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城市中国(2011-第44期)

城市中国(2011-第44期)

举报
开通vip

城市中国(2011-第44期) 9 7 7 1 0 0 9 7 1 6 0 5 6 >44 Urban China Vol.446 Urban China Vol.44 7 [CONTENTS] 008 刊首语 多轨转型 —— 一个后发崛起的时代 EDITORIAL Multi-Track Transformation: Latercomers Rising 010 城市报告 CITY BRIEFING 020 编按 轨道交通 中国城市空间治理新核心 PRO...

城市中国(2011-第44期)
9 7 7 1 0 0 9 7 1 6 0 5 6 >44 Urban China Vol.446 Urban China Vol.44 7 [CONTENTS] 008 刊首语 多轨转型 —— 一个后发崛起的时代 EDITORIAL Multi-Track Transformation: Latercomers Rising 010 城市报告 CITY BRIEFING 020 编按 轨道交通 中国城市空间治理新核心 PROLOGUE Rail Transit: A New Core of Chinese Urban Space Governance 022 见证时空变迁 从自行车到、小汽车到轨道交通 Witnessing Spatio-Temporal Transformation: From Bicycle to Motor Vehicle to Rail Transit 032 图解 中国区域战略下的地铁建设演进 DIAGRAM Evolution of Subway Construction In The Vain Of China's Regional Policy 036 大轨道时代的城市形态观 The Concept of Urban Morphology in A Great Rail Era 040 轨道交通时代的城市发展 —— 潘海啸教授采访 Urban Development In A Rail Transit Era —— Interviewing Prof. PAN Haixiao 044 城市集中/分散相对论 Relativism of Centraliz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 of Urban Space 046 公私合伙制在中国地铁项目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Private-Public-Participation Mode in China's Rail Project 048 地铁开发中的资金流—— 一种准公共产品的开发流程分析 Capital Flow in Subway Development——An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 Quasi Public Product 054 现代城市中的豪布斯卡 HOPSCA in Modern Cities 056 城市综合体会是什么样 Imaging A City Complex 064 城市综合体,何以可能 Complex, How Could It Be Possible 065 与地铁有关的综合体们 Complex Constructed on Subway Stations 066 大容量捷运时代的中国城市发展——匡晓明主编采访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ity in A Mass Transit Era 072 地铁文化暗缝城 Subway Culture Sewing Up the Underground City 074 图解 地铁里神马都有 DIAGRAM Everything Can Be Found in Subway 076 图解 当我们在互联网上讨论地铁时,我们在讨论什么 DIAGRAM Reflecting on the On-Line Discussion of Subway 078 图解 地铁指示:现代主义者宣言 DIAGRAM Subway As Indicator: A Manifesto of Modernists 080 地铁空间:一种深度美学的重塑 Subway Space: A Re-making of Aesthetics of Depth 084 图解 飞跃三次空间 DIAGRAM An Overarching Space Cube 086 城市建筑师 GLOCAL ARCHITECT 看不见的城市 看得见的营造 Invisible City And Visible Construction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细说中国参展作品 Chinese Meets in Venice Biennale 094 未来生活进行时 IN CITY 地摊尺度 公共空间的补丁与漏洞 Street Vendors Patch And Loophole of Public Space 104 逛街学 STREET ROAMING 八棉讲古·半岛说今 Peninsula 1919 Creative Park 112 想想城市 CITY THINKER 在云端 Up In The Air 118 世博制造实录 Record Manufacturing EXPO 120 城市热点 CITY HOTSPOT 124 英文版《城市中国》(部分)+黄页 English Version of Urban China(Partly)+Yellow Page P19 筑龙网“2000-2010中国·建筑·十年”评选 P103《城市建筑》“2010UA创作奖-概念设计国际竞赛” P131《城市中国》出品《世博制造》 封底 上海华都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P2-3 上海风语筑展览有限公司 P5《a+u建筑与都市》中文版 P13《理想空间》第二届中国规划创意大奖评选 P15《城市空间设计》 P17《城市·环境·设计》 广告索引: Urban China Vol.444 Urban China Vol.44 5 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诠释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本刊043期 《城市实践》以关键词引导经典案例,分析本地治里、马德里、宁波滕头等九个城市最佳实 践案例,并引入场外案例进行比较。《未来生活进行时》栏目关注城市垃圾分类制度建设, 《城市建筑师》栏目采访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和都市论坛“更新中国”展览,《逛街学》 游走关注香港老店。 读编往来 栏目邮箱:00urbanchina@vip.163.com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rbanchina/ 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urbanchina 豆瓣小组:http://www.douban.com/group/urbanchina 豆瓣同城主办方:http://www.douban.com/host/urbanchina/ 印度本地治里案例和香港老店的案例, 都跟古旧的传统如何跟便利的城市生活 相融合有关。一个城市的生活方式承载 的是居民多年积淀的感情、身心习惯、信仰等等。 当那些看似落后或是古旧的东西,比如古民居或是 老店等等,变成城市改造中的标签或是点缀时,心 里总是会有些失落感。当西方传统进入东方国家, 整治城市的同时,其实也就是在改变这个城市居 民的生活方式。那些老店顽固地存活下来,真的 有其深层原因。属于东方的调性,不应该只变成墙 上的膏药,在本地治里案例中我也没有找到理想的 答案。垃圾处理也是一个我十分关心的问题,有些 城市会将垃圾毫无道理的运到乡村掩埋,而随着不 可降解材料的使用,乡村垃圾也变的越来越难以处 理。这个栏目还是应该再深入详细些,找到一些对 我们国家有示范作用、可实行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 城市中的老店是越来越少了。在城市化 的进程中,老店所处的地块如今往往 成为商业人眼中的巨大“蛋糕”。在拆迁声中,老 店也随之消失。流光溢彩的大型商圈,用各种各样 的潮流和人群的喧闹声打破了往日老店给这座城市 的宁静。一个小孩,提着一个酱油瓶子到老店里去 打些酱油,或是帮父亲从老店里买了一包香烟。而 买完之后,店主大爷总是嘱咐小孩路上要小心,不 要贪玩,要早点回去,免得家里人担心。一旦遇到 钱带的不够时,店主大爷甚至先记账也行。这样的 画面在我们的脑海里总是温暖的。我是喜欢逛老店 的。那里除了有左邻右舍之间的暖情,还有一种休 闲的时光。店主或许是位有着花白胡子的老爷爷, 或许是一位老太太……正如《香港老店幸存记》中 的温情画面,那种感觉真好。 ——中山 谭华健 我是参观之后带着问题来看上期杂志 的,但并没有得到理想的答案,这期更 适合未能有机会看到案例的人。我在 2010年10月22日下午参观了城市最佳实践区,仔细地 参观了汉堡之家、本地治理、利物浦、马德里、沪 上生态家、伦敦零碳馆等展馆。马德里馆的“空气 树”,表达了对周边居民公共空间重要性的重视,而 我们的城市规划中似乎只强调所谓的“城市绿肺”功 用的大型公共空间,很少关注社区的公共空间规划。 另一个案例是印度的本地治理,我的思考从“亚洲城 市方案项目”开始,我很想知道这个项目的推进机构 是谁、做了些什么、产生了什么社会经济效应、下一 个项目是什么、发展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是什么等等,遗憾的是,我 在互联网上也查不到这些信息。 我是一个普通居民,想知道的10年、20年之后,我 可以有什么样的生活,其集中表现之一就是:我可 以有一间什么样的房子?我关注环保和科技,是因 为我同意资源是有限的,应物尽其用,降低生活成 本。城市最佳实践案例没有形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我想知道有什么现成的技术,能起到什么样的效 果,我得为此花费多少钱?汉堡之家是一个很完整 的展示品,如果按照上期杂志上给出的造价来算, 这个被动屋的造价不到2万元/平方米,相比之下, 上海市中心的房价在3万元/平方米的比比皆是。 中国什么时候才能让一部分有意识的人“先用起 来”,而不只是等待地产商唤醒意识? ——罗兰 上海 Urban China Vol.43 5 10:04 定价:98.00元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Chinese Edition 《 建 筑 与 都 市 》 专 辑 : 多 米 尼 克 · 佩 罗 / 今 日 D PA / 2010年 6月 出 版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出 版 社 建 筑 分 社 / 天 津 市 南 开 区 白 堤 路 240 号 科 园 科 贸 大 厦 电 话 : 022-60266199(兼 传 真 ) / 网 址 : w w w .h u stp as.co m Feature: D om inique Perrault / D PA Today 10:04 030 Chinese Edition 030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出 版 社 w w w .hustpas.com A rchitecture and U rbanism 建 筑 与 都 市 中 文 版 Feature: D om inique Perrault / D PA Today 专 辑 : 多 米 尼 克 · 佩 罗 / 今 日 D PA 专 辑 : 多 米 尼 克 · 佩 罗 / 今 日 D PA 建 筑 与 都 市 中 文 版 A rchitecture and U rbanism 10:04 DA10050143-1-fmfdf2f3-CS4 1 10-5-26 下午3:46 10:08 10:08 032 定价:98.00元 Chinese Edition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Chinese Edition 032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出 版 社 w w w .hustpas.com 《 建 筑 与 都 市 》 专 辑 : 比 利 时 与 荷 兰 的 建 筑 / 2010 年 8 月 出 版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出 版 社 建 筑 分 社 / 天 津 市 南 开 区 白 堤 路 240 号 科 园 科 贸 大 厦 电 话 : 022-60266199(兼 传 真 ) / 网 址 : w w w .hustpas.com A rchitecture and U rbanism 建 筑 与 都 市 中 文 版 Feature: A rchitecture in B elgium and the N etherlands 专 辑 : 比 利 时 与 荷 兰 的 建 筑 专 辑 : 比 利 时 与 荷 兰 的 建 筑 建 筑 与 都 市 中 文 版 A rchitecture and U rbanism 10:08 Feature: A rchitecture in B elgium and the N etherlands READERS' MAILBOX 043期纠错 1. P11正文第一行,“我 们”应为“我国” 2. P26左下角链接书目的 出版月份为10月 3. P55大图和P68三张图片 均为本刊摄影朱骞拍摄 4. P67主标题和P69右下 小标中的Humberg应为 Hamburg,特此向汉堡 之家和汉堡驻上海联络 处致歉 Urban China Vol.4420 Urban China Vol.44 21 轨道交通 中国城市空间治理新核心 编按 [Prologue] RAIL TRANSIT A NEW CORE OF CHINESE URBAN SPACE GOVERNANCE “流动”的治理 人口高度聚集和交通网络交叠是现代城市的两大特征。作为城市的动脉和支脉,道路、 轨道、航道、航道多线并行,一面构建城市对外经济功能,一面组织城市内部秩序。作为 一种对人口流动实施控制和干预的手段,城市交通是城市空间治理的先天课题。如果说 建筑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和规划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是通过对“固定”建成环境的控制达成空间治理的目标,那么交通 体系的完善和交通预测则是针对“流动”的空间治理。 中国古代的城市历来以围墙和院落作为城市空间分割和管理的单元;如何对流动造成阻 隔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以皇权为核心的空间秩序成为营城的至高法则。时至近现代,随着 西方科技的传入和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市民在城市中往来交通更加自由,城市空间各 项功能日益丰富。自此之后,城市内部对于流动的管理由“堵”渐“疏”:道路规划和交 通管理更多从人的需求出发,“因势利导”的空间治理观念不断促进城市交通的发展。此 种治理观念以统计学为基础,对居民出行和城市事件的表面随机性进行分析计算,掌握 大量关于“流动”的知识和信息。另一方面,如何制造“流动”成为自由主义思维下的新 空间治理形式;通路、通地铁与地方发展的高度正相关亦成为地方政府行动的超定势结 构。 公共交通:“公共流动性” 公共交通是高度现代化的产物:它不但需要先进的工程技术进行设施线路规划以及铺 设,而且作为一项巨型工程,它也是对城市公共财政体系的巨大考验。从治理角度看,公 共交通系统的运行需要治理中枢对城市的整体速度实行精确的时间管理,而最终的治理 效果则反应在城市所能承担的有效输送距离和个体的空间交往半径之上。这无疑对整个 城市的发展步调和空间结构具有决定性作用。 可以说,公共交通是对“流动”治理的更高层次;它不仅是个体和随机的“流动”,而是涉 及城市各个治理向度的“公共流动”。城市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之间的分野,以及不同交 通方式之间的比例安排,使得公共交通成为两个城市系统运行公式的解集:即城市的速 度与城市的发展半径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单位能源的交通输送 效率之间的消长关系——前者隐含着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对立关系,而后者则构成了 建成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 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中国城市延续着高密度的城市发展路径;作为公共交通系统中 运量最大、效率最高的轨道交通被越来越多的中国大、中城市视为一剂“治堵良药”。但 亦如上所述,轨道交通对城市的影响远不止于建成环境和交通系统等硬件方面;特别在 目前制度环境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更多与治理相关的话题还有待被引入轨道交通的问题 领域,值得进一步讨论。 轨道交通:空间治理新核心 以地铁为主的轨道交通发展已成为中国城市空间治理的新核心;它又一次将城市中个体 的时间地理坐标铆钉在城市的空间经济结构变迁之中。从而,城市地铁不仅表征了高密 度高增长的中国城市化进程,并且将此宏观图景具象化,落实在微观空间与生活世界的 层面。因此,本次课题以轨道交通为主题,由宏观渐次至微观,分别以“轨变”、“轨辩”、 “轨遍”、“轨编”独立成章。 “轨变”以中国城市交通方式的时代变迁开篇,述由计划经济时期的自行车王国到改革 初期的机动车数量增,直至今日轨道交通的大批量建设;交通方式在城市空间的不断叠 加可说是时代变换中的整体社会经济状况的最佳描摹。从1969年的北京北京地铁建设起 始,轨道交通的分批次建设构成了对中国不均衡区域发展策略的动态观察。 “轨辩” 首先从城市应该“集中”还是“分散”发展的传统辩题出发,着重讨论城市的空间形态、 土地利用与轨道交通的互动关系;其次辨析地铁运营中“公有”和“私有”的合作关系。 “轨遍”地铁站点的上盖开发和广义的城市综合体开发。“轨编”着力于反思地下空间和 畅想地铁衍生的文化现象。 Governance of “ Flow ” Public Transit : “ Public Mobility ” Rail Transit : A New Core of Space Governance Urban China Vol.4432 Urban China Vol.44 33 后毛时代 1977-1994 北京地铁 试 运 营 天津地铁 开 始 建 设 北京地铁 开 始 建 设 香港地铁 开 始 建 设 香港地铁 正 式 运 营 上海地铁 人 防 需 要 沈阳地铁 人 防 需 要 1965 1970 1971 1975 1979 一线地区(沿海发达地区) 二线地区 1966 1967 1968 1969 1972 1973 1974 1976 1977 1978 中央控制 计划经济 集中工业化 工业化的北方 大型都市工业 重工轻商 垂直联系 计划 意识形态 投资策略 城乡分割 市场化 实用主义 综合治理术 市场整合 城市服务业 高技术 商业 - 贸易 全球 - 国家 城市区域分割 沿海超大城市群 全球城市体系 三五计划 四五计划 五五计划 平均主义 三线建设 哈尔滨 长春 沈阳 北京 武汉 包头 唐山 抚顺 大连 青岛 天津 鞍山 南京 上海 广州 大三线地区 解放后的工业城市 小三线地区 解放前的工商业城市 郑州 洛阳 西安 兰州 成都 攀枝花 重庆 六盘水 昆明 全球化时代 1995-2010 毛时代 1949-1976 市场 管制体制 分权化 市场整合 农村工业化 商业和贸易 区域联系 城乡分割 南方崛起 小城镇 中国区域战略下的地铁建设演进 EVOLUTION OF SUBWAY CONSTRUCTION IN THE VEIN OF CHINA'S REGIONAL POLICIES 中国的地铁建设从1969年始,经历了三个阶段:六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因战略需要开 建的北京地铁,随后的天津和广州地铁,以及因种种原因拖延的沈阳地铁和上海地铁; 九十年代中期至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的上海地铁、深圳地铁以及南京地铁;以及至今未 歇的新一轮地铁建设热潮。建设地铁的城市从规模和行政层级上渐渐下推的同时,也在 地域上不断囊括更多的省份和地区,这恰恰印证了中国从社会主义时期到改革开放30年 中所经历的种种空间不均衡发展战略。本图解将三个时代分别命名为“毛时代-后毛时 代-全球化时代”,企望在“政治经济体制变革——空间策略变迁——地铁建设时序”三 条线索中追溯时代钟摆的轨迹。 资讯 / 张宜轩 [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制图 / 王博 Info / ZHANG Yixuan [UCRC] Diagram / Bob WANG Urban China Vol.4434 Urban China Vol.44 35 天津地铁 恢 复 建 设 天津地铁 正 式 运 营 天津地铁 1 3 0 公 里 北京地铁 正 式 运 营 香港地铁 两 铁 合 并 香港地铁 9 1 公 里 上海地铁 开 始 建 设 上海地铁 南 段 建 成 通 车 上海地铁 正 式 运 营 上海地铁 4 1 0 公 里 广州地铁 开 始 建 设 广州地铁 正 式 运 营 广州地铁 2 2 2 公 里 台北地铁 开 始 建 设 台北地铁 正 式 运 营 深圳地铁 开 始 建 设 深圳地铁 正 式 运 营 南京地铁 开 始 建 设 南京地铁 正 式 运 营 沈阳地铁 第 二 次 筹 建 沈阳地铁 第 三 次 筹 建 沈阳地铁 开 始 建 设 沈阳地铁 正 式 运 营 成都地铁 开 始 建 设 成都地铁 正 式 运 营 西安地铁 开 始 建 设 武汉地铁 开 始 建 设 苏州地铁 开 始 建 设 哈尔滨地铁 开 始 建 设 重庆地铁 开 始 建 设 青岛地铁 开 始 建 设 杭州地铁 开 始 建 设 郑州地铁 开 始 建 设 大连地铁 开 始 建 设 宁波地铁 开 始 建 设 贵阳地铁 开 始 建 设 西部地区 中部地区 东部地区 东部发达地区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中部崛起 西部大开发 1981 1984 1988 1990 1993 20102008 2009200720062005200420001999199819961995 20031980 19941982 1983 1985 1986 1987 1989 1991 1992 200220011997 秦皇岛 二连浩特 满洲里 伊宁 塔城 瑞丽 畹町 黑河 绥芬河 珲春 东兴凭祥 河口 海南 珠海 厦门 汕头 深圳 博乐 连云港 北海 湛江 广州 福州 温州 宁波 上海 南通 青岛 烟台 天津 大连 芜湖 九江武汉 岳阳重庆 六五计划 七五计划 八五计划 九五计划 十五计划 十一五计划 不均衡发展 沿海沿江沿疆开发 区域统筹 西部大开发 中部崛起 老东北工业基地 深圳 浦东 新区 滨海 新区 武汉城市圈 重庆 长株潭城市群 沈阳经济区 成都 山东 海南 新疆 西藏 青海 内蒙古 甘肃 宁夏 四川 云南 贵州 湖北 江西 安徽 河南 江苏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浙江 福建 广东 台 湾 湖南 广西 陕西 1990年 13边境开放城市 1980年 四个经济特区建立 1988年 海南经济特区 国家配套改革试验区 非专题性试验区 统筹城乡试验区 两型社会试验区 新型工业化试验区 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试验区 1984年 14个沿海开放城市 1990年 5个沿江开放城市 Urban China Vol.4440 Urban China Vol.44 41 Q: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在时序上与城市的空 间形态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请您从城市规划的专 业角度解释一下地铁的建设是如何影响城市空间 形态的,或者地铁线路如何被城市空间结构所制 约、形塑? A:速度是引起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重要原因。过 去,低速交通主导了中国城市的空间结构——低 速就决定了城市的“大饼状”结构。一般来说, 人们用在交通出行上的时间是恒定的,所以速度 不同,所能到达的空间范围就不同,于是城市空 间就在一定的价格下面按照等时距的模式发生变 形。但城市空间结构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改变,主 要原因还是速度——使用不同交通工具的比例在 一段时间内是比较固定的,所以速度的空间也是 不容易变的。有了地铁以后,速度的空间发生了 很大变化,特别是沿站点地区活动的人们,他们 的速度变化更快,这样就会引起城市空间结构的 一些变化。 但是每个时代,地铁对空间结构的改变作用并不 一样。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国际上有地铁的城 市很少,这些城市里其他交通工具也很少,所 以地铁的出现对城市空间的改变作用就比今天明 显。目前中国地铁的这种功用相比上世纪三十年 代还是有很大差距。当然像香港,只做地铁站点 周边的开发,其改变作用还是相对明显的。所 以,地铁要在空间上发挥作用,关键还是看怎么 与周边人群的活动发生联系,特别在细节的处理 上:比如,到达地铁的最后三百米、五百米的距 离也需要被重视。在这一点上,北京一些站点做 的就不是很成功,使用程度显然太低。 那么谈到地铁的选线,以上海举例,可以看到它 实际上是经历了几个阶段的。一号线的选线很早 就确定落实,它是联系主要交通走廊的方向,虽 然事先没有进行过多的流量预测,但相对来说还 是比较成功;二号线主要联系浦东,为开发浦东 而建;三号线是沿着城市铁路线建设,在很长一 段时间内都没有发挥其作用,那是因为当初轨道 交通建设呈现环状态势而非放射状,之后对环线 进行很多开发利用,目前其作用基本得到体现; 四号线是也是连接浦东和浦西,形成一个环状网 络;五号线主要是连接闵行,但它做的不够好的 原因可能在于地铁要和第三产业相关联,但它仅 和第二产业挂钩。 总结下来,早期选线可能较多从轨道线路的布线 方便出发,现在慢慢转向,更多考虑如何与城市 的发展走廊和公共活动中心结合,这样可以带来 双向的客流,使得轨道交通成为人们活动的中心 点,相应的城市中心的客源范围就变大了。我们 曾经比较过,由于轨道交通的作用徐家汇和五角 场的客流量至少增加了30%。但是两个节点靠近 了也有问题,比如线路的共线太多,一个节点上 的换乘就会过于拥挤,容易出事情。这是一个矛 盾。 Q:不论是从深圳、南京等一些地铁建设起步城市 的经验,还是从北京、上海等一些不断完善地铁 线路建设的城市来看,城市地铁的开发对沿线的 土地和房地产价格以及用地的功能结构都会产生 很大的影响。请您结合案例解释一下产生此种影 响的机制,以及土地和交通之间的逻辑关系。 A:地铁对土地和房地产的影响主要是改变可达 性;可达性的改变就让人们把收入分配中原本投 入房价的那部分,用于交通费用,比如住在市中 心的人因为高房价而沿轨道线迁移到外围地区, 随着他们的流动,周边的房价也慢慢上升。但有 轨道交通时代的城市发展 访同济大学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研究所潘海啸教授 Urban Development in A Metro Transit Era Interviewing Prof. PAN Haixiao 采访 / 张宜轩 [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Interview / ZHANG Yixuan [UCRC]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不仅是缓解交通压力、 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和实现可持续目标的主要途径,也是带动城市土地开 发和空间拓展的重要轴线。作为正在经历高速发展的中国城市,交通不 能被简单视作一个问题,更应该被当作一条解决问题的渠道;我们需要 剖析交通变量在空间和时序上的演变过程,解构交通与城市增长和扩张 的内在关系,统筹城市发展的秩序与步调,协调物质规划与体制构建的 双向实践。 一个问题是,现在沿轨道线所建的住房没有考虑 到收入阶层的差异,基本上房子的面积和户型都 过大,而使用私家车的比例也很高,所以也导致 了轨道线旁的人群使用轨道交通的比例反倒低于 那些不在轨交旁的人群。当然,除了轨道交通以 外,其他因素如学校、小区的大小、医院等多种 因素共同决定了区位的地价和房价。我们应该鼓 励通过对房型差异性的安排,调整居住结构,让 收入较高的居民选择离轨道站点稍远但更好的房 型,让中低收入的居民可以住得离站点更近些。 还有一种看法是轨道交通延伸到郊区,带动郊区 发展,但是现实中有两个矛盾因素需要平衡,一 个是速度,第二个是服务的频率和费用。在郊区 客流量没有这么大的情况下,如果政府不愿意负 担成本,那么全部的票价都得由个人负担,这不 符合地铁的公共性特征;即使政府愿意负担,但 又是否能够长久承担亏损成本。单独建郊区轨道 线当然会对郊区发展起到作用,但作用大小仍是 未知的。比如上海地铁11号线的影响范围大概也 就到嘉定区的南翔,南翔以后作用就不明显。实 际效果就是以它为中心,分成了两个不同强度的 活动范围。最近我也在研究像松江区九亭这种地 方,是不是轨道交通建设以后人们真正开始使用 轨交,还是更多用使用小汽车。因此,个人认为 通往郊区线路最好和区域或者国家的轨道交通线 路结合起来,在原来的轨道走廊上加线,既为国 家铁路服务又为城市铁路服务,形成共享优势。 Q:城市地铁具有公共性的特征,它对城市经济和 城市公共生活带来的外部性难以估量。请您结合 国内城市发展的经验介绍一下地铁建设和其他社 会性目标的关系,如发展经济适用房以及营造城 市公共空间等。 A:公共空间是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的空间,它的 作用就是所有人都可以在里面相互熟悉,但关键 是怎么样让所有人能够到达这个空间。做设计时 虽然没有限制,但是有时候使用者却没有办法真 正“抵达”,或者觉得这不是他们去的地方。所 以设计上如何避免排他性,让空间被更多人使用 是很重要的。比如丹麦有很多公共空间做的很简 单,而非那种让人去消费或者穿戴整齐才能进入 的空间,以吸引多样化的人群聚集。 “公共”的概念在地铁上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它的 投资回报。要考虑如何把地铁带来的增值反馈到 地铁的营运上去。如果地铁的增值只是为了开发 商,显然是不可持续的。我们现在采用的土地批 租并不是太好的办法,因为一批租就是几十年, 这几十年里的效益都让开发商获取了,那么维护 的费用就成了政府的负担。所以轨道交通规模的 扩展,必须考虑到政府在强调公益性的情况下所 承受的财政负担。 政府对公共交通公益性的承诺可以通过多种更有 效的途径来实现。在目前的规划实践中,常常把 公共交通导向的开发模式理解成围绕轨道交通站 点地区500米范围的开发。根据我们的研究可以发 现,在城市中心地区,由于存在多种交通模式的 竞争,轨道交通的站点服务区较小。在外围地区 由于人们更依赖于轨道交通实现与城市中心地区 的联系,所以影响范围较大。因此公共交通导向 的发展模式不能仅仅被简化成“围绕轨道交通站 点地区500米半径范围内的开发”。我们需要建立 以大容量公共交通为支撑,多模式相互协调的城 市和区域发展走廊,需要考虑城市中就业和居住 的空间分布,以及对不同社会阶层的成员影响。 《紧缩城市—— 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 The Compact city: A sustainable urban form Jenks, M., Burton, E., & Williams, K.[Author] London: E&FN Spon. 1996 本书围绕紧缩城市和可持续发展 两个关键词展开,通过五个部 分的论述分别阐释了紧缩城市理 论;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所要 全面考虑的环境因素,经济的可 行性、宜居性和社会公平;并对 “紧缩”的测度以及其对城市可 持续的应用进行讨论。在对城市 的形态和密度的可持续性的辩论 中得出结论:紧缩城市是最可持 续发展的城市形态。 潘海啸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研究所教授、 博士生导师,交通规划室主任、《城市 规划学刊》编委。研究领域包括城市土 地使用与城市交通规划、大都市地区空 间结构、低碳城市、城市空间战略模 型、城市交通空间的管理和设计等 郊区线路延伸的尴尬在于因服务半径过长,一条地铁线很难以经济的方式同时应付客流量不均的郊区和中心。(摄影/朱骞)。 [It is difficult for one railway line to feed dense core and suburban areas economically at the same time. (Photography / ZHU Qian) ] Urban China Vol.4442 Urban China Vol.44 43 罗斯林区 政府大楼区 克拉伦登区 弗吉尼亚广场区巴斯滕区 Q:紧缩城市或称紧凑城市的概念由来已久,与其相关联的交通引 导型的城市发展模式(TOD)也在很多城市解决交通和城市用地问题 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您如何看待这两个概念在中国城市发展 中的适用性? A:在中国紧凑城市实际上已经是可见的现象。我们对密度的控制 较好,对别墅房有限制,但现在的问题是有的房子没人住,要住 房子的人要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找房子,通勤距离加长,城市变得 不方便。所以,中国的问题是房子密度很高,但是人的密度可能 还不太均匀。回到了另一个“紧缩”概念,就是投影到人均概念 上的紧缩。TOD是“以大容量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对 这个概念很多人解释的不是很清楚。像上海这样的城市,特别是 向郊区延伸的地区都应该是以公交专用道连接,而不一定是以轨 道交通连接。郊区的客流量相对较小,使用轨道交通的成本就会 过高,而且它的覆盖面也非常有限,所以郊区建轨道交通不一定 有效。在城市中心建BRT(快速公共交通系统)不一定有效,因 为相对于市中心的高密度,保持大容量的道路空间会导致空间上 的比例失调。轨道交通也是多层次的,不仅有地铁,还有轻轨和 郊区铁路,不同的距离范围可能用不同的工具。比如像杨浦区沿 黄浦江如果建轻轨,效果肯定比现在要好得多。因为,站点设置 的距离不一样,地铁是500米到1公里之间,轻轨是200米到300米, 所以轻轨更适合浦江两岸观光点的设置。 但为什么中国还有那么多城市更多采用地铁呢?主要因为城市发 展总是因袭保守的模式,并且城市之间也有彼此学习的机制。一 般新模式的采用都是在有压力的情况下才能推动,库里蒂巴之所 以采用BRT是因为规划了地铁但是没钱建,所以只能采用BRT形 式。比如当时上海讨论在高架上设置公交专用道的可行性,但高 架上建公交专用道没有经验,所以最后就采用了没有公交专用道 的高架,这对整个交通体系都是有影响的。其他城市看上海是这 样做的,就学过去了。 那么这里还有发展阶段的问题,可能重轨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 段,发现还有空隙可以利用其他的方式,但是这样的话相对被 动,而不是按照一个体系来设计,原本做重轨的时候其他东西可 以同时放上去。但要一下子完善地规划是很难的,比较成功的案 例是新加坡,它有主要的轨道,也有社区层面的轨道,还有社区 层面的巴士,是一个比较好的系统。 Q:世界上很多城市发展轨道交通的背景有很大差异,如美国是 出于改善城市低密度蔓延的局面,复兴中心城区的考虑,而一些 亚洲的高密度城市(如香港、东京)则充分发挥了地铁站点设置 与城市商业等功能的统一动线规划。请您结合中国不同城市的密 度和城市化特征谈谈他们建设地铁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从其他 国家能借鉴什么经验? A:就东京而言,铁路公司在地铁沿线购置了很多土地,他们的 主要目标就是使土地增值。之前,国家铁路和商业开发关系不 大,但从1980年代以后政府开始重视,通过让地铁和铁路发生联 动,改变了对铁路站场周边土地使用的看法。美国的情况是希望 通过公交来改变城市低密度蔓延,但很多案例都是不成功的。其 中也有例外,比如华盛顿特区的阿灵顿线,它成功的原因是考虑 到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的趋势。 对于中国来讲,密度足够了,但是商业开发除了轨道交通站点之 外如何向周边扩散是比较重要的,如果都像香港那样“捂”在轨 道交通站点开发,密度太高,不一定所有城市都能接受。在欧洲 站点开发采用街区模式,拥有更多的变化和创造性,沿街区开发 大概可以围绕轨道交通节点扩散一公里,虽然其边界不像上盖开 发那么明显,但空间能够得到连续,彼此渗透。如果只是一个大 的商业综合体,其标准化程度较高,要维持这样一个高密度环 境,经济压力也很大;街区开发的成本相对较低,有更大的选择 性和空间扩展性。当然对于商业开发来讲,最好是做一个很大 的上盖项目,人们就像进了一个榨汁机,到那里就口袋就被榨干 净。这取决于不同的地方,如果本身密度很低,土地浪费太多, 可能要鼓励上盖开发;如果开发本身已经很积极,那就要鼓励街 区开发,使人们有更多的选择,不能被一个开发商和一种开发模 式所主导。 1、1995年罗斯琳—巴斯腾走廊全景(东-西视角) 2、1970年罗斯琳—巴斯腾走廊全景(西-东视角) 3、走廊区域地铁站点开发时序 1 2 3 星群状新城镇规划包括5条较长的放射形地铁线路和3条环形线路。 [Star-shaped new town plan including 5 longer radiating railway lines and 3 circling lines.] 1. 1995 Overlook of Rosslyn-Ballston Corridor (East-West View) 2. 1970 Overlook of Rosslyn-Ballston Corridor (West-East View) 3. Development process of five Metro Stations on the corridor 北-南线 东-西线 北-东线 环线(2011年全线运营) 中心城区线(2015年全线运营) 轻轨线 作为轨道交通的补充,新加坡巴士私营有限公司以及其他以盈利为目的的巴士公司饲喂地 铁线路服务不足的地区。 [Complementary to metro system, Singapore Bus Private Co. and other profit-oriented bus companies feed those areas short of metro service. ] 美国华盛顿特区阿灵顿郡轨道发展廊道 Artington County Metro Development Corridor, Washington D.C., U.S. 位于华盛顿特区西部的阿灵顿郡于上世纪60年代在经历了城市衰落 后,从70年代开始对华盛顿特区的地铁周边地区(MSA)的土地进行 再开发规划,90年代初完成全部改造。再开发采用“牛眼结构”, 开发密度以1/4英里为半径从地铁站点向周边逐渐降低,周边均 为低矮的单户邻里住宅区。每个站点的再开发均采用不同的功能 配置。站点周边主要功能配置为高密度办公、酒店和住宅混合开 发、零售中心为大学校园、郡政府和法院。 新加坡: 多层次公共交通 与土地利用结合 Singapore: Multilayer Public Transit Integrated With Land Use Plan 新加坡采用交通技术与居住模式的 有效结合,以新的卫星城镇为疏散 集核进行多点居住模式的环形规 划。早于1971年新加坡在城市概念 规划方案中提出修建大容量快速轨 道交通系统作为服务该国的生命 线,地铁规划与新城镇规划同步进 行。由于利用紧凑的土地混合使用 模式,约一半的新加坡人住在离地 铁站点一公里的范围之内。 Urban China Vol.4480 Urban China Vol.44 81 城市美学的现代性在此同时包含了两个相反的空间观念:一方面是直上云霄的 “离地美学”(德里克语)和“高度美学”(蔡翔语),另一方面则是“平面化” 和“深度模式的削平”(詹明信语,尽管这被詹明信指认为是“后现代艺术特 征”)。不过,这些观念只关注到了城市空间的地上部分,而在许多城市,尤其是 一些重要的中心城市,以地铁为标志的城市空间的地下部分正在建构一种有别 于“离地”、“高度”的深度美学。 地铁空间: 一种深度美学的重塑 Subway Space: Re-making of Aesthetics of Depth 文 / 曾军 Text/ ZENG Jun 专题报道 � ���� 年 �� 月 � 日 星期一 惊鸿一跳 完成超越 ���专访上海世博会闭幕式总导演滕俊杰 昨天下午� 受上海世博会闭 幕式总导演滕俊杰邀请� 记者提 前进入世博文化中心观看闭幕式 文艺晚会的彩排� 舞台上� 卡通 �海宝�们正在排演�世博节拍�� 几个卡通�海宝��踩着超长高跷� 凌空跃起� 腾空翻转� 又稳稳落 地�让人眼睛一亮� 节目一结束� 滕俊杰召集演员� 动情地说��我 们一遍遍地排练� 终于有了现在 这样精彩的呈现� 我常想� 搞艺 术�真的需要惊鸿一跳�才能完成 艺术上的超越� � 惊鸿一跳�完成超越�艺术上 的执著追求�很多时候�总与荆棘 相伴�然而�世博会闭幕组的演职 员们坚持着�努力着�一次次突破 障碍�终于完成令人惊叹的�惊鸿 一跳�� 让海宝纵情一跳 世博闭幕式�海宝少不了�它 那憨态可掬的形态讨人喜爱�但 也局限了它更多的舞台呈现方 式�在设计师眼里�海宝可是勇敢 的精灵� 智慧的化身呢� 滕俊杰 想�闭幕式上的海宝�能让它像其 他卡通人物那样� 变得更加活泼 好动吗� 创意虽好�执行很难�中国国 家馆日时�导演组曾经创意�要让 机器人海宝上台跳舞�然而最后� 不了了之�这海宝的�惊鸿一跳�� 又如何实现呢� 有着丰富晚会执导经验的滕 俊杰突然记起� 河北有农民能踩 着高跷翻跟斗� 如果让他们扮成 海宝�在台上踩着高跷翻腾�这样 的海宝形象岂不是很新鲜�很快� 河北的农民找来了� 他们踩着高 跷表演�如履平地�腾空翻转�随 心所欲�滕俊杰一阵欣喜�找来海 宝衣服�让他们穿上��海宝�的眼 睛�是一块透明塑料片�这样�方 便演员能看清前方�然而�一穿上 海宝服�农民们一呼吸�塑料片上 竟全是雾气��雾里看花��农民们 如同瞎子一般� 瞧不准地上的支 撑点�他们根本不敢腾空跃起�滕 俊杰有些着急�但一想�海宝原本 可爱�上了台�只要能逗乐观众就 行�万一演员摔倒了�在原地打个 滚�再来个�鲤鱼跳龙门��照样诙 谐可爱�导演一放下包袱�农民演 员们也不拘谨了� 好在他们都有 �童子功��没多久��高跷海宝�们都 找到了在打谷场上踩着高跷 �上天 入地�的放松状态� 请老外一起�欢歌笑语� 筹备世博闭幕式时� 一个念头 曾在滕俊杰脑海里一闪而过� 把世 博园里各国际参展方代表都请上舞 台�然而�这样的念头�也只是�一闪 而过��还没来得及多想�滕导自己 就把自己给否定了�要请来���多个 场馆的老外代表� 让他们超越种族 隔阂�平等分享世界各国文化�这太 不具有可操作性了� 然而�艺术家大多有怪癖�精彩 的创意一旦闪现� 便像被小虫叮上 了�不时挠你心痒痒��不试一试�怎 么知道不行呢� � 滕导试图说服自 己�世博会开幕式上�那缓缓升起一 朵连接五大洲的�友谊之花��旋转� 合拢�最后�化成了一个巨型地球� 这出色的创意�令世人惊叹�当初为 了完成这个创意� 也曾遭遇重重困 难�最后�不也冲破荆棘�完成�惊鸿 一跳�� 抱着试试看的心情� 导演组向 各个国际参展方写信� 邀请他们派 代表参加闭幕式� 希望他们��天内 回信� 然而���天过去了�导演组只 收到���参展方回信� 滕俊杰不想放 弃�第二次写信邀请�收到更多的回 信� 老外们却不约而同表达着同样 一个想法�看过你们的开幕式了�很 精彩�我们没上过台�灯光一打�我 们会发怵�那样�会破坏你们的晚会 的�滕导恍然大悟�原来是我们释放 的信息不确切� 让老外们产生误解 了� 于是�滕俊杰亲自做东�第三次 邀请老外们来世博文化中心一聚� 那一次的聚会上� 滕导真诚相告� �我们要借此机会感谢你们对上海 世博会的支持�请你们上台�你们只 要释放快乐就可以了� 艺术上没有 过高要求� � 老外们恍然大悟�他们很兴奋� 向导演组提议� 要分别演唱英文歌 曲�红河谷��法文歌曲�玫瑰人生�� 俄文歌曲�红莓花儿开��西班牙文 歌曲�也许��阿拉伯文歌曲�微文吹 起来��兴奋之余�他们提出�要用中 文演唱�茉莉花�� 然而�这些老外� 可都是世博园里的大忙人� 要聚在 一起排练�太难了� 于是�导演组根 据参演代表的不同语言进行分片区 排练� 然后在世博文化中心集中进 行�次排练�没空来排演�也没事�等 你有空了�送上录音小样�再到你的 展馆单独为你�开小灶�� 老外们很 感动�一些老外的�中国通�更是主 动做起志愿者�教其他老外学唱�茉 莉花�� 老外们聚在世博文化中心 时�他们不再疑虑重重�舞台上�更 是一片欢歌笑语�一派其乐融融� 让���个展馆顶在模 特头上 世博会一结束� 那些曾经让人 们排队数小时才能进去参观的场 馆� 大多都要被夷为平地� 伤感之 余�滕俊杰寻思�能不能让它们最后 集中展示一次�可是�如此众多的庞 然大物� 怎么挪得进世博文化中心 呢�有人提议�让模特们头顶展馆模 型上台�美女�漂亮建筑�一定是道 靓丽风景� 这创意不错� 导演组赶紧找来 一批做航模的高手�昼夜不停花了� 个多月�才把这���个展馆按比例做 成了模型�所有模型�都用可降解材 料做成� 每个场馆长度大多控制在 �����厘米之间� 而非洲联合馆等 展馆则放宽到��厘米左右� 然而�现代的建筑�大多数用鲜 艳颜色�这样的建筑�一旦被缩小成 模型�搬上舞台展示�就显得太过灰 暗了�因此�导演组在这些模型上涂 上新颖材料�用紫外线一照�基本保 留原有风貌�又显得更靓丽一些�滕 俊杰曾经担心�展馆一缩小�是否会 走样� 没想到�排练时�各个展馆的 老外们一进世博文化中心� 全都找 到了各自的展馆�这些�迷你展馆�� 让老外们喜爱不已� 老外们欢呼雀 跃�也让滕俊杰吃了定心丸�滕俊杰 说��闭幕式结束后�我们想把这��� 个模型全都送进世博博物馆� � 让编钟与横梁悬浮�厘米 世博会开幕式上� 千变万化的 小球矩阵�平地�开花�旋转而成 的�地球��这些科技与艺术完美 融合的装置� 让人印象深刻� 然 而�开幕式刚结束�滕俊杰就告诉 记者�他们还有一项技术�试验了 几千次�然而很遗憾�终
本文档为【城市中国(2011-第44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7237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7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8-22
浏览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