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中国丁克家庭的社会历史学考察_肖爱树

当代中国丁克家庭的社会历史学考察_肖爱树

举报
开通vip

当代中国丁克家庭的社会历史学考察_肖爱树第21卷第3期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1No.32004年8月Journalof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Suzhou(SocialScience)Aug.2004当代中国丁克家庭的社会历史学考察肖爱树(南京大学历史系,江苏南京210093)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丁克家庭开始出现于我国一些处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前列的大、中城市,目前数量已达60万之多。丁克家庭的大量涌现表明,在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保障事业逐步健全和社会就业竞争愈加激烈的大背景下,一些人...

当代中国丁克家庭的社会历史学考察_肖爱树
第21卷第3期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1No.32004年8月Journalof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Suzhou(SocialScience)Aug.2004当代中国丁克家庭的社会历史学考察肖爱树(南京大学历史系,江苏南京210093)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丁克家庭开始出现于我国一些处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前列的大、中城市,目前数量已达60万之多。丁克家庭的大量涌现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在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保障事业逐步健全和社会就业竞争愈加激烈的大背景下,一些人的婚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丁克家庭不会成为我国的主要家庭类型,也不会对人口再生产和社会发展产生大的影响。关键词:丁克;生育;人口;社会发展中图分类号:C913.11文献 标识 采样口标识规范化 下载危险废物标识 下载医疗器械外包装标识图下载科目一标识图大全免费下载产品包装标识下载 码:A文章编号:1672-0695(2004)03-0058-04在中国,生儿育女、养儿防老、传宗接代向来被看作是组建婚姻家庭的基本目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儒家信条更是被人们长期奉为圭臬。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化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进一步解放,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特别是那些走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前列的城市,越来越多的夫妇自愿选择不育,固守其二人世界。人们通常把这种类型的家庭称为丁克家庭。丁克家庭是我国古代乃至近现代婚姻家庭史上前所未有的现象,它的大量出现已经向我国的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等传统家庭类型发出了挑战,并将对我国的人口发展产生一定影响。近年来,丁克家庭虽然开始受到学界的关注,但还没有系统性的研究成果。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丁克家庭的发展态势、兴起原因及其对我国人口的影响作较为全面的论述。不妥之处,请方家指正。一丁克家庭是20世纪60年代首先出现于欧美国家的一种家庭类型。人们称其为丁克家庭,是源于英文doubleincomesnokids的首字母缩写词DINK,意思是“双收入无子女”,特指那些有生育能力但自愿选择不育的夫妻二人家庭,中国人按DINK的发音特点将其音译为洋味十足的名词“丁克”。对于这种婚姻家庭现象,人们称之为丁克现象,或把这种家庭称为丁克家庭,将选择不育的夫妇叫做丁克夫妇。据美国人口普查局1994年5月公布的年度分析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1993年美国有6180万个家庭,其中3480万个家庭无子女,丁克家庭已超过家庭总数的一半以上[1](P21)。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随着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和各行各业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欧美国家的不育观念也迅速传入我国,丁克家庭开始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出现,尤其是知识分子相对集中和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城市更为明显。上海市区在1979-1989年共有113.34万对男女登记结婚,其中约有16.48万对夫妻没有生育过孩子。除去其中一些再婚不生孩子和由于生理原因不能生育者,有生育能力而不愿生孩子的夫妻家庭占全市家庭总数的3%。进入90年代以后,这样的夫妇有增无减。南京市一项抽样调查表明,有4%的夫妇自愿固守丁克家庭[1](P21)。另据资料显示,1989-1994年,上海市区丁克家庭约占家庭总数的3%-4%。1984-1998年,北京市约有3%的夫妇自愿不生育,达7万人之多。1989年广州市只婚不育的人数有10万人,1992年年底则猛增至13万人[2](P8)。2002年,上海市妇联针对全市家庭状况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丁克家庭58收稿日期:2003-11-24作者简介:肖爱树(1954-),男,山东兖州人,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济宁师专历史系副教授。已经占到上海家庭总数的12.4%。丁克家庭数量的激增由此可见一斑。据负责这项调查的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师孙中欣介绍,调查选取了1200多个不同年龄、阶层的上海家庭作为样本。“如果只选取20岁至40岁年龄段的样本,丁克家庭的比例会更高。”再据零点调查公司2002年2月进行的一项社会调查,目前我国的大中城市已出现60万个丁克家庭。孙中欣说:“丁克家庭的增多是社会进步到一定程度后必然出现的现象,背后反映的是中国人价值观的变迁。”一些丁克家庭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们不希望自己的二人世界被孩子打扰[3]。2003年初,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性别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迟书君等人对深圳户籍人口的婚姻家庭状况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调查研究后发现:深圳户籍的家庭仍然属于传统稳定型,“单亲家庭”和“单身家庭”只占0.8%,但不要孩子、仅由夫妻二人组成的丁克家庭所占比例却高达10%左右,远远高于国内一般城市,并且呈继续上升的势头[4]。总之,丁克家庭作为一种新兴的特殊家庭类型不仅已在我国扎根定位,成为我国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单亲家庭等众多家庭类型中新的一员,而且呈继续发展之势。二自古以来,中国人十分重视婚姻的生殖功能,把生育子女、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看作婚姻的主要目的。这不仅是人类自身繁衍的自然法则所决定的,而且也是传统农业社会条件下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所决定的,自有其历史合理性。在当代中国,特别是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大、中城市,随着家庭生产功能的逐步丧失和社会保险事业的日益发展,婚姻家庭的生育功能已不再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夫妇自愿选择不育而成为丁克家庭,同样有其合理性。具体说来,丁克家庭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学习和工作的压力。在目前僧多粥少、就业竞争愈来愈激烈的形势下,为了给自己的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许多人结婚以后继续学习深造或专心工作,生育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被暂时搁置。等到年长以后,事业虽有小成,却比以前更加忙碌,便索性不再考虑生育问题。有一部分在外企或私企工作的青年夫妇,由于始终缺乏稳定感,加之女雇员因怀孕而被解雇或生完孩子以后岗位却被别人占去的事情屡见不鲜,会被迫做出暂时不育甚至终生不育的决定。还有一些丁克夫妇认为,在当今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一个人从小到大为学业、为工作、为社会地位奋力拼搏,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就算是幸运的了,哪里还顾得上生育子女。第二,经济上的考虑。在不少丁克夫妇看来,生养一个孩子谈何容易。要想把孩子培养成才,从孕期开始到请保姆,再到不断地供给上学,哪一样离开了钱都是万万不能的,而且费用极其庞大。因此,他们深感孩子即使生得起,却养不起。除了养育费,其实还有诸多费用需要考虑。如妇女怀孕后的营养问题,身材走样后的换装问题,等等,一笔笔都是令人头痛的开销。有些人则因为收入低和住房条件不好等原因,觉得与其生孩子以后大人孩子一同遭罪,还不如不要孩子为好。第三,晚婚的原因。有些青年男女因为求学、职位升迁、工作频繁调动、经济拮据等原因结婚较晚。结婚以后有的妻子感到自己既已错过了生育的最佳年龄,遂选择不育,以免损害自己的身体和分散有限的精力。第四,生理上的原因。有的丁克夫妇或因一方体质不好,担心无法为儿女付出足够的精力和体力,或因身携某些疾病,担心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无奈只好选择不育。他们认为,要生养孩子就要使孩子健康成长,与其生个不健全的孩子还不如不要孩子。第五,对婚姻缺乏稳定感。有些丁克夫妇是因为对婚姻的稳定性信心不足,既担心不能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成长和教育环境,也担心婚姻破裂会给孩子带来伤害,而夫妻双方也会因此遭受许多麻烦。他们认为,不要孩子的婚姻虽然是一次感情的冒险,但却是一个美丽的冒险。在假定有朝一日感情破裂的情况下,这样做既不必担心因离婚而给孩子带来不幸,也无需为了孩子而勉强维持一个实际上已经走向死亡的婚姻。第六,追求夫妻二人的浪漫生活。丁克夫妻文化程度普遍较高,绝大多数都有大专以上文化,有的还是硕士或博士。据北京市的一项调查,自愿不育夫妇中干部、知识分子的比例占73.7%,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男性占65.8%,女性占68.4%[2](P8)。这些人看问题比较理性,也比较容易接受发达国家的一些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他们看重个人体验和个人幸福,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被享受个人生活的现实追求所取代。如果有了孩子,两人就不得不围着孩子转。这是他们所不情愿的。59第七,生育心理上的问题。有些丁克夫妻害怕生不出想要的孩子,更多的情况是担心本来想生个男孩却生了个女孩,并由此酿成家庭危机。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他们便选择了不育。虽然这样做可能会招致来自家庭、亲戚的压力和干扰,但毕竟还有夫妇之间的相知相爱。还有一种情况,由于我国实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有的夫妇害怕受不了失去孩子的痛苦。他们担心生了孩子后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又失去了孩子,那对做父母的来说打击实在太大了,甚至有可能将夫妇的所有快乐和幸福统统断送。为了避免这样的不幸,他们干脆不要孩子。也有这样一些丁克夫妇,他们声称自己特别看重爱情和婚姻的质量,担心有了孩子后会分散和转移夫妻之间的爱情,影响其婚姻的美满和幸福[5](P191-195),所以也做出了不育的选择。总之,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夫妇自愿性地只婚不育,丁克家庭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婚姻家庭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新类型。三对于这一新的家庭类型,我们该如何看待呢?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家庭是肉体生活和社会机体生活之间的联系纽带[6](P18)。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类自身再生产的角度出发,认为“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命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即增殖。这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7](P32)社会学家则从家庭的结构及其社会地位给家庭下定义。美国社会学家E.W.伯吉斯和H.J.洛克指出:“家庭是被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联合起来的人的群体,各人以其作为父母、夫妻或兄弟姐妹的社会身份相互作用和交往,创造一个共同的文化。”[8](P102)我国社会学家孙本文认为:“所谓家庭,是指夫妇子女等亲属所结合之团体而言。故家庭成立的条件有三,第一,亲属的结合;第二,包括两代或两代以上之亲属;第三,有比较永久的共同生活。”[9](P441)现在看来,以往的这些对家庭的理解都已经不能涵盖当代家庭的概念。如果说家庭是肉体生活和社会机体生活之间的联系纽带,那么与夫妻共同生活的其他人是不是家庭成员?如果说家庭是人类再生产的单位,那么自愿不育的夫妇是否组成了家庭?如果说家庭包括两代或两代以上之亲属,那么没有血缘关系的夫妇二人“结合之团体”算不算家庭?况且由于生物医学和遗传技术的进步,人类的生育方式也在发生改变,如试管婴儿、人造子宫生育子女等就是明显的例证。丁克家庭虽然与传统的主干家庭、联合家庭、核心家庭、单亲家庭等家庭类型有着明显的区别,也完全不同于没有生育能力的夫妻二人家庭,但谁能说它不是家庭?可见,家庭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人们对家庭概念的理解也必须随家庭类型的变化而不断地加以校正。从法律的角度看,不禁止即为自由。从现阶段看,我国只规定夫妻有计划生育的义务和权利,但没有任何法律条文规定夫妻有生育的义务。因此,夫妻享有按计划生育子女的义务和权利,任何人不得侵犯。同时,夫妻也有不生育的自由,任何人不得强迫或干涉。所以,我们可以说,不论出于何种原因,夫妻选择生育或不育,都是法律赋予的自由。丁克家庭在我国的大量涌现,自然会对人口的再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此,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赞同者认为,如果国家能够采取有力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鼓励那些自愿不育的夫妇,使丁克家庭有所发展,那么不但可以大大减轻我国人口持续增长的压力,而且可望从根本上动摇国人的传统生育心理定势。有的学者以上海市为例,认为上海市于1994年在全国率先出现了人口负增长(出生率6.5%,死亡率7.82%,负增长率为0.78%),其中应该有丁克夫妇的一份功劳,甚至可以说他们对此做出了特殊的隐性贡献。如果丁克家庭的数量继续有所增长,就可以在更大程度上缓解由超生所造成的人口压力。所以,丁克家庭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社会所需要的,应该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加以提倡[1](P23)。反对者则从人类自身繁衍的自然法则出发,对丁克家庭特别是对其所标榜的不育观念给予抨击,认为丁克家庭的不育观念有违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基本伦理道德。丁克夫妇贪图自己的生活舒适、快乐,却把生儿育女看作一种沉重负担,对社会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因此,对丁克家庭不宜加以提倡,尤其是不能让文化素质较高的人群接受或身体力行这种家庭生活模式。否则,将加速目前已经出现的人口素质的“逆淘汰”,使智力人口的生育数量越来越少,而非智力人口的生育数量越来越多,长此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此外,有的学者从社会学的角度审视丁克家庭问题,对丁克家庭持理性态度。他们认为,丁克家庭的出现与孩子价值在现代社会中的相对降低有很大关系。在现代城市社60会中,大部分人青壮年时有工资收入,退休后有社会保障,即使无子女赡养也可以过活。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代青年崇尚自我价值和自我发展,有强烈的成就动机,而生育及抚养子女则意味着他们不得不为之付出财力、物力和精力等高昂代价,从而影响他们自身事业的发展和预期目标的实现。所以,不管丁克家庭给社会带来的是悲伤还是喜悦,自有其存在的理由[2](P8)。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丁克家庭的出现和逐渐增多这一社会现象表明,在若干大中城市的一些青年夫妇的头脑中,养儿防老的传统生育观念越来越淡薄。面对这一现象,社会既无需鼓励也不必干涉。因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完全是公民自己的事情,也是他们的权利。此外,丁克家庭不仅不会对我国人口再生产和社会发展产生大的负面影响,而且对控制人口发展有一定的好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基本上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广大的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农民结婚生子、养儿防老还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生育两三个孩子甚至四五个孩子的家庭也为数不少。而受此影响,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势头在长时期内还不会停止。有的学者认为,丁克夫妇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假设他们肯生育,其子女的教育水平无疑会高于一般阶层。正因为如此,丁克家庭的大量涌现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人口质量产生影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丁克夫妇在社会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很小,这种负面影响不会太大。况且,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早已证明,父母的文化素养对子女的影响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不仅如此,即使就上述各城市而言,不愿生育的家庭毕竟只是极少数,更何况乎全国。从长远看,传统生育观在总体上不会发生动摇,计划生育政策原则下的传统生育行为仍将是未来家庭的基本选择。所以,丁克家庭虽然在小范围内呈增长势头,但不会成为我国主要的家庭类型,因而也不会对我国的人口再生产和社会发展产生大的影响。人们完全不必为此而担忧。参考文献:[1]刘杰森.社会学视野中的“丁克”家庭[J].社会,2000,(3):21.[2]邱文清.“丁克家庭”悄悄叩开中国大门[J].社会,1998,(1):8.[3]丁克现象———自愿不育家庭占上海家庭总数的12.4%[EBOL].http:www.sfpc.gov.cncnlocalnews20021112-1.htm,2002-11-12.[4]长篇:比例高达10%走近深圳的“丁克”家庭[EBOL].http:news.21cn.comguangdongtq2003-01-27922710.html,2003-01-27.[5]年四华.婚姻颜色———当代中国情爱景观[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6]邓伟志,徐榕.家庭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9]孙本文.社会学原理[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责任编辑:王本立)ASocio-historicalStudyOnTheDINKFamiliesInModernChinaXIAOAi-shu(HistoryDepartment,NanjingUniversity,Nanjing210093)Abstract:Since1980s,asanewtypeoffamily,theDINKfamiliesbegancomingintobeingsinsomebigandmedium-sizedcitiesofourcountrywhichareinthefrontofreformingandopeningandwhoseeconomieshavebeendevelopingrapidly.AndnowthenumberoftheDINKfamiliesismorethan600thousand.TheincreasingnumberoftheDINKfamiliesshowsthatpeople'sconceptformarriageandprocreationhaschangedalotwiththerapideconomydevelopment,thegradualper-fectionofthesocialsecurityandthemoredrasticcompetitionoftakingupanoccupation.ButtheDINKfamiliesaren'ttobethemaintypeoffamilyandwillnotinfluencethepopulationreproductionandtheeconomydevelopmentverymuch.Keywords:DINK;procreation;population;socialdevelopment61
本文档为【当代中国丁克家庭的社会历史学考察_肖爱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4139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3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02
浏览量: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