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关村指数2012年发布稿(简版)

中关村指数2012年发布稿(简版)

举报
开通vip

中关村指数2012年发布稿(简版) 中关村论坛——“中关村指数2012”发布会 会议议程 15:00-15:05 主持人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林凤宣布发布会开始,介绍来宾 15:05-15:10 宣读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理事长张景安发来的贺信 15:10-15:15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杨建华致辞 15:15-15:25 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副主任张志宏致辞 15:25-15:30 颁发“中关村指数”编制工作特聘专家聘书 特聘专家: 王树海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中关村指数2012年发布稿(简版)
中关村论坛——“中关村指数2012”发布会 会议议程 15:00-15:05 主持人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林凤宣布发布会开始,介绍来宾 15:05-15:10 宣读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理事长张景安发来的贺信 15:10-15:15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杨建华致辞 15:15-15:25 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副主任张志宏致辞 15:25-15:30 颁发“中关村指数”编制工作特聘专家聘书 特聘专家: 王树海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科技部火炬中心原统计处处长 赵彦云 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院长,教授 黄 刚 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科学计量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赵作权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陆 军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城市与区域管理系主任,教授 15:30-16:00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中关村指数”项目总负责人赵弘介绍中关村指数的编制情况,并发布“中关村指数2012” 16:00-16:15 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赵弘、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经济分析处处长刘卫东、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研究总监陈智国、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哈妮丽回答媒体提问 16:15-16:20 主持人作简要总结,宣布发布会结束 “中关村指数”首次正式发布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赵弘研究员发布“中关村指数2012” 第一部分 “中关村指数”编制充分体现前瞻性、引导性和开放性 今天,借“中关村论坛年会”这样一个国际化平台,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和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智库机构,联合对社会发布“中关村指数”。这是中关村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深受社会各界关注,在此也对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关心中关村发展、关心“中关村指数”编制的社会各界表示感谢。 一、中关村指数编制的意义 研究、编制和发布“中关村指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编制“中关村指数”是监测中关村发展状态和趋势,把握中关村发展特征和规律的要求。从国内外创新密集区域的发展经验来看,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对及时监测区域创新发展动态、客观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区域创新水平、深入研究区域创新规律非常必要。以美国硅谷为例,“硅谷指数”自1998年以来连续发布了十余年,紧密追踪硅谷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历程,在全球科技创新领域形成了很强的影响力,不仅成为反映硅谷发展状况的“晴雨表”,也成为全美乃至全球科技发展的风向标。我国科技部1993年制定并历经多次调整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对不同时期我国高新区的建设、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编制“中关村指数”,就是要通过一套相对全面的指标体系,来刻画中关村的发展状况,监测中关村的最新运行情况,把握中关村的发展趋势。 第二,科学编制“中关村指数”,及时向全国科技园区展示中关村创新发展中的好的做法、好的经验,也有助于其他园区学习借鉴。中关村是我国第一家国家级高新区和第一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模总量占到了全国88个国家级高新区的1/7强,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国务院批复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明确要求中关村为全国“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实现国际化创新发展”、“高效利用创新资源”、“创新创业”和“发展高技术产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五个方面的示范。研究、编制和发布“中关村指数”,通过一套相对比较全面、科学的指标体系,及时反映中关村创新发展中的好做法,能够更好地发挥中关村对其他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第三,编制“中关村指数”是提升全社会对中关村的认识、增进全社会对以中关村为代表的我国高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了解的有效方式。作为我国科技园区的龙头,中关村发展受到了来自实业界、学术界、政府部门和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不同的人对中关村有不同的感受和认知,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有机会、有条件对中关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中关村指数”的编制和发布,可以为社会全面、系统、深入了解中关村提供一扇窗口。中关村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是我国高科技园区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增进社会对中关村的认识,也就增进了社会对我国高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认识,使大家对我国创新发展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增强自信心,提高凝聚力。 第四,编制与发布“中关村指数”,有助于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关村的创新能力,引导全球高端要素资源集聚。通过编制和发布“中关村指数”,向国际社会展现中关村强劲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提高中关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唱响“中关村”品牌,增强中关村对国际高端要素资源的吸引力,促进国际高端要素向中关村集聚。 二、中关村指数的编制原则 “中关村指数”的研究和编制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前瞻性和战略引导性原则。“中关村指数”是在深入研究科技园区发展路径和发展规律、总结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特征基础上,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为指导开展研究和编制工作。比如中关村指数的一级指标“产业发展”中,除了包括产业规模指标外,还设置了效益、结构和辐射带动等指标,矫正当前实践中部分科技园区单纯以GDP为导向的错误理念,引导科技园区回归以创新为驱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根本任务。又如一级指标“创新创业环境”下单独设置了“社会环境”指标,旨在反映园区所在区域的城市品质和宜居宜业环境,体现了“产城融合”的先进理念。 二是符合中关村发展实际和体现中关村特色原则。中关村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创新发展的“排头兵”,新事物、新现象、新模式、新机制不断出现。基于一个固化指标体系的常规合成指数方法,很难全面描述和及时监测中关村这样一个日新月异、跨越发展的科技园区。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通过借鉴“硅谷指数”的编制经验,“中关村指数”形成了一套开放式指标体系,既包括了监测科技园区发展状况的常规指标,也纳入了科技金融、开放实验室等具有中关村特色的指标,从不同角度更为细致地刻画中关村的创新发展。 三是资源开放、独立客观原则。“中关村指数”的研究和编制广纳智慧,由第三方智库机构组织了一批持续关注科技园区、具有较为丰富研究经验的研究人员联合开展攻关,聘请了一批科技创新和统计计量领域的知名学者深度参与,也得到了一批中关村创业者们的支持。指数的编制过程,特别是在数据采集方面,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 三、中关村指数的框架体系 在上述设计理念和原则指导下,结合数据可获得性等因素,构建了由创新创业企业、产业发展、创新能力、创新创业环境、国际化、中关村TOP300和上市营收百强(ZGC100)6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以及122个三级指标组成的“中关村指数”框架体系,从多个方面刻画中关村创新、创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最新态势。 6个一级指标及其下设指标的设计思路如下: 第一,创新创业企业。中关村的发展主体的是企业,企业的数量、质量和创业企业不断产生的活力是描述中关村的最核心要素。我们重点关注瞪羚企业、收入倍增企业等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群体,以及新增上市企业数、上市企业市值等指标。 第二,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水平是中关村发展成效与竞争力的直接体现。我们从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效益和产业辐射带动4个方面展示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发展态势。其中,我们重点关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辐射带动、产业效益等最能体现中关村产业特点的指标。 第三,创新能力。创新是中关村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基本要求,也是国家赋予中关村的历史任务。我们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协作三个角度,测度中关村创新能力。其中重点关注了专利、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技术交易、重大科技成果、商标等指标。 第四,创新创业环境。环境是企业成长、产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创新创业环境”主要包括人才环境、科技金融环境、创新创业服务环境、社会环境4个二级指标。关注社会,关注在中关村创新创业的人的需求,也是以人为本的要求。硅谷指数编制很重视社会环境,我们在编制中也特别突出了社会环境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第五,国际化。国际化是对中关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要求,也是中关村在国际上影响力的体现。“国际化”指标从资源引入和国际拓展两方面反映中关村“引进来”和“走出去”国际化战略的推进情况。我们重点关注技术或服务出口、欧美日专利数、对外直接投资额等指标。 第六,TOP300和ZGC100。领军企业是中关村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我们重点关注三类领军企业群体,包括中关村收入300强、中关村税费300强,以及中关村上市企业营收100强。 表1 “中关村指数”指标体系框架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 指标 1 创新创业企业 1.1高新技术企业 (略) 1.2高成长企业 1.3上市公司 2 产业 发展 2.1产业规模 (略) 2.2产业效益 2.3产业结构 2.4辐射带动 3 创新 能力 3.1创新投入 (略) 3.2创新产出 3.3创新协作 3.4创新效率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 指标 4 创新创业环境 4.1人才环境 (略) 4.2科技金融 4.3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4.4社会环境 5 国际化 5.1资源引入 (略) 5.2国际拓展 6 TOP300和ZGC100 6.1 收入TOP300 (略) 6.2税费TOP300 6.3 ZGC100 第二部分 “中关村指数2012”从六个方面刻画中关村创新发展 一、创新创业企业高度集聚,中关村持续快速发展的活力强劲 中关村企业呈“三多”特点,每年新创办企业多,快速成长企业多,民营企业多。 创新创业活跃,新创办科技型企业4000余家。近年来,中关村每年新创办企业3000家以上。近几年,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较为低迷,但中关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依然强劲,2011年新创办企业4243家。中小微企业是中关村创新创业最为活跃的群体,2011年中关村有1.45万家中小微企业,占中关村企业数的97%,吸纳了中关村五成的就业,贡献了中关村四成的总收入、利润和税收,创造了中关村六成以上的专利。此外,中关村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私人控股企业达到1.1万家,占中关村企业数的72.4%。 图1 2011年中关村大中小微企业的单位数、总收入和从业人员分布情况 图2 2011年中关村企业数量按控股类型分布 企业快速成长,“倍增”企业超过400家。业界通常把连续若干年收入增速超过20%的高成长科技型企业形象地称为“瞪羚企业”。中关村近两年每年都有3000多家企业达到“瞪羚企业”所要求的增速,2011年瞪羚企业共3448家。中关村当年收入增长幅度超过100%的规模以上企业,也就是“倍增企业”,2011年有453家。在业界颇具影响力的德勤“高科技高成长中国50强”榜单中,2011年上榜企业约40%来自中关村。中关村有实力的企业群体规模不断扩大,每年都有百余家企业进入“亿元俱乐部”。截至2011年,中关村收入规模亿元以上企业达1648家,其中十亿以上企业282家,百亿以上企业31家。 注:瞪羚企业指年收入在1千万至5亿元之间,总收入增长率超过20%或利润增长率超过10%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 图3 2002-2011年中关村瞪羚企业数 图4 2000-2011年中关村亿元以上企业数 新上市企业26家,上市企业超过200家。中关村拥有丰富的优质企业资源,达到上市标准的后备企业超过千家。2011年,中关村新增上市公司26家,当年IPO融资额356亿元,均高于同期美国硅谷。截至2012年8月底,中关村共有223家上市企业,其中境内144家,境外79家。中关村在美国纽交所和纳斯达克初步形成了以百度、新浪、搜狐、优酷、人人网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概念股板块”和以新东方、安博教育、学而思、学大教育等为代表的“中国教育概念股板块”,在国内创业板市场形成了以碧水源、乐普医疗、光线传媒为代表的“中关村板块”。中关村上市企业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2012年8月底市值超过百亿的上市公司有32家。 表2 截至2011年8月底中关村上市企业数按上市地分布 类型 境外上市 境内上市 纳斯达克 纽约 香港 多伦多 新加坡 东京 伦敦 主板 中小板 创业板 数量 29 19 24 1 3 2 1 51 32 61 小计 79 144 总计 223 二、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辐射带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一直稳居国家级高新区首位,总收入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增长,2011年接近2万亿元。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中关村依然保持良好增势,在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技术领域的强劲拉动下,中关村2012年1-8月收入同比增速超过25%。中关村对首都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2011年实现增加值3062.6亿元,占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9.1%,该比例近五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 图5 1993-2011年中关村增加值及占北京市比重 图6 1988-2011年中关村总收入增长情况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稳步提升。中关村形成了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2011年现代服务业收入突破1.2万亿元,同比增长29%,占中关村总收入的比重首次超过六成。中关村实现了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2011年文化创意实现收入4339.1亿元,较上年增长30.5%,占据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半壁江山。中关村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获得长足发展,2011年有4个高新技术领域收入规模超过2000亿元,如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随着中关村以高端化、服务化、高附加值、低能耗为特征的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中关村经济效益也稳步提升。2011年中关村人均实现增加值22.1万元,是北京市人均水平的1.5倍;人均创造净利润9.4万元,是国家级高新区人均利润水平的1.2倍;万元GDP能耗约为0.085吨标煤,是国家级高新区平均水平的1/6。 图7 2007-2011年中关村现代服务业总收入及占中关村总收入比重 图8 2011年中关村主要技术领域总收入及占比 图9 2000-2011年中关村人均实现产出情况 “总部化”特征初步显现,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中关村企业通过产品和服务示范应用、项目合作、设立分支机构、跨区域并购、共建园区等多种模式,在实现自身做大做强的同时,辐射带动全国创新发展。以上市公司为例,2011年中关村上市公司合并报表总收入共计1.1万亿元,其中70%以上收入在中关村以外地区实现。中关村总部型、研发型经济特征明显,一批高技术企业立足首都以总部经济模式在全国布局,2011年中关村企业在京外设立区域管理中心、研发中心、产业基地等各类分支机构5653家。一些企业通过并购快速做大,实现总部化布局,2011年中关村企业发起并购76起,披露并购金额超过2008-2010年三年并购金额之总和。 图10 2011年中关村上市公司对外辐射情况 排名 地区 分支机构数(家) 1 广东 507 2 上海 472 3 四川 228 4 江苏 188 5 辽宁 170 6 陕西 160 7 河北 146 8 湖北 132 9 天津 118 10 山东 116 注:2011年中关村企业统计上报数据中,企业仅填写前四位设立分支机构的地区信息,由此得到3175家分支机构(非全部分支机构)的地理分布数据。 图11 2011年中关村企业国内京外设立分支机构数按地区分布 三、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对首都和全国创新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 企业创新意愿明显增强,创新投入大幅增加。2009年国务院批复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中关村积极开展股权激励、科技金融、政府采购等先行先试政策,取得显著成效,有效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意愿和创新活力。2011年中关村企业拥有科技活动人员35.9万人,规模创历史新高;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11.2万人,占北京市R&D人员的近40%。一批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2011年中关村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达到317.4亿元,相当于园区增加值的10.4%,研发投入强度是北京市总体水平的2倍。 图12 2011年中关村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 图13 2001-2011年中关村科技活动经费支出 创新产出明显增加,创新效率不断提高。2011年中关村专利 申请 关于撤销行政处分的申请关于工程延期监理费的申请报告关于减免管理费的申请关于减租申请书的范文关于解除警告处分的申请 量和授权量都实现大幅增长,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3万件,专利授权量达到1.8万件。企业在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申请量和授权量都占中关村的2/3,并首次出现“京东方”和“北汽福田”两家年度专利申请量超千件的企业。从专利产出效率看,中关村企业每百亿元增加值对应的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418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8倍。中关村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标准战略”进入产业竞争的高端领域,截至2011年底,中关村企业主导创制国家标准2457项,国际标准90项。比如闪联的《音视频应用框架》等7项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组织)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构成中国3C协同领域首个完整ISO国际标准体系,也标志着中国标准占领全球3C协同互联领域至高点。中关村非常重视企业品牌建设,截至2011年,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1个,北京市著名商标134个,都占北京市的1/4以上。 注:数据来源于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 图14 2001-2011年中关村企业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 注:全国及北京市GDP数据均来自相应的《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专利数据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信息。 图15 2011年中关村与北京市及全国每百亿GDP发明专利比较 协同创新特点显现,技术源头作用进一步凸显。截至2011年,中关村围绕技术标准、协同创新和产学研合作成立的产业联盟达到90家,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创制标准、转化成果、开拓市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关村积极推动科技条件资源逐步向社会开放共享,进一步推动了产学研合作升级。2011年,中关村109家挂牌开放实验室共为全国2.8万家企业提供各类服务6.1万项,签约金额20.9亿元。中关村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技术源头,2011年输出技术合同近3万项,交易金额达到1320.6亿元,占全国的1/4以上;从技术交易流向看,中关村近80%的技术交易额流向外省市及出口。 注:数据来源于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 图16 2011年中关村技术交易流向分布 表3 截至2011年底中关村各类产业联盟数量及代表联盟 所属领域 数量(个) 代表联盟 新一代信息技术 34 TD-SCDMA联盟、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中关村空间信息技术产业联盟 生物 13 中关村生物医药研发外包联盟、新型海洋生物制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文化创意 11 中关村数字娱乐产业联盟、中关村网页游戏联盟、中关村数字媒体产业联盟 新材料 9 中关村新材料产业联盟、中关村国际超导技术研究开发联盟 节能环保 8 中关村城市污泥无害化产业联盟、中关村国家污水资源化产业联盟 高端装备制造 5 北京轨道交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关村智能交通产业联盟 新能源 4 中关村浅层地能替代能源产业联盟、北京动力电池产业联盟 综合类 6 中关村自主创新品牌建设联盟、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联盟 四、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1+6”先行先试政策效应初步显现 创新创业人才加速向中关村“人才特区”集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关村形成了以“高端高智、多元开放、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为特征的人才格局。2011年,中关村从业人员达到138.5万人,其中一半左右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包括硕士学历人才13.2万名,博士1.4万名。随着人才特区和“1+6”相关政策的落实,中关村集聚的各类高层次领军人才不断增多。截至2012年5月,中关村累计490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约占北京地区入选人数的80%,占全国的21.7%;中关村累计228人入选北京市“海聚工程”,占全部入选人数的79.1%。中关村创新创业人才呈现多元开放的趋势,2011年中关村留学归国人员数量再创新高,达到1.4万人,同比增长41.1%。 表4 中关村高端人才引进情况 中关村入选人数(人) 占全部入选人数的比重(%) 国家“千人计划” 490 21.7 北京市“海聚工程” 238 79.1 中关村“高聚工程” 124 100 注:数据截至2012年5月底。 图17 2011年中关村从业人员按学历结构分布 创新创业专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关村科技金融试点不断深化,在促进金融和科技融合,利用多种金融手段缓解企业融资难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示范经验。前不久,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九部委与北京市政府联合发文,提出到2020年,把中关村建设成为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地位相适应的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创业投资是中关村科技金融的一大亮点。2011年中关村聚集了活跃的创投机构100余家,吸引全国近四成的创业投资额;涌现出“创新工场”、“车库咖啡”、“联想之星”、“摇篮计划”等多种创业服务新模式。比如由李开复创立的创新工场,在全国首创“创业投资+创业服务”的模式,自2009年成立以来,共投资50个项目,所投企业总估值超过39亿人民币。中关村“信用首善之区”建设取得新成效,截至2012年上半年,“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会员达到3600多家,累计有8000多家次企业使用各类信用产品共计1.3万份。股权激励改革进一步推进,2011年中关村有481家单位实施了股权和分红激励,激发了人才、高校院所等创新源头的积极性。中关村已形成特色企业孵化器群体,截至2011年底,中关村拥有大学科技园26家,留学人员创业园33家。 注:数据来源于中关村创新平台政策先行先试工作组。 图18 2011年中关村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单位数 表5 2011年中关村各类创业服务及产业促进机构数量 类型 行业协会 产业联盟 大学科技园 留学人员 创业园 开放实验室 创业投资 机构 数量(个) 44 90 26 33 109 226 注:创业投资机构数为在中关村内进行投资的股权投资机构数。 “产城融合”提升创新创业环境品质。“产城融合”是新时期开发区发展的重要理念,开发区在集聚产业资源的同时,也要提升规划建设水平,引入更多城市发展的要素资源,提升综合服务功能,为开发区的企业提供优质的创新创业环境。中关村的一些园区,如海淀园,本身就是在城市中发展,“产城融合”做得比较好,园区和周边的教育、医疗、文体、商业设施等都比较完备,支撑了园区的快速发展。丰台园总部基地等原本功能比较单一的园区,也在加强城市配套功能建设,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构建完备的基础设施、优质的公共服务、舒适的人居环境等配套服务体系,为集聚高端要素资源、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提供了的重要条件。 五、应对金融危机加快“走出去”步伐,海外投资和并购逆势而上 在政策鼓励支持、市场竞争加剧、产业升级倒逼以及国际市场新机遇综合因素作用下,2011年中关村企业国际化发展步伐加速迈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 技术“走出去”日趋活跃。近几年,中关村企业抓住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战略机遇,加快国际化步伐,“走出去”逐步由产品出口向技术输出、服务输出、品牌输出转变。2011年,中关村企业实现出口237亿美元,其中技术或服务出口达到27.1亿美元,同比增速43.8%。中关村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获得的欧美日专利授权量快速增长,2011年达到283件,比上年新增37件。 图19 2011年中关村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或服务出口占比 境外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后金融危机时期,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面临诸多挑战,吸引FDI的意愿增强,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经过多年的发展,许多中关村企业积累了“走出去”的实力,2011年有188家企业开展境外直接投资,较2010年增加158家;境外直接投资额达到161.6亿元,较上年增长2.8倍。神州数码、碧水源等22家企业对境外直接投资额均超过亿元。 海外并购战略重心向发达国家转移。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欧美市场复苏乏力,有很多优质项目评估价值下调,这为中关村企业的海外并购提供了新的市场契机。2011年,中关村企业海外并购市场格局出现新变化,并购对象由原来的日韩新加坡等亚洲市场为主转向欧美市场。全年中关村企业发起海外并购9起,比2010年增加3起,其中并购美国企业2起,并购德国、荷兰、挪威等欧洲企业4起。 图20 2011年中关村并购活动按并购标的企业所在地区分布 国际高端创新资源不断聚集。中关村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人才、资本、技术等高端资源的能力增强,2011年中关村企业拥有港澳台及外籍从业人员8991人,比上年新增2000余人,其中外籍专家1651人。引进国外技术经费支出14.4亿元,连续两年保持40%以上的快速增长。 注:外籍从业人员包括港澳台和外籍从业人员。 图21 2005-2011年中关村外籍从业人员数 图22 2006-2011年中关村境外累计上市企业数 图23 2011年中关村外资企业按投资来源地分布 六、“TOP300”、“ZGC100”领跑园区,成为支撑中关村发展的中流砥柱 TOP300对园区贡献超过2/3。2011年,中关村收入300强企业(TOP300)的总收入、利润、税费等都占中关村的六成以上,出口占比更高达80%。2011年,收入300强企业运行良好,实现总收入1.4万亿元,较上年300强企业增长21.9%,对中关村经济增长贡献68.3%;实现利润961.9亿元,较上年300强企业增长18.4%。 图24 中关村收入TOP300企业最低收入入选门槛 图25 中关村收入TOP300企业收入平均规模 图26 2011年中关村收入TOP300企业按技术领域分布 ZGC100营收规模突破万亿。中关村上市企业营收百强(ZGC100)总体运行良好,营业收入首次超过万亿元,达1.05万亿元,占中关村上市公司总体的95%。ZGC100入榜企业盈利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ZGC100入榜企业的净利润率为4.4%,高于上年入榜企业0.5个百分点。 图27 2009-2011年ZGC100入榜企业的总体规模 图28 2008-2011年ZGC100与SV150入榜门槛比较 表6 2011年ZGC100人均实现收入十强 表7 2011年ZGC100人均实现净利润十强 排名 ZGC100排名 上市公司 人均实现 收入 (万元/人) 排名 ZGC100排名 上市公司 人均实现 净利润 (万元/人) 1 16 中工国际 1536.4 1 95 电子城 452.7 2 22 紫光股份 1325.5 2 16 中工国际 100.5 3 95 电子城 1204.3 3 96 西伯尔科技 95.6 4 4 同方股份 1120.4 4 6 龙源电力 47.5 5 82 华奥物种 932.9 5 35 畅游 46.9 6 2 联想集团 688.7 6 4 同方股份 46.4 7 28 方正数码 592.5 7 91 乐普医疗 41.8 8 15 中国医药 562.2 8 7 百度 41.3 9 3 神州数码 501.0 9 54 京运通 38.3 10 96 西伯尔科技 486.8 10 43 桑德国际 37.6 第三部分 差距与动力:中关村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仍需努力 中关村是我国创新资源最密集、创新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劲的区域,在过去20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务院批复中关村建设我国首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意味着,国家再次赋予了中关村新的、更高的历史使命,就是要打造我国技术创新的源头、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策源地和抢占全球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的前沿阵地。但我们也看到,中关村距离硅谷、距离“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认识到差距,我们才有动力,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进一步发挥优势,推出新举措,实现新突破。我认为,未来中关村应该着重在下面四个方面加大力度,做出努力。 努力孕育一批能够在行业内引起重大变革,能够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创新成果。 中关村是代表我国科技发展最高水平的最精锐的“先锋部队”,这些年涌现出汉字激光照排、非典和人用禽流感疫苗等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但在全球层面上来看,中关村还没有产生足够多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大的、标志性的创新成果。 总体上来讲,我认为,中关村的科技创新更多是处于追赶、追随性的成果,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少,这些成果大多是渐进性的创新成果,能够打破行业原有格局的突破性创新成果少。 从创新成果的影响力来看,硅谷持续产生改变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的重大科技成果,比如英特尔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其所带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Google发明的独有运算机制,让用户可以在瞬间得到搜索结果,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搜索引擎;苹果推出iphone,使手机从简单的通讯工具变成一种多功能的生活工具。 从发明专利来看,2011年中关村企业及高校院所获得的发明专利授权量为9967件,硅谷2010年的专利授权量约为1.3万件,总量上差别不大。但从国际专利(PCT)看,中关村的数量比较少,2010年硅谷有“惠普”和“应用材料”两家企业入选全球PCT申请量前50强,“惠普”PCT申请564件,“应用材料”为313件,二者之和约相当于北京市PCT申请量的70%;中关村企业中,大唐移动的PCT申请最多,为97件,约为惠普的1/6。 中关村可以抓住第四次科技浪潮机遇,狠抓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围绕移动互联网、北斗导航和空间信息服务、4G移动通信、生命科学和健康服务、节能环保等中关村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努力推出一批能够引起行业变革的技术和创新成果,孕育一批能够推动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的创新产品及整体解决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努力培育一批对市场有控制力、话语权的品牌企业。 硅谷每3-5年就会新产生一家对全球产业格局产生重要影响的企业,比如“谷歌”、“惠普”、“苹果”、“思科”、“英特尔”、“甲骨文”等,都是世界知名巨型高新技术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行列,在行业市场拥有很大的控制力,很高的话语权。比如“英特尔”主宰全球芯片市场,所占份额超过80%;“思科”是全球路由器与交换器市场的领军企业,所占份额超过65%。 目前中关村有“联想”、“百度”、“京东方”等在业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企业,但无论是从企业规模还是从市场份额看,距离全球性行业领军企业还有较大差距。比如“百度”在我国搜索引擎市场的份额接近80%,但在全球的份额不到4%,而Google在全球搜索引擎市场的份额高达85%。再比如“联想”是全球第二大的个人电脑厂商,仅次于“惠普”,但“联想”2011年营业收入(1862.2亿元)不到“惠普”(约合7800亿元)的1/4。 未来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关村企业,培育具有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企业品牌,培育世界范围内的行业领军企业,提升中关村企业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和话语权,还需要继续探索和努力。 努力整合空间资源,中关村“一区多园”之间形成差异定位,集中打造几个具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关村已经到了必须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园区集群化、集约化、高端化发展的新阶段。目前中关村形成了“一区十园多基地”的格局,但离“产业集群化”、“园区集约化”的要求还有差距。一些分园区或基地迫于发展压力,在发展初期往往招商不分产业,仅仅形成简单的企业聚集,单一产业规模不大,难以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现在想“腾笼换鸟”,成本非常高。园区集约化水平也需要进一步提升。2011年中关村从业人员人均增加值为22.1万元(约3.5万美元),不到硅谷地区(15万美元)的1/4。 未来中关村应加强空间资源整合,统筹“一区十园多基地”的功能与产业定位,建设一批差异化定位、集群特征明显、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园区或基地,避免区县之间、各园区之间的无序竞争。依托特色园区,培育若干特色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点在“两城两带”聚集研发、总部等环节及部分高端制造,同时促进更多高端科技成果在远郊区县的园区或基地落地转化,形成中关村及首都新的经济增量。 努力构建区域间利益协调机制,进一步提升中关村对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 中关村走向世界,第一步要走向全国。中关村发展到现阶段,向外辐射扩散是必然现象,中关村的品牌资源也需要寻求更多渠道和空间,以更多地转化成为经济增长点。但是由于体制机制短板的制约,目前中关村对全国创新发展的辐射带动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以技术交易为例,这是中关村辐射带动全国的一种主要的途径,2011年中关村技术交易规模达到1320.6亿元,其中流向外埠的占33%,技术出口占44.2%。 科技成果通过技术交易输出,有两个现实情况:一方面,技术交易享受许多税收优惠政策,给中关村和北京带来的经济效益较小。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企事业单位取得的技术转让收入免征营业税;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获取转让成果后免征个人所得税。因而,中关村每年的技术交易额虽然大,但实际上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和贡献作用相对较小。另一方面,简单的技术成果交易,技术转让方获取的是一次性收益,得不到转化后的持续收益;同时技术受让方不能获取技术成果的持续服务,技术转化中风险也很难通过稳定的机制进行有效降低。因而,如何构建中关村与科技成果产业化区域的共赢机制,还需要进行积极探索。 再比如中关村企业在外埠建立分支机构,2011年中关村企业在京外设立分支机构5653个,中关村上市公司合并报表总收入中有2/3来自京外。也有一些原来在中关村发展比较成功的企业,通过在外地投资建设等方式扩展规模。但是这种探索缺乏制度保障,更没有制度鼓励,是自发的、艰难的、成本极高的(一事一议,磋商成本高)。未来应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协调、集体谈判作用,推动中关村与外埠城市通过“飞地经济”、“共建园区”等模式加强合作,明确合作双方的权利义务及共建园区的收入(GDP)分计、税收分成等制度保障,形成以市场力量为基础的、成规模的共建,通过共建既为中关村经济发展带来一定促进作用,又进一步增强中关村对全国创新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 发布机构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是隶属于北京市委市政府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主要职责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研究首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中长期战略规划;研究在改革、发展、实践中所遇到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在首都经济、企业文化、北京史、满学研究、城市问题、文化产业、社区建设等研究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 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成立于2010年6月,是由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发改委和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四家单位联合发起、共同建设的专业化、高水平研究平台,依托北京社科院经济所和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的研究力量,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研究员担任院长。 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主要开展中关村及国内外科技园区创新发展与实践、北京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已完成80余项国家、中关村及全国其他科技园区委托的课题。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成立于2004年,是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的主要依托单位,主要为各级政府提供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园区发展等方面的高层次战略咨询服务,拥有一支由60余位研究员、副研究员、高级咨询师等组成的研究团队,先后完成国家科技部及北京、天津、重庆、深圳等20多个城市、50多个城区及开发区政府部门委托的战略规划和研究课题400余项。 2008年,方迪院荣获北京市“第一届优秀民办社科研究机构”荣誉称号;2009年,方迪院作为北京市“两新”组织代表,其发展经验入选北京市委宣传部组织编写的《科学发展在北京》一书;2011年,方迪院作为中国民办非企业代表,其发展经验作为优秀案例入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公平发展 公共治理”项目案例库。 支持单位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北京市统计局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 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 北京市海淀区统计局 广东 上海 湖北 四川 陕 西 山东 河北 辽宁 江苏 2 7
本文档为【中关村指数2012年发布稿(简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5635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MB
软件:Word
页数:28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3-06-26
浏览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