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國經濟增長的判斷與思考

中國經濟增長的判斷與思考

举报
开通vip

中國經濟增長的判斷與思考null中国经济增长 的判断与思考中国经济增长 的判断与思考经济增长是什么?经济增长是什么?是国民财富的积累还是人均产值的提高? 经济增长是否意味着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 是否意味着人们可以比以前消费更多的商品与服务? 收入差别来自资本、劳动力、技术的差别,增长或许会带来更大的收入差距。 日本和德国的增长奇迹日本和德国的增长奇迹第二次世界大战曾经摧毁了他们大量的资本存量。1948—1972年日本年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为8.2%,德国年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为5.7%,...

中國經濟增長的判斷與思考
null中国经济增长 的判断与思考中国经济增长 的判断与思考经济增长是什么?经济增长是什么?是国民财富的积累还是人均产值的提高? 经济增长是否意味着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 是否意味着人们可以比以前消费更多的商品与服务? 收入差别来自资本、劳动力、技术的差别,增长或许会带来更大的收入差距。 日本和德国的增长奇迹日本和德国的增长奇迹第二次世界大战曾经摧毁了他们大量的资本存量。1948—1972年日本年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为8.2%,德国年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为5.7%,而同期美国年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仅为2.2%。 这说明了什么? 如果储蓄率(产出中用于储蓄和投资的比例)不变,就会经历一个高增长阶段。 储蓄率与经济增长储蓄率与经济增长索洛模型表明:储蓄率是稳定状态资本存量的关键决定因素。 如果储蓄率高,经济就将有大量资本存量和高产出水平。如果储蓄率低,经济中资本存量就较小,产出水平也低。 如果储蓄率高,就会保持大量资本存量,产出水平也高,但并不能永远保持经济高速增长。中国内地的储蓄率中国内地的储蓄率关于储蓄率需要解释的是,我国沿海发达省份由于充分利用了自身的比较优势,因此改革开放以来储蓄率呈上升趋势,而存在较多干预的内地省份则呈现出多种模式。 比如,西南地区部分省份储蓄率逐步下降,而西北地区这种趋势并不明显。 因此,更为贴切的指标应当是私人部门的储蓄率,但目前尚不存在对这一指标的完整估计。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Y = A F(L, K, H, N) Y = 产出数量 A = 可获得的生产技术 L = 劳动力数量 K = 物质资本数量 H = 人力资本数量 N = 自然资源数量 F( ) 是展示生产投入如何组成的函数. 资本的边际产量(MPK)资本的边际产量(MPK)随着资本量的增加,生产函数变得越来越平坦,这表明生产函数表现出资本的边际产量递减。 每个工人的产出Y 产出,f(k) MPL边际劳动产品 1 每个工人的资本,k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规模收益不变的生产函数具有深刻的隐含意义.这意味着经济规模并不影响每个工人的产出和每个工人资本量之间的关系 设 x = 1/L, Y/ L = A F(1, K/ L, H/ L, N/ L) 在此: Y/L = 每一工人的产出 K/L = 每一工人拥有的物质资本 H/L =每一工人拥有的人力资本 N/L = 每一工人拥有的自然资源索洛模型与增长收敛索洛模型与增长收敛新古典模型关于收敛的预测是基于一个基本的假定: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减以及技术进步的一致性。 然而在实际观察中,在绝对意义上的增长收敛并不具有普遍性。 因此在理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献中,对收敛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关注并不是从索洛模型提出伊始,而是当经济学家们发现经济发展的实际经验“违背”了新古典理论预言的时候。 增长的发散与收敛增长的发散与收敛我们不难发现造成国家间经济增长趋于分散的最可能之因素是由于技术进步的速度不同。但是,对于技术落后的地区,由于技术学习的成本要低于研究开发的成本,所以技术进步也应当趋于收敛。 或者说,增长发散的原因是因为技术进步的差异,那么技术本身没有出现收敛的原因何在呢? 内生增长理论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对于类似问题的研究,在增长收敛的决定条件方面,人力资本积累、对外开放程度、国际技术外溢和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结构等因素受到了广泛重视。 索洛模型的涵义索洛模型的涵义索洛模型预言:各国收敛于其平衡增长路径。因此每一工人平均产量的不同,源于各国对其平衡增长路径相对位置的不同,因此可以期望穷国追赶上富国; 索洛模型意味着每一工人平均资本高的国家,资本报酬率也低。这样就有了资本从富国流向穷国的激励,并且这也导致收敛性。 如果在知识扩散方面存在滞后,收入差别就可能出现,随着穷国得到最新生产方法,这些差别倾向于缩小。 索洛模型的结论和局限索洛模型的结论和局限索洛模型的主要结论是,实物资本的积累既不能解释人均产量随时间变化的大幅度增长,也不能解释人均产量在不同地区的巨大差异。 具体而言,假定资本积累影响产量的渠道是传统渠道:资本对生产有直接贡献,它由此得到的报酬是其边际产品。那么索洛模型意味着,我们试图理解的真实收入之差距之大,远远不能以资本投入量的差异来解释。 索洛模型将技术进步看作是外生的,不予解释。也不考虑资本的正外部性。因此为了解决经济增长的核心问题,我们必须超越索洛模型。计算全要素生产率计算全要素生产率在1990-1994年期间,根据估算美国的GDP增加了7.3%,资本存量增加6.6%,劳动力(根据教育水平提高进行了调整)增加5.4%。 如果资本在产出中的份额是30%,劳动力是70%,那么这一时期全要素生产率增加的百分比是多少呢?首先看全要素生产率的公式: TFP=gQ – (Yk ×gk) – (YL –gL) 全要素生产率增加的百分比等于国民产出( gQ)增长减去由于资本引起的产出增长(Yk ×gk) ,再减由于劳动力引起的产出增长(YL –gL)。把1990-1994年这一时期的数据代入:TFP= 7.3 - ( 0.3 × 6.6)- ( 0.7 × 5.4) = 1.54 在这一时期,全要素生产率增加了1.54% 研究增长的解释变量研究增长的解释变量Barro(1997)对跨国增长收敛实证研究做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总结。他所使用的解释变量包括:初始水平的人均GDP、人力资本、人口增长率、储蓄水平、预期寿命、政府消费占GDP的比例、贸易条件、投资率、通货膨胀率、区域虚拟变量、对产权的保护程度、政局的稳定和民主化程度等等。 中国经济增长与地区差距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与地区差距研究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各地区之间差距演变的研究,已经存在较为丰富的文献,这些文献可以大致上分成两部分: 一是采用多种指标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地区经济差距进行了测度和分解,如吉尼系数、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Theil指数(Theil entropy)、阿特金森指数(Atkinson index)、收敛指数和收敛指数、Kernel估计量等等; 二是为中国的实际经济增长绩效和收敛特征提供理论解释。 人力资本的估算问题人力资本的估算问题如何估算人力资本是个重要的问题。在关于中国各省的教育统计中,比较详尽的指标是入学率、升学率和学生在校人数,但这两个指标是流量概念,且在八十年代皆成下降趋势。 人力资本则是一个存量指标,其变动与流量指标有一定区别。但是,对于存量水平的统计,只有在1982年和1990年人口普查,以及部分年份的千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中才可以得到。 教育的普及程度对经济增长 是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普及程度对经济增长 是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另外一个常用的指标是国有企业技术人员占劳动力的比例,但该指标1996和1997年的数据出现了较大的下降,这与人力资本积累的规律不符,所以只得放弃。 有学者使用了两次人口普查中对于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的统计,这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地区固定效应。具体变量设定为:1982年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衡量各省在八十年代人力资本丰腴度的差异;1990年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数占6岁及6岁以上人口数的比例(%),衡量各省在九十年代人力资本丰腴度的差异。 当然,这种处理方法过于简化了。按照上述方法的回归结果说明,教育的普及程度对经济增长不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 投资比例与增长投资比例与增长数据表明,用于投资的产出比例和人均收入水平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具有高投资率的国家通常有高收入,即投资率是一国穷富的关键性决定因素。 此外,税收政策、退休和养老福利的形式、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制度与文化差别等也会影响增长。 在经常发生战争、政变、革命以及官员腐败程度较高的国家里,储蓄和投资水平明显低于其潜在水平。不同地区之间的城乡差距不同地区之间的城乡差距下图中给出了1978-1997年间,中国28个省市自治区总体以及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城乡相对人均消费水平的算术均值。 整体上讲,城乡差距在80年代早期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而趋于缩小,但是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就一直呈现扩大的趋势。 在截面上,东部地区的城乡差距最小,西部地区的城乡差距最大。换言之,经济越不发达,城乡差距就越大。 中国城乡之间的人均消费差距 中国城乡之间的人均消费差距 影响经济增长及造成地区差距 的主要因素影响经济增长及造成地区差距 的主要因素林毅夫、蔡昉、李周(1994,1999)的理论框架认为,影响经济增长实际绩效的关键因素在于技术进步的状况,而技术结构的实现又需要相应的要素投入结构。 注意,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是由经济系统中的禀赋结构决定的,因此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要求技术结构的选择需要与本地的禀赋结构相吻合。 但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受到赶超战略的影响,一直坚持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方针,这就造成了工业发展背离了中国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从而在长期内损害了经济增长。 地区性保护政策与地区差距地区性保护政策与地区差距Young(2001)认为地区性保护政策是地区差距加大的关键,因为市场保护会使经济的发展偏离本地的比较优势。 Young通过农业发展的数据来佐证上述观点。但是,各地区所推行的本地市场保护政策在长期内的有效性却令人怀疑,实际上由于保护政策刺激了项目的重复建设,最终加剧了地区间的市场竞争,结果导致了市场保护政策的垮台。中国家电行业的演变能够充分证明此点。人力资本存量与地区差距人力资本存量与地区差距蔡昉和都阳(2000)的实证研究表明人力资本上的差异是造成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不过他们没有对1990年前后增长收敛的基本特性发生转变提供解释。 韩廷春(1999)认为在经济增长的早期阶段(如现阶段的中国),人力资本的作用远远高于科研投入。Yan和Yao (2001)等也持类似观点。 中国的经济增长靠什么?中国的经济增长靠什么?从增长的角度来说,中国依赖的不是农业,而是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现在,工业的增加值已经占到GDP的45%左右,与新加坡和韩国当年不相上下。 而农业所提供的GDP只有10%,而且这个份额还在下降之中。 这意味着,解释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需要将注意力转移到制造业部门中。持续投资提高了制造业的竞争水平持续投资提高了制造业的竞争水平投资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为什么一直那么重要? 20年来,是高水平的投资支撑着制造业的扩张。 与东亚新兴工业化经济类似,从总量上看,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保持了较高的投资率。 近5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17.2万亿元,特别是发行6600亿长期建设国债,带动银行贷款和其他社会资金形成3.28万亿元的投资规模,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从固定资产投资的口径来计算,投资率由80年代初的20%上升到了90年代末的35%左右。 而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建筑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具购置两项又占绝对的份额,说明了工业和制造业经济扩张中的绝对重要地位。结构性变化特征结构性变化特征在改革以后的15年时间里,居高不下的投资率基本上是在中国经济发生显著的结构性变化的过程中实现的。这个结构性的变化具有两个可以识别的特征: 一是资本和就业在部门间的转移,二是资本和就业在地区间的转移,而这两个转移的过程几乎是同时发生的。 乡镇企业、外资企业和其它非国有企业的进入和快速扩张是资源在部门间转移的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中国制造业也因此而开始进入高速增长的时期。 制造业的"集聚效应"制造业的"集聚效应"绝大多数新兴的制造业部门迅速地在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集中和集聚,这个现象很像甚至干脆就是经济地理学上所描述的那个所谓“工业的集聚”。 这样一种同时拥有多个增长中心的经济在世界上其实并不多见。 显而易见,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不仅是依赖了高速扩张的制造业,而且是依托了能产生显著"集聚效应"的制造业在地理上的多极化态势。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林毅夫和李永军(2002)最近的研究就是先估计出口对消费、投资和进口的积极影响,之后再对出口增长可以拉动GDP增长的贡献大小进行估计。结果发现,平均而言,出口增长10%就可以拉动1%的GDP增长率。  简单的经验会提醒我们,近几年,没有出口保持着15%至20%的高速增长率,中国的经济增长要被拖下2个百分点毫不令人惊讶。 再从珠江和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增长来看,出口扩张和外资的流入显然已经成为经济持续走高的最重要的拉力。中国经济增长的突出业绩(上)中国经济增长的突出业绩(上)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7.4万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0.2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7.7%。 国家外汇储备从1997年的1399亿美元增加到2002年的2864亿美元。 高速公路由4771公里增加到2.52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达4.21亿户,居世界首位。中国经济增长的突出业绩(下)中国经济增长的突出业绩(下)200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2000多亿元,比2001年增长8.0%,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投资总量和消费总量均突破4万亿元,外贸总量超过6000亿美元,2002年底中国外汇储备总量超过2800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利用外资总量超过5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利用外资占据第一位的国家。 此外,根据有关研究机构的测算,我国隐性经济(地下经济)的总量至少在一万亿元以上。 隐性经济的构成隐性经济的构成隐性经济大致分为两类:一是生产经营活动虽然合法但因逃避税收等原因没有从国家税收、工商管理、质量检查监督等部门获得相关的手续,比如说隐性就业所获得的隐性收入(一般称为灰色收入)和没有营业执照的经营行为和偷税漏税等;另一类是走私、贩毒、组织卖淫、黑社会活动和制假售假等非法行为。中国财政收入增长中国财政收入增长2001年中国财政收入增长22%,达近2000亿美元,占GDP的比重提高到17.1%。 2002年全国财政收入从1997年的8651亿元增加到18914亿元,平均每年增加2053亿元,增长率为23.7%。这主要来源于经济增长和加强税收征管。2002年全国税收状况2002年全国税收状况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最新数据,2002年全国税收收入突破一万七千零四亿元,同比增长12.1%,在五年里翻了一番多。 2002年,作为我国主体税种的增值税、消费税继续保持强烈的增长态势,全年两税共完成7321亿元,增长14.7%,占收入总额的43%。 而紧随其后的所得税,2002年完成3790亿元,增长4.4%,占到收入总额的22.2%;海关代征进口税收也是2001年的亮点,全年完成1880亿元,增长13.8%,占到收入总额的11.1%。 财政支出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改革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迈出重要步伐。按照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的要求,增加了对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公共领域的收入,稳步推进了部门预算、现代国库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中国农业生产状况中国农业生产状况中国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优质专用农产品种植面积增加,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粮食产量达到45711万吨,比2001年增长1%;棉花受播种面积大幅调减的影响,产量有所下降;油料产量增长1.2%;肉类总产量、水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 人均收入持续增加人均收入持续增加2002年中国人均GDP达到一千美元,全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703元,比2001年实际增长10%以上;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76元,比2001年实际增长4%以上。 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达8.7万亿元。 农村贫困人口下降到2820万人。人均指标明显上升人均指标明显上升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这不仅仅表现为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大,也表现为人均指标的迅速提升。 1989年到2001年的12年间,尽管我国总人口净增1.49亿人,比日本90年代末期的人口总数还多2000多万人,人口总量由112704万人,增加到127627万人,但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512元猛增到754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了1.6倍,平均每年增长8.2%。 经济增长的原因与动力经济增长的原因与动力 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和动力是什么?根据各方面的数据和观点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观点:投资、出口和消费是拉动2002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此外民间投资增长较快,市场活力增加等因素也是经济增长中的亮点。增长主要特征:投资拉动内需增长主要特征:投资拉动内需2001年、2002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成为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投资的增长对2002年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主要作用。 而投资增长主要靠政策因素,尚未形成良性的需求持续增长态势,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主要受到需求约束,所以说启动内需(尤其是消费)仍是2003年以及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政策促使投资增长政策促使投资增长2002年的投资增长主要是由国债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带动的。国家计委要求2002年大部分国债项目要在年底完工,为了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2001年第四季度以来,各地国债资金拨付速度加快。2002年上半年,国债资金下拨762亿元,比2001年同期增长43.8%。1~7月,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95.4亿美元,增长22%,比2001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集体投资和个体投资集体投资和个体投资2002年集体投资和个体投资增长也比较快,上半年分别增长了15.8%和19.4%。尽管如此,还难以得出集体和个体投资是投资增长的主导因素这一结论。 应该看到,国债投资虽然与集体、个体投资之间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国债在基础设施、技术改造等领域的投入,一方面扩大了对投资品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扩大了对消费品的需求,投资品和消费品需求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集体和个体投资的增长。 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判断与预期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判断与预期 展望2003年,我国投资增速仍将保持稳定增长,由于政府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全面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十五”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中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大规模项目的实施以及与北京举办奥运会相关的交通和运动设施等工程从2002年开始正式启动; 同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住宅投资和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外商直接投资等也出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因此2003年投资将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投资需求的增大将是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 但同时应注意到,当前的投资仍主要依靠政府投资,而社会投资增幅仍较低。综合以上因素,200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将达到19%~22%左右。 消费总量将稳定增长 消费总量将稳定增长 近两年来,由于政府大幅度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较快,人们的收入预期有较大提高。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2002年再次提高公务员工资及增加农民收入各项措施的落实,2003年消费将继续稳定增长。 200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增长8.0%~8.5%。应该看到,由于人们的购买住房和汽车等大宗支出以及旅游等服务性消费不包括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所以仅通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能完全反映我国的市场消费状况。 出口增速将比预期有所提高出口增速将比预期有所提高 2002年以来在美国经济复苏的带动下,世界经济增长出现了回升的势头(2、3季度美欧经济增长略有放缓,但全年增速明显好于2001年),加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扩大了我国商品出口的市场空间,我国出口迎来了一个较好的国际贸易环境,它将继续推动我国外贸出口的增长。 2003年我国出口与进口增长率将高于2001年,分别为21%~25%和23%~25%。 消费热点保持相对稳定消费热点保持相对稳定新的消费热点正在形成。住房、家庭轿车、通信、旅游等领域的消费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突出的消费热点。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商品房投资升温,居民个人购买住房的比例明显上升,商品房销售额增长超过20%,并带动了建筑及装潢材料等相关商品销售的持续增长。消费高潮正在凸现消费高潮正在凸现入世关税下调、汽车降价、新车型投放市场加快促使汽车消费市场趋旺,2003年我国进口汽车关税还将继续降低,随着汽车信贷门槛的降低、汽车消费环境的改善,家庭轿车消费还会保持较高的增长。 此外,居民对通信服务的消费将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固定电话已经超过2亿户,移动电话也突破2亿户,全国电话普及率超过30%,已经形成了越来越大的电信消费群。 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居民消费结构不断改善。近几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吃、穿等消费支出比重降低,住、用、行和文化娱乐等消费支出明显提高。 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从1997年的46.4%下降到2001年的37.9%;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从1997年的55%下降到2001年的47.7%。 随着2003年住房、家庭轿车、通信、旅游、教育等领域消费热点的形成和继续保持,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将继续下降,消费结构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有望保持在两位数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有望保持在两位数水平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持续增长是2003年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外部环境尚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情况下,要使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保持在7.5%左右,需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7480亿元左右,增长幅度达到两位数。 2003年在继续坚持积极财政政策取向的同时,应当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吸引外资,扩大民间资本进入的范围,巩固民间投资需求上升趋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有望达到两位数。 民间投资有所增长(上)民间投资有所增长(上)从目前固定资产投资需求趋势看,民间投资需求的回升,为投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几年来,在积极财政政策的引导下,随着投资环境逐步改善,民间投资信心得到增强,民间投资需求乏力的状况得到改观,投资需求增幅出现逐年上升趋势。2000年集体和个人投资增长幅度达到9.35%,2001年上升到10.4%。民间投资有所增长(下)民间投资有所增长(下)我国加入WTO,新的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和实施,使国内外市场进一步开放,民营投资领域得到拓展,投资公平竞争环境有了进一步改善,促进了民间投资需求稳步上升。 2002年上半年,集体投资增长15.8%,个体投资增长19.4%。从这三年民间投资需求的变化态势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判断,民间投资需求已经逐步步入稳定上升的轨道。 慎 用 财政赤字手段慎 用 财政赤字手段连续五年以国债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为扩大内需做出显著的成绩,但财政赤字的逐步扩大、效应递减使其面临“淡出”的压力;市场物价持续下降,影响投资者的收益预期;在民间投资方面还未根本解决市场准入限制、行业垄断、融资渠道不足等体制上的障碍。 扩张性财政政策逐渐淡出扩张性财政政策逐渐淡出以国债为主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有可能逐渐淡出,民间投资启动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巩固。 同时,从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看,应扩大民间资本对目前高增长行业的进入,如汽车、机械、建材、房地产、电子、邮电通信等行业,创造更加宽松的金融环境,增强民间投资信心,从而巩固民间投资需求上升趋势,使民间投资成为保持投资较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为以国债为主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淡出创造条件。预测与信心预测与信心据英国著名的经济预测公司(Consensus Economics )汇总17家全球性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证券市场分析机构在2002年8月份做出的预测,2002年和2003年我国经济的增长率平均值都是7.7%; 从国家统计局企业景气调查的结果看,2002年以来,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在1季度止跌回升后,逐季小幅提高。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27.0,分别比二季度和2001年同期提高1.5点和7.2点;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1.8,分别比二季度和2001年同期提高2.6点和6.4点,接近历史最好水平,表明企业和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和本行业发展的信心增强。 2003年经济增长率将会 继续保持高水平2003年经济增长率将会 继续保持高水平2003年我国经济运行的大环境相当有利,特别是作为十六大召开后的第一年及政府换届的一年,各地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还会继续高涨,全国经济增长率将会继续保持在7.5%左右这样一个较高的水平。 人民币汇率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据报道“欧元之父”蒙代尔前几天在演讲中指出人民币升值有8点不利因素: 1)人民币不可兑换,因此改变汇率意义不大; 2)人民币升值会加速通货紧缩,造成增长的压力。因为人民币升值会造成进口产品价格下降; 3)人民币升值会减少外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FDI),因为人民币升值使投资者利润率下降。 4)人民币升值会使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5)人民币升值会增加失业压力; 6)人民币升值会增加财政赤字; 7)人民币升值会导致汇率政策的不稳定; 8) 美英攻打伊拉克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美英攻打伊拉克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短期内石油价格不会发生剧烈变动 如果战争在一个月以内结束,美国经济可能因政府支出刺激而获得强有力的反弹。 近期因世界反战运动兴起,欧盟经济可能因此而获益。 中国经济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甚至有可能有利于部分商品的出口。 海湾之战对军事工业有所刺激,国防预算可能增加。 部分游客因旅游地和航空线路受阻等安全因素影响转而进入中国,客观上增加国内旅游商机。
本文档为【中國經濟增長的判斷與思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03112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35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3-05-22
浏览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