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二讲文字起源和语文教育

第二讲文字起源和语文教育

举报
开通vip

第二讲文字起源和语文教育nullnull先秦语文教育史 和教育思想研究 张正君主创(二)null第一章  文字的起源和语文教育 第一节 劳动产生了语言和语文教育   一、有了语言就有了语文教育的萌芽   二、文字的出现赋予语文教育特定的蕴义 第二节 原始社会的学校教育萌芽和教育理念   一、学校教育萌芽   二、教育特点和教育null  第一章 文字的起源和语文教育      第一节 劳动产生了语言文字和语文教育  一、劳动产生了语言,有了语言就有了语文教育的萌芽。 (一)中国人是从那里来的?华夏文明从何...

第二讲文字起源和语文教育
nullnull先秦语文教育史 和教育思想研究 张正君主创(二)null第一章  文字的起源和语文教育 第一节 劳动产生了语言和语文教育   一、有了语言就有了语文教育的萌芽   二、文字的出现赋予语文教育特定的蕴义 第二节 原始社会的学校教育萌芽和教育理念   一、学校教育萌芽   二、教育特点和教育null  第一章 文字的起源和语文教育      第一节 劳动产生了语言文字和语文教育  一、劳动产生了语言,有了语言就有了语文教育的萌芽。 (一)中国人是从那里来的?华夏文明从何时何处而来?   在云南禄丰发现了800万年前“腊玛古猿”化石,他们是中国人的远祖;   在湖北省巴东等地发现了300万年前南方古猿化石,被认为“从猿发展到人的最后一    跳”的标志。  null  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化石,代表着我国最早的人类化石和文化遗迹。null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了距今50万年前的“北京人”化石。北京人已经有了简单的思想和语言。null  (二)有了语言,就有了语文教育的萌芽  《吕氏春秋•谣辞》:“今举大木者,前呼舆谔,后亦应之。”《吴越春秋》:“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以上两段文字表明:  1、人们在劳动中已经使用了简单语言。  2、“舆谔”是一句口号,前面的人喊,大家“应之”,既用力一致,抬起了大木,又“学会”了“舆谔”这个单词,可谓语文教育的萌芽。  3、后句六个字,既可以理解为狩猎过程,也可理解为组织者的命令,说明人们之间已经    通过语言进行沟通。null 《庄子》:“伏羲氏,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狩猎。”  《易•系辞》:“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  《孟子》:“后稷教民稼穑。”  《韩非子》:“燧人氏教民以火以渔。”  以上史料说明:   1、在长期原始社会,各部落首领通过语言和示范向成员传授技术。   2、老人与孩子负责饲养禽畜,老人同时还承担教孩子语言和技术的任务。   3、从语言学习角度看,部落首领和老人,     就是“语文教师”。null  “人一生出来就落入了一个现成的语言巨网,从此以后,人就不能不顺应它、学习它,并在这种顺应、学习过程中,不仅接受别人的语言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质量,而且还用语言影响和教育别人。”   (张隆华、曾仲珊主编《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   nullnull  结论:  劳动产生了语言,有了语言就产生了语文教育的萌芽。语言交际是技术交流的前提,技术交流又丰富了人类的语言。原始社会的语文教育就在这种交际、交流中诞生了。   null  二、文字的出现赋予语文教育特定的蕴义  (一)文字的起源和完善  文字是人类社会进步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说文解字》:“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结绳而为治…黄帝之史仓颉…初造书    契。”null  上段文字,阐述了文字诞生的大致轨迹。如果把甲骨文作为汉文形成的标志,那么,它从起源到形成大致经历了“岩画”、结绳记事、陶纹、甲骨文阶段。   1、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人类祖先在他们生活附近遗留踪迹,“岩画”就是其中代表。如内蒙古岩画、福建仙字潭岩画、江苏连云港岩画、黑龙江岩画等。null(1)内蒙古岩画内蒙古岩画以阴山岩画为代表,反映了居今5万~3.5年的生活情景。 A、《放牧》、《围猎》部分类似象形文字; B、透过岩画可以感悟到“老人在岩画前教孩子围猎技能 的情境。放牧围猎百鹿图null(2)福建仙字潭岩刻 考古学家认为,“岩刻”是“原始先民在岩石上表达思想和记录生活的岩画。”“至少已处于图像与文字之间的过渡阶段。” 果真如此,其目的是刻在岩石上让“学生”记住。它蕴涵着“文字教学”的因素。null(3)江苏连云港岩画等null珠海天才石 岩刻广西花山岩画黑龙江岩画:人、太阳和星投枪、箭、野猪null  2、结绳记事  《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郑玄《周易注》:“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A、总体而言,结绳晚于岩画;   B、结绳客观需要人们联系地分析问题,对思维、智力有较高的要求。   C、结绳记事促进文字符号的演化;   D、随着社会进步,结绳记事逐步被“刻画符号所取代。null 3、陶纹  «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用绳子打结记事是个好办法,但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过久了记不得了;事多了光靠结绳来记是很难记清楚的。于是古人就另找出路,‘依类象形’、‘契木为文’。到了新石器时代,出现了陶器刻划符号。”西安半坡遗址 人面鱼纹盆等余姚陶盆刻画null4、从“陶纹”看文字的演变左江岩画:形象 到抽象半坡鱼形纹演化为“图画”半坡刻划 符号甲骨文null 史料分析:  A、文字的演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有岩画某些要素,如左江岩画,阴山岩画等,也有结绳记事要素,如“十”、“卅”。 B、已有研究成果表明,“陶纹”对甲骨文有直接影响。 C、“陶纹”一部分演化为图画,一部分演化为文字,如图。 D、甲骨文形成有诸多因此,既有专家创制,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吸收了岩画等纹饰符号。null  (二)从文字的演变看语文教育   1、从岩画、陶纹等内容看,有队围猎等场景的描绘,有对鱼、鹿等禽兽的描摹,也有抽象化的表意符号,多属于人们熟知的场景和禽兽。其作者“发表”的目的是让人们“永远记住”,而对所在部落的成员,尤其是孩子来说,早就“学习”过了。其隐含语文教育因素。null 2、无论岩画、结绳记事还是陶纹的创作者,无疑都是部落中经验丰富,心灵手巧的佼佼者。他们“依类象形”,“契木为文”。在能者为师,教学相长的部落中,自然是知识的传授者。如广西左江岩画中就有传授知识的场景。 3、从当时的部落环境看,年长者承担教育孩子和传授技能的责任。这些“依类象形”、刻石为“文”、经验丰富、心灵手巧的佼佼者,理所当然成为孩子们的“语文教师”。null  第二节 原始社会的学校教育萌芽       和教育理念   一、学校教育萌芽   一般史学界把夏代初期以前的教育称为原始社会教育。当时学校教育尚处于萌芽状态。它实际是融教育、集会、养老为一体的场所。据广西左江岩画分析,当时的所谓教育多数在室外进行。教育内容包括绘制图案符号、蓄养禽兽、狩猎等。 null二三四五一null (一)教育内容举隅  广西左江岩画一组画面基本反映了当时的学习内容和场景。这组画面有如下共同特点:  1、参加人数较多;  2、动作基本一致;  3、有主要人物(教师)作示范;  4、传授内容基本清楚。  这些基本特征是“教学”所具备的,反映了“班级教学”形式。null“语文” 教学“舞蹈” 教学null左江岩画 “围猎”左江 岩画 “划舟”云南连云港 岩画:校园活动null (二)学校教育萌芽  1、我国最早的学校萌芽——明堂  相传神农氏建筑“明堂”,称为“大教之宫”。它是氏族公社的“议事厅”,是氏族成员举行公共活动的地方,包含教育的内容。  2、“五帝”时的学校——成均   汉代董仲舒认为,“成均,为五帝之学。”以“乐教”为主。“古代教民,口耳相传,故重声教。以声感人,莫善于乐。”。null 3、原始社会末期的学校——虞庠  董仲舒:“五帝大学曰成均,则虞庠近是也。”以“孝教”为主。《礼记•王制》:“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虞庠设有负责施教的老人。它具有教育专门化趋向。 (参考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第一部,第50页)null  二、原始氏族教育特点和教育理念  (一)教育特点  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2、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3、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教育的主要手段; 4、道德、音乐、技能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5、以语言教育和简单图纹符号识记为标志的早期语文教育越来越显得重要。null  二、教育理念 原始氏族时期,人们已经有了朦胧的教育理念。概括是尊老礼贤、选贤任能、重视技能培养、语言和思想情感交流。  (一)尊老礼贤。   部落中经验丰富的老人得到尊重。他们往往被安排做管理工作和教育孩子。  null (二)选贤任能。  如尧舜禅让。《史记.五帝本纪》:帝喾有二子。一子挚,一子放勋。“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帝尧“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   尧年事已高,有人推荐舜。“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雨雷电,舜行不迷。尧以为圣,召舜曰:‘汝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汝登帝位。’”  null (三)重视技能的培养。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获取食物和抵御自然界灾害,客观需要氏族部落成员具备狩猎、制造武器和农具等技能。  (四)重视语言和思想情感的交流。  (五)重视文字符号创制、识记和应用。   null谢谢
本文档为【第二讲文字起源和语文教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13228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8-01
浏览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