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编教育管理学

新编教育管理学

举报
开通vip

新编教育管理学第一篇 教育管理学总论 第一章     管理、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学 第一节     管理的意义和特性 管理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现象 管理:在组织中,有关人员对各种资源进行适当领导、组织和安排,以完成预定的目标和任务。 管理的要素:一组织。二目标。三资源。四效率。 管理和行政 很多情况,两者是交替使用的。 管理活动的意义 1、   管理是一个组织能够正常运转,并最终完成组织任务的根本条件,缺乏管理的组织不过是一盘散沙。 2、   有效的管理是提高工作绩效的最主要的手段。 3、   通过有效管理能够提高众人的士...

新编教育管理学
第一篇 教育管理学总论 第一章     管理、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学 第一节     管理的意义和特性 管理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现象 管理:在组织中,有关人员对各种资源进行适当领导、组织和安排,以完成预定的目标和任务。 管理的要素:一组织。二目标。三资源。四效率。 管理和行政 很多情况,两者是交替使用的。 管理活动的意义 1、   管理是一个组织能够正常运转,并最终完成组织任务的根本条件,缺乏管理的组织不过是一盘散沙。 2、   有效的管理是提高工作绩效的最主要的手段。 3、   通过有效管理能够提高众人的士气,这对维护组织生存至关重要。 4、   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能使组织成员职责分明,减少扯皮和推诿。 管理活动的特性 1、   管理活动更多地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 2、   管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多方位的。 3、   管理活动是一种过程。 4、   管理活动的技术手段和方式,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第二节     教育管理活动概述 教育管理活动的意义 1、   现代教育已构成一个规模庞大的事业 2、   为了协调教育的发展 3、   为了合理规划和利用教育资源 4、   为了服务于教育 教育管理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的比较 共同点:教育管理活动也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教育管理的对象,同样是人、财、物、事、时间、空间等成分;教育管理也表现为一个过程,并有其专门的管理职能;其管理方式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等。 不同点(教育管理活动的特殊一面即特性):一教育领域中很多东西人们难以定论或把握,如教育目的、教学技能、学习态度、学术氛围等。二教育完全是一种培养人的事业,而人的发展要受多种因素制约,这就导致教育管理的很多方面难以量化,并直接影响到评判的标准。三教育是价值高度涉入的事业,所以教育管理活动常常会碰到伦理、道德、价值观方面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四在教育系统中,教学有日趋专业化的迹象。五对教育管理工作成效的评价,比对其他管理工作的评价要复杂得多。六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 教育管理的元价值(是效率和效果的统一) 元价值就是超越其他一切价值的价值,是最基本的价值。 个人元价值是生存,学术元价值是理性,管理的元价值是效率和效用。 教育管理:蓬勃发展的事业 第三节     教育管理学学科分析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以学校组织的管理为核心,并探讨与学校教育事业有关的种种教育管理现象和问题。 教育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作为一门学科,教育管理学产生于20世纪初。 教育管理学与相关学科领域 政治学、社会学、哲学、行为科学、心理学、行政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围 1、   教育管理学总论2、教育管理体制和机构3、教育政策和法律4、教育人员及教育对象的管理5、教育实务管理(上)(下)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实验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教育管理学的未来发展 国际研究与本土研究并重;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信息革命将对教育管理学研究产生重大影响;学科的分化趋势。 思考题 1、   管理活动的意义和特性是什么? 2、   如何理解教育管理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   试分析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4、   请说明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的历史轨迹 第一节 我国历史上的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 稷下学宫:古代教育管理实践的典范 (1)       办学体制:官方出资,私家主持。 (2)       教育管理形式:其教学过程将讲学、著述、育才等因素融合于一体。 (3)       教师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在教师管理上做到学术不干涉、生活提供优厚待遇。 《学记》: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 (1)       学制与学年的设想; (2)       教学管理的主张; (3)       教师管理。 先秦诸子的管理思想 (1)       儒家孔子:以“仁”为核心,通过关心、爱护和重视人来实施有效的管理(要尊重管理对象)。孟子:管理是发掘、顺应其内在的自觉地过程。 (2)       荀子:看重制度、法令等对管理的重要影响,欣赏管理尊严和管理的权威性。 (3)       道家:管理要尊重个性,不要对管理对象过于压抑束缚。 (4)       法家:以法为教。 隋唐时期的教育管理体制和学校管理 教学制度相当完善,从入学到毕业几乎都有制度化的规定。 宋代教育家朱熹的教育管理思想: 把受教育的过程分成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德育管理方面主张将道德思想灌输与道德行为训练结合起来。 书院的教育管理实践: 在教学上,以研习儒家经典为主,采用个别钻研、相互问答、集中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在管理上,带有自治色彩,管理自主、经费自筹等。 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思想 新式学堂的创办 近代教育督导制度的创设 蔡元培的教育管理思想 主张根据各地的实际实施教育管理,其教育管理的核心思想是民主和法治。 陶行知的教育管理实践 为促进现代中国平民教育、乡村教育以及普及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二节 西方国家历史上的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 古希腊:西方教育的起点 古代贤哲的教育管理思想 教育应由国家来管理,有必要设计一套教育制度,重视教材的选择等。 人文主义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夸美纽斯的教育管理观 国家应担负起管理教育的责任;建立全国统一的学校制度;学年制和学日制;班级授课制;考试制度;学校人事管理;学校纪律。 赫尔巴特的儿童管理思想 他在使教育心理学华、科学化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杜威及其实验学校的管理实践 其教育理念:教育是经验的不断改组和改造,从做中学,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 欧美新教育运动中的学校管理 在学校设置方面,选址在乡村,贴近自然,增加活动空间;在教学管理方面,不硬性规定课程,不强制灌输知识,不单纯强调智力成绩。在学生管理方面,认为学校应该是学生自由、快乐的活动场所。 第三节 现代管理理论和教育管理发展 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 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泰罗、法约尔、韦伯; 行为科学,代表人物梅奥; 当代管理理论,代表人物西蒙、巴纳德。 古典管理理论:提倡制度化的教育管理(被看作“管理实践的最好的思想基础”) 基本主张: 一把高效率地完成组织任务视为管理工作的最高目标,认为“效率原则是衡量任何组织的基础”。 二认为分工和专业化是管理活动的最基本手段。 三统一指挥。 四工作标准化。 五注重严密的规章制度。 六看重经济上的奖励和惩罚制度。 七重视正式组织的作用。 八坚信管理是有规律可循的。 人际关系学说:改善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代表人物梅奥) 强调员工的动机、工作满意度、非正式组织的意义等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价值。在人和组织之间,人际关系学说更看重人。人际关系学说理论家坚信,只有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改善组织中的人际关系,才能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其影响:1大量的著作和论文推动了人际关系理论在教育界的传播;2学校行政人员对满足教师心理需要、提高教师士气的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3有识之士呼吁学校在制定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时倾听教师的意见,作到民主参与决策;4部分教师开始有意识向学生灌输合作意识,以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结构主义:学校组织性质的再认识(韦伯的科层制又叫官僚制) 韦伯的科层制:注重组织内部的结构设计;组织具有一些特征:分工和专业化,权力等级体系,规章制度等。 韦伯的理论应用于学校有局限性,因为学校不属典型的科层制,学校还有教学的专业化。这导致了人们对学校性质的讨论。 人们对学校性质的讨论中,科恩提出“松散结合系统”理论,认为科层理论解释教育组织不合适,因为教育组织具有特殊性质:1教育组织的目标不是具体明确的;2教育组织所运用的技术也不清楚;3教育组织有“流动式参与”特点,人员流动性大,决策过程复杂。所以教育组织是一个观念上松散的结合体,学校系统和学校是以结构松散为特征,学校有很大的自主权和自由,教师也是很一般地受到校长的控制和指导。(主张)----评价为“现代教育组织理论”。 行为科学:教育管理学从经验走向科学 行为科学:运用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知识,探讨人的行为问题。 (1)       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第一位将行政和行为科学加以关联的人,最早运用行为科学方法研究组织问题的人,代表作《经理人员的职能》。强调组织是一个内外协作、平衡的社会系统。 (2)       西蒙的决策理论。当代行政学的代表人物,决策理论的创立者。阐述了决策的意义、类型和过程,并对组织决策的合理性问题作了深刻分析。主张以行政行为的研究替代行政学的传统研究方式。在组织决策研究方面做出杰出贡献。 (3)       领导行为的研究。领导行为描述文卷、“以员工为导向”和“以生产为导向”领导两维层面理论;“管理方格理论”,“权变理论”,“情景领导理论”等。 (4)       激励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麦格雷格的“X理论,Y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 思考题 1、   我国古、近代教育家在教育管理领域有哪些论述和活动? 答:(1)稷下学宫:古代教育管理实践的典范。稷下学宫的办学体制属官方出资,私家主持性质。教学管理形式将讲学、著述、育才等因素融合于一体。教师管理制度上做到学术不干涉、生活提供优厚待遇。 (2)《学记》: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学制与学年的设想;教学管理的主张;教师管理。 (3)先秦诸子的管理思想。荀子:欣赏管理尊严和管理的权威性。道家:要尊重个性,不要对管理对象过于压抑束缚。法家:以法为教。 (4)隋唐时期的教育管理体制和学校管理。从入学到毕业几乎都有制度化的规定。 (5)宋代教育家朱熹的教育管理思想。把受教育的过程分成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将道德思想灌输与道德行为训练结合起来。 (6)蔡元培:主张根据各地的实际实施教育管理;提倡用民主的精神管理学校;主张学生自治。 (7)陶行知:其教育管理活动为促进现代中国平民教育、乡村教育以及普及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   西方国家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是如何演变的? 答:(1)古希腊:西方教育的起点。 (2)古代贤哲的教育管理思想。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教育应由国家管理,要重视教材的选择;重视被教育者的身体训练和理智发展。 (3)人文主义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4)夸美纽斯的教育管理观:国家应担负起管理教育的责任;建立全国统一的学校制度;学年制和学日制;班级授课制;考试制度;学校人事管理;学校纪律。 (5)赫尔巴特的儿童管理思想。 (6)杜威及其实验学校的管理实践。其教育理念:教育是经验的不断改组和改造,从做中学,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 3、   古典管理理论的基本主张有哪些?它对教育管理的实践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基本主张:一把高效率地完成组织任务视为管理工作的最高目标,认为“效率原则是衡量任何组织的基础”。二认为分工和专业化是管理活动的最基本手段。三统一指挥。四工作标准化。五注重严密的规章制度。六看重经济上的奖励和惩罚制度。七重视正式组织的作用。八坚信管理是有规律可循的。 影响:古典管理理论中的许多管理方法在今天学校管理中运用;被看作是“管理实践的最好的思想基础”。它给教育管理人员这样一种观念上的启示:教育管理活动是可以控制的,通过设计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编制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遵循一系列科学的管理原则,再辅之以严格的奖惩手段,学校组织也能像其他一切组织一样,在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最佳的管理目标。 4、   行为科学的研究涉及到哪些领域?它是如何影响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 答:领域:(1)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2)西蒙的决策理论。(3)领导行为的研究。(4)激励理论。(5)人际沟通、组织发展和变革、角色冲突、组织文化、参与决策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影响:(1)理论角度。它改变了以往抽象的哲学思辨和单纯的经验总结,在教育管理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化工作。(2)研究方法方面。行为科学基本的研究手段是实证研究,包括编制问卷、访谈调查、实地观察、个案分析等,使得教育管理的研究更为严谨和科学。(3)学科建设方面。科学的成分大大增强,学科的体系也日趋严密和完善。   第二篇 教育管理体制和机构 第一章     教育管理体制 第一节     教育管理体制概述 教育管理体制的含义 教育领域中关于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以及权限划分等方面的制度。 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因素 (1)         国家的政治体制的制约;(2)社会的经济状况的制约;(3)受本国教育和文化传统的影响;(4)受国际改革潮流的影响;(5)与管理主体有关。 教育管理体制的功能 (1)         领导和指挥的功能。(2)权力分配的功能。(3)分工协作的功能。(4)提高效率的功能。 正确认识教育管理体制的意义 (1)         理论层面:有助于澄清对教育管理体制的一些模糊认识,加深对教育管理体制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等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的认识,使我们更深刻理解由教育管理体制所构成的各种教育管理现象。 (2)         实践层面:有助于理清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促使我们认真反思近年来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的经验及所应吸取的教训,使今后的体制改革工作目标更明确,措施更可行。 第二节 从宏观层面看教育管理体制 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演进 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之一:中央集权制和地方分权制(三种类型中最重要) 依据:中央和地方关于教育管理事权的分配关系。 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之二:从属制和独立制 依据:教育行政管理机关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从属制优点:有利于政府统筹规划,有利于加强教育行政管理的权威性。 从属制不足:易出现重经济、轻教育的情况;政府首长任期的限制导致追求短期效果。 独立制(用于地方教育管理)优点:避免外行领导内行,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 独立制不足:不利于发挥政府办教育的积极性,不利于教育事业与社会其他事业的协调发展。 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之三:专家统治制和非专家统治制 依据:教育管理决策权是否由教育专家掌握 优点:有利于教育行政首长专业化,对教育事业进行科学管理。 不足:容易将注意力局限于教育内部的各种关系,导致教育行政决策的片面性。 对我国现行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认识 改革重心:完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 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形式: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制度,即以中央集权为基本,中央管理与地方管理适当结合的制度。中央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与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之间是上下级关系。 今后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1)要体现中央统一领导的精神;(2)体现地方分级负责的精神;(3)应体现调动有关各方积极性的精神。 第三节 从学校层面看教育管理体制 校长负责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 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 岗位责任制和人员聘用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 确定教职工的岗位数、岗位职责和任务,根据有关原则实行聘任制,建立合理的聘任程序 校内结构工资制的改革:学校内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校内结构工资组成:基本工资(基础职务工资),补贴工资(车贴、书报费等),岗位工资(按工作量,含基本岗位工资、超工作量工资、兼职津贴等),奖励工资。(在教工的收入分配上拉开了差距,调动了积极性) 思考题: 1、   试分析教育管理体制的含义及功能? 答:含义:是教育领域中关于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以及权限划分等方面的制度。 功能:(1)领导和指挥的功能。(2)权力分配的功能。(3)分工协作的功能。(4)提高效率的功能。 2、   比较教育管理中央集权制和地方分权制的异同。 答:相同点:(1)都有其存在的客观基础。(2)从优缺点两方面来看,两种体制各有利弊,绝非是轻而易举的事情。(3)教育管理体制难以解决一切教育问题,它更多影响的是国家政策及管理层面的东西,而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则小得多。 不同点: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表现为中央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直接领导和管理整个国家的教育事业,地方政府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主要以实施 3、   请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答:完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要体现中央统一领导的精神;要体现地方分级负责的精神;应体现调动有关各方积极性的精神。 4、   评述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答:(1)校长负责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 (2)岗位责任制和人员聘用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确定教职工的岗位数、岗位职责和任务,根据有关原则实行聘任制,建立合理的聘任程序)。 (3)校内结构工资制的改革:学校内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完善:有很多新问题值得研究,如:如何对现有的小学教师进行适当分流,如何看待民办学校的管理体制等,需要广大教育管理工作者进一步去分析和探索。 第四章     教育组织机构 第一节     组织及组织理论概述 组织的含义 组织是一个复杂、永远处于活动状态、又不断在自我调整和自我发展的综合系统。 组织的功能 一实现组织机构的目标;二满足其成员物质和精神的需要;三确定每个成员的位置;四及时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结构。 组织的分类 (1)按照社会功能所作的划分:生产经营性组织、政府机构组织、法院和政党等利益团体、文化组织。 (2)按照谁是受益者来区分:公益组织、企业组织、服务组织、互利组织 (3)按照对组织的顺从程度来划分: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规范性组织 (4)按照能否自由参加所作的区分:自主的组织、半自主的组织、非自主组织(监狱等) 所以,用过于强制性的教育手段,或用功利主义的态度对待学校工作,都与学校组织的基本特性不符。 组织的管理幅度(讨论如:一个人最多能管理几个人----7个较为合适,一个组织分几个层次为宜) 指组织结构的层次及管辖范围,研究它可以使组织更合理地设计管理层次,提高管理效率。 组织就是通过适当的分层来实现其有效的管理的。 在一般的学校,一个校长下面设2-3位副手较合适,学校规模大的,可安排3—5位副手。 中小学的年纪组,教师不宜过多。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根据组织编制、章程或其他正式制度、规范而建立起来的系统,它是人们长时间置身其中,作用明显而且直接的社会群体,也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载体。 非正式组织:在正式组织内部,由于部分成员的性格、气质、爱好、兴趣等较为接近,因而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结下比一般成员更密切的朋友关系,并形成特有的小团体,且这样的小团体有自己特有的权威和领袖,甚至有自身不成文的规范或章程。 两者关系:相互影响和关联,一个正式的组织不可能完全排斥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如果处理和协调地好,有助于正式组织的目标实现。 组织的基本形式 (1) 直线式组织。 (2) 功能式组织。 (3)直线及功能式组织。 (4)委员会式组织。 (5)扁平的组织形式。 以上对教育行政部门的改革,学校组织机构的设计起到参考作用。 第二节     教育行政组织机构及其建设 教育行政组织的性质 (1)从教育行政组织与国家行政组织的关系方面分析。教育行政组织具有国家性,代表国家行使对教育的行政管理权。 (2)从教育行政组织的功能方面分析。它是国家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的专门职能机构。 (3)从教育行政组织的内部系统方面分析。它是由职权分明的、纵向和横向诸多教育主管机构组成的网络体系。 (4)从教育行政组织的活动方面分析。它既是教育行政管理活动的主体,又是客体。 教育行政组织设置的原则 依法组建和按需设立的原则;完整统一和合理分权的原则;精简机构和事权对应原则;适应变革和自我完善原则(变革是为了完善,完善又离不开变革)。 教育行政机构的管理及其意义 含义:教育行政组织内部的事务管理。广义:指遵循一定的管理原则,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合理地规划、协调和运用组织内部的人员、经费和物材,来实现对教育事业进行有效管理的目的。狭义:指各级教育行政组织中行政办公室职能范围的各项业务工作管理,包括文书管理、档案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 意义:1提高教育行政领导的决策水平;2提高教育行政活动的效率;3提高为基层学校教育服务的质量。 教育行政机构的改革策略 (1)必须根据现时代教育改革的需要来转变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精简有关的机构。 (2)教育行政机构要根据学校工作的整体性来设置。 (3)教育行政机构应运用市场调节的手段,对教育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进行适当调节。 第三节     学校组织机构及其建设 学校机构设置的原则 (1)精简机构,讲求效率;(2)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实现岗位责任制);(3)分工协作(既有分工也有合作);(4)信息联系渠道畅通(注:我校利用校园网和走廊的公告栏,现代化与传统方式相结合);(5)因校制宜。 学校行政组织机构建设 两类:行政组织机构和非行政组织机构 学校行政组织机构包括:校长办公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教研组、年级组(很多学校并存)。 学校非行政组织机构建设 党支部;工会、教代会;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研究性团体 学校行政组织机构的架构模式 学校行政组织机构架构模式:校长办公室下设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教导处下设图书馆、机房、卫生室、文档室;总务处下设事务组、财务组和膳食组。教导处、政教处下设各年级组和教研组。 思考题: 1、   请分析组织的含义和功能。 含义:组织是一个复杂、永远处于活动状态、又不断在自我调整和自我发展的综合系统。 功能:一实现组织机构的目标;二满足其成员物质和精神的需要;三确定每个成员的位置;四及时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结构。 2、   评述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置原则。 答:依法组建和按需设立的原则;完整统一和合理分权的原则;精简机构和事权对应原则;适应变革和自我完善原则(变革是为了完善,完善又离不开变革)。 3、   评析学校行政组织机构的模式及机构建设。 答:学校行政组织机构架构模式:校长办公室下设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教导处下设图书馆、机房、卫生室、文档室;总务处下设事务组、财务组和膳食组。教导处、政教处下设各年级组和教研组。 机构建设:学校行政组织机构包括校长办公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教研组。学校机构的设立形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一并非所有中学都设有政教处,二绝大部分的小学不设政教处,三有些民办学校有特殊架构形式,如校董会,四一些学校不设“两处”或“三处”,设有关的委员会,五很多学校设教育科研室,六部分学校成立校办工厂。 补充:学校机构的设置得从学校实际去考虑机构,学校组织有其特有的超稳定性特性。 新情况:小班化教学导致包班制老师,直接受教导处或校方领导;学校间的合并,分部制的机构管理形式就会增多。   第三篇 教育政策和法律 第一章     教育政策和教育管理 第一节     教育政策概述 什么是教育政策 指政党、政府等各种政治实体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任务而协调内外关系所制定的行动准则。 教育政策的特点 指向明确;相对稳定;影响广泛;体现统治阶段意志;不具强制性。 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律 关系: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法律的依据;教育法律一旦确定下来,又会对教育政策产生影响和制约,以后任何新的教育政策出台都不能与教育法律相抵触。 区别:1制定主体不同。法律由特定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政策可以是政党或政府机构制定。2表现形式不同。政策通过决议、决定、 通知 关于发布提成方案的通知关于xx通知关于成立公司筹建组的通知关于红头文件的使用公开通知关于计发全勤奖的通知 、意见等,法律以规范性的法律条款形式出现。3实施方式不同。政策的实施靠宣传教育,法律的实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强制力。 教育政策的社会制约基础 一政治因素;教育政策的制定是一种政治行为,如政治因素影响教育政策目标的确定、影响政策方案的选择,以及教育政策的修订等。 二经济因素;经济实力影响教育政策的实施,影响方案的选择。如发达国家选择10-12年的义务教育方案。 三教育因素。教育传统和现状对政策的影响。 第二节     教育政策制定的理论模式 教育政策制定的过程 认定教育政策问题;确定政策目标;拟订政策方案;选择政策方案等。 政策制定模式的涵义 指政策制定的机构和人员本着自己的价值取向,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去应对或解决面对的政策问题。 理性模式 定义:政策制定者根据一套近似完美的、合乎理性的政策制定程序来制定政策。 不足:政策目标难以操作化和量化,资料难以收集齐全,任何国家不存在绝对中立的价值。 渐进模式 定义:制定新政策时只对过去的政策做局部的调整和修改,使新政策成为过去政策的延伸和发展。优点:政策制定比较稳妥可靠,不必做整体上的调整,执行起来阻力较小。局限性:比较保守。 团体模式(=政治协商模式) 定义:决策者在制定政策时,广泛听取各政党、团体及不同职业的人的意见,在充分讨论、对话和协商的基础上,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最终达成具有妥协谅解色彩的决定。在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它是一种经常运用的方法。 第三节     建国以来的教育管理政策 建国初期的教育管理政策 改造旧教育的基本方针;接收原国民党统治区学校的决定;进行学制改革的决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管理政策 确定党的教育方针;划分教育管理的权限;规范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管理政策 全面恢复与改革开放时期的教育政策 第四节     教育政策与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的政策导向 教育政策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导向作用:在社会转型期,教育政策常常成为教育管理的指路灯;教育政策为协调教育的内外关系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教育政策直接或间接作为教育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教育政策对课程管理的调控作用。 教育管理实践检验和完善教育政策 8项成就:1正确处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关系;2打破了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起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相结合的新体制,民办教育得到迅速发展。3扭转了过去在教育管理体制上高度集中、统得过死的局面,初步形成了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新体制,把义务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办学积极性。4职业和成人教育在政府统筹管理下取得成绩。5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功。6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方面。7开展农村和城市教育综合改革。8高等教育的办学自主权。 教育政策与校长工作 教育政策对校长工作的影响:1教育政策是校长取得主管学校资格的重要依据;2教育政策规范校长的办学行为;3教育政策引导和启发校长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 教育政策与教育管理的错位 有了政策却不去执行,即教育管理工作不到位;有了实践却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撑,即教育政策的滞后。   思考题: 1、   请分析影响教育政策的因素。 一政治因素;教育政策的制定是一种政治行为,如政治因素影响教育政策目标的确定、影响政策方案的选择,以及教育政策的修订等。 二经济因素;经济实力影响教育政策的实施,影响方案的选择。如发达国家选择10-12年的义务教育方案。 三教育因素。教育传统和现状对政策的影响。 2、   评述政策制定的模式。 基本模式共有八类,理性模式、渐进模式、综合模式、组织模式、团体模式、精英模式、竞争模式、系统模式。 (1) 理性模式。定义:政策制定者根据一套近似完美的、合乎理性的政策制定程序来制定政策。不足:政策目标难以操作化和量化,资料难以收集齐全,任何国家不存在绝对中立的价值。 (2)渐进模式。定义:制定新政策时只对过去的政策做局部的调整和修改,使新政策成为过去政策的延伸和发展。优点:政策制定比较稳妥可靠,不必做整体上的调整,执行起来阻力较小。局限性:比较保守。 (3)团体模式(=政治协商模式)。定义:决策者在制定政策时,广泛听取各政党、团体及不同职业的人的意见,在充分讨论、对话和协商的基础上,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最终达成具有妥协谅解色彩的决定。在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它是一种经常运用的方法。 3、   论述教育政策与教育管理的关系。 (1) 教育管理离不开政策的导向,教育政策又为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2)教育政策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导向作用:在社会转型期,教育政策常常成为教育管理的指路灯;教育政策为协调教育的内外关系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教育政策直接或间接作为教育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教育政策对课程管理的调控作用。 (3)教育管理实践检验和完善教育政策(似理论与实践关系)。 (4)两者之间有时会发生错位。有了政策却不去执行,即教育管理工作不到位;有了实践却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撑,即教育政策的滞后。   06年简答题:教育决策对校长工作具有怎样的影响?(C5) 1教育决策是校长取得主管学校资格的重要依据。2教育决策规范校长的办学行为。3教育决策引导和启发校长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 第六章        教育法律与教育管理 第一节 教育与法律 教育的法律化 必然性(表现):由国家机关制定的教育法律法规数量不断增加;法院越来越多地参与审理教育方面的案子。 教育法的体系 包括: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教育基本法律,教育单行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教育规章。 教育法律(06年名词解释题,第6章):从狭义上说,在我国,教育法律指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教育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它又可以分为教育的基本法律和教育的单行法律两类。教育的基本法律是对一个国家教育的基本方针、任务、制度的总体规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并通过;教育的单行法律是针对教育的某一领域或某一部分而做出的法律规定,由人大常委会制定并通过。 教育立法的意义 1通过教育立法确立教育的基础性地位,保障教育的优先发展;2通过教育立法协调教育系统的内外部关系,有效地进行教育管理;3通过教育立法明确教育关系主体的法律权利与义务,规范教育行为。 教育管理:走向法制 第二节 教育法与教育行政 国家教育权与教育行政 教育行政机关 含义:按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立的,依法享有并运用国家行政权,专门从事教育行政管理的国家机关。 教育行政行为 含义:教育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对教育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过程中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特点:它由教育行政机关做出;它是教育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履行其行政职责的行为;它必须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教育行政行为的形式 1教育行政立法:指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有关教育的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行为。 2教育行政监督检查:具有教育事业管理权限的行政机关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者、受教育者或公民是否遵守教育法规、执行教育行政机关的决定等的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 3教育行政许可:(04年名词解释题,第6章):教育行政机关应教育行政管理相对方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等形式,依法赋予教育行政管理相对方从事某种教育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行政行为。 4教育行政处罚:教育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对违反教育法律规范的尚未构成犯罪的教育行政管理相对方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5教育行政强制执行 教育行政法律责任 含义:教育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由于违反了有关教育的行政法律规范或不履行相应的行政法律义务而应依法承担的行政法律后果。 第三节 教育法与学校管理 学校的设置 学校的权利和义务(内容很重要) 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教师管理的基本法律制度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证制度。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它是公民成为教师的前提条件。 教师资格的条件:1必须是中国公民2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3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4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教师职务制度:根据学校教学、科研等实际工作的需要而设置的有明确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的教育专业技术工作岗位。 教师职务制度内容:1教师职务系列2教师职务的任职条件3教师职务的评审 教师聘任制度(04年,第6章):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机关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而设置的工作岗位,聘请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一项制度。 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教育的非营利性与学校收费管理 学校事故及其预防 事故的类型:1从诱发学校事故的主体或其成因方面:与学校的设施设备有关的学校事故;与教职员有关的学校事故;与学生本身有关的学校事故。2从学校事故发生的时间或场合来分析:运动伤害;课余伤害;课内事故;校外活动事故;上学或放学期间发生的伤亡事故。 事故的特征 后果的严重性;原因的复杂性;处理得特殊性。 学校事故的预防 1提供安全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2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3体育场地和器材应当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4学校组织的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并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5学校应建立卫生制度;6对于残疾、体弱学生给予特殊照顾,注意女学生的心理特点。7应配备必要的处理伤害事故的医疗用品。   思考题: 1、   谈谈法律与教育管理的关系。 答:1通过教育立法确立教育的基础性地位,保障教育的优先发展;通过教育立法协调教育系统的内外部关系,有效地进行教育管理;通过教育立法明确教育关系主体的法律权利和义务,规范教育行为。教育管理走向法制。随着教育法律的日益健全,教育管理活动必将越来越多地接受法律规范的调整和制约。 (补:1教育法对学校管理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它规范着学校管理的行为,督促学校在法令许可的范围内行事,推动着依法治校精神的落实,并对提高学校教育人员的法律意识起到极大的作用。2学校、教师和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权益,并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   试分析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及义务。 答:学校权利: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3招收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6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处分,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学校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4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5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6依法接受监督。 教师权利: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机关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教师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学生的权利: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可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学生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3、   评述教育行政机关应该如何依法行政。 答:1无论哪一级教育行政机关,都必须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行事,充分、及时地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管理其权限范围内的教育事业。2根据《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教育行政部门负有实施、监督和管理本辖区内义务教育实施情况的法定职责。3教育行政机关通过教育行政立法、教育行政监督检查、教育行政许可、教育行政处罚和教育行政强制执行等教育行政行为实施依法行政。3教育行政机关要有依法行政的意识,要依法管理教育事业。 4、   评述学校应该如何依法治校。 答:1依法治校的“法”有《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2为了加强教师管理的科学和规范,国家逐步建立一整套基本法律制度,如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教师任用制度、教师奖惩制度等。3学校依法对学生进行管理。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是学生管理的重要法律依据。对中小学生的管理要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4学校教育活动是非营利性的,学校通过依法举办校办产业、开展社会服务、收费等方式得到的收入只能用于学校机构自身的建设和发展。5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收费管理也是依法治校的一个重要内容。6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也正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第四篇 教育人员和教育对象管理 第七章 教育领导者及其管理 第一节 领导者与教育领导者 领导的界说:中西学者的见解 1领导是一种过程;2领导是领导者向被领导者施加影响的过程;3领导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领导者的角色 组织发展的导引者、组织运行的指挥者、组织沟通的促进者、组织示范者。 科层化与专业化:不同的教育领导环境 教育行政机关是专门代表政府管理教育事业的管理机构,是一种行政性组织,其科层化倾向比较强烈/ 学校是行使育人职能的专业化组织。 第二节 领导理论与教育领导者 领导特质理论 其基本假设:成功的领导者与不成功的领导者具有不同的人格特质,通过科学的方法可以测定并归纳成功领导者应具有的人格特质,以便作为选拔领导者的重要依据。 领导行为理论 对领导者动态研究 领导权变理论 领导的有效性既不完全取决于领导者的人格特质,也不完全取决于某种领导行为,而是取决于领导方式或领导行为是否能与特定的领导情景相匹配,一成不变的、普通适用的领导方式是不存在的。 组织发展理论 第三节 教育领导者的决策和沟通行为 教育决策的含义和分类 含义:广义,教育领导者对教育组织中各种问题的处理或对各种方案的选择。狭义,指教育领导者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对本组织未来实践的方向、目标、原则和方法所做的决定。 分类:1依据决策的来源:居中的决策、请求的决策、创造的决策。2依据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程序性决策、非程序性决策。3依据所选择的决策态度:积极的决策和消极的决策。 古典决策理论和西蒙的决策理论 古典决策理论基本假设:决策的目标是给定的;决策者必须审视所有的可能方案;决策者必须审查所有的方案结果;决策者可获得完整的信息;决策者是理想化的。 西蒙决策理论的四个方面: 有限的最佳决策(每一次决策要寻求有限制条件的最佳决策是可能的), 满意方案, 压力和决策的关系(压力过高与压力太低都不利于有效决策的产生), 程序的合理性(决策方法和决策程序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领导者对参与决策程度与方式的把握 教育领导者在教职工参与决策程度上,把握三个原则:相关原则(看决策是否与参与者的利益相关);能力原则(考虑参与者的专业能力);权限原则(参与决策者对所决定的事项是否有管辖权)。 参与决策的方式:照会式,寻求意见式,民主集中式,议会式,参与者共同决断式。 教育领导者与组织沟通 教育领导者应掌握如何有效地利用非正式沟通了解教育组织的气氛、群体的士气、师生员工当前关注的焦点,并且应当善于运用非正式沟通营造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第四节 教育领导者的管理 彼得原理:甄选教育领导者的误区 彼得原理:领导者在其职位上取得了成就,便被提升到高一级的职位,当其在高一级职位上又做出成就时,就有可能被提升到再高一级的职位。这样,领导者就有可能被提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从而使领导者陷入尴尬的境地。 意义:它不仅告诫人们,甄选领导者不能过于看重候选人以往的成就,而且也提示人们,任何依据单一条件来挑选领导者的方法都是不太可靠的。 评价教育领导者:四项基本选择 注:教育领导者包括校长和教育行政官员如教育局的领导干部。 评价取向选择(两种取向“督”和“导”,应做到两者有机结合),评价目的选择(改进其领导工作,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益是教育领导者评价的基本目的),评价者选择(对教育领导者进行评价的人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和条件,我国由组织人事部门负责),评价方法选择(问卷调查评价和座谈调查评价法)。 教育领导者培训的失衡 注:主要是对教育行政人员(除校长外)的培训失衡(少) 原因:观念上的失衡;观念失衡带来的制度上的失衡;学术研究上的失衡;课程建设的失衡。 失衡造成的后果:当校长面对观念陈旧或思想片面的上级时,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听从上级领导指挥有时会成为一对矛盾。 校长职级制:校长管理制度改革的新视点 校长职级制目的:创造一种公平竞争的环境,以激励校长积极进取,在教育改革中有所作为。 实施办法:校长职位与行政级别脱钩,重新规定一套校长职级系列;制定校长职级工资系列,工资与级等对应;制定各级等校长的任职条件;制定评审各级等校长的指标体系;规定考评聘任各级校长的工作程序。 成效或意义:1充分调动了校长的积极性,增强了校长的责任感和事业心;2增强了校政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的意识;3建立了比较公正的评价校长的标准和机制,4促进了校长队伍的合理流动和校级领导班子的优化组合。   思考题: 1、现代教育领导者必须担当哪几种基本角色? 答:基本角色:组织发展的导引者、组织运行的指挥者、组织沟通的促进者、组织示范者。 2、在教职工参与决策的程度上应把握哪三条原则。 答:三个原则:相关原则(看决策是否与参与者的利益相关);能力原则(考虑参与者的专业能力);权限原则(参与决策者对所决定的事项是否有管辖权)。 3、简述彼得原理及其实践意义。 答:  彼得原理:领导者在其职位上取得了成就,便被提升到高一级的职位,当其在高一级职位上又做出成就时,就有可能被提升到再高一级的职位。这样,领导者就有可能被提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从而使领导者陷入尴尬的境地。 意义:它不仅告诫人们,甄选领导者不能过于看重候选人以往的成就,而且也提示人们,任何依据单一条件来挑选领导者的方法都是不太可靠的。   补充: 1、 05年简答题:请分析实行校长职级制的意义(C7)。 答:1充分调动了校长的积极性,增强了校长的责任感和事业心;2增强了校政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的意识;3建立了比较公正的评价校长的标准和机制,4促进了校长队伍的合理流动和校级领导班子的优化组合。 2、(  05年名词解释题):领导权变理论(C7):领导的有效性既不完全取决于领导者的人格特质,也不完全取决于某种领导行为,而是取决于领导方式或领导行为是否能与特定的领导情景相匹配,一成不变的、普通适用的领导方式是不存在的。 3、 05年名词解释题:教育决策(C7):广义,教育领导者对教育组织中各种问题的处理或对各种方案的选择。狭义,指教育领导者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对本组织未来实践的方向、目标、原则和方法所做的决定。 4、06年名词解释题:领导特质理论(C7)(对领导者静态描述;“领导行为理论”是对领导者动态研究):成功的领导者与不成功的领导者具有不同的人格特质,通过科学的方法可以测定并归纳成功领导者应具有的人格特质,以便作为选拔领导者的重要依据。 5、  04年简答题:简述西蒙决策理论的基本假设。 是西蒙提出的决策理论。四个方面:有限的最佳决策,满意方案,压力和决策的关系,程序的合理性。 第八章 教师管理 第一节     教师管理概述 教师管理的基本功能 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教师成长发展的重要条件。 教师管理的基本内容 教师的任用、教师的评价、教师的培训、教师的激励等。 教师管理理念的基础 (1)教师的职业性质:教师必须经过长期的专门教育;教师必须享有相当的独立自主权;教师应有反映其专业特点的职业道德;教师必须不断地在职进修。 (2)专业化要求:专业化精神、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智慧。 教育管理的基本特点 对教师的日常管理要体现灵活性特点;在教师管理的过程中要体现参与性特点;在教师管理制度建设上要体现重精神轻物质的特点。 第二节     教师的任用与评价 师资来源:从单一到多样 部分综合性大学建立师范学院;根据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招聘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地区内教师资源的重新配置(流动)。 教师的任用:着眼点的变化 包括:新教师的招聘和在职教师的岗位聘任。 招聘新教师着眼点的变化:从看档案到看候选人的动态表现(试教);从学科对口到候选人的多科要求;从单一教学能力到教学、科研、组织和人际等多重能力。 在职教师的岗位聘任:聘任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制(从重资历到重能力转变,从重资格转向重实绩) 教师评价与教师考核 教师评价目标:指向教师工作的改进与提高;教师考核目标:指向教师的去留升降。 趋势:教师评价取代教师考核。 教师评价的多维性与发展性 多维性:教育维度,学习维度,创造维度。 萨乔万尼的教师评价体系(建立多维性和发展性兼顾的教师评价体系作了有益的参考):考察教师know how(知识), can do(能力), will do (未来意愿), will grow(未来发展)。 教师评价中的三对关系 显性(教师的出勤、任课节数等)与隐性(学生的品德教育等)的关系;定量(工作质量通过一定工作数量表现出来)与定性的关系;结果与过程的关系。 第三节     教师的培训 教师培训(指职后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师培训的两种取向 知识本位培训(课堂教学和专题报告等课程化途径),能力本位培训。 如何选择: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培训目的确定。 研修培训:两种取向的结合 定义:是一种知识、能力两种取向并重,课程化培训与非课程化培训相结合的综合培训模式。 特点:1以一个研究专题为纽带,围绕专题组织培训内容;2强调培训过程中四个要素(信息、思路、观念和能力);3定位于行动研究。 校本培训:教师培训的自主化和个性化(核心) 培训完全服务于本校的实际需要。 未来展望:教师培训的精致化 不仅要“有”,而且要“卓越”;不仅要增加投入,而且要提高效益;不仅要开拓,而且要完善;不仅要培训学员,而且要培训教师;不仅要建设培训机构,而且要建设社会化的培训辅助系统。 第四节     教师的激励 激励理论与教师管理 激励理论包括内容型激励理论和过程型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奥尔德弗的ERG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麦格雷格的X理论和Y理论、麦克米兰的成就动机理论、阿德勒的权利动机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激励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教师激励的策略 物质激励、目标激励、民主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环境激励、信息激励。 教师激励的着重点:群体激励 教师群体激励:骨干与全员的兼顾 建立骨干教师制度应注意:是选拔还是鉴定(选鉴定);是终身制还是流动制;是培养个人还是发展整体。   思考题: 1、教师管理的基本功能和基本特点。 基本功能: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
本文档为【新编教育管理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9844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7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3-05-22
浏览量: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