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国文学史

外国文学史

举报
开通vip

外国文学史null外 国 文 学外 国 文 学 第一章 古希腊文学第一章 古希腊文学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希腊神话及《荷马史诗》 第三节 古希腊悲剧 第一节 概述第一节 概述古希腊是欧洲文学的发源地 民主共和制 地理位置优越第二节 古希腊神话及《荷马史诗》第二节 古希腊神话及《荷马史诗》一、古希腊神话 神的传说 开天辟地---神的产生、人的产生 神的谱系---奥林波斯神系 英雄故事---四大系统 俄狄浦斯的故事 阿伽门农的故事 伊阿宋的故事 赫拉克勒斯的故事 二、《荷马史诗》二...

外国文学史
null外 国 文 学外 国 文 学 第一章 古希腊文学第一章 古希腊文学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希腊神话及《荷马史诗》 第三节 古希腊悲剧 第一节 概述第一节 概述古希腊是欧洲文学的发源地 民主共和制 地理位置优越第二节 古希腊神话及《荷马史诗》第二节 古希腊神话及《荷马史诗》一、古希腊神话 神的传说 开天辟地---神的产生、人的产生 神的谱系---奥林波斯神系 英雄故事---四大系统 俄狄浦斯的故事 阿伽门农的故事 伊阿宋的故事 赫拉克勒斯的故事 二、《荷马史诗》二、《荷马史诗》组成 伊里亚特和奥德赛 史诗的取材 以历史和神话传说取材 基本内容 不和的金苹果 主题:阿喀琉斯的愤怒《伊里亚特》《伊里亚特》1、特洛伊战争。 -12世纪,希腊半岛上的迈锡尼人联合进攻位于小亚细亚西北海岸的特洛伊(今土耳其境内)。并毁灭此城。1873年德国考古学家亨利希·施利曼发现特洛伊城遗址。 2、战争双方主将。 阿喀琉斯-----赫克托尔 3、意义。 充分肯定战争,歌颂英雄,不对战争做道义上的是非评价。 《奥德赛》《奥德赛》内容: 英雄还乡的故事 奥德修斯十年漂泊的故事 第三节 古希腊悲剧第三节 古希腊悲剧 一、起源和发展 起源于古代祭祀酒神的活动。酒神掌管丰收兴旺。“羊人之歌”---萨提洛斯 二、内容与特点 取材于神话,涉及主题有宗教、政治、伦理,人的自由之志与命运锁链的冲突为线索。多写严肃事件。三、关于悲剧三、关于悲剧1、悲剧理论的发展 “卡他西斯”效果。---亚里士多德。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 2、悲剧的美学特征 悲壮、悲悯、悲愤 3、悲剧的发展阶段 古希腊命运悲剧,又称英雄悲剧,表现人与命运的冲突,例《俄狄浦斯王》 中世纪的灾难悲剧 文艺复兴时期的性格悲剧,《哈姆雷特》 19世纪的社会悲剧,《玩偶之家》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 中世纪概况 第二节 文学发展概况 第三节 《但丁》创作及思想的矛盾性第一 节 社会状况第一 节 社会状况一、中世纪是15世纪人文主义者首次提出的历史概念。它是指欧洲古典文化(希腊罗马文化)时期与古典文化“复兴”时期之间的历史阶段,大约是5世纪至15世纪,即始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迄于1453年拜占庭帝国的倾覆。 公元5世纪至11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混乱时期。摧毁西罗马帝国的日耳曼民族在帝国的废墟上先后建立许多国家,东哥特人、西哥特人、法兰克人、勃艮第人长期混战,欧洲社会陷入战乱、动荡之中,古典文明遭受严重破坏,文化、学术一片荒芜,民智闭塞,愚昧和野蛮笼罩欧洲,历史上把这几个世纪称为“黑暗时代”。 二、十字军东征二、十字军东征11世纪以后,欧洲封建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进入全盛时期。诸侯与王权之间、各封建领主之间的矛盾十分激烈,皇帝只不过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随着基督教势力的发展,宗教权力与世俗权力之间斗争也非常尖锐。各种权力争斗导致“十字军”东征和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 十字军东征是在宗教旗帜下进行的战争,但它有经济、政治和社会的背景。由于长期战乱,经济衰退,商业停滞,物品奇缺,人口过剩,封建体制内务种矛盾相当尖锐。十字军东征成为解决社会矛盾的契机。从1096年到1291年,共进行了8次十字军东征,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基督教的产生三、基督教的产生追溯到犹太教的产生,公元前13世纪,犹太人开始进入巴勒斯坦地区,信仰和华,形成奴隶制国家,称为以色列犹太王国,封耶和华为国家保护神,-4世纪分为两个王国,犹太王国建都耶路撒冷,-586为新巴比伦王国摧毁,引发了世界史上闻名的巴比伦俘虏事件,巴比伦俘虏时期犹太人为了重返故土,酝酿了一种宗教,前538年放逐犹太人,返回领土,以为是耶和华的力量,把他奉为宇宙唯一的神,形成一神教—犹太教,不断遭到他民族的侵袭,后为罗马吞并,之前一世纪,巴勒斯坦出现传教士,耶稣为耶和华的使者,受难,给犹太人以幻想和安慰,奴隶和穷人形成团体遍布罗马,逐渐形成基督教,公元4世纪成为罗马国教,日耳曼人入侵罗马后,利用基督教,罗马教会和各国封建主勾结,形成国际性宗教系统,教会组织,经典《圣经》、《新约全书》、《旧约全书》查理大帝《法兰克王国》(西:法兰西,东:日耳曼、意大利)第二节 文学概况第二节 文学概况 中世纪欧洲文学包括: 基督教文学 英雄史诗 骑士文学 市民文学一、基督教文学一、基督教文学 中世纪基督教文学的内容是宣传、阐释基督教教义。它的基本倾向是宣扬来世思想,倡导禁欲主义,歌颂基督教美德。后期作品吸收了一些异教或世俗的因素。寓意、梦幻、象征是常用的手法,适于表现基督的崇高,天国的神秘。二、英雄史诗 二、英雄史诗 盎格鲁·撤克逊人的史诗《贝奥武甫》是希腊罗马史诗之后欧洲最早的一部用本民族语言写成的英雄史诗。 “埃达”和“萨加”是北欧斯堪的那维亚人最早的民族叙事文学。 最著名的有法国的《罗兰之歌》(1080)、西班牙的《熙德》(约1140)、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约1200)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1185—1187)等。三、骑士文学 三、骑士文学 骑士叙事诗(或称骑士传奇)是骑士文学的主要类型。骑士叙事诗的内容主要描写骑士或为博得贵妇人欢心、或为骑士荣誉、或为保卫基督教而与妖魔、怪兽、魔法师、异教徒进行斗争的故事。骑士之恋和骑士冒险经历相结合形成骑士叙事诗的基本特点。 骑士叙事诗就其题材来源一般分为3个系统: 骑士叙事诗就其题材来源一般分为3个系统: 古代系:根据古代希腊罗马故事传说改写而成。主要有特洛伊战争的故事、亚历山大大帝的故事等; 不列颠系:主要是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为中心的传说故事; 拜占庭系:是以拜占庭的历史和传说为题材的故事。 四、市民文学 四、市民文学 市民文学兴起于12世纪,是市民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日常生活的反映。市民文学多数是民间创作,揭露教会僧侣的愚蠢、暴虐,歌颂市民的机智、狡黠,具有反对封建、批判教会的色彩.也有一些作品讽刺丁上层市民的贪婪与自私。 市民文学主要有韵文故事、寓言诗、戏剧。 市民文学主要有韵文故事、寓言诗、戏剧。 韵文故事是以诗的形式写成的短篇故事,内容滑稽,情节简单,风格通俗。韵文故事起源于法国北部,13世纪盛行于法国,现在流传下来的约有150篇,包括了12世纪晚期至14世纪中期的作品。 寓言诗中最著名的是列那狐故事诗。 市民戏剧有两个明显特点,其一是世俗性,市民戏剧不再仅仅作为宣传宗教的工具;其三是喜剧性,市民戏剧普遍采用喜剧形式,表现封建秩序的荒唐可笑。市民戏剧的主要形式是道德剧和笑剧。 第三节 但丁第三节 但丁恩格斯称其为“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神曲》的内容: 地狱、炼狱、天堂 七宗罪: 骄傲、愤怒、嫉妒、懒惰、贪财、纵欲、暴食、但丁思想的矛盾性但丁思想的矛盾性人文主义与宗教交织在一起,无法解脱。 1、批判宗教,又将其放在理性、哲学之上; 2、同情世俗爱情,却在地狱; 3、教士等人在天堂; 4、把振兴祖国的希望留给亨利七世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文学发展概述 第三节 文学的形而上追求 第四节 说不尽的莎士比亚第一节 文艺复兴第一节 文艺复兴(一)、文艺复兴运动 十四世纪---十六世纪在欧洲发生的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运动。 (二)、人文主义 主张以人为本;肯定现世生活享乐、反对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提倡理性,提倡科学;主张博爱、平等。第二节 文学概况第二节 文学概况 意大利文学 彼特拉克---十四行诗 薄伽丘---《十日谈》 法国文学 拉伯雷---《巨人传》 西班牙文学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英国文学 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托马斯.莫尔《乌托邦》;莎士比亚 第三节 文学的追求意识第三节 文学的追求意识(一)、关于“形而上” 《易经.系辞上第十二章》“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二)、童稚的追求 《堂吉诃德》 (三)、对现世的追求 《浮士德》 (四)形而上的追求 《老人与海》第四节 说不尽的莎士比亚第四节 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他是第一个肯定了人的价值、力量、尊严的。 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生平材料。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一生共创作37部戏剧,2部长诗,154首十四行诗。创作概况创作概况四大喜剧: 《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皆大欢喜》。 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 悲剧代表:《罗密欧与朱丽叶》第四章 十七世纪文学第四章 十七世纪文学第一节 社会概况 第二节 文学概况 第三节 莫里哀及《伪君子》第一节 社会概况第一节 社会概况 17世纪是欧洲近代文化的理性大调整时期,它由文艺复兴的灵肉解放,走向了理性克制和道德约束。在这个变异的过程中,欧洲经历了政治革命、君主集权和宗教复兴、战争分裂的剧烈震荡。而科学的空前繁荣和资产阶级的逐步强大则使理性主义思潮和公民民主意识逐渐占居了主导地位,进而为18世纪的思想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因此,17世纪是一个历史的过渡时期:进步中有倒退,保守中有创新。 不均衡的表现不均衡的表现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等国家由于内部分裂、诸邦争战、外政入侵、君权反动而走向了经济崩溃和文化衰落,并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内扮演了欧洲反动封建保垒的角色。 荷兰、英国、法国表现出进步性。荷兰是17世纪欧洲自由思想之邦,众多科学家和思想家纷纷前往避难,对欧洲的科学和进步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辉煌辉煌 16世纪末至18世纪初,是欧洲近代自然科学和哲学的第一个高峰期,涌现出一大批科学伟人和哲学巨匠,如培根(1561—1626)、伽利略(1564—1642)、开普勒(1571—1630)、哈维(1578—1657)、霍布斯(1588—1679)、笛卡尔(1596—1650)、伽桑狄(1592—1655)、帕斯卡尔(1623—1662)、洛克(1632—1704)、斯宾诺莎(1632—1677)、牛顿(1642—1727)、莱布尼茨(1646—1716)等。第二节 文学概况第二节 文学概况 17世纪的主体文学,可称作“理性文学”。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将欧洲文学推进一个崭新的天地,形成了欧洲近代文学的第一个高峰,为近代文学确定了基本任务和方向。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人文主义文学走向了它的反面,它由追求现世生活走向了厌世主义,由肯定人生走向了怀疑主义,由描写情欲走向了放纵主义,最终导致了否定一切秩序的不良倾向。17世纪的理性文学则是对它的一种反拨,由主情的文学走向了主智的文学。 主要成就主要成就一、巴罗克文学 “巴罗克”指的是一种文化类型,也指一种艺术风格。英语“巴罗克(baroque)”一词源自葡萄牙语“巴罗珂(barrco)”,原指残缺、不规则的珍珠,引申为粗糙怪诞和新颖奇崛。 巴罗克文化的核心特征是科学理性与宗教神秘、世俗享乐与来世永恒、个人情感与封建道德两种对立性因素之间的混合交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 英国早于法国半个世纪进入王权极盛期,即16世纪后半叶的伊丽莎白时期。到了17世纪,在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为代表的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下,专制王权已进入衰退期。 从1640年短期国会开始,英国人民在国会领导下开始向王权挑战,并最终取得胜利,从而揭开世界历史新的一页。在这场伟大的斗争中,出现了它的文学代表:弥尔顿。 因此,这个阶段的英国文学和法国文学有很大的不同。它并不遵从和依附王权,相反地挑战王权、声讨王权;它并不崇尚、维护专制秩序,相反地抨击和颠覆旧秩序,满怀激情地参与创建新的民主制度。 弥尔顿弥尔顿弥尔顿 约翰·弥尔顿(1608—1674)是17世纪英国最杰出的诗人、政论家和思想家。他出身于伦敦一个富裕的公证人之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1625年入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学习,1632年获硕士学位,之后居家潜心研究文学、历史、哲学和宗教6年之久,立志以荷马为榜样,成为一个为“最优美、最高尚的事物及作品”树立楷模的不朽诗人。 1638年弥尔顿游历意大利,遍访名城与名流,还看望了软禁中的伽利略。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他立即回国,不久即投身革命,任新政府议员和拉丁文秘书。为捍卫新思想、新政权,他呕心沥血,写出大量政论性文章,积极倡导婚姻自由,出版自由和彻底改革宗教。他以“弑君无罪论”为武器,彻底击败反动文人沙尔马修对革命的污蔑和围攻,成为一名资产阶级革命的忠贞斗士。后积劳成疾,双目失明。王政复辟后,他曾被捕入狱,不久释放。晚年,弥尔顿在贫困、疾病和家庭悲剧的不幸中度过。但他困境奋发,其志弥坚,写出他的三大杰作《失乐园》、 《复乐园》和《力士参孙》。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在法国,王权以路易十四为杰出代表发展到了全盛时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了讲究宫廷趣味、崇尚封建秩序、礼仪、尊崇王权、依附王权的古典主义文学。它的代表人物是悲剧作家高乃依、拉辛、著名的戏剧作家莫里哀。 古典主义,这里指的是17世纪盛行法国、继而流行于西欧的一场文学思潮。这场文学思潮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主张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故被称为古典主义。 特征特征 A.政治上拥护中央集权,主张国家统一。 B.思想上崇尚理性。具体表现为个人对王权的拥戴,个人利益对国家利益的服从,公民义务对个人私欲的克制。 C. 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恪守规则。“三一律”,即时间、地点、情节的严整统一律,它规定:剧本情节只能有一个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个地点,时间不得超过一昼夜,即24小时。“三一律”源于古希腊戏剧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代表作家及其作品:代表作家及其作品:悲剧作家: 高乃依《熙德》拉辛《安德洛玛克》 喜剧作家:莫里哀, 寓言诗人:拉·封丹代表作《寓言诗》共12卷239篇,被誉为以宇宙为舞台的“巨型喜剧”。作者用动物世界来讽喻人类社会,通过发生在动物王国的各种故事,为人们生动地描绘了一幅17世纪下半叶法国社会的连环漫画。这部作品揭露了法国封建王朝的黑暗,批判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与缺乏理性,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疾苦。 散文作家:布莱兹·帕斯卡尔, 理论家:布瓦洛《诗的艺术》 第三节 莫里哀第三节 莫里哀 莫里哀一生共创作了30多部剧本,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 早期(1659—1663)是开创古典主义喜剧时期,《太太学堂》是一出五幕诗体喜剧,是莫里哀的性格喜剧和欧洲近代社会问题剧的开端,也是第一部法国古典主义喜剧。 中期(1669—1673)是莫里哀创作走向顶峰的全盛期。这时王权专制达到鼎盛时期,莫里哀的创作也步入黄金时代,写出一系列的名作:《达尔杜弗》(1664)、《唐璜》(1665)、《恨世者》(1666),《吝啬鬼》(1668)。 晚期(1669—1673)莫里哀继续发挥前一个时期的主题, 《司卡潘的诡计》 早期(1659—1663)早期(1659—1663)是开创古典主义喜剧时期,主要作品有《可笑的女才子》(1659)、《斯卡纳赖尔》(1660)、《丈夫学堂》(1661)、《太太学堂》(1662)、《凡尔赛即兴》(1663)等。这些剧本以家庭生活为主要题材,从人文主义观点出发,讨论了爱情、婚姻和妇女教育等问题,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夫权思想。在艺术上,他从情节喜剧转向风俗喜剧,并逐步接受了古典主义规则。中期(1669—1673)中期(1669—1673)是莫里哀创作走向顶峰的全盛期。这时王权专制达到鼎盛时期,莫里哀的创作也步入黄金时代,写出一系列的名作:《达尔杜弗》(1664)、《唐璜》(1665)、《恨世者》(1666),《吝啬鬼》(1668)。这些喜剧把无情、犀利的笔触对准了人类、尤其是上流社会的种种丑恶品性,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晚期(1669—1673)晚期(1669—1673)莫里哀继续发挥前一个时期的主题,艺术上回到了民间闹剧传统,主要作品有《醉心贵族的小市民》(1670)、《司卡潘的诡计》(1671)、《女博士》(1672)、《没病找病》(1673)等。 《司卡潘的诡计》是莫里哀最具民主性的剧作。剧本采用民间闹剧的形式,将意大利职业喜剧中胆小怕事的定型人物,一下子改变成了一个足智多谋、富有正义感和乐观、勇敢的民间英雄形象。司卡潘是个听差,为了他的少主人的爱情,他设计了一个又一个“诡计”,一次次将吝啬、昏庸的老主人捉弄于股掌之上。他甚至还将痛骂他的老主人调入口袋痛打一顿。司卡潘是莫里哀塑造的小人物中最动人的一个,作者通过这一形象歌颂了下层人民的聪明胆识和优秀品质,无情地嘲笑了“上等人”的庸碌无能,表现了作者反对等级歧视的民主倾向; 《达尔杜弗》(或译《伪君子》)是莫里哀的优秀喜剧之一。《达尔杜弗》(或译《伪君子》)是莫里哀的优秀喜剧之一。这个剧自1664年5月首次上演,莫里哀遭到一些宗教界人士和大贵族的攻讦,多次被禁演。莫里哀被迫三易其稿,三上陈情表,经过长达5年的斗争,直到1669年2月教皇颁布“教会和平”诏书,《达尔杜弗》才获重生之机。也正是在这种激烈的斗争中,莫里哀苦心经营,精雕细琢,将这部作品写成了堪为不朽的经典之作。自1680年法兰西喜剧学院成立到1978年,《达尔杜弗》共上演2干9百场,是法国上演次数最多的剧本。 《达尔杜弗》是一出五幕喜剧。《达尔杜弗》是一出五幕喜剧。主人公达尔杜弗原是一个外省破落贵族,穷得连双鞋都没有,流落巴黎后,伪装成虔诚的苦行者,骗得富商奥尔恭的信任,被请入家门,奉为“良心导师”。奥尔恭把他视如圣徒,待为上宾,将少妻欧米尔托付给他,还准备将女儿嫁给他,甚至把关涉生死的政治秘密透露给他。不料达尔杜弗乘机巧言引诱欧米尔。儿子达米斯向奥尔恭告发达尔杜弗,被达尔杜弗迷惑至深的奥尔恭反把儿子逐出家门,把女儿玛丽雅娜和全部家财都赠送达尔杜弗。后来欧米尔巧计让达尔杜弗自我暴露,使奥尔恭猛醒。可是达尔杜弗以契约和政治秘密相威胁,欲致奥尔恭家破人亡。达尔杜弗带侍卫官来抓人,不料被抓的却是他自己。原来国王贤明,掌握了达尔杜弗的恶行,知道奥尔恭勤王有功。于是,奥尔恭一家转危为安。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第五章 18世纪文学第一节 概 述 1. 社会状况 18世纪欧洲总的趋势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反封建斗争空前激烈,王权专制制度开始走向衰落。在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中,兴起了继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之后的又一次思想文化运动一—启蒙运动。 2.启蒙运动 2.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在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影响下产生的。它17世纪末兴起于英国,不久传到北欧大多数国家,18世纪在法国表现得最为突出。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主要有狄德罗、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等 启蒙运动的基本思想是: A.强调理性, B.强调自然规律 C. 强调“天赋人权”,主张人人平等 3.文学概况3.文学概况启蒙文学要求文学创作服务于改造社会的任务,其美学原则就是确立艺术的教化作用和民主性质。启蒙文学的主要特征为: A.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B.具有民主性。 C文学形式的多样化。 启蒙文学的成就主要在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的文学中也各有表现。 4.英国文学 4.英国文学 斯梯尔(1672—1729)和艾迪生(1672—1719)始创期刊文学,繁荣了随笔写作。1719年,,笛福发表了《鲁滨逊飘流记》,标志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奠定了这种新型文学形式的基础。从此,小说成为18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 早在塞缪尔·理查森(1689—1761)的小说中就表现出感伤主义的倾向。理查森以书信形式着重描写人物的感情和心理,《帕美勒,又名美德受到奖赏》(1840)被视为第一部现代英国小说 ,感伤主义在欧洲产生了广泛影响,为后来的浪漫主义流派的 形成作了准备。笛福笛福●丹尼尔·笛福(1660—1731)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鲁滨逊漂流记》(1719)是笛福的代表作。作者以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赛尔柯克在海外荒岛上的真实经历为原型,构思了鲁滨逊的故事,以当时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冒险精神和殖民精神塑造了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正面主人公形象。 ●斯威夫特 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是英国启蒙文学的著名讽刺作家。 《格列佛游记》(1726)是斯威夫特唯一的长篇讽刺小说。全书4卷.小说主人公是英国外科医生格列佛,他多次航海遇难,飘流到几个幻想的国家。 菲尔丁菲尔丁亨利·菲尔丁(1707—1754)是英国18世纪著名的戏剧家、最杰出的小说家。 菲尔丁对文学的最大贡献是他创作的现实主义小说。菲尔丁的代表作是4部长篇小说:《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1743)、《约瑟·安德鲁传》(1742)、《弃儿汤姆·琼斯》(1749)和《阿米莉亚》(1751)。 菲尔丁的代表作《充儿汤姆·琼斯》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通过弃儿汤姆·琼斯和乡绅女儿苏菲亚。 魏斯登的恋爱故事,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生活广阔、真实的图画。全书由3部分组成,分别叙述主人公在乡村、在逃往伦敦的路上和在伦敦的活动。 5.法国文学 5.法国文学从18世纪20年代起,启蒙文学逐渐成为法国文学的主流,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是启蒙文学的代表作家。 孟德斯坞 孟德斯鸠(1689—1755)本名查理·路易·德·瑟贡达,是法国第一个启蒙作家。他唯一的文学作品《波斯人信札》(1721)是一部通过文学形象表达的政论,全书由160封信组成,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通过一些零散的故事、见闻、寓言揭发和批判法国封建朝廷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种种弊端。这部揭露性、讽刺性很强的作品。不但思想内容在当时有进步意义,它的清新、明快的散文风格对法国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法国启蒙文学的第一部重要作品,开创了哲理小说的先河。 伏尔泰伏尔泰伏尔泰(1694—1778)原名弗朗奈瓦·玛丽·阿鲁埃,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一生坚持反对封建王权和天主教会的斗争,但他又宣扬“开明君主”和自然神论。反教权主义是伏尔泰世界观的最鲜明的特征。 伏尔泰具有多方面的才能,是个多产作家。除哲学、历史外,他写过史诗、抒情诗、讽刺诗、哲理诗、悲剧和喜剧,最有价值的是哲理小说。哲理小说是伏尔泰开创的一种新体裁,也是他在文学上最重要的贡献。他的哲理小说继承了拉伯雷的讽刺幽默传统,又吸取了英国斯威夫特的手法,用戏谑的笔调讲述荒诞不经的故事,影射和讽刺现实,阐明深刻的哲理,形成了伏尔泰小说的独特风格。null《老实人》(1759)是伏尔泰最出色的哲理小说,是他的代表作。“老实人”在德国一个男爵家里长大,他的老师邦葛罗斯是德国哲学家华伯尼茨的信徒,认为这个世界上一切都趋于至善,然而“老实人”及其意中人男爵小姐居内贡和邦葛罗斯本人却遭遇一系列无妄之灾。他颠沛流离,死里逃生,终于认识到这个世界并不完善,唯有“工作可以使我们免除烦闷、纵欲和饥寒三大害处”,因此还是“种我们的园地要紧”。这句名言是全书带有哲理性的结论,也构成了伏尔泰全部哲理的真谛。 null卢梭 让一雅克·卢梭(1712—1778)是法国启蒙运动中最富民主倾向的代表。 他的政治名著《社会契约论》用社会契约学说解决国家的起源和本质问题。在文学艺术上,他崇拜“自然感情”。他的创作主要有书信体小说《新爱洛绮斯》(1761)、哲学小说《爱弥尔》 (1762)和自传体小说《忏悔录》(1766——1770) 《新爱洛绮斯》写一对青年的恋爱悲剧。平民知识分子圣普乐在贵族家庭担任教师,与他的学生、贵族小姐朱丽发生恋情,受到朱丽父亲的阻挠,酿成悲剧。 6.德国文学 6.德国文学 德国的启蒙运动是在英国、法国的影响下兴起的。由于德国政治经济落后,资产阶级软弱,运动只限于意识形态领域 。40年代后,到了启蒙运动高潮时期,德国民族文学开始走向繁荣,主要作家是莱辛。 70年代,德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资产阶级文学运动——狂飙突进运动。。运动因当时作家克林格(1752—1831)的剧本《狂飙突进》(1776)而得名。狂飙突进是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具有更强烈的反封建精神。狂飙突进运动的作家们强调文学的民族性,要求发扬民族风格;反对封建束缚,强调“天才”,强烈要求个性解放;他们还接受卢梭的“返回自然”思想的影响,歌颂理想化的大自然,赞美淳朴的儿童和劳动人民。 null18世纪德国文学中,成就最大的是歌德和席勒,他们在文学作品和理论著作中提出了二系列有关现实社会和人类前景的深刻见解,把德国民族文学提高到全欧的先进水平,从而奠定了德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从1794年起,歌德与席勒交往。他们互相勉励,还合作写成400多首警句诗《赠辞》,对社会上的市侩习气和文艺界鄙陋庸俗的现象进行批评。席勒席勒约翰·克里斯托夫·弗里德里希·席勒(1759—1805)是18世纪德国杰出的诗人和戏剧家。他早期最成功的剧本是《强盗》和《阴谋与爱情》。 《强盗》(1780—1781)塑造了一个有理想、有作为的进步青年形象卡尔,他因弟弟弗兰茨的离间,不容于家庭而流落为强盗 恩格斯称赞作家是“歌颂一个向全社会公开宣战的豪侠的青年。” 市民悲剧《阴谋与爱情》(1783)是席勒青年时代最成功的作品,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①。剧中小公国宰相瓦尔特的儿子斐迪南与市民音乐师米勒的女儿路易丝不顾阶级的差别真诚相爱,瓦尔特和秘书伍尔特用阴谋破坏两人的爱情,斐迪南中计,毒死了自己和路易丝。悲剧把18世纪德国的社会矛盾搬上了舞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行,歌颂了市民阶级的反抗精神。作家把爱情悲剧与宫廷的政治阴谋联系在一起,大大加强了剧本的揭露力量。 歌德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是一部影响强烈而深远的小说。小说主人公维特是18世纪德国进步青年的典型形象。他出身平民,有才能,重感情,热爱人生,向往自由、和谐而美满的生活。但官场的腐败,贵族的偏见,小市民的平庸,窒息人的环境,使他不能容忍。他与周围的现实格格不入,感到孤独而愁闷。当他遇到贤淑、善良、勤勉的绿蒂时,他以为她完美地体现了人的质朴纯真的自然本性,便对她寄以全部的热情和无限的崇拜,对她倾心相爱。但绿蒂无力反抗传统观念而嫁给了一个贵族青年。事业的失败,爱情的不幸,使维特看透了人生和社会,陷入了悲观绝望的深渊,最后含恨结束了年轻的生命。维特的烦恼以至自杀,表现了个性自由与封建社会的尖锐冲突,唤起了人们对封建等级制度、伦理道德和种种不合理现象的憎恨与批判。 维特的形象代表了德国正在觉醒的青年一代,他们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摆脱封建桎梏,但又缺乏斗争意志,看不清前进的道路,无力改变现状,因而思想上普遍感到苦闷烦恼。小说通过维特这个叛逆者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矛盾,对当时德国的丑恶现实进行了深刻批判,对封建的德国进行了公开的挑战。第六章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第六章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拜伦 第三节 普希金 第四节 雨果哲学基础哲学基础19世纪初期,西方浪漫主义的唯物主义哲学继康德(1742—1804)之后取得巨大成绩,出现了黑格尔(1770—1831)这样影响深远的大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宇宙处于不断变化中,事物都在向它自身的对立面转化,而宇宙的演变是上帝的历史展示。他还认为“国家是神的意旨在世上的表现”,最完善的国家是公民利益和社会利益最完善的结合。叔本华(1788—1860)则把宇宙运动的力量归结为盲目追求生存的“意志”,认为自私、痛苦、不幸与人生不可分离因此人类追求幸福的唯一途径是彻底否定人生。边沁(1748—1832)自称是功利主义者,他把一切制度的最高准则规定为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认为社会必须让每个成员自由追求个人利益。他们的思想在当时或后来产生了复杂、深刻的重大影响。浪漫主义文学 特点浪漫主义文学 特点 A.强烈的主观性和抒情性。 B.回归自然。回归自然的思潮是人们对待客观世界的一种全新的态度。 C对民间创作和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视。 D.在艺术上极富创造性。 5.英国文学 5.英国文学 在英国,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得到很大的发展。在19世纪的头20年里,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是欧洲成就最高的文学。 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著名浪漫主义作家是华兹华斯(1770一1850)、柯尔律治(1772—1834)和骚塞(1774—1843)三诗人士他们对资本主义文明及人与人之间的现金交易关系极为反感,向往中世纪的宗法制生活方式,曾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湖区,由是得名“湖畔派”。他们的诗作讴歌田园生活和自然风光,通过缅怀封建中古以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他们采用民间的生动语言,强调想象和情感,开创了以发掘人的内心世界为主的诗风, null正当拿破伦率大军在欧洲东征西战,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的时候,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济慈等登上文坛,把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推向高峰。 雪莱 波西·比希·雪莱(1792—1822)出生于贵族家庭,曾就读于伊顿大学和牛津大学。他受到民主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反对-)切压迫、奴役,主张通过教育来改造社会。抒情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西风颂》是他流传很广的名篇 ,用“如果冬天已经来到,春天还会遥远吗”的设问表达诗人对未来、对革命终将胜利的热切希望。 6.法国文学6.法国文学 19世纪初期法国文学的主流是浪漫主义。由于法国革命后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异常激烈,它的浪漫主义思潮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体以1830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夏多布里昂和斯塔尔夫人为代表,后期以雨果为首,包括乔治。桑、缪塞、贝朗瑞、大仲马等人。 null夏多布里昂(1768—1848)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他的中篇小说《阿达拉》(1800)和《勒内》(1802)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最早成果,两部小说都有反启蒙主义的倾向。《阿达拉》描写世俗爱与宗教信仰的矛盾。《勒内》是《阿达拉》的续篇,主人公勒内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表现出“世纪病”特征的浪漫主义“英雄”的形象 。 斯塔尔夫人(1766—1817)具有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在政治上是一个温和派。斯塔尔夫人的理论著作《论文学》(1800)和《论德国》(1810)主张文艺面向未来,扎根于民族土壤,要求用“自己的感情来感动我们自己”,为法国浪漫主义理论打下了基础。 7.俄国文学 7.俄国文学nullnullnull五、法国文学五、法国文学1、夏多布里昂(1768-1848)最早代表,《阿达拉》是其第一部浪漫主义小说。 2、斯达尔夫人(1766-1817)《论文学》《论德意志》,是浪漫主义理论最早的创始人。 3、谬塞(1810-1857)《一个世纪儿的忏悔》 4、雨果(1802-1885)杰出代表,《〈克伦威尔〉序》(1827),《欧那尼》(1830),《巴黎圣母院》(1831),《悲惨世界》(1862),《海上劳工》(1866),《笑面人》(1869) 六、雨果的创作思想及代表作品六、雨果的创作思想及代表作品1、人道主义。“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这个原则贯穿于他的几乎全部作品。代表《九三年》。 2、艺术对比原则。“大自然,就是永恒的双面像”,“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对照”,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 3、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最重要的作品《悲惨世界》第七讲 现实主义文学与《红与黑》第七讲 现实主义文学与《红与黑》一、产生的基础 社会心理基础;政治基础;社会科学基础。 二、基本特征 1、深刻揭露批判现实的罪恶:批判封建贵族;批判资产阶级。 2、以人道主义为创作的思想基础。 3、采用严格成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严格的写实性;题材的广泛性;以长篇小说为主要载体;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三、创作概述三、创作概述1、法国文学 司汤达(1783-1842)《红与黑》 巴尔扎克(1799-1850)《人间喜剧》 梅里美 《高龙巴》、《嘉尔曼》 2、英国文学 狄更斯《双城记》 萨克雷《名利场》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艾米丽.勃朗特《呼啸山庄》 盖斯凯尔夫人《玛丽.巴顿》四、司汤达与《红与黑》四、司汤达与《红与黑》1、作者介绍 2、《红与黑》 创作原型;基本内容; 基本评价—自我认同。 人物形象---肯定自己的价值,维护自己的尊严。 书名含义---五花八门。 艺术特色---心理分析的细致、准确。“灵魂的哲学与诗”五、巴尔扎克五、巴尔扎克一、生平与创作 (1799-1850)雨果“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二、《人间喜剧》 再现了1789-1848年间法国错综复杂的政治生活,再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疾风暴雨。作品分三部分《风俗研究》(私人生活、外省生活、巴黎生活、政治生活、军旅生活、乡村生活),《哲理研究》,《分析研究》。1、主题1、主题揭示封建贵族的衰亡史;再现资产阶级的发迹史;揭露和批判金钱罪恶和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2、成就 “社会百科全书”,91部作品,2400多个人物,展示了19世纪前半叶法国的社会生活画卷。 3、创作特点 真实的细节描写;真实的环境描写;真实的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艺术真实与塑造典型紧密结合,把塑造典型作为再现社会的手段。 4、《高老头》4、《高老头》高老头—面条商;拉斯蒂涅—外省大学生;伏脱冷—在逃苦役犯、房客;鲍赛昂子爵夫人—巴黎贵族社会的领袖;雷斯多伯爵夫人—高老头的大女儿;但斐娜—小女儿;伏盖太太—伏盖公寓的主人;米旭诺—老处女、房客。 主题不是单纯的父爱,而是父爱与虚荣心造成的悲剧。 拉斯蒂涅—善良、有野心、但尚存本性。两师:鲍赛昂夫人、伏脱冷。三课:鲍赛昂夫人的被迫离开、伏脱冷的被铺、高老头的死。狄更斯(1812—1870)狄更斯(1812—1870) 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现实主义描写、浪漫主义气氛有机结合。大多写小人物。 《匹克威克外传》;《奥列佛.退斯特》(《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小杜丽》;《远大前程》(《孤星血泪》)。 《双城记》“复活”、“金钱”、“暴风雨的踪迹”。 梅尼特医生被关在巴士底狱十八年;侯爵后代代尔那放弃爵位与遗产、侨居英国自食其力;革命者得伐石夫妇从事革命斗争。第九讲 《简.爱》与《呼啸山庄》第九讲 《简.爱》与《呼啸山庄》人物简表: 《简.爱》---简.爱、罗切斯特、里德舅舅、舅妈、海伦、梅森兄妹、盖兹海德府、劳渥德学校、桑菲尔德庄园。《呼啸山庄》的人物关系《呼啸山庄》的人物关系 呼啸山庄: 老恩萧---希刺克里夫 辛德雷、凯瑟琳 哈立顿 画眉山庄: 埃德加.林惇 依莎贝拉 小林惇、小凯西第十讲 十九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及托尔斯泰第十讲 十九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及托尔斯泰基本特征: 一、三种思想并存。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传统的人道主义思想;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的非理性学说。 二、开始“退回内心”。 三、越来越重视文学技巧。 发展状况及代表作家: 自然主义---左拉、巴黎公社文学---鲍狄埃、唯美主义文学---王尔德、象征主义文学---爱伦.坡和波德莱尔、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法国:莫泊桑;英国:萧伯纳、哈代;俄国:契诃夫;美国:豪威尔斯、马克.吐温、欧.亨利、杰克.伦敦、西奥多.德莱塞;契诃夫契诃夫契诃夫: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后一位伟大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也是出色的戏剧家。 早期创作(分两类):1、讽刺当时社会的奴性心理、庸俗作风、揭露畸形社会。《小公务员之死》:小公务员切尔维亚科夫。《变色龙》:奥楚蔑洛夫走狗典型是沙皇警察制度的产物。 2、描写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如《苦恼》《万卡》《哀伤》 中期创作: 《第六病院》(中篇小说)库页岛之行的艺术表现。主人公:格罗莫夫、拉京。 第六病院是库页岛的牢房和沙皇俄国的缩影。 后期创作: 《脖子上的安娜》《带阁楼的房子》《套中人》《醋栗》《姚内奇》《万尼亚舅舅》(多幕剧)《三姊妹》 《樱桃园》:最后一部剧作。 东欧、北欧文学 东欧、北欧文学 显克微支(波兰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十字军骑士》(历史小说) 伊拉塞克:捷克历史小说创始人。 伊凡·伐佐夫(保加利亚):《轭下》(长篇小说) 斯特林堡(瑞典著名的剧作家、小说家):《鬼魂奏鸣曲》 挪威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坛四杰”: 比昂逊、约纳斯·李、谢朗、易卜生。 安徒生:丹麦的童话作家。 勃兰兑斯:丹麦文学史家。 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的发展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的发展(一)贵族革命时期: 政治论争:斯拉夫派,西欧派,民主派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之前的文学:古典主义,感伤主义,浪漫主义。卫国战争和十二月党人的起义,促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代表人物有雷列耶夫,奥陀耶夫斯基以及普希金。莱蒙托夫(1814-1841)在长篇小说《当代英雄》中塑造了多余人比乔林的形象。 二)平民知识分子时期: 冈察洛夫 《奥勃洛摩夫》(1859) 屠格涅夫 《前夜》(1860)《父与子》(1862)《猎人笔记》(1847-1852)车尔尼雪夫斯基 《怎么办?》(1862) 陀思妥耶夫斯基 《罪与罚》(1866 )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1863-1869)谢德林 《外省散记》(1856)奥斯特罗夫斯基 《大雷雨》(1860)涅克拉索夫 《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1863-1877)三)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衰落阶段 三)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衰落阶段 此时的俄国文坛是三分天下: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颓废文学,无产阶级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托尔斯泰,契诃夫,柯罗连科, 绥拉菲莫维奇,魏烈萨耶夫,安德烈耶夫,库普林 无产阶级文学:高尔基。列夫.托尔斯泰和批判与博爱列夫.托尔斯泰和批判与博爱(1828---1910)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出生:贵族庄园 主要作品: 自传性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 三个中篇:《童年》(尼古连卡)、《哥萨克》(奥列宁)、《一个地主的早晨》(聂赫留朵夫) 《琉森》(短篇小说):痛斥了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的虚伪。 《战争与和平》:长篇历史小说,史诗体小说。 《安娜·卡列尼娜》:长篇小说 《忏悔录》:世界观转变的标志。 托尔斯泰的创作特征:托尔斯泰的创作特征:1、主题思想严肃深沉。用自传体手法表现作者对道德、宗教、社会、人生归宿问题的探索。 2、对现实主义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创作最显著的特点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列宁)。 3、对现实主义的另一个重大贡献,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 4、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 5、善于运用对比、讽刺、隐喻手法。 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世界观转变后,站在自由贵族立场上,幻想以改良主义来协调贵族与平民的关系,他改良社会的政治主张包括: 1、不以暴力抗恶。 2、道德的自我完善。 3、博爱思想。 结构分析:结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由两条平行的情节线索构成,一条以安娜为主,写安娜与渥伦斯基的爱情,安娜与卡列宁及整个彼得堡上流社会之间的冲突;另一条以列文为主,写他与吉提的离合故事,同时展示了宗法制农村的生活,重点表现他的精神探索。在两条线索之间有一对夫妻起着联接的作用,即安娜的哥哥奥布朗斯基及其妻子杜丽(吉提的姐姐)。这就从形式上保证了两条线索虽然是平行发展的,但并不是分离的。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全面性上来讲,安娜的探索主要涉及到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方面,其主要活动领域在城市,列文的探索虽然具有强烈的内省性质,但他的主要活动领域在农村,是面对旧俄国经济基础的崩溃而进行的无奈的反抗,涉及到经济基础的问题。这就保证了小说所反映的生活是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诸方面的。从艺术表现的角度讲,两条线索之间构成了天然的对比关系,从情节的发展走向到人物性格的塑造,莫不遵守对比原则,从而增加了情节的张力,突出了双方的人物性格。 人物分析:人物分析: 安娜是十九世纪俄国具有个性解放思想的贵族妇女形象,这类形象我们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中早已见识过,但直至十九世纪中叶,俄国才具备了出现此类人物的土壤。在封建专制社会中出现像安娜这样的人物,其命运注定是悲剧性的。一方面是她所拥有的先进思想与封建专制的社会环境(包括家庭环境)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是她本身尚无法彻底克服的旧思想、旧意识与先进思想之间的内在冲突,都构成了其命运的悲剧性。此外,作家赋予了安娜许多优美的品质(即个性),优美品质的毁灭同样增加了小说的悲剧色彩,使读者对美的毁灭者发出由衷的谴责和仇恨。 艺术成就:艺术成就:《安娜·卡列尼娜》在艺术上的成功主要归功于其出色的心理描写。车尔尼雪夫斯基早就把托尔斯泰的心理描写手法称为“心灵的辩证法”,在这部小说中,这种手法的运用主要表现为:一、揭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并把这种矛盾发展、变化的过程充分展示出来。二、对人物深层心理的合理揭示。人物的某些情感深藏心底,是人物极力逃避和压抑的,但却在人物的理智松懈之时表现出来。比如安娜出场时对她的“被压抑的生气”的描写;她在莫斯科与渥伦斯基相遇,此后勿勿赶回彼得堡,在车站对前来接站的丈夫所生的厌恶之感,都极巧妙地透露出她内心世界隐秘的一角。特别是安娜自杀之前坐在马车上赶往火车站的途中,作者运用意识流描写的手法,表现其思绪的飘忽不定,闪烁跳跃,极好地展现了她内心的烦躁不安和对不幸结局的预感。 其次,托尔斯泰很好地利用了平行主线结构,形成了总体对照的格局,使所表现的生活互为补充,所塑造的人物互为对比,人物的命运截然有别。就人物的命运而言,安娜获得渥伦斯基的爱情之时,恰是吉提最为痛苦的时候;吉提步入婚姻圣殿之时,正是安娜因难产而生命危急之时;安娜因爱情的绝望而熄灭自己生命的蜡烛时,正是吉提的孩子呱呱坠地之时。两条主线之间的对比,比比皆是,举不胜举。《复活》《复活》托尔斯泰后期的代表作《复活》,是一部对专制俄国社会进行了深刻而全面的批判的作品,同时也是最充分地体现托尔斯泰主义的作品。在艺术上具有返朴归真的特点。其题材来自检察官柯尼所讲的故事。一个年轻的陪审员,在出庭时认出了被控谋财害命的妓女是他亲戚家的养女,而他当年曾经诱骗过她,并使她怀了孕。姑娘的养母因此而把她赶出了家门。在这之后,姑娘生了孩子,把孩子送到了育婴堂,她自己则最终沦落风尘。这个年轻人被良心所驱使,对检察官柯尼说出了真相,并打算跟这个妓女结婚。检察官虽劝他不必如此,但他坚持自己的主张。但婚礼前那个妓女却患斑疹伤寒死了。 人物分析:人物分析: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复活》中的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是一个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带有作者本人思想发展历程的烙印。 1聂赫留朵夫青年时期单纯善良,追求真挚的爱情。但是贵族家庭使他堕落为自私自利者。他诱奸了玛丝洛娃,随后又抛弃她。 2当他在法庭上再看到玛丝洛娃时,意识到自己是造成她堕落和不幸的罪魁祸首。在为玛丝洛娃伸冤上诉过程中,他广泛接触了社会合阶层,进一步认识了社会的弊病。认识到人民的苦难是地主阶级和社会造成的。他的思想开始升华,从地主阶级立场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 3上诉失败后,他在《福音书》中找到消灭恶势力的办法,那就是在上帝面前永远承认自己有罪,要宽恕一切人,照上帝的意志为人类幸福而工作。 魔幻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产生于30-40年代的拉美,60年代以后成为拉美文学主潮。它的特点是把现实与神话、真情与梦幻巧妙结合,给现实披上光怪陆离的外衣,使现实具有浓郁的魔幻色彩。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从古代印第安文学、神话和民间传说中吸收了奇幻、怪诞的成分,创造出似真似幻的境界,以这种表现手法来更真实地反映现代化大都市与刀耕火种并存的拉美现实。在表现技巧方面,魔幻现实主义受到欧美现代派文学的影响,广泛地运用了象征、荒诞、意识流、时序颠倒等现代派手法。魔幻现实主义结构多变、语言新颖,富有浓烈的地方色彩。代表作家有: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危地马拉的阿斯图里亚斯和墨西哥的鲁尔福等。 “迷惘的一代” “迷惘的一代”  “迷惘的一代”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崛起的一代美国青年作家。这些旅居欧洲的作家大多参加过战争或接受过军训,战争的残酷使他们震惊,战后的商业化大潮和保守主义盛行使他们失望,悲愤焦虑之余看不到人生出路,于是纷纷著文反对战争,抨击时弊,悲叹命运,流露出幻灭后的虚无颓废情调。美国女作家斯坦因曾对海明威说“你们全是迷惘的一代”,后者将此语印于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扉页,由此得名。这派小说家中的知名者除了海明威,还有菲兹杰拉德和托马斯·沃尔夫等。 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     存在主义文学兴起30年的法国,流行于20世纪中期的欧美各国。存在主义文学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上的反映。法国作家萨特是其创始人,他的理论著作《存在与虚无》提出著名的“存在先于本质”的观点,从而建立了这一哲学体系。存在主义否定客观事物独立存在,强调人的价值高于一切,主张“重在行动”、“自由选择”和“积极进取”。但是,存在主义文学大多描写世界的荒谬和现实的肮脏,表现荒诞世界中孤独的人的失望和不幸,基调悲观。艺术上,存在主义文学力求寓哲理于作品,强调叙述的客观冷漠。存在主义文学主要是小说和戏剧。代表作家有萨特、加缪和彼伏瓦等。 表现主义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于德国的一种文艺思潮,后来传播到世界各国。表现主义一词由绘画界引入文学界,强调“艺术是表现,不是再现”。表现主义作家反对模仿外在世界,主张表现内在主观现实,表现所谓抽象的本质。表现主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常常是抽象的概念,作品中的“情节”往往是几种思想概念的冲突,这种做法扩大了作品的思想容量,但也损害了作品的形象的明晰性。它的前驱是瑞典作家斯特林堡。代表作家有:奥地利的卡夫卡、德国的凯撒、捷克的卡恰佩克和美国的奥尼尔等。
本文档为【外国文学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67948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770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3-05-18
浏览量: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