呼吸困难、咳嗽、张口呼吸,亚急性和慢性型发生在急性症状消失之后,有间歇性咳嗽,食欲不振,增重减少。诊治:根据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早期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磺胺类药物肌肉或皮下注射,需大剂量并重复给药。受威胁的未发病猪可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预防:严格检疫防止引进带菌猪。可在饲料中预防性投入敏感抗菌素。二十一、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概述: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产毒性多杀性巴氏杆菌二者单独或混合感染致病,绝大部分猪都感染支气管败血性波氏杆菌和不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鼻甲萎缩,若再感染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就会导致严重的萎缩性鼻炎并进行性发展。临床症状: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染,3月龄以下猪最易感染,3月龄以上猪一般轻症经过后成为带菌猪。仔猪最初表现为喷嚏、流鼻涕呈脓性,剧烈喷嚏后流血,随后因眼角流泪在眼眶下皮肤上形成半月形的湿润区,粘附尘土后形成黑色的眼斑,3月龄左右由于鼻甲骨萎缩使猪脸部变形,有的上腭缩短,有的歪向一侧,有的鼻腔长度缩短等等,因而使猪不能正常采食并生长受阻。诊断:通过特征症状可以确定。病猪可用磺胺嘧啶、土霉素、增效磺胺、青霉素、泰乐菌素、恩诺杀星等注射或添加在饲料中使用。预防:可用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联合苗,仔猪7日龄免疫一次或母猪产前42天免疫一次,所产仔猪21日龄再免疫一次。也可用药物预防,在母猪产前一个月内每吨饲料中加100克磺胺嘧啶或400克土霉素,所产仔猪在2、7、14、20日龄各注射一次抗菌素。或在仔猪断奶后在饲料中添加抗菌素连续4—5周。二十二、副猪嗜血杆菌病概述:由猪副嗜血杆菌引发的猪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常见于58周龄的猪群,断奶后10天左右易发病,感染率在10%15%,严重时,病死率可达50%.该菌寄生在猪鼻腔等上呼吸道内,在发生蓝耳病等疫病导致免疫力下降继发感染。临床症状:常首先发生于膘情良好的猪,病猪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腹式呼吸,体表皮肤发红或苍白,耳稍发紫,眼睑皮下水肿,部分病猪出现起立困难,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跛行,四肢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也会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如与天气骤变死亡将增多。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不振,咳嗽,消瘦,背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诊断:易于传染性胸膜肺炎、气喘病、链球菌病、猪肺疫等疫病相混淆,确诊应通过实验室检验。治疗先隔离病猪,对无饲养价值的僵猪淘汰处理。全群投喂磺胺药或泰乐菌素+磺胺二甲氧嘧啶、泰妙菌素、利高霉素,连用7天。对不吃料或食欲差者,用阿莫西林饮水,并用氟苯尼考注射预防:可在产前一周、产后一周的母猪料,乳猪料,保育猪料中添加环丙沙星,泰妙菌素等预防性药物,或使用猪副嗜血杆菌苗,初产猪产前40天一免,产前20天二免,以后每次产前30天免疫一次。二十三、链球菌病概述:由猪链球菌2型引起的疫病,常见急性败血型和关节炎型。链球菌常存在母猪的阴道和乳汁中,在仔猪的呼吸道和扁桃腺内也存在。当外伤、分娩等过程中容易造成仔猪传染。带菌母猪、病猪及病愈猪为本病的传染来源,买卖病猪,病猪肉以及通过污染的饲料皆可造成本病的流行。临床症状:急性败血型的发病迅速,最急性病例常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一般病例体温升高41℃左右,结膜潮红、流泪,有浆液性鼻液,呼吸困难,腹下四肢、耳尖有出血性紫斑,有的出现神经症状,2—4天死亡。关节炎型主要表现为一肢或几肢关节肿胀、疼痛、跛行或不能站立,有的化脓、破裂。化脓性淋巴结炎型表现为猪颌下淋巴结、咽部和颈部淋巴结肿大、化脓。其他还有心内膜炎、脑膜炎、脑脊髓炎、肺炎、皮炎等类型。公共卫生:猪链球菌2型可通过伤口、消化道等途径传染给人,造成严重的发病死亡。发现疫情应及时上报,病死猪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私自屠宰、加工病死猪。诊治:根据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应进行实验室检验。发病猪隔离饲养,用青霉素肌肉注射每公斤体重2—3万单位,每日4次连用3天,或用复方磺胺五甲氧嘧啶每公斤体重30mg,每天注射2次,连用一周。恩诺杀星每公斤体重2.5mg,每天2次,连用6天。病死猪及污染的饲料垫草彻底销毁,污染的场地用20%石灰乳或2%火碱消毒。预防: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保证环境与猪体清洁卫生,注意减少外伤并及时处理。常发病地区可在仔猪生后42小时注射一次链球菌苗,免疫期4—6个月,成猪每年注射2次。或在常发病期前将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拌入饲料中喂猪预防。二十四、葡萄球菌病概述: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皮肤的化脓性炎症,该菌在自然环境中分布极为广泛,也是人和动物体表及上呼吸道的常在菌,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和粘膜感染。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渗出性皮炎,多见于56日龄仔猪。病初肛门、眼睛周围、耳廓和腹部等无被毛处皮肤出现红斑,发生微黄色水疱,破裂后渗出清朗的浆液或黏液,干燥后形成微棕色鳞片状结痂,发痒。痂皮脱落,露出鲜红色创面。通常于2448小时蔓延至全身表皮。患病仔猪迅速消瘦,一般经3040天可康复。诊治:根据临床症状可初步诊断。治疗可用异唑类青霉素,或红霉素、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等合用或单用。对皮肤或皮下组织的脓创、脓肿、皮肤坏死等可进行外科治疗。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清除带有锋利尖锐的物品,发现皮肤有损伤,应及时给予处置。二十五、坏死杆菌病概述:由坏死杆菌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及消化道粘膜坏死。临床症状:坏死性皮炎多见于仔猪和架子猪,病初见突起的小丘疹,局部发痒,盖有干痂的结节,触之硬固、肿胀,进而痂下组织迅速坏死,形成很大的囊状坏死灶,灶内组织腐烂,积有大量灰黄色或灰棕色恶臭的液体,严重的因衰竭死亡。仔猪也可发生坏死性口炎,又称“白喉”,在口腔黏膜上附有假膜,如被吸入肺内可导致死亡。诊治:根据临床症状可初步诊断。坏死性皮炎病猪应先清除坏死组织,至露出红色创面为止,尔后用1%高锰酸钾液或3%过氧化氢液冲洗,涂擦或填充福尔马林松馏油合剂,或撒布高锰酸钾木炭粉。严重应注射氟本尼考或四环素类抗菌素。坏死性口炎先除去可用假膜,然后用1%高锰酸钾冲洗,再用5%碘甘油或10%酒精溶液每日涂搽12次。预防: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避免皮肤和粘膜损伤。二十六、附红细胞体病概述:由猪附红细胞体也被称为猪嗜血支原体)寄生在猪红细胞上引发的疫病,主要表现为贫血、发育减慢,由节肢动物叮咬以及注射的机械性传播。临床症状:哺乳猪常见皮肤无血色、贫血以及黄疸等的症状。怀孕母猪急性可见厌食、发烧,持续至分娩过后,母猪的产乳量降低,母性缺乏,所产下的仔猪发育不良。慢性感染可导致受孕率降低。诊治:易与其它疫病混淆,确诊应采血镜检,发现虫体可确定。对12日龄的仔猪予以肌肉注射200mg铁剂,以及25mg土霉素,并于2周龄时再以同样的剂量补强一次;育成猪可在饲料中添加强力霉素和阿散酸每顿各150克,连用57天,然后剂量减半,再连用2周。预防:夏秋季节驱杀吸血昆虫,注射疫苗何兽药应一头猪一换针头。天气突变时可在饲料中投喂多维素加土霉素或强力霉素、阿散酸等进行预防,用量为12治疗量。二十七、猪囊尾蚴病概述:猪带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寄生在猪体内导致的疫病,人误食了未熟的含有囊尾蚴的猪肉后,猪囊尾蚴在人小肠内生长发育成猪带绦虫,成虫在人体内可活25年并不断排卵随粪便排出,猪通过被污染的饲料或饮水吞食虫卵,在猪体内发育成猪囊尾蚴。临床症状:患病猪一般无明显症状,严重时可见营养不良,生长受阻,贫血、水肿。如侵害肺及喉头则见到呼吸困难,声音嘶哑与吞咽苦难;寄生在眼内可造成失明;寄生在脑内可造成癫痫甚至突然死亡。剖检可见全身各组织内有囊尾蚴包囊,半年后囊虫死包囊钙化。诊治:生前不易诊断,通过屠宰可发现,并进行销毁处理。预防:杜绝猪与人粪接触机会,凡仔猪断乳后或怀疑有囊尾蚴的猪应使用丙硫咪唑驱治,每公斤体重30mg药物,投药3次,每次间隔2天。二十八、猪蛔虫病概述:由猪蛔虫寄生于猪小肠中引发的疫病,成虫在小肠内可寄生7—10个月,并不断交配排出虫卵。健康猪通过被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食入虫卵,进入小肠内孵化成幼虫,然后钻入肠壁通过血管进入肝脏继续发育,再后随血液进入肺泡上到气管经咽进入口腔,最后返到小肠发育为成虫,这期间约22.5个月,一般3—6个月龄仔猪感染发病严重,成猪感染后无明显症状。临床症状:仔猪感染早期可见轻微湿咳,体温升高到40℃,以后出现精神沉郁,呼吸心跳加快、异嗜、消瘦、贫血、黄疸、被毛粗糙,有的变为僵猪,严重的呼吸困难、沉重而粗历的咳嗽、呕吐、流、腹泻、食欲缺乏、衰弱而死亡。有时因蛔虫过多阻塞肠管或蛔虫钻入胆管而引起急性死亡。成猪无明显症状,常有食欲不振,磨牙、生长缓慢现象。诊治:根据临床与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可取粪便涂片检查虫卵。病猪可用左旋咪唑口服或注射,每公斤体重8mg,仔猪可用左旋咪唑擦剂在猪耳后,猪背部涂擦。一周后应再驱治一次。预防:应加强卫生清洁,及时清除猪粪。仔猪断奶后驱虫一次,每隔1.5—2个月再驱1—2次,成猪每年至少驱治两次,引入猪只先驱虫后并群。二十九、弓形虫病概述:龚地弓形体原虫引发的疫病,终末宿主为猫,在猫肠内进行配子生殖形成卵囊,随粪便排出,猪食入被卵囊污染的饲料、饮水和土壤感染,三月龄仔猪多发。临床症状:病初患猪体温升高至40—42℃,稽留垫型,精神萎顿、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每分钟60—85次,多便秘,有的下痢,体表淋巴结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身体下部及耳部出现瘀血斑或有较大面积的发绀,死亡前体温下降,病程10—15天,死亡率30—40%。不死的转为慢性,生长发育缓慢并带有痉挛、麻痹等后遗症。诊治:通过临床症状初步诊断,确诊可通过实验室检验。治疗可用磺胺类药物,如磺胺间甲氧嘧啶每公斤体重每日80—100毫克,连用3—4天,首日量加倍,注射或口服。预防:加强卫生与消毒,严禁猫粪污染环境。发病猪不易治愈且容易带虫应逐步淘汰。三十、螨病概述:由疥螨虫寄生在猪的皮肤内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的皮肤寄生虫病。秋冬季节多发此病,大、小猪均可感染,仔猪最易感染。健康猪主要通过直接与病猪或被其污染的物体接触而感染。临床症状:主要是皮肤发炎、脱毛,奇痒和消瘦,通常从头部、眼下、耳朵、腹下开始发病,然后蔓延至颈、肩胛、背部、躯干两侧及后肢内侧等部位。病初患部皮肤发红,继而皮肤出现丘疹、水疱,破溃后结痂、脱毛。由于痒,病猪经常在墙角和粗糙物上擦痒,以致皮肤粗糙、肥厚、落屑、皲裂、污秽不堪,日益消瘦,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诊治:根据临床症状可初步诊断,确诊可检查虫体。病猪要隔离治疗,可将精制兽用敌百虫研碎成粉状,与机用柴油按1:20的比例混合搅匀,加热至35℃40℃,用刷子蘸取在病猪患部均匀涂抹,使药液与患部皮肤充分接触,涂抹范围应大于患部13,间隔10天再涂抹1次。或用双甲脒对水进行药浴或喷雾,隔2天3天轮治1次。也可用伊维菌素注射液按每公斤体重0.2mg0.3mg皮下注射预防:内服伊维菌素粉剂,间隔7天再用1次。PAGE18
本文档为【06猪病防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7688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0KB
软件:Word
页数:18
分类:农业
上传时间:2017-02-09
浏览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