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汉字与中国文化专题课件五

汉字与中国文化专题课件五

举报
开通vip

汉字与中国文化专题课件五汉字与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概述 汉族人的思想观念,除文献记录的以外,还可以通过汉语字词来反映出来。如汉语的文字结构和形体,包括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等,详细分析其文字的形体构造,就可以分析出汉民族的部分思想观念来;其次通过分析汉语的词汇意义,即词汇的构成和意义,也可以分析得出汉民族的部分思想观念来。古代汉民族的思想观念大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重君轻臣,重官轻民,重男轻女,重汉轻夷,多神崇拜,崇尚礼仪等。一、重君轻臣 在中国古代,一直有王权思想。《诗经·小雅·北山》:“浦(普)...

汉字与中国文化专题课件五
汉字与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概述 汉族人的思想观念,除文献记录的以外,还可以通过汉语字词来反映出来。如汉语的文字结构和形体,包括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等,详细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其文字的形体构造,就可以分析出汉民族的部分思想观念来;其次通过分析汉语的 词汇 英语3500词汇语境记忆pets3考试词汇二年级反义词和近义词初中词汇词汇大全考研英语二高频词汇表 意义,即词汇的构成和意义,也可以分析得出汉民族的部分思想观念来。古代汉民族的思想观念大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重君轻臣,重官轻民,重男轻女,重汉轻夷,多神崇拜,崇尚礼仪等。一、重君轻臣 在中国古代,一直有王权思想。《诗经·小雅·北山》:“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礼记·坊记》:“天无二日,人无二主。”至今,我们仍然常说“一岁的天子压百岁的臣”。君主是天下至高无上的统治者,皇帝金口玉牙,天子口中无戏言。说出的话就是圣旨。 大臣只有服从天子,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不死即为不忠”。除此之外,还有所谓“君为臣纲”,这句话出自班固的《白虎通三纲六纪》,这句话是三纲中的第一纲,君主即使有过错,作为大臣也只能死谏,而不能有其他的作法,更不能有不臣之心。要是杀死君王,就是弑君。“君权神受”,君王是天子,天的儿子。“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之。这种思想反映在汉字上,有“君、后、皇、帝、王;臣、宰”等字。君《说文》:“君,尊也。从尹;发号,故从口。”《说文》:“尹,治也。从又、丿,握事者也。”《汉语大字典》:古文字从又持丨,丨为笔形,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治事的官尹。《礼记·丧服》:“君,至尊也。”郑玄注:“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 君王就是治理国家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最尊贵的统治者,他治理国家的方法是用口来发号施令,所以汉字形体结构从尹从口。君在古代,和后、皇帝、王一样,都是最高统治者,后《说文》:“后,继体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厂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段注:“后之言後也,开创之君在先,继体之君在後也。析言之如是,浑言之则不别矣。”《尔雅·释诂上》:“后,君也。”甲骨文“后”字即“毓”字,象妇女产子形。王国维《殷卜所见先公先王续考》:“后字皆从女,或从母、从子,象产子之形。”何新《诸神的起源第七章》说:“实际上,后字的初义,就是全族之尊母。在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上古社会,生育了本族全部子女的高母,乃是理所当然的领袖和权威,而其名称就是后,所以,后字的字形从女,女象征后的性别身份,而女下的子字,正象征她的子民。到母权制被父权制所取代后,后也变成男君。”所以,《尔雅释诂》也说:“后,君也。”。后指代的是君主。如后羿、后稷等。皇《说文》:“皇,大也。从自,自,始也,始皇者,三皇大君也。自,读若鼻,今俗以始生子为鼻子。”吴大瀓《古籀补》:“皇,大也。日出土则光大,日为君象,故三皇称皇。”朱芳圃《殷周文字释丛》:“皇即煌之本字。”张舜徽《郑学丛著》:“皇,煌也,谓日出土上光芒四射也。……皇之本义为日,犹帝之本义为日。日为君象,故古代用为帝王之称。”《汉语大字典》编者按:皇象王著冠冕形。 皇帝的死叫“崩”,在先秦周王自称是“余一人”,秦后是“朕”,大臣称呼皇上为“万岁”、“陛下”,而皇帝称呼大臣却是“卿”,卿在古代是君对臣、长辈对晚辈、丈夫对妻子的称呼,不能反过来称呼,以上的种种解释,都显示出君王的至高无上和无比尊贵。帝《说文》:“帝,谛也。王天下之号也。从丄,朿声。,古文帝。古文诸丄字皆从一,篆文皆从二,二,古文上字。”《尔雅·释诂上》:“帝,君也。”张舜徽《中国史论文集·附存》(湖北人民出版社,1956.9):“我国古代拿帝字来代表天神和统治者的尊称,自必是根据自然界威力最烈、造福人类最大的东西来命名的,……最后考定帝字受义的根源,是由日字来的。”王 意义为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秦始皇以后改称皇帝。《尔雅·释诂》:“王,君也。”戴侗《六书故·疑》:“王,有天下曰王。帝与王一也。周衰,列国皆僭号自王。秦有天下,遂自尊为皇帝。汉有天下,因秦制称帝,封同姓为王,名始乱矣。” 《说文》:“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通三》:“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 王是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夏、商周三代最高统治者皆称王。到了秦始皇时期,王的地位逐渐下降,变成了诸侯王。关于“王”的形体,许说不确。清吴大瀓认为其初形象火,是火从地下喷出的形象。王国维赞同其说法。徐仲舒释“王”象人端拱而坐的形象。吴其昌、林沄认为其字本以为斧钺。《逸周书·世俘解》:“王秉黄钺正国伯。”《尚书·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髦以麾。”钺就是大斧,以此象征王权。古代还有“斧车”,即在车厢中竖立大斧,是公卿以下、县令以上出行时的先导车,象征权威。商代铜斧、东汉斧车、四川彭县砖画斧车臣本义为战俘。《说文·臣部》:“臣,牵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杨树达《臣牵解》:“臣之所以受义于牵者,盖臣本俘虏之称……囚俘人数不一,引之者必以绳索牵之,名其事则曰牵,名其所牵之人则曰臣矣。”《礼记·少仪》:“臣则左之。”郑玄注:“臣,谓囚俘。”孔颖达疏:“臣,谓征伐所获民虏者也。”战俘一般作奴仆。《广韵·真韵》:“臣,男子贱称。“《尚书·费誓》:“臣妾逋逃。”孔传:“役人贱者,男曰臣,女曰妾。”《周礼·天官·冢宰》:“八曰臣妾。”郑玄注:“臣妾,男女贫贱之称。”其听话者作臣。 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甲金文)均象一竖目之形。人首俯则目竖,所以‘象屈服之形’者,殆以此也。”𢘑同“臣”。《集韵·真韵》:“臣,唐武后作𢘑。”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五:“《唐君臣正论》载武后改易新字,一忠为臣。宰本义为充当家奴的罪人。《说文》:“宰,辠(zui)人在屋下执事者。从宀,从辛,辛,辠也。”段玉裁注:“此宰之本义也。”有技术表现好的奴隶,后被用作管理者。弑 该字是用来表示大臣杀死君王的专用字,《说文解字》曰:“弑,臣杀君也。”古代对于杀君的大臣就是犯上作乱的乱臣贼子,人人可以得而诛之。这是古人的大忌。 在古代,如果皇帝犯错的话那由谁来约束呢?肯定是上天了,因为皇帝是天子。上天是人们主观想象的一种东西,它通过什么来制约天子呢?这就是日食。因为日食皇帝的象征,如“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所以,古人认为日食是上天对君王行为不端所发出的一种警告,日食本来就是一种自然现象,早在甲骨文中,我国就多次记载了发生日食的现象。他们认为日食和统治者不行君道有着必然的联系。在古代发生日食的时候,天子就要反省自己,还要减膳,大赦天下以赎罪。二、重官轻民 我国古代,一直是奴隶主社会和封建社会,在这两种社会制度下,君王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大臣是为君王服务的。但是这些大臣们又是统治老百姓的各级官员,和平民百姓相比,他们的地位又是高高在上的达官贵人和百姓的父母官,他们的地位又是很高的。对于一个普通的百姓来说,皇帝的地位永远是无法企及的。而争取做官还是可以办到的,因此,他们就竭尽全力去参加科考,以盼望着飞黄腾达。 在上古时代,一旦当上官,就可以脱去平民的布衣,,即“释褐”,而换上官服,他的亲戚朋友都可以跟着升官发财,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红楼梦》中还说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可见当官是多么的实惠。所以中国古代一直是官本位的社会,人人都崇尚官,个个想当官。即使有人隐居,也不过是想当得更快一些,更大一些,正如人们所说的走的是“终南捷径”。 正因为当官如此显赫,所以“官”字在汉语中的地位很高,成为对尊长、对男子、对丈夫的一种敬称。中国人给小孩子起名字,有小名,即乳名,还要有“官名”,等到长大做官时称呼;古代小说中,尊称读者是“看官”;对于住店的旅客尊称是“客官”;甚至连说标准语也要说成是“官话”; 官本位的思想在我国可以说是古已有之,不但体现在行为上,还体现在生活上;不光词汇中有记载,汉字上也有反映。主要有“官、吏,民、氓、妾、僕、童、臧、庶、奴、婢”等。官《说文》:“官,吏事君也。从宀,从𠂤。𠂤犹众也,此与师同意。”俞樾以为“官”乃“馆”之古文,以宀覆𠂤,𠂤犹众也。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官字从宀,凡从宀之字皆以屋室为义。官字下从𠂤,盖象周庐列舍之形,谓臣吏所居,后乃引申为官职之称。《周礼》官府都鄙并称,是其本义也。”吏《说文》:“吏,治人者也。从一,从史,史亦声。”按:古文字事、使、史、吏本为一字,后分化。民《说文》:“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周代彝器)作一左目形,而有刃物以刺之。”“周人初以敌囚为民时,乃盲其左目以为奴征。‘臣’‘民’二字均用目形为之,臣目竖而民目横,臣目明而民目盲,此乃对于俘虏的差别待遇。盖男囚有柔顺而敏给者,有憨愚而暴戾者,其柔顺而敏给者则怀柔之,降服之,用之以供服御而为臣;其憨愚而暴戾者,初则杀戮之,或以为人牲,继进则利用其生产价值,盲其一目以服苦役,因而命之曰民。”(《郭沫若全集·考古篇·释臣宰》)贾谊《贾子大政》:“民之为言萌也,萌之为言盲也。”民的本义就是奴隶,后引申为老百姓。氓 《说文》:“氓,民也。从民,亡声。读若盲。”《广韵·耕韵》:“氓,民也。”《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郑玄注:“氓,民也。”除百姓意义之外,还指野民,周朝指居住在鄙野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仆 《说文》:“僕,给事者。从人,从菐,菐亦声。䑑,古文从臣。”商承祚《说文中之古文考》以为甲骨文“象人冠首而两手奉箕,为僕之初字,……古篆文变从菐,失弥甚矣。”古代把人分为十等,仆为第九等。《诗经·小雅·正月》:“民之无辜,并其臣仆。”郑玄笺:“人之尊卑有十等,仆第九。”《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皁,皁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童 古代男子有罪为奴。《说文·䇂部》:“童,男有辠(zui4)曰奴,奴曰童。女曰妾。从䇂,重省声。……”《玉篇·䇂部》:“童,男有罪为奴曰童。” 有罪则施以髡(kun)刑,受刑则无发,故秃。奴《说文》:“奴,奴、婢,皆古之辠人也。《周礼》曰:‘其奴,男子入于辠隶,女子入于舂藳。’从女,从又。㚢,古文奴,从人。”段玉裁注:“又,所以持事也,会意。”《周礼·秋官·司厉》:“其奴,男子入于辠隶,女子入于舂稾。”郑玄注:“郑司农云:‘今之奴婢,古之罪人也。’……奴,从坐而没入县官者,男女同名。”婢《说文》:“婢,女之卑者也。从女,从卑,卑亦声。”获古代对女奴的贱称。《方言》卷三:“荆、淮、海、岱杂齐间,骂奴曰臧,骂婢曰获。”奚《说文》:“奚,大腹也。”罗振玉《增订殷虚书契考释》:“《说文解字》‘奚,大腹也’,予意罪隶为奚之本谊,故从手持索以拘罪人。其从女者与从大同,《周官》有女奚,犹奴之从女矣。”《周礼·天官·冢宰》:“酒人奄十人,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郑玄注:“古者从坐男女,没入县官为奴,其少才知以为奚,今之侍史,官婢;或曰:奚,宦女。”孙诒让正义:“《春官·叙官》(守祧)注云:‘奚,女奴也。’……凡此经云‘奚’,皆为女奴,对《秋官》五隶为男奴也。贾疏云:‘奴者,男女同名。以其晓解作酒,有才智,则曰女酒;其少有才智给使者,则曰奚。’”三、重男轻女 人类社会多是由母系氏族转变为父系氏族的,我们的汉字也可看出一些端倪。从《说文解字》的“女”部字看来,《说文》“女”部共有238字(不含新附字),有人统计其中表示歧视的意义的约60多个,占25%强。大凡人类共通的奸淫嫉妒、懒惰贪婪、谄媚、善于诋毁、甚至丑陋惭愧等统统从女,歧视与贬抑女性的文化心理弥漫着整个男权社会。 还有人对当今通行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140多个女部字作过统计分析,其中能反映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歧视妇女”等女性文化观念者30多字,约占20%。它们是:“妄、妓、妖、妨、妒、姘、妓、婞、婊、婪、娼、嫉、嫌、嫖、奸、婢、妥、妾、奴、如、委、威”等等。其中除极少数如“婊”等为后起字外,其余多是由《说文》或其前的古文字楷化而成;都属现行汉字中使用频率较高者。这一系列现象都表明,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重男轻女”的社会。女 女,甲骨文写作一个跪着的,双手交叉放在腿上的女人的形象。这就充分说明女子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妇”繁体字写作“婦”甲骨文形体是一个扛着笤帚跪着打扫卫生的女人。这二字说明当时妇女的地位低下、柔弱无力、是专门从事家务劳动的。其次,与“妇”相对的男性的形象都是人高马大的主宰者。如“夫”在甲骨文中和“大”字无别,形容词为大,名词为夫。 《说文解字》:“夫,丈夫也,周制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 “父”甲骨文写作一个手持棍棒的形状,会意字。《说文解字》:“父,矩也家长率教者吗,从又举杖”。父亲本是一个手里拿着棍棒,随时准备来教训子女的主宰者。 有一些男女共有的缺点,也用“女”旁。如: 媮有一个义项为苟且,字同“偷”。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需部》:“媮,字亦作偷。”《汉书·元帝纪》。“媮合苟从,未肯极言,联甚闵焉。”颜师古注:“媮,与偷同。” 婪《说文》:“婪,贪也。从女,林声。杜林说:卜者党相诈验为婪。读若潭。” 嬾同“懒”。《说文·女部》:“嬾,懈也,怠也,一曰卧也。从女,赖声。”段玉裁注:“俗作懒。”《玉篇·女部》:“嬾,懈惰也。” 婬《说文》:“婬,私逸也。”段玉裁注:“婬之字,今多以淫代之,淫行而婬废矣。”《广韵·侵韵》:“婬,婬荡。”《集韵·侵韵》:“婬,通作淫。” 再从古代汉语词汇来看,也能充分反映出妇女的地位低下。古代妇女称呼丈夫所用的词是“官人、相公”,爱称是檀郎,官宦人家的妇女称呼自己的丈夫为老爷,而妇女自称则为妾,即本义为奴隶,后来妾发展为小老婆的称呼。丈夫称呼妻子,官宦人家所用的词为卿、夫人、而卿、贱内,不能反过来称呼。 再从名字看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古代妇女虽然也有名有字,然而妇女的名字却很少有人称呼,作用极其小,所以大多不被外人所知。古代贵族和大户人家妇女的称呼,女子未嫁时称姓,再加排行;如哭长城的孟姜女,其实就是姜家的大小姐。再如:伯姬、仲子等,出嫁后在母姓前加上丈夫的国名、邑名或者谥号等,如秦姬、赵姬、武姜,焦仲卿等。封建社会下层妇女更加可怜,她们一般出嫁后的称呼是夫姓、己姓再加一个氏,如马张氏等。 在中国古代,还有许许多多的文章中间也体现出了重男轻女的内容。 如《论语阳货》:“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韩非子六反》:“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再如“三纲”中的“夫为妻纲”,这些都是严重束缚妇女、压迫妇女的封建礼教。民间还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等歧视妇女的错误观念,在婚姻制度上,男子可以三妻四妾,女子却只能从一而终,正如俗语中的“好马不配二鞍,好女不嫁二夫”等封建思想。四、重汉轻夷 汉民族古代又称为华夏民族,一直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其他众多的民族一直是少数民族。而且相对而言,华夏民族的文化更为发达一些,其他少数民族文化要后进一些。所以汉民族的先民就有了一些民族优越感,认为只有自己的民族才是人,而其他的少数民族和动物差距不大。正是因为这些错误的思想观念,造出来的少数民族的族名用字也就是充满了污蔑之义。夏夏最初为中原古部族名,相沿用为中国人的称呼,也泛指中国。《说文》:“夏,中国之人也。从夊、从页、从𦥑。𦥑,两手;夊,两足也。”段玉裁注:“以别于北方狄、东北貉、南方蛮闽、西方羌、西南焦侥、东方夷也。”徐灏笺:“夏时夷、狄始入中国,因谓中国人为夏人,沿旧称也。”夏的金文字形象顶天立地、昂首挺胸、威武雄壮的人形。 在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字的形旁大多就是从虫、从犬、从羊、从马等。 我们经常所说的华夏民族周边的四个少数民族族名是: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其中“蛮”从虫,狄从犬。 古代在我国西部地区,还有一个较大的民族——羌族。《说文解字》:“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羊声。”可能是因为居住在西方的这个少数民族是游牧民族,以牧羊为生,故汉人造字时从羊。 旧时少数民族统称:东夷、南蛮、西羌、北狄。仅从“犬”的少民称号就有犵狫、狇狫、犽、狆、狄、狜猔、狚、狑、狤、㹫、狪、狢、狼、猓猓、𤠫𤢂、猺、玁(獫)狁、獞、玀玀等43个。其中有一些就是现有的少数民族。如:犵狫(今仡佬族)、狇狫(今仫佬族)、狆(今布依族一支)、狪(今侗族)、猓猓(今彝族)、𤠫𤢂(今傈僳族)、猺(今瑶族)、獞(后作僮,今壮族)等。 在古代的文献里,凡是说到四方民族时,不是持轻视少数民族的思想,就是持打击、惩罚的态度。如《孟子滕文公上》:“南蛮鴂舌之人”,认为“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再如,“尊王攘夷”成了霸主事业的主要准则。 总之,古代汉民族人有鄙视周边少数民族的思想观念,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的各级政府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把以上的污蔑、歧视意义的名字全部改为意义美好的族名用字。在政治制度上也开始实行少数民族民族区域自治。五、崇拜多神 汉民族是一个泛神崇拜的民族,这在古代社会中更为突出。《左传·成公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据统计仅商代祭祀就有一百多种。从汉字的角度看:祭祀对象丰富、祭祀方法纷纭、祭祀种类繁复、祭祀目的多样。(一)祭祀对象 对于汉民族来说,崇拜祭祀的神灵数不胜数。从天上看,日月星辰、风云雷电这些自然现象都是祭祀的对象;从地上看,不管是已经去世的前辈贤人、知名的文臣武将、祖先魂魄,还是活着的英雄恩人,也不管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是虚构的神仙上帝,也都是祭祀的对象。古人的祭祀对象繁多,无所不祭。这么多的祭祀对象并非都有为祭祀它们而专门造汉字。其中大多数是名字后面加个“神”字。如花神、树神、河神、风神、灶神等。专门造字的祭祀对象主要有以下这些:帝 帝本是天帝,即上天之神,《说文解字》云:“帝,王天下之号也。”原始的先民用帝来代表天神和统治者的尊称。神神,和“帝”同义,《说文解字》:“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天神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社、稷 社是指土神,稷是谷神。《说文解字》云:“社,地主也。从示、土。”社的本义是土地神,引申为祭祀灶神之称。 稷,本义指谷物,引申为五谷,再引申为祭祀谷神。(二)祭祀方法 随着祭祀对象的不同,祭祀方法自然也就不同,比如说:祭祀天就要朝上,祭祀地就要朝下。另外在山上祭祀和在水边祭祀的方法肯定也是不同的。还有祭祀的祭品也有不同,如有五谷粮食、猪羊牺牲、时令水果、各种酒水以及美玉丝帛等等。这些祭品的贡献方法也肯定各有不同。以下举几个例子来说明。祡ci《说文》:“祡,烧祡燓燎以祭天神。从示,此声。《虞书》曰:‘至于岱宗,祡。’”徐锴《说文系传》作:“烧柴燎以祭天神。” 尞(燎) 《说文》:“尞,柴祭天也。从火,从眘。眘,古文慎字,祭天所以慎也。”罗振玉《增订殷虚书契考释》:“此字实从木在火上,木旁诸点象火焰上腾之状。”烄 古代燃木祭天。《说文·火部》:“烄,交木然也。”徐锴《说文系传》:“架而烧之也。”《玉篇·火部》:“烄,交木然之,以燎祡天也。”沉 “沉”字甲骨文的形体,象投牛羊等祭品于水中祭祀水神之形。《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埋沉祭山林川泽。”郑玄注:“祭山林曰埋,川泽曰沉。”《尔雅祭天》:“祭川曰浮沉。”郭璞注:“投祭水中,或浮或沉。” 以上的注释均说明祭祀河流用的是沉祭的方法。婴 《说文解字》:“婴,颈饰也。”桂馥义证:“古人连贝为婴。”这是名词。用作动词则是把颈饰戴在颈上,再引申为“环绕”义。作为祭山的一种方式,就是把珠玉等祭品环绕在山上。而且祭品大多是玉器。祼(guan) 祭名。酌酒灌地之礼。《说文·示部》:“祼,灌祭也。从示,果声。”《广韵·换韵》:“祼,祭名。”《尚书·洛诰》:“王入太室祼。”孔颖达疏:“王以圭瓒酌郁鬯(chang)之酒以献尸,尸受祭而灌于地。因奠不饮,谓之祼。”(三)祭祀种类 可按祭祀时有肉无肉、祭祀对象是谁、祭祀季节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 祭 《说文》:“祭,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段玉裁注:“统言则祭祀不别也。”徐灏笺:“无牲而祭曰祭,荐而加牲曰祭……浑言则有牲无牲皆曰祭也。”薦(jian) 本以为兽所食之草。古又指无牲的平时祭礼。《谷梁传·桓公八年》晋范宁集解:“无牲而祭曰荐,荐而加牲曰祭,礼各异也。” 《尔雅·释天》:“祭天曰燔柴、祭地曰瘞(yi)埋、祭山曰庋(gui3)悬、祭川曰浮沉、祭星曰布、祭风曰磔。” 《尔雅·释天》:“春祭曰祠、夏祭曰礿(yue)、秋祭曰尝、冬祭曰烝。”(四)祭祀目的 古代中华民族祭祀神灵的目的多种多样,各有不同。有求福祭,有祛灾祭,有求子祭,有求牲畜肥壮祭等。 另外古代还有除去丧服的祭祀叫襢。古代的传统习俗是儿女要为父亲孝三年,三年之后举行除去孝服的祭祀。六、崇尚礼仪 中国自古以来就号称“礼仪之邦”,崇尚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传说古代周公制礼作乐,从此礼就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我国儒家传统的经典著作十三经,其中三经是关于礼的,由此可见,礼在儒家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在我国的文化典籍中,“礼义”二字是经常连用在一起的,是指导人们一切行为、一切人际关系的标准。中国人崇尚礼仪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礼以治国礼;《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这样理解:“以言事神之事则为礼。”从字形和以上的解释看,礼的本义是用玉这些祭品来祭神致福。礼对于古代的中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治理国家的根本理论。在我过儒家传统的经典著作十三经,其中有三部是关于礼的,它们是《仪礼》、《礼记》和《周礼》,而“礼”也是古人立身处事的根本,正如孔子教育自己儿子孔鲤所说的“不学礼,无以立”。(二)义字无价 和礼同样重要的伦理准则是“义”,如《淮南子·齐俗训》:”义者,所以合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际也。”这就说明只要符合正义和道义的行为就是“义”,它也是古代重要的伦理道德标准,是用来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妻和朋友之间行为的准则。根据不同的人际关系又可以分成君臣之义、朋友之义,君臣之义。“义”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分为:忠义、信义、仁义、正义、道义、孝义、情义等。到了唐宋时代,江湖侠士和英雄豪杰最讲究的就是“义气”二字。(三)仁者爱人 “仁”这个观念产生稍晚于礼,但经过后代儒学的发展,由处于比礼仪更高的地位,它也是我国人民崇尚的重要礼仪道德准则之一,“仁”的本义就是仁爱、亲善。如《说文解字》:“仁,亲也。”《孟子·离娄下》:“仁者爱人”。后来人们又把具有仁德的人叫做仁,仁就成为了一种人和人之间相互亲爱和爱别人的思想观念。唐代的韩愈在《原道》中也说道:“博爱谓之仁”。古代常常“仁义”二字连用,表示仁爱、宽惠、正直之义。(四)忠诚待人 作为人臣,对于国君要绝对忠诚。“忠”是我国古人崇尚礼仪道德的又一个重要准则,忠字从心中声,《说文解字》解释说:“忠,敬也。”就是作为人臣,要尽心竭力地侍奉君王,即忠于君王。不忠是古人,尤其是大臣的最大的忌讳。 除了对君王忠心之外,忠在古代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对人忠诚,如《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可见忠是忠于朋友。(五)言而有信 “信”是古代中国人非常崇尚的重要的礼仪准则之一,信字的字形结构就是“人言为信”,即说话要算话。如《论语》中的“言必信,信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意思是人民群众要是不相信国家,国家的威信就树立不起来。 因此,中国人对于“信义”是非常重视的。 除了以上的几个重要的礼仪准则之外,我国的礼义文化的内容还有:作为子女对父母要讲求“孝”,作为弟弟对兄长要讲究“悌”。 中国人的思想观念还有儒家文化的崇尚仁德、维护统一、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思想,还有多子多福,渴望长寿等思想观念。
本文档为【汉字与中国文化专题课件五】,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公子巨帅
从事一线医院肿瘤科和神经内科护理专业
格式:ppt
大小:3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5-06
浏览量: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