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宋时期对陶渊明的接受

北宋时期对陶渊明的接受

举报
开通vip

北宋时期对陶渊明的接受 华中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北宋时期对陶渊明的接受 姓名:朱文霞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文艺学 指导教师:王济民 20100401 ⑨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 中文摘要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大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南北朝以来, 陶渊明就以飘逸的隐士形象存在于人们的视野之中,其诗文逐渐得到人们的推重, 到北宋时期,对陶渊明的接受完全展开,形成陶渊明接受史上的高潮。北宋时期对 陶渊明的接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现代亦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对此展开 论述...

北宋时期对陶渊明的接受
华中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北宋时期对陶渊明的接受 姓名:朱文霞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文艺学 指导教师:王济民 20100401 ⑨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 中文摘要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大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南北朝以来, 陶渊明就以飘逸的隐士形象存在于人们的视野之中,其诗文逐渐得到人们的推重, 到北宋时期,对陶渊明的接受完全展开,形成陶渊明接受史上的高潮。北宋时期对 陶渊明的接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现代亦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对此展开 论述,共分四章。 第一章论述北宋时期政治、思想、文学概况和此前对陶渊明的接受。 第二章论述北宋时期对陶渊明人生境界的接受。本文认为北宋人对陶渊明人生 境界的接受或与个人性情有关、或与个人经历有关、或与仕途境遇有关。 第三章论述北宋时期对陶渊明思想的接受。这主要包括理学家、佛学家、文人 对陶渊明思想的接受。 第四章论述北宋时期对陶渊明文学上的接受。这主要包括推重陶渊明平淡的平 淡诗风和对陶渊明以议论为诗的接受。 余论简述北宋时期陶渊明接受对后世的影响及对现代的启示。 关键词:陶渊明;北宋时期;接受 ⑧ \: 一,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THESIS Abstract TaoyuanmingisagreatpoetduringtheEasternJinDynasty,andhehasasignificant impactinthehistoryofChineseliterature.Taoyuanmingwasaneleganthermitsonthe imagetoexistinpeople’Sfieldofvision,andhispoemwasesteemedbypeoplewho werebornlaterthanhim.TotheNorthernSongDynasty,thereciveofTaoyuanmingwas fullyexpanded,whichconstitutedtheclimaxinthereceivingofTaoyuanming.Inthe NorthernSongDynasty,thereceivingofTaoyuanminggeneratesgreateffecttothe posterity.anditplaysanimportentpartofthelaterpeople’Ssoul.Inthisarticle,therewill befourpartstodiscussalltheproblemsabove. Inthefirstchapter,1willdiscussthepolitics,thethouhgtandtheChineseliteratureof theNorthernSongDynasty,then,1willtalkabouttherecevingofTaoyuanmingwhich cameoutbeforetheNorthernSongDynasty. Inthesecondchapter,1willdiscusstherecevingofTaoyuanming’Srealmofhis life.IthinkthattherecevingofTaoyuanmingrsrealmofhislifeislinkedtothe personaltemperament,pemonalexperienceandcareersituation. Inthethirdchapter,1willdiscusstherecevingofTaoyuanming’Sthoughts.It includestheNeoes,theBudddhistscholar’SacceptiveofTaoyuanming’Sthoughts. Inthefourthchapter,1willdiscusstherecevingofTaoyuanming’Spoem.Itincludes thethrust-weightingdullsyyleofTaoyuanming’Spoemandbringingcommentsto poems. Refletions,DescriptstheinfluenceofTaoacceptedintheNorthernSongDynasty tothelaterandpeoplewholivesintoday. Keywords:Taoyuanming;theNorthernSongDynasty;acception; Ⅱ ⑨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lS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朱璐 日期:z矽年乡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意华中 师范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 糸笑瘳. 日凝:’≯年.6A|日 导师签名: 乡讲也 ‘ 日期:z。(口年毛月f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AM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 学位论文提交“CAM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中的 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回重途塞堡銮后溢卮;旦坐堡;旦二生;旦三生蕉盔! 作者签名:巢炙蠹作者签名:术,父戮 日期:y扣年么月j日 导师签名: 纵匆影 日期:仍乞b年(’月J日 ⑧ \ /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THESIS 第一章北宋时代概况与此前对陶渊明的接受 第一节政治概况 北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自安史之乱以来二百多年的的封建军阀割据局面。北宋 初期,宋太祖采取了柔静持重政治措施,着力发展社会生产。首先,在军事方面, 以“杯酒释兵权”的形式收回了武将的兵权,对武将严加防范,任用文臣担任军职。 其次,大兴文治,发展唐代的科举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吸引优秀的文人参政,提高文人的地位。 这一措施使官僚队伍得到充实,大批杰出的政治家为朝廷效力,推动国家的发展。 宋太祖首创不杀士大夫之制,实行“与士大夫治天下"的治国方针,这一方针被定 为“祖宗家法’’,最终形成宋代政治重文轻武的风气。 北宋中期,政治日益保守,宋初以来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国家官僚队伍庞大, 守内虚外的政策使国家每年要用大量的金钱防范辽、夏的威胁,财政危机日重;农 民起义不断爆发,内忧外患,政治积贫积弱的现象日益严重。众多士人意识到国家 所面临的危机,要求改革弊政,挽救国家,掀起了中期改革的浪潮。仁宗亲政之后, 欧阳修、范仲淹等有识之士,提出变法,新政得以实施,史称“庆历新政"。但是, 很快以范仲淹为首的新政派,受到保守派的污谤,被罢职,此次变法的参与者均被 排挤出朝野,改革失败。其后,宋神宗启用王安石等人推行变法之政,即熙、丰变 法。由于变法集团内部政见分歧严重,王安石两次变法均以失败告终。北宋中期的 革新浪潮并未改变北宋民困国穷,积贫积弱的现状。 北宋后期,朝内党争日益激烈,政治动荡不安。哲宗的祖母独揽朝政大权,启 用司马光等保守派,导致北宋政治出现混乱。一方面,完全废除新法,恢复旧政; 另一方面,严厉打击熙、丰变法集团的大臣,悉将他们贬至偏远荒芜之地。朝廷内 部多党对峙,斗争愈演愈烈,被贬的大臣即使想回到朝中效力,都心有余而力不足, 大多数士子被卷入党争,仕途坎坷,苏轼就是政党之争的受害者之一。由于政党之 争激烈,国家内忧外患,积贫积弱,逐渐走向了衰败。 第二节思想概况 北宋时期政治斗争错综复杂,很多士人频频遭到迫害、贬谪,使得这些士人的 ⑧\ /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 思想进一步内敛、内省,甚至不愿意谈及政治,士子文人多了一份理性思辨。北宋 “兴文教,抑武事,守内虚外"的国策虽然导致了国家的衰败,但是却促生了思想 的繁荣。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如果说唐朝是“盛世的平庸时期",有宋一代则是思想史 的繁荣时期,北宋时期道学独霸,同时,佛学也得到长足的发展。 首先,理学或道学的发展。 先秦是儒学的创立的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主张“德政",以道德教化为施政原则,强调“克己复礼为仁"的修身之道。其后, 孟子肯定人的本性是善的,提出“仁政打的思想,主张在仁政的基础上推行王道。 苟子强调“礼",认为“礼"是关乎国家存亡的根本,主张以“礼"节制人欲,从 而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治国的基本理念。魏晋时期儒学玄学化, 导致了儒学地位有所动摇,但是儒学还是有所发展的。 唐代,重视道家思想,儒、释、道三家并存,但是实际上儒家思想还是居于正 统地位的。韩愈重建儒学道统,恢复儒家精神,将文章与儒学结合。这一时期的儒 学对北宋儒学的复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到了北宋,儒学发展为理学。北宋理学是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融合道家、佛 家思想而形成。由周敦颐、邵雍、二程、张载等人的发扬而渐渐崛起,然后后经过 南宋朱熹和陆九渊之发展而终成规模。 理学坚持儒家伦理原则,将儒家伦理提高到本体地位,同时重建人的哲学,倡 导以儒家的修身原则提高个人的内在修养。将儒家的伦理哲学推广到心性层面,融 哲学、伦理学、心理学为一体,形成庞大而精致的思想文化体系。 其次,佛学的兴盛。 佛教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当时流行神仙方术,所以,佛教的影响并不大。到魏 晋时期,社会黑暗,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人们的信仰遭到严重的破坏。佛教因 果报应论和轮回转世说使人们的精神得到了慰藉。魏晋时期佛、玄并存,并逐渐走 向了融合,最终达到佛、玄交融的境地。佛教成为统治者麻痹和欺骗劳动人民的工 具,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统治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阶级矛盾。因此得到统治者的 支持。 隋唐时期,佛学发展迅速。唐代社会繁荣,人口众多,佛教的社会基础庞大。 由于佛教的因果报应论和轮回转世说能够起到安定民心的作用,得到了统治者的推 重。统治者为了防止佛教的过度膨胀,同时将道家加以推广,利用道教抑制佛教的 2 ⑧ \: /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THESIS 发展。中唐时期,韩愈出于维护儒家正统地位的目的,力排佛学,但是统治者仍然 重视佛教。 北宋时期,统治者对佛教采取较宽容的政策。宋太祖礼遇佛教徒,提倡刊刻经 书,广修寺庙从而促进了佛教的发展。北宋统治者对待佛教的政策相对宽松,这一 时期佛教的发展,甚至超过了唐代的规模。当时许多人受到佛家思想的影响,士大 夫居家学佛的现象很普遍,很多文人将佛学融入到文学的创作中。王安石、苏轼、 黄庭坚等士大夫文人晚年都很喜欢佛理。 第三节文学概况 唐代是一个文学繁荣的时代。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初唐时期,陈子昂 提出诗歌回归“汉魏风骨"的主张,得到了李白、杜甫、高适等人的响应。“风骨" 在盛唐诗歌中表现得最为突出。盛唐诗歌,不仅风格上变幻百出,还饱含着浑成深 厚、雄壮阔大的气象,洋溢着积极进去的盛唐精神。 盛唐诗歌还注重兴趣。严羽《沧浪诗话》对盛唐唐诗重“兴趣"有很详细的评 论: 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泊, 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① 由严羽的评论可以看出,盛唐诗歌的形象性、抒情性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中唐之后,诗歌的积极进取的盛唐气象逐渐减弱,诗歌的创作具有浓郁的议论 色彩。杜甫诗风格沉郁顿挫,长于议论。韩愈以文为诗,以才学为诗。杜、韩诗 歌的议论特色对后来的诗歌有重要的影响。 唐诗不仅重视兴趣还很重视诗歌的格律。唐诗在继承六朝诗歌格律的基础上, 诗歌的格律逐渐走向成熟。 宋代是文学史又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诗体上,北宋初期诗歌主要承袭中晚唐诗风,西昆体风靡诗坛。时人掀起反 对西昆体的浪潮,苏顺钦、梅尧臣和欧阳修,以杜甫、韩愈为学习的对象,以自己 的诗歌创作实践对反对昆体,最终洗尽西昆体的浮艳积习,显露出宋诗初期的面目。 到王安石、苏轼的时代,宋诗达到了鼎盛的时期,出现了有鲜明个性风格的诸多诗 。[宋]严羽.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第26页。 3 ⑧ \: / 硕士学位论丈 MASTER‘STHESIS 体,如荆公体、东坡体、山谷体等新诗体。 在诗风上,北宋初期的梅尧臣较早以“平淡"论诗,经欧阳修,王安石,苏轼 等人的发展,到黄庭坚趋于成熟。 在诗歌内容上,北宋初期,诗人比较注重社会现实,多表现有补于社会民生的 内容。北宋后期,诸多诗人的创作由关注时政转向表达自我,关注人的心灵和个体 价值的实现,追求诗歌的内在的艺术特质。 第四节北宋之前对陶渊明的接受 (一)东晋南北朝时期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重要诗人,在他去世后,其挚友颜延之作有《陶征士诔》, 这是现存最早的陶渊明接受资料。在诔文中,颜延之记述了陶渊明生平,家世,对 其人格给予极高的评价。但关于陶渊明的诗文,颜延之在《陶征仕辣》只用“赋诗 归来’’①一词叙述其诗歌创作,而对其诗文艺术价值的评价仅用“文取指达"@四个 字笼统的盖过。钱钟书先生认为颜延之“几不以渊明为工于语言者’’@。由此可以 看出颜延之对陶渊明的诗歌不是很欣赏。 宋齐时期,沈约作《宋书》,将陶渊明列入《隐逸传》,沈约是第一个为陶渊 明正式立传者。传文详述其生平家世,为人志向,性格特征,仕隐生活等,这成为 后人为其做传的依据。沈约把陶渊明的身份定位为隐士。《宋书隐逸传》载: 潜年弱薄官不漯去就之跻,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後屈身后代,自高祖王 业渐隆,不j复肯仕。所著文章,皆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 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固 沈约认为陶渊明是因为不热衷于仕途,固守“耶事二姓”的志向,决意归隐, 其身份应该是隐士。沈约为陶潜立传,虽然传文中引用了一些陶渊明的文章,不过 是为了突出陶渊明的高尚的德行,对陶渊明诗文的价值未作很高的评论。 从刘宋开始,已经有人模仿陶渊明的诗文风格,拟作称为“彭泽体",鲍照、 。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史教研室等.陶渊明资料汇编[M].中华书局,1962年,第4-5页。 口同上,第1页。 @钱锺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91页。 @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史教研室等.陶渊明资料汇编[M].中华书局,1962年,第4-5页。 4 ⑧ \: /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THESIS 江淹皆有拟作。江淹《杂体诗三十首》之《拟陶征君田居》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高 度。严羽评江淹:“拟古唯江文通最长,拟渊明似渊明。"④其《杂体诗三十首》成 功地模仿了炎汉至刘宋五百年间三十家五言诗人的代表作,陶渊明在被模仿的诗人 之列。由此可见,陶渊明诗文的价值和其文学史的地位在江淹这里得到了肯定。 齐梁时期,刘勰《文心雕龙》里也没有提到陶渊明。钟嵘《诗品》评陶诗日: 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 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至如“欢言酌春酒”、“日暮天无云”, 风华清靡,岂只为田家语耶?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钟嵘提出陶诗“其源出于应璩"的论断,引起了后世评陶论陶者的议论甚至是 不满,但是钟嵘肯定了陶诗的艺术价值和陶渊明的诗人身份,也就肯定了陶诗在文 学史上的地位。钟嵘评陶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并且说“每观其文,想其人德", 其实钟嵘是把陶渊明隐居生活、崇高的德操和他的诗文联系在一起了,带有人品与 文品合一的倾向。 南朝梁代萧统为陶渊明作传,把其诗文编集,并为其写序,而且在其所编的《文 选》中第一次选录陶诗。萧统的《陶渊明传》虽然沿用前人对陶渊明的身份的定位 ——隐士,也认同前人所说的陶渊明“耻事二姓”的观点,但是对其为人志向、品 格性情的评价突破了前人。首次用“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其真率如此"@来评 论陶渊明的为人志向、品格性情。萧统还用“任真自得’’来概括陶渊明的性格特征, 既有新意,又不失精当,得到后人的肯定。此外,萧统对陶渊明饮酒,爱酒的内涵 有着独特的见解: 有疑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跻也.@ 萧统悟出了陶渊明嗜酒现象背后的深广的时代内涵和渊明独特生活方式背后 的寓意,该评论发前人所未发,也为后世研究陶学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萧统对陶渊明人品和诗文的喜爱在《陶渊明集序》中展现得很明显。在该序文 中他还对陶公诗文大加赞赏: 。[宋]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M].人民文学出版色,2006年,第191页。 。[梁]钟嵘,曹旭整理,古直笺.诗品[M].上海吉籍出版社,2007年,第42页。 @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史教研室等.陶渊明资料汇编[M].中华书局,1962年,第7页。 国同上,第9页。 5 ⑨ 硕士学住论文MASTER’STHESIS 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荡昭章,独起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 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白璧 微瑕者,惟在《阑情》一赋,杨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卒无讽谏,何必摇其笔 端⋯⋯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尝谓有能读渊明之 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岂止仁义可蹈, 爵禄可辞!① 萧统称赞陶诗卓尔不群的艺术成就,文采精妙挺拔,感情充沛,文章风力非凡, 声律优美,甚至将其诗文上升到具有教化民风的作用的层面,这种评价之高可谓独 一无二。萧统能够成为陶渊明文章的知音,实在是难能可贵。 (二)隋唐五代时期 隋朝文坛主要作家是从南北朝入隋的,他们对陶渊明并不陌生。如北齐、北周 旧臣卢思道的《听鸣蝉篇》,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江总的《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 日行薇山亭赋韵诗》中,均用到陶诗中的词语和典故。由隋入唐的刘孝孙、王通、 王绩等人对陶渊明有稍许的接受。总的来说,隋朝时期对陶渊明无论是为人或是诗 文的评价都不是很高。 初唐时期的王绩对陶渊明适意的人生态度、桃花源式的社会理想比较欣赏。钱 钟书先生《谈艺录》云: 余泛览有唐一代诗家,初唐则王无功,道渊明处最多;喜其饮酒,与己有 同好,非赏其诗也。圆 王绩虽然对陶诗不是很重视,但是其诗文创作明显地受到陶渊明诗文的影响。 “初唐四杰”很欣赏陶渊明的人品和洒脱不羁的性格,但是对陶渊明诗文也没 有给予足够的认识。然而“四杰"的诗文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受到了陶诗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他们在诗文中化用陶诗的词语、意趣等。 孟浩然比较推崇陶渊明的高雅隐士形象,他在《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旧游》中 。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史教研室等.陶渊明资料汇编[M].中华书局,1962年,第9页。 。钱锺书.淡艺录[肼].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89页。 6 ⑨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 说:“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扩①孟浩然的诗作便带有明显的陶诗的风格,如 其“歌逢彭泽令,归赏故园间"圆、“春余草木繁,耕种满田园"@等诗句,弥漫着 陶诗清新自然的田园之趣。 盛唐人对陶诗的接受中还发展了陶渊明的田园诗,在融合陶谢田园诗、山水诗 的基础上创造了辉煌的山水田园诗。以王维、孟浩然为中心,绝大多数创作山水田 园诗的盛唐诗人无不受到陶渊明的影响。唐人学陶诗,虽然风格上与陶相似,但是 也有其自身的艺术个性。如李白、杜甫、裴迪等。其中学陶渊明能够自成格局,表 现出新的个性风格,最具代表性诗人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沈德潜《说诗啐语》 云: 陶诗胸次浩然,其中有一段渊深朴茂不可到处.唐人祖述者,王右丞有其 清腴,盂山人有其闲远,储太祝有其朴实,韦左司有其冲和,柳仪曹有其峻洁, 皆学陶焉而得其性之所近。④ 据沈德潜此语,王、孟、储三人在学习陶诗自然冲淡的风格的同时分别形成了 自己的主导风格:清腴自然、疏淡闲旷、质朴古雅。 唐人不仅学陶诗,而且还喜欢模仿陶诗。钱钟书先生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宋《蔡宽夫诗话》言: 渊明诗,唐人绝无知其奥者。惟韦苏州、白乐天、薛能、郑谷皆颇效其体。@ 崔颢、韦应物、白居易、刘驾、司马扎等人均有效陶诗传世。张说之、柳宗元 虽然没有直接说是效陶之作,但是某些作品颇有陶诗风格。此外,唐人在诗歌创作 中喜欢使用陶渊明之典故。关于这一方面,钱钟书先生曾有详细的论述: 王昌龄、高达夫、孟浩然、崔曙⋯⋯崔道融、汪遵等,每赋重九、归来、 县令、隐居诸体,偶用陶公故事.@ 哪[唐]孟郊撰,佟培基笺注.孟浩然诗集笺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330页. 宙全唐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375页。 @同上,第371页。 o[清]沈德潜著,霍松林校注.说诗啐语[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207页。 @钱锺书.谈艺录[M].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88页。 @钱锺书.谈艺录[M].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89页。 7 ⑨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 由此可见,唐代诸多诗人都对陶渊明的诗文略有了解,但是主要还是赞赏其人 品。 随着陶诗文的传播和唐代诗风的多样化发展,盛唐人在创作和评价上都发现了 陶诗,他们有着更为敏锐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力,发现了陶诗完美的意境。王昌 龄《诗格》云: 诗有五趣向:一日高格,二日古雅,三日闲逸,四曰幽深,五曰神仙。高 格一:曹子建诗:“从君过函谷,驰马过西京。”古雅二:应休琏诗:“远行蒙霜 雪,毛羽自摧颓。”闲逸三:陶渊明诗:“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王昌龄此论是继钟嵘《诗品》后又一次以摘句的形式批评陶诗,也是唐人真正 发现陶渊明诗文艺术成就所在,将其纳入著名诗人行列的开端。王昌龄《诗格》论 诗重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他的论诗风格影响到其他文艺理论批评家评价陶诗的观 点。王昌龄也很欣赏陶渊明的人品。 自居易生平最喜欢的诗人就是陶渊明,他比较看重陶渊明贞苦自守的高洁节 操。其《防陶公旧宅并序》清晰的表达了其对陶渊明高尚节操的仰慕。他还欣赏陶 渊明好酒,以酒自适,自娱的一面。颜真卿也很看重陶渊明高尚的节操,盛赞其忠 君爱国的气节。晚唐五代,社会陷入混乱,隐逸之风又起,晚唐五代文人眼中陶渊 明的形象开始呈现理想化的倾向。经过盛唐、中唐人的接受后,陶渊明的人品基本 已经定型。晚唐五代的主要作家,如杜牧、李商隐、皮日休等人于陶渊明接受不多。 晚唐文人对陶渊明的接受基本上沿袭了盛唐、初唐人的观点。部分诗人对陶渊明的 为人评价很高,如陆龟蒙等人。 当然,唐代也有一些人对陶渊明的为人的某些侧面不是很欣赏,如盛唐时期的 王维、李白、杜甫等,对陶渊明都有反驳的言论。如李白曾说:“龌龊东篱下,渊 明不足群’’,@杜甫也曾表达过对陶渊明归隐的不满:“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 @唐人虽然尚隐,但不喜欢陶渊明的归隐,是由于唐人的归隐带有用世的色彩,而 陶渊明的归隐是无功利性的。这种反常的表现主要是盛唐豪迈的进取精神渗透了当 时人的审美世界,这种审美取向体现在对陶渊明人品的评价上,对其人生追求有不 满之词具有偶然性。大历诗人如盛唐人一样,既称赏陶公的为人,但是对其也有不 回中国历代诗话选[M].岳麓书社,1985年,第39页 @[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M].中华书局,1997年,第993页。 囝[清]仇兆麓注.杜诗详注[M].中华书局,1979年,第563页。 8 ⑨ 硕士荦位论文MASTER‘STHESIS 满的一面,如顾况、李端等。唐人基本上还是认同陶公的人品的。 9 ⑨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 第二章对陶渊明人生境界的接受 人生境界包括一个人的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的精神风貌,陶渊明的人生境界, 既包括其现实生活所达到的境界也包括其作品中构造的艺术世界的境界。陶渊明是 一位把生活艺术化,把艺术生活化的哲人,其以艺术化的心态对待现实生活,生活 才会自成境界,同时,他把艺术生活化,以现实的生活为艺术的蓝本,从而形成艺 术、生活完美融合的人生境界。 陶渊明的人生境界历来为人们称道,他面对祸福、死生、出处、去就、穷通, 都能以一种豁达、平淡的心境泰然处之。陶渊明崇尚自然的人生追求,洒脱不羁、 超拔脱俗的行为方式,对仕与隐的超然的理解以及对生命之真的认识等形成陶渊明 人生境界中令人神往的因素。李泽厚认为只有陶渊明才是“找到了生活快乐和心灵 慰安的较为现实的途径。无论人生感叹或政治忧伤,都在对自然和对农居生活的质 朴的爱恋中得到了安息。陶潜在田园劳动中找到了归宿和寄托。他把自《十九首》 以来的人的觉醒提到了一个远远超出同时代人的高度,提到了寻求一种更深沉的人 生态度和精神境界的高度。"① 北宋时期,对陶渊明人生境界的接受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无论是在仕途 上平步青云、人生得志者,还是宦海沉浮者,人生失意者,抑或是人生经历与陶渊 明相似者等等,都对陶渊明的人生境界敬仰有加,对陶渊明人生境界都有不同程度 的接受。 第一节与个人性情有关 北宋人对陶渊明人生境界的接受首先与个人性情有关。 周敦颐,少年时期喜爱读书,远近闻名。性情淡泊高远,一生贫俭,志存高远, 博学力行,深得古人之风。周敦颐喜欢莲花,在他55岁时,在住宅旁边曾挖口池 塘,全部种植莲花,常在池边品茗赏莲。晚年在庐山之麓,建一书堂,因山下有一 溪,以濂溪名之,又将其书堂名为濂溪书堂。 周敦颐本人很喜欢隐逸人格美,对陶渊明隐逸情怀也很欣赏。如其小品文《爱 莲说》云: 。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第172页。 10 ⑧\ 一, 硕士擘位论文MASTER‘STHESIS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 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 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 人?牡丹之爱,宜乎众人矣。① 周敦颐虽然周子本文主要歌颂的是莲所象征的君子人格之美,但是对陶渊明隐 逸人格也还是很欣赏的。其“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对陶渊明隐逸身份的肯定 和赞赏。其以隐士的身份为陶渊明定位,肯定其隐逸的高节,赞赏菊所象征的陶渊 明的隐逸人格。可见其对陶渊明高超的隐逸境界还是很欣赏的。 周敦颐的性情与陶渊明很相近,对陶渊明的人生境界充满向往之情。他也淡泊 高远的性情中也隐含着对隐居大自然生活的希冀。如其《思归旧隐》诗就表达了隐 居的心思: 静思归旧隐,日出半山晴。醉榻云笼润,吟窗瀑泻清。闲方为达士,忙只 是劳生。朝市谁头白,车输未晓明。圆 表达了实生活的奔波疲惫的心态,向往隐居生活的清净,闲远。这与陶渊明的 遗世独立的人生境界很是接近。 因个人性情而倾慕陶渊明的人生境界不只是周敦颐,其后的邵雍在性情上与陶 渊明也很相近,对陶渊明的人生境界也很欣赏。 邵雍,人称康节先生,出生在封建知识分子家庭。幼年时期家境贫寒,与父母 亲一起过着躬耕的生活。邵雍少年时期聪颖好学,以读书为乐,不论寒暑,都刻苦 学习,潜心研究古书,出入百家。中年游学于四方,游学生活使他视野得到开阔, 思想日趋成熟。后来又拜师学艺,中年时期,在洛阳,开始讲学,著书立说。晚年 家境贫寒,隐居在洛阳。邵雍一生淡泊闲远,远离政治,以诗文为乐。 邵雍中年时期,心态渐老,归隐的想法有所抬头。其《代书寄友人》云: 当年有志高天下,尝读前贤笑谢安。岂为此身甘老朽,尚无闲地可盘桓。 棋逢对手才堪着,琴少知音不愿弹,非止无才能退默,古贤长恨得时难。@ ①周敦颐.周敦颐集[M].岳麓书社,2002年,第60页。 o同上,第69页。 @邵雍著,陈明点校.伊川击壤集[M].学林出版社,2003年,第48页。 11 ⑧\: /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 邵雍认为自己知音难觅,生不逢时,决心归隐山林,邵雍的思想甚至还带有消 极,悲观的一面,他很相信天命,即宿命论,这一性格特点也是其归隐的重要原因 之一。邵雍归隐之念在其诗文中有很明显的表现,其《逍遥吟》一诗足以显现其归 隐的心态: 茅屋任意自逍遥,山径崎岖宾客少.看的是无名花和草,听的是牧野禽声 叫。喜的是青山隐隐,乐的是绿水滔滔。春花开得早,夏蝉枝头闹。黄叶飘飘 秋来了,白雪纷纷冬又到。唉!叹人生易老,总不如盖一所安乐窝,自在逍遥。 上悬着琴棋书画,下坠着渔读耕樵。闲了把琴敲,闷了河边钓.吃一杯杜康乐 陶陶,这滋味谁能知晓?① 这首诗与其说是邵雍对自己的安乐窝生活的描写不如说是对其隐居生活的憧 憬和设想。诗中所呈现的心境如陶渊明一样闲远,悠闲、自然、适意。其超然自得 的心态与陶渊明隐居之后的心态有契合之处。 邵雍很欣赏陶渊明的人生境界,这主要由于邵雍个人性格比较内敛,倾向于宁 静、自然、脱俗的人生境界,与陶渊明有相似之处。邵雍对陶渊明人生境界接受继 承了周敦颐的观点,将陶渊明视为隐士。邵雍很欣赏陶渊明超凡脱俗,“隐居以求 其志"的人生境界。邵雍《击壤集》卷七有一首《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说: 归去来兮任我真,事虽成往意能新。何尝不遇如斯世,其那难逢似此人. 近暮特嗟时翳翳,向荣还喜木欣欣。可怜六百余年外,复有闲人继后尘.圆 邵雍认识到了陶潜个性中任性认真的一面,认为他生逢人生之不如意事情可以 放开心胸隐逸山林与田园为友是值得欣赏的。可周敦颐仅仅慨叹陶为隐逸之诗人不 同,邵雍言语中隐有追求陶的人格个性之一面:同周敦颐一样,他也感叹隐逸之人 自陶潜以后六百余年难以遇见,也感叹欣欣向荣之山林野鹤自陶潜以后鲜有人顾 及;但和周敦颐不同的是,邵雍直欲效仿陶潜做一个闲云野鹤、纵情山水的隐逸之 人,所谓“可怜六百余年外,复有闲人继后尘’’之中的“闲人”就是邵氏自指!邵 雍的哲学提倡物我相别而不相妨害,这种追求自然追求真性的趣味正与陶潜相类, 也正是因为如此康节才会向往靖节出世之不受纷乱世事干扰的境界追求。也许正是 。邵雍著,陈明点校.伊川击壤集[M].学林出版社,2003年,第310页. 。同上,第84页。 12 ⑧ \ /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THESIS 这个原因,邢恕在《伊川击壤集后序》中才有这样一段话: 余尝读阮籍、陶潜诗,爱其平易浑厚,气全而致远。二人之学,固非先生 比,然皆志趣高邈,不为时俗所汩没,事物所侵乱,其胸中所守者完且固,则 其为诗不类于绳削而自工,又况于正声大雅之什不为陶阮者乎?先生其状退然, 其气平和,与人不为崖异,初若可亲,既而莫不起敬,终以屈服,岂所谓德全 之人哉!其诗如璞玉,如良金,温粹精明而不见其廉隅。锋颖如其为人,浑浑 浩浩,简易较直,薰蒸太和。不名一体,足以想见乎尧舜之时。其行己立言, 若使遭遇其时,抒发其蕴,则虽致其君为尧舜,疑不难,而道不小行,人不易 知,故荜门环堵,卒老于伊洛之间。① 邢恕在这里把陶潜、阮籍、邵雍放在一起,这里大概有三个原因:三人起先都 有宏大之抱负,想要在社会中有所作为,但社会暗淡而不适合他们这类出仕,所以 三人均是失意之人,此其一;三人都是志趣高远之士,在乱世中都遵守天下有道则 仕无道则隐的处世原则,此其二;三人把这些不平之情怀和高远之志趣发为诗歌, 这种状态下创作的诗歌无一不是水到渠成、酣畅淋漓,自然用不着无病呻吟之装饰 雕琢,此其三。对于康节之诗歌而言,刑氏之语未免赞誉过高,但他指出邵氏康节 同样有靖节之情怀并怀有出世高隐之向往,还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而这种志趣追求, 这种偏于隐逸的论调却是受陶潜的影响所致;虽然这种思想不必全部来自于靖节, 但这至少和后者分不开的。北宋之理学家大都重道轻文,洛阳二程甚至有作文害道 之言论,就是邵康节本人所做之诗文,也大部分为介绍发扬其哲学思想服务,因此 可以说邵雍就是欣赏陶渊明也完全是从其精神人格出发的,欣赏陶潜高远之志趣, 感叹靖节隐逸之情怀,向往陶渊明之人生境界。 第二节与个人经历有关 北宋人对陶渊明人生境界的接受还与个人经历有关。 梅尧臣一生沉沦于下僚,虽然曾历任主簿、县令,最终官至尚书屯田都官员外 郎,但是一直都漂泊于统治阶级的边缘。梅尧臣一生清淡无为,大部分的时间用在 纵情山水,诗文创作上。梅尧臣性格的清高自守的特点主要是受其父亲的影响。梅 尧臣的父亲拒绝做官,一生甘于淡泊,梅尧臣也一直固守内心深处的质朴和洁身自 。邵雍著,陈明点校.伊川击壤集[M].学林出版社,2003年,第291页。 13 ⑨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 好的信念。 年轻时候的梅尧臣虽然没能走入政治的核心,但是一直很关心国家政治命运。 他的一生经历了三次党政,在他所支持的以范仲淹为代表的革新派的庆历新政失败 后,他对政治抱有的幻想覆灭。梅尧臣最终决定放弃仕途,走向山林,过着淡泊宁 静的生活。其人生经历与陶渊明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也是梅尧臣走入陶渊明人生 境界的原因之一。 梅尧臣最欣赏的是陶渊明的人格精神和诗文中所展现的人生境界,对其诗文的 接受只是停留在浅显层面。梅尧臣因为喜欢陶渊明诗文中悠然自适的人生境界,所 以才走入其诗文,领略其诗文中的人生境界。梅尧臣来自于农村,最能领会陶诗中 的田园生活意趣。他曾效仿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作《田家》《早春田行》等诗, 诗歌的意趣几乎都和陶田园诗有几分神似。 梅尧臣在诗文中多次表达其对陶渊明高士、隐士形象的向往与倾慕,对陶渊明 于乱世之中尚能达到淡泊静退、委运任化、贞苦自守、抱朴含真、任真自得的人生 境界倾慕之极。如其《和刘原甫省中新菊》诗云: 华省切星斗,沉沉严燕房。秋风茂陵孙,种菊烂生光.天晴蝴蝶飞,上下 舞双黄。刘郎才笔豪,移榻吟在傍。日晚吏已散,残影上粉墙。有酒无饮伴, 掇英襟裾香。还思陶渊明,弃官归柴桑。东篱独此物,盈把恨无觞。赖有白衣 来,好事遗壶浆。适意各一时,岂乏同舍郎。① 诗中对陶渊明从容弃官,躬耕于田野,恬淡自乐园居的生活向往之情溢于言表, 对陶渊明此种高超的人生境界更是仰慕不已。梅尧臣将自己的生活感受融入诗中, 与陶渊明淡泊静退,任真自得的人生境界取得了心灵的共鸣。 心态渐老的梅尧臣,疲于世俗生活的奔波劳顿,感叹时光易逝,想效仿陶渊明 回归自然田园。如其《送尹瞻驾部监灵仙观》云: 天地如转磨,屑屑今古人.一落大化手,团品惟其新.不幸积不用,衮衮 同尘埃。日月行何穷,过尽千万春。人生占几许,百岁犹比晨.君求灞山潜, 舍去两朱轮。愿效陶渊明,翦纱为破巾。山前溪多鳞,山下酒甚醇。看云举大 杓,杓造舒州民。李白尝爱之,死生曾与均。此志我亦有,更将猿鸟亲。@ 。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1099册[M].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118页。 o同上,第158页。 14 ⑧\ 一,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 梅尧臣感到人在现实面前的渺小,对现实的无力,想离开官场,愿意如李白一 样效仿陶渊明的饮酒为乐,纵情于山水的诗酒人生。其《江口遇刘纠曹赴鄂州寄张 大卿》诗也表达了向往陶渊明诗酒为乐,以酒寄意的生活。其诗云: 我同陶渊明,远忆颜光禄.得钱留酒家,醉卧江芜绿。① 梅尧臣在性格上与陶渊明有着相似之处,二人均一直坚持内心质朴的信念,洁 身自好。他很看重陶渊明的忠义之节。如其《送襄陵李令彦辅》云: 公相为近亲,翰林为故人.亲旧各显贵,青袍未离身。六十去做令,其慕 要路津。又思汉东归,便置漉酒巾.深希陶渊明,淡然意已真。食枣齿宜黄, 晋俗诚自淳.尚不顾隋珠,安肯与此邻。送君识君心,扫迹向世尘。。 生活在达官贵人之中的梅尧臣,联想到自己暮年尚沉沦下僚,对仕途已经看不 到希望了,想效仿陶渊明隐居田园,赞叹陶渊明能够坚守高操,淡泊名利,不为外 物所役的人生境界。 梅尧臣曾作《依韵和发运许主客咏影》一诗,将自己融入了陶渊明超然自得, 委运任化,任真自乐的人生境界,其诗云: 答影陶潜兴,长吟为我听.与之相遇日,曾不异于形。动静随生趣,存藏 委曜灵。庄周疾走意,推本置诸铭。@ 梅尧臣还有很多诗文中用到陶渊明的典故,或者直接写陶渊明的生活图景,处 处流露出对陶渊明的倾慕之情,现实生活中也极力去模仿陶渊明的生活,可见梅尧 臣对陶渊明人生境界的欣赏之高。 梅尧臣之所以走入陶渊明的人生境界,主要是二人的生活经历有很多相似之 处。梅尧臣虽然没有陶渊明那样生活穷苦,生于乱世的生活背景,但是梅尧臣仕途 上穷苦失意,一生清淡的生活际遇与陶渊明相近,使其与陶渊明在精神上,心灵上 产生了共鸣。对陶渊明人生境界的接受可以使梅尧臣摆脱世俗的烦恼,实现心灵的 超越。 西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1099册EM].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268页。 o同上,第170页。 国同上,第227页。 15 ⑧ \: /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THESIS 黄庭坚与梅尧臣人生经历相近,他也欣赏陶渊明的人生境界。 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少年时代,聪慧 好学,力道学贯古今,出入百家。早年就以与众不同的气质、品格和情操闻名于乡 里,十五岁曾游学于淮南。黄庭坚一生虽然做了一些小官,但是一直奔波忙碌。晚 年被卷入党争,发放到宜州,备受折困。黄庭坚在宜州虽然受尽官府的折磨、生活 困顿,但是其依然口不停吟,手不辍书,浩然自得。 黄庭坚坎坷的人生经历是其走进陶渊明人生境界的主要原因之一。黄庭坚本人 性情超物脱俗,狷介自守。他认为人活在世上,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唯一不可以 做的就是“俗”,由此可以推测,黄庭坚对陶渊明脱俗的人生境界的喜爱也是情理 之中的。 黄庭坚对陶渊明洒脱、飘逸、脱俗的隐逸的人生境界很向往。其《题伯时画松 下渊明》诗云: 南渡诚草草,长沙慰艰难。终风霾八表,半夜失千山.远公香火社,遗民 文字禅。虽非老翁事,幽尚亦可观.松风自度曲,我琴不须弹.客来欲开说, 觞至不得言。① 诗人感叹时局的悲凉,人生际遇的坎坷,对陶渊明嗜酒人生,纵情于大自然的 情调,任真自然的人生境界充满仰慕之情。 黄庭坚《宿旧彭泽怀陶令》诗,对陶渊明忠义之情充满倾慕、赞叹之感,恨不 能与陶渊明生在同一个时代。其诗云: 潜鱼愿深渺,渊明无由逃。彭泽当此时,沉冥一世豪。司马寒如灰,礼乐 卯金刀.岁晚以字行,更始号元亮.凄其望诸葛,肮脏犹汉相,时无益州牧, 指挥用诸将。平生本朝心,岁月阅江浪。空余时语工,落笔九天上.向来非无 人,此友独可尚。属予刚治酒,无用酌杯盎,欲招千载魂,斯文或宜当.@ 诗中极力赞扬陶渊明的高节,欲与陶渊明把盏共饮,以陶渊明为友。可见其对 陶渊明超拔脱俗的人生境界的仰慕与推崇。 黄庭坚还很喜欢陶渊明认真自然,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其《卧陶轩》诗云: 。刘琳等校点.黄庭坚全集·正集,卷二[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33页。 @同上,第42页. 16 @ \ / 硕士擘位论文 MASTER‘STHESl8 陶公白头卧,宇宙一北窗。但闻窗风雨,平陆漫成江。卯金扛九鼎,把菊 醉胡床。城南晁正字,国器无等双。日月丽宸极,大明朝万邦。假版未通班, 晓严梦蓬蓬。万卷曲肱里,胸中湛秋霜。亦有好事人,叩门提酒缸.欲眠不遣 客,佳处更难忘。① 此诗对陶渊明率真自然,适意为乐,遗世独立的人生境界饱含着仰慕之情。 由梅尧臣、黄庭坚对陶渊明人生境界的接受可以看出,梅、黄,二人均缘于人 生经历与陶渊明相似,进而产生了心灵上的共鸣。在他们曲折的人生经历中,借助 于陶渊明人生境界,才看淡世俗的纷扰,过着超然自得的生活。 第三节与仕途境遇有关 北宋人对陶渊明人生境界的接受还与个人仕途境遇有关。 北宋时期蜚声政坛的王安石,颇为欣赏陶渊明的人生境界。即使在其罢相之前, 仕途上平步青云,官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时期,对陶渊明的人生境界也很 欣赏。罢相之前的王安石对陶渊明人生境界的喜爱主要体现在对陶诗文中的艺术化 的人生境界的向往。王安石虽然有匡济天下之抱负,仕途上一帆风顺,但是在诗文 中多次表达对陶渊明归隐生活的向往,欣赏陶渊明超脱的人生境界。如其《题仪真 致政孙学士归来亭》诗云: 彭泽陶潜归去来,素风千岁出尘埃。明时偏老心无累,故里高门子有才. 更作园林负城郭,常留花月映池台。却寻五柳先生传,柴水区区但可哀。圆 从诗中可以看出王安石对陶渊明淡泊静退的人生选择充满了仰慕之情。他赞赏 陶渊明的归隐之高节是“素风干岁出尘埃’’,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淡泊富贵,向往陶 渊明的园田生活脱俗志节。 王安石对陶渊明与菊为友的高雅、脱俗的生活境界很推崇,通常在其诗文中表 达此种感情。如其《钟山西庵白莲亭》云: 山亭新破一方苔,白帝留花满四隈。野艳轻明非傅粉,秋光清浅不凭材. 。刘琳等校点.黄庭坚全集·正集,卷二[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43页。 国余冠英等主编,唐宋八大家文集,王安石全集,上,[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4年,第168页。 17 ⑧\: 一,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 乡穷自作幽人伴,岁晚谁为静女媒。可笑远公池上客,却因松菊赋归来。。 这首诗表达了对陶渊明固守高洁志向的赞叹,脱俗志趣的仰慕,同时,也借陶 渊明洒脱的人生境界的来排遣自己宦海沉浮的烦恼。 王安石在诗歌创作中多次使用“桃源”之典故来描写现实生活中的风景,抒发 其脱俗超拔的志趣。如其《段氏园亭》诗云: 欹眠随水转东垣,一点炊烟映水昏。漫漫芙蕖难觅路,悠悠杨柳独知门。 青山呈露新如染,白乌嬉游静不烦。朱雀航边今有此,可能摇荡武陵源。@ 又如《达本》诗云: 未能达本且归根,真照无知岂待言.枯木岩前犹失路,哪堪春入武陵源。。 此两首诗所运用“武陵源",即陶潜《桃花源记并诗》的“桃花源"之典,虽 是对陶渊明的社会理想的欣赏,也可以说是从另一个侧面表达对陶渊明人生境界的 认可。“桃花源"是陶渊明的社会理想,但是这种唯美的乌托邦的理想的建立在其 超脱的精神境界的基础上的,因此可以说是对陶渊明人生境界的另一种欣赏。 王安石不但喜欢陶诗中的艺术境界,还喜欢现实中的陶渊明的人生境界。他罢 相之后,退居钟山,其生活神韵极似陶渊明式的任真适意的田园生活。据宋代笔记 小说《闻见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载: 王荆公领观使,归金陵,居钟山下,出即乘驴。余尝谒之,既退,见其乘 驴而出,一卒牵之而行。问其指使,相公何之。指使日:“若牵卒在前听牵卒, 若牵卒在后,即听驴矣。或相公欲止则止,或坐松石之下,或憩田野耕凿之家, 或入寺随行。未尝无书,或乘而诵之,或憩而诵之。仍以囊盛饼十数枚,相公 食罢,即遗牵卒;牵卒之余,即饲驴矣。或田野问人持饭饮献者,亦为食之。” 盖初无定所,或数步复归,近于无心者也。@ 。余冠英等主编,唐宋八大家文集,王安石全集.上,[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4年,第219页。 国同上,第144页。 国同上,第327页。 固詹大和等撰.王安石年谱三种[M].中华书局,1994年,第146页。 18 ⑧ \: /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THESIS 从笔记小说记载的王安石晚年的生活可以看出,晚年的王安石在生活方式上与 陶渊明任真自然、平淡自适悠、闲无拘的隐居的生活方式很相近。 王安石对陶渊明精神风貌所体现的人生境界很推崇,其最推崇的是陶渊明人生 境界中清高自守、高雅超脱的一面。陶渊明身处贵族的时代,在世人竞相奔走追逐 名利,贪恋富贵的时候,自己却能安贫乐道、超脱于事外,视富贵名利如粪土, 不愧为“素风千岁出尘埃”的圣人。 王安石以政治家自许,他的理想不是只做一个文人,他想在政治上施展匡济天 下的伟大志向,虽然晚年退出政坛,但是仍然不能忘怀政治。他闲居江宁的时候还 曾言:“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①,其清高、倔强的性格略见一斑。从 王安石的仕途境遇来看,王氏之仕途境遇与陶渊明的坎坷清苦的人生阅历有着天壤 之别,王安石的心境也不可能与陶渊明的心境没有距离。可以说,王安石对陶渊明 人生境界的接受主要是一种有距离的倾慕和效仿,但是,现实中他不可能真正的达 到陶渊明式的“静”的境界。晚年闲居的王安石真心仰慕和效仿陶渊明的人生境界 的,并且在生活上极力向陶渊明靠近,可见陶渊明的人生境界对王安石的影响之深。 北宋时期苏轼仕途境遇更是坎坷,他很推重陶渊明的人生境界。北宋到苏轼时 期,已经实施了多次变法,但是都收效甚微。由于朝内多党林立,党争激烈,仁人 志士多遭贬斥,境遇悲凉坎坷。苏轼面对惨淡的现实,不得不收起报国的热情,寻 求心灵的超越,自足。苏轼特殊的仕途境遇和性格天性,使他与陶渊明在人生境界 上产生了共通之处,苏轼为自己构建了一个陶渊明式人生境界。 东坡一生坎坷多变,他一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也许正是 陶潜看破世俗仕宦而甘于田园生活的另一种表达。苏轼对陶渊明的接受,经常就陶 渊明本人的作品而发表自己的一己之见,常见的格式有书渊明某某诗后、题渊明某 某诗后、录渊明某某诗等等,借助陶诗抒发自己对陶渊明人生境界的理解和激赏。 早年的苏轼欣赏陶渊明的人生境界,只是其重视精神世界的一种表现,他并不 愿意去践行陶渊明的生活境界。他对陶渊明人生境界的理解只是一种旁观者似的欣 赏。苏轼年轻的时候胸怀一颗报国的忠心,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斗志,所以,即使他 沉浮于宦海,仕途屡屡遇挫,但是都没能使他离开仕途,抛却尘世。虽然晚年走进 田园,他还是忘怀不了尘世的风雨。 随着仕途坎坷的增多,苏轼对现实产生了不满之愤,但是还没有陶渊明式的回 归自然的想法。在遇到挫折时,他只是借陶渊明超脱的精神境界,调节内心的不满, 。余冠英等主编,唐宋八大家文集,王安石全集,上,[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4年,第256页。 o同上,第531页。 19 ⑧\ /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 派遣胸中的郁忿和离乡的愁思而已。他津津乐道的只是“中隐’’生活,苏轼曾写有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五云: 未成小隐成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① 苏轼很喜欢中隐的生活,并不想彻底的归隐山林。由此也可以得知,早年苏轼 对陶渊明人生境界的接受只是一种远观,而并非想践行陶渊明真实的生活。 苏轼在性格上与陶渊明有着相似之处,这为其走进陶渊明的人生境界提供了特 殊的条件。如苏轼对陶渊明“无弦琴”的解读超越了前人,这主要与其性格有关。其 《和蔡准郎中游西湖三首》其二云: 城市不识江湖幽,如与蟪蛄语春秋。试令江湖处城市,却似麋鹿游汀洲。 高人无心无不可,得坎且止乘流浮。公卿故旧留不得,遇所得意终年留。君不 见抛官彭泽令,琴无弦,巾有酒,醉欲眠时遣客休.。 苏轼认为陶渊明达到一种“高人无心无不可,得坎且止乘流浮”的人生境界,因 此陶可以做到随缘自适,不役于任何外物。陶渊明的“无弦琴”既是指这种境界中的 一种超然自适的雅趣。苏轼还
本文档为【北宋时期对陶渊明的接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0913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8
分类:
上传时间:2014-02-24
浏览量: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