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整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整理

举报
开通vip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整理 第一讲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初步实践 社会主义差不多500年,可以分六个时间段来认识 第一阶段(1516-1848):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 阶段(1948-1917):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三 阶段(1917-1924 ):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并实践社会主义 第四 阶段( 1924-1949 ):苏联模式逐渐形成 第五 阶段( 1949-1978 ):新中国成立我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 第六 阶段(1978- ):中国改革开放,我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整理
第一讲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初步实践 社会主义差不多500年,可以分六个时间段来认识 第一阶段(1516-1848):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 阶段(1948-1917):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三 阶段(1917-1924 ):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并实践社会主义 第四 阶段( 1924-1949 ):苏联模式逐渐形成 第五 阶段( 1949-1978 ):新中国成立我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 第六 阶段(1978- ):中国改革开放,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 二,欧洲空想社会主义 1,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9世纪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产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日益明显,为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化提供了更多考察研究的依据。空想社会主义因此发展到了最高最重要的阶段 主要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堪称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 1516年托马斯·莫尔所著《乌托邦》一书的出版是空想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空想社会主义从莫尔开始到19世纪中叶欧文时期达到顶峰,其间经历了三个多世纪的发展史。 注:(莫尔在书中猛烈抨击当时在英国盛行的“圈地运动”他说:你们的绵羊本来是那么驯服,吃一点点就满足,现在据说变得很贪婪,很凶蛮,甚至要把人吃掉¨¨¨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羊吃人”现象的最早提出者。)《太阳城》是《乌托邦》的姊妹篇,由意大利伟大的思想家和卓越的爱国者托马斯·康帕内拉于1602年撰写。 2,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是非功过 空想社会主义揭露批判资本主义,他们出于对劳苦大众的同情,探讨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他们有的试图把社会主义理论同群众运动联系起来,启发工人阶级觉悟,预测和论证未来社会,引导人类历史发展方向,成了其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非理性原则,他们从道德情感出发认同社会主义。 3空想社会主义的消极成分 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想社会里还保留着奴隶与奴隶劳动;保留着殖民地;隐含着对社会生产劳动的偏见,潜藏着劳动不平等的思想;歧视妇女,甚至主张实行公妻制。宗教神秘主义因素;公开倡导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把社会变革的希望寄托在某一个人或者少数几个人的身上。政治极端主义色彩,保留着最高领导人的职务终身制。保留着官员的特权和不同的阶级 4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和进步性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空想社会主义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2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实社会的物质力量。3空想社会主义尽管存在历史局限性,但在资本主义新兴的时代,它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充当时代的先锋,要把资本主义推进到更新的社会主义时代。4空想社会主义虽然是无法实现的空想,但它是早期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思想的理论表现。5空想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 5空想社会主义对当代的意义在于:空想 其一,要不断发掘其积极成分,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把社会主义先驱者的优秀思想不断发扬光大,把社会主义先驱者所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其二,虽然不应否定这些社会主义的鼻祖,但是应该努力避免重犯他们的错误。其三,值得深思的是,自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人们还一直连续不断重犯空想社会主义的错误。而且在当今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依然还有人思想脱离实际,还在重新产生新的空想社会主义。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9世纪30—40年代,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已经从工场手工业阶段过渡到机器大工业阶段。社会生产力获得迅速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也尖锐激化起来。这一切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现实依据。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正式诞生。 (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两大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A,唯物史观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物质资料生产中,存在着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者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最活跃的革命因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否则,就会产生冲突,爆发革命,就要废除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唯物史观的创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B,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 (2)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法国里昂丝织工人两次武装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31年和1834年两次举行全国性的涉及所有工业城市的所有行业。 当时,工人们每天劳动15到18个小时,工资只能买到一磅面包。当时,里昂一位资产阶级作家也不得不承认,年青人一当上工人“过不了多久,就变得消瘦憔悴,面色苍白。四肢不是骨瘦如柴,就是由于淋巴液充斥而浮肿。肌肉松弛无力,身体一般都长得矮小。这就是里昂工人通常的健康情况。” 英国宪章运动 争取工人的普选权,持续十年,(1838—1848年)掀起三次高潮,成百万人参加。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1844年爆发,工人们愤怒地谴责工场主 “榨尽穷人的血汗,”是“剥掉穷人最后一件衬衣的刽子手和吃人野兽。”成立“正义者同盟”后改称“共产主义者同盟”) 三次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始显示出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 在三大工人运动中,无产阶级提出了自己独立的政治经济要求,冲击着资本主义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由此进入一个新阶段。 这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虽都遭到镇压,但它有深刻的教训: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无产阶级就不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创立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革命理论,就成为时代迫切的需要。 (3)⑴、关于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共产主义不是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也不是合符人类天性的理想王国,而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⑵、关于共产主义的物质前提和社会力量: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大工业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 ⑶、关于共产主义的远景:废除私有制,没有剥削、阶级、国家、社会呈联合体,人是社会和自然的主人。 ⑷、经济基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人人平等。实行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经济,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⑸、实现共产主义的政治条件: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⑹、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阶段:社会主义阶段,按劳分配,有智力体力等方面的差异。 (7)共产主义阶段,高度发达的物质精神文明,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开放性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分析研究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理论指导,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具有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的品格。 4 总结: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德国古典哲学的精华,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地吸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精华,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是马克思恩格斯与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进行持续不断的斗争的结果,是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5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把社会主义运动推进到一个新阶段,把工人运动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与工人运动这两大运动合流,整个地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 6科学社会主义的六项基本原则: 1.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一个客观自然的历史进程; 2.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进化必须经过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自觉的、长期的斗争才能实现;3.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实现人的解放;4.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须要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5.人类社会要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必须掌握政权;6.人类社会要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掌握政权后,还要经历几个历史阶段才能逐步建成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我们认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上六项。这些原则是有机统一、缺一不可的,是必须遵循、不可背离的,是普遍适用、少有例外的,是长久有效、不会过时的,但这些原则的具体内涵又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的。各国共产党人要把这些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独立探索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7科学社会主义在19世纪后半叶的实践和发展 (1)马克思恩格斯及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活动家积极传播科学社会主义 首先,出版一系列著作,发表大量文章,阐述和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其次,在指导国际的以及各民族国家的工人运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最后,在批判反动派、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攻击中,在与工人运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内部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 (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1864年成立了工人自己的国际联合组织国际工人协会,即著名的第一国际。第二国际于1889年成立。这是建立在各国独立的社会主义政党基础之上的一个国际联合和协调组织。它领导国际无产阶级进行卓有成效的反资斗争,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并极大地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广泛传播。 (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进一步发展 1.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利用议会民主和平过渡与坚持工人民主共和国的思想。 2.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不发达国家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想。 3.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还有扩展能力,共产主义不宜普遍使用。 (4)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仍包含有空想社会主义的成分。而且它的很多原理还缺少实践检验,甚至会被实践证伪。对此,他们本人是非常清醒的。 恩格斯晚年曾花了相当大的精力去纠正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内的教条主义倾向。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他们希望各国工人组织都能够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独立自主地探索本国的道路,制定自己的方针政策。 第二讲 一、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命运 1. 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代 人类社会正面临新科技革命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的新时代 唯物史观来确定划分时代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一个是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个是生产关系的性质和阶级力量的对比。 马克思主义者应当从这场新科技革命中,从资本主义的晚霞中看到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曙光。第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扬弃私有制、消除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创造了更可靠、更充分的物质条件。第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奠定了雄厚、充实的物质基础。第三,更进一步看,未来科技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为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准备了前提。 人人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得到良好的社会训练,从而极大地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这样就会为未来共产主义的“自由人联合体”准备好思想条件。 2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其一,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力量相对增强,资本主义的法律和制度也表现出了更大包容性和弹性;其二,社会阶级结构出现了深刻的变化,由金字塔形发展成橄榄形,中间阶级的人数持续增长,工人阶级中蓝领工人的比例下降,白领工人的比例上升。其三,广大劳动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并获得了相应的福利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和经济参与有了更多的途径;其四,在经济政治状况有所改善的条件下,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急于要求改变现状,而是热衷于改良现存制度中的不足;其五,各国共产党相继取得了合法的地位,从体制外的政党转变成为体制之内的政党等等。 3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已实现新的转型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实现了新的转型,即它已经由一个国际中心领导、走唯一革命道路、建设统一社会主义模式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转变成为由各国共产党独立自主领导,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革命发展道路,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的并不是一般的变化,而是全面而深刻的重大变化 4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转型的主要特征 它已经从处在资本主义体制之外的运动,转变成为处在资本主义体制之内的运动; 从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的运动,转变成通过和平民主方式对资本主义实行革命性变革的运动; 从先进社会阶层参加的为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发展成为多数人参加的为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5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重大变化和转型的社会根源 第一,高新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革命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变革和转型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基础。第二,时代主题的转换是促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变革和转型的重要国际环境。第三,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变革与转型的客观依据。第四,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严重失衡,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变革与转型的内在要求。第五,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变革与转型的理论依归。 6如何看待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变革与转型 首先,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变革与转型是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各国共产党为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 其次,这种变革和转型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经过几个世纪的斗争所取得的成果,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人类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将是艰难、曲折而漫长的,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应该由历史来评价今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是非曲直。邓小平曾经指出:“各国党的国内方针、路线是对还是错,应该由本国党和本国人民去判断。最了解那个国家情况的,毕竟还是本国的同志”,“归根到底由他们的实践做出回答”。 7人类社会正面临两种制度和平共处、合作、竞争和斗争的新时代 新科技革命全方位、加速度的大发展与两种制度的和平共处、合作、竞争和斗争将同步进行,互相作用。我们要善于借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东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对外开放中力争尽快追赶新科技革命大潮,尽快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期在科技方面追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将极有利于推进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 8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面临的两大挑战 发达资本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 在当今这样的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正面临两大时代性、全球性的挑战:其一是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其二是民主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这两大挑战也是科学社会主义能否获得新发展和大发展的重要机遇。只要我们能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纠正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左”的观念,又防止转向右的方面,善于采取正确的对策,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就必定会达到新境界,开创新局面。 9为什么“腐朽、垂死”的资本主义还能带头掀起第三次科技革命? 科技的大发展除科技人员主观努力之外,还需要有利于科技大发展的诸多客观社会条件。我们认为主要是以下八个社会条件:即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管理、多元文化、素质教育、思想自由、社会需求和对外开放。 资本主义社会比以往的社会更能够为科技的大发展提供上述这八个充足的社会条件,所以它能够一次又一次地掀起新科技革命的浪潮。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是借助于以信息化为龙头的这场新科技革命,迎来了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使资本主义现代化达到更加发达的高度,使资本主义全球化拓展到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无远弗届的各个角落。实践又一次证明,资本主义私有制并不是科技革命的主动力,科技革命主要是科技专家刻苦钻研、精巧劳动的成果。 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盲目追求利润、互相激烈倾轧,在很多方面反而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健康协调发展。然而资本主义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思想自由、对外开放等上述八个社会条件,则是科技革命迭起的肥沃土壤和阳光雨露。只要我们能够全面继承这八个方面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在劳动人民掌权的、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社会中,新科技一定能够得到更快的新发展。 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一般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论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论这两派观点,其思维方式还是局限在垄断资本主义这个框架内来考虑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我们应当开阔视野,跳出垄断资本的框架,以现代蒸汽化、电气化、信息化这三次科技革命为坐标,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和整体社会结构的变化,来考察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发展的阶段性。 10当代社会资本主义有六个主要特征: 社会生产力的社会化程度更高,范围更广,层次更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社会化的程度更高,范围更广,层次更多;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发生大变化;国家政府的社会职能、社会化程度大为提高;全球各国之间的竞争与协作大为增强,国际关系更加社会化;社会主义因素在逐步增长。 11为什么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竞争不过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外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武装入侵苏联遭到挫败之后,转向推进和平演变战略。 内因:斯大林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形成的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权力过度集中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对外关系体制,使得人民不能充分把握国家和社会大权,社会主义公有制优越性难以充分发挥,全社会又缺乏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思想自由等方面的有利条件。 二,民主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 1为什么民主社会主义的影响越来越超过科学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影响越来越大的原因在于:它能够顺应世界客观发展形势,逐步推进改良路线,多方发扬民主,不断调整政策,力争群众支持,接受群众监督,取消高官特权,注重发展经济,不断给群众以实惠。当然,民主社会主义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它只限于局部改良,修补罅漏,采取一些有社会主义因素的措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达到社会主义境地。 2应当怎样看待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及其走势? 自1951年《法兰克福宣言》提出政治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国际民主的主张之后,社会党争取实现议会民主,利用资本主义社会所提供的议会民主,力争通过议会民主竞选成为执政党,但是它并不垄断政权,承认多党平等竞争和彼此反对的权利;它把维护政治民主作为实现经济民主与社会民主的前提条件。社会党国际和40多个执政的社会党把以上这些理论观点和纲领主张付诸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 执政时间最长的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为世人提供了一个被称为“瑞典模式”的改良主义样板。该党建于1889年,宣布党的目标是科学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尽管在理论上有种种漏洞和缺失,但是在实践中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受益,所以颇得民心。瑞典社会民主工党现在党员已增加到120多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5%,其中工人约占党员总数的80%,其余为职员和进步企业家,为全国第一大党。 3苏联东欧各国的共产党为什么大都社会民主党化,并从科学社会主义转向民主社会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在俄罗斯是难以有较大影响的。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在各自独立后也都出现了社会民主党类型的政党,作用大小不等。 原东欧各国的共产党则采取另外形式实现社会民主党化,即共产主义政党自动改“性”易名,放弃科学社会主义信仰和共产党名称,改信民主社会主义,改名为社会民主党、社会党或民主社会主义党。这些党的改“性”易名一般都是通过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党代表大会绝大多数代表集体决定的。出现这种政治奇观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外因又有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主要是西欧(含北欧、南欧)各国社会党近几十年来陆续执政,有上有下,政策不断调整,领导逐步更新,他们执政期间科技与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有显著改善,民主自由权利有保障。从内因来看,苏联东欧各国(阿尔巴尼亚除外)历史上都有社会民主党。 4应当怎样正确对待民主社会主义? (1)在理论上要区分社会党指导思想中的庞杂体系与其中的某些正确思想成分。 在纲领上要区分社会党背离科学社会主义之处与其正确成分。在路线上要区分社会党放弃社会主义革命的改良主义本质与其在当前实践中的某些合理之处。在政策上要区分社会党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本质与其不同于资产阶级右翼政党、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方面。在派别划分上要区别对待社会党领导层中的左、中、右三派,不要把他们看成是铁板一块、清一色的右派。在干群关系上要区分社会党的领导层与基层广大党员以及党外支持社会党的广大群众对不同地区的社会党要加以区分。在与共产党的关系上要区分社会党的反共本质与联共可能性。总之,真正的科学社会主义者要善于从敌人营垒中寻求朋友,化敌为友,以扩大对敌阵线;而不能从朋友营垒中乱挖敌人,化友为敌,以削弱对敌阵线。吃一堑长一智,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我们千万不能再干那种“唯我独革”、“唯我独社”、残酷内斗、无谓内耗、同室操戈、亲痛仇快的蠢事。 三、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新战略 仅仅认识到世界社会主义必然取代世界资本主义是远远不够的,能否依照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正确制定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是决定胜负、决定成败大小和早晚的至关重要的头等大事。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重新认识时代新变化的基础上,都程度不同地认识到,必须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战略作相应的调整。各国共产党具体的战略会因国情不同、处境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各有差别,但是从世界全局着眼,一些带有共性的新的战略观念正在形成之中。综合起来看,关于实现世界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进程和途径,我们认为主要包括以下五个要点。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五个战略思考: 1. 经过全世界人民的斗争,新的世界战争可能避免。2. 和平与发展取代了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代世界的两个主题。3. 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4. 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搞好本国建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 5. 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处理好同资本主义国家关系这是决定世界社会主义命运的头等大事。 以上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五个战略要点,其实际依据和理论依据是: 在各类国家社会主义的实现都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再上升到理论高度,应该更新传统观念,认识到社会主义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我们认为当前把社会主义看做是独立的社会形态有重大的深远的现实意义。它有利于我们集中全力在社会主义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利于我们在当代世界推行上述国际战略,促进构建和谐世界。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作《论新阶段》的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向全党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张。 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毛泽东1938年10月14日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 )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简言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具体说: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2.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3.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历史进程: 率先垂范,首开先河——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毛泽东思想(《实践论》、《矛盾论》) (2)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 (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的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一脉相传;自成体系;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1)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3)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我们不断取得胜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现科学的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 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共十七大,把改革开放以来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党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和最新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第一次统一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的提出 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的首次提出。 3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出现了两大历史难题。 一个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转向社会主义,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问题。在20世纪,无论是通过暴力革命,还是试图和平过渡,没有一个国家获得成功。 另一个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在20世纪,这类国家先后发生了俄国革命、中国革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革命并取得胜利。它说明:在这类国家中,革命的政党夺取政权的问题获得了解决,创造了自己国家独立建设发展的前提。 但是,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这些国家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过几十年的探索,虽然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但是从总体上始终未能很好解决,致使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长期处于困难的境地。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它首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从而在这个难题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上,概括了30年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所形成的一系列理论创新。 理论体系的提出和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 它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在结构的连贯性;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 “理解了的东西才能够更深刻地感觉它”。 六、历史背景—改革开放三十二年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正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正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进程中,把新时期实践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性认识的成果。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七、理论体系的发展和科学内涵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 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 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轮廓,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引我们事业前进的伟大旗帜。 邓小平理论成熟的主要标志 1992年“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成熟的主要标志。 党的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新的概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发展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并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1998年3月,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宪法并确立为国家的指导思想。 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2007年,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包含深刻内涵,表明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 “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重大战略思想。 十七大党章《总纲》 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命题。 2004年2月,温家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发表《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讲话。 2004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涵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相一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集中反映了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共同理想、前进道路和奋斗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3,关于社会主义的新观念 第一,执政党提出并且反复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本来,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设想,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的,是生产力相当发达的社会主义,是工业化之后的社会主义,是彻底清除了封建主义残余的社会主义。 而中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它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生产力还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是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主义,是封建主义残余还严重存在的社会主义。 第一次重大转变,以1984年为标志,它的主要内容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过去通常认为,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制度,它的基本原则就是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 改革开放以来,这三条基本原则都有重大的突破:公有制由原来的一统天下变为原则上占主体地位,按劳分配也纳入到按生产要素贡献进行分配的总原则当中,特别重大的突破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变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新时期的巨大发展,就是在这个突破中取得的。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肯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实际就是市场经济的代名词。邓小平对这个决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第二次重大转变,以1992年为标志,它的主要内容是从手段到目的。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论断。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是邓小平的发明。 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我们搞社会主义最后到底要干什么,我们搞社会主义对人民和国家有什么实质意义。首先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共同富裕。 邓小平的这个重要论断,影响十分巨大,几乎所有的科学社会主义教科书都全部改写了。原因是过去的教科书不讲社会主义本质,不讲社会主义目的。 第三次重大转变,以2002年为标志,它的主要内容是从经济到全面特别是到以人为本的深化。 在社会主义目的层面上,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把它规定为“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很重要的。 在经济发展的低级阶段上,人们确实主要追求温饱和富裕,而在温饱问题以至富裕问题解决以后,人们必然追求超出物质生活的更多、更高的东西。 拿我国现阶段来讲,社会发展问题、政治发展问题、人的发展问题都更加突出了,可见,在经济发展的较高阶段上,光讲共同富裕就不够了。 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有了新认识 4当今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当彼此尊重,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第一点,它清醒地承认了资本主义制度还会长期存在下去。 所谓长期共存,我们当然要长期存在下去,同时意味着资本主义制度也会长期存在下去,这是对现实资本主义生命力的新判断,是一个很重要的新认识。 第二点,这个重要论断清醒地承认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因此才有一个互相取长补短、求得共同发展的可能和必要。 这样一些重要认识,同过去那种认为资本主义已经垂死,资本主义已经腐朽,资本主义很快就要灭亡;社会主义都是好的,资本主义都是坏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绝对对立的关系的认识,是完全不同的。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提出的必要性 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是实践的需要。其一,简化党的指导思想表述。 十六大以后又有一系列的理论创新,因此,对于党的指导思想的表述要加以整合。因为,从技术层面来看,我们讲指导思想一大串,做思想工作的贴会标也要贴一大串,这不能不成为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按照我们的《党章》每隔五年要召开一次,而我们的理论创新在五年之内都会有不少的重要理论提出。在《党章》上都会加以表述。所以这样不断地发展下去,我们的指导思想表述就会越来越长。 其二,理清指导思想各部分相互关系。 围绕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出现。 其三,突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重要意义。 1,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战略思想这些创新理论是什么关系?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什么关系?在文字表述上,它们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并列的、相互独立的关系。 2如何看待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道路,国际上、国内都有人提出了错误的、攻击性的看法。有人说,中国当前走的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道路”;有人指认中国在搞“民主社会主义”。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党中央觉得有必要进一步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旗帜,回击国内外的各种批评和误解,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中国29年的奋斗之所以取得令世人瞩目的重大历史性成就,就是因为我们始终不渝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从而也就证明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没有其他什么理论能够解决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旗帜。 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没有其他什么理论能够解决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它是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统一认识、增强团结的思想基础,是指引我们事业前进的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旗帜。 其四,反映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成果。 其五,体现了创新理论逻辑的科学性。 3两次历史性飞跃,从实践层面讲,就是认为:第一次飞跃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第二次飞跃则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的结合,经历了六十多年。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胜利。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三十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 4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没有其他什么理论能够解决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继续坚持走这条道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中国大有希望、中华民族大有前途。无论是资本主义道路,还是民主社会主义道路都不符合当代中国实际,不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八,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伟大旗帜包涵着极丰富的内涵,给我们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些要求,最根本的就是两个大的方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有了这条道路,有了这个理论体系,我们就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道上越走越宽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展现和迎接更加光明的前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九、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提出的科学依据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可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括的原因在于它们产生的背景、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即主旨)都是相同的。 第一,从背景上看,它们属于在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我国改革开放实践中、围绕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而产生的理论。 第二,它们都是围绕着解决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提出的两大历史任务:救亡、图强的第二大任务而产生的理论。 第三,它们都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中产生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于它们的理论主题。都是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诞生的理论。 2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在建国以来革命和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尤其是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具体化、民族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在中国的展开和应用。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是有中国特色的,体现中国的民族形式、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的。 主要特色体现在: 经济方面: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方面: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文化方面: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文化建设。通过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使当代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组成部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战略思想)之间的关系。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各组成部分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整体把握。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组成部分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关系。第三,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性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深化。 一脉相承 理论渊源:它们都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理论主题:它们都坚持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在理论品质是它们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理论基点上它们都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为立论基础,理论目标:它们都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价值取向上是它们都把实现共产主义,最终实现人人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奋斗目标 与时俱进 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总结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鲜经验,注重探索和回答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在理论创新和理论发展上都作出了各自的独特贡献。可见,这三大理论成果是围绕一个主题、三大问题,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一定不能孤立地谈论这三大理论成果,更不能割裂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既要注意到前者对后者的指导,也要充分认识到后者在坚持和继承前者的基础上又对前者作出了重大发展。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性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深化。 5结合理论界研究成果,我们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应该包括: 第一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先导探索阶段(1956至1978年底) 第二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四大召开) 第三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成熟阶段(十四大后至今) 6为何把十四大后的发展阶段定为“成熟阶段”? 第一,党的十五大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创新冠之以“邓小平理论”并写入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正如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成为指导思想,标志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一样。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成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十六大也写入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党的十五大认为邓小平理论虽然需要“进一步丰富发展”,但它已经是“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第三,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明确地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前者是动宾词组,表明了建设、理论发展的方向,表明理论正在建设,还没有成熟。后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明这个理论基本定型、成熟。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经历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二三十年的探索,已经、应该进入成熟期。它的总体框架已经稳固。当然理论内容的深化是必然的。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改革开放进入稳固发展时期。 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形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2.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和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科学的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不断发展和开放的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准确判断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突破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历史难题的理论体系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第四讲 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及改善思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一、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进 切实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 到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把我国分配制度的变革过程大致分为两个时期,一是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这一阶段的分配制度;另一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到至今的分配制度。 (一)建国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分配制度 从1949 年到1978 年的29 年间,受生产力水平发展较低,物质财富匮乏严重,不能较大程度地保证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要的国情的影响,以及对马克思的分配制度片面、错误地理解为“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必须是“纯而又纯”的按劳分配”,使得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和生活资料占有的平均化。国民收入分配强调的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余才是自己的”。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分配制度的变革 (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进)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也开始不断地突破和创新。这一阶段的总体发展趋势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多样化和生活资料占有的多元化和收入差距的扩大,分配制度上逐步建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并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同步进行变革和完善,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大阶段: 第一大阶段:1978年到1987年。 这对分配制度的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标志着我国的收入分配政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可见,这一阶段在分配理论上主要是破除平均主义,落实按劳分配制度。 平均主义只讲精神鼓励不讲物质利益,对少数人可以,对多数人不行;短期可以,长期不行,在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一个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这个决定中,第一次提出了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第二大阶段:1987年到1993年 关于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主要有两点突破: 第一点,第一次提出了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第二点,第一次提出了非劳动收入只要是合法的,都应当允许。 在1993年召开了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主要有三点突破: 第一点,第一次提出了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本文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整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4672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45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3-05-08
浏览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