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_楼_的意象变迁看五代词风的转变_童利霞

从_楼_的意象变迁看五代词风的转变_童利霞

举报
开通vip

从_楼_的意象变迁看五代词风的转变_童利霞 从“楼”的意象变迁看五代词风的转变 童利霞 (淮南市第二中学,安徽 淮南 232001) [摘 要] 五代词风经历了由花间词至士大夫词的转变,境界由狭隘而宏大,这些变化可从五代词 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楼”的演变探究得知:从“画楼”、“小楼”,词的境界一步步回归到诗教传统上 来。 [关键词] 画楼;玉楼;高楼;小楼;词境界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530(2008)05-0064-03 楼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意象,被 赋予了特殊的内涵,打上了...

从_楼_的意象变迁看五代词风的转变_童利霞
从“楼”的意象变迁看五代词风的转变 童利霞 (淮南市第二中学,安徽 淮南 232001) [摘 要] 五代词风经历了由花间词至士大夫词的转变,境界由狭隘而宏大,这些变化可从五代词 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楼”的演变探究得知:从“画楼”、“小楼”,词的境界一步步回归到诗教传统上 来。 [关键词] 画楼;玉楼;高楼;小楼;词境界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530(2008)05-0064-03 楼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意象,被 赋予了特殊的内涵,打上了深深的主观烙印,成为 历代文人寄托情感的载体。如王粲的《登楼赋》,“登 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虽信美而非吾土 兮,曾何足以少留。 ”“登楼”仅仅是一种手段,其目 的在于抒发内心的情感。 在唐五代词中,“楼”出现 的频率比较高,多达 150 余次,而前后意象却有所 不同,寄寓的情感亦大不相同,词的境界有大小之 分,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词风的转变。 一、“画楼”、“玉楼”演绎闺阁艳情 唐五代词中的“楼”,主要有画楼、玉楼、小楼、 高楼、红楼、青楼、西楼等形式,大部分聚集在“花间 词”和“南唐词”中,其中“花间词”出现 61 次,以画 楼和玉楼居多,“南唐词”出现 46次,以小楼和高楼 居多。 我们以“花间词”和“南唐词”为中心,将唐五 代词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来考察。 词,“依丝竹而歌之,所以娱宾遣兴”[1]。 它原是 伶工、歌女用于演唱的歌辞,目的是愉悦宾客。它在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上与占唐文坛主流的诗不同, 诗 “言志”而 “庄”,它要“艳”。 欧阳炯在《花间集叙》中就云: “……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 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 不无清绝之词, 用助娇娆之态。 ”如温庭筠的《番女怨》: 碛南沙上雁惊起,飞雪千里。 玉连环,金镞箭, 年年征战。 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 闺楼如画,屏风锦丽,杏花怒放,而处在美丽的 春景中的女主人公,却身在闺房,神驰大漠,思念出 征未归的爱人。内心那烦人的相思与外界那繁丽的 春景构成了奇妙的矛盾,更突出了相思者的孤独。 “闺情”是以“花间词”为中心的唐五代前期词 的主要内容,描写闺楼的摆设,渲染闺阁气氛则成 为词的一个重要方面。当时的词人十分推崇盛唐画 家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的作画美学,在这种审美观 念的影响下,他们极铺陈华彩之能,力图在词中营 造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2]。 因此,“画楼”、“玉楼”、 “凤楼”……各种富贵香艳的“楼”的形式在词中频 频露脸,其中“画楼”4 次,“玉楼”竟达 12 次之多。 如温庭筠《菩萨蛮》: 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 杨柳又如 此,驿桥春雨时,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 鸾镜与 花枝,此情谁得知? “宝函”、“钿雀”、“金鸂鶒”、“鸾镜”……通过对 这些闺楼摆设浓妆重彩的描绘,使整座闺楼如画般 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眼前,使整首词洋溢着富丽 浓郁的闺阁之气,这是当时的诗中之“楼”不能相比 的。 “彩毫一画竟何彩,空使青楼泣成血” (温庭筠 《寒寒作》),“苍莽寒空远色愁, 呜呜戍角上高楼” (温庭筠 《回中作》), 同是温庭筠的作品, 诗中之 [收稿日期] 2007-12-05 [作者简介] 童利霞(1973-),女,安徽淮南人,淮南市第二中学教师。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2008年第 5期 第 10卷(总第 51期) No. 5, 2008 General No. 51, Vol.10 第 5 期 “楼”却显得朴质、清淡。然而,注重描绘闺楼及里面 的摆设,极力渲染闺阁气氛,却带来了不足,那就是 词中景物描写色彩过于浓厚,主观情感色彩相对浅 淡,景多而情少,景浓而情淡。 这也是后人对“花间 词”诟病的主要原因———香艳有余,境界不足。 二、“高楼”“小楼”寄寓人生情怀 如果说,唐五代前期词中之“楼”像一幅“金碧 山水”画,那么唐五代后期词中之“楼”则是一幅清 灵雅致的淡墨山水画。 唐五代后期的文学创作,诗风萎靡不振,许多 士大夫文人如南唐二主、冯延巳等都将创作热情放 到词上,词一枝独秀。 与前期词不同的是,士大夫、 君主们写词时,强调词要有寄托,要与江山社稷休 戚相关。 最有名的一个典故就是李璟曾问冯延巳: “‘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3]李清照在《词论》 中评此词为“‘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当时的南唐,几次遭到后周的入侵,先后被割 走十余州土地,被迫称臣于后周,并纳贡,南唐“亡 在朝夕”[4]。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士大夫、君主的 忧患意识、 人生感概便有意无意地融进了词的领 域。 如李煜的《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 汉,玉树琼枝作烟梦,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词的内容并不是“闺情”,而是“故国之思”。 词 不再是香艳艳、软绵绵的东西,它渐渐“庄”了起来。 在“南唐词”中,香艳的“画楼”、“玉楼”等形式少了, 淡化质地、色彩,强调形状的“高楼”、“小楼”等形式 多了,其中“高楼”就有 8次。 如李煜的《虞美人》: 高楼何处连霄夜,塞管吐幽怨。 一声已断别离 心,旧欢抛弃杳难寻,恨沉沉。 “楼”是什么颜色,什么质地,有多高,他不知 道。昔在快乐之巅,今陷在痛苦深渊中的李煜,只觉 得那楼有着遥不可及的高度,是座“高楼”,以情写 景,情景交融,引人共鸣。 这里的“楼”,脱离了脂粉 之气,赋予了厚重的历史积淀,传达出悲凉的人生 慨叹,而词的境界亦由此变得宏大。 三、“登楼怀远”暗合诗教传统的回归 “登高怀远”是诗歌的一个传统,最早可以追溯 到《诗经·周南·卷耳》。王粲在《登楼赋》中借“登楼” 宣泄自己的不遇之悲, 寄托怀乡之情,“登楼怀远” 由是风行,成为后世文人寄寓人生感慨的一个载体。 唐代,建筑业达到了全盛期 [5],“楼”作为园林建筑 的重要部分遍及许多地方,这为人们的“登楼”提供 了物质条件。 唐代实行“科举取士”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许多文人 士大夫宦游于外;唐中晚期战乱频频,许多人背井 离乡,于是乎,旅人怀乡,妇人思亲,常常“登楼”远 望,希望能望见自己的故乡和亲人,希望自己的思 念能飞到他们的身边, 希望能排遣自己心中的忧 虑。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 楼》)。离乡难逃的杜甫,他将个人遭遇和人生感概、 忧国忧民的情怀、对妻儿的思念统统都在这“登楼” 中融汇,形成一种复杂而悲壮的情感,可谓是“登 楼”诗中的上乘之作。 词产生以后,“登楼怀远”的传统也融入了词的 世界。 如温庭筠《女冠子》:“玉楼相望久,花洞恨来 迟。早晚乘鸾去,莫相遣。 ”一个“久”字就直接点出 了“登楼”的绵绵情愫。 在唐五代词中,“登楼怀远” 作为一种特殊的抒情方式,或为女子的“闺情”,或 为士大夫的忧患意识, 或为亡国君主的亡国之痛, 它构筑了词的一种绝妙意境,同时又体现出词的境 界演变。 唐五代前期词,主要内容是“闺情”,因而,“登 楼”的“怀远”之情就是女子思人怀亲之情,因此词 的境界比较窄小,“怀远”的情感相对比较单纯。 如 韦庄的《应天长》: 别来半年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难相见,易 相别。 又是玉楼花似雪,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想 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女主人公柔肠百结,惆怅难眠,泪湿红袖黦,都 是由于半年的离别,相思“情切”而致的,而这相思 离恨的根就是因为“音书绝”、“难相见”。“恨到归时 方能休”! 一旦“她”等待的离人归来,那么“她”的愁 苦连根消失。 离人的归来是可能的,所以这种愁苦 是有止境的,这样的“登楼”很快就会结束。 再比如 冯延巳的《鹊踏枝》: 泪眼倚楼独频语,双燕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 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登楼”本就是因被某种不快的情绪所困扰,而 “独登楼”则更添了几分凄凉。无人共欢,无人共语, 柔弱多情的心失去了往日的依靠, 一腔相思谁人 知?于是只好流泪,只好自言自语,诉说自己的孤独 和思念。 春已暮,花已落,双燕已飞回,然而思念的 人却未见踪影, 愁思如同漫天飘飞的柳絮那样繁 多,可见相思之深切。 另外在这一时期的“登楼”词 中,常常有如“征鸿”、“宿鸟”、“落花”等带有孤独感 和忧郁感的词语出现,使“登楼”的氛围更加孤独、 童利霞: 从 “楼” 的意象变迁看五代词风的转变 65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第 10 卷 凄寒。 唐五代后期词,主题并非“闺情”,而是士大夫 的忧患意识和君主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冯延巳 和南唐后主都是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特别是李后主,他那从皇帝 到阶下囚的特殊人生经历,使他对人生、世事都有 了独到的感慨,在他的后期词中充分体现了出来。 人生愁恨何能免? 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 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 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子夜歌》) 词中的主人公就是李煜自己。“人生愁恨”对他 来说,主要就是亡国之恨。 故国已亡,南唐不在,此 恨就时时刻刻困扰着他。他可以在梦里回到自己的 国家,重新当权,但是梦终归要醒的,显示和梦境的 巨大反差只会带给他流不尽的伤心泪。 人生无奈, 命运无常,他无法反抗这样的结局,心中的愿望永 远不可能实现的痛苦,即使他登上高高的楼,久久 地望远也无法消去。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 煜《乌夜啼》) “无言”“独上西楼”,这本已是十分的愁苦了, 谁知道一抬头偏正看见“楼”外的天空中挂着一钩 残月。凄迷的月色给“西楼”和“登楼”者都蒙上了一 层冷清色,残月也“钩”起了主人公心底那离乡亡国 之痛,丧妻失子之悲,就像一团乱麻牢牢地困住了 “他”那颗孤独无依的心,剪不断,理不清,挣不脱, 形象地刻划了这位亡国君主内心巨大的痛苦。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 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宫廷依旧、楼台依旧、天涯依旧,而王朝已逝、 欢乐已逝,往日的统治者却成了故国的阶下囚还改 变了朱颜,这种“物是人非”的愁恨正像那滚滚东流 的春江水,渺无尽头,更不能消除。这种“登楼怀远” 的境界远比前期词大、高,情感也比前期词丰富。王 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道:“以血书者也,则俨然有 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神秀也。 ” 以赤子情怀承受巨大的亡国耻辱,以天真的心 谱写灵魂的触动,情胜一切,这就是李煜词能超越 前人、感动后人,拥有永恒魅力的奥秘,同时也成就 了李煜在词史上的高峰地位。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 始大,感慨邃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6] 从“画楼”到“高楼”,从“玉楼”到“小楼”,唐五 代词中“楼”的意象变迁,并非仅是“楼”在形式上的 不同, 它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唐五代词由 “艳”向 “庄”、从小境界向大境界、高境界的转变,也从一个 侧面证明了伶工之词向士大夫之词的转变,使词走 向了宋的繁荣。 参 考 文 献 [1]陈世修.阳春集·序[A].四部刊要·重校《阳春集》[C]. 上海:世界书局 [2]钱鸿英 .词的艺术世界 [M].上海 :上海出版社, 1992 [3]马令.南唐·冯延巳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5 [4]薛居正.旧五代史·周书·僭伪列传[M].北京:中华 书局,1976 [5]周维民.中国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6]王国维 .人间词话 [M].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9 66
本文档为【从_楼_的意象变迁看五代词风的转变_童利霞】,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7551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5-31
浏览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