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十二章 政治参与

第十二章 政治参与

举报
开通vip

第十二章 政治参与null第十二章 政治参与第十二章 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特定体制框架内普通公民或公民团体试图影响政府人事构成和政府政策制定的政治行为。政治参与的有效性、规模和程度成为判断一种政体是否民主的重要指标。null第一节 政治参与的含义 一、政治参与的定义 政治参与成为现代政治学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始于二战以后,由于学者们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不同,因此对政治参与的理解分歧较大。 1、关于政治参与的几种不同观点: ⑴政治参与是合法的行为。认为只有依照法定程序才属于政治参与。——排除不合法的政治行为,即认为政治参与基本是一种体...

第十二章  政治参与
null第十二章 政治参与第十二章 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特定体制框架内普通公民或公民团体试图影响政府人事构成和政府政策制定的政治行为。政治参与的有效性、规模和程度成为判断一种政体是否民主的重要指标。null第一节 政治参与的含义 一、政治参与的定义 政治参与成为现代政治学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始于二战以后,由于学者们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不同,因此对政治参与的理解分歧较大。 1、关于政治参与的几种不同观点: ⑴政治参与是合法的行为。认为只有依照法定程序才属于政治参与。——排除不合法的政治行为,即认为政治参与基本是一种体制内的非暴力行为。尤其排除体制外的暴力行为(如暴力革命、恐怖活动等) 缺陷:以西方民主国家的政治参与为参照系null⑵政治参与是自愿的行为(自动参与)。认为被动员起来的政治行为不属于政治参与。 自动参与:是公民因为自己或者特定群体的利益和要求,而自觉主动参与政治过程的行为。 动员参与:是公民相应政府、政党的号召,或者受到其他团体或公民的影响和鼓动而产生的参与政治过程的行为。null⑶政治参与包括政治态度。认为政治参与不仅包括行为,而且包括与政治相关的观念形态。 缺陷:宽泛 2、政治参与的概念 政治参与就是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或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活动的政治行为。null⑴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公民,自下而上影响政治的过程。 ①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公民,而不能是臣民。 ②政治参与的主体是普通公民,不包括政府公职人员和政治家;政治参与活动是普通公民的业余性质的、非职业性的、非连续性的行为。null⑵政治参与是活动而不包括态度。 ⑶政治参与是旨在影响政府决定的活动。 目标指向→政府,不包括与政治有关的所有活动。 ⑷政治参与不仅包括自愿活动,而且包括动员型行动。null二、政治参与的价值争论 1、古典民主主义者(卢梭、密尔、杰斐逊等)对政治参与非常推崇——抵制暴政,维护自由,人民主权。 但是,并不是所有类型的政治参与都是民主政治。——如,法西斯德国的民众参与、中国“文革”时期的“大民主”等。null2、政治保守主义者认为,一定程度的政治冷漠有利于民主政治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运作。——广泛的参政不可能,也不足取。 观点: ⑴鼓励对政治不熟悉和无兴趣者参与政治对社会没有好处; ⑵坚持全民政治参与只是以对民主的情感代替了对民主的理性判断; ⑶一些选民不具备进行政治判断的政治知识; ⑷广泛的政治参与可以扭曲公共议事日程; ⑸高度自治化的团体会导致过多的争论、分裂和不稳定。null3、多元民主主义者批判政治冷漠,强调政治参与: ⑴没有广泛的政治参与,政府就不是建立在最广泛的民意基础上; ⑵广泛的政治冷漠会给野心家作恶提供机会; ⑶参与政治是最好的提高公民判断水平的工具; ⑷广泛的政治冷漠既是政治制度软弱的表现,又是政治制度软弱的根源。null三、政治参与的方式与机制 主要形式有: 1、投票 选举官员;全民公决 2、选举 选举由组织协调、宣传动员等一系列政治活动组成,投票只是最后阶段。——政治行为的综合; 选举类型: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选举的功能:选择官员,对于政治竞争进行判断,对于任职者进行公民式评判。null3、主动接触 即直接接触政治官员。公民解决个别政治问题,谋求个人或小部分人的利益而接触和影响有关政府官员——特殊形式的意见表达、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 西方的个别接触和院外活动;中国的信访、党政机关接待日、座谈会、意见箱等形式。null4、结社活动 结社是指具有相同政治目的的公民结成特定社会和政治组织和团体的行为。这些公民可能致力于某些特殊的利益,也可能致力于广泛的公共问题,但其基本目标一般是影响政府决策。 结社包括组织及参与政党活动和其他社团活动两种情况。null第二节 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 一、社会经济发展 研究表明,政治参与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连。一个社会的政治参与状况与其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在总体上具有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 首先,生产力发展能够提高人民的受教育程度和增加可支配时间,相应增强了人们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其次,生产力发展带来社会利益关系的分化,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互动,促使人们通过政治行动维护自身权益。 最后,生产力发展促使政府职责的扩大,带动群众对政治生活的关心,提高参与程度。 当然,生产力发展并非都直接带来政治参与的扩大。由于社会、文化和政治发展等因素的限制,有时政治参与会滞后于经济进步。null具体来看: 1、政治参与水平随着社会经济地位变化而变化。 2、社会经济发展导致社会团体增加。 →政治参与增加 3、社会经济发展在社会群体之间造成了某种紧张关系。→强化了群体意识,政治参与增加。 4、经济发展需要和促使政府扩大职能。→密切了群众与政府的关系,强化了群众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null但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定与政治参与水平完全对应。在一些经济水平较低的国家里,动员性政治参与水平很高,如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北朝鲜;反之,在一些经济迅速发展的国家里,政治参与的水平却很低,如民主化之前(1988年前)的韩国,阿拉伯产油国(沙特、阿联酋、科威特等国)。null原因: 1、社会经济发展不是决定政治参与的唯一因素,社会结构(迁移、政治领导、意识形态和宗教)和政治文化传统也起着重要作用。 2、现代化使决策中心由传统社会的基层转移到更高一级甚至全国一级,减少了传统社会中面对面接触的机会。 3、经济发展也意味着社会流动的增加,流动中的个人不会或很难有机会参与政治。例如,当代中国的流动农民工阶层。null二、社会环境与社会地位 1、与个人相关的教育、职业、收入、年龄、种族、宗教信仰、性别和居住地,都与政治参与有联系。 2、教育与政治参与的关系最为密切。 3、收入与政治参与也有直接关系。(一般呈正比例关系)null三、政治制度 1、政治平等与自由。 法制条件下的平等与自由是政治民主的基础,也是公民参政的基础。 2、政党制度 政党制度不同,人们政治参与的热情也不一样。null四、政治心理 罗伯特·达尔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了心理变量对政治参与的影响: 1、对报酬的估量。 2、对选择对象的判断。 3、对自己能力的判断。 4、对结局的满意度。(“搭便车”)null第三节 政治参与的作用 一、政治参与与政治民主 民众通过政治参与对政府实施某种程度的控制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内涵。通过政治参与,民众不仅可以使政府各种行为以民意为依归,而且可以通过政治参与学习民主的知识、技能以及公民精神。可以说,没有公民的政治参与,政治民主便无从谈起。null1、政治民主的发展有赖于政治参与。——政治参与促进、导致了政治民主(英美等国的历史) 但是,就政治参与对政治民主的促进作用来讲,政治参与必须是适度的,要适合政治制度的承载能力。 反之,可能会造成民众的大规模的体制外暴力。null2、政治民主的正常运转也同样有赖于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是培植、形成和强化现代公民意识,逐步养成民主政治下公民的政治态度、情感和意识的过程; 政治参与促进政府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null二、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 政治参与虽然推动了政治民主和政治发展,但也容易引发政治衰退和政治动荡。 1、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推动了人们的经济利益意识。当人们经济上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希望通过政治参与达到要求。但政治参与制度化水平的低下无法容纳广泛的参与要求,社会动荡就会产生。——亨廷顿提出“差距”模式解释这一原因 2、在资本主义民主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剧烈的政治参与也会带来政治不稳定。null三、政治参与与经济发展 西方近代历史表明,政治参与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二者呈正比例关系。 但是,政治参与和公民的政治权利的实现,不可能超出特定的历史经济和政治条件,而政治参与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只是在这样的历史经济和社会政治条件基础上,才是可能和正确的。否则,盲目的和超发展阶段的政治参与,可能对于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消极影响。null1、19、20世纪的西方现代化历程中,资本主义政治参与的扩大推动了经济增长。而20世纪后半期的福利国家的出现又为经济发展背上了包袱,二者都是公民政治诉求推动的结果。 2、威权主义国家通过控制政治参与和推动经济发展而平稳过渡到了民主制度。(韩国是典型)——“技术统治模式” 3、苏联试图通过迅速扩大政治参与而促进民主,结果导致国家解体。——“大众模式”
本文档为【第十二章 政治参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79883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69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3-07-22
浏览量: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