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举报
开通vip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进度 月日 周次 教学内容及课时 3.1—3.2 1 1、长江之歌 3.5—3.9 2 2、三亚落日—练习1 3.12—3.16 3 5、卢沟桥烽火—7、聂将军 3.19—3.23 4 习作2—9、词两首 3.26—3.30 5 10、螳螂捕蝉—练习3 4.2—4.6 6 12、夜晚的实验—14、学会合作 4.9—4.13 7 习作4&mdash...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 下册 数学七年级下册拔高题下载二年级下册除法运算下载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免费下载二年级下册语文生字表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语文教案教学进度 月日 周次 教学内容及课时 3.1—3.2 1 1、长江之歌 3.5—3.9 2 2、三亚落日—练习1 3.12—3.16 3 5、卢沟桥烽火—7、聂将军 3.19—3.23 4 习作2—9、词两首 3.26—3.30 5 10、螳螂捕蝉—练习3 4.2—4.6 6 12、夜晚的实验—14、学会合作 4.9—4.13 7 习作4—15、天游峰的扫路人 4.16—4.20 8 16、最大的麦穗—练习5 4.23—4.27 9 18、广玉兰—20、古诗两首 4.30—5.4 10 习作6—21、莫泊桑拜师 5.7—5.11 11 22、理想的风筝—24、明天,我们毕业 5.14—5.18 12 习作7—我的成长册(语文综合性学习) 5.21—5.25 13 复习迎考 5.28—6.1 14 复习迎考 6.4—6.8 15 复习迎考 6.11—6.15 16 复习迎考 教学计划一、教学大纲对本年级本学科的基本要求:1.学习习惯。(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朗读方法,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2)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并养成习惯。(3)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会搜集材料并养成习惯。(4)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习惯,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2.汉语拼音。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3.继续练习钢笔字、毛笔字。4.口语交际。(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2)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3)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5.阅读。(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3)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4)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6.习作。(1)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2)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二、对教材体系和内容的简要分析:本册课文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阅读”、“习作”和“练习”组成。全册课文安排了7个单元。共25篇,习作7篇,练习7个。1.关于阅读。本册教材大体上按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应用文等组织单元,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本册教材所编选的课文内容风富,体裁多样。既有反映历史人物的,又有颂扬现代英雄人物的;既有描写著名自然景观的,又有蕴含人生哲理的。本册课文安排生字时继续采用了“识写分流”的办法。全册共安排生字222个,其中要求写得为147个,其余的22个生字只要求认识。三、对本班学生学习情况的基本分析:本班共有学生47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0人。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良好、学习成绩稳定、优异的,还属女生居多。但男孩子相对而言,脑子比较灵活,接受知识、掌握知识比较迅速,课上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且质量较高。但也有个别男孩子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学习习惯很好,学习成绩稳定、优异的学生有:宁天畅、倪梦雪、陈雪、孙梦、高婷婷、徐俊锋、何明星、赵雅文、郭招娣等,共计10人。学习习惯不错,但学习成绩不够稳定的学生有:李杨、李森、王诗睿、姜涛、王顶尚、王纯、王厚栋、姜衍坤、陈雪、阎雪等。共计10人。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学习习惯不好,而且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有:肖芳芳、杨杨、孔芮、孟晓清、刘欣雨、张伟龙、袁苑、俞亚楠、朱桂君、王力群、汤宇等,共计11人。这些学生还有待于老师和家长的进一步加强管理。四、改进教法提高质量的设想:针对本班孩子的整体情况,特提出一些改进教法提高质量的设想:1.要坚持不懈的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一方面,我要认真抓好本册所安排的关于读书做笔记和不懂就问的习惯培养;另一方面,对本套教材以往所提的各项学习习惯也要常抓不懈,始终抓紧、抓实,务求达到预定的目标。2.要坚定不移的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我在教学中坚持“以读为主,以讲助读,以各种教辅手段促读”,指导学生原原本本地把书读好;注重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让他们能“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水平的目的。在平时,多开展读书、摘抄活动,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从而促进他们多读书,读好书。3.要明确本册课本的编写意图,注重读写结合,循序渐进的进行作文教学。既要按照每次习作课的要求,切实指导学生领会有关习作知识与要领,又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范文的语言,学习范文的写作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借鉴的艺术规律;既要充分发挥课文在写人、叙事、描景、状物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言语交际的实际进行表达训练,从而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平时,多鼓励学生,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励他们竞争,例如采用选取范文加星制和展览式等。4.写字方面:加强对学生写字方面的指导,培养学生临摹字帖的好习惯,指导他们用钢笔写字,写的正确、端正、整洁、美观、入体。多开展一些竞赛性的活动,如写字比赛、书法之星评比活动。1、长江之歌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2.放录音。《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乳汁  哺育  挽起  荡涤  尘埃灌溉  奔去  各奔东西(2)指名逐词读,纠正字音。(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荡涤:洗涤。尘埃:尘土。磅礴:气势盛大。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交流。三、指导写字: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些。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教学过程:一、精读训练1.通过朗读课文,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2.出示: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3.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4.交流:(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5.精读第1节:(1)自由读,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出示: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3)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4)交流。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①“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②“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6)齐读第1节,指导背诵第1节。6.精读第2节。(1)听录音,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2)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①“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指导朗读第一句: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②“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一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①“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②“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4)指导朗读第2节,指导背诵第2节。四、练习朗读、背诵全诗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3.练习朗读、背诵。板书设计:1、长江之歌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文献摘录:《长江之歌》: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沿途汇人许许多多支流,形成一个庞大的水系。全流域的面积超过180万平方公里。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和江西湖口之间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长江,无论就长度、流域面积或水量来说,都可称得上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亚落日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初读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内容。3、自主阅读,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课文内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教学过程:一、激趣导题今天,我们学习一一篇写景的课文,板书:2、三亚落日。出示中国地图,介绍三亚的地理位置,指出三亚是观看日落的好地方,课文写的“落日”与我们这儿看到的落日有什么不同呢?二、范读课文(要对学生提出聆听时的要求。)三、初读指导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2)利用工具书联系课文理解课文词语。(参考)美妙绝伦硕大无朋收敛涨溢赤朱丹彤热带风情悄然无声笑颜2、交流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赤朱丹彤溅出收敛光芒硕大无朋玫瑰涨溢一盏蘸椰子树摇曳搔着醉醺醺软软(2)指名读,注意“硕”“盏”是翘舌音,“硕”的韵母是“uo”;“搔”是平舌音。(3)自主交流感兴趣的词语意思,教师视情况点拨:(以下词语意思必须掌握:)赤朱丹彤悄然无声硕大无朋美妙绝伦收敛3、指名读课文,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读破的句子。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3-5节)课文第1、2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在三亚看落日很有诗意;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学生分段、简要说说段意。四、再度课文1、自由轻读,画出概括全文的一句话,然后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感悟、理解的(板书:真有诗意)2、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1)学生试读。(2)朗读指导:重点读好:“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要求读出喜爱、赞美之情。)(3)多种形式朗读。五、写字指导六、作业: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2、读一读,再抄写4遍。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今天,老师带着你们到三亚观赏那富有诗意,美妙绝伦的日落的景象。二、精读第二段:过渡:在三亚看落日怎么有诗意?三亚是个怎样的地方?1、(出示投影三亚风光)自由读这一段图文结合,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2、集体交流。(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情。)(板书:热带风情)(1)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三亚很美?在有关语句上作记号。交流:①“蓝透了”“碧玉般”“玉屑银末般”“金灿灿”等词语写出了海、椰子树、细沙的色彩美和形态美。②“挺拔俊秀”等词语突出了椰子树的姿态美。③“低翔”和“摇曳”等写出了白鸥、椰子树的动态美。(2)结合课文对白鸥、椰子树和细沙的描写,展开对三亚神奇而又瑰丽画面的想象。(3)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如:“浓浓”、“金灿灿”“软软”等叠词的运用。“蘸”“搔”拟人手法的运用。“真让人担心”“谁都想”等心理描写。(4)指导朗读,读出喜爱之情。三、精读第三段:过渡:三亚的风采神奇而又瑰丽,在这样的地方观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和作者一起欣赏夕阳滑落的美景。1、自由读第3、4自然段。体会太阳滑落前与滑落时景色的不同。2、交流:(1)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板书:像孩童)投影: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研读:a、哪些地方写出了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红扑扑、抖落、溅出)b、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鲜明生动,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C、想象夕阳的“孩童”形象及海天一色的奇观。d、指导朗读。抓住关键词语,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2)研读第4自然段,画出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语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在海面蹦跳??轻快入水〕①投影: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学法:a、轻读这一组句子,比较哪种写法好,好在哪里?b、指名说。(板书:像灯笼)C、指导朗读第2句。四、小结五、作业: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精读第三段,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一、继续精读第三段1、读夕阳“在海面上蹦跳”的句子。a、你怎么理解句子中的“再一次”?b、作者又一次把夕阳比作了什么?c、想象夕阳“海面蹦跳”的情景。d、指导朗读。2、投影: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A、小组合作研究:a、品读感悟,比较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b、第二句运用了比拟的方法,好在哪里?c、组内交流。选派代表,综合大家意见。B、大组交流。(把夕阳完全落下时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且写活了,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板书:像跳水员)C、想象夕阳滑落的情景。D、激情赏读。3、作者在写夕阳滑落的情景时还写了“我”看落日的神情,请画出有关语句读读,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4、通读全段,再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5、指导背诵第三段。四、学习第5节1、自由轻读。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你想用什么话语赞赏?五、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全文1、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包含着作者对这大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2、播放课文录音,再次欣赏三亚落日的神奇景观。六、作业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综合实践活动:之(1)组织学生阅读补充教材上的巴金《海上日出》。之(2)从“光、色、日、霞”四个字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资料,进行课题研究。板书设计或教后感像孩童2、三亚落日真有诗意像灯笼像跳水员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烟台的海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课文内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揭题:1、同学们,你们看过或游览过大海吗?谈谈自己所了解或体验过的海边生活情景。2、看中国地图,沿海城市很多,有没有北面面临着大海的城市呢?(烟台)3、揭题。注意海的笔顺:最后三笔,先写上面的点,接着写中间的横,最后写下面的点。再从地图上了解一下烟台、渤海湾、胶东半岛、西伯利亚、南太平洋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过渡:这里的海有什么独特的景观?作者想向我们介绍些什么呢?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看画面,听配乐朗诵,说说自己的感受。2、是的,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特点各不相同,景色太美了!请同学们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正确。3、检查自学:(1)读生字及词语。(2)指名读课文,评议纠正(3)理解词语。4、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5、分清段落层次。三、学习第一段:1、齐读2、读懂了什么?(概括介绍烟台北面临海,有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四、写字指导1、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2、用钢笔描红、临写。五、作业:1、抄词。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烟台的海绮丽壮观,烟台的人勤劳、能干。教学难点:一、复习: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过渡: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景观有什么独特之处呢?谁能把文中那句概括烟台海的四季特点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作者是怎样具体为我们介绍烟台海的四季特点的呢?细读课文。二、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独特”1、朗读想想这一段除了写海,还写了什么,分层。(海,人)2、各自读介绍“海”的部分,看看题头的照片,体会一下该如何读好这段话。(突出“气势汹汹、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扑向……溅起……发出……掀到……”等词语,感受寒流袭来时,烟台海浪汹涌的壮观景象)3、人们在冬天的海边又是如何的?读第二层。(突出“纷纷顶着……观赏……不顾……站在……拍照留念”等词语,体会烟台人和外地游客不畏严寒、不怕风浪的豪迈情怀)4、通过读,你欣赏到了烟台的海冬天的风光了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海是怎样的?你又是怎样享受这冬海风光的?5、你觉得冬天的海美吗?愿意记住它吗?先自己读读,再在小组内试背,最后有感情地背诵给大家听.6、小结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整体读,想想讲了那几个意思——分层朗读、理解、体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背诵。三、用上面的方法自学介绍春夏的两个自然段1、学生自学(读、说、背)2、分四人小组讨论、汇报。3、各小组成员分工读、说、背向全班汇报,评议结果。(第3自然段:抓住“嬉笑着追逐着奔向、触摸到、退了回去、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等词句,体会冬去春来,烟台的海“微波泛起”的景象。通过“脱去、驾船驶过、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的季节”词句领悟烟台人不误春时、勤劳繁忙的情景和生气蓬勃、充满希望的幸福生活。)(第4自然段:抓住“凉爽和惬意、水平如镜、浮出、拖着、倒映、呢喃细语”等词语,感受夏日烟台的海的浪漫可爱,人海相依的恬静和惬意。)四、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2、背诵第1—4自然段。3、造句。第三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并能模仿造句。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感悟关键词句,感受烟台海的壮观绚丽,人的勤劳能干教学过程:一、复习1、在冬、春、夏三季中,烟台的海各有什么特点?2、能通过你的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2-4自然段。二、继续学习第二段1、自渎第5自然段,整体感知。2、找出句子,朗读并体会海的特点。一到立秋这天,海水立刻变得格外湛蓝,天空也显得格外明朗,较之昨日,空气中立刻就有了秋的凉意。3、“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这又表现在哪里呢?从“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体会出秋日烟台的海清新高远的格调和渔民紧张忙碌的生活。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背诵。5、把2—5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将冬天的海放到一开始来介绍呢?一般的地方,冬天是萧条、冷落的,而冬天烟台的海却是一道壮丽的风景线,又显的那么凝重。(理解凝重)冬天烟台的海景象尤为独特,所以一开始就介绍它。三、细读第三段:1、齐读第6自然段。2、联系全文,体会这是怎样的画、怎样的背景、怎样的舞台。3、欣赏画面,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说是一幅画,是因为它像画一样美丽多姿;说是广阔的背景,是因为它是烟台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依托;说是壮丽的舞台,是因为它为烟台人的生存、发展、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四、总结全文:1、烟台的海一年四季都是那么迷人,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季节呢?你来做导游向游客作一介绍。比谁介绍得好?2、你游览过什么地方?哪里给你的印象最深?能把那里的景色给同学们介绍吗?五、作业:1、课后向爸爸、妈妈等说说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样子,让他们也感受一下那里的壮观、美丽、蓬勃、充实。2、写一个片段,介绍一处迷人的风景。板书设计:3、烟台的海        海            人      冬  凝重        不畏严寒      春  活泼        勤劳播种      夏  宁静        人海相依      秋  高远        充实忙碌     “画”“背景”“舞台”〈————〉“活剧”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入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2、理解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理解课文内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我们的祖国土地辽阔,山河壮丽,有许许多多迷人的胜地,今天我们跟着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到浙江的金华双龙洞去游玩,好吗?2.介绍叶圣陶;文章选自《小记十篇》。3.听课文朗读录音。二、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的认识与理解词语。zh ch唍g t抧 sh乷 w乶 y俷 yu俷浙 江 呈 现 臀 部 稍 微 蜿 蜒 源 头(注意提醒:“浙 呈 稍”是翘舌音。)2.开火车按自然段朗读课文。⑴读后适当评议,着重纠正读音。⑵出示思考题: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双龙洞?(游览)②写了哪几个地方的景物?(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③给课文分段。(六段)三、讲读课文第一段。用教师口述学生齐答的办法学完这一段。这段课文告诉我们:作者游览的时间是在(四月十四日);游览地点是(浙江金华北山的双龙洞)。四、作业。1.抄写词语。2.组词。臀( )稍( )蜒( )蜿( )臂( )梢( )蜓( )婉( )端( )甸( )缓( )抑( )瑞( )句( )援( )仰( )3.多音字。系 j ( ) x ( ) 调 di刼 ( ) ti俹 ( )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的特点以入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一、检查复习。1.《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游览的顺序)2.作者分别写了哪几个地方的景物?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导入新课。1.哪几小节是写作者在途中看到的景物。2.指名计课文2-3节,思考:⑴沿途主要写了哪些景物?⑵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色?3.逐题讲解,讨论:⑴提问:①沿途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山 花 树 水)②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色?山 盘曲而上花 多 有精神 ㈠看到这种画面,作者心中的情绪怎样?(兴奋、愉快)㈡指导用兴奋的语调读课文,特别要读好第二节最后一句。水 宽 窄 流连 声音 水为什么会这样变化?(随着山势)⑵小结:在满山树木、花草山石的一片明艳中夹着一条弯弯曲曲的溪流,并不时地发出不同的声响。这幅画给人留下什么印象?(板书: 美)这一段的第一句话与最后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溪流与双龙洞的关系。)⑶齐读课文第二段,体会途中美丽的景色。三、学习课文第三段。接着我们来到双龙洞洞口,看到了洞口以及外洞的情景: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⑴课文哪几句分别写了洞口和外洞的情景?⑵洞口与外洞分别有什么特点?⑶从哪些词句反映这个特点?2.逐一思考并讨论:洞口 (板书 宽) 外洞 (板书 大)四、学习课文第四段。1.从外洞到内洞的唯一通道是什么?(孔隙)2.指名读第四段,思考:⑴作者是怎样写这个孔隙的?(分层:四层)⑵孔隙有什么特点?3.读后讨论:⑴作者是怎样写这个孔隙的?第一层 发现孔隙 第一句第二层 孔隙大小 2一4第三层 进出孔隙 5第四层 经过感受 6一10⑵孔隙有什么特点?(窄)课文是怎样写这个特点?①“孔隙”指很小的洞。裂缝说明“窄小”。②“小船”这个“小”字突出“窄小”。③进洞方法正因为窄小才采用的。④第四层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孔隙窄小?(贴)“贴”能不能换“躺”?为什么?(“贴”说明孔隙低得不能再低了。)还有“挤压、稍微、准会”是写什么?(感受)孔隙如此“窄小”,进洞的方法又是如此少见,所以作者感到怎样?(好奇)3.带着好奇的心情读第四层。4.指导背诵。五、作业。1.背诵课文。2.填上合适的词。( )的映山红 ( )的石钟乳( )地流( )地移动3.造句。时而……时而……时而……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了解内洞的特点以入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节。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一、复习旧课。1.指名说出去金华双龙洞路上、洞口、洞外有什么特点?2.背诵课文第四段,并说说孔隙有什么特点?二、学习第五段。进了内洞,作者看到内洞有什么特点?1.指名读第五段,思考。2.提问:内洞有什么特点,找出有关词语。①暗(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提着汽油灯只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②奇(各种各样的石钟乳石笋,还有双龙)③深(十来进房子那么大)这里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点?(奇)课文怎样写内洞的奇?(洞顶的双龙、石钟乳和石笋)作者为什么写双龙?(点出了双龙的由来)石钟乳和石笋有什么特点?(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变化多端”是什么意思?“颜色各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说明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本身就多姿多彩,奇特好看,越看越更加趣味无穷。)3.小结。三、学习第六段。最后讲乘船出洞。作者为什么略写出洞呢?(重复)四、总结全文。1.本文记叙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见闻,生动地描绘了洞中奇丽的景色。通过记叙表达了作者是怎样的思想感情?(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2.研究写作方法:①课文按游览顺序来写。(明线)②课文中还有一条暗线是什么?请找出来,读一读。(板书:泉水)(从深黑的石洞进内洞,再经过外洞流出洞口,然后随着山势流下山去。)③小结:这两条线索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由外洞进入内洞的。3.试着给课文列提纲。①讨论。②练习。六、作业。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回答书后的问题。3、多义词:端正 进步端上来 十来进两端 进货开端进工厂4、造句。无论……都……时而……时而……时而…… 5、填空。(1)本文在结构上安排了两条线索,一条是 ,一条是 。(2)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听到 。板书设计:4、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习作1童年趣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写童年趣事表现童年的美好,要突出“趣”。2、选择一两件最有趣的事写下来,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教学重、难点:所写的必须是童年生活里最有趣的事,还要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经过写具体。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3、教师简要提示。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②要根据我们农村的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玩泥巴,可以是帮父母干农活……三、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1、先在小组内说2、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评。五、出示写法指导1、重点写清楚这件事怎么有趣,有意义。2、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要细致。3、按一定顺序记叙。4、写完以后,多读几遍,仔细改一改。六、快速习作,教师巡视。1、教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2、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七、学生自改,二次作文。1、学生自改。在自改过程中,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后的愉悦感。2、二次作文。在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对于能把事情写清楚,很有个性化、真实性的作文和比较存在问题或问题较大的作文师生集体评改(不少于各2遍),随后学生第二次作文。第二课时一、交流习作,指导修改。⒈指导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⒉小结提出修改意见。⒊学生修改。二、佳作欣赏。三、誊写作文。板书设计:写什么:童年趣事怎么写:1、要写得有趣、有意义2、把事情经过写清楚3、这件事给你的启示教学反思 《新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节作文课,我运用“读评写”的作文教学模式贯穿整个课堂,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教学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因此,我在一开课时,就与学生谈话,并通过课件展示,既增加了趣味性,又为学生随后的习作做好了很多的预设和铺垫。二、注重课前参与,课中交流读例文,评例文是“读评写”作文教学模式的法则之一,通过读、评例文,让学生对本次习作有所了解,为自己进行习作打下基础。为此,在课前我就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既提前分担了教学任务,又给予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机会。到课中,则提供学生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这一环节学生既能动脑想,又要动口说,进一步给了学生锻炼的机会。三、诱发兴趣,引导真情流露兴趣是写好文章的基础。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的词语。”习作也是一种情感得到体验、流露、交流的需要。评议例文后,通过播放富有情趣的课件,引发学生情感兴奋,开启学生心扉,随着画面回到自己美好的童年时代,然后引吐学生内心真情,作文素材得来全不费功夫,做到“为情而造文”,让“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作文宗旨得以实现。5、卢沟桥烽火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2、学会本课生字,了解多音字“爪”“咽”“处”的读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3、按时间和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4、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教学重点:1、按照时间和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2、训练学生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教学难点:按时间和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1、听歌曲《松花江上》。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2、指名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资料)3、教师总结学生课前对“九一八事变”了解的情况,揭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书9课题)4、解题:指名读“烽”(fēng),注意读准后鼻音。“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5、设疑。“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2、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生字词。(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3)指导分段: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三、指导写字。1、交流自学心得,进行“友情提醒”。伪左窄右宽。妄:“女”中的“一”最长。2、学生练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采用“以述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语言材料,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2、学会圈画重点词句,帮助了解和感知课文。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圈画关键词语,感受敌我双方的表现,激发强烈的爱憎感情。教学难点:按照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抓关键词语,帮助读书感悟。教学过程:一、复习。1、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2、汇报圈画出的描写时间的词句,理清学习思路。“九一八事变后”——“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二、精读训练1、学习第一段。(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学生质疑。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比喻逐步侵占。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3)这一段写了什么?①“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指导朗读。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4)齐读第一段,小结: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2、学习第二段:(1)默读第二段,讨论:历史上“卢沟桥事变”又被称为“七七事变”,那天(2)细读第二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3)按“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三个时间,分别交流圈画的词语,并说说从中体会出了什么?交流并相机板书:①1937年7月7日深夜敌军我军全副武装喝问气势汹汹严词拒绝首先还击狼狈举、冒出示:“震耳欲聋”、“吼叫”、“疯狂”。指名读,体会出日寇的残暴。问:面对着如此残暴的敌人,我军“同仇敌忾”“冒着炮火”,你仿佛感受到我守军怎样的气概呢?(不畏强敌,奋勇抗击侵略者的英勇之举、英雄之气)指名理解“人仰马翻”、“哭爹喊娘”、“狼狈而逃”,读这些词语,你有什么样的体会呢?分角色朗读敌我双方举动的句子。③当天晚上敌军我军抱头鼠窜悄悄可耻下场英勇顽强填空:()的日寇侵略者()的中国守军指导朗读。(4)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①听录音,加深印象。②看板书,同桌互相复述。③指名复述。(5)小结: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三、继续精读课文。1、学习第三段:(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2)交流。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反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惨败。自由读.。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4、学习第四段。(1)自由读,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学生质疑。①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人物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比喻重大事件的开端。“序幕”在本问指什么事情的开端?(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开端)你们知道,中国军民是怎样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呢?(引导学生联系所看的抗日影片或图书来理解)四、指导复述。1、明确复述要求:第一要有顺序,做到条理清楚;第二要内容具体,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还可以加上自己根据课文所想像的内容;第三要有感情,复述时表情要丰富,还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2、各自根据复述提纲,练说。3、同桌对说。全班交流,评议。如火如荼:像火那样红,像荼(茅草的花)那样白。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板书设计:5、卢沟桥烽火敌  军   我  军①1937年7月7日深夜敌军我军全副武装喝问气势汹汹严词拒绝首先还击敌  军   我  军③当天晚上抱头鼠窜悄悄可耻下场英勇顽强狼狈举、冒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为【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我本菩提
从业20多年,业务熟练,多次被评为技术能手
格式:doc
大小:338KB
软件:Word
页数:89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9-16
浏览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