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4第四章

4第四章

举报
开通vip

4第四章nullnull*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及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二、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历史经验。 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历史意义。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 社会主义的转变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 社会主义的转变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内国际环境. 新中国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 西方国家特别...

4第四章
nullnull*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及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二、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主要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及历史经验。 三、建立社会主义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伟大历史意义。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 社会主义的转变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 社会主义的转变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内国际环境. 新中国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 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敌视新中国, 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 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百废待举。 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的主要活动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的主要活动(1)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 (2)土改 (3)“三反” (4)“五反” (5)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三反”“三反”1950年下半年,为了帮助私营工商业克服歇业的困难,中央政府对工商业进行了合理调整,使他们有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情况的好转,资产阶级损人利己、惟利是图的本性暴露出来。甚至将有些伪劣产品卖给志愿军。在资产阶级的腐蚀下,国家机关和经济部门内部出现了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三害),严重影响了经济建设事业。在这种情况下,1951年10月,中央开始在国家机关内部进行反对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的斗争。这次斗争到1952年3月结束 “五反”“五反”由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存在的“三害”与资产阶级施放的五毒(行贿、偷税漏税、偷工减料、盗窃国家财产和盗窃国家经济情报)五种犯罪活动,1952年中国又开展了五反活动。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时间界定 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时间界定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2,新民主主义的社会性质 2,新民主主义的社会性质 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社会。 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中介和桥梁*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 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并存的经济体制 ① 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 ② 个体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 ③ 合作社经济(个体私有、集体合办;半社会主义性质;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渡形式) ④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⑤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公私合营;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过渡形式)*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份额份额 五种经济成份中,农业和手工业的个体经济占很大比重,再加上私人资本主义以及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私有成份,这样就造成私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但由于国营经济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因此,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成份是社会主义经济*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对抗与合作----团结与改造) 国外: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null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特征 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通过共产党)各革命阶级联合执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它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 这个政权既不同于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政权,也不同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由于它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因此,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政治因素。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5)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文化特征5)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文化特征      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因此,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在性质上是社会主义的文化。     总之,新民主主义社会里既具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其发展的总趋势是,社会主义因素日益发展壮大,资本主义因素不断被削弱、被限制。最终,在条件具备后,新民主主义社会就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建国初期的设想:“先建设,后改造” 所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没提社会主义目标。*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null初步的设想: 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至20年时间。 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毛泽东的提法是“全线进攻”,一举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但方式是和平地和有代价地消灭资本主义。 *null七届二中全会当时提出了两个转变:“使中国有可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1951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设想。 到1952年9月,毛泽东同志等开始改变这一设想,从先搞工业化、再搞社会主义改造改变为两者同时并举。*1952年,中国情况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1952年,中国情况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第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国营经济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并占主导地位。 第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愈来愈不适应大规模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并暴露出与大规模国家建设要求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 第三,在农村,土地改革后开始的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是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探索. 第四,计划经济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能较快地实现国家工业化.*null第五,“三反”、“五反”斗争后,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促使毛泽东和党中央产生了在“三反”斗争胜利的基础上推进社会主义革命的意向。 第六,初步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奠定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意识形态基础。 最后,从国际环境看,东西方冷战,帝国主义仇视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同情中国,苏联能够援助中国。*null 1952年9月24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一五”计划的方针和任务的时候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到10年或者以后才开始过渡。 1953年8月,毛泽东同志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了完整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述。 *null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1953年12月,《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一化三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一化三改”一个是工业化,一个是三大改造。工业化称为主体,三大改造称为两翼(一翼是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一翼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提出了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以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二是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实现三大改造。null*总路线工业化三大改造农 业手 工 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null 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离开了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就失去了意义。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这显然是和当初先建设后改造的思路不同的。 *null 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4,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4,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 ①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 1952年:现代工业总产值中 国营经济56% 国营批发营业额占全国的 60%*②广大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②广大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老解放区,农业互助组---初级合作社转化; 互助合作—抵御自然灾害、克服困难、增加生产、避免两极分化、加快机械化进程 *③工商业也开始出现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③工商业也开始出现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④ 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兴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及其对中国建设的支援,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国际因素。④ 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兴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及其对中国建设的支援,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国际因素。*null⑤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保证 *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对农业的改造一、对农业的改造 1、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合作化道路是使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达到集体化,从而跨入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2)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力,必须把农业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3)农业合作化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 (4)可能性 null*农业社社员庆祝场面 2、改造的途径(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步过渡的办法) 2、改造的途径(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步过渡的办法) 第一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由几户或十几户为一个单位组成农业生产互助组。互助组内进行某些分工,共同劳动。第二步,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组织初级社,即以土地入股(生产资料已经变化)和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小型的带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三步,号召农民进一步联合起来,组织大型的实行生产资料为农民集体所有制的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即高级社。3、改造的原则 3、改造的原则 (1)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2)采取积极引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3)实行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的阶级路线。二、对手工业的改造二、对手工业的改造1、原因:同上 2、道路:互助合作道路即合作化道路。 由低到高逐步过渡:生产小组(有社会主义萌芽)——供销合作社(半社会主义)—— 生产合作社(完全社会主义) 3、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4、方针:积极引导,稳步前进。null* 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6.3%,5亿多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合作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全国入社农户比例图入社农户96.3%null* 到1956年 ,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已占其总数的92%,产值占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93%,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视频视频对农业 的改造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和平改造的依据 (1)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2)中国共产党同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 (3)有人民民族专政的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 (4)逐步实施利用、限制和改造政策的结果 2、途径2、途径(1)途径:国家资本主义,即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 (2)具体过程 : 由低到高逐步过渡: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1954年开始)——全行业公私合营(1955年) 2)采用逐步过渡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2)采用逐步过渡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创造了和平改造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先例国家资本主义*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它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于国家的性质。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国家资本主义为国家所承认并受国家监督,它有利于资产阶级和反对无产阶级。它实际上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是变相的私人资本主义。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国家资本主义在中国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要之路”。国家资本主义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国家向私营企业投资入股,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国家和资本家共同所有;国家派干部进入企业内部,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同工人、资本家(私方代表)共同管理和改造企业,公方代表居领导地位;资本家的剥削受到一定限制。这种形式,已经使国家与私人企业的联系合作推进到企业内部,企业的性质和生产关系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居领导地位,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以发展生产、满足人民需要和完成国家计划为目标,已经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了。null*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企业利润“四马分肥”国家税收:34.5% 职工福利:15% 企业公积金:30% 资本家红利:20.5%半社会主义性质国家入股并派公方代表进入企业\完成国家计划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国家把合营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定股定息,即国家把资本家所有的生产资料折合成股份,每年按股份给资本家固定的定息。资本家已经基本上把生产资料交给国家,他们除了拿定息外,已不能支配生产资料,其剥削被限定在固定的定息上,不再同企业的利润发生联系;企业的管理权转移到国家手里,生产直接纳入国家的轨道,资方人员只能以普通工作人员的身份参加企业工作 null*(3)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资方拿定息(10年)(3)具体实施办法和方针(3)具体实施办法和方针A:具体实施办法:经济赎买 即国家有代价地变革资本主义所有制,是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将私营企业收归国有。但是,由于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是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因此赎买的代价不取决于生产资料的价值,而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和实际需要而定。同时,赎买也不等于购买,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基金,而是让资本家从其经营的企业中获取一部分利润。在赎买的方式上,经历了加工费、货价到“四马分肥”再到定息制度的过程。在加工订货阶段,企业生产的原料由国家供给,资本家拿加工费,按产品成本计算利润,其支取的利润约占企业盈余的五分之一左右。在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期间,企业的利润分配是:国家所得税占34·5%;职工的工资福利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方股息红利占20·5%。也就是“四马分肥”的原则。在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取定息制度 B: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null* 在党和毛泽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政策的指引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进展顺利。到1956年底,全国私营工业的99%,私营商业的82.2%分别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视频视频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1,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社会主义改造归根到底是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服务.*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区别对象、区别方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 从而避免了剧烈的社会动荡和经济破坏。*null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经验: 第一、区别两个资本,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和平赎买。 第二,创造各种形式,从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 第三,注意对企业和资本家的改造相结合。 *null农业合作化的成功经验: 第一、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及时地领导农民走上互助合作道路。 第二,根据我国农业的特点和农民的习惯,采取互助级,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社等由低级到高级的步骤和形式,逐步引导农民摆脱私有制走上公有制的道路。 第三,运动中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原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null*三、正确评价社会主义改造(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改造后期的失误和偏差)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以至长期以来遗留下一些问题:null第一,“要求过急” 第二, “改变过快”, 第三,“工作过粗” 第四,“简单划一” *null出现这些问题的基本原因是: 第一,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对中国国情和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 第二,工作方法上过于简单。 第三,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 第四,最根本、最深层的原因在于,当时我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形成科学的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 *社会主义改造出现的问题同它的成就相比毕竟是第二位。社会主义改造出现的问题同它的成就相比毕竟是第二位。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基本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1956 年,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null 1952年,各种经济成分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分别是:国营经济19%,合作社经济1.5%,公私合营经济0.7%,个体经济72%,资本主义经济7%。就是说,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合计为79%,占到了国民收入的绝大部分。*null 1957年,各种经济成分占民国收入的比重分别是:国营经济33%,合作社会经济56%,公私合营经济8%,个体经济3%,资本主义经济0.1%。就是说,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基本上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公私合营经济合计为97%,占到国民收入的绝大多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成果。这表明,中国已经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中国已基本上全面地建立起来了。*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1,(94-97)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全国人民逐步过上富裕的生活奠定了可靠的基础。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的确立,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的选择变成了现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这是又一次最深刻、最伟大的历史性变革,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null三次历史性巨变: 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第二次的主要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 义现代化而奋斗。 *null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同封建统治者勾结起来奴役 中国人民的历史的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成为 新中国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null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生产力,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近百年来,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广大人民和一切爱国人士一直要求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人民的解放,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在巨大胜利的鼓舞下,全国各族人民革命热情高涨,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创造了必要的前提。*null 进入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以后,国家实行了改造和建设并举的方针,通过逐步变革生产关系促进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从1949年到1956年,短短几年间,国弱民穷的中国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工农业总产值方面,1956年工农业总产值由1949年466亿元上升到1252亿元,增长了近3倍。到1956年,我国建立起一系列新的工业部门,建起了能够制造汽车、飞机、高效蒸汽机车、新式机车、发电设备、冶金和矿山设备以及高级合金钢、重要有色金属冶炼等工业部门。工业技术水平和工程设计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原来的工业基地进一步加强,新的工业基地逐步建立起来,开始改变旧中国工业极端落后、残缺不全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创造了条件,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奠定了基础。*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最根本的变革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最根本的变革为人民民主专政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4,在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不但根本改变了中国 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的形势,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又一个历史性伟大胜利。 4,在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不但根本改变了中国 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的形势,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又一个历史性伟大胜利。 进一步改变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 鼓舞了争取独立与解放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5.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5.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列主义普遍原理结合中国具体实践所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正确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方针和政策是符合客观实际,所取得的成就也是辉煌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开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伟大胜利,它以新的理论充实、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一个重要发展。 *
本文档为【4第四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10655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3-07-30
浏览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