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博物馆的现代化_苏东海

论博物馆的现代化_苏东海

举报
开通vip

论博物馆的现代化_苏东海 论 博 物 馆 的 现 代 化 苏东海 中国正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 。 中国 的博物馆也在从传统博物馆向现代博物馆转 变之中 。 现就博物馆现代化的儿个基本问题 做一些论述 。 一 、 博物馆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进程 博物馆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生产和社会生 活的发展而发展的 。 有什么样水平的社会生 产和社会生活 , 就有什么样水平的博物馆 。 博物馆的职能水平 、 思想水平和科技水平是 和它所处的社会的历史阶段相适应的 。 从奴 隶社会 、 封建社会发展起来的原始的 、 古代 的博物馆是古代文明的产物 , 是以...

论博物馆的现代化_苏东海
论 博 物 馆 的 现 代 化 苏东海 中国正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 。 中国 的博物馆也在从传统博物馆向现代博物馆转 变之中 。 现就博物馆现代化的儿个基本问题 做一些论述 。 一 、 博物馆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进程 博物馆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生产和社会生 活的发展而发展的 。 有什么样水平的社会生 产和社会生活 , 就有什么样水平的博物馆 。 博物馆的职能水平 、 思想水平和科技水平是 和它所处的社会的历史阶段相适应的 。 从奴 隶社会 、 封建社会发展起来的原始的 、 古代 的博物馆是古代文明的产物 , 是以私藏珍品 为主体的博物馆水平 。 从十五六世纪的文艺 复兴 , 十六七世纪的宗教改革 和科学革命 , 十七八世纪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 , 十八九世 纪的工业革命 中发展起来的近代博物馆是以 收藏 、 科研 、 教育 为主体的公共博物 馆水 平 。 近代博物馆是近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的产物 。 近代博物馆发端于欧洲 , 逐渐 发展到世界各地 , 形成 了具有不同地域特点 和意识形态特征的欧洲博物馆 、 北 美博物 馆 、 日本博物馆 、 苏联博物馆和殖民地附属 国博物馆等近代博物馆系统 。 在二次大 战后 的现代社会中 , 博物馆又经历 了近 50 年 的 现代化 发展历程 , 在数量上 有 了巨 大 的 发 展 , 质量上产生了重大的飞跃 。 现代博物馆 是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一个 果实 。 博物馆从现代社会中获得哪些新的内 涵呢? 博物馆在现代化进程中主要的工作内 容是怎样的呢 ? 第一 , 科普职能的崛起 。 从五十年代计 算机普及以后 , 人类迅速进人高科技 时代 , 新知识 、 新技术的猛烈发展 , 深刻地影 响着 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 。 社会迫切需要 科学技术的普及 , 因之博物馆的科学研究职 能迅速地向科学普及延伸 , 自然博物馆 、 科 技馆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 , 全球的科技 馆五分之三以上建立于五十年代之后 。 博物 馆在科普方面的价值 日益为社会所重视 。 第二 , 现代教育职能的发展 。 随着科学 技术 的迅速发展 , 现代社会劳动就业的知识 准备 已经 不是 一次性的学校教育所能完 成 的 , 从而产生了终身教育的迫切需要 。 六十 年代开始的作为终身教育重要内容的回归教 育 、 继续教育 、 成人教育和职工教育等都在 不同程度上在博物馆得到实现 , 同时学校教 育的第二课堂 的传统职能也在加强 。 博物馆 教育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为学校教育 以外的 第二教育系统 , 成为社会大教育系统中的重 要成员 。 第三 、 与大众旅游共进共荣 。 随着社会 生活的大幅度提高 , 六十年代大众旅游迅速 兴起 。 旅游 的大发展 驱动着博物馆 的 大发 展 , 大批旅游者叩击着传统博物馆 的大 门 , 驱动着博物馆向现代化 , 大众化发展 。 现代 博物馆 已经与旅游事业形成共进共荣的良胜 关系 。 第四 、 为环境保护服务 。 随着后工业社 会出现的环境危机 、 生态危机 , 七十年代开 始世界环境事业急剧上马 , 成为全球关注的 事业 。 博物馆不仅成为环境保护 、 标本收藏 和参与教育的机构 , 而且 出现了迎接生态文 明世纪的生态博物馆 、 整体博物馆等博物馆 的新门类 。 第五 、 文化遗产保护的紧急任务 。 随着 二次大战的结束 , 人类文化遗产在大规模建 设中的破坏也是严重的 。 工商 业的大发展 、 交通网的建设 、 城市民用住宅和公共建筑的 扩大 , 使许多重要历史遗迹 、 古建筑 、 古墓 葬被拆除平毁 。 美 国 19 66 年调查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 , 为 建设公路 、 民宅而将三十年代进行 “美国历 史建筑物调查 ” 时确定的历史建筑物拆毁了 一半 。 在历史文化遗产迅速消失的严重情况 下, 挽救人类 当前 尚存的文化遗产已引起全 球普遍重视 。 为此联合国发出了一系列紧急 呼吁 , 保护文化遗产 。 这无疑大大提高了博 物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 加重了博物馆承 担着的历史使命 。 为此国际博协在几次代表 大会上专题研究博物馆与文化保护问题 。 遗 址博物馆 、 纪念馆在这一段时间内数量上猛 增起来 。 第六 、 为未来而征集 。 由于科学技术转 化为生产力的周期不断加速发展 , 现代物品 的消失极为迅速 , 出现了时代越近 、 物品的 淘汰率越高 、 文物的幸存率越低的现象 , 这 就提高了现代物品收藏的紧迫性 。 瑞典博物 馆界发起了博物馆为未来而征集的运动 , 70 多家博物馆参加这一运动 , 分工合作对 当代 生活的不同方面进行跟踪 、 注录 。 如对一个 普通家庭的房屋 、 用品进行登记造册以便 口 后整体人藏。 国际博协早在 1986 年第十四 届大会上就发出 “博物馆与我们遗产 的未来 , 紧急呼吁 。 ” 19 9 6 年国际博协又把国际博 物 馆日的主题确定 为 “为未来而征集 ” 。 国际 博物馆界已把文物保护的 目光伸向可持续发 展的未来 。 总之 , 博物馆与上述各项现代事业的紧 密结合 , 与上述人类各项紧迫任务的紧密结 合 , 使得博物馆的传统形象逐渐被博物馆的 现代形象所取代 。 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保 护神 , 异军突起的教育新天地 , 高档文化消 费的乐园的现代形象 已经树立起来 , 博物馆 已经深深地植人现代社会之 中 。 二 、 博物馆的现代化与博物馆传统 博物馆文化是 有着悠久 历史 传统的 文 化 , 是一种既善于继承传统又善于发展 自己 的文化 , 因此它能够保持青春长在 。 博物馆 收藏 、 科研 、 教育三种基本职能形成文化复 合体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继承 、 不断发展的 过程 。 收藏职能是博物馆最古老的职能 , 是 博物馆第一职能 。 到 了近代科学革命兴起 , 博物馆成为科学标本收藏 、 分类 、 研究的基 地后 , 科研职能逐渐成 了博物馆 的第二 职 能 。 科研职能的诞生并不是对物的收藏职能 的否定 , 而是从物 的收藏职能 中衍生 出来 的 。 科研职能的出现是以第一职能物的收藏 为基础产生 的 。 社会发展需要科学技术 , 但 科学技术在博物馆这种文化体中生根 , 离开 了博物馆的物是不可能的 。 物是博物馆的科 学信息的载体 , 离开了博物馆收藏 的物就没 有博物馆科研的特色 , 也就失掉了博物馆作 为科研和科普基地而存在的特殊价值 。 博物 馆教育作为博物馆第三职能的出现 , 固然是 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后教 育普及运 动的产物 , 但它不是凭空植人博物馆的 , 它是博物馆第 一 、 第二固有职能的延伸 。 博物馆教育是一 种围绕着物化的教育 , 只有 紧紧围绕 着物 , 博物馆教育才会呈现异彩 。 博物馆三种基本 职能的依次出现并构成 统一的文化复合体的 过程 , 体现了博物馆始终保持着继承和发展 的合理关系 , 从而使博物馆得以千百年的延 续下来 , 有着不衰的生命力 。 正确对待传统是至关重要的 。 传统既不 是一块完整的美玉 , 也不是一个沉重 的包 袱 , 传统是一种客观存在 。 它既有精华也有 糟粕 , 既有历史继续发展的立足点 , 也有历 史将要抛弃的陈迹 。 当公共博物馆出现的时 候 , 它既继承了古代博物馆收藏珍品的传统 职能 , 又抛弃古代博物馆 “密藏 ” 的消极因 素 , 因而得 以开始博 物馆社会化的新进程 。 由此可见对待传统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研究传 统、 分析传统 , 取其精华 、 弃其糟粕 , 把传 统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提取出来 , 与未来相衔 接 , 这就是对待传 统的历史主义态 度和 方 法 。 什么是博物馆中最核心的精华使博物馆 得以生生不巳的呢 ? 我认为博物馆是一个物 质世界 , 是一个有特殊价值的物质海洋 , 博 物馆最本质的特征就是物质特征 。 博物馆是 以收藏珍贵物为开端的 , 近代博物馆继承并 发展了博物馆的物质特征 , 从博物馆物质特 征中引出科研职能 , 扩大了博物馆物的古老 的传统概念 。 当科研职能在博物馆出现时 , 博物馆收藏的标本 、 科学实验仪器 、 各种科 学技术装置 、 古代科技的遗物等都扩大了传 统的珍贵物的概念 。 赋予了博物馆收藏物以 新的内涵 , 从而使科研职能在博物馆中扎下 根来 。 十九世纪博物馆教育职能的出现又一 次扩大了博物馆物的概念 。 过去参观博物馆 是在库房中进行的 , 后来由于教育普及的社 会需要 , 博物馆开辟了陈列室 , 按照历史顺 序或逻辑顺序把藏品组合起来进行展示 , 这 就形成了教育行为 , 带来了博物馆教育职能 的诞生 , 博物馆教育继承 了博物馆传统的实 物特征 , 又把单个的物发展成为有主题组合 的物群 , 这就又进一步扩大了和发展了博物 馆物的概念 , 进一步丰富了博物馆实物特征 的内涵 。 到了十九世纪末 , 博物馆三种职能 已经完备起来 , 成 为以博物馆实物为特征的 文化复合体 。 博物馆之所以能以实物为特征生成多职 能的复合体 , 是和诞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社会 先进思潮相联系的 。 在否定神权的思想解放 中、 在近代科学的建立 中 、 在工业革命的发 展中 , 十七八世纪 的唯物主义和十九世纪的 早期实证主义是其 中的思想基础 。 这种 当时 是先进的哲学思想推动 了社会前进 , 也为近 代博物馆的诞生以及博物馆价值的实现提供 了思想基础 , 因之博物馆也进入了社会进步 文化的行列 , 得以朝气蓬勃地发展起来 。 今 天 , 虽然博物馆的唯物主义本质和实证方法 已经不够 用了 , 但其合理 的内核仍在作为传 统中的积极因素被继承下来 。 在二十世纪 的现代社会中 , 博物馆的物 质特征继续沿袭下来 。 博物馆物的概念在社 会发展中又有了新的发展 。 什么是博物馆现 代化进程 中获得的新 内涵呢 ? 从传统意义上 讲博物馆物都是 占有三维空间的实物 , 这一 概念 已被突破 , 二维空间的实物 、 无形实物 都已被视 为博物馆的物而收藏 。 如占有二维 空间的原版照片已成为博物馆收藏的一个重 要 门类 ; 无形 的声音的文物价值已被人们认 识 , 博物馆开始收藏历史声音 ; 无形 的 民 俗 、 有形 的民俗文物 , 被誉为活化石的某些 民族舞蹈 , 传世的古科技工艺等都 已成为博 物馆的收藏物 。 现代 文物概念仍 在不 断扩 大 , 七十年代从国际博协独立出去的国际古 遗址理事会 , 就已经把环境 内涵注人到了古 迹 、 建筑群 、 遗址的概念中 。 八十年代文化 遗产和 自然遗产还被视为不同 的遗产领域 , 到 了九十年代 , 自然遗产也被视为文化遗产 而统称世界遗产了 。 文化遗产的概念 日益把 环境涵盖进来 , 这是人类环境意识加强和文 化遗产概念放大的一种体现 。 显然博物馆实 物的传统概念已经不够用了 。 国际博物馆学 术界正 在研 究 重新界 定 博物馆实物概 念 。 19 9 4 年在北京举行 的国际博物馆学委员 会 年会上重点议题就是 “实物—资料 ” , 会议对扩大 了的实物概念及资料概念 , 对事物 及实物概念进行 了辨析 , 对社区的概念进行 了探讨 , 这些研究对理解博物馆物的现代含 义是有帮助的 。 所有上述放大 了的物的概念 都没有离开博物馆的物质特征 , 是博物馆物 质特征的新发展 。 更值得提出的是在博物馆 的先进思潮 中 , 不仅扩大 了博物馆 物 的 内 涵 , 而且在探索着博物馆物质概念 的升华 。 博物馆物质中的精神含量 日益为人们重视就 是一种倾向 。 例如 , 国际博物馆学委员会前 主席冯 · 门施就认为博物馆 的本质是博物 馆物携带的信息 。 我在掘作 《中国博物馆的 哲学》 中论述 的博物馆价值观就是阐述的博 物馆物的精神价值 。 七十年代发起的新博物 馆学运动和生态博物馆运动所追求的博物馆 的整体化 、 社区化 、 民主化 , 无疑 是先进 的 。 可惜他们一开始就 以先锋派的姿态充满 了对传统博物馆的否定 , 宣称生态博物馆在 空间上 、 时间上 、 人与 自然的关系上 、 管理 者上都与传统博物馆截然不同 。 对传统的虚 无主义使他们如无根的浮萍一样飘浮不定 。 19 9 3 年 2 月我与冯 · 门施 的一 次学术对话 时 , 我们共同批评了新博物馆学运动对传统 的错误态度 。 冯 · 门施说 “我 个人 同意新 博物馆学运动把博物馆的物置于社会广泛联 系之中 , 但新博物馆学否定传统的功能我就 不同意了 。 实际上新博物馆学最有市场的是 在社区博物馆 ” 。 我说 “我认为新博物馆学运 动最大的贡献在于它有勇气去否定传统 , 而 它最大的失误也在于否定传统 , 因为它对传 统不是批判的继承而是简单的抛弃 。 ” 如果 他们能够克服对传统的虚无主义 , 他们将会 是博物馆的未来 。 近几年来 , 新博物馆学运 动与博物馆学界 的主流 派在理论上有 所接 近 , 199 5 年国际博协十七届大会期 间 , 两 派还进行 了学术合作 , 共同主持了 “博物馆 与社 区 ” 为题的联席会议 , 并就博物馆学与 新博物馆学的理论界限和结合点进行 了探 讨 , 这是令人鼓舞的 。 中国博物馆传统中最积极的因素是使命 意识 。 中国近代博物馆诞生于国家 民族沦为 半封建半 殖民之际 , 救亡 图存是 历史 的使 命 。 中国近代第一座博物馆就是 把 开发 民 智 、 救亡图存作为建馆宗 旨的 。 中国博物馆 一直是使命型的博物馆 , 强烈的使命意识一 直是 中国博物馆传统中最有继承价值 的积极 因素 。 当前 , 我们正在把这种传统与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衔接起来 , 以为 人民服务 、 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宗 旨 , 建设和 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博物馆 。 三 、 博物馆现代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知识 博物 馆的现代化不仅表 现在博物馆 宗 旨 、 思想的现代化 , 而且也表现在对现代科 学知识 、 现代技术知识的运用上 。 首先是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管 理博物馆 。 二次大战后的二三十年间 , 管理 思想和管理科学有了很大的发展 , 出现了以 经营管理为主题 的组织管理学和以人为对象 的行为管理学 , 不断提高了对物的管理 的科 学水平和对人的管理的科学水平 。 国际博物 馆界早在六七十年代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呼吁 博物馆应具有 “人的属性 ” , 日本 著名博物 馆学者鹤 田总一郎提出了人与物的结合是博 物馆发展方向的观点 。 博物馆从见物不见人 到人的发现 , 这是博物馆管理思想 的飞跃 。 从管理人到服务于人这是又一次飞跃 。 越来 越多的人认为博物馆应作为 “社会武器 ” 积 极服务于社 会的发展 , 进而产生 了 1 974 年 国际博协新章程中鲜明标示的博物馆是 “为 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 ” 的机构 。 1974 年 以 来 , 自觉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就成 了国际 博物馆界公认的现代博物馆 的宗旨 , 也成了 博物馆现代管理的总 目标 。 西方博物馆服务 意识的强化和服务战略的展开 , 使博物馆在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都有很大的收获 。 目 前博物馆现代化管理 的程式化 、 科学化已达 到相 当高的水平 。 为了促进博物馆现代化管 理的普及 , 国际博协建立了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委员会 , 有 很大的投人 。 我国博物馆的管理正从计 划经 济体制下的博物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下的博物馆转变 , 我国博物馆现代化的管理 根据我国的国情 , 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 其次 , 运用现代科学知识运作博物馆 业 务 。 用现代科学知识武装博物馆的业务运作 是博物馆现代化很重要的方面 。 传统博物馆 几乎不研究观众 , 而现代博物馆则把运用科 学方法研究观众视为博物馆社会化的首要任 务 。 研究观众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课题 , 这种 研究不仅针对个体观众而且要针对各种群体 观众 ; 不仅针对现实观众而且要针对潜在观 众 ; 不仅针对国 内观众而且要针对国外 观 众 。 实际上研究观众就是研究社会 , 需要运 用现代社会调查 、 市场调查以及教育学 、 心 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 科学地把握观众 的需要及其动向 。 在藏品研究 、 陈列研究上 也都需要把握相关学科的最新知识和社会上 的研究动态 。 那种孤立的藏品考证和仅为满 足行业兴趣的陈列是与博物馆的现代化 、 社 会化相距很远的 。 博物馆的科学研究必须打 破研究的小天地 , 把博物馆的科学研究汇人 社会科学研究的洪流之中 , 既保持 自己的研 究个性又不游离于社会之外 , 这样才能更好 地为社会的需要服务 。 博物馆陈列的艺术设 计应该掌握当代美学 和工艺 美术 的新成就 , 运用新知识 、 新工艺 、 新材料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制作出具 有时代水平的陈列展览 。 第三 、 运用现代技术装备博物馆 。 物质 文明的进步表现为技术化水平的提高 , 人类 享用技术的程度是物质文 明发展水 平 的标 志 。 博物 馆的现代 化也应体现技术 的现 代 化 , 现代博物馆也应拥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 技术设备 。 现代博物馆的管理应有高度的技 术含量 , 行政管理应拥有更多的技术手段掌 握全馆的行政运作状态 。 安全系统应充分运 用现代科学技术 , 我国相当大部分博物馆的 安全防范能力已达到现代水平 , 与全国其他 行业的安全保障相 比是做得 比较好的 。 现代 博物馆藏品的检索系统应该 电脑化 , 藏品保 护 、 保养应拥有高科技手段和装备 。 在陈列 中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陈列效果 , 已在现 代博物馆中广泛地使用 了 。 运用各种光源照 明 、 运用光线和色彩调动观众 、 强化陈列效 果 已达到很高水平 , 运用高科技手段摩拟陈 列规定的情景 、 营造特定的环境氛围也有了 很高的成就 , 这些都是博物馆传统陈列手法 所没有的 。 但声光电及其他科技手段都不过 是工具而不是作为知 识载体的文物和审美载 体的艺术展 品本身 , 过重的运用科技手段反 而喧宾夺主 、 夺去了文物固有的光彩 。 西方 的一些博物馆专家已经呼吁在陈列中不要滥 用新科技手段 。 我认为我们 不要 把 “声光 电 ” 等同于现代化 , 不要以为 “声光电 ” 就 是现代化博物馆的标志 。 我们 的陈列既要加 强科技含量 , 又要减少科技气息 , 既要运用 高科技产生的奇妙效果 , 又要把技术手段从 陈列氛围中隐去 , 以保持 陈列固有的历 史风 格和高雅氛围 。 总起来说 , 一个国家的博物馆的现代化是随着这个 国家的现代化的发展而发展的 ; 一个博物馆的现代化是这个博物馆的观 念现代化 、 思想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 综合体现 ; 现代博物馆是从传统博物馆中生长起来 的 。 立足 中国传统就是立足民族的土壤 。 继 承传统是为了超越传统 , 为了走向世界 、 走 向未来 。
本文档为【论博物馆的现代化_苏东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4728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72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8-13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