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代汉语重点

现代汉语重点

举报
开通vip

现代汉语重点PAGE 《现代汉语》电子讲稿 现 代 汉 语 (讲 稿) 课 程 总 体 安 排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 “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它以马列主义语言学理论和国家的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为指导,系统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把学生对于现代汉语的语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上来,以培养他们良好的语言素质和出色的语言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包括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六个部分,每部分根据教学内容又分若干节,...

现代汉语重点
PAGE 《现代汉语》电子讲稿 现 代 汉 语 (讲 稿) 课 程 总 体 安 排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 “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它以马列主义语言学理论和国家的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为指导,系统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把学生对于现代汉语的语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上来,以培养他们良好的语言素质和出色的语言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包括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六个部分,每部分根据教学内容又分若干节,循序渐进。每节后均附有思考与练习,习题内容包括巩固性、综合性和启发性的,它是教材的组成部分。 要求学生了解现代汉语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系统,对语音、词汇、语法以及汉字系统有一个全面而科学的了解,并且能够进行准确而合理的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让学生了解现代汉语整体语用功能以及各个组成部分的局部功能,从而掌握理解策略和表达技巧。本学期教学内容为第一至第四章。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绪论部分——重点:现代汉语的含义、形成和发展;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汉语的主要特点,语音、词汇、语法大要素的相互关系,书面语和口语的相互作用;现代汉语规范化。难点:现代汉语的含义、形成,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 语音部分——重点:元音辅音的发音,音节结构(声母、韵母、声调)分析,音节拼写规则,普通话的音变。难点:单元音韵母和辅音声母的语音描写,音节拼写规则,普通话的音变。 文字部分——重点:汉字的结构成分,汉字的结构顺序,汉字的结构方式。难点:汉字的结构顺序,纠正错别字。 词汇部分——重点:语素,词的构成与类型,多义词与同音词, 同义词辨析。难点:多义词与同音词,同义词辨析。 四、教学原则和方法 教学原则:贯彻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教学方法:抓住教学主线——方法论;强调六个教学环节:预习、讲解、复习、练习、阅读、应用;教学中综合运用讲授法、比较法、夸张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和直观教学。 五、教材和教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材以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为主,作为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同时参阅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和邵敬敏主编的《现代汉语通论》,配套使用《现代汉语学习指导书》和《普通话教程》,以根据教学要求适当增补一些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语音发音、正音、辨音实践,消化教学内容。语音部分配合使用音像教材,以播放录音为主要方式,辅以录音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音发音、正音、辨音技巧。 本课程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总课时96学时,每周学习3个课时。学时分配比例大致为:绪论6课时;语音15课时;文字9课时;词汇12课时;语法38课时;修辞16课时。 六、平时作业安排和考试 作业:章节后面的思考题;考试:平时作业占20%,考勤占10%,期末考试占70%  七、教学建议和说明   1、本课程是一门知识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讲清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讲解知识时,多联系语言运用实际,分析实例时多联系学到的知识,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2、现代汉语讲的是语言的断代的知识,有些内容的讲授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历史发展,如声调、文字结构、词义,补充讲授应适当。 3、启发学生多观察语言现象,发现语言事实,把不自觉地掌握语言规律变成自觉地掌握。 4、重点在分析客观存在的语言事实,不在术语上纠缠。对一些有争论的问题,应以教材说法为准,切忌将个人观点或其它教材观点强加于学生,以免影响教学。 5、由于本课程与相关课程如普通话、语言学概论等内容有重复,教学中相关章节教学内容将根据需要做适当调整,重复内容少讲或不讲。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结构,并且对现代汉语的概貌有全面的了解。 【重点难点】 1、现代汉语的性质、含义、形成和发展; 2、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 3、现代汉语规范化; 4、现代汉语的主要特点,语音、词汇、语法大要素的相互关系,书面语和口语的相互作用。  【教学方法】 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古今汉语相联系,中外语言相比较,教材与习题相配套,现代汉语与相关学科相联系。 【课时安排】计划6课时 【教学内容】共四节 第 一 节 语 言 【教学目标】 使学生对语言的含义、基本性质有一个全面的、宏观的、简略的把握。 【重点难点】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符号系统; 3、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课时安排】计划1课时 【教学内容】 1、什么是语言; 2、语言的特点; 3、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4、语言的性质。    一、什么是语言 什么是语言?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语言作为人类特有的符号系统,是人类与动物相区别的最重要的标志。《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第475页这样解释“语言”:“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当作用于人与人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当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认知事物的工具;当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下面逐一介绍:工具说;符号说;文化信息载体说。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从外部功能来看,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这里包含三个要点:语言的交际职能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语言这个交际工具是人类特有的 虽然有一个成语叫“鸟语花香”,似乎是说鸟类也有语言,但这不过是一个比喻的说法。至于“鹦鹉学舌”和“大猩猩学单词”等等现象,那都是动物的条件反射,是在重复人们驯养它时反复给出的声音。动物世界的交际工具不是语言。 (2)语言的交际职能 语言的交际职能体现在两方面: A、人们说——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B、听别人说——通过语言了解别人的思想情感 (3)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不是唯一的,但它是人类多种交际工具中最重要的。因为人们用来传递思想情感的手段不仅是语言,还有其他代用品,如烽火、旗语、红绿灯、打手势、手语 ,还有电报代码等,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它们有的只能传递极其简单的信息,有的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形成的辅助性手段,依托于语言,作为语言的代用品而成为一种交际手段,人们表达情感的最重要的手段是语言。 2、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教材P1) (1)符号 两个方面——能记(能指,表现成分):形式 ;所记(所指,被表现成分):内容(意义) 能记与所记的关系: A.统一体(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B.约定(社会约定,没有必然联系) (2)语言符号 这套符号系统是从使用同一套符号系统的全体社会成员各种交际活动中出现的言语(话语)形式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语言作为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符号系统,既具有其他符号系统的基本特征,同时又具有一系列不同于其他符号系统的特征。 语言符号能记——声音;所记——意义。声音是形式,意义是内容。 从内部结构来看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音是形式,语义是内容。但用什么样的声音表达什么意义,就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来讲,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现象,也就是说这是大家公认的,个人不能改变。如“书”汉语用“shū”表达,而英语用“book”,这种音义结合并无必然联系,而具有任意性。但在一种具体语言中,音义结合的任何语言单位一经人们共同约定后,就具有了强制性,音义之间也就有了联系,如“书”这个概念,说汉语的人说“shū”声音就能理解是什么东西,但说英语的人就不懂。因此,就一种语言而论,声音和意义是统一的、有联系的,任何个人不得随意改变。 语言符号除了具有任意性特点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线条性,即人们在使用语言时,语言符号只能一个一个的发出,像一条线似的随着谈话时间的持续而延伸,没有人能在同一时间位置上说出两个声音。 (3)文字也是一种符号,它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语言符号的符号) 文字符号:能记——书写形式(字形); 所记——语言符号(能记:声音;所记:意义)例如: ①能记和所记之间是约定关系,没有必然联系。 “成册的著作”(所记)——汉语:shū(能记);英语:[buk] (能记) ②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书(文字)——能记:书(字形) 所记:语言符号[shū(能记)“成册的著作”(所记)] (4)语言符号的系统性(教材P2) 系统: ①由许多单位组成(语言符号的基本单位:词。词——词组——句子;词的发音:音位——音节——更大的结构) ②且相互联系,处于一定的关系之中(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语言是一种开放性系统,具有可变性。  3、语言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是信息的载体,因而具有信息性和可传递性。 文化和语言可以说是共生的。语言是文化的产物;语言的使用,以文化为背景;语言是实现、巩固和传播文化的手段。语言世代相传,人们利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可以把信息传到远方和后代,使人类形成文化,积累知识。 二、语言的特点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第475页指出:“人的语言有四个特点:(1)可分离性,(2)可组织性,(3)理智性,(4)可继承性。” 语言符号的特点:任意性、线条性。 三、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1、语言的产生   关于语言的起源,众说纷纭,至尽仍无定论。因为,语言的起源问题是与人类的起源问题相联系的。在人类起源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时,语言起源问题也就难以科学地阐明。下面介绍几种主要解释。   (1)劳动创造了语言。恩格斯说,“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劳动创造了语言,是在漫长历史中逐步完善的。   A、人类的社会性劳动,需要相互交流思想、协调集体行动。因此,劳动决定了产生语言的需要。 B、劳动使人类学会了直立行走,改善了发音器官,促使思维发达,因此,劳动又使语言的产生有了物质可能。 (2) 神授说。犹太教和基督教《圣经·创世纪》记载两河流域一种远古传说,亚当给万物命名。上帝的语言是希伯来语。 (3) 摹声说。模仿自然界声音,比如风声鸟鸣等等。但此说无法解释为什么只有人类才有语言而动物界没有。 (4)进化说。人类学家对此有一些解释,认为随着人类的进化人类开始有了语言的发生。 2. 人类语言的发展 (1)语言与社会共变。 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具有稳定性,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语言是一个变数,社会也是一个变数;语言和社会这两个变数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接触而引起互相变化。”(见陈原《社会语言学》,学林出版社。) (2)语言的发展是一种渐变。 (3)发展的原因 外部原因:社会的产生、发展、分化、统一,影响语言的发展变化。 内部原因:语言各组成要素(语音、词汇、语法)的相互影响,引起语言的发展。语言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各部分原有的关系可能被打破,从而使各部分相应地发生变化,形成新的关系,达到新的相互适应。 3. 人类语言的类型 从有利于认识和研究语言的角度,目前主要有四种较为通行的语言分类法: (1)谱系分类:根据有无共同的来源以及历史关系的远近来分类,主要根据语言之间有对应规律的同源词。有共同来源的、从同一“原始母语”分化而来的,是“亲属语言”,如英语和德语;反之,没有共同历史来源的,则叫“非亲属语言”,如汉语和英语。汉藏语系、印欧语系等语言是不同的亲属类型(或历史类型)。汉语属汉藏语系。亲属语言根据相互关系的亲疏又可以分为“语系→语族→语支→语种”。 (2)类型学分类:根据语音和语法构造上的不同特点去分类,这是纯结构的分类。作为分类标准的结构共性,是需要探讨的一个关键问题,比如,是否有声调,动词是在宾语之前还是在宾语之后,是否有形态……等。类型分类的标准是多方面的。汉藏语系的语言有两个重要的类型学特点:一是有字调,一是语素单音节性。 (3)地域分类:是根据语言的地理分布去探求语言共性的一种分类。将处于同一地区具有一定结构共性的语言归为一类,称为“语言联盟”。如:欧洲语言、太平洋语言、南亚语言等等。汉藏语系的语言分布在亚洲东南部。 (4)功能分类:根据语言在人类交际中的作用而进行的分类。如“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的人们互通信息时共同使用的一种语言;“族际语”是几个民族间的人们互通信息时共同使用的语言;“国际通用语”是国际交往中共同使用的语言,比如联合国规定了包括汉语在内的六种工作语言就是国际通用语,它们是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汉语。 四、语言的性质 语言不是自然现象,不是生理现象,不是心理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一视同仁地为整个社会成员服务,而不属于社会结构本身。也就是说,语言不属于社会经济基础,也不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具有社会性和全民性。 社会性是指语言和社会紧密联系,二者互相依存。一方面语言依存于社会,社会的发展进步,也带来了语言的变化;另一方面社会也离不开语言,没有了语言,社会也无法存在和发展(语言具有可变性,这种变化反映在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上,词汇是最活跃的部分,与社会联系最密切。)。 语言具有全民性。它从产生的时候起,就是全民的交际工具,全民的共同财富,它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我们说语言具有全民性,属于整个社会成员,但同时也要看到,不同的社会集团在使用全民语言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可以有一些特殊的发音方式、习惯用语之类,带上自己集团的某些语言特征。如阶级习惯语(不同阶级在共同语之外所创造的一些特殊的词语,如“朕”等)的存在;不同阶级对某些词语可能赋予的特定的含义,如:抗战时期,称“特务”为“尾巴”、“根据地”为“老家”。但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不是科学意义上的独立的语言体系。个人对语言的运用及其成品,称为“言语”,不会损害语言作为全民交际工具的本质。 第二节 现 代 汉 语 【教学目标】 使学生对现代汉语的含义、形成过程、特点、现代汉语方言和现代汉语三要素有一个基本了解。 【重点难点】 1、现代汉语的含义、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2、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 3、现代汉语的特点。 【课时安排】计划3课时 【教学内容】 1、现代汉语的含义 2、现代汉语的形成; 3、现代汉语的变体; 4、现代汉语的地位; 5、现代汉语的特点; 6、现代汉语的整体性。 一、现代汉语的含义(教材P4) 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 广义的: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狭义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我们一般所说的现代汉语是指狭义的解释,即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包括三层意义: (1)语音标准 北京语音为标准音。选择北京语音为标准,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因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自元朝建都以来,数百年来一直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二是因为使用人数多,在全国流布范围广、影响大。 三是因为北京语音系统结构简明,规律严整,音节悦耳动听。 (2)词汇基础 北方方言是我国最大的方言,使用人数最多,词汇最丰富。这一点是其他任何方言也无法与之相比。将北方方言确定为现代汉语的基础语言,主要有如下原因: 一是北方广大地区历来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达地区。北方民族多为强势民族。历代都城,多分布在黄河流域和中原地区,例如陕西、河南、河北等地。北方地区的语言随“政府行为”的力量得以扩大和传播。 二是历代文献和文学作品,几乎都是使用北方方言词汇写成的。例如:孔孟之学、儒家经典甚至诸子百家。北方话与“官方语言”在词汇系统上形成水乳交融的关系。   三是因为北方方言使用的地域最广:黄河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长江流域的重庆、南京;云南、贵州、广西等地,都使用北方方言。 (3)语法规范 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应从以下三方面加以理解: ①白话文是与文言文相对应的概念。白话就是口头说的民族共同语。古代白话是指古代口语化作品;例如唐代的传奇、宋代的市井文学、清代的笔记小说等。现代白话就是普通话。白话文是用白话写成的文章和文学作品。 ②“著作”就是文章和文学作品。 著作多是经过字斟句酌,反复修改的作品。著作的作者一般应具有较好的语言功底和表达能力。 ③ “典范”的含义指经典和规范。 “现代白话文著作”数不胜数,可作为语法规范的作品应是经典性的著作。即使是“名人名作”,如果不是经典或规范的,也不在此例。这就排除了“以人划线”和简单化,例如,即使像鲁迅、郭沫若这样的语言大师,也有非典范的作品。另一方面,“典范”的著作必然经得住推敲,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二、现代汉语的形成 1、汉语发展史 汉语发展到今天,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进程。关于汉语史的分期,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下面介绍一种: (1)原始汉语阶段:只有口语而没有书面语。 (2)上古汉语阶段:指先秦。 (3)中古汉语阶段:两汉至隋唐。 (4)近代汉语阶段:从晚唐五代至清初。(从晚唐五代即公元第九世纪开始,出现搀杂一些文言成分的通俗文学作品,如禅宗语录、敦煌变文等,直至清初。) (5)现代汉语阶段:五四运动以后,长期的言文分歧得以统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逐步形成。(现代汉语是在近代汉语的基础上形成的。) 由于语言的发展是渐进的,而不是突变的,因此,上述五个阶段的划分并不是意味着精确到某朝某年。另外,吕叔湘先生指出:“以晚唐五代为界,把汉语的历史分为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两个大的阶段是比较合适的。”“现代汉语只是近代汉语的一个阶段”。这是整个汉语史的二分法。  2、现代汉语的历史形成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近代汉语基础上形成的。从宋元以来,在语言中有两个方面值得重视,书面语——白话文、口语——官话,即是普通话的雏形,或说是初级阶段。宋元以来许多文学名著,如《水浒》、《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等,记录它们使用的语言均是白话文;从口语讲,官话即是一种在官府里公开使用的交际语言。这两种形式延续时间长,且逐步完善,50年代正式确定为普通话。(共同语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从书面语资料来看:先秦时代,存在着一种共同语;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称为“雅言”(《论语·述而》);汉代,称为“通语”(扬雄《方言》);明代,“官话”;辛亥革命后,“国语”;新中国成立,普通话) 可见,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历史的产物,它是在唐宋以来的书面语——白话和金元以来的北京口语——官话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现了汉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宋元以来我国历史发展的结果和产物,是政治、经济、文化集中的表现。 三、现代汉语的变体 (一)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教材P6) 现代汉语的方言也就是它的地域变体。汉语方言在周代时就有,称为“殊方异语”,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社会发展过程中,常常发生社会的隔离和分化。社会的隔离和分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山川阻隔、交通不便、饥荒战乱、人口迁移,自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 社会的分化,促使了方言的产生。根据各方言的特点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现代汉语的方言大致划分为七大方言区 1、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的使用人数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5%,以北京话为代表。北方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北方方言地域分布最广,内部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语音差异,可以分为四个次方言区: (1)华北方言,通行于京津两市及东北三省,河北山东及河南六省。其中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方言最接近北京话。 (2)西北方言,通行于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青海及新疆等六省一区。 (3)西南方言,通行于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及湖北大部、湖南、广西北部边缘地区。 (4)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长江中下游,包括安徽、江苏、江西部分沿江地区。 2、吴方言 吴方言的使用人数占汉族总人口的7.5%左右,以上海话为代表。主要通行于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南通小部分、上海及浙江大部分地区,可分五个次方言:(1)太湖次方言,通行于常州、杭州、宁波等地区;(2)以临海话为代表的台州方言;(3)以温州话为代表的东瓯方言;(4)以金华话为代表的婺州方言和以丽水话为代表的丽衢方言。 3、湘方言 湘方言的使用人数占汉族总人口的3%左右,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又称湖南话。从内部语音差异上看,又有“新”“老”湘语的分别。老湘语广泛流行于湖南中部宁乡、衡阳等地,新湘语流行于长沙、株州等大中城市中。 4、赣方言 赣方言的使用人数约占汉语总人口的3.3%,以南昌话为代表,又称赣语或江西话,通行于江西省大部分地区。因历史上多次北方汉人南迁多从江西为中转,加之地理上与江淮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区接壤,就使江西省边缘地区深受其它方言影响,也导致赣方言自身特点的淡化。 5、粤方言 粤方言的使用人数约占汉族总人口的4.3%,以广州话为代表,通行于珠江三角洲广东中部、西南部和广西东部、南部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习惯上又称“粤语”或“广东话”,当地人称之为“广府话”或“白话”。东南亚、南北美洲等海外华侨和华裔中近90%的人都来自粤方言区,所以国外“唐人街”中老年华人流行的汉语,多为粤方言。 6、闽方言 闽方言的使用人数约占汉语总人口的5%。以福州话为代表,分布于福建省大部分地区、以及广东、海南部分地区及台湾省汉人居住区,是内部分歧最大、最复杂的一大方言。闽南闽北之间不能通话。因此,也有人主张将闽南、闽北划分为两个大方言区。   闽方言分为5个次方言区:(1)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方言;(2)以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方言;(3)以建瓯话为代表的闽北方言;(4)以永安话为代表的闽中方言;(5)以莆田话为代表的莆仙方言。南洋群岛中的华侨和华裔中多数来自闽方言区。 7、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的使用人数约占汉语总人口的4%。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通行于广东,福建、广西、台湾、江西、湖南、四川等客家人居住区。历史上自东晋开始为避战乱。中原汉人经过5次大规模的南迁。“客居异乡”,虽然在其他方言的包围之中。仍保留内部语言的一致性。在东南亚、新马泰、越南、菲律宾等客家华侨华裔中,仍使用客家方言作交际用语。 也有分为九大方言区,在上述七大方言区基础上增加了徽语、晋语。 (二)现代汉语的社会变体——社会方言 由于性别、年龄、地位、职业、信仰、文化程度等社会因素的不同,人分属于不同的社会群体。每一群体都有一些区别于其他群体的语言特点,从而形成语言的各种社会变体,也叫社会方言。 现代汉语的社会变体主要有:性别变体、年龄变体、行业变体、阶层变体和社区变体。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教材P16) (一)语音方面 1、音节中元音占优势 2、音节中有声调 3、显著的音乐性 (二)词汇方面 1、双音节词占绝大多数 2、构词方式方法灵活多样:词根融合、附加、重叠、轻声、儿化 (三)语法方面 1、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 2、词类具有多功能性 3、主要语法手段:语序和虚词 4、音节数会影响其搭配和用法 5、量词丰富 五、现代汉语的整体性(教材P19)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音义结合:由社会约定俗成,语言与社会互相依存。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qi(o)、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语音、词汇、语法成为语言的三要素。三者相互关联、相互对立,构成语言的整体。语言中的语法构造和基本词汇决定着每一种语言的基本面貌,因此人们称这两者为“语言的基础”。 (一)现代汉语三要素的关系 1、语言三个要素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词汇中的一般词汇几乎处于经常的不断变化之中,迅速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的变化;语音的演变通常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明显到觉察出来;而语法构造和作为词汇核心部分的基本词汇的变化则非常缓慢,是语言中比较稳固的部分。 2、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合乎规律地共处一个整体之中。 词汇:造句材料;语法:结构规律;语音:物质外壳。 3、相互作用 例如:轻声、儿化、声调——语音现象 莲子—帘子[轻声] 盖(上)—(一个)盖儿[儿化] 好(人)—好(帮助人)[声调] 知识—指示[声调] 又如: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是因为每个单音节词在读音上能互相区别;之所以能互相区别,是因为古汉语语音系统音位较多:有浊音、入声韵尾等。后来,语音系统简化,浊音清化、入声韵尾消失,原来不同音的词变得同音了。“戚”和“妻”原来读音是不同的,后来相同了。同音词太多,会引起误解。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双音化。“油漆”和“妻子”就不会再相混了。词汇的双音化不但促使词义的明确化,也促使了词性的明确化。 书:书籍、书本、书信(名词);书写(动词) 除了词汇的双音化之外,语法中的语序也能促使词义、词性的明确化。 锁:一把锁(名词);锁上大门(动词) (二)现代汉语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 口语 汉语—— 文言文(五四前) 书面语—— 白话文(五四后) 二者的特点: 口语:短句多、省略句多、句子结构;松散、常有无意义的成分。 书面语:长句多、完整句多、关联词语多、句子结构严谨。 现代汉语中二者的关系:书面语与口语基本上是一致的,它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和源泉;书面语是口语经过提炼加工的形式。 2、书面语对口语的发展又起一定的作用。例如: 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科技术语——现代汉语书面词语——口语: 治病救人;搞、名堂;幽默、维生素;解剖、B超、温床 六、现代汉语的地位 (一) 国内地位和作用 现代汉语是我国汉民族各方言地区和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共同交际用语。说汉语的人口占我国人口90%以上。汉语对我国各民族的互相了解和交往起了重要作用,为各民族的互相学习和共同协作作出了重要贡献。汉语对维护和加强我国各民族的大团结,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 国际地位和作用 在国际上,现代汉语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语言。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地位也空前提高。就世界范围来说,汉语是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并且传播至世界各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出现了“汉语热”。世界各国研究汉语的历史也很长。 历史上,华夏文化对世界文化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与此同时,由于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汉语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在人类语言发展史上同样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世界许多语言从汉语里吸收了不少成分,特别是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家。在朝鲜,不仅古代的历史著作和文学著作大都是用汉字写成的,而且在他们制定了自己的拼音文字之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还夹用一些汉字。朝鲜语里吸收了大量的汉语词汇。在日本,汉字大约在公元前三至四世纪时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假名”是根据汉字的偏旁或草体制订的。1946年日本公布了“当用汉字表”1850个字,1981年改为“常用汉字表”1945个字。日语吸收了大量的汉语词,许多是其构成新词的基础。汉语对越南语也发生了很大的影响,18世纪以前越南的书面语用的是汉字(称“字儒”)和按照汉字的造字方法自造的用来书写越南语的一些字(称“字喃”,意思是“俗字”)。 (三)现代汉语的语际地位 1、世界语言种类繁多 世界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语言。根据目前所调查到的数据,有确切记录的语言在2000种以上。其中有些已成为历史的遗迹,例如拉丁语、我国境内的西夏语、鲜卑语等。 汉语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其次是英语、俄语等。使用人数最少的语言,只有几千甚至数百人在使用,例如我国东北的鄂伦春语、赫哲语。 2、世界语言的谱系分类 语言的谱系分类是根据不同语言中语音、基本词汇和语法相同或相似的程度,确定各种语言间“亲属”关系的语言分类的方法。凡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一个语系。同一语系中的语言还可以根据它们的“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语族、语支、语群,最后到具体的语言。 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九大语系:印欧语系、汉藏语系、闪含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高加索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我国境内55个少数民族的语言分属其中的五大语系。分别是:   汉藏语系:有30个民族(包括回族,不包括汉族),人口共约4860万,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约6643万)的73%。我国的民族大多数属于汉藏语系。   阿尔泰语系:有17个民族,人口共约1539万,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23%。   南岛、南亚、印欧三语系(以及语系末定的):有8个民族,人口共约244万,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4%。 3、汉藏语系和汉语 从语言的谱系分类上看,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语族—汉语语支—汉语。在汉藏语系中共有四个语族,其余三个分别是:侗泰语族;苗瑶语族;藏缅语族。 汉藏语系中各语言的主要特点:1)有声调;2)单音节词根占多数;3)有 量词;4)使用虚词和语序作为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4、现代汉语和其他语言的关系 一方面,汉语对其他语言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如日语、越语、朝鲜语等;另一方面现代汉语中也存在着大量从其他语言中吸收过来的外来词,语法也从其他语言里吸收了一些养分,如欧化句格式“进行了并正在进行着建设”等。 第 三 节 现 代 汉 语 规 范 化 【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步掌握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意义和标准;提高对不规范语言现象的判别和改正能力。 【重点难点】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意义和标准。 【课时安排】计划1课时 【教学内容】 1、历代政权语言文字政策; 2、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意义和标准; 3、树立现代汉语规范化意识。 一、历代政权的语言文字政策 秦始皇统一中国,针对“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实行“书同文字”政策。确立秦篆为规范,取消原先在六国通行的与秦篆不同的“六国文字”。这是第一次大规模的政府干预语言文字应用的行为。 汉代已注意到方言分歧严重的情况。汉字“隶变”后,汉字字形的分析、理解和使用存在很多混乱现象。扬雄作《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一次整理记录了周秦西汉时代方言口语分歧及其与共同语之间的对应关系。汉章帝八年诏诸儒各选高才生讲授古文。孝平帝召集当时的语言学家在未央宫解说文字,辨析形音义关系。许慎在考证出土文物资料基础上,归纳整理出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魏晋之际,佛教传入中国。梵语与汉语的接触与大量佛教音译词的借用,促进了汉语语音学的研究,晋代开始出现了“反切”注音法。 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陆法言完成了第一部研究记录字音标准的《切韵》。 三国时,魏正始二年(公元241年)刻“三体石经”。《三体石经》用古文、秦篆、汉隶三种字体,对照书写《尚书》《春秋》《左传》等经典文献,是“国定”的文字规范。 唐代字样之学大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愈受到统治者官方的重视。 宋编修《广韵》。 元定都大都(今北京),使大都话成为当时的“天下通语”。 明代以后,官话流行。官话以“读书音”的形式向南方扩散,形成了南方各方言中“文白异读”的现象。 清代,方音最重的福建、广东两省,分别设立推广官话的政府机构——“正音书院”。“正音书院”通过设科取士,规定考生中“不谙官话者,不准送试”。 辛亥革命后,1913年蔡元培主持召开“读音统一会”。1916年成立“国语研究会”。把“言文一致”“统一国语”作为“政令”颁发全国,以政府行为推进了“国语运动”的开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语言文字工作。 1949年10月10日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推出研究汉字改革、汉语统一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任务。 1955年10月,先后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以决议形式确定了以“普通话”为汉民族共同语的法定名称,并通过了普通话语音标准、词汇及语法规范等原则问题。在“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规范”开始用于指称语言文字运用的标准,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次把语言规范问题提到学术理论的高度。罗常培、吕叔湘的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现代汉语规范问题》,系统论述了汉语规范化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这次会议明确了汉语规范化的标准。 1958年公布《汉语拼音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1982年,联合国地名标准化组织通过将《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中国人名地名的国际标准。 为适应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发展的需要,国家技术监督局先后制定颁布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等国家标准。 1992年4月25日,统一的中日韩汉字编码字符集、国际标准被国际标准化组织以25比4的绝对多数通过,从此开始了中文信息国际标准化的新阶段。 2000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并于2001年1月1日正式实施。 语言文字立法的意义在于: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全国56个民族共使用73种语言;30个有文字的民族目前正在使用的文字有26种。 (2)我国目前在语言文字使用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规范的现象,例如:有些地区方言盛行,在公共场合说普通话没形成风气;社会上存在滥用繁体字、乱造简体字的现象;有些企业热衷于取洋名、洋字号,乱造音译词;信息技术产品中存在语言文字混乱情况;不少出版物、广告、商店招牌、商品包装和说明中滥用外文等。 (3)语言文字立法有利于:加强和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维护和促进国家统一;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技术文化水平增强对社会成员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指导性和约束力。 二、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意义和标准 语言规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群体行为趋同性的自然表现,一方面带有比较多的自发性,自发的规范;一方面是自觉的规范,由国家机关、语言决策机构、语言研究机构和语言专家所发起和从事的宏观全局的、大规模的规范运动。它以国家民族的总体利益和长远发展为目标,是在认识了解语言文字发展变化总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要推行一种全国或全民族共同使用的标准,从而消除由种种原因产生的各种语言变异所带来的交际障碍,促进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并实现由旧规范向新规范的过渡。这种自觉的规范就是通常所说的“语言规范化”。自觉的规范,是自发的规范的科学化、规模化和行政化。(见《规范语言学探索》,戴昭铭著,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7月) 与古代历次语文规范化活动相比,现代意义的汉语规范化的特点是:在言文一致的宗旨下,力求建立、推广和普及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1、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意义(教材P9) 建立统一、明确、共同遵守的标准,以利于正确表达和理解。 2、必要性   (1)语言的本质在于应用,生命力在于交际行为中沟通信息。语言的社会性。 (2)语言的发展是约定俗成的过程,规范化就是不断的约定俗成。 (3)我国人口众多、需要规范的现代汉语。 (4)多民族国家的官方语言和联合国工作语言,国际交往和外国人学汉语,需要一个标准和规范的汉语。 (5)信息处理、人机对话、信息 档案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教师个人成长档案教师师德档案表人事档案装订标准员工三级安全教育档案 、语音识别与合成等,都需要有一个规范的处理对象、形式,便于计算系统的识别与处理。 (6)网络的发展、网络文化、网络资源的开发建设与利用,也亟需现代汉语的规范化。 3、可能性 汉语发展的客观规律,表明是一个不断规范化的过程。语言的性质和功能在于交际应用,使用者双方的最大要求是正确表达和正确理解。交际的过程就是“约定俗成”的过程。 “约定俗成”就是少数服从多数。任何语言现象,包括语音、词汇、表达方式等,都存在使用都多少的情况。人们学习语言时常选择多数人使用的,因为学会了以后会有广泛的使用空间。学习和使用的这种共同心理也使语言规范化成为现实。 语言系统本身也能够主动适应交际双方而做出调整或改变。调整或改变的方向就是让更多的交际使用者认同和使用,一些用法的规范就在交际实践中渐渐形成了。 历史上政府行为干预语言文字应用的先例在不同程度上推进了汉语的规范化。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规范化。 4、现代汉语规范的标准(教材P11)   (1)语音规范的标准: 1924年国语统一会确定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现代汉语以北京语音系统为标准音。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构成的音节结构系统。至于个别的轻声、儿化、异读等北京话特有的语音现象,不能作为规范的依据(排除土音成分)。 20年代曾经有人主张在北京音基础上加上其它一些方言特有的语音成分,如“入声”或区分“尖团”等,形成一种“人为”合成的音位系统,并且称之为“国音”。但是其结果因为“国音”没有一种现实的方言音系为基础而没有成功。 《汉语拼音方案》就是在北京语音系统的基础上设计的。当前的字典和词典一般都是采用《汉语拼音方案》汉字和词语注音的。因此,学习和掌握《汉语拼音方案》,是学习和掌握现代汉语语音标准的有效工具。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专门设立普通话评审委员会,负责正音工作。审音所依据的标准就是北京语音系统,或者叫“北京音系”。有些方言的读音不符合北京语音系统的,就要加以规范。 (2)词汇规范的标准: 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舍弃土俗词语),适当吸收汉语方言和外来词语中具有特殊表现力的词汇。主要以《现代汉语词典》为规范化的实际参考标准。 异体词(或叫异形词)也应当加以规范。规范的标准主要根据实际应用的功能进行判断:从必要性大小;表现力强弱;区别性多少。 合乎规范化的成果一般都吸收到《现代汉语词典》的修订本中。因此,通常可以把《现代汉语词典》作为词汇的规范,作为学习和使用的词汇标准。 (3)语法规范的标准: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宪法、毛泽东及许多现代著名作家的作品中的一般性用例)。这一规定十分明确,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4)文字规范的标准: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系统。文字规范不仅包括汉字,还包括书面汉语中的一切非汉字符号。 关于汉字规范的标准主要是:以简化字为规范字;整理和淘汰异体字;纠正错别字;反对乱造滥用不规范简化字。 关于非汉字符号的规范主要有:字母数字使用法;标点符号使用法等。 三、树立现代汉语规范化意识 语言文字应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1. 应当学习、使用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掌握“汉语拼音方案”。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字母用于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1978年9月26日,国务院批转《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我国人名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的报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在1977年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作为拼写中国地名的国际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在1982年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 2. 写规范字。 (1)1955年12月,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废除1055字。 (2)1956年1月,国务院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515个简化字和54个简化偏旁,开始全面推行简化字。 (3)1964年5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印发行了《简化字总表》,共收2236个简化字。 (4)1986年6月24日,国务院批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的通知。通知要求:1977年12月20日发表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自通知下达之日起停止使用。“当前社会上滥用繁体字,乱造简化字,随便写错别字,这种用字混乱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通知指出:不能随便使用被简化了的繁体字和被淘汰的异体字,也不能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使用规范的简化字以1964年编印的《简化字总表》为准。 (5)1992年7月7日,新闻出版署、国家语委发布《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该规定“所称的规范汉字,主要是指1986年10月根据国务院批示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中收录的简化字;1988年3月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收录的汉字”。“本规定所称不规范汉字,是指在《简化字总表》中被简化的繁体字;1986年国家宣布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化字;在1955年淘汰的异体字(其中1986年收入《简化字总表》中的11个类推简化字和1988年收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的15个字不作为淘汰的异体字);1977年淘汰的计量单位旧译名用字;社会上出现的自造简体字及1965年淘汰的旧字形。” (6)1998年出版了《现代汉语规范字典》(语文出版社)。 3.说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是全民族的大事。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全国展开了普通话推广工作。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学习和推广普通话是每个中国公民的义务。” 1992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指出,普通话必须“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1994年10月30日,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电部三家发布《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指出:“推广普通话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革新,使推广普通话的紧迫性日益突出。”这个《决定》还附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办法(试行)》和《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把普通话水平划分为三级六等,级和等实行量化评分。 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提出了推广普通话的跨世纪奋斗目标,计划2010年以前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普通话,21世纪中叶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普通话。自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编),是以记录普通话词汇为主的中型词典,在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成为广大青年学生和语言工作者必备的语文工具书。 第 四 节 现代汉语学科要为四个现代化服务(教材P2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现代汉语学科的性质以及现代汉语课程的定位; 2、掌握学习现代汉语必需的比较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3、掌握学好现代汉语的六个环节; 4、正确处理学习中的六大关系。 【重点难点】 1、现代汉语学科的性质以及现代汉语课程的定位; 2、学好现代汉语的六个环节; 3、学习中的六大关系。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内容】 一、现代汉语课程性质和内容 二、现代汉语课程学习目标 三、怎样学习现代汉语课程 四、学习现代汉语课程的意义 一、现代汉语研究的学科地位(供参考)  1. 现代汉语研究属语言学,语言学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密切相关。过去,语言学与哲学、文学、历史学、考古学关系密切;在当代社会里,又与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结合起来,形成了许多新生的边缘学科,如声学语音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数理语言学、人类语言学等。钱学森把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心理学、语言学(包括数理语言学)、文字学、逻辑学等学科纳入一门更大的科学:思维科学。 1973年,美国语言学会会长格林伯葛(J.H.Greenberg,1915—)曾发表一篇论文《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科学》(Linguistics as a pilot science)。西方著名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勒尔(Ernst Cassirer,1874—1945)指出:“在整部科学史中也许没有一章比语言学这门新学科的出现更令人神往。这门科学的重要性完全可以跟17世纪伽利略改变了我们关于物质世界的整个观念的新学科媲美。”当代瑞士著名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家和发生认识论专家皮亚杰(J.Piaget,1896—1980)指出,当代语言学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带头学科。 在语言学的发展过程中,语言学中的某些理论和方法,也为其它学科研究领域所采用,如结构主义,有学者认为它“在社会科学中所起的革新作用——如原子物理学之在自然科学中所起的作用”。现代西方哲学也是受结构主义影响较深的学科。 2.现代汉语的研究,一方面运用了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一方面也运用了国外语言学研究中的理论和方法,一方面还在丰富和发展着一般语言学理论。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是1898年出版的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全书以典范的文言文为研究对象。全书系统借鉴西方传统语法,同时也注重汉语实际。我国最早研究白话文语法的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是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1924),奠定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基础,书中许多观点至今对国内外的汉语语法研究仍产生较大影响。我国长期以来的中学语法教育是建立在《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1956年制订)基础上的,它吸收了从《马氏文通》以来的各家说法,加上一些新的意见,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我们可以通过对现代汉语语言现象的深入分析,进而解释世界语言的共性,丰富和发展一般语言学理论,进而探寻和发现作为人类行为之一的世界诸语言的共同规律。 3. 新时期以来现代汉语的研究。 (1)注重理论的系统性、描写的细腻性和解释的深化。 (2)强调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比较研究。 (3)重视调查口语,以口语材料作为研究对象。 (4)结合认知、计算机、对外汉语教学等,从新的角度揭示现代汉语的规律。 二、现代汉语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1.《现代汉语》这门课程,作为大学文科特别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公关文秘专业、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全面讲授现代汉语各要素的特点,可以使学生系统掌握现代汉语的理论知识,提高运用现代汉语的实践能力;使大家具有明确的现代汉语规范化意识,正确贯彻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 2.学好汉语,提高汉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必备项目,是现代人的立身之本。良好的现代汉语素质,可以为同学们进一步学好其他语言学课程及人文科学服务,如对学好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语、哲学、逻辑学等都有帮助,可以为将来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3.现代汉语的教学是要使同学们通过对现代汉语的描写、分析、解释,对现代汉语具备一定的科学认识,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提高对语言的敏感性,并进而了解语言的共性特点,进一步认识人和社会;同时,学会用现代汉语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掌握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角度。实际上,对现代汉语的认识属于我们对人的自身认识的一部分。《现代汉语》课程,不是教中国人怎样说现代汉语。大多数人在学习本课程前,就已经学会了使用自己的母语——普通话或者汉语方言。我们在教学“现代汉语”,但我们学到的远远不只是现代汉语。 因此,现代汉语服务社会: 1、提高语文水平。 2、对外汉语教学。 3、信息处理。(规范与研究) 三、怎样学习现代汉语课程 (一)学习原则 1、遵循语言的发展规律和规范化原则 2、明确语言学习的目的 1、 理论联系实际 2、 勤学苦练 (二)紧扣学习的六个环节 1、预习:发现问题、发现妙处。 2、听讲:采取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集中精力,做好笔记。 3、复习:检查问题,整理笔记,归纳提高。 4、作业:巩固、提高。 5、阅读: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提高识别能力,强化理论意识。 6、应用:提出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 (预习、听讲、复习、作业为主要环节,阅读、应用为补充环节。) (三) 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 1、比较法 2、归纳法 3、演绎法 (四)处理好学习中的六大关系 1、 知识与方法 2、 形式与意义 3、 静态与动态 4、 事实与理论
本文档为【现代汉语重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4053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01KB
软件:Word
页数:281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3-08-11
浏览量: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