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0年高考复习课件:水土流失的治理与荒漠化的防治

2010年高考复习课件:水土流失的治理与荒漠化的防治

举报
开通vip

2010年高考复习课件:水土流失的治理与荒漠化的防治nullnullnullnullnull水土流失:指在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下,土壤受到侵蚀的现象。一般在坡耕地、放牧的荒山荒坡、沟壑等三种土地易产生这种生态环境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长江中上游地区、东北黑土地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地区等地区,都有水土流失发生。而黄土高原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nullnullnullnull1.位于北纬34°到北纬40°之间。 2.位于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南起秦岭,北面以长城为界与内蒙古高原相接,包括山西、陕...

2010年高考复习课件:水土流失的治理与荒漠化的防治
nullnullnullnullnull水土流失:指在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下,土壤受到侵蚀的现象。一般在坡耕地、放牧的荒山荒坡、沟壑等三种土地易产生这种生态环境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长江中上游地区、东北黑土地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地区等地区,都有水土流失发生。而黄土高原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nullnullnullnull1.位于北纬34°到北纬40°之间。 2.位于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南起秦岭,北面以长城为界与内蒙古高原相接,包括山西、陕西、宁夏的大部分和青海、甘肃、内蒙古、河南的一部分 。nullnull这一地区盛行的偏北风把新疆、宁夏北部、内蒙乃至远在中亚沙漠中的大量粉沙刮到黄土高原地区堆积下来。因为黄土高原与黄土底部的基岩成分不一样。黄土下部地貌形态多样,起伏比较大,但上部沉积黄土厚度大体相近似,并有从东到西逐渐变薄的趋势,同黄土来源于西部的方向是一致的。这说明黄土是从别处搬过来的。 简单的说,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 null1.面积近60万平方千米; 2.地势为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原、川三大地貌类型是黄土高原的主体。耸峙在高原上的山地,犹如海洋中的孤岛。 3.大部分为黄土覆盖,黄土厚50—180米; 4.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千沟万壑,沟谷纵横; 5.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nullnull黄土塬:由厚层黄土组成、面积较大,顶部平坦,侵蚀作用微弱,是良好的耕作区。null黄土梁:条状延伸的黄土地貌类型null黄土峁:呈穹状或馒头状的黄土丘陵。null地质灾害、水旱灾害 、水土流失、土壤侵蚀null表现一: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沿海→内陆湿润→干旱森林→草原农业→牧业平原→山地、高原1)位置—过渡性null表现一: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2)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滥垦、滥牧 过樵、过牧引起自然环境的强烈反应,自然灾害频度增大null表现二:环境破坏后恢复困难 古 代 环 境 人类活动植被减少气候变干土壤侵蚀 现 代 环 境 null人 口 增 长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 土 地 退 化 自 然 灾 害 频 繁 破 坏 植 被 农业单产不稳不高开垦荒地需更多的劳动力人 口 继 续 增 长破坏生态平衡毁林开荒→ 恶性循环nullnullnull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null1.自然原因(9.6%)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③植被: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少,削减雨水和径流能力降低; ④土壤: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null2.人为原因null植被破坏nullnull不合理的耕作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轮荒制度nullnull2.人为原因(90.4%)①植被破坏:营造宫殿、过度樵采、毁林开荒、战火硝烟; ②轮荒:落后的迁移式农耕制度,破坏林草植被及其种源; ③开矿:开挖原生地面,河道、滩地开矿,大量泥沙入河。粉沙土质易侵蚀,降水集中多暴雨; 轮荒开矿毁植被,人为破坏是主因。null1.对流失区 土壤肥力下降;土层变薄,岩石裸露;地表沟壑纵横。 2.对下游区 泥沙淤积,河床抬升,洪涝干旱灾害增多,影响航运null ①压缩农业用地,建设基本农田。重点抓好川地、塬地、坝地和缓坡梯田的建设。(基本前提)null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增加植被覆盖率。以水土保持林为主,因地制宜地营造防风固沙、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和四旁绿化。null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适当发展畜牧经济。超载放牧的地方应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质量。并改善放牧管理,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以利于水土保持。null④搞好矿区土地复垦(平整、淤土,植树种草)黄土高原是我国最大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基地,避免由于煤炭开发而引起的大规模水土流失。null1.小流域的含义 小流域是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它在黄土 高原上多达百万条以上,遍及整个地区。是黄土高原泥沙 产生和输水输沙的源头。2.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法重点: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措施: “三结合”——工程、生物、农技三大措施,有机结合,效益互补。工程措施见效快,工程养林草;林草治根本,林草固工程;提高土地生产率,农技是关键。nullnullnull①保塬:平整土地,增加水流入渗,削减地表径流;营造护田林网,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治理方针“保塬、护坡、固沟”3.甘肃西峰南小河沟的综合治理null②护坡: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封坡育林育草。null③固沟: 在主要沟道打坝建库,拦泥蓄水,支沟分段营造防护林。null(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 1.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 2.打坝建库,平整土地等 3.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农业生产null丰硕的成果null黄土高原的秋天分外妖娆null水 土 流 失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nullnull 联合国有关部门的最新统计显示,地球表面1/3面临荒漠化威胁,非洲46%的土地和4.85亿人口已受到荒漠化影响,亚洲一半以上的干旱地区也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土地荒漠化每年给全球造成42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土地荒漠化后就成为不毛之地,而且正以每年5万至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每年吞噬一个比利时加丹麦。目前全球2/3的饥饿人口居住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其中一半生活在土地荒漠化地区,由于土壤贫瘠、农作物产量低下,人们处在饥饿与贫困之中,可以说,荒漠化与贫困密不可分。null沙漠化景观nullnull荒漠:是指气候干燥、蒸发旺盛、植被贫乏,以及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的自然景观类型。包括戈壁、沙漠和沙地。null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受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类型多样、程度严重。受风蚀、水蚀、盐碱化、冻融等因素影响,我国干旱的沙漠边缘和绿洲、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黄淮海平原、南方湿润地区和青藏高原等地都有分布。其中以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发展最为严重。null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土地石漠化null1.范围: 西北内陆,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内蒙古大部分地区。一.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null2.地貌 位于第二级阶梯。东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波状起伏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内)是“三山夹两盆” 地形以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nullnull3.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温带荒漠)①远离海洋. ②加上高大山系、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挡: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null西北地区干旱大陆性气侯特点(一)光照丰富 (二)热量资源丰富,气温变化大 (三)降水稀少、相对湿度小; (四)春季多大风;null东西荒漠草原荒漠典型草原森林草原4.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null4.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null5.原生性荒漠和次生性荒漠null5.原生性荒漠和次生性荒漠nullnullnull1.荒漠化: 通常情况下,荒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和某些半湿润、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二.荒漠化的发展null塔里木盆地南部沙漠边缘2.发展历史:①西汉时期:屯田.绿洲富庶.人地协调.(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利用冰雪水和山麓地下水)。 ②唐宋时期:由于河流上游过垦.战争.瘟疫等原因.古绿洲放弃.荒漠化开始。null内蒙古东南、毛乌素、科尔沁沙地2.发展历史:③清代以来(近300年):人口猛增.移民实边.开放蒙禁.耕地扩大.荒漠化扩大.使农牧过渡带向西北推进了几十到几百千米农牧过渡地带向西北推进的意义: ①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②带来了荒漠化问题:其中以毛乌素沙地和科尔沁沙地最为严重.null2.发展历史:内蒙古商都县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④50年代以来: 迫于人口压力和管理失误,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null二.荒漠化的发展3.荒漠化土地分布null二.荒漠化的发展3.荒漠化土地分布null二.荒漠化的发展3.荒漠化土地分布形状:斑点状及片状分布。原因:过垦.沙质草原.固定沙丘活化. 科尔沁沙地.内蒙古后山地区.①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周围原因:过牧.草场退化.荒漠化. 锡林郭勒.呼伦贝尔草原.形状:斑点状荒漠化圈.②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形状:原有沙丘活化.原因:过樵.固定沙丘活化.如塔里木 盆地边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河西走廊等绿洲周围.③干旱绿洲边缘地区null④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原因:水资源利用不当.或过樵. 塔里木河下游.石羊河下游.形状:原有沙丘活化二.荒漠化的发展3.荒漠化土地分布形状:点状或线状.⑤城镇.工矿开发区及铁路沿线原因:破坏植被.污染水源.弃土弃渣. 东胜煤田和准格尔煤田相对集中.null目前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地区差异nullnull1.自然原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一.荒漠化的成因null2.人为原因 荒漠化90%以上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一.荒漠化的成因nullnull归纳:null二.荒漠化的防治1.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①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②扭转正在发展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③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null2.整治模式①明确整治目标:贯彻国家环境和资源法规,建立既防治沙漠化,又促进经济发展的防治体系。二.荒漠化的防治null2.整治模式②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③要有健全而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这是完成荒漠化防治目标的基本保证。二.荒漠化的防治null3.整治措施①生物固沙 ②沙地飞播造林种草,恢复植被二.荒漠化的防治null三.沙坡头治沙经验1.沙障固沙2.选择植被沙拐枣nullnull沙枣胡杨锦鸡木麻黄主要治沙植物怪柳狼尾草null建防护林带乳化沥青固沙治沙措施生物治沙治沙措施工程治沙知识总结:知识总结: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荒漠化的成因荒漠化的防治自然原因人为原因防治核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防治内容防治模式防治对策的核心—消除贫困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决定性作用预防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退化 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生产力明确整治目标 因地制宜采取措施 健全而完善的治理系统null再见
本文档为【2010年高考复习课件:水土流失的治理与荒漠化的防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68820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2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高中思想政治
上传时间:2013-05-13
浏览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