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荣枯鉴

荣枯鉴

举报
开通vip

荣枯鉴《 荣枯鉴》由五代宰相冯道写成。    冯道(882~954)中国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创始人。字可道,自号长乐老。汉族,五代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人。历仕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四朝十君,拜相二十余年,人称官场“不倒翁”。好学能文,主持校定了《九经》文字,雕版印书,世称“五代蓝本”,为我国官府正式刻印书籍之始。    本人以为,《荣枯鉴》的主要意图是为“高管”们提供给一种处事和办事哲学,首先对“君子”和“小人”的行为作了客观分析,“君子”和“小人”各行其道,各 得其所,无须被善、恶观点所束缚。如:“善恶...

荣枯鉴
《 荣枯鉴》由五代宰相冯道写成。    冯道(882~954)中国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创始人。字可道,自号长乐老。汉族,五代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人。历仕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四朝十君,拜相二十余年,人称官场“不倒翁”。好学能文,主持校定了《九经》文字,雕版印书,世称“五代蓝本”,为我国官府正式刻印书籍之始。    本人以为,《荣枯鉴》的主要意图是为“高管”们提供给一种处事和办事哲学,首先对“君子”和“小人”的行为作了客观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君子”和“小人”各行其道,各 得其所,无须被善、恶观点所束缚。如:“善恶有名,智者不拘也”“仕不计善恶,迁无论奸小”,“君子非贵,小人非贱,贵贱莫以名世。”其次是如何辨别“君 子”和“小人”,最后是如何使用“君子”和“小人”,这些观点都基于“圆通”、“顺达”的旨要,是“王道”管理者必备心法……。      圆通卷一:    善恶有名,智者不拘也(虽说善恶有它的定义,但具备真正智慧的人在做事时,绝对不会被善恶的观点束缚)。天理有常,明者不弃也(天下事都有它的自然规 律,聪明的人不会去违背自然规律)。道之靡通,易者无虞也(道理是圆融的,什么是圆融?就是通达的去顺应变化)。惜名者伤其名,惜身者全其身(珍惜名声的 人名誉反而最容易受到损害,爱惜自己的人则可以得以保全自己)。名利无咎,逐之非罪,过乃人也(名利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追逐名利也不能算是什么罪过,以 此来批评别人只是自己的主观意识不同而已)。君子非贵,小人非贱,贵贱莫以名世(尊贵的人其实没什么值得尊贵的,老百姓也没什么低贱的,尊贵还是低贱并不 足以称道于世)。君子无得,小人无失,得失无由心也(社会地位高的人不一定能得到什么,老百姓也不一定会失去什么,得失跟思想境界其实毫无关系)。名者皆 虚,利者惑人,人所难拒哉(名誉都是虚的,只有利益才能真正诱惑人,这是人难以抗拒的本性)。荣或为君子,枯必为小人(成功富足了的人可能成为道德高尚的 君子,失败贫困的人肯定会沦落到小人之列)。君子无及,小人乃众,众不可敌矣(社会地位高的人永远是少数,老百姓永远是多数,多数人的力量永远不能轻 视)。名可易事难易也,心可易命难易也(名誉是过眼云烟很容易发生变化,不要异想天开去改变客观现实,思想境界可以发生变化,但随着因缘果报流转的命运却 难以更改)。人不患君子,何患小人焉?(社会地位的高和低没有什么两样,如果被名利束缚着活得很累,就不如做个小老百姓去过自由自在的日子)。    闻达卷二     仕不计善恶,迁无论奸小(做官或升职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根本不是以善恶或忠奸来决定的)。悦上者荣,悦下者蹇(jian、跛意、不顺利)(能和领导搞好关系的,日 子必定过得很滋润,处处为老百姓着想的,困难肯定不少)。君子悦下,上不惑名(品德高尚的人能让老百姓高兴,可领导会因此而不高兴了)小人悦上,下不惩恶 (喜欢讨好领导的人,群众可能会反感,但这样的反感并不能对你有任何损伤)。下以直为美,上以媚为忠(老百姓喜欢道德高尚刚直不阿的人,可领导会把喜欢谄 媚、顺应的人当做忠诚)。直而无媚,上疑也;媚而无直,下弃也(道德高尚但不懂得去顺应领导,领导就会怀疑你的忠诚;但是当你无原则的去顺应领导,老百姓 就会抛弃你了)。   上疑祸本,下弃毁誉,荣者皆有小人之谓,盖固本而舍末也(领导怀疑你的忠诚是灾祸的根本,老百姓抛弃你对名誉有影响,所以功 成名就的人都难免名声不好,就是他们把实际利益看得比名声重要)。富贵有常,其道乃实(富贵的规律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福祸非命,其 道乃察(其实祸福并不一定是命中注定的,关键看你是否有观察和判断的能力)。实不为虚名所羁,察不以奸行为耻(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就不要受那些虚名的束 缚。善于去观察判断,就不要以奸诈为耻辱)。无羁无耻,荣之义也(有没有名声的羁绊和耻辱感的束缚,就是能不能显贵发达的根本原因)。求名者莫仕,位非名 也(要是真想追求名声就不要去当官,因为好名声不是当官可以得到的)。求官者莫名,德非荣也(想当官就别管什么名声,因为道德高尚跟荣华富贵是矛与盾的关 系)。君子言心,小人攻心,其道不同,其效自异哉(追求道德高尚就必须讲究人格定位,追求荣华富贵的人没有这种道德理念,人格操守和价值取向的定位不同, 结果当然不一样)。   解厄卷三    无忧则患烈也(什么都不劳心,大烦恼就会上身了)。忧国者失身,忧己者 安命(不过,为国家劳心的人,有可能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搭上。只为自己操心的人,却能快乐地安身立命)。祸之人拒,然亦人纳;祸之人怨,然亦人遇(灾祸之 事不是人想要的,但有些灾祸之事的确是自找的;虽然每个人都讨厌灾祸之事,但每个人都难免碰上)。君子非恶,患事无休。小人不贤,余庆弗绝(虽说道德高尚 的人不做坏事,但灾祸之事接连不断。而人品低下的人不干好事,却能够快快乐乐左右逢源)。上不离心,非小人难为;下不结怨,非君子勿论(因此,如果让领导 对自己完全放心,不做小人就肯定做不到。但是要想让老百姓不怨恨自己,没有人格操守和价值取向的定位谈都别谈)。祸于上,无辩自罪者全。祸于下,争而罪人 者免(所以,领导要找自己麻烦的时候,就不要去为自己辩护,这样才能保全自己。但如果是出了事故可能会追究责任时,就只能抢先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才能不 承担责任)。君子不党,其祸无援也。小人利交,其利人助也(要知道道德高尚的人不爱拉帮结伙,所以灾祸之事一旦发生,愿意伸手拉一把的人非常少。而因为小 人善于交结,有一大帮朋友,所以发生灾祸之事时不乏尽全力帮忙的人)。道义失之无惩,祸无解处必困,君子莫能改之,小人或可谅矣(从某些方面来说,不讲道 义对自己不会有什么实际的不利,而有了灾祸之事没人帮忙可就必然倒霉。因为做道德高尚的人没有任何好处,所以,别人选择去做小人,的确也有可以理解的地 方)。    交结卷四    智不拒贤,明不远恶,善恶咸用也(具备真正智慧就不会拒绝好人,也不会疏远坏 人,因为这两种人都可以帮助你成就事业)。顺则为友,逆则为敌,敌友常易也(一般说来,都会拿顺应自己的人当朋友,拿反对自己的人当敌人,其实没有永远的 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因为由于时间、地点、需要的不同,朋友和敌人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贵以识人者贵,贱以养奸者贱(用尊重的心态去对待别人,肯定会 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样的道理,用轻贱的心态去对待别人,日后难免遭受别人的轻贱)。贵不自贵,贱不自贱,贵贱易焉(如果受到别人的尊重而不自重,如果贫贱 的人也不自己看不起自己,时间长了,贵和贱就该互相掉换了)。贵不贱人,贱不贵人,贵贱久焉(如果尊贵的人永远不会看不起别人,如果潦倒的人永远也学不会 去尊重别人,贵贱就有可能这么一直延续下去)。人冀人愚而自明,示人以愚,其谋乃大(如果有人希望别人愚痴而自己聪明,但他还是成天装愚痴给人看,这样的 人可能是城府极深)。人忌人明而自愚,智无潜藏,其害无止(如果有人不满意别人比自己更有聪明才智,就自己耍小聪明,这样的人纯属自己找不自在)。明不接 愚,愚者勿长其明(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和愚痴的人交朋友,因为和愚痴的人交朋友,绝对不会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智不结怨,仇者无惧其智(但有智慧的人不会 轻易去跟别人结仇,因为一旦结仇,他们不会因为你有智慧就怕你)。君子仁交,惟忧仁不尽善。小人阴结,惟患阴不制的(道德高尚的人用仁义与人交朋友,而且 还惟恐自己做得不够尽善尽美。道德不怎么高尚的人与人交往喜欢耍阴谋诡计,因为不耍阴谋诡计,目的就达不到)。君子弗胜小人,殆于此也(那些讲究道德底线 的人,一般斗不过那些没有道德底线的人,而且常常要吃他们的亏,就是因为如此)。    节仪卷五    外君 子而内小人者,真小人也(外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一幅真人君子道貌岸然的作派,而内心全是阴谋诡计的人,就是真正的小人)。外小人而内君子者,真君子也(做事手段并不比喜欢 耍阴谋诡计的人差,但内心却有着慈悲情怀的人,才配称之为真君子)。德高者不矜,义重者轻害(道德高尚的人以人格操守和价值取向的定位为底线,所以就不知 道保重自己。而看重仁义的人因为太重仁义,所以从不计较自己的得失以及可能面对的伤害)。人慕君子,行则小人,君子难为也(人们都仰慕道德高尚的君子,但 其行为又都是小人所为,这是因为做君子会非常非常累,很难做到)。   人怨小人,实则忘义,小人无羁也(同样的道理,有些人口口声声说憎恶小人, 实际上做的事却不仁不义,因为做小人会非常自在)。难为获寡,无羁利丰,是以人皆小人也(这样一来,道德高尚的人因为道德高尚而守穷,没有道德底线的人因 为无所顾忌占尽便宜,所以,大家都没有道德底线而去做小人了)。位高节低,人贱义薄(有人说社会地位越高,气节越低,这是因为要保住地位。而人贫穷了,也 就顾不上义气了,这是因为首先要活下去)。君子不堪辱其志,小人不堪坏其身(道德高尚者最受不得诽谤、屈辱,而道德不怎么高尚的人,他所追求的却是身体感 官上的快活,最怕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君子避于乱也,小人达于朝堂(所以,道德高尚的人受到屈辱就躲起来隐居去了,道德不怎么高尚的人却会因此而显达于 朝廷)。节不抵金,人困难为君子(的确,人格操守的气节比不上金钱实在,所以,人穷了便讲不起气节)。义不抵命,势危难拒小人(同样的道理,义气也没有活 着重要,所以,为了活命也就没有办法不做小人)。不畏人言,惟计利害,此非节义之道,然生之道焉(这样一来,就会不管别人怎样说,而自己的利益存亡才是硬 性指标。真的,这不是讲不讲气节仁义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   明鉴卷六    福不察非福,祸不预必祸 (生在福中不知道珍惜就不是福气,福气也不会长久,但如果祸事来临还不知道躲避,那就肯定要倒霉)。福祸先知,事尽济耳(假如福祸都能提前预知,就可以平 平安安地过日子)。施小信而大诈逞,窥小处而大谋定(小事情上讲信誉,就能使大阴谋得逞,多注意细节,大决策就能搞定。)事不可绝,言不能尽,至亲亦戒也 (凡事不可做绝,凡言不能吐尽,即使是至亲好友也要小心)。佯惧实忍,外恭内忌,奸人亦惑也(心里有气也要忍着,假装畏惧,心里在恨也得藏着,假装恭敬, 如果能这样做,纵是喜欢耍阴谋诡计也会被迷惑)。知戒近福,惑人远祸,俟(si、等待机会)变则存矣(知道假装畏惧就可以得到好处,懂得假装恭敬就可以远 离灾祸,这样的人再遇到什么变故都没有危难)。私人惟用,其利致远(只要跟用得上的人都套交情,就可以长远的对你自己有利)。天恩难测,惟财可恃(别指望 永远得到领导的保护,因为在利益面前谁都靠不住)。以奸治奸,奸灭自安(用恶人去整治恶人,坏人被治服后,整治恶人也知道了厉害,照样也就变老实了)。伏 恶勿善,其患不生(治服恶人以后,就再不重用被治服了的这个恶人,这样他就再也干不成什么坏事了)。计非金者莫施,人非智者弗谋,愚者当戒哉(计策不管用 就不能一条道走到底,自己没有聪明才智就不要去耍阴谋诡计,不是特别聪明的人切记切记)。    谤言卷七     人微不诤,才庸不荐(对职位比自己还要低的人,没必要给他提意见,同时,没有真才实学的人也不要给领导推荐)。攻其人忌,人难容也(如果想攻击别人,就 找到他最遭人羡慕、嫉妒的那一个点,这样的话,所有的人容不下他)。陷其窘地人自污,谤之易也(或者想办法把他推到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别人就会替你攻击 他,这是最简单也最行之有效的诽谤办法)。善其仇者人莫识,谤之奇也(再就是好好善待那些跟他有仇的人,因为他们早晚会攻击他,而且别人还不知道跟你有关 系,这应当说是算一个诽谤人奇招)。究其末事人未察,谤之实也(再就是把他干过的那些别人不知道的小事情,挑出毛病来公诸于世,也是个行之有效的毁谤办 法)。设其恶言人弗辩,谤之成也(再就是到处散播他的种种坏话,而且真真假假的让他无法分辨,这也算是可以使毁谤直接成功的办法)。谤而不辩,其事自明, 人恶稍减也(遇到诽谤能选择沉默,当事情慢慢清楚后,别人的厌恶或许能稍微减少一些)。谤而强辩,其事反浊,人怨益增也(如果遇到诽谤强行争辩,那么只能 是越描越黑,结果是别人的怨恨和厌恶越来越多)。失之上者,下必毁之;失之下者,上必疑之(如果领导对你的的印象不如以前了,同事们就可能开始对你不满。 换句话说,如果同事们都对你不满意了,那么领导也该产生怀疑了)。假天责人掩私,假民言事见信,人者尽惑焉(借助领导来攻击别人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者 借助同事们的舆论来讨取领导的信任,这样的办法,任谁都得上当)。   示伪卷八    无伪则无真也(没有虚假,也就没 有真实)。真不忌伪,伪不代真,忌其莫辩(其实真的并不怕假的,因为假的无论如何也真不了,怕的就是真真假假掺合在一起无法区分清楚)。伪不足自祸,真无 忌人恶(如果虚伪得不能到位,就会自己惹祸上身,但如果真诚要是到了无所忌讳的地步,却也是件让人讨厌的事情)。顺其上者,伪非过焉(顺应领导的意思去行 事,哪怕是假装的也没有关系)。逆其上者,真亦罪焉(但要是悖逆领导的意思行事,尽管是真诚的,到头来也是惹烦恼上身)。求忌直也,曲之乃得(提什么要求 千万别说的太直白,要学会曲里拐弯的用点技巧才容易成功)。    拒忌明也,婉之无失(同样的道理,拒绝什么要求也别有什么说什么,委婉点儿照样能达到目的又不会得罪人)。忠主仁也,君子仁不弃旧(所谓的“忠”,主要指 的是“仁”,道德高尚者自然“仁”而且不忍弃旧,当然也就是“忠”)。仁主行也,小人行弗怀恩(所谓的“仁”,主要指的是用行为来感恩,而没有道德底线的 人绝对不会通过行为来感恩)。君子困不惑人,小人达则背主,伪之故,非困达也(有道德底线的人尽管陷入困境也不会耍手段骗人,没有道德底线的人一显达,就 会背着领导耍花招,这是做人虚伪不虚伪的原因,跟困境或显达没有关系)。俗礼,不拘者非伪;事恶,守诺者非信。物异而情易矣(如果是虚礼俗套,不去遵循也 不算是什么虚伪。但明明不是什么好事,还说一不二的也算不上什么诚信。所以,具体问题得去作具体分析)。   降心卷九     以智治人,智穷人背也(用心计来进行管理,什么时候没有心计使用了,别人也就不服你了)。伏人慑心,其志无改矣(其实,收伏人首先要收伏其心,只能是用 道义将他们慑服住,让他们的志向不会改变,目的就达到了)。上宠者弗明贵,上怨者休暗结(如果自己被领导宠信,就一定要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但如果自己被领 导瞧不起,可千万别私下拉帮结派和领导作对)。术不显则功成,谋暗用则致胜(不显山不露水的权谋手段才容易成功,因为搞权谋手段要知道不用则隐蔽,用则致 胜)。君子制于亲,亲为质自从也(其实每个人都有弱点,道德高尚者的弱点在于他们珍爱亲情,把他们的亲属搞定了,他们也就曲从了)。小人畏于烈,奸恒施自 败也(没有道德底线的人就不一样,因为他们害怕比他们更狠更毒的人,以狠毒制狠毒,他们也就服了)。理不直言,谏非善辩,无嫌乃及焉(有道理也不需要争个 输赢,给领导提意见更不需要争辩,因为,只要不遭人讨厌目的就能达到)。情非彰示,事不昭显,顺变乃就焉(其实不管是什么态度或是做什么事情,都没必要先 弄得路人尽知,只有顺应形势等缘分到了才可能成功)。仁堪诛君子,义不灭小人,仁义戒滥也(“仁义”二个字,不知道拖累了多少讲究道德底线的人,对不讲道 德底线的人却不起任何作用,所以,“仁义”一定不能随意滥施)。恩莫弃贤者,威亦施奸恶,恩威戒偏也(因此,好处别忘了那些讲究道德底线的人,惩罚也别忘 了那些没有道德底线的人,奖惩我们都要按照游戏规则来)。   揣知卷十    善察者知人,善思者知心(善于观察才能去 了解别人,善于思索才能去理解别人)。知人不惧,知心堪御(只有了解了别人你才能无所畏惧,也只有理解了别人你才能知道怎样去进行提防)。知不示人,示人 者祸也(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藏才隐智,不懂得藏才隐智会给自己带来烦恼)。密而测之,人忌处解矣(不仅仅需懂得藏才隐智,还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 样久而久之,别人对你的嫉恨之心就会慢慢消除掉)。君子惑于微,不惑于大(做君子的可以在小事上糊涂一点没有关系,但在大事上绝对不能糊涂的这个道理)。 小人虑于近,不虑于远(小人们一般都在眼前的事情上患得患失,未来的事情就会考虑得少)。设疑而惑,真伪可鉴焉(一旦掌握了这个规律,再找些机会看看他们 的反应,这样就可以知道谁真诚谁虚伪,谁君子谁小人了)。附贵而缘,殃祸可避焉(然后,要认准有前途的人,去把关系搞牢固一点,以后的祸事就自然避免 了)。结左右以观情,无不知也(再就是多结交可以结交的朋友,并注意各种消息,这样就没有不知道的内幕了)。置险难以绝念,无不破哉(如果能够做到时时如 同身处险境并常心存忧患思识,还要放弃不可能实现的妄想,就可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左右逢源了)。 《易经·系辞》通讲(2)   [《易经系辞》通讲 ]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学通天人之际”。在这里,“天”与“人”是两个概念。对佛教比较了解的朋友都知道,释迦牟尼佛有个别称,也可以说是个外号,叫做“天人 师”。释迦牟尼成佛,得了根本智,又得了一切智智,一切学问都能够通达,能够了解,能够传播,所以是天人之师,天上人间都把他老人家奉为老师。       天,对我们来说是极高极远,有一种形而上的感觉,也可以说是一种自然的感觉,高到极处就是自然啊!所以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的感觉就是自然。人,就是指社会、人文、伦理,就是人在世间生存处世、建功立业的一切学术和方法。按照我们现代学术分工,“天”可以理解为自然科学,不 管是爱因斯坦相对论还是数学,都在“天”的范畴里面;“人”可以理解为人文科学。当然,用科学这个词来表达人文不是很准确,现在有很多人提出异议,认为科 学不足以代表人文。人文嘛,就是人类文化、人类文明的简称,所以人文的范畴很广大、无所不包。人类文明大体可以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所以自然科学应该 是人文的一部分,与之相对的就是社会科学。总之,人文的概念是很广大、通达无碍的东西。现在的人把人文的概念缩小了,分成科目,划分成社会学、伦理学、哲 学、文学等等学科,所以现代西方才会有反思“科学主义”、批判“唯科学论”的思潮,因为“科学主义”和“唯科学论”的实用主义立场,已经把人文精神、把人 类崇高的理想和道德排挤到了很边缘的地步。      这个说来话长了,我们这里就不作详论,姑且还按照现代通行的学科分类法来分吧。那么,《易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在“天”与“人”、自然与人文的这个学问结构里面,到底起到什么作用呢?       我们明确地说,易学,就是沟通古代中国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一个桥梁。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和《易经》的特点有关系。《易经》讲究的是理、气、象、 数。易经的理是什么呢?易经历来有很多流派,有义理派、象数派,还有什么盖天派、浑天派之类,等等。魏晋时期的王弼,他喜欢用老子来解《易经》,称之为 “得意忘言,得言忘象,扫象归理”,他是义理派的代表。另一派是从汉代京房、焦赣一系演变而来的象数派的。宋代以后流行的许多看相、算命、打卦的流派,都 是从象数派发展衍生出来的。但我们的观点是,《易经》之理、气、象、数,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它是不可以单独分开讲的。      易理,它是 哲学的范畴,也可以说是一个人文学科的范畴。什么是理呢?原理、道理、原则、规律,都是一个理,都是我们人从自然万物中通过人的精神、人的理性认识,从而 归纳、抽象出来的一套道理。作为义理派来说,理就是最高的东西,得意就可以忘言,得言就可以忘象,最后还是要扫象归理。因为理是最高的东西,你得了最高的 理,其它枝节问题也就没得必要管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易经》的气、象、数,其实都是理的体现。易气是一套关于气之理,易象是一套关于象之理,易数也只是 一套关于数之理,总之都是一个理,只是其“理”的侧重点不同而已。圣人设卦观象,通过对天地万物的观察,抽象出了这么一套关于理、气、象、数的道理来。所 以,理这个东西体现在学问当中,确实是整个人文精神中最高的范畴。      宋明理学之所以讲究一个理,认为万事万物都离不开一个理字,就 是这样的。当然我们过去有点误导,说宋明理学是“存天理,灭人欲”,以为过去一切封建传统的陋习都是来自于宋明理学的推波助澜,什么立贞节牌坊、妇女裹小 脚之类,都把帐算到理学头上,这实际上是不公平的。我们把这个理,当作道理、原理、原则来体会,实际上是完全是通泰的。宋明理学把理的观念提升到本体论的 高度,也是有其道理的。我们看这个世界,从无始以来,每天都是日升月落,每年都是四季轮替,一切万物在天地之间存在,都是自然而然,都是现现成成的,并没 有“理”这个东西的存在。只有人类产生之后,通过人的精神理性的加入,就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其中的原理、原则、规律,这就是“理”的来源。正因为有了人的 精神加入,于是在天有天理,在地有地理,在人,肯定有仁义礼智信作为立身做人的理。所以理这个概念,的确应该置身于人类精神的最高范畴。       我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以前被误导的思想打破,把以前的僵化思想打破。我们学习宋明理学的东西,像周子、邵雍,这些把三教学术打通的人 物,他们的东西就没有问题。但后来的朱熹等人,虽然贡献也很大,注释了儒家的四书五经,也注释了部分道家的经典,但是其思想也有很多局限狭隘的地方,而且 门户之见很重,学问不能彻底。对此,我们在学习时就要有所选择。      上面谈的是易理。易数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如果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 说,数是世界的基础,万事万物都有它的数,人也有人的数。比如我们出生的年、月、日、时,还有死亡的年、月、日、时就是数;还有我们的五官七窍、八万四千 个毛孔,数不清的头发,穿衣戴帽等等,也都是有数的。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说,数就是最根本的东西,任何一个东西都离不开数。《易经》里面是怎么表现这个数 的呢?我们学《系辞》,里面就把数分为天数、地数,后面有“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之说;《系辞》里面还说“易有太极,是生 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然后八卦相重,为六十四卦。如果在六十四卦上再反复叠加,就可以层层无尽,直到穷尽宇宙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现象。同时,我 们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从宇宙天地的具体现象当中,一步步回归到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是八单卦互相重叠产生的,八单卦又可以回到乾坤二卦上来,乾坤二卦又可 以回到阴爻阳爻,回到两仪上来,最后回归到太极,回归到玄之又玄的空、无。我们通过这样从顺、逆两个方向来推演,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易数所表现出来的 宇宙生成论,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所以过去有个说法:“顺则成人,逆则成仙。”我们的社会发展、人生历练是越来越复杂,我们的学问 也是越做越复杂。但是,要想回归于道,体会天地精神的本来面目,就要“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要排除杂学,越来越少,以至于无。为道日损,这并不是说我们 拿一把扫帚乱扫一气,不分先后也不管好歹,把什么都一古脑统统扫掉。这个不是为道,这是胡来。真正为道日损,是要认识到易数的变化规律,要有步骤、有理 性,要明白是顺逆演化具体是怎么回事,要明白太极、两仪、四象、八卦都是怎么变出来的,然后通达这种变化,这才说得上复归于大道。所以在易数上面,这一套 东西也是非常细致和精确的。 ***《易经·系辞》通讲(3)   [《易经系辞》通讲 ]  易气又是什么呢?过去讲《易经》,也有人把易气拿开,不讲气,只讲理、象、数,把气归于数的范畴。但是如果撇开气不单独谈,就容易忽略易学中一个很大的流派。       汉易是非常讲究易气的,道家也非常重视这个气。汉易认为,宇宙万物都是气化而成,是天地一气流行的产物;道家说“老子一气化三清”,也是在说这个气的流 行变化。我们古代的天文历法中,易气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在中医里面也很讲究。虽然万事万物都是一气流行,但是这一气中间又要分阴分阳。要注意的是,这个 “分阴分阳”并不是把这个“一气流行”变成了两气,而是这“一气流行”的过程中,自然有阴阳消长的关系。比如一天有十二个时辰,子时开始,一阳初升为 《复》卦,经过六个时辰的阳升阴降,由《复》卦经《临》《泰》《大壮》《夬》,到了午时之前,阳气达到极盛变为《乾》卦,接着又开始了阴气升而阳气降的过 程,卦象也经过《姤》《遁》《否》《观》《豫》,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地,最后到子时之前渐变为《坤》卦。然后又是一阳来复,周而复始。以一年为周期也是如 此。一年十二个月,每一个月都有代表性的卦象,也是一气流行产生的。把易卦纳入天文历法当中,一年的日子从《中孚》卦开始,每一卦主六天七分,加上代表春 夏秋冬四季的坎、离、震、兑这“四正卦”,共六十四卦来主宰一年的基本运势。我们常说这一年“运气好”、那一年“运气不好”,运气的道理也就是这么来的, 这都是一气流行所产生出来的变化。那么,用天干地支配合来形成的六十年一个轮回,也是如此。      那么在易卦之中,每一卦都有它的卦 气。一卦由六爻组成,有阴爻也有阳爻,六爻不同的阴阳组合变化,就产生了不同的易卦,也就有了卦气的变化。易卦所代表的精神和内涵,每一卦在天文历法中的 用途,乃至于天象与人世之间的联系,就是通过易气的道理产生出来。这里如果要细说,就要把易纬的道理、把十二辟卦的道理、二十四气与四正卦的卦爻相配,以 及天干地支等内容都拿出来说。大家现在还没有这个基础,等以后我们在学习《系辞》时遇到这部分内容时再细讲。      上午我们和袁董事长 在起,谈到了中医里面的针灸,觉得子午流注“按时取穴”的技术好奇妙啊!为什么非要在一定的时辰,人体相对的经脉、血脉才会打开或者关闭呢?为什么非要在 这个时辰扎这个穴位,如果换一个时辰扎就不起作用了呢?这就是因为一气流行的道理,它在身体气脉、血脉中的运行,哪一个时辰运行到哪一个位置,都是有规律 的。十二时辰对应着十二个易卦,同时也对应于人体的奇经八脉,因此各个穴位也会在不同的时辰,依次或开或合,井然有序。你只有认识到这个规律,对某个穴位 进行针灸才会产生作用,所以中医的针灸是很有讲究的。      从上面就可以看出,我们说的易数和易气,都是属于自然科学范畴。数当然是核心,气作为一个分支,在天文历法和传统医学上也很重要。那么,《易经》从数到理,又是怎样统一起来的呢?这就要涉及到易象的基本知识了。       易者,象也。我们可以这样说,象是《易经》的骨干,也是《易经》的灵魂。离开了象,就没有办法谈易,《易经》与其它学术最不一样的特点,就表现在象上 面。我们所说的阴阳二仪是什么呢?仪,就是仪表,就是外象嘛。《易经》的整个卦象,都是阳仪与阴仪相叠加以后形成的。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 之为神”,以及刚柔、吉凶、数理上的种种变化,都是通过阴仪和阳仪的互动变化表现出来的,这就是《易经》的整套符号系统。      有人说 《易经》里面一阴一阳的变化,与莱布尼茨数学里面的“二进制”很相像,尤其是计算机理论上,一个0,一个1,可以把0当作阴爻,把1当作阳爻。这里大家要 注意,仪和爻不能混淆,一般形成卦象之后才叫爻,没有形成卦象就叫做仪。虽然《易经》的阴阳观念和数学二进制表面看起来很相似,但实际上却有很大的差异。 说《易经》与二进制很相像,怎么说呢?就是自降身价的感觉,就像我们说一只凤凰很漂亮,漂亮得像只会打鸣的公鸡一样。二进制只是纯粹的数学模型,它只有在 数学及其应用领域里才有意义,超出了这个范畴,就什么也不是了。而《易经》的阴仪、阳仪,它既代表数理的进位模型,也代表精神的相互转化;既能反映宇宙天 地的自然现象,也能反映社会人文的现象;既能代表具体的事物,也可以代表抽象的概念。      不要小看这一阴一阳的两根杠杠啊!从自然现 象来说,阴阳可以代表天地、代表日月、代表生物的雄雌,等等;从社会人文上看,阴阳可以代表社会的光明与黑暗、时代进步与落后、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完整与缺失,等等; 从人的内在精神上看,阴阳也可以形容一个人精神的开朗与幽闭、积极与消极、活泼与安静、正直与险恶等,甚至还能够代表人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不仅如此, 阴阳还可以表现事物抽象的性状,比如刚柔、正反、内外、方圆,等等。可以这样说,凡是人类感官一动所能感受到的一切现象,凡是人类精神一动所能产生出来的 一切内容,都可以用《易经》的阴阳系统表示出来。由阴阳观念为基础所形成的《易经》各卦,它不仅能表达天地间的现象、道理,更重要的是,它还能指导我们在 社会人生中的行为方式,表达社会人事的变化规律。因此,易象是一整套的象征体系,也是中华文化非常了不起的地方。      《易经》是中华 古圣所作,相传伏羲画卦,这个卦不是随便乱来的,不是一个人发个狠闭门不出,在家中当发明家,发明出两根杠杠,一个代表男,一个代表女。不是这样的!它真 正是通过远古圣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么来的,不然就不可能有这么强大的涵括能力!所以,通过这一 套易象的体系,《易经》就把自然科学和人文精神统一起来,自成一套完整的学术系统。这正是中华文明有别于世界其它古老文明的最独特、也最值得骄傲的地方。      我们在《易经》的理、气、象、数上有了基本的了解,对于后面的学习相对就要容易一些了。 ***《易经·系辞》通讲(4) [《易 经系辞》通讲 ]   接下来,我把《易经》的结构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很多初次接触《易经》的朋友,拿到书就像看天书一样,一会儿是爻辞、象辞,一会儿又是卦辞、彖辞, 一会儿又是说卦、序卦等,不晓得咋个看,相互间的意义也搞不懂。这本书拿到后,如果没有一个系统的说明,还真是不容易下手。      我们 首先要明白,一般说的《易经》,都是指的《周易》,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指的是卦画、卦名、卦辞、爻辞。卦画是什么呢?比如我们《乾》卦有六 爻,整个六爻所形成的这个图案就是卦画。所谓的卦画,就是像画一样挂在墙上,让大家观察这个画象,把玩其中的言辞。宋代的易学大师邵雍自己年轻学《易经》 的时候,就到百源山上建了一个茅庐,然后把八八六十四卦全部画在墙上,成天坐在那里“观象玩辞”,通过观摩每一个卦象,来体会每一个卦辞的道理。所以,卦 画是《易经》所形成的、能为人们所用的基本单元。有了卦画,肯定也有卦名,这个“乾”就是它的卦名。《乾》《坤》《屯》《蒙》《需》《讼》《师》等等,这 些都是卦名,看起很简单,但每个卦名背后,都还是有其深义,以后我们学到具体每一卦的精神时,再细加分析。      下面我们说说卦辞。每 个卦出来后,都有卦辞,我们就以《乾》卦为例。这个“乾”,就是卦名,六根杠杠就是卦画,下面“元亨利贞”四个字,就是卦辞。卦辞就是这个卦所体现的内 容,“元亨利贞”就是《乾》卦所体现的基本内容,过去也叫做“《乾》卦四德”,它所代表的意思我们以后再说。这些古卦辞都是上古时期留下来的内容,孔夫子 也不知道是谁写的。后来有些说法,说是周文王在八卦的基础上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后来周公又在此基础上作了卦辞。其实,这种说法准确不准确还是很难说。《易 经》既然产生了八卦,那么六十四重卦及其卦辞也应该同时产生,因为这是一个整体。不然的话,单八卦只是符号基础,没有什么用处。真正起作用的是重卦,两两 相重变成六十四卦,才有具体的意思。我们再看《乾》卦的下面:“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初九、九二,都是阳爻的标法,因为“九”为 阳数之极。如果是初六、六二,就是指阴爻,六为阴数之中,所以代表阴爻。《乾》卦九二后面的内容,“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就是爻辞,是对这一爻的解释。为 什么这一爻处在这个位置上?这个位置会有什么特点和结果呢?是吉是凶?会产生哪些变化?都是通过爻辞表现出来的。那么爻辞是怎么来的呢?它来源于卦象。系 辞第一章里面就有具体的说法,我们留待以后讲。我们现在只是说《易经》的基本结构,上面说的就是“经”的部分。      凡命名为“经”, 都是最古老、最本源、最具有真理性的典籍。过去说“离经一字,即同魔说”,对于经,后人是不能够随便改动一个字的,改了就等同于魔鬼在说话。后来有些所谓 的这样大师、那样大师,说他的话是字字金玉良言,不能更改,不能变动,那是不对的。因为只有“经”才能够这么说。《易经》中“经”的部分,来源很古老,我 们看其中每一个用字都很节约,感觉纯粹是精炼的骨架,连皮肉等一点多余的东西都没有。正因为如此,隔了千百年后,即使到了孔了时代,也几乎是难以理解的。 所以要想学习《易经》,要从“经”的部分来理解是很难的,比如“元亨利贞”到底说的是什么,不看解释的话,就很让人费解。后来的易学大师们,当然历史上首 推的就是孔圣人,传说他专门整理了易“传”,分成七种,每一种“传”都是对“经”的解释、说明,乃至于对整个《易经》体系的研究。比如《系辞》就是研究整 个《易经》体系的,我们学《易经》首先要从《系辞》下手,就是因为它是全面研究《易经》学术思想的一篇最佳论文。      易传分为《彖 传》、《象传》、《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七种,后来说《易经》有“十翼”,就是指这七种易传。为什么又称为十翼呢?因为《彖 传》、《象传》、《系辞》都是分上下篇的,加上其它的就正好是十篇。所谓翼,就是翅膀,有辅助的意思。十翼,就是辅助我们学习,辅助我们理解《易经》的十 篇优秀论文。      “传”在《易经》的学习当中,几乎是缺一不可的。十翼过去又被称为“易大传”,中国人特别推崇大,只要是带有“大” 字的,都是非常推崇和褒扬的。后来在易学圈子里,为了提高《系辞》的地位,人们干脆把“易大传”的名号又加在了《系辞》头上,所以《系辞》又称为《系 传》,也被称为“易大传”,就是为了提高《系辞》在易学中的核心思想和主导地位。      我们把书翻到《乾》卦,来看看《彖传》是怎么回 事。卦辞之下紧接着是“彖曰”,这就是《彖传》的内容,又叫“彖辞”。每一个卦都有彖辞,是紧紧跟在卦辞的后面,它的目的就是解释卦辞。《乾》卦的卦辞是 “元亨利贞”,它的《彖辞》就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我们看,作者写得非常有激情,充满了丰富的感情色彩,要赞扬一番、感叹一番:哎呀!乾 真是太了不起了啊!它是万物的本元、是万物的主宰啊!什么是元啊?我们说元旦节,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就是开始、源头。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 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整个这一段,都是用来解释乾卦卦辞的,这就是《彖辞》的作用。       “彖曰”下面又是“象曰”,象曰就是《象辞》。大家学《易经》,经常会听到说“大象辞”和“小象辞”,这到底什么意思呢?大象辞就是解释整个卦的精神 的,而且是通过“象”的方式来解释。乾属天,所以大象辞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我们从形象上来体会这一句。这就称为大象辞。我们再看后面,每 一爻后面,比如“初九,潜龙勿用”后面也会有“象曰”,这个就叫做小象辞,是用来解释每一爻的内容的。“潜龙勿用”体现在象上,是怎么讲的呢?就是这句 “阳在下也”。我们看《乾》卦的第一爻,就是初九,这根阳爻是在最下面的。树木要用作栋梁,不能在它刚长苗苗的时候就连根拔起来用,肯定要等它长大,长成 百年大树才能够用。这句“阳在下也”,就是说它还处于萌芽状态,所以是不能用的。以上就是对《象辞》的解释。      那《文言》又是什么 呢?《乾》卦的最后,每一爻都讲完了,在“用九”之后,就是乾卦的“文言”。有些版本的《易经》,是把《文言》单独列在后面的“易传”部分。我们这本书 呢,是把《文言》分列在《乾》《坤》两卦的后面。《易经》里面只有“乾文言”和“坤文言”,所以“文言”是只有《乾》卦和《坤》卦才能享受的特殊待遇。为 什么呢?因为《乾》《坤》二卦是《易经》中最根本的卦,又称为父母卦,由此生出了其它的卦象。不管是中间的精神内涵也好,还是阴阳数理的变化也好,《易 经》的其它各卦都是由《乾》《坤》两卦互相交错、相互作用变化出来的。冯老师在《易经片鳞》中讲完《系辞》之后,紧跟着讲的就是《乾》《坤》二卦的“文 言”部分,所以对于《易经》来说,《文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易经·系辞》通讲(5)          我们先进行一个简单的回顾。     要想学易,首先是学习“易传”,因为“经”的部分我们是搞不懂的,要从“传”开始学,再由“传”而理解“经”。那么,十翼要从哪里开始学呢?就要从《系 辞》开始。《系辞》学完了就学《乾》《坤》二卦,学《文言》。这些都学完后,就可以学习《说卦》、《序卦》、《杂卦》。我个人觉得,《说卦》比《序卦》、 《杂卦》更重要,因为《说卦》是讲八单卦具体代表的物象,是特别重要的。要想把《易经》弄熟、学精,可以随时随地运用,就必须把《说卦》背下来,把乾坤坎 离震巽艮兑这些单卦所代表的东西都要背清楚,这样才能把《易经》真正运用自如。      《序卦》讲是《周易》各卦的排列顺序。《周易》的 六十四卦分为“上经”和“下经”,都是有具体排列顺序的:“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这一系列下来,六十四卦排列顺序的道理是非常精要、细致 入微的,《序卦》就是用来说明这中间的道理的。《杂卦》在整个“易传”里面非常短,它用了简明扼要的语言,点明了《周易》各卦的精要内涵,但在历代易学家 眼中,它的地位不高。不过,在本光法师的“方山易”里面,《杂卦》是非常重要,也是特别受重视的。本光法师认为,在《杂卦》传中,隐藏了整个《易经》六十 四卦错综复杂的种种关系。所以,本光法师重新把《杂卦传》重新校对订正了一番。本光法师出过一本书,我们书院好多朋友都有,就是这本《周易禅观顿悟指 要》。其中分为两个部分,前一个部分是讲禅的,比如赵州禅的特点、临济禅的特点、药山禅的特点,等等,非常精要简明;后一部分就是讲方山易,主要讲了《说 卦传》、《系辞》、《文言》。本光法师在书中说《杂卦传》很重要,但这是没有公开的方山易秘笈,不能写在书上。因此我现在也没看到,等哪天冯老师回来了, 我向他老人家讨教,就看讨得到不。当然,要想知道这些东西,就必须在《易经》的学习上有一定基础,才看得懂。本光法师的这本书,是他老人家亲自写的,如果 我们《易经》的基础不够,看起来就会很打脑壳。所以,希望这次大家通过《系辞》的学习,能够入易学之门,然后再来看本光法师的这本书,就可以品出味道来。      我们刚才梳理了《易经》的“经”和“传”,将其基本内容和整体结构都大概说明了一下。如果没有“传”的话,我们是搞不懂“经”的;同时在“传”的学习上,又要有学习的次第。所以我们要从《系辞》入手,这也是历来学习《易经》颠扑不破的通途。       《系辞》过去认为是孔夫子所作,历史上的易学大家也大都是这么认为,但是近代考据发现,有很多内容并非孔子时代的东西,所以现在学界公认,《系辞》是伪 托孔子所作的。虽然孔子的易学传承是延续下来了的,传到什么朝代什么地方的人得了,这在《史记》里面都有详细记录。但是从《系辞》的内容来看,有很多证据 表明,这是从战国到汉初期间,众多学易之人共同完成的,是一篇经过历代易学者们增补编修的集体创作的产物。虽然如此,因为《系辞》在易学界的影响极大,甚 至于高推到能代表了整个易学精神的高度,所以《系辞》是易传里边最重要的文章。      对于这一点,本光法师在《周易禅观顿悟指要》里面 是持有保留看法的。本光法师认为,《系辞》确实了不起,中间也有很多卓义超绝的地方,但是同时也有一些鱼目混珠的文字在里面,也有些模棱两可的含糊说法, 甚至有肤浅之处。但无论怎样说,《系辞》作为历史上最权威、最全面、也是最深刻的易学论文,说它是易传中的第一传,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我们学习《易经》,首先要研读的入门篇章就是《系辞》。我们对《系辞》的学习,主要是依据历史上的易学大家对《系辞》注解,比如说唐代李鼎祚所著的《周 易集注》,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了自汉到唐初的易学成果;还有宋代周敦颐先生在《通书》和《太极图说》中观点;还有明代的来知德,是我们四川人,他创造了来氏易学,也非常 了不起。有一次我看到南怀谨先生的书中说,他们年轻的时候听说来氏易,简直是崇拜得不得了,认为来氏易是四川蜀地的独门易学,非常了不起。刚才说的这些 书,现在书店里都买得到,只不过要学习这些古人的成就,就要有古文的功夫,更对《易经》要有一定的基础,才读得下去。我们这次讲解,还参考了王夫之,也就 是船山先生的《周易内外传》,这也是易学名著。我在准备《易经》讲义的时候,这些都是主要的参考书籍,另外还参考了其它一些易学书籍。大家平时如果看到了 这些书籍,就算没有时间看,买回来放在家里也是好的,这些都是经典的传世之作,放在家里装装门面也好嘛。这些书买回来,看得进去就看,看不进去就暂时放在 一边,总有看得进去的时候。一旦看进去,找到味道了,一下就会欢呼雀了。那么,按我们书院的这个传统下来,本光法师方山易学的《系辞》部分,也是我们学习 参考的重要篇章。总之,通过这次对《易经·系辞》的共同学习,结合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儒家经典、佛家经典、道家经典,能够从中找到身心性命修养的感觉,就达 到目的了。      孔夫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我们在座的大多都没有五十岁,学易的时间比孔夫子还要充分,所以有所成就的希望也很大。今天上面说的这些,就当作这次学习《易经》的前言,下一次我们就正式学习《系辞》的内文了。 ***《易经·系辞》通讲(6) 我们先进行一个简单的回顾。       我们上次首先讲到了《易经》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从中国本土的文化来说,儒家认为《易经》是“群经之首”,道家认为是“大道之源”,一个说是领衔的,一 个是是源头上的,都是最了不起的。从佛家的角度来说,对《易经》也是非常重视,从唐代以来,禅宗就与之结下不解之缘,而华严长者李通玄开创方山易,一直代 代相传,第四十三代到了本光法师手上。历来大家把方山易学当作是佛家的独门易学,视为秘笈。所以,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的主流,都把易学当作最重要的 学问,所以《易经》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的确是非凡。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学习《易经》,我也是麻起胆子在讲,自己学养不足,也就边讲边学,逼一下自己。       其次我们讲了《易经》的理、气、象、数的内容和基本原理。我们说《易经》讲的易理,是从一整套象数之学中升华出来的在人世间的最高理念。我们经常张口就 说要“自强不息”,动不动就说要“厚德载物”,这些都是从《易经》里面提出来的理念。这套理念既可以指导我们的心性修养,也可以指导我们在社会生活当中如 何立足,能够启发我们对社会人生的感悟。易气是指《易经》这套学问运用在天文历法上面,按照现在的分科来说,就是一整套科学的原理。我们看日月星辰的运 行,《易经》中说都是气的作用,是一气流行产生出了天地万物的变化。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特别讲究这个气。西方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学到这里就觉得很恼 火,这个气是什么东西呢?是氧气?二氧化碳?还是我们一呼一吸的这个气呢?都不是!这个气的概念很深奥,也是《易经》中很重要的理念。易象是什么呢?大家 应该很清楚了,这是易学与其它学问相区别的最独特的学问。《易经》就是通过一阴一阳这两根杠杠的叠加、组合,最后成为六根杠杠所组成的卦象。所谓卦,就是 挂在墙上,可供观察赏玩的意思。六根杠杠,就是一个形象,《易经》的整套学问都是通过六根杠杠组成的变化多端的形象,来揭示天地之间,揭示自然乃至于人类 社会、人的心灵的各种变化状态。《易经》是通过卦象来体现变化的。那易数是什么呢?数是认识万物的一个基础,《易经》这个数的原则是非常简化的,通过一阴 一阳数理叠加的变化,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一直推衍开来,宇宙万象都包括在这里面了。      以上就是《易经》理、气、象、数的基本关系和原理。我们上一节课也说得比较细致,通过这些道理,《易经》是把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结合起,成为一个整体,成为了包罗万象的一套综合性学问。       第三,我们讲了《易经》的结构。好多朋友翻开《易经》这本书,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这中间又有卦,又有卦辞、象辞、彖辞,后面还有系辞、说卦、序卦、杂 卦,好像不怎么好下手。《易经》的结构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经,一个是传。经的部分主要是指卦画、卦名、爻辞,剩下传的部分就是彖辞、象辞、系辞、文 言、说卦、序卦、杂卦七种,其中有三种又是分了上、下篇的,就像我们现在学的系辞,就是分了上、下篇的,所以加起来就是十篇。在易学中,这十篇传也被称为 “十翼”,就是十个翅膀,易传就是辅助我们理解和学习《易经》的翅膀。      以上,就是我们上一次学习的内容提要。今天才来的新朋友要想详细了解,可以到我们龙江书院的网站上去查阅一下。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到《系辞》的正式讲解的部分。      我们先来看什么叫做系辞。我在黑板上写了王夫之在《周易内传》里面给“系辞”下的一个定义:“系云者,数以画生,积画而象成,象成而德著,德立而义起,义可喻而以辞达之,相与属系而不相离。故无数外之象,无象外之辞。辞者,即理数之藏也。”       这就是系辞的定义。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系,实际上是一个动词,就是用绳子把东西拴到一起,和我们系鞋带、系围巾、系领带等,都是一个意思。这个系,到 底要系什么东西呢?实际上就是要把我们刚才说的理、气、象、数都拴到一起。虽然历代大儒们都把《系辞》作为易理的入门文章,但实际上,《系辞》中也包含了 易气、易象、易数的许多内容。王夫之先生在这里说,“数以画生”,数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一切事物的基础,那么,数在《易经》中是怎么体现出来的呢?就是通 过这一阳一阴的这种“画”体现出来的。“画积而象成”,就是这些杠杠要积累起来,形成完整的卦,易象就形成了。“象成而德著”,就是易象形成以后,这个易 卦之德就显出来了。这个德不是我们现在说的品德、道德,而是每个易卦内在的基本品质,以及其对应于社会人事的基本精神。“德立而义起”,义,已经是带有人 文思想的味道了,有了卦德,就可以通过卦德透出的意义来指导我们立身处世。这个义,有意义的意思,也有“仁义礼智信”中这个“义”的意思,大家可以慢慢体 会。“义可喻而以辞达之”。说了一圈,终于说到“辞”上面来了。辞,就是把这一切道理用语言表达出来。系辞就把上面说的这些内容捆绑在一起,不要割裂开来 了。      所以,王夫之得出的结论就是:“故无数外之象,无象外之辞。”我们看《易经》里面,不管是卦辞也好,爻辞也好,彖辞也好,都 没有超出这个卦象所表达的意思。《易经》中的每一句言辞都不能离开象,不能凭空产生。如果我们坐在家里面大门不出,凭空想象,非要附加一个什么东西,那就 不行。《易经》中的一切言辞都是从卦象中产生的,是以卦象为依据的,所以说没有象外之辞。“辞者,即理数之藏也。”我们学习《系辞》,就是学习了一整套的 易理、易数、易象,而这一套东西,现在都蕴藏在《系辞》的语句里面了。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学习《系辞》,确实是我们理解《易 经》的先决条件,也是我们学习《易经》的基础和基本功。如果我们找一些历史上的易学参考书籍来看,就知道各家对易学的解释非常多,简直是汗牛充栋,可以说 是在五经中注释最多的。这也形成了一些流派,有些把易理和象数割裂开了,就产生了很多偏执分歧。只重于数者,往往就流于奇伎诡道,把整个心思都花在打卦算 命、江湖术士的这套东西中。这是易学中的下流,没有把易数上升到易理的高度,就不能通过易数的变化来指导自己心性的修养,指导我们在社会中如何建功立业, 如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有些所谓的易学大师,一见人就口若悬河,好像未来几辈子的事情掐指一算,什么都清楚。实际上,这个东西并 没有多了不起,你知道不知道都是那么回事。任何东西都有数,桌子板凳都有四条腿,都有它们产生的时间,也有毁坏的时间。知道了是这么一回事,不知道也是这 么一回事。关键是我们要把这个数,把事物的成住坏空、人的生老病死的这套东西上升到一定高度,让我们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自然和人生,不论顺逆境界现前,都 能够如如不动,泰然处之。不然的话,成天耍小聪明,耍小心眼,就完蛋了。有些江湖术士,看他们出来走路都跟做贼一样,眼睛滴溜溜转个不停,随时都在算计, 这种人就登不得大雅之堂了。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另一面,光重视易理不重视象数,也有失偏颇,失去了《易经》的基本精神。《易经》的 基本精神,就是通过象数之学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来指导我们面对社会人生。
本文档为【荣枯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9408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4KB
软件:Word
页数:24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8-10
浏览量: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