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举报
开通vip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 144期 2011年第 34期 Serial No.144 No.34,2011 引言 促进就业一直是中国宏观经济调控重要目标之一。近年 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引起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经济活动人 口总人数不断上升,导致劳动力供给压力持续增大,但制造 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在逐渐减弱以及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等 问题的涌现,使解决就业成为中国目前乃至日后长期的艰巨 任务。不断加剧的就业形势使发展第三产业以解决就业问题 成了大势所趋。据统计,中国三次...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 144期 2011年第 34期 Serial No.144 No.34,2011 引言 促进就业一直是中国宏观经济调控重要目标之一。近年 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引起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经济活动人 口总人数不断上升,导致劳动力供给压力持续增大,但制造 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在逐渐减弱以及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等 问题的涌现,使解决就业成为中国目前乃至日后长期的艰巨 任务。不断加剧的就业形势使发展第三产业以解决就业问题 成了大势所趋。据统计,中国三次产业劳动力结构从 1978年 的 70.5∶17.3∶12.2变成 2009年的 38.1∶27.8∶34.1。这一 结构性转变缓解了就业压力的同时,对中国经济结构优化与 持续增长产生积极作用。可见,通过发展第三产业解决就业 问题,研究两者相互关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文献回顾 新古典经济学索洛模型指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互为 因果关系。奥肯法则用定量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分析了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 的贡献:当经济增长率高于 2.25%时,经济增长率每增加 1 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下降 0.5个百分点;当经济增长率低于 2.25%时,经济增长率每减少 1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上升 0.5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奇迹”的出现和日益严峻的就业形 势之间的矛盾,激发了国内学者对“奥肯定律”的研究、中国 经济和就业关系的研究。陈安平和李勋来(2004)认为,中国 经济增长和有效就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郝春 虹(2007)研究结果显示了“奥肯定律”悖论,即就业增长只是 单方面提高了经济增长率,但经济增长并不同时对称地回报 就业水平的提高。陈桢(2006)发现经济增长是决定就业总量 增加的基本条件,但受就业弹性的影响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 长率之间存在非一致性。就业弹性下降以及其他因素影响 下,高经济增长率可能伴随着低就业增长率,故中国经济运 行并没有遵循“奥肯定律”揭示的一般规律。陈桢(2008)研究 结果也显示中国高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就业相应增加,经济 增长的就业效应不断趋弱。时晟蓉(2008)利用奥肯定律模型 数理方程计算就业与 GDP关系时发现,从就业增长的弹性 和失业率变化量与 GDP增长率相关关系看,中国奥肯定律 的偏离现象明显。劳动力市场状况日益严峻同时,经济增长和 就业弹性趋于下降,由此产生的推论是经济增长未能带来相 应的就业增加(龚玉泉、袁志刚,2002;李松红,2003)。胡鞍 刚、周其仁、张车伟等从就业弹性变化说明经济增长的就业效 应下降,经济的快速增长没有带动就业的相应增长。但蔡昉等 (2004)研究指出以往研究得出中国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就 业的结论并不准确,只能够说经济增长没有带来显性的的就 业。钱永坤、宋学锋等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带动了就业增长。 发达国家经济结构演进历程表明,伴随经济水平不断提 高,劳动力在各产业之间将发生规律性的转移:劳动力从第 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劳动力将更多 地向第三产业转移。目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已经 超过了 60%,第三产业成为其解决就业的主要行业。第三产 业就业比重的提高不仅是吸纳剩余劳动力的需要,更是经济 结构高级化的必然要求。郁义鸿、黄云峰(2003)、魏作磊 (2004)、蒲艳萍(2005)等都认为第三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 就业增长最快、吸纳劳动力最多的部门。2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中国就业增长主要是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以及非正规经济所 创造的(蔡昉,2004)。韩汉君、黄复兴(2007)也认为,随着产 收稿日期:2011- 09- 14 作者简介:张静(1987-),女,广东佛山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研究;张宝珠(1987-),女,广东佛山人,硕 士研究生,从事薪酬管理研究。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张 静,张宝珠 (华南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广州 510006) 摘 要:根据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经验,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地拉动就业的增加。同样就业的增加也会反过来 拉动经济的发展。通过对第三产业经济增长和就业关系进行 ADF检验、协整关系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第 三产业增长率与其就业增长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第三产业劳动力就业增长率是第三产业增长率的格兰杰原 因,反之则不成立,即中国第三产业就业规模的扩大将不断地为第三产业创造更多的增加值,但是第三产业产值的增 加并不能明显地带动就业的增长。 关键词:劳动力就业;第三产业增长;协整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中图分类号:F2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291X(2011)34- 0175- 04 175— — 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比例上升,第三产业能够吸纳更多 的劳动力就业。他们指出第三产业各时期就业弹性系数均为 正值,说明了第三产业随规模增大,其就业人数不断增长,但 就业增长效应不稳定。彭丽茹、黄大乾(2009)则认为,从业规 模的扩大有利于第三产业创造更多增加值,但行业内部结构 调整过程中的就业结构变化差异制约着第三产业吸纳就业 能力发挥。马海英、王立勇(2009)也论证了第三产业的就业 吸纳效应,认为第三产业具有相对较高的就业增长弹性,但 因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间“异质性”特征突出,故其就业吸纳 弹性差异较大,其中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 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的发展 对于行业内部的就业增长具有较大的潜力。 二、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和就业状况变动分析 1.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虽然中国第三产业在改革开放前发展缓慢,但自 1978 年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一产 业比重基本上呈现下降趋势,从 1978 年的 28 .2%下降 到 2009 年的 10 . 3%;第二产业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动, 基本维持在 40%~50%的水平。相比之下,第三产业具 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从 1978 年的 23 . 9%上升到 2009 年的 43 .4%,增加了超过了 15 个百分点。中国的经济 存在明显的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 趋势(见图 1)。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 图 1 1978—2009年中国三次产业占 GDP比重变化情况 2.中国三次产业就业情况分析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提 高,劳动力将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再向第三产 业转移。在第三产业占 GDP比重上升的同时,中国第三产业 的就业人数也迅速增加。虽然第一产业的绝对就业人数自 1978年来有所增加,1991年到达最高峰而后下降,到 2009 年底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仍有 29 708万,但其就业份额在三次 产业中的比重明显下降了。2009 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比 1978年下降了 32.4%,这就表明第一产业就业已经基本饱 和,不仅不能吸收劳动力,而且还有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 需要转移。第二产业 1978—2008年期间呈现出绝对就业人 数增长较快,相对比重基本趋稳的特点。其绝对数从 1978年 的 6 945万人增加到 2009年的 21 684万人,增长了约 3倍, 就业份额从 17.3%上升到 27.8%,增长了 10.4%。自 20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第二产业劳动力就业份额基本上都在 20%~28%之间波动,但是波动幅度较小。对比第一、二产业, 第三产业在此期间出现了就业人数和就业比例都迅猛上升 的态势,而且增长潜力还十分巨大。从 1978年只有 4 890万 人在第三产业工作发展到 2009年的 26 603万人,绝对数增 长了近 4.5倍;就业比例则从原来只有 12.2%上升至 34.1%, 增长了 21.9%(见图 2)。由此可见,中国就业结构得到了一定 改善;但与发达国家就业结构(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就业比重 通常在 50%左右)相比,中国就业结构仍不合理,需要不断发 展第三产业,更多的吸纳劳动力就业。 图 2 1978—2009年中国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变化情况 比 重 0.0 20.0 40.0 60.0 20 08 20 05 20 02 19 99 19 96 19 93 19 90 19 87 19 84 19 81 19 78 年份 第一产业占 GDP 的比重(%) 第二产业占 GDP 的比重(%) 第三产业占 GDP 的比重(%) 0 20 40 60 80 比 重 19 78 20 08 20 06 20 04 20 02 20 00 19 98 19 96 19 94 19 92 19 90 19 88 19 86 19 84 19 82 19 80 年份 第一产业就业比重(%)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 第三产业就业比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 176— —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 图 3 第三产业经济语气就业增长率变动趋势 原假设 特征值 迹统计量 5%显著性水平 伴随概率 P 无 0.400439 17.84748 15.49471 0.0217 最多一个 0.138827 4.035426 3.841466 0.0445 变量 检验形式(c,t,n) ADF值 5%的临界值 10%的临界值 结 论 RGDP3 (c,t,5) - 1.936975 - 2.991878 - 2.635542 非平稳 RE3 (c,t,3) - 1.492597 - 2.981038 - 2.629906 非平稳 △RGDP3 (c,t,2) - 3.222580 - 2.981038 - 2.629906 平 稳 △RE3 (c,t,2) - 4.783098 - 2.981038 - 2.629906 平 稳 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两者的变 动趋势基本保持一致。第三产业的发展会带动就业的发展, 但是对就业的影响存在滞后性。 三、中国第三产业增长与其就业的实证分析 1.变量的选取 基于数据可得性、可比性等方面考虑,选取了 1979—2009 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RGDP3)、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增 长率(RE3)作为第三产业增长和劳动力就业的衡量指标。 2.平稳性检验 运用 ADF 单位根检验对所选取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 验,检验结果表明,这两组数据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如 果直接对它们进行回归分析就会出现“伪回归”现象。故 对它们分别取一阶差分并再次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 果显示,其一阶差分形式△RGDP3和△RE3均为平稳时间 序列。由此看见原序列存在单位根,中国第三产业增长率 和第三产业就业增长率均为一阶单整 I(2)序列。检验结 果(见表 1)。 表 1 各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结果 注:△表示时间序列的一阶差分;检验形式中,c表示截距项,t表示趋势项,n表示滞后阶数。滞后期 n的选择准则是使得 DW尽量接近 2(即无自相关)并综合考虑 AIC和 SC的最小值。 3.协整检验 根据平稳性检验结果可知,虽然时间序列变量第三 产业增长率(RGDP3)和第三产业劳动力就业增长率 (RE3)是非平稳的,但其一阶差分变量△RGDP3 和△RE3 在 5%的显著性水平平稳,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该部分 利用 1979—2008 年第三产业增长率(RGDP3)和第三产业 劳动力就业增长率(RE3)进行 Johansen 检验。为了保证合 理自由度使得模型参数具有强的解释力,同时又要消除 误差项的自相关,进行 VAR 结构稳定性检验,根据 AR ROOTS分布平均且不超过单位圆、LR 值最大原则,并考 虑最优之后其同时保证足够的自由度,确定滞后期为 2。 在 95%置信水平下,变量之间都有且仅有 1 个协整关系, 故可判断第三产业增长率与其就业增长率之间存在长期 稳定的关系。 表 2 中国第三产业增长率和第三产业就业增长率的 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结果 4.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由以上的平稳性检验可知,两个变量的一阶差分在 5% 和 10%显著性水平下均为平稳时间序列,因此可对它们进行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建立中国第三产业增长与其劳动力 就业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与短期动态关系模型。检验结 果(如下页表 3所示): 第三产业发展能够带动就业的增加,绝大部分学者都支 持的观点。从直观上看(见图 3),从 1979—2009年第三产业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比 重 20 08 20 06 20 04 20 02 20 00 19 98 19 96 19 94 19 92 19 90 19 88 19 86 19 84 19 82 19 80 19 78 年份 第三产业 GDP增长率(%) 第三产业就业增长率(%) 177— — (上接 155页) [14] 王利民.合同法研究:第 2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63. [15] 人民法院出版社法规编辑中心.最高人民法院合同法司法解释(二)问答[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118-121. [16] 韩世远.合同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340-343. [17] 张建军.情势变更与商业风险的比较探讨[J].甘肃法政学院学报,2004,(4). [18] 魏济民.浅议建筑房地产合同纠纷中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J].建筑监督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与造价,2009,(9). [19] 张玉卿.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第 1版[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5:1. [20] 郁章龙.论情势变更原则[J].法制与经济,2008,(2). [责任编辑 吴明宇] 原假设 滞后期 F值 伴随概率 P 结论 RE3不是 RGDP3的格兰杰原因 1 10.9752 0.00272 拒绝 RGDP3不是 RE3的格兰杰原因 1 0.39403 0.53566 接受 表 3 各变量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参考文献: [1] 蔡昉,都阳,高书文.就业弹性、自然失业和宏观经济政策———为什么经济增长没有带来显性就业[J].经济研究,2004,(9):1-11. [2] 陈桢.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2008,(2):90-95. [3] 龚玉泉,袁志刚.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及其形成机理[J].经济学动态,2002,(10):35-39. [4] 江小娟,李辉.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和加快增长的潜力[J].经济研究,2004,(1). [5] 马海英,王立勇.中国第三产业周期稳定效应与就业吸纳效应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7):144-153. The Empir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Industry and Job Growth in China ZHANG Jing,ZHANG Bao-zhu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chool of Ecomonics and Management,Guangzhou 510006,China) Abstract: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western countrie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industry can increase employment effec- tively,and the increase of employment can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We employ ADF test,Johansen test,and Granger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analysis,and find that there are long- term stability between the growth rate of the third industry and the growth rate of its employment;the growth rate of employment is the Granger cause of the growth rate of the third industry,but there is no a two- way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In other word,the continuing enlargement of employment in the third industry will creating economic added val- ue for the third industry,however,the third industry value added can’t improve the emloyment. Key words:employment;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industry;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granger causality test [责任编辑 安世友] 根据以上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构表明,滞后 1阶 时,第三产业劳动力就业增长率(RE3)是第三产业增长率 (RGDP3)的格兰杰原因,但是第三产业增长率(RGDP3)不是 第三产业劳动力就业增长率(RE3)的格兰杰原因。检验结果 说明了,中国第三产业就业规模的扩大将不断地为第三产业 创造更多的增加值。 小结 从以上检验可以看出,在建立第三产业增长率和劳动力 就业增长率的协整关系中,通过单位根检验(ADF检验)结果 知道在样本期内这两个变量是非平稳的一阶单整序列。通过 一阶差分形成的序列通过单位根检验,为平稳序列。对此进 行协整关系检验可以发现,中国第三产业经济增长率和其就 业增长率之间存在着在长期稳定关系。它们之间的长期稳定 关系为研究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了可能性。根据格兰杰 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第三产业就业增长率是其经济增长 率的格兰杰原因,反之不成立。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不断增 加第三产业就业岗位,扩大第三产业就业空间,能够有效地 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由 于第三产业也包含着许多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 业,这些产业的发展并不能有效带动就业的发展,反而会带 来劳动力的挤出效应,反而可能会导致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不 能明显带动就业的扩大,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拉动作 用虽不明显但是还是存在的。 !!!!!!!!!!!!!!!!!!!!!!!!!!!!!!!!!!!!!!!!!!! 178— —
本文档为【中国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8498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700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3-07-01
浏览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