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

举报
开通vip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 第1节:懂得情绪管理的孩子才幸福(1)   PART 1 懂得情绪管理的孩子才幸福   孩子,在情绪中彷徨   慧敏刚上小学一年级,每天早晨都因为不肯去上学而哭闹。原因是班里的男同桌经常会抢她的饭菜分给其他人,有时还向她吐口水,动不动就用力推搡慧敏,让她又疼又难过。慧敏的父母为这件事很犯愁,是应该好说歹说哄着孩子坚持上学,还是将哭闹的孩子强硬地送到学校?为了这点小事该不该请老师出面帮忙解决?   5岁的贤基凡事都喜欢自己说了算。想买饼干或玩具,大人如果说“不”,那就不得了了。不管是在...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 第1节:懂得情绪管理的孩子才幸福(1)   PART 1 懂得情绪管理的孩子才幸福   孩子,在情绪中彷徨   慧敏刚上小学一年级,每天早晨都因为不肯去上学而哭闹。原因是班里的男同桌经常会抢她的饭菜分给其他人,有时还向她吐口水,动不动就用力推搡慧敏,让她又疼又难过。慧敏的父母为这件事很犯愁,是应该好说歹说哄着孩子坚持上学,还是将哭闹的孩子强硬地送到学校?为了这点小事该不该请老师出面帮忙解决?   5岁的贤基凡事都喜欢自己说了算。想买饼干或玩具,大人如果说“不”,那就不得了了。不管是在马路上还是其他地方,他都会索性躺在地上耍赖。在家里,他经常整天对着电脑玩游戏,有时候饭也顾不上吃。爸爸妈妈先是劝说、训斥、哀求,各种软硬方法都试过了。当这些招数都不管用时,就免不了爸爸大动干戈打几下,但也只是当时有点效果而已,过不了两天,还是一切照旧。妈妈早已被这种局面弄得疲惫不堪,觉得自己很失败,很无能,从而伤心且忧郁不堪。   再看看4岁的俊熙。这个孩子只是个头大一些,一举一动仍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得非常孩子气。在幼儿园中和别的小朋友玩不到一块儿,总是跟在老师的屁股后面,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可以说很孤立。但由于他的个子高,力气大,一旦发脾气就动不动打别的小朋友,久而久之,其他小朋友也对他避而远之,不愿意跟俊熙一起玩了。这让俊熙妈妈很上火。她没法理解儿子为什么会表现得这样不友好,而对于自己没有耐心、总是习惯动手教训孩子,也很不满意。每天下午,当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中时,她就不由自主地担心甚至敏感到害怕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伤害到孩子。   上面所举的例子,都是我在EBS《父母60分钟》(韩国著名电视教育节目)节目中直接面谈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具有典型性,与我们身边许多家庭的孩子及父母的关系很相似。节目播出后,一些有相似经历的父母打来电话或发来邮件,谈及自己的感受,说节目中说到的好像就是自己家里的故事一样。   经过1个月的咨询指导之后,节目组重新回访了以上家庭。慧敏明显开朗了许多,每天可以开心地上幼儿园了;贤基也完全离开了电脑,可以快乐地度过每一天,饮食也变得均衡了,贤基妈妈的情绪明显好了许多;俊熙妈妈看着俊熙纯真而快乐的样子,由衷地说:“现在,她终于体会到什么叫真正的幸福了。”   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如此明显的变化?使孩子们重新找回快乐,让爸爸妈妈不再担心,重新体验到成就感、价值感和幸福感呢?没有其他,我只是为这3个孩子的父母进行了情绪管理训练。我愿意借此向更多的家长朋友、孩子、学生、老师及咨询师推荐:情绪管理训练,是我们和孩子快乐相处、共同成长必备的法宝。我希望通过这本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有更多的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成功经验。   世上的父母,无一例外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得好。所以在生活中,也是惦念孩子先于家长自己,他们的生活总是围绕着孩子来安排。一旦孩子出现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家长就显得一筹莫展,很困惑迷茫。   果真是那样吗?家长的行为一点毛病也没有,纯粹是孩子自身有问题,才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单看孩子的行为,也许会片面地以为是这样吧。但如果父母不能读懂孩子的情绪(内心),只将关注的焦点停留在孩子的行为上,那孩子往往会认为自己不被父母理解,于是哭闹、耍赖,甚至做出更偏激的行为,希望借此引起父母对他的关注和理解。然而父母往往不能敏感地读懂孩子的内心需求,只是针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反应。这只能让孩子认为,就连自己的父母都讨厌、拒绝或漠视自己。   要知道,孩子经常是通过与父母的相互作用,来逐渐认识自我存在、自我价值及学会如何应对各种情绪的方法。只要认真观察一下孩子的行为倾向就能发现,很多时候这些都是在与父母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不妨重新回顾一下孩子的语言和行为。 第2节:懂得情绪管理的孩子才幸福(2)   凡是父母,必定都会为自己的孩子全力以赴。但他们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读懂孩子的情绪,学会包容孩子。从现在开始,我们有必要改变一种提问方式。在你问“孩子到底怎么了”之前,有必要扪心自问:“作为父母,我到底有没有真正感受他的内心?”只有这样,才可能针对“孩子到底怎么了”得出正确的答案,也通过与孩子的真心交流,双方积累信赖,增强联系纽带,进而变得更加亲密。   如果父母不能读懂孩子的情绪,不能接纳和包容孩子,使父母和孩子的相互关系不够圆满,那孩子很容易因为自我尊重感缺失而变得不安,继而做出极端行为的危险概率也会变大。现实生活中有太多令人震惊的真实案例:一个才10岁的小学生,由于成绩比以往落后,就悲观不已而自杀;小学生觉得上辅导课程太累了,结果跳楼自杀……到底是什么导致如花般充满梦想和幸福的少年选择不归路呢?原因也许无法用一两点概括。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人如果爱自己,珍惜自己,那他绝对不会结束自己的生命。   而爱自己和尊重自己,首先就应该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够坦然接受。首先,应该了解自己多样且丰富的情绪,并学会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说得再通俗点,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内心情感。正确认识自己内心的情感,是指不但要接受快乐和幸福的情感,还应该对愤怒、悲伤、害怕和恐惧等情感也能够坦然接受,使自己的情感、内心想法和行为相互和谐、平衡。如果可以正确接受自己的内心情感并灵活应对,不仅能提高自我成就感和存在感,还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和棘手问题。   根据丹尼尔?戈尔曼博士(因《情绪智能》一书而闻名世界)的长期研究结果表明,那些感到幸福且事业成功的人,并不是智商高、成绩优秀或家境富裕的人,而是情商高的人。而这种情商可以通过后天努力,人为地提高。   问题是,如今独生子女居多,面对激烈的竞争,父母和孩子都不得不承受长期的压力,而这种现实导致孩子们正确面对自我情绪并学会灵活应对的机会实在不多。孩子在生活中必然要面对各种错综复杂的情感问题,而他们苦于不了解如何妥善解决,于是感到彷徨困惑。孩子的不幸与困扰就从这里开始了。   渐渐远逝的情绪学校   孩子通过情感了解世界。这种尝试,在妈妈的肚子里就已经开始了。而孩子真正接触和面对情绪,却是在出生之后。胎儿时期感受到的情感,都是将妈妈的情感状态如实转达的结果,这与孩子独立地感受情感是有差别的。脱离妈妈的身体,降临到这个世界之后,感受到的情感,无论好坏都显然更直接、更强烈。时而感到不安,时而感到安慰,孩子们正是在接触这些陌生的情绪过程中,一点点熟悉这些情绪,逐渐学习接纳和解决它们的能力,通过这种过程慢慢成长。   孩子接触情感的第一所学校,便是“家庭”。在爸爸妈妈爱的包围中,孩子会感到幸福。当肚子饿时,孩子会变得烦躁;如果尿床了,就会感到很不舒服。无论是何种情绪,如果有人能及时了解并适时地采取措施,那孩子就不会觉得这些情绪陌生或令人不安。   现在,本应成为孩子学习情绪的最佳学校——家庭,却正在一点点动摇和改变。首先,家庭的组成成员结构在大大缩减。大家族变为单一的核心家庭,已经不是最近的事情了。过去,如果家庭成员多,情感上相互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也就更多。下表可以比较直观地说明,孩子们能够体验情感的人际关系已变得多贫乏与脆弱。   成员书里 1 2 3 4 5 6 7   关系数量 0 1 6 25 90 301 966   摘自:崔圣爱,《人类社区》,1997。   1个人无法构成关系(0),男女相识结婚,形成1个关系。两个人有了孩子,尽管家庭成员是3个人,然而这3个人能够组成的关系的数量却是6个(妈妈与爸爸,妈妈与孩子,爸爸与孩子,妈妈、爸爸与孩子,爸爸、孩子与妈妈,妈妈、孩子与爸爸)。如果再生1个弟弟或妹妹,家庭成员就成了4个人,而他们所能形成的各种关系,则会变为25种。如果再加上爷爷、奶奶、叔叔、姨妈、舅舅……每增加1名成员,他们能组成的关系数量就会按照90→301→966……剧增。 第3节:懂得情绪管理的孩子才幸福(3)   独生子女一直只和爸爸、妈妈生活,那他不可能像从小生长在祖父母及叔叔、阿姨中间的孩子那样,能够熟练地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多样的情感状况,可以说孩子的经验少之又少。所以,当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时,仅七八名小朋友和一两位幼儿园老师,就足以让孩子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家庭成员多的话,不但会多出许多体验和学习多种情感的机会,接受和处理那些情感的学习机会也会更多。即使没人刻意去教,孩子也可以通过观察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的丰富的情绪变化,以及每个人的应对反应,来间接学习到这些交际经验,甚至还可以亲自感受和领悟。   但在核心家庭中,情况就不同了。家庭成员人数大大减少,孩子能接触到的情感和交流机会自然也会变少。更严峻的问题是,孩子正在经历的许多多样化的情感,往往被无视或放任。例如,家里成员较多时,至少有一个人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并适时引导他们。而如今,除了父母,没有其他人能承担这种角色。   而父母的角色,常常也不能尽责地完成。双职工家庭日益增多,不但无暇顾及孩子的情感变化,很多时候,父母双方甚至因为无法解决好两人的情感问题而经常大嗓门地发生争执。整个大环境中,离婚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在韩国的一些大城市,离婚率甚至已接近40%,到了相当严峻的地步。在这种不健全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表现得情绪不稳定、面对复杂的情绪而彷徨不定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现象了。   情绪越不被重视,就会越缺乏自信,经不起压力   孩子往往用自己的行为来表达情绪。孩子的苦恼、发脾气或大声喊叫等各种形式的情绪表达,其实都是为了让他人读懂自己内心的挣扎和努力。孩子时时刻刻都在用自己的情绪来面对世界,但他们只能感受情绪,并不懂得情绪为何物,也不懂得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   由于孩子尚缺客观了解和把握事态的能力,因此不可能了解怎样的行为才是在被允许范围内的适当行为。他们所能做的,只不过是按照自己一直以来观察和学习的行为来表达“我现在生气了,请关心关心我”或“我很伤心,安慰安慰我吧”等情绪,以求他人能帮助深陷情绪困境中的自己。   这时是否有人及时接受他们的情绪,会带来天壤之别的结果。当自己的情绪被他人读懂时,孩子能够很快控制自己的情绪,找回平静。孩子会明白,这些情绪不仅发生在自己身上,在其他人身上也很常见。当孩子能这样想时,就会变得不再不安,而是找回平静,并且逐渐学会用更准确的言行来表达自我情绪。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会学会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   相反,如果孩子的情绪未能引起他人重视,那孩子就会陷入困惑之中。“咦,奇怪,我这么难受,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来关心我呢?”孩子会觉得费解,为了能引起他人对自己的关注而哭得更加声嘶力竭,甚至做出跺脚等激烈的行为。然而大部分家长并不能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只会因为孩子的“野蛮行为”而大动干戈。“给我住嘴!别哭了!吵死了!”“下次再敢这样,绝饶不了你!”以此来吓唬孩子。孩子不但没能如愿得到大人的理解,反而挨了一顿训,理所当然会变得渐渐消沉。情绪不被他人理解的孩子,所感受到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他们很容易以为,这些情绪并不是大家共有的,而是全怪自己不够好或比较奇特,才会产生这些错误的情绪。   被拒绝、被忽视的情形越多,孩子的自我存在感就会越薄弱,甚至逐渐消失。最终由于无法相信他人和尊重自己及他人,变得我行我素、消沉或冲动敏感,继而遭致更严厉的训斥。孩子很有可能因为这种恶性循环,而被冠以“注意力不集中”、“过激行为障碍”等“罪名”。   问问那些有自杀冲动或暴力行为的孩子就会明白,他们都非常自卑和忧郁,而且内心受过伤害。若外表看起来行为粗暴,那内心必定充满了负面想法。例如,“每个人都不喜欢我”、“谁都不在乎我”、“我是世界上多余的人”、“像我这样的人还不如不活”…… 第4节:懂得情绪管理的孩子才幸福(4)   另外,他们在承受压力时也会表现得更加脆弱不堪。初次表达情感时,如果有人能及时接受,他们很快就能寻求内心的稳定,这时压力也不大。一旦持续地被漠视,他们就会采用过激的方法来表达情感,依然不被理解时,就只能让压力变得更大。问题是,尽管压力不断变大,但是学习消除压力的方法与体验的机会却不多。所以,即使是很小的压力,也会让他们做出过于敏感的反应,表现出忧郁与不安。   一般来说,孩子对压力的反应会受到生物学、心理学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孩子感受到的压力,来自社会环境的压力占相当大的比重。本应无忧无虑玩耍的孩子,却要背着沉重的书包奔波于各种课外学习班之间,他们的压力很大。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内心感到压力的所有孩子,都会无一例外地表现出暴力或自杀等过激行为。   即使在相同压力条件下,也有许多健康生活的孩子。这些孩子大部分从小就有过被他人接纳自我情绪的经验,因此他们有着极强的自我存在感,懂得适时地处理各种情绪,以免压力堆积。   孩子的情绪请全部包容,你需要做的,   只是给孩子的行为划个界限   通过前面的讲述,我们已经了解,如果不能及时地感受孩子的情绪,将导致怎样严重的后果。那么,是不是孩子的所有情绪,我们都应该无一例外地接受和包容呢?是不是只要全盘接受和尊重孩子的情绪,孩子就不会在情绪上彷徨了呢?   当然,仅仅接纳和包容孩子的情绪,还远远不够。仅靠这些,孩子是无法自己领悟到面对情绪问题时要做出哪些反应和举动的。对于孩子的情绪,我们要尽可能与他分享,但也要让孩子懂得应该如何去面对和解决,对自己的行为有明确的行为界限意识。这就是情绪管理训练的核心内容。   然而,大人们在为孩子划定行为界限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犯一些错误。例如,当孩子捡起别人嚼过后扔掉的口香糖要放进嘴里时,妈妈往往一把抢过来,把孩子吓哭了。这时奶奶可能会心疼地哄孩子:“别哭了,宝贝,是谁惹我们家宝宝哭了?”孩子会委屈地投到奶奶的怀中,指着妈妈。于是奶奶就会说:“哎哟哟,妈妈真坏!打妈妈!”奶奶假装去打妈妈,甚至有时候会让孩子自己去打妈妈。这种情形可能在每个家庭中都发生过,而且不排除开玩笑的成分。但是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学到,在妈妈惹自己生气时,打妈妈也无妨。一旦模糊了孩子的行为界限,那孩子就会在面临情绪矛盾时,认为做出任何行为都是没有关系的。   如果能够充分读懂孩子的情绪,试着感同身受,那给他们划定行为界限时,孩子也会乖乖地接受。例如,奶奶可以说:“原来是宝宝想吃口香糖了,奶奶当然知道,我的宝贝很喜欢口香糖。”那么孩子并不会因为妈妈不让自己把口香糖放进嘴里而觉得受了训斥;孩子也不会认为妈妈这样做是不爱自己、讨厌自己,更不会认为自己是个脏小孩。孩子会觉得奶奶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喜欢吃口香糖,所以才会不顾口香糖脏而放进嘴里。   当然,关键在于后面怎么做。奶奶可以说:“妈妈是因为担心宝贝吃了脏口香糖会生病,才不让你吃的。别人嚼过扔到地上的口香糖上有好多细菌,我的宝贝可不能放进嘴里啊!”大人必须明确地给孩子做出这样的行为限制。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接受和相信,妈妈和奶奶是尊重自己、爱自己的,而且掉在地上的脏东西是不能放进嘴里吃的。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形时,就会自行判断“这个脏,不能放进嘴里”,如此做出正确的判断。 家长一旦能够对孩子的情绪感同身受并充分理解,再为孩子的行为划定界限时,就不再是什么难事了。采用情绪管理训练方法的家长,当他们看到三四岁的孩子能够在行为界限内独立摸索出出色的解决方案时,都表示大为惊讶和欣慰。戈特曼博士称,从小为孩子进行情绪管理训练,无疑是为孩子安装了一个可以自行判断并寻找对策的GPS。父母只需在那之前,陪着孩子扮演最起码的引导角色就足够了。 第5节:懂得情绪管理的孩子才幸福(5) 能够分享孩子的情绪,才是真正的爱 过去,很多父母都认为,生了孩子之后,只要好吃好穿,供他上学,就算是完成了父母的任务。只要解决了基本的衣、食、住问题,再给他们接受教育的机会,而剩下的部分,就看孩子自己的造化了。 不过现代社会要求不同了。父母的角色变得更多样化。照顾孩子,让他们健健康康、无忧无虑地成长,只是最基本的一条。为了让孩子学业出色,还要充当孩子学习“经纪人”的角色。另外,还要让他们参加各种体验活动和人格培训课,好让他们在情绪和人格上都健全,变得完善得无可挑剔。 只要是为了孩子,如今的父母无论金钱、时间和努力,全都可以无条件付出。他们的种种努力,已经远远超出过去只单纯解决基本衣、食、住的层面了。尽管如此,现在的孩子却不如以前的孩子幸福。2010年,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OECD)中,26个国家的儿童和青少年幸福指数调查结果显示,韩国的儿童与青少年的幸福指数最低。这是为什么?也许从父母爱孩子的方式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你真的爱你的孩子吗   贤秀的爸爸是现役军人,他对自己的儿子贤秀,始终没法放心。虽说贤秀是个男孩,但他从小腼腆害羞,声音也细小微弱。似乎擦亮眼睛,也没法在贤秀身上找出一丝大方爽朗的气质。尽管是在新时代,但贤秀的爸爸还是认为男子汉理应魁梧、坚强,所以从小就对贤秀格外严厉。如果孩子玩耍时碰伤了膝盖而哭鼻子,爸爸就会数落他:“男子汉大丈夫,因为这点小事还哭哭啼啼,成何体统!别哭了!”   无论是韩国的跆拳道还是日本的合气道,只要是贤秀爸爸认为有助于培养男孩阳刚之气的运动,家里都全力支持儿子学习。但也许是天性难改,一直到小学3年级,贤秀依然没有多大变化。他不敢直接跟爸爸说不想运动了,只能央求妈妈:“运动太无聊了,可不可以不再练习了。”尽管看着心疼,爸爸还是狠狠心,毫不松懈对儿子的培养。因为在贤秀爸爸看来,把儿子培养成富有阳刚之气的男子汉,才是爸爸能给予儿子最好的爱。   小溪的妈妈对于孩子的关爱,和贤秀爸爸不太一样。小溪的妈妈希望女儿长大后能成为职业女性,成为不仅在国内,甚至在世界舞台上也能叱咤风云的铿锵女性。小溪的妈妈早已制定好长期的教学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现在都讲究早期留学,等今年小溪从英语幼儿园毕业,明年就让她升小学,到了五六年级,就送她去加拿大留学两年,再回国上完国际中学及重点高中,然后去美国读大学。   别看小溪才7岁,她的课程安排并不比大人轻松。上完英语幼儿园的课程,就忙着去上小提琴课和芭蕾舞课。小孩子当然吃不消。尽管孩子比较好学,并不排斥学习,但偶尔也会因太累而不肯去上培训课。尤其是芭蕾舞课,因为不感兴趣,所以小溪经常会找各种借口不去上课。   妈妈虽然能充分理解女儿的心情,但是看到其他比小溪更小的孩子正在学习更多的东西,就觉得即使是苦点累点,还是应该让孩子坚持和忍耐。只有这样才能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住脚。虽然现在孩子觉得这种上课方式很累,但是等到将来成功了,孩子就能理解妈妈的一片苦心。   可以看到,尽管贤秀爸爸和小溪妈妈的教育方式各不相同,但他们爱自己孩子的心情是一样的。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像这两位家长一样,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为有用的人才,过着幸福无忧的生活。所以为了子女的教育倾尽一切,好让她们接受最好的教育。然而,孩子们并不幸福,家长也有自己的苦水。本来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孩子并不理解爸妈的苦心,不但不全力配合,甚至有时候会唱反调,反抗父母,真是很让人伤心。   如果你认为孩子对父母的爱不领情,那不妨换一种方式来爱孩子。到底采用怎样的方法,才能让孩子既感到幸福快乐,又能确保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如果长时间研究和应用情绪管理训练,就会发现,唯有情绪管理训练,才是父母向孩子传达爱意的最好方法。 第6节:懂得情绪管理的孩子才幸福(6)   以错误的方式爱孩子,随着时间的流逝,只能让孩子更加紧锁心门。而情绪管理训练,不但能开启孩子紧闭的心扉,还能让他们变得积极向上。这与孩子的兴趣、孩子所处的环境无关。情绪管理训练对于时间和地点的要求非常低,基本上在任何时间及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它是一种最平凡可行的爱的教育方式。就像全球通用的语言一样,情绪管理训练让每个孩子都更接近幸福。   为什么要感同身受?让大脑来回答   家长们承认,只要富于条理地向孩子仔细说明,孩子可以充分理解父母所说的话。可见,如今的孩子不仅聪明,而且理解能力很强。很多孩子三四岁时,就可以熟练地阅读母语故事书,上小学前就可以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这些神童可以说随处可见,不再稀缺。而如此聪明的孩子一旦陷入某种情绪困境时,如果你试图用理性方式来解决,只能让孩子的反应更加敏感,甚至做出与愿望相悖的行为。  例如,孩子从学校回来后,气呼呼地说:“那个破学校我再也不去了!老师凭什么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批评我!”  站在父母的立场,家长可能会想,平白无故老师是不可能批评孩子的,即使孩子心里有些委屈,但为了孩子以后的教育,还是有必要维护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的,于是家长只能开导自家的孩子:“要是你真没做错什么,老师怎么可能冲你发火呢?肯定有什么理由吧?”   这下可好,孩子气呼呼地嚷嚷道:“哼!妈妈根本就不了解情况,就知道冤枉我!”   “你看看,你肯定也是这样跟老师顶嘴的,是不是?难怪老师批评你!”   家长如此训斥孩子,也许是出于好意,希望孩子能够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好让孩子能安心读书,顺利度过学校生活。但这种方式无疑是给孩子火上浇油,难怪他会用脚踢书包来发泄。这样一来又不得了了,家长肯定不会放过孩子这种无礼的行为,心想一定要让孩子改掉这个臭毛病不可,于是家长的嗓门就更提高一截。  “赶紧给我把书包放回原处。我的耐心是有限的,趁着说好话时最好听着点。听到没有?”家长这么一吼,孩子终于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其实许多家长都有一个误解,认为自己苦口婆心地讲道理,孩子是可以听懂的。正因为有了这种过高的奢望,才会不知疲惫地唠叨个不停。偏偏大多数情况下,孩子并不能听进家长的话。不妨试着从了解孩子的情绪角度来尝试一下,这样也许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 假设孩子从学校回来时,气呼呼地抱怨道:“那个破学校我再也不去了!老师凭什么当着那么多的同学的面批评我!”(到这里为止,与之前的情形是一模一样的。) 父母首先会感到很意外,我的孩子究竟犯了什么错误,惹得老师竟然在大家面前批评他?但心生疑虑的同时,家长也应意识到一种责任感,此时正是引导孩子的好机会,以免孩子在将来又因为同样的事情而受批评。不过,请家长在充当父母角色之前,先试着去读懂孩子的情绪。 “你是说,突然不想去学校了吗?老师竟然当着大家的面大声训斥你,真让人泄气,可能换了谁都没兴致再去学校了(坦然接受孩子的情绪,试图和他站在一起,感受他的心情)。不过,可不可以告诉妈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表现出对此事的关心)?” 这样一来,孩子就会一五一十地向你诉说内心的烦恼。 “我们今天刚好检查作业,我当然写了。但是班里好多同学都没写,老师很生气,决定惩罚大家。我因为已经写了,就告诉老师我写作业了。结果老师让我站到前面去,还训我说‘你听不懂什么叫集体受罚是不是?老师说话时竟然敢顶嘴。你写作业就了不起了吗?’就这样,让我在大家面前挨训。”孩子似乎还是无法平静下来,依然像小牛犊一样喘着粗气。 “唉,这的确是够委屈的。明明写了作业,却还是跟大家一起集体受罚,真是很委屈。你告诉老师自己写了作业,结果却被老师教训一通……不过呢,其实妈妈小时候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本来妈妈很用心地打扫班级卫生,结果因为其他人都偷懒不干,老师就罚我们全体受罚。我只是忍不住说了一句,结果被老师训得更厉害。所以呀,妈妈能理解你现在为什么不肯去上学了(坦然接受孩子的心情,试着感同身受)。” 第7节:懂得情绪管理的孩子才幸福(7)   “哦?妈妈也遇到过和我一样的事情?”   孩子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也比刚才平静了许多。显然,孩子感觉到妈妈和自己站在同一战线上,正努力地理解自己的心情,正是这种信任,给了孩子一种沟通顺畅且内心安宁的感觉,最终能让孩子的内心恢复平静。   “嗯,是的。我觉得很丢人、很委屈,再也不想上学了。”这时妈妈如果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和孩子营造一种共鸣。   “妈妈那时候是怎么办的呢?”此时,孩子开始认真思考遇到这种情形时该怎么解决了,这正是给孩子讲解如何正确“行动”的机会。   “后来,我回到家,并不像当时那样生气了。我想,我们班的卫生那么差,而我又是班长,也许老师觉得我作为班长责任重大,所以才会更严厉地要求我。于是,自从那以后,我就更努力地做班里的工作。你猜怎么样?到期末时,老师竟然给了我三好学生奖。”   “对对对。我们班也是,每天不写作业就上学的同学可多了,老师可能也是因为这个才发火吧!结果我中途插上一句,告诉老师就我一个人完成了作业,所以老师才会更生气了。”  一旦孩子的情绪被他人理解并接受,就会逐渐恢复平静,这时他看待事物的洞察力会更出色。建议此时,妈妈不要毛遂自荐充当谋士的角色,不妨试试这样问他:“那你打算怎么做呢?说说你的想法。”  “等明天上学了,我去找老师真诚地道歉。老师正说话时,插嘴打断了老师的话,很对不起。” 也许你会不相信,但是这就是孩子给出的完善的解决方案。别忘了,这可是靠他自己思考和摸索出来的。由于孩子想通了这件事,不再因为老师批评他而感到委屈,而且妈妈也可以充当自己的好朋友,愿意倾听他的烦恼,那么孩子根本不会泄愤地踢书包或大哭一通,而是独立摸索出应对事态的合理情感和行为。收获的不仅是这些,通过这种沟通,孩子和妈妈的心会贴得更近,彼此的信任感也会加倍增加。作为家长, 也会真实地感觉到孩子又成长了一大步,由衷地为他感到欣慰和自豪。  像刚才这种先接受孩子的情绪,再引导他做出正确选择的原理,如果结合大脑结构来说明,可能会更直观易懂。   大脑的3层结构   1960年,脑神经学家保罗?麦克莱恩通过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大体是由3层组成的。其中最下面的一层是脑干部分,起到调节呼吸、血压、体温和心跳等作用,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基本功能。脑干是“原始的大脑”,出生时便已经形成。所以婴儿出生后,可以马上呼吸和吃奶。脑干的结构和功能与爬虫类极其相似,因此它也被称为“爬虫类的大脑”。  脑干上面是大脑的边缘系统,位于脑半球的内侧下方,主要负责情绪控制、记忆和激素分泌等。人类的喜悦、快乐、愤怒与悲伤等情感,甚至食欲和性欲都受它控制。大部分哺乳类动物都有边缘系统,所以小狗看到主人回来会表现得很高兴,而看到陌生人则会躲避或汪汪大叫。狗感到害怕时会把尾巴低垂下来,还能表现出妒忌……种种丰富的表达,都是因为狗的边缘系统比较发达的缘故。爬虫类的边缘系统不够发达,因此不懂得情感表现。由于情绪表现只属于哺乳动物,因此把边缘系统称为“情感大脑”或“哺乳类大脑”。   大脑边缘系统属于大脑旧皮质。其中,占据大脑后侧约1/3的“前额叶”,主要负责思考、判断、决定先后顺序、控制情绪和冲动。由于它具有高度的精神功能和创造功能,是人类特有的大脑,因此称它是“人类的大脑”、“理性大脑”或“大脑总指挥部”。   边缘系统成型于青春期,前额叶成型于27~28岁   就连刚刚呱呱坠地的婴儿都有自己的情绪。只不过初生儿时期的情绪是简单的,边缘系统历经婴幼儿期、儿童期和青春期,一直保持着相当活跃的发育状态。因此,即使孩子到了青春期,早已出落得像个大人,但他依然对于情绪相当敏感,情绪、思维和行为之间还不太能把握好平衡与协调。这个时期的孩子经常会表现得一时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或时而用冲动过激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边缘系统直到青春期才逐渐完善,到了青春期结束时,基本上就成型了。 第8节:懂得情绪管理的孩子才幸福(8)   相反,思维之大脑,又称理性之大脑的前额叶,就需要相当漫长的发育时间。前额叶从孩子牙牙学语和认读时期开始一点点发育,到了小学四五年级时初步完成。但这种初步完成的前额叶水平并不高。只能做一些类似于不应该说谎、作业必须完成、应当遵守时间等符合孩子年龄的思维和判断。让他们像大人一样进行复杂的思考和判断,那就太为难孩子了。最近的脑科学研究表明,在小学四五年级时初步完成的前额叶,到了青春期,就会进入大幅度的重塑阶段。所以孩子处于儿童期或青少年期时,他们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可以说还是相当薄弱的。   青少年期进入重塑阶段的前额叶,男性一般在30岁时完全成熟,而女性则在24~25岁时才会完全成熟。男女平均至少要到27~28岁,前额叶才能发挥健全的功能和作用。所谓“懂事”,也就意味着这个人在计划、判断、先后次序、情绪调整及控制冲动等方面已经完全有能力来完成。请注意,这里的27~28岁只是一个平均值。如果一个人比较晚熟,那么到了35~40岁,前额叶也有可能依然处于未成熟状态。所以,要求一个前额叶尚未发育成熟的孩子像大人一样思维和判断,那么孩子就会由于无法判断他人对自己的要求,而陷入混乱之中。   假设6岁的哥哥正在全神贯注地用积木搭城堡,结果4岁的弟弟跑过来一下弄翻了他的积木城堡。哥哥非常生气,也很恨弟弟的鲁莽,一气之下甚至可能会打弟弟。这时候妈妈最常用来教育哥哥的一句话是“他不是弟弟吗?他还小呢!你是哥哥,你得让着他,照顾他,怎么能动手打他呢?”这就是针对前额叶的指令要求。但是对于前额叶尚未发育完成的6岁孩子,妈妈的这番话无疑像外语一样陌生难懂。本来城堡没了就很生气,结果妈妈却视而不见,还埋怨自己打了弟弟,真是一肚子委屈。不被妈妈理解,受到妈妈的不公平对待,这样一来,孩子只能怀疑妈妈是不是不喜欢自己?还会觉得弟弟真讨厌!   稍大一些的孩子其实也差不多。小学生的前额叶尚处于未成熟阶段,所以只能是情绪感受先于理性思维。   “说几遍了,把屋子打扫一下!你看看,乱成什么样了?在这种环境里,怎么可能集中精神做功课?房子是心灵的窗户,你懂不懂?屋子里乱糟糟的,只能是……”   当你这样不停地唠叨时,如果以为孩子会立竿见影且非常理智地回应一声:“啊,对呀,我得把屋子收拾一下。妈妈说的每句话都是至理名言。”那你就错了。孩子很可能首先会对你的不友好态度做出反应:“妈妈总是唠叨个不停,烦(情绪)死了!我讨厌(情绪)妈妈的声音!要是妈妈能不管我就好了。”   我们要上楼梯时,不可能越过1楼,一步到位到达2楼。要求前额叶尚未发育完成的孩子做出理性的判断,就好比直接试图跨上2楼一样。正如只有通过1楼才能步入2楼一样,只有先接受和理解了大脑的情绪,才能让前额叶做出合理的思考,从而做出正确行动。   所有选择,让情绪来决定   大部分人可能都会认为,情绪往往会干扰人们做出理性判断。做出思考和判断,明明是大脑前额叶份内的事情。其实,倘若情绪大脑不能做好自己的角色,往往就会导致思维大脑无法正常发挥。   下面是戈特曼博士曾在自己的著作中引用的一段有趣内容。   艾略特曾因为脑部出现肿瘤,而进行了摘除手术,但这次手术损伤了大脑正中前额叶皮层。这个部位是负责综合情绪和思维的领域,可最终控制情绪,以做出判断和决定。不过好在这种损伤并没有影响艾略特的思维能力。IQ值和手术之前完全相同,而且他的运动能力和语言能力,甚至记忆力也没有丝毫减退,其性格也与过去完全相同。唯一不同的就是,自从手术后,艾略特不能再感受到任何情绪。   艾略特的主治大夫安东尼奥?达马西奥认为,艾略特的手术虽然出现了上面谈及的遗憾存在,但这并不会影响他的正常社会活动。虽然感受不到情绪,但是思维的大脑是正常的。然而事实上,艾略特的人生最终以悲剧告终。艾略特曾经是一家大企业的高薪管理者,在接受手术后由于无法适应公司环境,只好辞职回家。因为,对公司的大小事务,他不能再做出任何决议。 第9节:懂得情绪管理的孩子才幸福(9)   暂且不说公司里错综复杂的各种亟待解决的大小事项,就连类似整理文件、决定聚餐地点及和客户约定时间之类的简单小事,艾略特都无法完成。尽管他每件事都深思熟虑到每个细节,最终还是无法做出决定,最后不得不辞职。他甚至还和心爱的妻子离婚了。   通过艾略特的痛苦经历,科学家们重新审视了情绪。情绪并非单纯地搅乱理性的因素,反而有助于做出准确判断和决定,其作用就像导航仪一样。   情绪远比我们想象中要高明得多。当人们面对一个艰难的抉择时,左思右想却无法决定,我们会在心里默想:“听从自己内心的安排好了,也许那才是正确的答案。”这里所说的“心”并非头脑mind,而是指心脏heart(这两个词都常被译为“心”,但前者侧重思维、意图,后者侧重于内心的感情)。最新的神经生理情绪心理研究称,心脏本身具有同大脑神经细胞相同的神经元,它能对极其细微的情绪立刻做出反应,并在感受到积极、感激、怜悯、同情和爱意时,表现出相当稳定的心率变异性(heartratevariability,HRV)。如果从神经生理学角度来说,当一个人的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紧张和松弛保持协调与平衡时,才能集中注意力,保持头脑清晰,身体轻便,达到身心轻松的状态。概括地说,就是达到思维、情绪和行为一致的境界。这种状态即为“最佳投入状态”。   艾略特的大脑中,因为控制情绪的部分受损,所以尽管他可以进行思维、逻辑及事实罗列,但无法判断出优先次序,并进而做出选择。这就很像是一把弓箭空有“矢”,而没有“的”,只能空放一箭一样,白费力气却不见效果。   心之所向往处,必定受到情绪的影响。虽然情绪的倾向理由无法用逻辑说明,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心脏会立刻根据过去的经验,及时反应于情绪,并且直观迅速地感知应该前往何处。所以情绪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有必要摸索出能够合理应对自己情绪的方法,以免情绪做出“出轨”的选择。   情绪共享,越早越好   其实很多父母并不了解,在孩子小时候对他的情绪给予足够关注和理解的重要性。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在到达一定年龄之前,家长即使不去深入孩子的内心,也能够一定程度地控制住孩子的情绪。时而训斥、时而哄哄,并加以说服和教育,大多数时候孩子都能听从父母的意见。   但孩子一旦到了三四年级,进入青春期,情况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任凭家长怎么训斥、怎么说教,孩子都会无动于衷,让家长感觉就像对牛弹琴一般。不但如此,孩子还会抱怨父母根本不理解自己,跟父母存在代沟,以无法沟通为由,干脆用沉默来抗议。父母这时就会茫然,“过去这些孩子还是蛮听话、蛮乖的,怎么突然就像换了个人似的,这变化也太快了。”   事实上,改变的并不是孩子。只不过是孩子一直以来被父母强制压抑的情绪,不断地在内心积累,某一天终于如火山一样爆发了。平时自我情绪未能得到他人认可的孩子,大多抱着很大的自卑感,对自我有负面的印象,而且自我情绪调整能力很差,所以情绪往往表现得更反叛,做出的行为也更极端。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在新生儿时期能够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会更出色。这样的孩子即使受到惊吓或哭泣时,也会很容易做到自我安抚。那些受过情绪管理训练的婴幼儿,起到缓解紧张作用的迷走神经弹性更高,因此这些孩子比较容易恢复平静,对于压力的承受能力也更强。   年龄越小,父母的情绪反应就会对孩子起到更绝对性的影响。因为孩子会本能地认为自己无法独立生存,所以父母喂孩子吃饭、给孩子穿衣、哄孩子睡觉,就好比是控制孩子生存的必要存在。作为如此重要的人,如果爸爸妈妈能够读懂孩子的情绪,并适时给予反应,孩子就会感到很大的安慰,并获得心灵上的慰藉,所以也就很容易自我安抚,并进行自我调节。 第10节:懂得情绪管理的孩子才幸福(10)   如果小时候没有及时获得情绪安慰,这些情绪在以后的日子里成为绊脚石的风险就很大。小时候因为父母离异或遭受虐待而受到心灵伤害的人,长大成人后依然无法摆脱这些问题而备受困扰的人比比皆是。   在出生后的头两三年,是孩子和父母建立亲昵关系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孩子同父母形成何种亲昵关系,将会为孩子与他人及社会缔结良好关系树立一种典范。如果想要形成良好的亲昵关系,父母对孩子的情绪信号就应该及时做出反应。也就是说,读懂孩子的情绪,并给予合理的解决方法,孩子才不会感到不安,最终寻找到内心的平静。   英国的约翰?鲍比博士通过对婴幼儿期依赖感的研究,得出重要结论:通常在幼儿时期未能形成良好亲昵关系者,其后遗症可能会伴随一生;相反,从小接受良好的情绪管理训练,并获得情绪上的宁静时,其效果也会受益一生,二者同理。所以,我们建议,情绪管理训练应从孩子出生时就开始。   事实证明,这种情绪管理训练越早开始越有益。不过,即使是孩子小时候未能及时进行情绪交流,导致孩子任性、发脾气、动不动就撇嘴……那也不必太紧张,现在开始也来得及。如果现在对孩子着手进行情绪管理训练,还是会很快起到良好效果的。通常,针对危险儿童和青少年的最初咨询,首先从情绪管理训练开始。那些曾经顶撞父母和老师,甚至辱骂加拳打脚踢施行暴力的问题少年,在接受10~15分钟情绪管理训练后,就会神奇地驯化成一头温顺的羔羊。这种情绪管理训练,不仅适用于儿童和青少年,即使是对已成年的子女、配偶及顽固的婆婆等老人,同样是行之有效的。   接受情绪管理训练的孩子,变得不一样了   直至今日,仍然有许多人们深信,IQ指数高的孩子学习成绩好,将来成功的可能性也更高。但是不得不说,IQ指数检测的只不过是大脑无限能力值中极小的一部分而已。实际上,在美国和欧洲国家,IQ指数与学业满意程度、社会成功率、贡献程度等方面的相关系数连10%都达不到。这项结果一公布,人们才开始不再热衷于IQ检测了。   但是接受情绪管理训练,情绪稳定,擅于情绪调节的孩子(即EQ指数高)却要另当别论了。他们不仅学习出色,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也很出色,而且善于自我情绪调整,因此抗压能力更强。这项结果并非空泛的预测与假设,而是根据丹尼尔?戈尔曼博士的长期跟踪研究,经过科学验证得出的结论。   注意力集中程度显著提高   接受过情绪管理训练的孩子与没有接受过这种训练的孩子相比,其注意力集中程度要高出许多。有很多研究结果能证明这项理论,首先让我们看一下情绪稳定与激素的关系。当情绪上感到不舒服时,心脏就会不规则地跳动,并且分泌典型的压力激素——可的松。可的松数值增加时,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和谐及平衡就会受到破坏,这时心脏向大脑发出的信息,相当于遭遇“打架或逃跑”似的单一回路。这是因为对恐惧和不安信息做出敏感反应的杏仁核拦劫了本来去往丘脑的信息,因此导致无法向擅长做全面而深邃思维的前额叶发出信息。   一旦受到压力,头脑就会迷糊不清,即使正在看书也很难理解其中的意思,需要记忆的内容最后常变成一片空白。如果不是和眼前生存相关的事情,那根本无法集中精神,经常被周围纷乱的刺激而分散注意力,因此无法体验到集中精神所带来的成就感。易倦怠或烦躁,凡事没心情细细体味、深思熟虑,表现出不安且焦虑不堪。   未接受过情绪管理训练的孩子,无法认清自身出现的情绪性特质,也不知道如何应对。加上如果有人漠视、放任或压制他的情绪,那情绪往往会变得更为激烈。这种状态下,很难做到集中精神思考问题。   接受过情绪管理训练的儿童,情绪表现稳定,身心舒适,睡眠安稳,对于不可预见的情绪情境及自身所处的状况有正确的认识,并具有独立的处理能力。因此,不容易随波逐流,也不会因为周围刺激的干扰而无法集中精神,或做出敏感反应,而是能集中精神,投入到自己的事情中。 第11节:懂得情绪管理的孩子才幸福(11)   自主学习能力出色,成就感突出   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往往会让家长感到非常欣慰和自豪。就算给孩子报的学习班再多,天天耳提面命“学习呀学习”,如果孩子本身没心思和能力独立学习,那成绩根本没法提高。尤其是现在的孩子,自我独立学习能力很差。相比过去,投入学习中的时间是增加了不少,但是大部分都是按照父母的安排往返于学校和培训班,按部就班,早已习惯了这种被安排好的教育模式。让他一个人做功课?既没有心思,也不知道从何入手,这就是如今孩子的写照吧!   如果学习任务不多,难度也不大,家长施压让孩子做课外题或给孩子报个学习班,也许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这种效果肯定是有限的。随着孩子升入高年级,如果自身不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家长再怎么努力,成绩都不可能有所提高。自主学习的核心是,首先弄清楚自己想要得到的究竟是什么,然后再针对这个目标,让自己的情绪、思维和行为保持一致。   这与前面讲到的“先读懂孩子的情绪,使他理解自身的情绪,再协助孩子摸索解决方法的情绪管理训练”是一个脉络。所以得出的结论是,接受过情绪管理训练的孩子,自我主导学习能力更出色。   就算心情很差,也懂得自我调整   我们针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防火演练,以便更好地研究和了解情绪管理训练带给孩子的具体影响。实际上,这个实验的目标并不是看孩子们进行防火训练的熟练程度,而是观察接受过情绪管理训练的孩子和未接受的孩子,二者的行为与态度区别。   训练一开始,两组孩子的反应就已经截然不同了。未接受过情绪管理训练的孩子显得很兴奋,所以不能较好地跟从指挥官的指示,显得慌乱无章。训练结束之后相当长时间里,很难恢复平静,兴奋和骚动持续了很长时间。相反,接受过情绪管理训练的孩子,首先对于训练性质有明确的认识,沉着冷静地听从指挥,准确转移到指定地点。训练结束后重新开始上课时,很快就投入到学习中。   自我调整能力差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因多种问题而困扰。如果是女孩,很可能诱发厌食症或暴食症等饮食障碍,还可能引起冲动购买倾向;而没有接受过情绪管理训练的男孩,在青少年时期,愤怒时容易伴随冲动或暴力行为,还可能过早接触吸烟和饮酒,经常迟到、早退、休学,甚至退学。如果心情很糟糕,无法自我调整,就会喝得酩酊大醉,乱砸家具或殴打妻子和孩子。这些大多都是从小就没有接受情绪管理训练的结果。   调查也表明,如果从小就接受过情绪管理训练,男孩长大后,情商更高,婚后生活中,家庭稳定程度和幸福程度也会更高。将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女性希望能和情商高的男人结婚,而不是看重男人的智能或体能。如果这种趋势能一直持续下去,那么必定会为世界和平起到不可小觑的贡献。   心理免疫力强   如今,每个家庭相比过去子女少了许多,大多是独生子或两个孩子,而人们的生活与过去比较也改善了许多,因此,家长希望对孩子倾注更多的心力,不让孩子受到伤害。但是人生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天天都是乐呵呵的。我很理解为人父母的心情,希望孩子从小不要经历那些艰难或悲伤的事情,总像小太阳一样开朗、无忧无虑且快乐幸福。但期望孩子毫发无伤地成长,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也不可取。   这就像在无菌环境中养育孩子,反而更容易让孩子失去形成自然免疫力的机会,变得对细菌非常脆弱,普通感冒或很小的伤口也可能发展成肺炎或化脓,道理是相同的。没有悲伤的经历,即使有特别快乐的事情,也无法体验其中的快乐有多么强烈与真切。好比是下过雨后的泥土更加坚硬一样,孩子也应该经历一些或大或小的“受伤”,这样才能真正地慢慢成长。   受到伤害时能够克服的能力,即为抗挫能力或心理免疫力。心理免疫力并非只要经历过心灵伤害,就一定能形成。因被同伴取笑、被老师或家长训斥或因为成绩下降而伤心时,在感到孤独无助等负面情境中,只有能正确认识这些情绪并积极处理,才可能产生心理免疫力。如果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任何人能理解自己的情绪,那孩子的心理免疫力反而会下降。所以,情绪管理训练是培养孩子心理免疫力的最基本方法。 第12节:懂得情绪管理的孩子才幸福(12)   即使在相同的情景中,心理免疫力强与弱的孩子反应也会截然不同。面对同伴的取笑“你的眼睛是虾米眼,干痕歪斜虾米眼”时,心理免疫力弱的孩子就会觉得内心受到伤害。他会认为自己的眼睛小,很丢人,而且会更在意自身不够漂亮的地方,担心别人会继续取笑他,于是孩子会变得非常萎靡与胆小。相反,心理免疫力强的孩子就会对这些取笑的话满不在乎,甚至回应:“对呀,我就是虾米眼睛,那又怎么了?我可是千里眼,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呢!”   曾经有一个国际婚姻家庭中的孩子,因为经常受到同伴的取笑而变得很气馁,后来接受过情绪管理训练,重新恢复了自信心。金秀贤(化名)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妈妈是菲律宾人,爸爸是韩国人。他有一双非常漂亮的眼睛,只是皮肤偏黑,所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他就听惯了同学们的取笑,如“混血儿”、“黑不溜秋”、“臭烘烘”……本来孩子的性格非常开朗,但经过被同学们长期的挖苦和取笑,秀贤逐渐变得不爱说话,甚至开始逃避大人。   到了四年级时,凡是学校组织活动,他就哭嚷着不肯去学校,大热天也不肯脱下长袖衣服。秀贤的妈妈觉得如果想让孩子未来有出息,就只有好好学习这一条路,所以常常默默流着眼泪哀求孩子去上学。相比之下,秀贤爸爸的方法则强硬粗鲁了许多,他强迫孩子去上学,而且为了给孩子增强自信,硬是把儿子的长袖衣服“咔嚓咔嚓”剪成了短袖,逼着儿子穿着露出手臂的短袖衣服去上学。这件事之后,秀贤饭也不吃了,培训学校也不肯去了,极力躲避着爸爸妈妈,甚至无数次嘟囔着“还不如死了算了”。   当秀贤走进咨询室时,始终低垂着头,显然是被爸爸妈妈硬拽来的。“我能想象得出,你有多么不情愿来这里。”当我说出这句话时,这孩子竟然抬头望了我一眼。虽然还带有怀疑和戒备心理,但一直低垂着头的孩子能够把目光投向咨询师,这表示他有点兴趣了,而且对我也有一点点信任的好兆头。   “可以告诉我吗,你现在的心情怎么样?”我轻声问孩子。   秀贤眼中一下子噙满了泪水,回答说:“我觉得很累。”   “嗯。看得出,你肯定受了不少累。”   我就这样试着接受孩子的情绪,而孩子居然轻易地就向我敞开了心扉,吐露自己的心事。他的父母在旁边静观这一切,看到儿子对相处10年的父母也不肯吐露心声,此时却愿意向见面不过两三分钟的咨询师开口,着实掩饰不住内心的惊异。   “那到底是什么事让秀贤感到这么累,可不可以跟我讲讲呢?”   孩子依然没拒绝。“我讨厌他们取笑我,那些孩子总喊我‘黑不溜秋’、‘煤炭’、‘黑猫’……这些难听的外号,还故意拿胳膊和我比较,我恨不能用长袖把胳膊藏起来,可是爸爸却说,要是我还要穿长袖衣服,那就去死掉好了!”孩子终于嚎啕大哭起来。   “原来是这样。这些事情真的很让人心累。老师在美国生活了很久,所以我能理解秀贤站在不同肤色的人群中时是什么感觉。”我表示出对他的理解,孩子逐渐平静下来。   随后,我给秀贤的爸爸妈妈留了作业,希望他们认真寻找秀贤身上的50个优点,同时也找一下自身的50个优点。总之,与秀贤见面,那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他们的父母则又接受了两次情绪管理训练课程。尽管这样,效果还是立竿见影。孩子明显开朗了许多,和同龄人的关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学习成绩也开始逐步提高。一晃3年过去了,如今秀贤早已是堂堂的中学生了。他的父母特意写来感谢信,信中感激地说:如今秀贤在同学当中人气很高,而且作为美术组成员,活跃于校内外的各种比赛中,多次获得金奖、特别奖及大奖,中学生活充满了快乐与活力。到了夏天,也愿意穿短袖和短裤上学了,放假时就干脆换上了凉快的背心和短裤,不再在意别人的眼神。   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已认识到心理免疫力的重要性,而且把教育的最大核心放在培养孩子心理免疫力方面。虽说韩国的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热情不亚于任何发达国家,但是我还是不得不说,如果想让孩子真正幸福,做家长的不但要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和英才教育,更应该注重通过情绪管理训练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免疫力。 第13节:懂得情绪管理的孩子才幸福(13)   在同龄人圈子里关系融洽   对孩子来说,被他人排斥,就像受到严刑拷打一样令人痛苦。遭到排斥的孩子,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远远超乎成人的想象。通常在谈到排斥这个话题时,人们会认为问题出在那些故意排斥他人的孩子身上,而不是遭到排斥的一方。但研究表明,这些被他人排斥的青少年,最大的共同点是“情绪不成熟,情绪调整不如意”。被别的孩子稍微取笑一下,要么哭哭啼啼、咋咋呼呼,要么表现得很漠然,凡是这种对于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缺乏认识,也不能做出合理回应的孩子,被他人排斥的可能性会更高。   如果孩子接受过情绪管理训练,就能很好地进行情绪调整。想要调整情绪,首先必须认清自己当前的情绪。通过情绪管理训练,孩子能毫无偏差地正视自己的情绪。一旦能够正视自我情绪,就可以让激动的情绪逐渐恢复平静,从而自然地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而且,能够认清自己情绪的人,往往更能理解他人的情绪。善于调整自我情绪的孩子,也能够体谅他人,理所当然,其人际关系会更畅通,沟通更有效。   由于孩子之间并不像成人的人际关系那样复杂,所以运用情绪管理训练,恢复效果会非常显著。孩子的交际网很单纯,如果合得来,就会嘻嘻哈哈玩成一片;如果磕磕碰碰,就会闹别扭,甚至打架。所以,只要能针对偏激的情绪进行正确的调整,就可以立刻让孩子恢复良好的交际关系。   对变化
本文档为【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0553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89KB
软件:Word
页数:46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3-05-08
浏览量:340